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楼深基坑支护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楼深基坑支护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3 M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楼深基坑支护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x

(1)施工阶段施工计划,组织有关人员按照施工验收规范对已完工程进行预检,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做好竣工资料的整理,按建设单位和档案馆的规定仔细做好技术档案资料。

(2)工程项目、竣工资料,经自检合格后按验收程序向监理工程师申请工程移交。

辽2012J134 FX-800复合硅质保温系统构造基坑支护质量检测应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完成。

支护桩采用低应变动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桩数不宜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5根。检测时支护桩的养护时间不小于10天。

喷射砼每500m2做一组试块做强度试验。

本工程应选定具有相关资质和见证能力的试验室,本工程进入现场的主要建筑材料实行100%见证。所有进场材料根据规范要求,按照进场时间、批次、数量送检,并建立试验台账。

1、本工程质量管理机构见下图。

2、本工程质量控制网络见下图。

项目部对所有进场的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工人的能力进行验证、评审,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上岗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能力逐一进行评估并做好记录;项目经理、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和电工、电焊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做到持证上岗。

项目部负责施工材料的采购。主要施工材料的采购,项目部应在公司长期合作有资质的供应商中选择材料供方,其他材料由项目部自行采购。项目部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出的材料需求计划组织进货并确保所用材料质量合格、品种齐全、供货及时,并建立材料台账。进场的材料应有合格证、检验报告、材质单等的质量证明材料并按有关规定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现场材料应标识,注明材料名称、规格、产地、用处、使用部位和状态,材料的贮存、防护应符合规定要求。不合格材料按公司相关规定进行退货和更换,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

项目部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设备使用计划,如需外租设备,应从公司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中选择设备供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必须经过项目部检査验收,并在设备验收单中记录,检验不合格的设备不准投入使用。施工设备的标识、使用、保养和维修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施工中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按国家相关规定,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送检或校准,并保持检定或校准状态的标识和记录,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计量、定位、检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环境符合要求。测量、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应指定专人保管、使用。使用前应对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验证并记录,合格后方可使用。在使用中如发现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送具备资质的计量检验部门检修和校准。

对本工程中的钢筋的焊接、锚杆材料制备和成桩等按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并按本公司作业文件的要求加以严格质量控制,确保提供合格的产品。

对这些特殊过程采用的工作程序如下:

(1)项目部首先要识别工程项目产品实现过程中的特殊过程,然后对其实现进行策划并在人员、设备、技术和工艺以及工作程序等方面证实具有实现该过程的能力。

(2)施工前,在编制的《技术交底》中对上述特珠过程的工序部分进行更加详细、严格和易于控制的明确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时,应强调特殊过程的实施程序和确认准则并保持记录。

(3)施工中,特殊过程各岗位人员要严格按《技术交底》进行施工,确保特殊过程中每道工序均应处于受控状态并保持记录。特殊过程的记录应使用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规定的表格或技术标准中推荐的表格,如无规定和推荐的表格,项目部应报公司编制适用的表格。项目部应对特殊过程的施工进行监督和检査,在检查中发现不合格,及时纠正并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

(4)当发生条件变化影响其实现能力时,项目部应对该特殊过程进行再确认,要及时修改施工方案,重新组织和配各资源,确保对影响过程实现能力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并根据需要对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特殊过程控制的部分进行更改并重新编制《技术交底》,对施工人员重新进行技术交底并保持记录。

对不合格品按公司相关规定实施控制。

施工产品的轻微不合格品,采取返修的方式进行纠正。

施工产品的一般不合格品,采取返工或返修让步通过的方式进行纠正。让步通过的必须取得顾客、监理等相关方的书面同意。

施工产品及实现过程中的严重不合格品,应报废、返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其不影响产品整体质量,采取的措施应得到顾客、监理等相关方的书面同意。

不合格品的识别及其进行的纠正和处理措施除在《施工日志》中详细记载外,还应在不合格品台账和不合格品处理单中记录。

7.3.8.1测量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1)定位桩保护:对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测桩、标准水准点,用钢筋笼罩住并做好明显标志,施工时不得碰撞,经常定期复测。

