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3/T 1205-2020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检查用表标准.pdf风速分布的不均匀度β。应按下式计算,其数值不应大 于0.25
式中:V 各测点风速的平均值; s标准差。 当洁净室内安装好工艺设备和工作台后,若还需进行风速分 布测试时,其测试的实施要求、合格判断规定等应根据工程项目 的具体情况由建设方、测试方共同协商确定
1安装有高效过滤器风口风量的测试,应根据风口形状采 用加接辅助风管的方法。辅助风管应采用镀锌钢板或其他不产尘 材料制成,形状及内截面应与风口相同,长度不应小于2倍风口 长边长的直管段,并应连接于风口外部。应在辅助风管出口求取 的风口截面平均风速和风量,并应按附录D.2的规定执行: 2当风口上风侧有2倍风管长边长度的直管段,且已有预 留测孔或可以设置测点时,风量宜采用风管法测试,并应按附录 D.2的规定执行: 3常规风口的送风量宜采用带有流量计的风罩仪进行直接 则量,测量时风罩的开口应全部罩住被测风口DB35/T 1433-2019 石油化工装置防雷检测技术规范,不应有泄漏: 4风口的上风侧已安装有文丘里或孔板流量装置时,可利 用该流量计直接测量该处的风口风量。
C.2.1静压差的检测宜采用电子微压计、斜管微压计、机械式 压差计等,分辨率不应低于2.0Pa C.2.2静压差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的建筑隔断、门窗均应密闭:
1所有的建筑隔断、门窗均应密闭: 2在洁净室送、回、排风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的条件下, 由高压向低压,由平面布置上距定,检测时应注意使测压管的管
C.2.3不同等级相连洁净室之间的门洞、洞口处,应测定洞口 处的空气流向和流速。洞口的平均风速大于或等于0.2m/s时, 可采用热风速仪检测
C.3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泄漏检测
C.3.1高效空气过滤器安装后应对空气送风口的滤芯、过滤器 的边框、过滤器外框和高效箱体的密封处进行泄漏检测,检测宜 在洁净室处于“空态”或“静态”下进行。 C.3.2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应使用采样速率大于1L/min的光 学(离散)粒子计数器。D类高效过滤器的检测应采用激光粒 子计数器或凝结核粒子计数器。 C.3.3采用粒子计数器检漏高效过滤器,上风侧应引人均匀浓 度的大气尘或含其他气溶胶尘的空气,上风侧浓度宜为20mg/m ~80mg/m。大于或等于0.5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 0°pc/m:天于或等于0.1um尘粒,浓度应天于或等于3.5× 10°pc/m。检测D类高效过滤器时,大于或等于0.1μm尘粒, 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10°pc/m。 C.3.4高效过滤器的泄漏检测,宜采用扫描法。过滤器下风侧 用粒子计数器的等动力采样头应放在距离被检部位表面20mm~ 30mm处,以5mm/s~20mm/s的速度,对过滤器的表面、边框、 封头胶接处进行移动扫描检查。 C.3.5在移动扫描检测过程中,应对计数突然递增的部位进行 定点检验。当检测浓度大于或等于上游浓度的0.01%时,应判 定为存在渗漏。 C.3.6无菌药厂中安装的高效过滤器宜采用PA0气溶胶法进行 检漏
C.3.1高效空气过滤器安装后应对空气送风口的滤芯、过滤器 的边框、过滤器外框和高效箱体的密封处进行泄漏检测,检测宜 在洁净室处于“空态”或“静态”下进行。 C.3.2高效过滤器的检漏,应使用采样速率大于1L/min的光 学(离散)粒子计数器。D类高效过滤器的检测应采用激光粒 子计数器或凝结核粒子计数器
C.3.3采用粒子计数器检漏高效过滤器,上风侧应引人均匀
度的天气尘或含其他气溶胶尘的空气,上风侧浓度宜为20mg/m ~80mg/m²。大于或等于0.5μ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 0°pc/m;大于或等于0.1pμm尘粒,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 10°pc/m。检测D类高效过滤器时,大于或等于0.1μm尘粒, 浓度应大于或等于3.5×10°pc/m²。
C.3.4高效过滤器的泄漏检测,宜采用扫描法。过滤器
施码下顶 用粒子计数器的等动力采样头应放在距离被检部位表面20mm~ 30mm处,以5mm/s~20mm/s的速度,对过滤器的表面、边框、 封头胶接处进行移动扫描检查,
C.3.5在移动扫描检测过程中,应对计数突然递增的部位进行 定点检验。当检测浓度大于或等于上游浓度的0.01%时,应判 定为存在渗漏。
C.3.6无菌药厂中安装的高效过滤器宜采用PAO气溶胶法进
C.3.7安装在风管内与空气处理机组内的空气过滤器泄
测,可按本标准第C.3.1~C.3.6条的规定执行,泄漏率应符合
