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组织设计(化工厂区项目)2、轴线复核:施工前对已放线定位的各轴线及桩位重新复核一次,检查各轴线之间尺寸及桩位置尺寸是否符合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并请甲方监理验线复核签字认可。
3、标高控制:根据建筑物座标控制点及其高程,采用全站仪复核无误后,在施工现场引出一个支点座标及其高程,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院复核无误后,以此作为建筑物标高的控制基点,对基准点加以保护。建筑物地面标高用水准仪从基准点引测,确保精度。
设备安装须遵守以下规定:
1、设备吊装须平稳,做到轻起轻落,吊装时须有专人指挥、非作业人员应撤离作业范围。
2、设备安装就位后DB62/T25-3123-2016 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粘结后张法施工验收规程.pdf,要精心调平。
3、所有电缆和压力管线在处于运输道路上和易产生磨擦部位,应外套管道保护或架空或挖沟埋设。
4、所用设备在使用前必须加注机油黄油。并检查磨损情况,转动是否灵活,然后空转动试运行30分钟。
第三章施工顺序与施工进度计划
第一节桩机布局及施工顺序
本工程的施工工期为30天(暂定,不包括设备进出场时间及雨天),具体施工进度安排(见附图三)。
第一节锤击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管桩吊运→桩机就位→起吊第一节桩插桩校正垂直度→锤击第一节桩→起吊第二节桩→电焊接桩→锤击第二节桩→送桩至满足试桩设计要求→桩机移位
第二节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措施
(一)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措施
1、桩基开工前先在设计、监理、甲方等有关单位在场下进行试桩,定出有关参数,按此参数进行指导施工(如收锤标准、最后三阵锤的贯入度等),各承台的工程桩配桩应根据地质报告及施工经验进行管桩的配置,使工程桩桩长符合设计标高要求。
2、测量控制、定位与复测。
(1)放线定位:根据甲方提供的建筑物控制坐标点,做好交桩记录并经复核验收符合要求才能进行测量工作。用全站仪设站于控制坐标点上,把施工图纸给定的各坐标点测放出来,并经复核符合要求后以此作为支点把各轴线及桩位测放定位,并将承台桩位用木桩锤入土层做好标记,于木桩上桩位点钉入铁钉,木桩突出地面10cm至20cm,桩点,标高记录在册,并将控制轴线引至安全位置,以便恢复轴线及检查使用。
(2)轴线复核:施工前,对已放线定位的各轴线及桩位置重新复核一次,检查各轴线之间尺寸及桩位置尺寸是否符合施工图纸设计要求,并请甲方监理验线复核签字认可。
(3)标高控制:地面标高用水准仪测定,确保精度,对基准点加以保护。
(1)工程管桩厂提供质保书及产品合格证方能使用。进场后应按规定要求进行管桩的外观检查,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桩的现场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堆垛高度一般不宜超过四层;
(3)管桩在驳运、堆放过程中应保持平衡,力求轻吊轻放,避免撞击和损伤。
(4)管桩按不同规格,长度及施工流水顺序分别堆放,并在地面上设置二道垫木,垫木应分别位于距桩端0.2倍桩长处,不得用有棱角的金属构件替代。
(1)打桩机的桩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并选用行走方便,走管式桩架。
(2)柴油桩锤选用HD60柴油锤。
(3)桩帽及垫层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桩帽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打性。
b、桩帽宜做成圆筒型,套桩头用的筒体深度宜取350~400mm,内径应比管桩外径大20~30mm。
c、打桩时桩帽与桩头之间应设置弹性衬垫。衬垫可采用麻袋、硬纸板、水泥纸袋、胶合板等材料制作,衬垫厚度应均匀且经锤击压实后的厚度不宜小于120mm;在打桩期间经常检查,及时更换或补充。
d、桩帽和桩锤之间应用竖纹硬木或盘圆层叠的钢丝绳作“锤垫”,其厚度宜取150~200mm。
(4)送桩器及衬垫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送桩器宜做成圆筒形,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打性。送桩器长度应满足送桩深度的要求。
b、送桩器上下两端面应平整,且与送桩器中心轴线相垂直。
c、送桩器下端面应开孔,使管桩内腔与外界连通。
d、送桩器应与管桩匹配。套筒式送桩器下端的套筒深度宜取250~350㎜,内径应比管桩外径大20~30㎜。
e、送桩作业时,送桩器与管桩桩头之间应设置1~2层麻袋或硬纸板作衬垫。
(5)施工现场应配备电焊机、气割工具、索具、撬棍、钢丝刷、锯桩器等施工用具;每台打桩机尚应配备一把长条水准尺,可随时量测桩身的垂直度。
(1)施工场地要平整,并能满足施工机械地耐力的要求,四周要开设排水沟;
(2)样桩放好后经有关单位复核无误方可施工。打桩施工时,必须对每根桩根据轴线进行复核纠正,每天应对轴线控制桩进行复测校正。桩位偏差不得大于20㎜。
(3)桩机要平稳,倾斜不得大于1%,做到就位准确,插桩垂直三点一线(即锤、桩帽、桩),不得偏移;
(4)插桩定位和接桩时均要用二台经纬仪或线垂在桩的正面和侧面二个方向作垂直观测,确保垂直度。第一节管桩起吊就位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0.5%,并宜用长条水准尺或其他测量仪器校正;必要时,宜拔出重插。
(5)管桩施工过程中,桩锤、桩帽和桩身的中心线应重合。当桩身倾斜率超过0.8%时,应找出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桩架等强行回扳的方法纠偏。
(7)承台边缘的桩宜待承台内其他桩打完并重新测定桩位后再插桩施打。
(8)打桩时应由专职记录员及时准确地填写管桩施工记录表,并经当班监理人员(或建设单位代表)验证签名后方可作为有效施工记录。
(9)焊接接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管桩需要接长时,其入土部分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1.0M。