(2)现场所用的控制点要标注在牢固的建筑物上,选用不褪色的材料或其他能长期保存的材料标识。

(3)对现场所用控制点进行检査、维护。进入雨期应做好控制点周围的排水工作,禁止控制点遭到积水浸泡。

7.3.8.2钢筋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1)钢筋运输和存放的机械设施和施工方法要适当,钢筋下垫方木码放整齐,严禁野蛮装卸,防止造成损伤和变形。

(2)钢筋在安装、吊运过程中防止变形。钢筋工程进行穿插施工时,保护已绑扎完的钢筋成品质量。安放预埋管件时不得随意切断钢筋。

(3)钢筋绑扎后按规定固定好垫块和支架筋,以保证钢筋的间距和保护层,严禁人员直接在钢筋骨架上行走,以防钢筋变形。

(4)设专人负责钢筋的看护和整修,保证混疑土浇筑过程中钢筋的定位及连接质量。

(5)钢筋成品、半成品要防止油漆、油脂污染钢筋表面。

7.3.8.3混凝土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1)混凝土在终凝前不得在其表面堆放任何材料,严禁施工人员随便行走。

(2)加强混凝土的养护,保证养护时间和次数。

本工程可能出现的险情有:

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针对本工程可能出现的险情,工程开工前、施工过程中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1、选派岩土工程素养较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任职项目管理主要岗位。

2、按设计图纸、施工方案要求,严格控制各工序的施工质量。严格控制坑边地面荷载不超过设计要求。

3、施工期间,随时检査岩土及地下水条件、周边环境等情况是否与设计文件、勘察报告相符。

4、专人指挥土方施工,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边坡坡度、分层开挖高度、挖土时机等,严禁超挖、抢挖。

5、做好基坑周边及基坑内的排水工作,及时检查污水、雨水、施工用水、生活用水等排放情况,防止外来水冲刷和浸泡基坑侧壁土体。

6、准备充足的排水设备等防汛物资,及时收听天气预报,极端天气来临前做好排水准备。

7、在易塌方的粉土、砂土等地层,可适当减小分层开挖厚度,并及时跟进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

8、项目部实行安全行为之星活动,通过向一线作业人员发放“行为安全表彰卡”、评选“行为安全之星”、建设“平安班组”等活动,变说教为引导,变处罚为奖励,变“被动安全”为“主动安全”,切实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使一线作业人员逐步成长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学习安全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懂得自我保护。

10、项目每天坚持班组班前活动,要求作业班组长每天作业前必须对本班组全体人员当天作业要求,作业环境的安全讲话,检查本区域内安全防护是否设置到位等。

2)指挥、协调应急响应行动;

4)直接监督应急人员的行动;

5)保证场内外人员安全;

6)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行动;

7)指定代理人,以便在特殊情况(因故不在现场或在指挥中受伤)下履行其职责。

1)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2)向应急总指挥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减缓事故后果的行动和建议;

3)进行现场事故评估;

5)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

1)组织建立项目部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操作指南;

2)协助应急总指挥工作;

3)督促、监督本项目部应急救援工作;

4)提出应急操作建议;

5)组织应急救援后的总结与评价,并书面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2)护送、运送伤员前往医院。

3)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1)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与警戒,其任务和作用是:保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秩序、防止外来干扰、尽力保护事故现场人员的安全等;需要时组织人员的疏散。

2)检查、监督、落实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数量,收集和建立并归档;

3)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管理人员的到位和变更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更新和达标;

4)应急预案启动后,按应急总指挥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应急反应物资资源到事故现场,并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增援,同时提供后勤服务;

5)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的稳定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能够稳定,大灾之后不发生大乱;

6)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跟踪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

7)与保险部门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8)慰问有关伤员及家属。

负责应急救援的联络工作,确定联络体系,应急响应时需要建立联络的机构和人员如下:

2)事故指挥者与应急人员之间

3)应急救援系统各机构之间

4)应急指挥机构与外部应急组织之间

5)应急救援系统与伤员家庭之间

6)应急指挥机构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之间

7)应急指挥机构与新闻媒体之间

8)应急指挥机构与认为必要的有关人员和部门之间

负责与总指挥保持及时地信息沟通,会同有关部门处理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

3、应急机制小组激活时间

事故发生后1小时内,启动应急机制,同时上报有关部门。全天24小时进入应急状态。事后处理报告提交公司总部、业主、政府部门48小时后,应急状态解除。

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明确本项目部应急抢险队伍为本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及各分包施工单位人员,定期进行专业抢险救援知识培训,确保应急状态时可调配使用。