C.4.1室内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检测应在设计指定的占用状态 空态、静态、动态)下进行。 C.4.2当使用采样速率大于1L/min的离散粒子计数器,测试 粒径大于等于0.5um粒子时,宜采用光散射离散粒子计数器 当测试粒径大于等于0.1um的粒子时,宜采用大流量激光粒子 计数器(采样量28.3L/min);当测试粒径小于0.1μm的超微粒 子时,宜采用凝聚核粒子计数器,
C.4.3采样点的位置与数量应符合
1最低限度的采样点数应符合表C.4.3的规定或按下式 计算:
式中:A一洁净区面积,水平单向流时A为与气流方向呈垂直的 流动空气截面的面积(m²); N.一最低限度的采样点数
表C.4.3最低限度的采样点数
2采样点应均匀分布于整个面积内,并应位于工作区的高
度(距地坪0.8m的水平面)或由设计、业主特指的位置。
度(距地坪0.8m的水平面)或由设计、业主特指的位置 C.4.4最少采样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次采样的最少采样量应符合表 C.4.4的规定
C.4.4最少采样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C.4.4每次采样的最少采样量V.(L)
注:本表仅表示了整数值的洁净度等级悬存粒子最大浓度的限值
2非整数洁净度等级对应于粒子粒径的最大浓度限值,应 按下式计算:
C=10× 0.1)2.08 0
3洁净度等级定级的粒径范围为0.1um~5.0um,用于定 级的粒径数不应大于3个,且粒径的顺序差不应小于1.5倍。 4全部采样点的平均粒子浓度N,的95%置信上限值,应 小于或等于洁净度等级规定的限值,并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N+t×s/Vn)≤级别规定的限值(C)
C.4.7每次测试应做记录,并应提交性能测试报告。测试报告 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测试机构的名称、地址; 2 测试日期和测试者签名: 3 执行标准的编号及标准实施年份: 4 被测试的洁净室或洁净区的地址、采样点的特定编号及 坐标图; 5被测洁净室或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等级、被测粒径(或 沉降菌、浮游菌)、被测洁净室所处的状态、气流流型和静 压差; 6测量用的仪器的编号和标定证书,测试方法细则及测试 中的特殊情况; 7在全部采样点坐标图上注明所测的粒子浓度(或沉降
C.5室内浮游菌和沉降菌菌落数的检测
C.5室内浮游菌和沉降菌菌落数的检测 C.5.1室内微生物菌落数的检测宜采用空气悬浮微生物法和沉 降微生物法,采样点可均匀布置或取代表性地域布置。采样后的 基片(或平皿)应经过恒温箱内37℃、48h的培养生成菌落后 进行计数。 C.5.2悬浮微生物法应采用离心式、狭缝式和针孔式等碰击式 采样器,采样时间应根据空气中微生物浓度来决定,采样点数可 与测定空气洁净度的测点数相同。 C.5.3沉降微生物法,应采用直径90mm培养皿,在采样点上
C.5室内浮游菌和沉降菌菌落数的检测
C.5.1室内微生物菌落数的检测宜采用空气悬浮微生物法和沉 降微生物法,采样点可均匀布置或取代表性地域布置。采样后的 基片(或平皿)应经过恒温箱内37℃、48h的培养生成菌落后 进行计数。
采样器,采样时间应根据空气中微生物浓度来决定,采样点数可 与测定空气洁净度的测点数相同 C.5.3沉降微生物法,应采用直径90mm培养皿,在采样点上
采样器,采样时间应根据空气中微生物浓度来决定,采样
C.5.3沉降微生物法,应采用直径90mm培养皿,在采样点上 沉降30min,最少培养皿数应符合表C.5.3的规定。
表C.5.3最少培养血数
C.5.4制药厂洁净室(包括生物洁净室)室内浮游菌和沉降菌 测试,可采用按协议确定的采样方案, C.5.5用培养血测定沉降菌、用碰撞式采样器或过滤采样器测 定游浮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样装置采样前的准备及采样后的处理,均应在设有高 效空气过滤器排风的负压实验室进行操作,实验室的温度应为 22℃±2℃,相对湿度应为50%±10%:
2采样仪器应消毒火菌; 3采样器的精度和效率,应满足使用要求: 4采样装置的排气不应污染洁净室: 5沉降皿个数及采样点、培养基及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应 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6浮游菌采样器的采样率宜大于100L/min; 7 碰撞培养基的空气速度应小于20m/s。
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检测
C.6.1洁净室(区)的温、湿度测试可分为一般温、湿度测试 和功能温、湿度测试。 C.6.2温度测试可采用玻璃温度计、电阻温度检测装置、数字 式温度计等:湿度测试可采用通风十湿球温度计、数字式温湿度 计、电容式湿度计、毛发式湿度计等。 C.6.3温度和相对湿度测试应在洁净室(区)净化空调系统通 过调试,气流均匀性测试完成,并应在系统连续运行24h以上时 进行。 C.6.4应根据温度和相对湿度充许波动范围,采用相应适用精
