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8)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8)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2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1029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8)

3.1.8本标准第4章对填料的生产和检验要求进行了规定。对 运抵现场的填料质量存在疑问时,现场抽样检验该批填料的相关 技术指标。 3 2.1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 分项工 直

3.1.8本标准第4章对填料的生产和检验要求进行了规

运抵现场的填料质量存在疑问时,现场抽样检验该批填料的相关 技术指标。 3.2.1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及检验批的划分是为了便 于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检验和验收。 3.2.2单位工程的划分因具体情况各异,条文中给出了3款划分 原则,单位工程划分时按3款规定的顺序视具体情况采用。相对 独立或技术复杂的工程可作为一个单位工程主要指一个较大型的 支挡结构或复杂的地基处理工程等。 3.2.3检验批概念的提出息为了及时检验发现工积施工中的质

3.2.3检验批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及时检验、发现工程放

量控制问题,避免因检验不及时而引发天范围的质量可题,宜按便 于过程控制来划分。 本标准附录B表B.0.1中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的划分 兑明如下: (1)地基处理分部工程按不同的地基处理类型及方式划分,分 项工程按工种、施工工艺、材料划分。复合地基桩施工后需要进行 桩的完整性和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考虑检验批表填写的 连续性,分项工程按施工和成品检验阶段划分。 “两个结构物之间采取同种处理方式的区段,且不大于500m” 指双线或单线区间正线路基在桥梁、隧道或大型框架桥等结构物 之间(不包括涵洞、小型框架桥等横向结构物)采取同种地基处理 类型,顺线路方向长度500m作为一个检验批。当顺线路方向的 规模超过500m时,要增加检验批, 在砂垫层、碎石垫层、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的基础上T/SLEA 0031.1-2022 实验室用水气配件技术规范 第1部分:水龙头.pdf,补充 了灰土垫层、水泥土垫层分部、分项工程及检验批。 螺杆(纹)桩的桩体材料、成桩设备、施工工艺、质量验收与 CFG桩类似,对两种桩型的检验验收予以统一。 结合工程实际,补充了托梁、承载板的分部、分项工程及检 验批。 (2)路基填筑压实质量与工班现场作业直接相关,规定路基填 筑压实的检验批为同一压实工作班的单个压实区段的每一检 测层。 (3)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分部工程中增加了桥台锥体填土分 项工程及检验批,是基于过渡段级配碎石和两侧填土与桥台锥体 填土通常同步填筑压实,将桥台锥体填土与过渡段填层一并验收 更为合理。 过渡段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填筑检验批,将横向结构物两侧 过渡段及其顶部范围作为一个过渡段。 (4)正线、站线的地基处理和路基填筑通常同步施工,单独确

立站场路基的地基处理、路基填筑、路基开挖的分部、分项工程及 检验批。采用面积法划分检验批,便于站场路基填筑体的检验验 收。地基处理、隔水层铺设、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基床底层填筑、基 床表层填筑的检验验收单元按照两条正线、四条到发线、站场路基 填高6 m~8m的施工规模确定。 (5)路基支挡结构分部工程按不同类型的挡土墙划分,分项工 程按工种、工序、材料、施工工艺划分。抗滑桩每10根桩、预应力 锚索每10个孔作为一个检验批,使用时10根桩施工的时间间隔 不宜过大,如施工跨度大,可分成若干个检验批。槽型挡土墙是兼 具路基主体和支挡结构功能特点的支挡设计类型,根据工程实际, 补充相应的分部、分项工程。 (6)路基边坡防护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结合《铁路路基 边坡防护》系列通用参考图(通路【2015】4401)进行了完善。绿色 防护的分项工程,在植物防护的基础上,重点补充了高速铁路路基 工程体现生态和环保理念的土工网垫客土植生、空心砖内客土植 生、植生袋、生态袋、植被毯防护类型;骨架护坡和孔窗式护墙(坡) 的分项工程划分考虑了常见的骨架、孔窗材质类型;实体护坡的分 项工程按封闭式护坡的常见类型和护坡基材划分;根据柔性防护 网的主动防护、被动防护两种类型,增加了相应的分部、分项工程。 (7)路基防排水工程按照预制、现浇工艺,分别划分了现浇钢 筋混凝土水沟、水沟混凝土预制、预制水沟安装分项工程;横向排 水补充了线间集水井和无轨道横向排水管分项工程;增加了路 堑坡体排水的分部、分项工程,方便现场验收。 (8)路基相关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仅包含与路基本体安全、 稳定直接相关的工程内容。 附录B表B.0.1中规定了路基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检验项目的基本划分方式,可供建设项目现场质量管理和验收参 照执行。也可由建设单位结合工程实际和管理需要,组织参建单 立以此为基础进行优化调整,研究确定新的验收单元划分方式.并

形成建设管理文件,推行实施。 3.3.7条文第1款主要指返工重做的,经处理加固、返修后,可以 重新验收;条文第2款指经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鉴 定证明工程质量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可以验收;条文第3款主要 是指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工程,在满足安全及设计使用功能要 求前提下,可按技术相关要求验收。 本标准中涉及的工程材料原则上考虑进场集中存储和检验, 在第4章中统一对工程材料的质量和检验作出规定。对符合本标 准第3.1.6条~第3.1.8条规定的,可按规定程序调整抽样检验 频次和检验数量。 后续章节涉及的工程材料质量和检验,均采用援引第4章的 指向性条文。工程材料统一检验合格出场后,在使用工点即可正 常使用。现场具体使用时,由使用单位核对、确认该批材料是否符 合第4章工程材料的分类和检验规定,相关质量和检验文件则要 根据单位工程的划分和工程质量验收要求进行归集。 4.1.1高速铁路对路基填料的组别分类、级配、水稳性和密实度 有着较高的要求,施工前要对设计取土场土源取样复查,并结合填 筑压实工艺试验的具体情况进行可压实性能分析,提出具体的填 料制备方案和措施。 我国铁路对填料的划分较粗,尤其是粗颗粒填料在实际施工 中存在填料组别合格,但由于级配不良,直接碾压不能达到所规 定的压实控制指标等问题。现行标准还没有评价粗粒土膨胀性 的具体指标,勘察设计单位在设计取土场时,要根据对粗粒土料 源膨胀性检测结果和相关试验研究对其膨胀性进行评价;施工 单位对设计取土场料源进行必要的膨胀性复查,对膨胀性土区

成建设管理文件,推行实施。 3.7条文第1款主要指返工重做的,经处理加固、返修后,可! 新验收;条文第2款指经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证明工程质量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可以验收;条文第3款主 指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工程,在满足安全及设计使用功能 前提下,可按技术相关要求验收,

我国铁路对填料的划分较粗,尤其是粗颗粒填料在实际施工 中存在填料组别合格,但由于级配不良,直接碾压不能达到所规 定的压实控制指标等问题。现行标准还没有评价粗粒土膨胀性 的具体指标,勘察设计单位在设计取土场时,要根据对粗粒土料 源膨胀性检测结果和相关试验研究对其膨胀性进行评价;施工 单位对设计取土场料源进行必要的膨胀性复查,对膨胀性土区 域的取土场,要增加检测频率,确保高速铁路路基填料符合填筑 压实要求。

