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033-2014 水利泵站施工及验收规范(1)

GBT51033-2014 水利泵站施工及验收规范(1)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4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0848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1033-2014 水利泵站施工及验收规范(1)

供相应资料;验收后,应根据验收意见对相应资料进行修改完善, 交项目法人存档。 10.0.7闸门、拍门、拦污栅、启闭机、清污机等金属结构安装工程 验收,可分别按安装验收与试运行验收进行,并应符合本规范第8 章的相关规定。 10.0.8泵站建筑物施工、金属结构安装、设备安装等工程完成 后,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SL317的规定进行 泵站机组启动验收,验收合格并具备其他条件和满足相关规定后 方可进行泵站竣工验收。泵站工程竣工验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的规定执行,泵站更新改造 工程还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泵站更新改造技术规范》GB/T50510 的规定执行。

A。0.3水泥土垫层适用于泵站基础土层平面上分布不均、需调 整沉降差、消除或降低湿陷性、充当隔水层、提高地基稳定性等场 合。水泥土垫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垫层厚度不宜小于0.3m,也不宜大于2m。 2垫层中水泥与土料的比例可用体积重量比控制,宜采用 5%;土料较湿时,可采用8%~12%。 3垫层用的土料不得混入耕(植)土、淤泥质土和冻土块,有 机质含量不得大于5%,水溶盐含量不应大于3%;不得采用膨胀 土、盐渍土。 4用于制作水泥土的土料,结块粒径不应过大;当用人力或 小型机械拌和时,土料应过筛使用;当采用搅拌粉碎专用设备时 土块粒径可放宽到不大于50mm,但应拌和均匀,碾压时土块粒径 不应大于20mm。 5水泥土从拌和开始到碾压或夯实结束,不宜超过24h。拌 和好的水泥土,除处于十分干燥状态外,搁置时间不宜超过12h。 6根据土料和施工机械的具体情况,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水泥 土的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水泥土垫层的回填料含水量宜 控制在击实试验的最优含水量Wop(100土4)%范围内,水泥土的 压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7垫层的取样检验要求与素土垫层相同。应在每层的压实 度符合设计要求后铺填上层土,质量不合格时应及时补压或补夯。 8垫层检验合格后3d5d内,应采取措施防雨、防暴晒、防 冻害。 9应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确定垫层 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B.0.2水泥土搅拌桩法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GB/T 42127-2022 智能制造 工业数据 采集规范

1,施工前应平整现场,清除地上和地下的障碍物。遇有明 沟、池塘及洼地时,应抽水或清淤,回填王料并予以压实。 2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试验性施工,试验桩数量不应 少于3根。搅拌桩机应配置深度和固化剂用量的计测装置,搅拌 头翼片的枚数、长度、高度、倾斜角度、搅拌头的回转数、提升速度 等应相互匹配,应保证加固深度范围内任何一点的土体能经过翼 片20次的有效搅拌。 3施工时,停浆(粉)面应高出基础底面标高300mm~ 500mm。在开挖基坑时,应人工挖除搅拌桩顶端施工质量较差的 桩段。

4应保证搅拌桩机的水平度和导向架的垂直度,搅拌桩的垂 直度偏差不应超过1.0%,桩位偏差不应大于50mm,成桩直径和 桩长的偏差不应小于设计值。

B.0.3水泥土搅拌桩法施工应遵循下列步骤:

B.0.4湿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

机喷浆口的时间和起吊设备提升速度等施工参数,并根据设计要 求通过工艺性成桩试验,确定施工工艺。 2所使用的水泥都应过筛,制备好的浆液不得离析,连续泵 送。搅拌浆的罐数、水泥和外掺剂的用量以及泵送浆液的时间等 有专人记录;搅拌机喷浆提升的速度和次数应符合施工工艺的要 求,有专人记录;当浆液到达出浆口后,应喷浆搅拌30s,使水泥浆 与桩端土充分搅拌后,再开始提升搅拌头。 3搅拌机预搅下沉时不宜冲水,当遇到较硬层下沉缓慢 时,方可适量冲水,但冲水不应对成桩强度造成影响。 4施工时因故停浆,宜将搅拌头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m 处,待恢复喷浆后再喷浆搅拌提升。若停机超过3h,为防止水泥 浆硬结堵管,宜拆卸管路并清洗。 5当采用壁状加固时,相邻桩的施工时间间隔不宜大于 24h。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如间隔太长,与相邻桩无法搭接 时,应采取局部补桩或注浆等补强措施。