C.6.5室内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1送回风口处; 2恒温工作区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如沿着工艺设备周围布 置或等距离布置); 3没有恒温要求的洁净室中心; 4测点应布置在距外墙表面大于0.5m,离地面0.8m的同 高度上,也可以根据恒温区的大小,分别布置在离地不同高度 的几个平面上。 C.6.6温、湿度测点数应符合表C.6.6的规定
表C.6.6温、湿度测点数
C.6.7有恒温恒湿要求的洁净室(房间),应进行室温波动范 围的检测:并应测定并计算室内各测点的记录温度与控制点温度 的差值,分别统计小于或等于某一温差的测点数占测点总数的百 分比,整理成温差累积统计曲线。当90%以上测点偏差值在室 温波动范围内,应判定为合格。
C.6.7有恒温恒湿要求的洁净室(房间)、应进行室温波动范 围的检测:并应测定并计算室内各测点的记录温度与控制点温度 的差值,分别统计小于或等于某一温差的测点数占测点总数的百 分比,整理成温差累积统计曲线。当90%以上测点偏差值在室 温波动范围内,应判定为合格。 C.6.8区域温度应以各测点中最低(或最高的)的一次测试温 变为基准,并应计算各测点平均温度与上述基准的偏差值,分别 统计小于等于某一温差的测点数占测点总数的百分比,整理成偏 差累计统计曲线,90%以上测点所达到的偏差值应为区域温差。 C.6.9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及区域相对湿度差的测定,可按室温
度为基准,并应计算各测点平均温度与上述基准的偏差值,分别 统计小于等于某一温差的测点数占测点总数的百分比,整理成偏 差累计统计曲线,90%以上测点所达到的偏差值应为区域温差。 C.6.9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及区域相对湿度差的测定,可按室温 波动范围及区域温差的测定规定执行。
C.6.9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及区域相对湿度差的测定,可按室温 波动范围及区域温差的测定规定执行。
C.6.9相对湿度波动范围及区域相对湿度差的测定,可
C.7.1气流流型的检测宜采用气流自测和气流流向的方法。气 流目测宜采用示踪线法、发烟(雾)法和采用图像处理技术等 方法。气流流向的测试宜采用示踪线法、发烟(雾)法和三维 法测量气流速度等方法。 C.7.2采用示踪线法时,可采用棉线、薄膜带等轻质纤维放置 在测试杆的未端,或装在气流中细丝格栅上,直接观察出气流的 方向和因王扰引起的波动然后 标在录的送风平面的气流流
在测试杆的末端,或装在气流中细丝格栅上,直接观察出气流的 方向和因于扰引起的波动。然后,标在记录的送风平面的气流流
型图上。每台高效空气过滤器至少应对应一个观察点。 C.7.3采用发烟(雾)法时,可采用去离子水,用固态二氧化 嵌(十冰)或超声波雾化器等生成直径为0.5μm~50μm的水 雾:采用四氯化钛(TiCl)作示踪粒子时,应确保洁净室、室 为设备以及操作人员不受四氯化钛产生的酸伤害。 C.7.4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气流自测时,可根据按本标准第 5.7.1条得到的粒子图像数据,利用二维空气流速度失量提供量 化的气流特州
C.7.1条得到的粒子图像数据,利用二维空气流速度失量提供量 化的气流特性。 C.7.5采用三维法测量气流速度、采用热风速计或三维超声波 风速仪时,检测点应选择在关键工作区及其工作面高度。根据建 设方要求需进行洁净室(区)的气流方向的均匀分布测试时, 应进行多点测试。
风速仪时,检测点应选择在关键工作区及其工作面高度。根据建 设方要求需进行洁净室(区)的气流方向的均匀分布测试时, 应进行多点测试。
C.8.1室内噪声测试状态应为空态或与建设方协商确定的状 态,并宜检测A声压级的数据。当工程需要时,可采用噪声倍 频程的检测和分析。
C.8.2测点布置应按洁净室面积均分,每50m²应设一点。测 点应位于其中心,距地面高度应为1.1m~1.5m或按工艺要求 设定。
C.8.2测点布置应按洁净室面积均分,每50m²应设一
C.9室内自净时间的检测
C.9.1非单向流洁净室自净时间的检测,应以大气尘或烟雾发 生器等尘源为基准,采用粒子计数器测试, C.9.2应测量洁净室内靠近回风口处稳定的含尘浓度作为达到 自净状态的参照量。
C.9.3当以大气尘为基准时,应将洁净室停止运行相
在室内含尘浓度已接近于大气浓度时,测取洁净室内靠近回风口
处的含尘浓度。然后开机,定时读数(通常可设置每间隔6s读 数一次),直到回风口处的含尘浓度回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记 录下所需的时间。 C.9.4当以人工尘源为基准时,应将烟雾发生器(如巴兰香 烟)放置在地面上1.8m及以上室中心,发烟1min~2min后停 正,等待1min测出洁净室内靠近回风口处的含尘浓度。然后开 机,定时读数(通常可设置每间隔6s读数一次),直到回风口 处的含尘浓度回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记录下所需的时间(t)。 C.9.5由初始浓度、室内达到稳定的浓度,实际换气次数,口 得到计算自净时间。将实测自净时间与计算自净时间进行对比, 当实测自净时间不天于1.2倍计算自净时间时,应判为合格。 C.9.6洁净室的自净性能还可以采用100:1自净时间或洁净 度恢复率来表示。