b、下节桩的桩头处宜设导向箍以方便上节桩就位。接桩时上下节桩段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
c、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
d、焊接时宜先在坡口圆周上对称点焊4~6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施焊宜同时两个焊工对称进行。
e、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能施焊外一层;焊缝应饱满连续。
f、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才可继续锤击,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8min;严禁用水冷却或焊好即打。
(10)桩在打入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时,应及时与有关方面研究,确定能否继续施工。
a、打入过程中贯入度突然变小,桩身出现严重回弹;
b、桩身突然发生显著的偏斜和水平方向移动;
c、桩身严重裂缝,产生露筋或桩顶砼破碎;
d、周围建筑或管线发现异常情况。
e、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
(11)施工时按有关规定严格做好记录,内容有:桩的每米贯入锤击数,入土深度、锤的落距高度、回弹量、最后贯入度,焊接外观检查记录,桩的垂直度及平面偏移值。
因设计桩顶标高不一,大部分桩需送桩。送桩应注意以下几点:
a、送桩的规格和强度应能适应桩顶,桩锤及桩帽的构造要求,其外形不致使贯入阻力明显增大,且易于拔出,又尽可能少带起土体。
b、送桩伸出导杆末端的长度最多不宜超过三分之二送桩总长度,以保证送桩施工时桩锤、送桩和桩三者的轴线在一直线上,以减少偏心影响。
c、送桩下端宜设置桩垫,要求厚薄均匀,并尽量与桩顶全断面接触,以免桩顶受力不均匀而发生桩顶破损现象。
(13)打桩的最后贯入度应在下列条件下测量:
c、桩锤、桩帽、送桩器及桩身中心线重合;
d、桩帽衬垫厚度等正常;
e、打桩结束前立即测定。
(14)收锤:根据试桩定出标准:最后三阵每阵十击平均每阵贯入度2cm。(落锤高度2.0m)。
(15)截桩头宜用锯桩器截割,严禁采用大锤横向敲击截桩或强行扳拉截桩。
一、本工程施工质量目标为:确保合格
锤击管桩基础的工程桩成桩质量检查包括桩身垂直度、桩顶标高、桩身质量,桩位偏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L。
2、截桩后的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30mm。
3、桩顶平面位置允许偏差见下表
管桩顶平面位置的允许偏差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
(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桩数为1~3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为4~16根桩基中的桩
桩数大于16根桩基中的桩:
注: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
1、每道工序完工后,首先由作业组进行自检。由施工人员组织各班组之间互检。由施工员、技术员、质量检查员进行专检。隐蔽工程在自检合格后,经甲方、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并及时签字,未经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
项目经理部每周组织一次质量检查,参加人员有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量检查员及班组组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严把工序关。每道工序完工后,向施工员提出进入下道工序,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继续施工。
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详细的技术措施,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法、注意事项及质量要求、操作方法,并组织作业人员进行书面交底,使每个作业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制定出本工程施工管理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特别是保证工程质量及控制工程成本的奖罚措施,对出现施工质量事故等进行重罚,不允许在该工程中出现不合格品。
四、材料报审和检验制度
进场管桩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在进场前向监理或甲方提供;
材料进场后,在监理(或甲方)的见证下取样、送检、必须在监理(或甲方)认定的检验单位作,在监理或甲方的监督下送检;检验报告送监理或甲方认定后,材料才准使用。
七、完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要抓好全员质量管理,抓好现场作业人员的质量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抓质量管理工作以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以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第三节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1、桩达到强风化岩时以试桩最后三阵锤为准,桩端设计标高可作参考。
2、最后三阵已达设计要求而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忽停忽打几次。
3、遇到收不了锤,桩身发生倾斜,移位,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破碎等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二、试打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打桩的规格、长度及地质条件应有代表性。