0.5干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施工前应检查机械设备、送气(粉)管路、阀门的密封性和

可靠性。 2搅拌机械应配置经国家计量认证的具有瞬时检测功能的 粉体计量装置及搅拌深度自动记录仪。 3当搅拌头达到设计桩底以上1m时,应及时开启喷粉机进 行喷粉作业。搅拌机的提升速度与搅拌头的转速,应保持每搅拌 一周,其提升高度不应超过15mm的关系。当搅拌头提升至地面 下0.5m时,喷粉机应停止喷粉。 4对地下水位以上的桩,施工时应加水或施工完后在地面浇 水,使水泥充分水解

B.0.6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要

全程的施工监理。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和计量记录, 并对照规定的施工工艺,对工程桩进行质量评定。检查重点是:水 泥用量、桩长、桩径、制桩过程中有无断桩现象、搅拌提升速度、复 觉次数和复搅深度等。 2水泥土搅拌桩成桩后进行质量跟踪检验,可采用浅部开挖 桩头,其深度宜大于500mm,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量测成桩直 径经。检查桩数宜为总桩数的5%。 3搅拌桩成桩后3d内,可采用轻型动力触探(N10)检查每 米桩身的均匀性,采用静力触探测试桩身强度沿深度的变化。检 测桩数宜为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4竖向承载的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多桩复 合地基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载荷试验宜在成桩28d后进 行,且每个场地不宜少于3个点。 5经触探和载荷试验怀疑桩身质量有问题时,应在成桩28d 后,采用双管单动取样器钻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检查桩数宜 为总桩数的0.5%~1%,且不应少于3根。

7冬季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浆液不冻结;夏季气温超过 30℃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浆液凝固。 8静压注浆加固已有建筑物时,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变形测量 监控和土体监测,防止超量的拾升和沉降,避免对建筑物上部结构 造成影响;施工结束后应继续进行监测和跟踪注浆,直到沉降速率 大到规范允许值。 9对有抗渗要求的注浆,其效果应通过原位渗透试验确定。 10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地基变形量的注浆加固,在注 浆结束28d后进行加固效果检测,采用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验地 基承载力的,每个场地不宜少于3个点。 C.0.2高压喷射灌浆可适用于砂砾石土、粉土、黏性土、淤泥质 土、湿陷性黄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的加固或防渗,也可用于已有泵 房建筑物的地基加固、深基坑的侧壁支护、基础防渗惟幕等工程。 采用高喷灌浆进行基础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高压喷射灌浆分旋喷灌浆、定喷灌浆及摆喷灌浆三种形 式。根据注浆管的结构和喷浆工艺不同,喷浆方法可分为单管法、 二管法和三管法。应根据不同的地基特性和设计要求,选用合适 的灌浆方法。 2对地下水具有侵蚀性、地下水流速过大和已发生涌水的地 基,以及地层土中含有较多漂石、块石的地基及淤泥与泥炭土地 基,应通过试验确定采用高压喷射灌浆的可行性。 3高压喷射灌浆施工前,应收集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和已有建筑物资料,掌握施工技术要求。当对已有建筑物进行加 固时,应分析施工过程中地基附加变形对加固建筑物和邻近建筑 物的影响。 4高压喷射灌浆方案确定后,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层进行高 压喷灌浆现场试验。试验宜采用单孔和不同孔、排距的群孔组成 的围井进行,以确定高喷灌浆方法的适用性、有效桩径(或喷射范 围)施工参数、浆液性能要求、适宜的孔距和排距、墙体防渗性