(1)原土料粗颗粒仅进行破碎的,要进行颗粒分析试验。 (2)物理改良土外掺料的掺入比要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 (3)物理改良土按配合比拌和均匀后要进行颗粒分析试验。 (4)原土料或外掺料发生变化时,要重新进行配合比试验。 物理改良土混合料拌制前,需检查配料计量系统的工作状态 测定原土料和混合料的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环境条件及时 调整施工配合比,以保证填料的含水率控制在工艺试验参数的合 理范围内。 4.3.3土中的有机物和水泥的水化作用而产生的游离状钙离子 相黏合,抑制了水泥的水化反应,显著地阻碍水泥土的硬化(固 化),降低水泥土的强度。有机物含量越高,其阻碍水泥水化作用 越大,水泥土强度降低越多。试验表明,当有机物含量接近2%时 要慎用水泥土。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京沪高速铁路填料改良优化研

》的大量室内试验表明:在低掺量条件下,塑性指数Ip小于 粉土、粉质黏土,用水泥、水泥粉煤灰改良其物理、力学性质比 灰、石灰粉煤灰为好;对Ip大于12的粉质黏土则宜采用石 灰粉煤灰、固化剂改良。根据工程实践,对水泥改良土而言, 效果最好的是砂性土,其次是粉状土、黏性土。

石灰、石灰粉煤灰为好;对Ip大于12的粉质黏土则宜采用石灰、 石灰粉煤灰、固化剂改良。根据工程实践,对水泥改良土而言,稳 定效果最好的是砂性土,其次是粉状土、黏性土。 4.3.4水泥的矿物成分是决定水泥改良土强度的主导因素。工 程实践表明,硅酸盐水泥的改良效果较好,而铝酸盐的水泥则较 差,改良土外掺水泥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水泥改良土运输、摊铺、碾压作业或检验试验工作如不能在水 泥的初凝时间内完成,将对改良土产生不利影响,选用初凝时间较 长的水泥,可以尽量减少这种不利影响。《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16规定,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小于3h,终凝时间不宜 小于6h。 4.3.5,4.3.9化学改良土的强度和干密度随时间延长发生明显 变化的现象叫延时效应,一般将化学改良土从加外掺料拌和到碾 压终了或试验完成的时间叫延迟时间。对于素土来说,压实质量 控制指标与延迟时间无关;而对水泥改良土来说,其压实质量控制 指标与延迟时间有关,延迟时间越长水泥改良土强度和干密度的 损失越大。 现行《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要求水泥改良土室 内击实试验应在浸润土加水泥拌和后1h内完成,主要是为了控 制同一试验组试验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现场水泥改良土从拌和站 的拌和、汽车运输、现场摊铺整平到碾压成型通常需要3h~4h。 由于水泥水化反应引起的延时效应,如果还以1h内完成的击实 试验测得的最大干密度作为现场水泥改良土的控制标准显然是不 合适的(因为这两个时刻的水泥改良土已不是同一种土)。所以水 泥改良土在做配合比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验证试验时,还要根 据现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的实际需要,按现行《铁路工程土工试 验规程》TB10102中改良土试验方法分别作出延迟时间(可选取

2 h、3h、4h、5 h四个点)与最大干密度pdmax关系曲线、延迟时间 (可选取2h、3h、4h、5h四个点)与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曲线 或仅测定3h~4h延迟时间(施工现场确定的检测时间)对应的最 大干密度olmax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以供水泥改良土进行工艺试验 和正式施工时根据现场实际延迟时间选用。 改良土的配合比和无侧限抗压强度验证可按下列程序试验: (1)根据设计推荐外掺料的掺人量,配制不少于三个不同掺人 比的混合料进行击实试验,以确定各种混合料的最优含水率和最 大干密度。按现行《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中改良土 试验相关规定进行击实试验。水泥基类改良土要考虑延时效应, 其最大干密度取延迟不同时间的试验值。 (2)按改良土所处路基结构不同部位的压实度要求计算干 密度。 (3)按最优含水率、计算干密度并延迟不同的时间制备试件, 按现行《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中改良土试验相关规 定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4)计算实际施工外掺料的消耗量时,可按较室内试验确定的 掺人比大0.5%~1.0%计算。当采用集中场拌施工方法时可增 加0.5%;当采用路拌施工方法时可增加1.0%。 (5)采用两种外掺料的混合料时,则要确定两种外掺料的各自 掺人比及两种外掺料混合后的掺人比,并进行配合比设计。 4.3.8,6.3.1不具备化学改良土场拌条件的路基工程,可通过集 中路拌方式实现改良土填料生产。根据工程实践,集中路拌法生 的化学改良土填料超粒径土块控制在15%以内,可满足工程质 量要求。

(1)传递、扩散轨道荷载,减振、隔振和降低噪声。 (2)隔温和防止基床及路基冻害。 (3)防止碎石道床面礁颗粒和路基土的相互渗混

为此,基床表层的材料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弹性模量以及耐 磨、透水等特性,采用粒径大小不同的粗细碎石集料和砂各占一定 比例的混合料,其颗粒组成符合密实级配要求,经压实形成密实结 构,通过集料间的摩擦力和细粒土的黏结力形成其强度。只要保 证组成材料的质量、良好级配和混合料的均匀性,控制在最佳含水 率范围压实,并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就能形成较高的力学强度和水 隐性。但必须严格控制级配碎石中细颗粒的液限和塑性指数,即 严格控制0.5mm以下的细颗粒含量,细颗粒含量过高,将使混合 料塑性指数增大,降低碾压后的强度和水稳性。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一2014规定:基床表层材料由 开山块石、天然卵石或砂砾石经破碎筛选而成。开山块石其原料 较单一,材质较均匀,只要加工工艺上采取有效措施剔除黏土及其 他杂物,可以保证成品的清洁度,而且成品粗颗粒表面为破碎面 铺设碾压之后稳定性较好,不易被雨水冲刷流失,是级配碎石的首 选原料。 4.4.4I型级配碎石主要用于有轨道及非冻土地区无碓轨道 基床表层的填筑,Ⅱ型级配碎石主要用于冻结深度大于0.5m的 冻土地区以及多雨地区无礁轨道基床表层填筑。 级配碎石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按现行《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 程》TB10102中规定的级配碎石针状、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方法检 验。本条文中级配碎石的各项技术指标与现行《铁路路基设计规 范》TB10001保持一致。 4.4.6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与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粒 径级配技术要求和级配检验均存在差异,因此采用基床表层级配 碎石替代过渡段级配碎石时,其检验不执行表4.4.5的粒径级配 及检验要求,而要按照第4.4.4条的相关要求对应执行。

4.4.4I型级配碎石主要用于有作轨道及非冻土地区无轨道

床表层的填筑,Ⅱ型级配碎石主要用于冻结深度大于0.5m 土地区以及多雨地区无礁轨道基床表层填筑。 级配碎石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按现行《铁路工程土工试验 TB10102中规定的级配碎石针状、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方法 本条文中级配碎石的各项技术指标与现行《铁路路基设计 TB10001保持一致。

4. 4.6 基床表层以下还

径级配技术要求和级配检验均存在差异,因此采用基床表层级配 碎石替代过渡段级配碎石时,其检验不执行表4.4.5的粒径级配 及检验要求,而要按照第4.4.4条的相关要求对应执行。

否符合设计要求。水泥掺加量低,过渡段基床表层难以实 过渡的目的;掺加量高,施工费用高,且可能出现干燥收缩 收缩裂纹,影响施工质量。为此,规定水泥掺量允许偏差为 合比0~±1. 0%

一定差别,并不能等同于含泥量。本标准参照《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01一2016统一为细粒含量,其中粒径0.075mm以下颗粒含 量检测方法采用现行《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颗粒分 析试验中的湿筛法进行检测。 4.5.4参照《地基处理手册》的相关要求,对于用作排水固结地基 的砂垫层,其细粒含量不大于3%。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垫层,当 与地基下承层之间未采取有效的隔水封闭措施时,不要选用砂石 等渗水性填料做垫层。 4.5.6砂井与砂垫层所用中粗砂均规定为每 3.000m3一批,通堂