处的含尘浓度。然后开机,定时读数(通常可设置每间隔6s读 数一次),直到回风口处的含尘浓度回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记 录下所需的时间
)通风空调系统运行基Z
D.1.1风管内风量的测量宜采用热风速仪直接测量风管断面平 均风速,然后求取风量的方法。 D.1.2风管风量测量的断面应选择在直管段上,且距上游局部 阻力部件不应小于5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距下游局 部阻力构件不应小于2倍管径(或矩形风管长边尺寸)的管段 位置(图D.1.2)。
图D.1.2测定断面位置选择示意
D.1.4当采用热风速仪测量风速时,风速探头测杆应与风管管 壁垂直,风速探头应正对气流吹来方向, D.1.5断面平均风速应为各测点风速测量值的平均值,风管实 测风量应按下式计算
L=3600×F×V 式中:F一风管测定断面面积(m²); 风管测定断面平均风速(m
L =3600 x F x V
D.2.1 风口风量测量方法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散流器风口风量,宜采用风量罩法测量: 当风口为格栅或网格风口时,宜采用风口风速法测量: 当风口为条缝形风口或风口气流有偏移时,宜采用辅助 风管法测量; 4当风口风速法测试有困难时,可采用风管风量法
D.2.2风口风量测量应符合下列
D.2.2风口风量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风口风速法测量风口风量时,在风口出口平面上 测点不应少于6点,并应均匀布置; 2采用辅助风管法测量风口风量时,辅助风管的截面尺寸 应与风口内截面尺寸相同,长度不应小于2倍风口边长。辅助风 管应将被测风口完全罩住,出口平面上的测点不应少于6点,且 应均匀布置:
D.2.3当采用风量罩测量风口风量时、应选择与风口面
3当采用风量罩测量风口风量时,应选择与风口面积较接
近的风量罩罩体,罩口面积不得大于4倍风口面积,且罩体长边 不得大于风口长边的2倍。风口宜位于罩体的中间位置:罩口与 风口所在平面应紧密接触、不漏风
1采用风口风速法(或辅助风管法)测量时,风口风量应 按下式计算:
L=3600 × F × V
式中F 风口截面有效面积(或辅助风管的截面积)(m); V一风口处测得的平均风速(m/s)。 2采用风管风量法测量时,风口风量应按本标准公式 D.1. 5 计算。
D.3空调水流量及水温检测
D.3.1空调系统水流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流量测量断面应设置在距上游局部阻力构件10倍管 径、距下游局部阻力构件5倍管径的长度的管段上: 2当采用转子或涡轮等整体流量计进行流量的测量时,应 根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测试仪表到测量状态,待测试状态稳 定后,开始测量,测量时间宜取10min; 3当采用超声波流量计进行流量的测量时,应按管道口径 及仪器说明书规定选择传感器安装方式。测量时,应清除传感器
D.3.1空调系统水流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安装处的管道表面污垢,并应在稳态条件下读取数值: 4水流量检测值应取各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D.3.2空调水温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温测点应布置在靠近被测机组(设备)的进出口处。 当被检测系统有预留安放温度计位置时,宜利用预留位置进行 测试; 2水温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膨胀式、压力式等温度计的感温泡,应完全置于水 流中; 2)当采用铂电阻等传感元件检测时,应对显示温度进行 校正。 3水温检测值应取各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D.4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
D.4.1空调房间室内环境温度、湿度检测的测点布置,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室内面积不足16m²,应测室内中央1点:16m²及以上 且不足30m²应测2点(房间对角线三等分点):30m²及以上不 足60m²应测3点(房间对角线四等分点);60m²及以上不足 100m²应测5点(二对角线四分点,梅花设点);100m²及以上, 每增加50m²应增加1个测点(均匀布置); 2测点应布置在距外墙表面或冷热源大于0.5m,离地面 0.8m~1.8m的同一高度上; 3测点也可根据工作区的使用要求,分别布置在离地不同 高度的数个平面上; 4在恒温工作区,测点应布置在具有代表性的地点。 D.4.2舒适性空调系统室内环境温度、湿度的检测应测量 一次。 D.4.3 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室内温、湿度的测试,应符合本标准