(3)急救车辆和医药器具

项目经理部应主动外联可靠的医院、急救车辆,建立有效的社会救助渠道;施工期间在施工现场常备一些药品,以便不时之需。

1)施工现场常备外用药、内服药如下表所示: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启动施工现场项目部二级应急反应组织:

1、未发生人员死亡,重伤二人以下;

2、基坑坍塌造成停工,并可能造成相邻建筑物、道路及市政管线损坏;

3、基坑变形观测超过设计或规范允许值且不收敛,或基坑已出现坍塌迹象。

4、施工设备损坏或损毁,损失超过五万元,不满十万元。

5、施工现场发生火灾;

基坑工程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定义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之首,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百密一疏在所难免,更有不可抗力或意外等非人为因素。根据险情对症下药,具体排险措施如下。

1、当基坑变形观测值达到变形控制指标时,如难以分析变形过大的原因或情况紧急,立即在坡脚处堆土反压。待变形稳定后,协商下一步的基坑排险、加固事宜。

2、若因基坑周边市政输水管道破裂等原因造成基坑出现险情,应在第一时间切断对基坑造成险情的水源,并及时做好基坑排水,出水点与市政设施有关时,应报请市政相关部门救援。

3、基坑排险措施可以选择坡顶卸载、增加锚杆、增加支撑等措施,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由基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协商确定。

4、桩间土塌方形成的空洞,可用土袋或混凝土充填,外面重新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桩间土面层,并对细小空隙注浆填充。

边坡失稳或坍塌时的应急措施

1、基坑开挖支护过程中可能出现失稳时的应急措施

当基坑位移观测的水平位移值大于当时开挖深度的2‰(边坡变形预警值),负责观测的测量员马上把结果报告给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如下措施:

(1)项目专职安全员指挥施工人员撤离撤出基坑,在可能失稳的边坡部位设置隔离带,用警戒线围起来,由专人负责看管,无关人员不得进入。

(2)项目技术负责人应立即安排对基坑水平位移进行连续观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如果水平位移未发展或位移值呈收敛状态,可以进行下步工程施工;如果水平位移继续发展,位移值呈不收敛状态,应调动现场挖土机对该部位进行回填反压,回填高度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确定,一般不少于2m高。基坑变形稳定后才能采取后续措施。

(3)指派施工员安排人员对基坑顶面的裂缝进行灌浆处理。

(4)项目负责人核查基坑变形增大的原因,对基坑稳定状态进行验算,对支护结构进行补强处理,如增打土钉、预应力锚杆等措施。

(5)补强措施完成后才能下部工序施工。

根据支护结构的特性,当支护结构发生坍塌时,会有一个地面裂缝扩展、土钉面层裂缝、支护桩倾斜的过程。所以当支护事故发生时,事故发现人员应立即高声呼喊,在基坑底部值班的管理人员听到呼喊声后要立即对基坑内人员喊话,组织基坑内人员有序避开将要坍塌区域,有序撤离基坑。

(2)施工员召集各班组长清点自己所管班组的人员情况,安抚自己班组人员情绪,如有人员失踪,要责成其询问知情人员,定出失踪人员的大概位置。

(3)抢救抢修组对出事部位进行警戒,在坍塌部位10m以内范围不准人员进入。

(4)技术支持组对基坑变形情况进行不间断观测,主要是观测已经坍塌部位的变形情况和发展情况,以便给项目应急救援小组提供科学的客观数据。与坍塌部位相连还没有坍塌的部位也要作为一个重点观测的内容。

(6)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公司总工对现场评估,由基坑设计人出具基坑坍塌处理方案,经有关部门审核通过后,才能按照处理方案对基坑进行抢险修复工作。

3、应急过程中避免二次事故的措施

(1)坍塌事故发生后,必须做好警戒工作,凡是坍塌所影响的范围均要有专人看护,除了经允许的救援人员能够进出外,所有非经允许的闲杂人员均不得靠近或进入,避免对闲杂人员的二次伤害事故。

(2)组织救援时要采取以人为本的方针,要不惜一切代价先救人;在抢救人的过程中,要先移开有可能引起二次滑动或坍塌的材料、设备等物体,避免在救人时的二次事故造成的二次伤害。