5.4参照《地基处理手册》的相关要求,对于用作排水固结地 砂垫层,其细粒含量不大于3%。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垫层 地基下承层之间未采取有效的隔水封闭措施时,不要选用砂 渗水性填料做垫层。

砂垫层上灌制袋装砂井的砂袋,当灌人砂袋的砂与砂垫层为 批砂时,可与砂垫层用砂一起检验。

用,螺杆(纹)桩作为一种新型加固方式,近年来已分别在佛肇城 际、郑徐客专、南龙铁路、大张客专、梅汕客专等项目复合地基工程 中应用,现场施工CFG桩、螺杆(纹)桩等素混凝土桩桩体混凝土 制备均在工地自建拌和站或商品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制生产。素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桩体混凝土设计多为低标号混凝土,调研普遍

设计、建设单位核备,根据建设管理需要纳人竣工文件。 5.1.4由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远期规划考虑,高速铁路车站站 场规模通常较大,到发场规模不一。正线、站线地基处理、路基填 筑具备条件时通常同步施工,验收单元的大小实际上由现场施工 规模决定,过去确定的“站场路基折合正线双线每100m"的验收 单元已不符合现场建设实际和施工需要,调研普遍反映站场路基 验收工作量偏大,且影响现场工程推进。基于此,参考民用机场飞 行区验收标准采用压实面积作为验收单元指标。站场路基工程按 照两台六线(两条正线、四条到发线)、填高6m规模考虑,路基面 设计宽度57m~60m,路基底宽81m~84m,按照路基纵向长度 每100m的验收单元,将地基处理的检验单元定为1×10°m²。 5.2.3基底为土质地基,采用人工清底时,预留保护层厚度宜取 5cm~10cm;采用小型机械清底时,预留保护层厚度宜取30cm~ 50cm,人工配合清理整平。基底为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且底 部起伏较大时,可设置台阶或缓坡,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换填。 5.2.4按设计换填深度开挖基坑后,要观察基底的地质条件是否 与设计相符,与设计资料不符时,要初步探明软弱层厚度,及时向 建设、设计单位反馈,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等现 场确认后,由设计单位确定处理意见。设计对基底有碾压和承载 力要求时,要按设计要求进行碾压并检验,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 求后方可回填。检验时在检验区段内随机抽样,在线路中间和两 侧分别选点。 5.2.6换填基坑的长度、宽度几何尺寸验收执行下述允许偏差

设计、建设单位核备,根据建设管理需要纳人工文件。 5.1.4由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远期规划考虑,高速铁路车站站 场规模通常较大,到发场规模不一。正线、站线地基处理、路基填 筑具备条件时通常同步施工,验收单元的大小实际上由现场施工 规模决定,过去确定的“站场路基折合正线双线每100m”的验收 单元已不符合现场建设实际和施工需要,调研普遍反映站场路基 验收工作量偏大,且影响现场工程推进。基于此,参考民用机场飞 行区验收标准采用压实面积作为验收单元指标。站场路基工程按 照两台六线(两条正线、四条到发线)、填高6m规模考虑,路基面 设计宽度57m~60m,路基底宽81m~84m,按照路基纵向长度 每100m的验收单元,将地基处理的检验单元定为1×10*m²。

5cm~10cm;采用小型机械清底时,预留保护层厚度宜取30cm~ 50cm,人工配合清理整平。基底为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且底 部起伏较大时,可设置台阶或缓坡,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换填。

设计相符,与设计资料不符时,要初步探明软弱层厚度,及时 设、设计单位反馈,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等 确认后,由设计单位确定处理意见。设计对基底有碾压和承 要求时,要按设计要求进行碾压并检验,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 后方可回填。检验时在检验区段内随机抽样,在线路中间和 分别选点。

开挖基坑坡脚线向基坑中心位置偏移不大于50mm,远离基坑中 心方向不限。

开挖基坑坡脚线向基坑中心位置偏移不大于50mm,远离基坑中 心方向不限。 5.3.1灰土垫层、水泥土垫层施工前,要检验土及灰土、水泥土的 质量。土料要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石灰宜采用新鲜的消

3.1灰土垫层、水泥土垫层施工前,要检验土及灰土、水泥土 量。土料要过筛,其颗粒不得大于15mm;石灰宜采用新鲜的 灰,块径不得大于5 mm、夹石量不得大于 5%;水泥不得受漠

结块;粉煤灰要晾干。土料、石灰、水泥等材料及配合比要符合设 计要求。灰土、水泥土要拌和均匀,含水率要控制在工艺试验确定 的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内,并在当日及时摊铺碾压。 灰土垫层夯压密实后3d内不能受水浸泡,水泥土垫层要在 水泥初凝前夯压密实。对于水泥土填料,施工单位要根据工艺试 验确定的摊铺碾压时间做延迟试验,确定各时间点水泥土填料的 最大干密度。 5.3.2由于大部分土工合成材料系高分子聚合物,在紫外线照射 下容易老化,影响其耐久性,所以土工合成材料铺设后要及时覆 盖,以免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 5.3.3为避免土工合成材料受损而降低力学性能,保证其就位后 不受扰动,严禁碾压及运输设备直接在其上碾压、走行。碎石垫层 和土工合成材料之间宜设置5cm的中粗砂保护层。 5.3.4,5.3.11垫层所处的路基结构部位决定其符合的压实标 ,碾压要按照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参数分层摊铺、压实,直至符 合设计要求。天然砂砾垫层可采用湿法压实、干法振动压实和干 法静力压实,对于湿砂可采用静力光轮压路机碾压密实;天然砂可 采用自行式宽体轮胎驱动光轮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密实(推土机 履带初压4~6遍至设计高程,铲运机宽体轮胎调平复压2或 3遍,振动压路机高频低幅振动碾压2或3遍,碾压速度3km/h~ 4km/h),或者静力压路机静压4~6遍达到密实效果。 设计文件对垫层的压实控制指标未具体明确时,可采用动态 变形模量Ea作为检测指标,压实标准按照垫层所在部位的路基压 实标准Evd值对应执行。

5.3. 9,6. 1. 5

成材料,在铺设之前要将下承层整平压实。土工合成材料如有褶 皱,没有展平,将不利于材料强度的发挥。 5.4.1,5.10.1强夯或强夯置换施工前,要根据设计参数,提出强 夯试验方案,现场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 试验性施工。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 场地进行检测,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或强夯置换效 果,并确定各项强夯参数。若不符合设计要求,则要改变设计参 数。试夯时也可采用不同设计参数的方案进行比较,择优选用。 5.4.2,5.10.2夯锤重和落距要确保单击夯击能量满足设计要 求,一般在开夯前要检查夯锤质量,防止夯锤使用过久,因底面磨 损而质量减少;夯击过程中要检查夯锤落距,防止施工中因落距达 不到设计要求而减少单击夯击能。 5.4.3,5.10.3当强夯法或强夯置换法施工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 筑物或设备可能产生有害影响时,要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隔振沟 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5.4.6,5.10.6规定“总夯沉量或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应满足设 计要求或工艺试验的参数结果”作为强夯停夯标准,目的是达到强 夯施工结束后场地变形均匀,最大限度地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施工中要记录每夯一击的夯沉量。 5.4.7经强夯处理的地基,其强度是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步恢复和 提高的。因此,在强夯施工结束后,要间隔一定时间再对地基质量 进行检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施工结束后7d~14 d,粉土地 基施工结束后14d~28d,采用标准贯人或动力触探、静力触探试 验对有效加固深度进行检验。对加固处理效果有疑问时,采用平 板载荷试验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检验,必要时增加测点数量。 根据现场调研反馈意见,原验标规定强夯(重锤夯实)检验数 量每一工点每3000m²抽样检验12点(其中平板载荷试验3点) 检测工作量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 6.3.14条第3款规定: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强夯地基