能等。 5用旋喷桩加固的地基,宜按复合地基设计。当用作挡土结 构时,可按旋喷桩独立承担荷载设计。当旋喷桩布置成格栅状的 连续体时,可将被围部分的桩和土按重力挡土墙结构设计。 6旋喷桩桩身材料强度和直径,应根据旋喷桩布置的形式, 工程地质条件、施工参数等因素由现场试验确定。 7高压喷射灌浆的水泥浆液和高压水射流的压力宜大于 20MPa,且小于40MPa。使用三管法的水泥浆液压力,宜取 0.5MPa~2MPa,气流压力宜取0.6MPa~0.8MPa。根据不同土 (石)层,喷浆管的提升速度可在50mm/min~250mm/min的范围 选取,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8高压喷射灌浆主要材料为水泥,可适当掺入黏土、膨润土、 粉煤灰和砂等。根据工程的需要可加入适量的速凝剂、防冻剂等 添加剂。应通过试验确定所用掺合料和添加剂的数量。 9水泥浆液的水灰比应根据工程设计的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一般可取1.5:1~0.6:1,水泥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拌随用。余 浆存放时间不宜超过4h,当气温在10℃以上时不宜超过3h。 10灌浆施工时应保持灌浆孔就位准确,浆管垂直。孔深应 满足设计要求,孔位偏差不得大于100mm,成孔孔径比喷射管径 可大30mm~40mm,孔的倾斜率宜小于1%。 11灌浆正式施工前应进行地面试喷,检查机械设备和管路 运行情况,并调准喷射方向和摆动角度,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每 一施工台班应详细记录浆液材料的用量、配比,水、气、浆的工作压 力和设备运行情况;记录每一孔的灌浆过程,包括孔深、地下障碍 物、洞穴、涌水漏水等,并采集灌浆试样。 12当喷头下降至设计深度时,应先按确定的参数进行原位 喷射,待浆液返出孔口、情况正常后方可开始提升喷射。高压喷射 灌浆宜全孔自下而上连续作业,需中途拆卸喷射管时,搭接段应进 行复喷,复喷长度不得小于0.2m

13高压喷射灌浆过程中如出现流量不变而压力突然下降 时,应检查各部位泄漏情况;不冒浆或断续冒浆时,应查明原因,若 系空穴、通道引起,则应继续灌浆至冒浆为止,当灌人一定浆量后 仍不冒浆,可提出灌浆管,待浆液凝固后重新灌浆。 14喷射灌浆完毕,固结体顶部出现稀浆层、凹槽、凹穴时,可 将灌浆管插入孔口以下2m~3m处,用0.2MPa~0.3MPa的灌浆 压力将密度为1.7kN/m3~1.8kN/m3的水泥浆液由下而上进行 二次灌浆,置换出稀浆液和填满凹穴。 15采用旋喷桩加固原有建筑物时,施工过程中应对原有建 筑物进行沉降监测,对基础底部和桩头之间因浆液凝固析水而造 成的脱空现象,应及时进行回填灌浆,确保桩头与基础之间的紧密 接触。 16灌浆体的质量检验,可采用开挖检查和钻孔取芯做抗压 试验、静载荷试验等方法。检验时间在灌浆结束后28d进行,对防 渗体应做压水或围井抽水试验。 17质量检验的位置应选择在承载最大的部位、施工中有异 堂现象的部位、对成桩质量有疑虑的地方,并进行随机抽样检验。

5当钻孔灌注桩孔深达到要求后,应及时进行第一次清孔。 在下放钢筋笼及导管安装完毕后,灌注混凝土之前,进行第二次清 孔。清孔应满足下列要求: 1)用原土造浆清孔时,泥浆密度应为10.5kN/m²~11kN/m²; 用泥浆循环清孔时,泥浆密度应为11.5kN/m² 12.5kN/m。 2)二次清孔沉渣允许厚度应根据上部结构变形要求和桩的性 能确定。对于摩擦端承桩、端承摩擦桩,沉渣厚度不宜大于 50mm;对于作支护的纯摩擦桩,沉渣厚度宜小于100mm。 3)二次清孔结束后,应在30min内浇注混凝土。若超过 30min,应复测孔底沉渣厚度;若沉渣厚度超过允许厚度 时,则应利用导管清除孔底沉渣至合格,方可灌注混凝土, :6钻孔灌注桩钢筋笼的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主筋净距应 大于混凝土粗骨料粒径3倍以上;加劲箍筋宜设在主筋外侧,主