D.5室内环境噪声检测
D.5.1测噪声仪器宜采用(带倍频程分析的)声级计,宜检测 A声压级的数据
D..2至内外境噪 1室内噪声测点应位于室内中心且距地面1.1m~1.5m高 变处应按工艺要求设定,距离操作者应为0.5m,距墙面和其他 主要反射面不应小于1m; 2当室内面积小于50m²,应取1个测点,每增加50m²应 增加1个测点。 D.5.3室内环境噪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空调系统应正常运行; 2测量时声级计或传声器可采用手持或固定在三脚架上 应使传声器指向被测声源: 3噪声测量结果应以A声级dB(A)表示。必要时,测量 倍频程噪声,以进行噪声的评价; 4测量背景噪声时应关掉所有相关的空调设备。 D.5.4室内环境噪声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b一噪声修正值,根据实测噪声与背景噪声之差查表 D.5.4 确定。
表D.5.4噪声修正值「dB(A)
D.6.1冷却塔运行噪声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的规定:
TB 10761-2013 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D.6空调设备机组运行噪声检测
吊顶安装卧式机组噪声测试点应选择机组出风口前方与
D.6.3空调设备噪声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空调设备应正常运行; 2 噪声检测时,声级计或传声器可手持,也可固定在三脚 架上,传声器应指向被测声源; 3 测量背景噪声时,应关掉所有相关的空调设备。 D.6.4 噪声检测的数据处理应符合本标准第D.5.4条的规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规范》GB50128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4 《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 《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CB50787 《声称质量水平复检与复验的评定程序》GB/T16306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1804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 GB/T262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 GB/T9068 《工业阀门标志》GB12220 《组合式空调机组》GB/T14294 《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CB1593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等级》 GB/T25915.1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3部分:检测方法》GB/T25915.3
DB37/T 3221-2018 数据中心防雷技术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施工规范》GB50128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74 《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 《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CB50787 《声称质量水平复检与复验的评定程序》GB/T16306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1804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 GB/T2624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 GB/T9068 《工业阀门标志》GB12220 《组合式空调机组》GB/T14294 《建筑通风和排烟系统用防火阀门》CB1593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1部分:空气洁净度等级》 GB/T25915.1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第3部分:检测方法》GB/T25915.3
统一书号:155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