的均匀性检验可采用动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 验等原位测试以及室内土工试验,检验数量按每400m²不少于1 个监测点,且不少于3点;强夯地基承载力检验数量每个建筑地基 载荷试验检验点不少于3点。5000m²的强夯场地对应的计算测 点数为13点,将检验数量调整为每一工点每5000m²抽样检验12 点是适宜的。 鉴于强夯(重锤夯实)加固地基的承载力和有效加固深度检验 点的数量主要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构筑物重要性确定,在运用多 种原位检测方法进行综合检测评价的前提下,条文规定对强夯地 基处理效果存在疑问时,增加载荷试验进一步验证。 5.5.7,5.6.6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打人深度要考虑砂垫层厚度 的影响,确保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底部达到设计标高。 5.7.3,5.7.7根据京沪高速铁路昆山试验段经验,密封沟的截面 尺寸要以保证密封膜内真空度为原则,根据现场实际开挖的地质 情况确定。密封膜要比预压区宽7m~10m,且密封膜铺设时需 适当放松,防止抽真空时膜间未清理干净的砂、石子等颗粒将膜 穿破。 5.7.4,5.8.3在沉降观测期间,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要根据建设 单位要求将沉降观测资料提供给评估单位。在满足设计加载量和 加载时间后,建设单位要根据沉降评估结果,会同设计、监理、施工 单位共同研究路基沉降是否已稳定、能否满足工后沉降要求等,确 定是否卸载。当评估不能满足工后沉降要求时,要采取加快沉降 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5. 9. 1,5. 10. 1, 5. 11. 1, 5. 12. 1, 5. 13. 1, 5. 14. 1, 5. 15. 1, 5. 16. 1施 工设备、施工工艺直接影响地基处理效果,为防止施工设备、工艺 选择不当造成质量事故,各类桩型施工前要进行工艺性试验,并依 据工艺试验成果组织施工。工艺性试验前宜完成现场地质核对 条件具备时,地质核对工作要与工艺性试验结合进行 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是检验地基加固处理效果的重要指

小,为保同 铁路路基上启况降满定设计要求,地基处理要进行 动态设计,成桩工艺试验完成后检验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目的 是向设计单位提供沉降计算参考依据,确定是否调整设计参数或 施工工艺参数。 进行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现场成桩的试验桩数量正 三角形布置至少7根(即中间1根,周围6根),正方形或矩形布置 至少9根(3排3列,每排每列各3根)。 进行桩体完整性、均匀性检验,工艺性试验桩不少于3根。施 工现场同一工艺连续成桩3根以上且完整、均勾,视为工艺流程和 施工参数稳定,方可报监理单位确认,作为施工质量控制依据。 5.9.1砂(碎石)桩工艺试验,要确定施工顺序、施工设备、打人深 度控制方法、不同地层提升速度、填砂(碎石)量等。 5.9.3,5.11.3,5.12.3,5.13.3,5.14.3,5.15.3,5.16.3条文的 规定体现了动态设计的要求,是基于核对设计地质资料准确性,防 止不良地质条件的地基因处理深度不足而引起工后沉降不能满足 设计要求而提出的。当施工现场发现与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不符 时,要及时反馈给建设、设计单位处理。 5.9.6,5.12.9,5.13.7,5.14.9当场地较软时,施工前通常铺设 垫层并碾压密实,以方便设备进场施工。桩长控制要根据设计桩 长并考虑垫层厚度,桩端要达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和地层。 5.9.8挤密砂桩施工结束后,要间隔一定时间方可进行质量检 验。对饱和黏性土地基要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间隔时间不 宜少于28d;对粉土、砂土和杂填土地基,不宜少于7d。 砂(碎石)桩桩身密度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可根据桩体强度 的变化相应调整。当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实测击数大于 0击/10cm时,宜改用特重型动力触探N120;重型动力触探N63 式验实测击数小于5击/10cm时,不得采用特重型动力触 深N120 9.9 砂(碎石)桩施工结束后,要间隔一定时间后方可进行桩间

5.9.9 砂(碎石)桩施工结束后,要间隔一定时间后方可

对粉土可取14d~21d,对砂土和杂填土不宜少于7d。砂桩:对 饱和粉黏性土地基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间隔时间不宜少于 28d,对粉土、砂土和杂填土地基,不宜少于5d。 5. 9. 10, 5. 10. 8, 5. 11. 10, 5. 12. 11, 5. 13. 10, 5. 14. 11, 5. 15. 13, 5.16.13条文指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在现场验证设计参数后, 大面积施工的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采用搅拌桩(粉体喷射搅拌桩、浆体喷射搅拌桩)、旋喷桩、素 混凝土桩[CFG桩、螺杆(纹)桩]等地基加固处理措施,按复合地 基设计时,由于地基的地质条件不同,地基处理后的单桩、复合地 基承载力差异较大,有些地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能满 足设计要求,但单桩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所以本标准规定检 验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一般检验单桩承载力。 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检测要在未铺设垫层时进行。 经检验的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建设单 位要组织施工、设计、监理单位共同调查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5.10.8由于强夯置换碎石墩直径较大,单墩所控制的加固面积 较大,因此强夯置换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检验采用单墩承载力载荷 试验。考虑到碎石墩发挥的竖向增强体作用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 主要影响,规定当载荷试验存在疑问时,现场加倍抽样进行单墩承 载力载荷试验,以准确判定复合地基的实际加固效果。 5.11本标准挤密桩包括了采用沉管、冲击或钻孔夯扩、柱锤冲扩 等不同成孔方法的灰土和水泥土挤密桩。挤密桩工艺性试验要确 定成孔设备、施工工序、填充材料的夯填方法等。 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前,要进行地下水位、地基土的含水率、 饱和度的复核,当处理深度范围有地下水或地基土的含水率小于 12%或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要由设计单位确定是否变 更设计。 4尚回址体在照形二名形

正方形、矩形等,条文中地基加固单元对应的桩数,指组成布置形 式图形顶点的桩体,与以该桩体为中(形)心点在周围分布的相关 布置形式图形顶点各桩体,组成的桩位布置单元所需的最少桩数。 对地基土具有挤密效应的桩型,试桩工艺试验要检测、验证桩 间土的挤密效果,确认设计参数。有条件时试桩试验宜选择在工 程场界以外进行。完成桩间土挤密效果验证,所需现场成桩的试 验桩数量正三角形布置一般不少于12根,正方形或矩形布置一般 不少于16根,可参考说明图5.11.1中的布置方式

注:〇一桩体;×一桩间土检测点 说明图5.11.1桩间土挤密效果验证的地基加固单元

5.11.4设计未对所用石灰质量提出具体要求时,要检验石灰中 活性CaO、MgO含量不低于50%(按干重计),粒径小于5mm,夹石 量不大于5%。石灰的活性CaO、MgO含量可按现行《建筑石灰试 验方法》JC/T478规定的试验方法检验。 5.12本标准搅拌桩包含了水泥作为加固材料的粉体喷射搅拌 桩,水泥、外加剂、水等混合浆体材料作为加固材料的水泥浆、砂浆 等浆体喷射搅拌桩。 5.12.1搅拌桩工艺试验,要确定采用的设备机型、喷搅次数、深 度控制措施、不同地层提钻速度等。 5.12.4,5.13.4,5.14.4,5.15.5成桩施工时要根据地质情况和