钻孔灌注桩所用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强度等级应按桩身设计强度等级经配 合比试验确定,且强度宜留有20%的余量;水泥等级,水 上部分不应低于32.5MPa,水下部分不应低于 42.5MPa,且在同一根桩内应用一种品牌等级的水泥。 混凝土落度宜取160mm~220mm,并保持混凝土的和 易性。 2)粗骨料宜选用5mm~35mm粒径的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径 不应超过40mm,并要求级配连续;卵石或碎石应质量好、 强度高,针片状、棒状的含量应小于3%,微风化的应小于 10%,中等风化、强风化的不得使用,含泥量应小于1%。 3)细骨料宜选用以长石和石英颗粒为主的中、粗砂,且有机质 含量应小于0.5%,云母含量应小于2%,含泥量应小于3%

4)钻孔灌注桩用的混凝土可加入掺合料,如粉煤灰、沸石 粉、火山灰等,以增加混凝土的保水性和黏聚性,改善混 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混凝土水化的升温。掺入量宜根据 配合比试验确定。 5)钻孔灌注桩所用混凝土,可根据工程需要选用外加剂,通 常有减水剂和缓凝剂(如木质素磺酸钙,掺人量0.2%~ 0.3%;糖蜜,掺入量0.1%~0.2%)、早强剂(如三乙醇 胺等)。 钻孔灌注桩混凝土的浇注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成孔后浇注混凝土时,应使用导管灌注。导管内径宜为 200mm300mm。导管长度宜为:中间管,节长3m;调 节长度的短管,节长0.5m~1.0m;底管,长度不宜小于 4m,底端加厚,防止变形。导管连接可采用丝扣或法兰 盘连接;当桩径d小于500mm时,导管采用丝扣连接 施工前,导管应试拼接和试压,以保证连接后整根导管垂 直,使用时不漏不破。 2)在孔内放置导管时,导管下端宜距孔底300mm500mm。 适当加大初灌量,第一次灌注混凝土应使埋管深度不小于 0.8m;正常灌注时,随时监测孔内混凝土面上升的位置,保 持导管埋深,导管埋深宜为2m5m。 3)浇注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因故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 的初凝时间。浇注时间不宜超过8h。 4)混凝土的灌注量的充盈系数宜为1.0~1.3。 5)灌注桩混凝土实际浇注高度应保证凿除桩顶浮浆后达到 设计标高的混凝土符合设计要求。 6)桩身浇注过程中,每根桩留取不应少于1组(3块)试块 按标准养护后进行抗压试验。 7)当混凝土试块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从桩体中进行 抽芯检验或采取其他非破损检验方法检验

D.0.2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可用于泵站工程各类建(构)筑物基 础处理,其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30,采用静压法沉桩时 不宜低于C20;预制桩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 30mm。 2预制桩的断面尺寸宜为250mm~550mm,并根据地层 条件、单桩承载力、沉桩机具等因素综合确定桩长。当桩需穿越 一定厚度的砂性地层时,应事先进行沉桩可行性分析,选择合适 桩锤、桩垫、桩身结构强度及桩端入土深度,并进行现场试打验 证。 3混凝土方桩的制作质量除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 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 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浇注混凝土时,应由桩顶往桩端方向进行,连续浇注,不 得中断。 2)桩顶网片位置应绑扎正确,固定可靠,主筋不得超过桩顶 第一层网片,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致。 3现场采用重叠法浇注混凝土方桩时,桩的底模应平整坚 实,宜选用水泥地坪或模板铺设;桩与邻桩、桩与底模间 的接触处应做好隔离层,防止相互黏结;上层桩或邻桩的 浇注,应在下层桩或邻桩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30% 以上时方可进行。 4混凝土预制方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及以上时,方可 起吊;出厂运输时,桩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 5桩的两端应完好无损,不得在场地上直接拖拉桩体。 6桩的堆放场地需平整坚实。叠层堆放时,应在垂直于桩长 方向的地面上设置2道垫木,垫木应分别位于距两头桩端1/5桩 长处。 7桩的堆放层数不宜超过4层,不同规格的桩要分别堆放