(3)在救援被压人员时,当用铁锹刨土时,要注意动作幅度不能太大,避免伤及受害人的身体;刨土时,要看清救援人员所站的位置,避免在紧张时刨土方造成对救援人员的物体打击。

(4)在救援被重物压住的人员时,在搬运重物时要估计重物的强度、重量等参数,采取一次成功的方法,避免在搬运过程中重物断裂,或绑扎不牢滑落等情形造成二次伤害的发生。

1、事故发生后应急措施

指派专人迅速对现场进行警戒、并维持秩序。掉到地面的,出事地点的20m范围要停止作业,疏散人员,并不得有无关人员围观或远观。

(4)在组装钻机、维修钻机高空作业防护不当,从塔架上掉到地面,或基坑坡顶作业未系安全带,从边坡顶部坠落至基坑底,坠落高度超过3m以下的,项目经理或应急小组负责人应迅速对掉落人员的受伤情况做出判断,伤势不太严重的,其本入能走动的,由项目部排车送就近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在120赶到前,现场救护人员要对当事者进行及时的必要治疗,现场抢救的重点应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等几种情形上。120赶到后,要在120医生指导下尽快把伤者抬到救护车上,再由120医生在车上继续对受伤者进行必要的救治:

(1)首先由现场救护人员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

(2)如高处坠落者出现颅脑外伤,如伤者神志清醒,则先想办法止血;如处在昏迷状态,则在止血的同时必须维持昏迷者的呼吸道通畅;要让昏迷者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3)如高处坠落者出现骨折,比如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运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竿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无骨折的下肢缚在一起,然后再用硬板担架搬运。

(4)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硬板担架上,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避免受伤者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或导致死亡,从而造成二次伤害的发生。

3、应急响应过程中避免二次伤害的措施

(2)如高处坠落者掉落时身体穿有钢筋、钢管、木刺等异物时,不能随便拨出,避免体内大出血造成二次伤害。

(3)高处坠落者落在不易救援的地方时,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之后才能接近进行救援,避免救援者或坠落者的二次坠落等事故。

(4)发生高处坠落处应立即封闭,禁止施工人员围观,避免人多拥挤造成无关人员的二次坠落或其他事故的发生。

(5)要特别防止坠落者的亲属和朋友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对伤者的搬动、搂抱晃动等动作或其他不正确的救援方法,避免不合理的动作造成对伤者的二次伤害。

(6)高处坠落点派专人进行看护或临时进行防护,参与事故调查的人员应由熟悉现场环境的专职安全员带路,前往现场调查取证,在取得充分证据,事故原因调查完毕后应及时对该位置和类似位置进行安全防护。防止人员从该位置再次发生高处坠落造成二次事故的发生。

1、物体打击发生时的应急措施

2、物体打击事故发生后的现场临时治疗措施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在120赶到前,救援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讲行必要的医疗处理。120赶到后,救援人员要尽量配合120医生进行急救,由医疗急救负责人把伤情、已经采取了的措施向医生做筒短而明了的介绍,以便120医生能尽快了解情况,快速而有效地做出急救决策。

(2)物体打击事故的现场紧急救治时,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另外也应对颅脑损伤、骨折和出血等情况进行处理:

(3)如受伤者处于休克状态,要让其平卧、少搬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要采取相应的办法让其苏醒;同时尽快配合120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4)如物体打击造成颅脑损伤,受伤处于昏迷状态则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昏迷者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

(5)如物体打击造成骨折,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配合120送医院治疗。

(6)如出现流血严重时,应想办法止血,避免流血过多引起生命危险。

3、应急响应过程中避免二次伤害的措施

(1)如果物体打击造成钢筋、钢管等插入身体内部,现场不能擅自将异物拔掉,只能做清洗伤口或止血等简单处理,应等120到来后,立即送医院,由医院医生进行,避免现场处置时发生大出血造成二次伤害。

(2)如出现大量出血时,现场救治时要尽量止血,防止出血过多导致二次伤害。

(3)如果物体打击出现在高处位置,救援人员首先要把伤者按正确的方法搬到安全的地方再进行下一步救治,防止伤者或救援人员在不安全的平台上救治时引起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等二次伤害。