5. 12. 4,5. 13. 4,5.14. 4,5.15. 5成桩施工时要根据地

工艺水平等因素确定保护桩长。截除桩头时不能使用挖掘机等大 型机械设备直接挖除,防止桩身上部断裂,要采用截桩机等专用设 备切割桩头,清土、开挖基槽、截桩和浇筑桩帽或桩顶筱板时,不要 造成桩顶标高以下的桩身断裂或者扰动桩间土。 5.12.9,5.13.7对搅拌桩、旋喷桩成桩长度存有疑问时,可在查 验施工记录的基础上,结合钻芯芯样所在地层深度进行综合判断。 受施工工艺水平和成桩桩位误差影响,对于桩长超过15m的桩 体,地层不均匀造成的桩体外轮廓不规则、地层中的桩体倾斜度和 钻芯取样芯孔的倾斜度等偏差叠加,会导致芯样所在深度不能真 实、准确反映地层中的实际桩长。必要时,可选择在桩体附近开挖 深坑揭示,相对直观、准确。 5.12.10,5.13.9每根桩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要制取3个试 牛,试件尺寸要求和试验方法可参照现行《铁路工程岩石试验规 程》TB10115中关于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规定,但压力机宜采用 5kN~7.5kN的无侧限强度试验机。 采用该法进行粉喷桩、浆体搅拌桩、旋喷桩质量检验,钻芯取 详的工艺是关键,必须保证取芯质量,避免因岩芯破碎而造成假 象。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要另行选桩加倍抽检。如仍有 检测结果达不到设计要求,进行单桩及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并以此 试验结果作为质量评定的最终依据。钻芯取样困难时,可采用双 管单动取样器取样。 由于化学改良土、混合料、水泥浆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与 混凝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的高径比存在差别,试验方法要参考 以下规定执行。 (1)本方法适用于搅拌桩、旋喷桩桩身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 (2)仪器设备: 1)钻取芯样宜采用液压操纵的高速工程地质钻机,并配备相 应的水泵、孔口管、扩孔器、卡簧、扶正稳定器及可捞取松软渣样的 钻具。宜采用双管单动或更有利于提高芯样采取率的钻具。钻杆 274·

应顺直,钻杆直径宜为50mm。 2)钻取芯样钻机应根据桩身设计强度选用合适的薄壁合金钢 钻头或金刚石钻头。锯切芯样试件用的锯切机应具有冷却系统和 夹紧牢固的装置;芯样试件端面的补平器和磨平机应满足芯样制 作的要求。 (3)现场操作: 1)钻机设备安放平稳、牢固,其底座水平。钻机立轴中心、天 轮中心(天车前沿切点)与孔口中心必须在同一铅垂线上。钻芯过 程不发生倾斜、移位,钻芯孔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 2)桩顶面与钻机底座的距离较大时,应安装孔口管,孔口管应 垂直且牢固。 3)钻进过程中,钻孔内循环水流不得中断,应根据回水含砂量 及颜色调整钻进速度 4)提钻卸取芯样时,严禁敲打,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芯样完 整。芯样从取样器中推出时应平稳,严禁试样受拉、受弯。芯样在 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避免压、震、晒、冻,并防止试样失水或吸水。 5)每回次进尺宜控制在1.5m以内。 6)钻取的芯样应由上而下按回次顺序放进芯样箱中,芯样侧 面上应清晰标明回次数、块号、本回次总块数。及时记录钻进情况 和钻进异常情况,并对芯样质量做初步描述,应对芯样和标有工程 名称、桩号、芯样试件采取位置、桩长、孔深、检测单位名称的标牌 全貌进行拍照。 7)钻芯孔应采用压力灌浆回灌封闭。 (4)无侧限抗压强度芯样试件应按以下规定截取和加工: 1)缺陷位置能取样试验时,应截取一组芯样进行抗压试验。 2)每个部位取一组芯样试件,每组芯样应制作三个芯样抗压 式件。 3)锯切后的芯样,当不能满足平整度及垂直度要求时,宜按以 下方法进行端面加工:在磨平机上磨平;用水泥砂浆(或水泥净浆)

或硫磺胶泥(或硫磺)等材料在专用补平装置上补平。水泥砂浆 (或水泥净浆)补平厚度不宜大于5mm,硫磺胶泥(或硫磺)补平厚 度不宜大于1.5mm。补平层应与芯样结合牢固,受压时补平层与 芯样的结合面不得提前破坏。 4)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之前,应对芯样几何尺寸进行测量: ①平均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芯样中部,在相互垂直的两个位 置上,取其两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5mm。 ②芯样高度:用钢卷尺或钢板尺进行测量,精确至1mm。 ③垂直度:用万能角度尺测量两个端面与母线的夹角,精确 至0.1°。 平整度:用钢板尺紧靠在芯样端面上,一面转动钢板尺, 面用塞尺测量钢板尺与芯样断面之间的裂缝。 5)芯样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加工后的芯样,高度应为0.95d~1.05d(d为芯样平均直 经)。 ②沿芯样高度任一直径与平均直径相差小于2mm。 ③芯样其端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在100mm长度内 为±0.05mm。 ④芯样端面与轴线垂直度的允许偏差为士1° ③试件不得有裂缝或其他较大缺陷。 (5)芯样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1)芯样试件应与被检测桩体湿度基本一致的条件下进行 式验。 2)试验压力机宜采用高精度小型压力机,试验机额定最大压 力不宜大于预估压力的5倍。 3)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下垫板中心,启动试验机后,上压板与 试件接近时,应调整球座,使接触面均匀受压。以0.03kN/s~ 0.15kN/s的速度连续均匀对试件加荷,直至试件破坏后记录破 坏荷载,并精确至 0.01 kN

fcu=4P/(πd2)

说明5. 12. 10)

式中fcu—一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MPa),精确至 0.1 MPa; P一一芯样试件抗压试验测得的破坏荷载(N); d一一芯样试件的平均直径(mm)。 5)每组试件强度代表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精 确至 0. 1 MPa)。 (6)数据分析与判定。 以不同深度位置的芯样试件代表值中的平均值作为该桩无侧 限抗压强度代表值。 5.13.1旋喷桩工艺试验,要确定采用的设备机型、注浆流量、空 气压力、注浆泵压力、钻杆提升速度、转速、深度控制措施等工艺 参数。

跃式施工成桩。钻机或桩机就位后,必须平整、稳固,避免在成孔 过程中发生倾斜和偏移。 5.14.3CFG桩、螺杆(纹)桩等素混凝土桩设备钻进过程中,要 记录电流表或其他能反映钻进阻力的仪表读数和对应地层标高。 施工桩长、电流及垂直度宜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自动监控,终桩施 工当桩长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电流满足工艺性试验确定的电流参 数条件时,方可停桩。 根据国内工程经验,在黏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湿陷性 黄土地层之外的其他土层中螺杆(纹)桩成桩较为困难;在淤泥 层、泥炭土层、淤泥质土层、含块石(碎石、卵石)夹层的地层中和 桩长超过30m后,CFG桩成桩较困难。钻进困难时,通过检查 设备钻进地层的过程记录(反映钻进阻力的电流表读数或其他 数据及数据突变值和对应地层标高),进行设计地质资料的现场 核对。 不同地区的土性相差较大,素混凝土桩的成孔效果及施工情 兄可能差别显著,成孔深度和桩端到达设计持力层是素混凝土桩 的重要质量控制指标。当发现地质条件不符或受工程地质条件影 向,出现桩端无法进人设计地层或到达设计深度的情况时,施工单 立要暂停施工,向建设、设计单位反馈,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 监理、施工等单位进行现场确认,分析研究,由设计单位优化方案 后方可恢复施工。