8预制混凝土方桩桩身的接头不宜超过2个。当下段桩的 桩端即将进入或已进人硬塑黏性土层、中密砂层或碎石土等较难 进入的土层时,不宜接桩。 9预制混凝土方桩的接桩方法,凡属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 用角钢焊接: 1)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超过1200kN; 2)桩的长径比较大; 3)布桩密集; 4)估计沉桩有困难; 5)承受上拨力。 10焊接接桩时应先将四角点焊固定,然后对称焊接,并确保 焊缝质量和设计尺寸。当两节桩接头之间因施工误差而出现间隙 时,应用厚薄适当的加工成楔形的铁片填实焊牢。焊接时,预埋件 表面应清洗干净。 11采用法兰连接或机械快速连接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12桩锤的选择应根据地基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桩身材 料强度、单桩竖向承载力及施工条件,结合锤击波动方向的影响等 因素分析确定。 . 13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0.5%。打桩过程中可从 与桩身成90°夹角方向对桩身垂直度进行监测,并记录每米锤击 数。 14打桩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桩的密集程度,打桩可采用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 进行、自中间向四周进行、自一侧沿单一方向进行; 2)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 3)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15打桩停锤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桩端位于一般十层时,应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

度可作参考; 2)桩端达到坚硬黏性土、密实的粉土、砂土、碎石土、风化岩 时,以贯入度为主,桩端标高可作参考; 3)打桩控制的贯入度应通过原体试验确定,以最后3阵,每 阵锤击10次作为最后贯入度。 6 打入桩桩位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D.0.2的规定

表D.0.2打入桩桩位的允许偏差

主:H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

17按标高控制的桩,桩顶标高的允许偏差应为一50mm~ +100mm。 18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桩纵向中心线与铅 垂线间的夹角)正切值的15%。 19在软土地区大面积打桩时,可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并对 桩顶上涌和水平位移进行监测

E。0。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基,可采用沉开进行地基处理: 1开挖困难的淤泥、流沙地基; 2、周围有重要建筑物或受其他因素的限制,不允许按一定边 坡开挖的土基或松软、破碎岩石地基; 3 因桩数较多,不能合理布置的地基。 E。0.2采用沉井进行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编制沉井施工组织设计。 2制作沉并的地表应平整,设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并保持地 下水位低于基坑底面,且不应小于0.5m。 3采用承垫木方法制作沉并,应根据沉并的重力、地基土的 承载力等因素,分析计算砂垫层的厚度、承垫木的数量、尺寸等。 4在较好的均质土层上制作沉井,可采用无承垫木方法,铺 垫适当厚度的素混凝土或砂垫层。 5沉并分节制作时,每节高度要合理,应保证沉并的稳定性 和顺利下沉。 6制作混凝土沉井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浇筑应均匀对称,沉井外壁应平滑; 2)刃脚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拆除; 3)分节制作时,应在第一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后再 浇筑其上一节混凝土。 7沉井下沉时,第一节沉井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其余各 节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0%。有抗渗要求的沉井,下沉前对封底, 底板与并壁接缝处应凿毛处理,并壁上的穿墙孔洞及对穿螺栓等 应进行防渗处理。