(4)如果处在不宜施救的场所时必须将患者搬运到能够安全施救的地方,搬运时应由身体强壮的救援人员进行搬运,如果是脊柱骨折,不要弯曲、扭动患者的颈部和身体,不要接触患者的伤口,要使患者身体放松,尽量将患者放到担架或平板上进行搬运。避免搬运不当引起伤者的二次伤害和救援者的伤害。

(5)事故现场要有专人维持秩序,特别是在高处发生的物体打击事故,禁止施工人员围观,防止入多杂乱,引起围观人员或救援人员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等二次伤害。

(6)事故发生后,要防止受伤者的亲属或朋友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对伤者进行搂抱、翻转或晃动等动作,避免动作不当引起骨折、窒息等二次伤害。

1、对被机械伤害的伤员,应迅速小心地使伤员脱离伤源,必要时,拆卸机器,移出受伤的肢体。

2、对发生休克的伤员,应首先进行抢救。遇有呼吸、心跳停止者,可采取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法,使其恢复正常。

3、对骨折的伤员,应利用木板、竹片和绳布等捆绑骨折处的上下关节,固定骨折部位:也可将其上肢固定在身侧,下肢与下肢缚在一起。

4、对伤口出血的伤员,应让其以头低脚高的姿势躺卧,使用消毒纱布或清洁织物覆盖伤口上,用绷带较紧地包扎,以压迫止血,或者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巾等。对上肢出血者,捆绑在其上臂l/2处,对下肢出血者,捆绑在其在腿上2/3处,并每隔 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5、对剧痛难忍者,应让其服用止痛剂和镇痛剂。

6、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1、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2)在报告事故的同时,目击者或离出事者最近的管理人员或施工人员应立即投人应急救援活动中,首先用如下的方法使触电人员脱离电源:

(3)现场用电设备脱离方法:离触电者最近的人员应迅速跑到开关箱处拉掉电源开关、刀闸或拔掉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绝缘绳子和竹竿等绝缘材料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体;也可用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

(4)拖地的电线等导致的触电事故;触电者触及拖地的电线或电缆时,离触电者最近的人员应迅速用绝缘物体如木方、模板块,或带好绝缘手套等拉开或拨离带电导线。在清楚开关箱的情况下,可以指挥离控制该段导线的开关箱最近的人员拉掉电源开关、刀闸或拔掉电源插头等。

2、脱离电源后的救护临时应急措施

(1)现场抢救时要根据其受伤程度,决定采取合适的救治方法,并派人在工地的大门口等候120的到来,由带路者直接引到出事地点,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现场人员应及时组织现场抢救。

(2)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仰面平躺,严密观察,暂时不要使其站立或走动。

(3)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平躺,且确保气道畅通,并用5s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断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4)触电后又摔伤的伤员,应就地仰面平躺,保持脊柱在伸直状态,不得弯曲;如需搬运,应用硬模板保持仰面平躺,使伤员身体处于平直状态,避免脊椎受伤。

(5)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6)触电伤员的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中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抢救:

触电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应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并迅速用一个手指或用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颌法。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伤员头下。头部抬高前倾,会加重气道的阻塞,且使胸外按压时心脏流向脑部的血流减少,甚至消失。

(8)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头上的手指,捏住伤员的鼻翼,在救护人员深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s~5s。如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迸行胸外按压。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进行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觜唇紧闭,防止漏气。

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确定正确按压位置的步骤: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触电伤员的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处的中点;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剑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另一只手的掌根紧抬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的按压位置。

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正确的按压姿势是:使触电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站立或跪在伤员一侧肩旁,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翘起,不接触伤员胸壁;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3~5cm(儿童和瘦弱者酌减);按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按压必须有效,其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到颈动脉搏动。操作频率如下: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单入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15:2), 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

(1)应急响应程序:发现食物中毒预兆-报警-接报-发出救援和调查命令-开始救援和中毒原因调查-现场处置-送医院抢救-结束紧急状态。

(2)当发现现场有人员有食物中毒的现象时,应及时报告项目部,由项目经理启动应急预案,调查发病原因、落实发病人数。发出救援命令。

只要胃内尚有毒物存在,都应作催吐处理,催吐是排出胃内毒物的最好方法。可用硬羽毛、匙柄、筷子、手指等搅触咽喉壁使之呕吐,同时口服清水,反复刺激呕吐,以胃内物为清水为度;同时注意,避免呕吐误吸而发生窒息。将食盐8g溶于200ml温水中反复口服;也可多饮盐开水、茶水或姜糖水、稀米汤等。重症中毒者要禁食8~12h,可静脉输液,待病情好转后,再进些米汤、稀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