2、试打桩应选在地质勘探孔附近。
3、施打条件应与工程桩一致。
三、打桩防止挤土效应技术措施:
根据地质条件多为淤泥质粘土或砾砂层,沉桩过程中,因挤土效应造成邻桩隆起或产生水平位移的现象可能会发生,因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方法有:
1、采用科学合理的打桩施工流水,避免打“关门桩”,尽量减少先打入桩的挤土迭加。先打中间桩后打边桩,先打长桩后打短桩。
2、加强接桩的焊接质量,防止挤土产生的上浮力将上节桩的焊接点拉断。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对每根桩检测,发现有桩上浮现象立即停止打桩,进行研究。
4、上述措施尚不能取得显著效果时,可考虑采用限制打桩速率或采取钻打结合(引管取土),以适量减少排土量的方法来进行控制。
四、穿透砂砾层的技术措施
1、原则上先采用十字型闭口桩尖,若遇难沉桩才可采用开口型桩靴。
以上方法对层厚较薄的(2m以下)砾砂层可起到一定的效果,遇到较厚的砾砂层,常规的打桩方法已难以收效。则应另外采取针对性的方法。
2、钻孔取土沉桩法(引管法):主要设备为30KW动力头配麻花钻杆,钻杆的直径为380mm,长度10m左右,插桩前先钻孔10m左右,再进行打桩,有利于穿透局部砂层。
3、采取钻打结合法对较厚较密实的砾砂层,效果就不显著了,则应考虑内冲水打桩的工艺,这种方法的成功的把握大,但因存在污染场地问题,尽可能不用此法。
4、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可靠,工程桩施工前,可选总桩数1%有代表性的桩进行试桩,从而确定成熟的施工工艺。
第六章 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
公司的各职能部门参与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工作,保证项目的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牢固树立“百年大计、安全第一”的思想,实现无重伤、无死亡、无倒塌、无中毒、无火灾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2、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在工程施工中,公司每半月组织安全检查一次,项目部每周检查一次,对检查出来的事故隐患及时整治,责任落实到人,限期进行整改,确保施工安全。
3、建立定期安全教育制度,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使每一个管理人员做到关心安全工作,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注意安全生产的兼顾;严格执行工地三级安全教育和交底制度,未经教育和交底的人员不准上岗作业,使职工由“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建立定期的每周一次安全教育课,时间为每星期一上午班前半小时,由项目经理主持;同时每个班组在施工前由施工员组织进行安全交底,各个班组组长代表受教育人签字。
4、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桩机工和特殊工种(如电工、焊工、机械工等)实行持证上岗,严格规范用工制度。
5、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建立健全各种安全规章制度,把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一、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取得有审批资格部门颁发的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严禁无证操作。
二、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
三、桩机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穿着工作鞋。严禁采用拖鞋、凉鞋、硬底鞋为工作鞋。
四、高空作业和下桩管作业的操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经检验合格的安全带。
五、各种动力设备均应设置安全保护罩。
六、吊运桩前,必须认真检查所有机具及索夹具是否可靠,并进行一次试吊,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
七、严格按起重:“十不吊”规程作业,应注意现场的协调配合,吊机在运吊回转过程中,应注意周围人员动向;
八、管桩堆放应按要求不宜超过二层,底层二端的桩应采用木楔枕紧,谨防桩体滚动伤人。
九、打桩时要认真检查使用机具,关键部位重点检查,经试运转,符合安全施工要求才能正式投入生产,施工中每一星期对设备进行一次检查,避免事故发生;
十、打完每一根桩都必须用木板进行管桩口的封堵,以防人员坠落及安全事故的发生;
十、桩架照明要用低压(24伏),严禁使用220伏;
十一、起吊重物前,班长、指挥员、卷扬机司机必须检查施工现场人员所在位置是否安全,方可操作。现场没有指挥人员时,严禁进行起重吊装工作。
十二、起吊桩管时,负责吊装的操作人员必须集中精神,吊装范围内严禁站人和放置设备。
十三、预防火灾措施及其它安全措施
1、现场备有灭火器和砂箱等灭火工具,不得移作他用。
2、油料及易燃物品必须远离火种,妥善存放,油料着火时,应用灭火器和砂扑灭,严禁用水扑救。
1、所有用电电器必须有安全保护装置,实行一机一闸一保险。
2、电线闸刀必须安装在配电箱内,配电箱须有门、并上锁。
3、严禁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
4、同一配电箱内严禁配有两种电压等级。
5、非电工不得玩弄机电电器闸刀。
6、处于运输道路或易产生磨擦部位的电线、电缆应架空或挖沟埋设。
7、严禁乱拉、乱搭电线、电缆。
8、严禁电线、电缆浸泡于泥水中。
9、严禁使用绝缘性不好的电缆。
(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1、施工现场的全部电缆线路必须架空设置,严禁随意在地上拉设。架空线高度在1m以上。