8抽承垫木应分组、依次、对称、同步进行,每抽出一组即用 砂填实。定位承垫木在最后同时抽出。抽出过程中应注意监测 如发现倾斜应及时纠正。 9挖土下沉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进行,每层挖深不宜大于0.5m; 分格沉井的井格间土面高差不宜大于0.5m。 2)沉井四周不得堆放弃土和建筑材料,避免偏压。 3)排水挖土时,应降低地下水位至开挖面0.5m以下;不排 水挖土时,应控制沉井内外水位差,防止翻砂,并备有向 内补水的设备。 4)沉井下沉至距设计高程2m左右时,应放缓下沉速率,防 止超沉。 5)下沉时,应加强观测,如发现倾斜、位移及时纠正。 10对用爆破方法开挖的沉井,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控制爆破 的标准执行。 11并列群井施工,宜采用同时下沉的方法。如受条件限制 可分组、间隔、对称和均衡下沉。 12沉井下沉至设计高程,应待井体稳定后封底。 13干封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底部应清除浮泥、排干积水,再浇筑封底混凝土; 2)井应分格对称浇筑; 3底和底板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时,应控制地下水位。 14采用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封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并底基面、周边接缝及止水等应进行清理; 2)管底宜距基面0.1m,连续浇筑; 3应按混凝土能相互覆盖的原则确定导管的数量和间距; 4)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能从井内抽水。 15无底沉共内的填料应按设计要求分层密实

1)井底基面、周边接缝及止水等应进行清理; 2)管底宜距基面0.1m,连续浇筑; 3应按混凝土能相互覆盖的原则确定导管的数量和间距; 4)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能从井内抽水。 15无底沉井内的填料应按设计要求分层密实。 16群井间的连接和接缝处理,应在各个沉井全部封底或回

17沉井峻工后的充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刃脚平均高程与设计高程相差应为土100mm; 2)沉井四角中任何两个角的刃脚底面高差不应超过该两个 角间水平距离的0.5%,且高差不应超过150mm,如其间 水平距离小于10m,其高差不应超过50mm; 3)沉井顶面中心的水平位移不应超过下沉总深度(下沉前 后刃脚高程之差)的1%,下沉总深度小于10m时不宜大 于100mm。 18沉井竣工验收应提供下列主要资料: 1沉井施工过程记录; 2穿过土(岩)层和基底的检验报告; 3沉井竣工后的测量施工记录; 4)混凝土试块的试验报告; 5)工程质量事故及处理情况。

17沉井竣工后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刃脚平均高程与设计高程相差应为土100mm; 2)沉井四角中任何两个角的刃脚底面高差不应超过该两个 角间水平距离的0.5%,且高差不应超过150mm,如其间 水平距离小于10m,其高差不应超过50mm; 3)沉井顶面中心的水平位移不应超过下沉总深度(下沉前 后刃脚高程之差)的1%,下沉总深度小于10m时不宜大 于100mm。 18沉井竣工验收应提供下列主要资料: 1)沉井施工过程记录; 2穿过土(岩)层和基底的检验报告; 3沉井竣工后的测量施工记录; 4)混凝土试块的试验报告; 5)工程质量事故及处理情况

附录F 普通模板及支架的计算荷载

F.0.1 应按下列荷载计算模板、支架的荷载: 1 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的自重; 2 钢筋的重力; 3 新浇灌混凝土的重力; 4 人、浇筑设备、运输工具等荷载; 5 振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6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竖向动力荷载; 7 冷天施工时保温层的重力及雪荷载; 8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 9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动力荷载; 10 其他荷载。 F.0.2 计算模板、支架或脚手架的荷载时,应按表F.0.2的规 选择可能发生的最不利荷载组合

表F.0.2模板、支架或脚手架结构

表中数字表示本规范第F.0.1条中对应的

3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P = 8+24K/u

注:温度是指混凝土的温度,在一般情况下(即没有改变混凝土入模温度的其他 施)可采用浇筑混凝土时的气温。 侧压力的计算图形见图F.0.3,图中h可按下式计算。

h=P/r=8+24k/24/ 式中:r 混凝土重度,kN/m3

h=P/r=8+24k/24V~ 式中:r 混凝土重度,kN/m²

F.0.3混凝土模板的侧压力计算图开

2采用外部振动器时,在振动影响的高度内,混凝土对模板 的最大侧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一一新浇筑混凝土的最大侧压力,kN/m; H一一外部振捣器的作用高度(一般取4h所浇筑的高度),m 采用外部振动器时,尚应验算振动器对模板、支架和连接构件 的局部作用。