5.14.4施工前对场地进行预处理设置工作垫层有利于提

质量,设桩帽的素混凝土桩宜先进行桩帽厚度范围的场坪换填友 理,换填填料和压实质量要满足设计对桩间土回填质量的要求 施工中置换出来的土和保护土层采用机械、人工联合清运时,要避 免机械设备超挖造成桩头断裂和扰动桩间土。

mm。清除浮浆、截除桩头或因断桩导致桩顶高程低于设计

序会导致先打人的桩受后打入的桩水平挤推而发生偏移和变位或 被垂直挤拔造成浮桩,后打入的桩则难以达到设计标高或人土深 度,造成土体隆起和挤压,截桩过大。打桩一般宜遵循先深后浅, 先长后短,先中间后周边,先密集区域后稀疏区域,先毗邻既有建 筑物后远离既有建筑物的原则。当不受上述条件限制时,可从

5.15.4打桩或沉桩过程

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1)贯人度发生急剧变化或振动打桩机的振幅异常。 (2)静力压桩机由于配备荷载不足而被顶起。 (3)桩身突然倾斜移位或锤击时有严重回弹。 (4)桩头破碎或桩身、接头破损,开裂。 (5)附近地面有严重隆起现象。 (6)邻桩上浮或桩位水平移动过大。 (7)打桩架发生偏斜或晃动。 (8)贯人度或锤击数与工艺试验参数明显不符。 “假极限”是桩在饱和的细、中、粗砂中连续锤击下沉时,使流 动的砂紧密夹实于桩的周围,妨碍土中水分沿桩上升,在桩尖下形 成很大的“水垫”,使桩产生暂时的极大贯入阻力。“吸人”是桩在 黏性土中连续锤击时,由于土的渗透系数小,桩周围水不能渗透扩 散,而沿桩身向上挤出,形成桩周围的润滑套,使桩周围的摩擦力 大为减少。桩的上浮、下沉均会影响土对桩的阻力。 出现以上情况在休止一定时间后均须进行复打,以确定桩的 实际承载力。

程中断开的事故时有发生,所以本标准对焊缝质量提出验收要求 上下节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钢丝刷清理干净,坡口处露出 金属本色,对接后,若上下桩接触面不密实,存在缝隙,可用厚度不 超过5mm的钢片嵌填,并定位焊牢。焊接接桩时上下节桩要保 持顺直。焊接时宜由2或3个电焊工先对称定位点焊,待上下 节桩固定后再分层施焊,每层焊接厚度要均匀。焊接时必须将 内层焊渣清理干净后再焊外一层,坡口槽的电焊必须满焊。电 焊后立即进行锤击容易损伤接头,故要求电焊后要有一定的停

说明表 5. 15.8二级焊缝外观质量标准(mm)

注:表内t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5.15.10对于以端承力为主的摩擦端承桩、端承桩,要进人可靠 的持力层,检验以压桩力与贯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来判断是否 合格。一般情况下压桩力以最后三次不小于2倍单桩设计承载力 (维荷3min)且累积下沉不超过10mm时为停压控制标准,贯人

度以最后10击小于20mm为收锤标准,但要注意采用不同型号 的锤和施工落距所得到的贯人度是不同的,要按试桩取得的参数 控制。 5.15.12由于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混凝土预制桩的完整性检测项 目不同,现场要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确定是否增加高应变动力检 测项目。 5.16.1通过混凝土灌注桩成桩工艺试验,要确定成孔设备和工 艺、混凝土灌注设备和工艺等参数。 5.17.5桩帽多为圆柱体或圆台体、长方体,截桩后立模浇筑桩帽 后,再进行桩间土的回填,现有的施工工艺大多难以保证桩间土的 回填质量,施工工效低。根据现场条件和施工需要,桩帽有现浇和 预制两种施工方式,地基加固处理过程中,机械直接在软弱地基表 面作业会对桩间原状土造成较大程度的扰动,可在桩施工前,采取 换填处理措施对场地先进行整体预处理,施工桩帽时再开挖土模 基槽,截桩机截桩后浇筑桩帽,既可提高桩头质量,保证桩间土压 实质量,又可提高工作效率。 5.18.1筱板施工前,基底表面要清理平整,如有凹坑,要以符合 设计要求的填料补齐、填平并夯实。 5.18.6沉降缝(伸缩缝)填塞前需清扫干净,保持缝内干燥,无杂 物和积水现象;断面要与筏板纵轴线保持垂直,做到缝宽均匀、缝 身竖直,环向贯通,外表光洁。 6.1.1填筑试验段要针对同一种类的填料、同一种压实机械进行 工艺试验,不同填料、不同压实机械的工艺试验要分别进行。在采 用相同工艺参数施工、不少于1个检验批验收合格后,可确定大面 积施工的工艺参数。路基填筑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工艺参数主要 有:机械设备组合,压路机碾压行走速度、碾压方式、碾压遍数,填 料类型及粒径级配,填料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松铺厚度。当设计 在边坡范围设置土工材料时,松铺厚度要结合土工材料间隔进行 试验。

路堤填筑时填料较大粒径不能集中,要均匀地分布于填筑层 中,颗粒间的空隙用较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填充密实,并使层厚均 习、层面平整。 6.1.13路堤边坡采用加宽超填方法时,超填宽度不宜小于 50cm(采用机械压实,不受此要求约束)。机械刷坡时要根据路肩 线用坡度尺控制坡度;人工刷坡时要采取挂方格网控制边坡平整 度和坡度,方格网桩距不宜大于10m。刷坡时机的选择,要根据 场地条件、填筑高度、机具类型、施工经验等综合考虑,适时实现边 玻成型。 6.2.2,6.2.3,6.3.2,6.3.3调研普遍反映站场路基验收工作量 偏大,且影响现场工程推进。而采用相同填料、施工工艺及机械设 备填筑碾压的基床以下路堤填层,摊铺、碾压工艺流程稳定,压实 质量较均匀,故参考民用机场飞行区验收标准采用压实面积作为 基床以下路堤填层验收单元指标,站场路基工程按照两台六线(两 条正线、四条到发线)、填高8m规模,纵向长度每200m考虑,将 检验单元定为正线区域8000m²,站线区域1.5×104m²。 基床以下路堤填层压实质量的检验数量,普通填料和物理改 良土填料由原验标“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 站场路基折合正线双线每100m,施工单位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 实系数6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左、右距路基边线1m处各2点, 路基中部2点;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无轨道可采 用K30或E2)4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 1点,路基中部2点。调整为“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 200m、站场路基正线区域每8000m²、站线区域每1.5×10*m², 施工单位每压实层大致均匀分布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6点,规模 不足时也按6点检验每填高约90cm大致均匀分布抽样检验地 基系数K304点,规模不足时也按4点检验。化学改良土填料由原 验标“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站场路基折合 正线双线每100m,施工单位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6点,其