2、保护零线必须使用统一标志为绿、黄双色多股铜芯线。主线路不少于三处重复接地。
3、固定安装的用电设备线路必须用绝缘套管设过路保护,电源线不得被重物压或车辗。
4、开关箱距离机具在3m内,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接零保护线跟踪每一个电箱及机具。
6、各级配电箱、闸刀、漏电保护开关必须标明送电目标或所控制的范围。
7、各级配电箱用电源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开关,执行安全三级保护联网设置原则。
8、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顺序送电操作;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用电设备。停电操作与送电操作相反。
9、各级配电箱用的电器应安装在绝缘电器安装板上,电器及熔丝的规格必须与电流相一致。
10、各级配电箱必须固定设置,箱底离地面不少于1.2m,电箱底部出线和入线,并用绝缘管保护。
11、各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单独接地、保护接零。
12、应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执行,做好工地现场安全用电。
13、桩机上作业照明,采用带罩灯泡,并用24V低压电源,电缆选用绝缘双塑电缆。
14、电机设备必须经常检查维修,发现故障必须及时排除,所有电器设备禁止带病运转。
一、贯彻市文明施工的要求,推进现代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努力做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
二、施工现场内一切生产、生活各项临时设施,应当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设置并进行管理,并依法申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搭设,做到布局合理、齐整划一、符合安全、疏散防火等要求。
三、施工现场各职能部门的办公室、材料、机械库房挂牌、四周环境保持清洁卫生。
四、施工现场必须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场地四周布置排水沟、集水坑、沉淀池。排水沟尺寸300×300mm,集水坑尺寸800×800×1000mm。
五、施工现场的一切机具设备,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堆放齐整,使用后多余的砂、石碎料、钢筋等及时归堆清理。
六、临时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任意乱拉乱接。
八、现场厕所派专人每天清扫。
九、汽车出门要清洗轮胎,大门口设洗车台。洗车台有沉淀池,防止污染外马路。
十一、现场员工上岗前全部接受法纪宣传教育培训,使施工现场各类施工人员知法、懂法、自学遵守和维护国家的法律法令,提高法纪观念,防止和杜绝盗窃、斗殴及黄、赌、毒等非法活动的发生。
第八章 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第一节保证工期的管理措施
一、建立强有力项目经理部,配置高效项目管理层。
二、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多劳多得,优质优价,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严格实行奖罚制度,对各个工种、工序制定严厉的奖罚制度,对工期有重大影响的工作实行重奖重罚。
四、坚持逐周编制出具体的施工计划和工作安排。如发现拖后现象,即时进行检查,分析原因,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和调整计划。
五、定期召开工程例会,由项目经理主持,公司各部门负责人,项目部成员、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参加,听取工程施工进度问题的汇报,协调工程施工内部矛盾,并提出明确的计划调整方案。
六、对于影响工期的主要问题或关键工序,项目经理亲自组织力量,有关管理人员跟班作业,确保按时完成。
七、与甲方、监理紧密配合,把好工序验收关,及时解决施工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杜绝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第二节保证工期的保障措施
一、劳动力配置:保证现场劳动力数量,优化工人的技术等级。
二、材料配置: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及时供货,满足施工进度需求。
三、机具配置:为保证本工程的按期完成,配备桩机和足够的零配件,做好施工机械的定期检查和日常维修,保证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必要时增加桩机保证工期。
四、资金配备:根据施工实际情况编制进度报表,根据合同条款申请工作款,并将预付款、工程款合理分配于人工费、材料费等各个方面,使施工顺利进行。
五、后勤保障:后勤服务人员作好生活服务供应工作,重点抓吃、住两大难题,工地食堂的饭菜保证品种多、味道好,同时开饭时间随时根据施工进度进行调整。
1、雨季施工设专人负责公布天气预报,通报全体施工人员。
2、维护现场排水系统,将地面雨水及时排到场外,确保运输道路的畅通。
3、施工期间,做好暴雨的预报和防范措施××市××办公用房幕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六级以上大风停止一切作业。
4、现场机电设备做好防雨、防雷、防漏电措施
项目管理系统图(附图一)
施工进度横道图(附图三)
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机构(附图四)
项目工程安全管理机构(附图五)
人员配备情况一览表(附表一)
鞍山某中学体育场看台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改好)主要设备机具配套表(附表三)
RTS/苏州—光/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