表F.0.4各种荷载的分项系数

注.表中荷载种类为本规范第F.0.1条中对应的荷载。

F.0.5·在荷载作用下模板构件的挠度不应超过下列规定值: 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400; 2 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为模板构件跨度的1/250; 模板构件的弹性变形或支柱的下沉为相应结构净空跨度 的1/1000

G.0.1石 砌石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砌石工程应在基础验收及结合面处理检验合格后方可施 工; 2 砌筑前应放样立标,拉线砌筑; 砌石应平整、稳定、密实和错缝。 G.0.2 砌石工程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石料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2 混凝土灌砌块石所用的石子粒径不宜大于20mm。 3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MPa。 4使用混合材和外加剂,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材宜优先选 用粉煤灰,其品质指标参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确定。 5配制砌筑用的水泥砂浆和小石子混凝土,应按设计强度等 级提高15%。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同时应具有适宜的和易 性。水泥砂浆的稠度可用标准圆锥沉入度表示,以50mm~70mm 为宜,小石子混凝土的珊落度以70mm~90mm为宜。 6砂浆和混凝土应随拌随用。常温拌成后应在3h~4h内 使用完毕。如气温超过30℃,则应在2h内使用完毕。使用中如 发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再次拌和。 G.0.3浆砌石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筑前应将石料刷洗干净,并保持湿润。砌体石块间应用 胶结材料黏结、填实。 2砌体宜用铺浆法砌筑,灰浆应饱满。护坡、护底和翼墙内 部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灌填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并捣实,再用碎 石块嵌实。不得采用先填碎石块,后塞砂浆的方法

G.0.4翼墙及隔墩砌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混凝土面层应进行凿毛或冲毛,且冲洗干净后方可砌筑 2砌筑应自下而上逐层进行,每层应依次先砌角石、面石,后 填腹石,均匀坐浆,并随铺随砌。 3砌筑块石时,上下层石块应错缝,内外石块应搭接,面石宜 选用较平整的大块石。砌筑料石时,应按一顺一丁或两顺二丁排 列,放置平稳,砌缝应横平竖直,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应大于 100mm,丁石上下方不得有竖缝。 4灰缝宽度,块石砌体宜为20mm~30mm,料石砌体宜为 15mm~20mm,混凝土预制块砌体宜为10mm~15mm。 5砌体层间缝面应刷洗干净,并保持湿润。 6砌体应均衡上升,日砌筑高度和相邻段的砌筑高差,均不 宜超过1.2m。 7砌体隐蔽面的砌缝可随砌随刮平,砌体外露面的砌缝应在 砌筑时预留20mm深的缝槽,便于勾缝。 8沉降缝、伸缩缝的缝面,应平整垂直。 G.0.5 砌筑过程中应逐日清扫砌体表面黏附的灰浆,并及时洒 水养护,养护时间宜为14d;养护期内不宜回填、挡土。 G.0.6石 砌体勾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砌体表面砌缝均应勾缝,并宜采用平缝。 2 勾缝前应清理缝槽,并冲洗干净;砂浆嵌入深度不应小于 20mm。 3勾缝宜采用过筛的细砂,配合比为1:1.5的水泥砂浆。 4勾缝应自上而下进行,勾缝完毕应清扫砌体表面黏附的灰 浆,勾缝砂浆凝结后应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 5勾缝应宽窄均匀、深浅一致,不得有假缝、通缝、丢缝、断裂 和黏结不牢等现象。 G.0.7新砌体在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得在其上拖拉重物或锤击 振动。

1、砌体表面砌缝均应勾缝,并宜采用平缝。 2 勾缝前应清理缝槽,并冲洗干净;砂浆嵌入深度不应小于 20mm。 3 勾缝宜采用过筛的细砂,配合比为1:1.5的水泥砂浆。 4勾缝应自上而下进行,勾缝完毕应清扫砌体表面黏附的灰 浆,勾缝砂浆凝结后应及时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 5勾缝应宽窄均匀、深浅一致,不得有假缝、通缝、丢缝、断裂 和黏结不牢等现象。 G.0.7新砌体在达到设计强度前,不得在其上拖拉重物或锤击 振动。