中:区间正线路基左、右距路基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 抽样检验3处无侧限抗压强度(同一连续作业段左、中、右各 1处)。”调整为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200m、站场 路基正线区域每8000m²、站线区域每1.5×104m²,施工单位每 压实层大致均匀分布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6点,规模不足时也按 6点检验;抽样检验无侧限抗压强度qu3处(同一连续作业段左、 中、右各1处),规模不足时也按3处检验。”检测点调整更符合随 机取样原则,避免选点的人为因素影响。 6.2.2每一水平层的全宽要用同一种填料填筑。采用不同填料 时,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等参数通过工艺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工程 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6.2.3,6.3.3,9.1.8,9.2.7条文中规定站场站线路基的压实质 量应符合设计和相关验收标准的要求,指当设计车站站线与正线 采用不同的填料和压实标准时,其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3.3采用化学改良土混合料填筑时,超粒径块料的粒径上限按 2~3倍标准粒径控制,通常情况下最大粒径不得超过30mm,其 中15mm以上粒径块料不得超过15%。 6.4当路堤边坡高度较高时,为了严格控制分层填筑质量,同时 提高边坡抗雨水冲刷能力,避免产生边坡浅层滑,通常在边坡不 小于2.5m范围内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本标准所述加筋土路堤包 括了全断面的加筋和边坡范围加筋。 5.5.1路基边坡主要是对路基起防护作用,其施工质量对路基的 耐久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虽然路基边坡不直接承受线路上 部结构静荷载和列车行驶的动荷载,但如果其压实质量不能满足 要求,则影响路基边坡的防护效果,存在路肩下沉、边坡塌等隐 患,故本标准要求完全刷坡,即将坡面上路基边线以外的松土全部 刮掉。 7.1.1由于施工时的地形地貌较勘察设计可能发生变化,地质情

要对基底的地质资料进行核对。当核对的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不 符时,要提交设计单位重新评价地基条件,调整基底处理措施。 7.1.3过渡段软土地基采用打人桩、挤密桩等产生挤密效应的 桩型,在施工过程中会对桥台及其桩基产生挤压影响;在流塑状 态的淤泥质软土层,旋喷桩产生的高压喷射压力也会形成类似 的挤压效应。为避免对桥台及桩基产生不良影响,要先施工过 渡段的桩基,后施工桥台基础桩基。过渡段采用其他可能产生 类似挤压效应的工艺或桩基时,在施工前要评估其对桥台及其 桩基的影响。

用碎石或灰土时,填料进场检验要符合本标准有关规定;采用混凝 土回填时,现场抽样检验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则上对混凝土原材料 现场不再检验

7.2.5基坑采用碎石或灰土回填时,每层的松铺厚度宜

7.3因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填层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是按大致

过渡段沿线路纵向的几何布置形式有上窄下宽的正梯形和下 窄上宽的倒梯形过渡形式;从刚性过渡来看,两种形式均能满足过 渡要求,均可采用。现行《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规定,路 基与桥台过渡段宜采用沿线路纵向倒梯形过渡形式;过渡段施工 先于邻近路基时,可采用沿线路纵向正梯形过渡形式。 7.3.1,7.3.8过渡段两侧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试 验段除试验级配碎石摊铺压实工艺参数外,还要同时试验两侧的 A、B组填料或改良土及相邻路基填料摊铺压实工艺参数(如何同 步填筑,各种填料松铺厚度,采用的压实设备等),确保过渡段不同 填料间无缝连接,安全稳定,

7.3.3施工单位要根据工艺试验确定的摊铺碾压时间做延迟试 验,确定掺人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各时间点的最大干密度。 7.3.4,9.1.5,9.2.5过渡段级配碎石、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料 基床底层填料、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要在填料生产场(厂)取样检验 评定填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形成填料出场(厂)质量证明文件 鉴于铁路路基填料采取工厂化生产,填料质量相对稳定,颗粒级配 抽样检测在场(厂)内进行;对于出场(厂)检验合格运至现场的填 料,核对质量证明文件无误且观察无明显异常,即可用于施工。现 场填料存在明显变化或有疑问时,现场抽样检测填料含水率、颗粒 级配。 当填料生产场(厂)运距较远或运输条件不佳、运输时间较长, 惨水泥的级配碎石运抵现场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填筑现场掺加 水泥并抽样检验水泥掺加量。在填筑现场掺加水泥时,要对进场 水泥现场抽样检验。 寒冷地区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要考虑横向结构物存在 多向冻结问题,在可能引起冻结的范围内均要控制填料中的细粒 含量。

的设计,路基中部直接承担列车动载部分设计为级配碎石填 侧及锥体填土设计为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主要是考虑 投资。为方便施工或现场缺少A、B组填料、改良土时,可全 采用级配碎石填筑。

7.3.6采用大型压路机械碾压时,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过 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 压时,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 7.3.7《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第6.6.1条规定: 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级配碎石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K≥ 0.95、地基系数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50MPa的 要求。

巩时, 实质量要符合基床底层压实标准;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时,压实质量 要符合基床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标准。 由于基床底层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土部位场地较狭小,地基 系数K3o试验时,反力难以施加,故规定基床底层过渡段两侧及锥 本填筑压实质量采用压实系数K和动态变形模量Ew指标(化学 改良土填筑采用7d饱和无侧限抗压强度gu)控制。 7.3.9铁路短路基因场地狭小,不便压实,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等 病害,高速铁路工程的短路基,常按过渡段设计。按过渡段设计的 短路基,其填料及压实质量要符合过渡段相关要求。 7.4.5《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一2014第6.6.5条规定 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硬质岩石路堑时,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 开挖台阶,每级台阶自原坡面的挖人深度不应小于1.0m,台阶高 度0.6m左右,并在路堤一侧设置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 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应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每级台阶挖人 深度不应小于1.0m,台阶高度0.6m左右,其开挖部分填筑要求 应与路堤相同。开挖台阶坡面应向路堑一侧倾斜,坡率应符合设 计要求,其目的是使各层相互咬合,提高路基填筑层与地基面的抗 骨性能,避免路堤与路堑连接处出现接缝。 7.5土质、软质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过渡段,两桥之间、 侨隧之间及两隧之间的过渡段一般设计为混凝土填筑;在自然 地形陡峻、基岩出露的地段设置过渡段时,结构物与自然岩石边 波间的三角区常采用混凝土回填设计。为保证过渡段混凝土填 层质量,要对混凝土的主要性能指标、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进行 空制。 混凝上浇筑过程中,要及时振捣并保证其均匀密实;混凝土浇 筑完毕后,要及时采取有效养护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进行 热工计算分析,制定温度控制措施。 8.0.5《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14第6.5.2条规定

9.1.10路堑基床底层范围内的天然地基静力

基本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要进行加固处理。天然地基 符合基床底层填料要求时,可采取翻挖回填或加强碾压夯实 施;天然地基土质不符合基床底层填料要求时,可采取换填、

基改良或加固处理。 9.2.1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压实工艺试验,要在采用相同工艺 参数施工、连续不少于1个检验批验收合格后,确定大面积施工的 工艺参数。填筑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工艺参数主要有:机械设备 组合,压路机碾压行走速度、碾压方式、碾压遍数,填料粒径级配, 填料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松铺厚度。 基床表层的填筑要按“摊铺、平整、碾压和检测修整”四区段, “拌和、填筑、整平、碾压、检测和修整养护”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 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要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宜在 100m以上。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 基床表层下层的级配碎石可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摊铺,面层 要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碾压要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各区段交接处要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纵向 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要错开 不小于3. 0m。 根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实践:级配碎石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宣 超过30cm,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 9.2.3,9.2.5级配碎石的颗粒级配、最大干密度、细长及扁平颗 粒含量、大于1.7mm颗粒的洛杉矶磨耗率、小于0.5mm颗粒的 液限及塑性指数等试验,要在级配碎石料场取样检验,评定级配碎 石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与下部填土之间要符合D15<4d85的要求。 当不符合时,基床表层要采用颗粒级配不同的双层结构,或在基床 底层表面铺设起反滤和隔离作用的土工合成材料。下部填土为化 学改良土时,可不受此项规定限制。 9.2.7采用相同填料、施工工艺及机械设备填筑碾压的路基基床 表层,压实质量较均匀。基床表层压实质量的检验数量由原验标 “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站场路基折合正线