(4)食物中毒原因调查

项目部应在展开对食物中毒人员的救护同时展开对食物中毒原因的调查,一般食物中毒有三种原因:(a)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吃入食物被某些细菌及其毒素所污染而致;(b)毒素(真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为有害真菌;(c)植物性食物中毒:植物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如毒草及发芽的马铃薯、未熟的扁豆。项目部应将食堂留样和食物中毒人员的呕吐物封样送到医院化验,分析员工中毒原因,便于展开相对应的救治措施。

2、应急响应过程中避免二次伤害和污染的措施

食物中毒人员的呕吐物、污染物应做好卫生消毒消纳,避免水土污染和动物误食后,造成再次中毒。

食物中毒原因的调查分析过程应谨慎准确,防止误判断造成的错误救治,贻误人员最佳救护时机。

3、应急响应过程中的心理引导

发生食物中毒后,没有中毒现象的人员情绪波动较大,会担心自己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项目部一方面要组织未出现症状的人员展开对食物中毒人员的催吐处理,一方面在施救的过程中安抚大家的情绪。在食物中毒原因清晰后,对大家说明情况,减轻大家的顾虑。在事态得到控制后,对所有人员进行检查,排除尚有食物中毒未发作人员。

1、发生火灾时的应急相应措施

(1)气焊中,氧气软管着火时,不得折弯软管断气,应迅速关闭氧气阀门停止供氧。乙炔软管着火时,应先关熄炬火,可用弯折前面一段软管的办法将火熄灭。

(2)若是宿舍着火,火势不大、又处于初始阶段时,目测者或当班值班员应一边立即关闭电源,一边呼喊同伴共同用事前准备好的沙土覆盖或用环保型干粉灭火器灭火。火情能控制并能完全扑灭,可不进入应急状态。

(4)组织灭火中,现场指挥员应根据火情蔓延趋势和灭火器材消耗情况,向项目值班负责人报告,以便调动其他作业区域消防队员携带灭火器材飞快灭火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若不能迅速扑灭,应尽快采取措施对着火临时建筑采取隔离措施,防止蔓延扩散。

(5)地方消防队到达现场后,现场救火负责人应及时报告火情状况、人员疏散状况及火情发展趋势、项目参加救火人员情况,接受地方消防队负责人指挥,按其安排进行灭火或抢险或转移财产等任务,组织项目参加救火人员配合地方消防队灭火,消除险情。

2、应急响应过程中避免二次事故二次伤害的措施

(1)火灾应急响应过程中如指挥失误,贻误最佳抢救时机将造成更大更多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在救护时要准、稳、果断勇敢,确保安全。掌握寻人方法和火场救人的道路。同时应根据不同的火灾、燃烧物质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使用正确的灭火设施和器材,避免贻误时机。扑救火灾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防止灼伤和烟气的侵害。在高空作业或深人建筑物内部灭火、救人及破拆、疏散物资时,由熟悉情况的人员做向导,注意安全,防止人员伤亡。

(2)扑救过程中应对有爆炸、毒害、倒塌可能位置先行扑救,防止更大伤害。

(3)指挥员要负责指挥人员疏散或逃生,防止出现踩踏等其他人员伤亡事故。同时要加强对已疏散到安全区域人员的管理DB14/T 2099.2-2020 旅游标准体系 第2部分∶框架.pdf,防止他们为抢救财物或亲人重返火场的危险行为。

(4)当扑救火灾时,灭火后应继续降温一段时间,确信不会复燃时方可撤离,以免引起第二次火灾。

(5)对火灾后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及污水应及时有组织地分类清理、清运,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当发生大量有害有毒化学品泄漏后,应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后及时清理外运,或采取隔离措施后及时委托环保部门处理、检测,以求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项目经理部应急准备和响应流程图

如出现紧急事故,就近送本医院急症室。

JGJ/T 439-2018标准下载本工程基坑计算详《华谊兄弟文化城宗地三(四区)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

编制人员、审核人员名单、技术职称、职务等情况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