中的空隙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实,然后加以遮盖;雨后应清除积 水再继续砌筑。 G.0.9砌体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排水孔、反滤层和防水设施 等,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G.0.10 干砌石宜用于护坡、护底等部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砌体缝口应砌紧,底部应垫稳、填实,不得架空。 2 不得使用翅口石和飞口石。 宜采用立砌法,不得叠砌和浮塞;石料最小边厚度不宜小 于150mm。 4具有框格的干砌石工程,宜先修筑框格,然后砌筑。 5 铺设大面积坡面的砂石垫层时,应自下而上,分层铺设,并 随砌石面的增高分段上升。 G.0.11 砌石的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材料和砌体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砌缝砂浆应密实,砌缝宽度、错缝距离应符合要求; 砂浆、小石子混凝土配合比应正确,试件强度不应低于设 计强度;

注:1H指墩、墙全高。

2墩、墙以每个(段)或每10m长为1个检验单位,每一检验单位检验2点~4点。 G.0.12冬期施工采用掺盐砂浆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置钢筋、预埋铁件和管道的砌体,不应使用掺盐砂浆研 筑。 2掺盐砂浆所用盐类宜优先选用氯化钠。氯化钠掺量应按 不同的负温界限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表G.0.12的规定

表G.0.12掺盐量占用水量

3配制盐溶液时应随时测定溶液的浓度,并严格控制溶液中 盐的含量。 4砂浆拌成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5℃,使用时的最低温度不 宜低于5℃。

3配制盐溶液时应随时测定溶液的浓度,并严格控制溶液 盐的含量。 4砂浆拌成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5℃,使用时的最低温度不 宜低于5℃。

附录J移动式启闭机部分部件安装允许偏差J.0.1移动式启闭机小车轨道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J.0.1的规定。表J.0.1移动式启闭机小车轨道安装允许偏差序号项目名称基本尺寸(m)允许偏差(mm)简图T<2.5±2.0小车轨道距差T>2.5±3. 0小车跨度Ti、T<2.50~2.02T2的相对差T>2.50~3.0同一截面轨道T<2.50~3.03的高低差CT>2.50~5.0小车轨道与轨<12,0~6.0偏轨箱形梁道梁腹板两中≥12,0~0.58心线的位置单腹板梁及0~0.58差d桁架梁轨道居中的对称箱形梁小车0~3.05轨道中心线直线度左、右、上三面0~1.06小车轨道接头错位C接头处间隙C10~2.0小车轨道侧向任意2.0m范0~1.0局部弯曲围内注:小车轨道应与大车主梁上翼板紧密黏合,当局部间隙大于0.5mm,长度超过200mm时,应加垫板垫实。106。

J.0.2移动式启闭机桥架和门架如图J.0.2所示,组装允许偏差 应符合表J.0.2的规定。

图J.0.2移动式启闭机桥架和门架简图

移动式启闭机桥架和门架的组装允许

J.0.3移动式启闭机运行机构如图J.0.3所示GB/T 38202-2019 全焊接球阀的安装使用维护方法,安装允许偏差应 符合表J.0.3的规定。

图J.0.3移动式启闭机运行机构简

表J.0.3移动式启闭机运行机构安装允许偏差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泵站更新改造技术规范》GB/T50510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50600 《低压电器基本标准》GB1497 ,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GB/T8564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GB/T14173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 《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的一般原则》GB/T19866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GB/T3094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水闸施工规范》SL27 《水工金属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SL3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35017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 《泵站更新改造技术规范》GB/T50510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50600 《低压电器基本标准》GB1497 SN/T 3244-2020 进口消防产品检验规程 手提式灭火器.pdf,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技术规范》GB/T8564 《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GB/T14173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 《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的一般原则》GB/T19866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GB/T3094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水闸施工规范》SL27 《水工金属结构焊接通用技术条件》SL36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47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 《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105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SL176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 《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SL317 《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 《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38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