9.2.7采用相同填料、施工工艺及机械设备填筑碾压的路基基床

表层,压实质量较均匀。基床表层压实质量的检验数量由厚 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站场路基折合 双线每100m,施工单位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动态变形模量禾

系数各6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左、右距路基边线1.5m处各 2点,路基中部2点;抽样检验地基系数4点,其中:区间正线路基 左、右距路基边线1.5m处各1点,路基中部2点。”调整为“区间 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200m、站场路基正线区域每 3000m²、站线区域每6000m²,施工单位每压实层大致均匀分布 抽样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a和压实系数K各6点,规模不足时也 按各6点检验;每填高两层于顶层填层大致均匀分布抽样检验地 基系数K3o4点,规模不足时也按各4点检验。”检测点的调整更符 合随机取样原则,避免选点的人为因素影响。 10.1.15为保证桩身混凝土连续、完整,桩孔混凝土要一次性连 续灌注完成。在地下水发育地段,按水下混凝土灌注方式施工。 10.1.18路堤衡重式挡土墙施工时,要特别注意衡重台顶面必须 按设计要求设置泄水孔,防止墙背衡重台顶面积水,并确保排水通 畅。当设计未提出具体要求时,孔位按上下左右间隔2m~3m交 错布置,墙背易积水处及反滤层最低处必须设置。最低一排泄水 孔设于反滤层底部,其向外排水坡坡度不小于4%,进水口要用透 水土工布包裹。 10.1.19支挡结构物背后反滤结构、防排水结构设计种类较多, 因砂、碎石反滤层在施工中较难控制其厚度,有些支挡背后设计采 用了土工合成材料,本标准仅给出了一些常见的结构设计种类,结 合工程实际情况,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具体确定反滤层 材料。 10.1.20,10.2.5,10.9.2支挡结构墙(桩、板)背填筑要在墙体混 凝土、砌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方可进行施工,否 则会造成结构物损坏或破坏。 10.5.15土钉采用孔底注浆法的注浆压力宜为0.2MPa。 10.6.3,10.6.5,10.8.1抗滑桩桩孔开挖施工时,护壁支护对保 护人身安全特别重要,施工中要对桩孔井口锁口和护壁厚度进行 检查,以确保施工安全。

其排气孔不再排气且孔口浆液溢出浓浆作为注浆结束的标 一次注不满或注浆后产生沉降,要补充注浆,直至注满为止。 要做好记录。

11.1.2边坡防护工程施工前需对原有边坡进行修整,清 松石、浮土层、杂物、杂草等,保证坡面无沟坎,平顺、整洁, 率满足设计要求。

包括土工网垫客土植生防护、空心砖内客土植生防护、喷混植生防 护、植生袋防护、生态袋防护、植被毯防护等多种边坡绿化和生态 防护类型。绿色防护要根据所处地区、填料情况、地质条件、气候 特征等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和生态措施。 植物防护是一种既经济又有利于生态环境、防止坡面侵蚀和 表层滑的边坡防护措施,在宜于植物生长的边坡上尽可能采用 植物防护,但由于需要一定的生长期,在播撒草籽或移植幼苗初

期,易受雨水冲刷或大风吹蚀而损毁,因此在种植初期要采取既能 避免草、苗受损,又能有效防止坡面冲刷或吹蚀的固土措施。 11.2.1植物防护工程施工根据植物的特性,宜安排在有利于植 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施工,避免在暴雨季节、大风和高温干旱等不 利条件下施工。植物防护施工前宜选择试验段进行试验,确定合 理的种植密度、种植时间、种植方法和养护方法。 11.2.6锚杆安装前,要认真检查锚杆的加工质量,观察锚杆防腐 外理是不满品产品两求

11.2.11生态袋、植生袋袋内绿化基质材料及配比按照设计要求 根据土壤、植被及当地环境,经现场试验后确定,各种基质材料要 拌和均匀,

11.2.14成活率指成活的植物数量与原种植数量的百分比

覆盖率指地面上全部植物茎叶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样方面积的 百分比。 藤本植物指株体不能自立,依靠吸盘、卷须钩刺或本身的缠绕 性,缠绕或攀附于其他物体而向上生长,或者匍地生长的木本植 物。藤本植物有常绿和落叶之分。 灌木指体型较矮小,主干低矮或者茎干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 明显主干的多年生木本植物。按高度可分为大灌木(2m~3m)、中 灌木(1 m~2 m)、小灌木(约1 m)。 一般地区指年平均降水量大于600mm,最冷月月平均气温高 于或等于一5℃的温暖、湿润地区。 干旱地区指年平均降水量小于600mm的地区。 寒冷地区指最冷月月平均气温低于一5℃的地区。 11.3.10表列踏步检验项目如设计对踏步位置无要求,则每隔

50m~100m沿坡面设置一道,宜设置在桥路过渡段两侧、路堑最 高断面处。

通用参考图(通路【201514401)中浆(干)砌体实体护坡(墙)、现浇 混凝土实体护坡(墙)、混凝土块(板)护坡(墙)等边坡防护类型,将 上述边坡防护类型统一定义为实体护坡。 11.7.2锚杆孔注浆要饱满,砂浆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下 道工序。 11.7.7柔性防护网防护锚杆位置和被动防护网基座位置按设计 要求位置布置,但可以根据现场的局部地形特征进行调整,避免选 取在松动岩土体或基岩面凹凸不平的位置处。 12.1路基防(隔)水层包括了膨胀土(岩)、黄土基底或换填底面 的加强封闭、隔水处理层,盐渍土路堤基底设置的毛细水隔断层和 支滤层,以及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表面上铺设的沥青混凝土防水层 纤维混凝土防水层或混凝土防水层。由于沥青混凝土层的作用是 路基面防水,所以,本标准将沥青混凝土作为路基防排水工程 编写。 12.1.10 沥青混凝土防排水层的厚度较小,其压实密度不宜用核 子密度仪检测,而要采用现场钻芯法取样测定。钻芯法取样后,要 及时采用沥青混凝土填补取样孔洞。 12.2~12.5防排水工程是铁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设 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运营管理单位要提前介人,加强 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的全过程管理。 12.2.1施工前,施工单位要详细调查、收集沿线各段的气候环 竟、水文地质条件、农田水利规划以及自然水系、植被等资料,进行 系统分析,分清排水系统的主次,遵循“先主后次,先重点后辅助, 先地下后地面,先排水后防护”“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因势利导、综 合治理、实效经济”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和自然水系,形成一个 “地下地表结合、地形地势协调、形式和位置合理、相互匹配、结构 长短合理、范围恰当、经济实效、等级分明”的拦、截、汇、蓄、排、送、 防为一体的综合系统,达到及时疏散、就近分流的目的。 12.2.2路基排水工程要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需要及时实施,及 时完善,形成封闭的、通畅的排水系统。主要是防止在施工期间因

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运营管理单位要提前介人,加强 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的全过程管理。 12.2.1施工前,施工单位要详细调查、收集沿线各段的气候环 竟、水文地质条件、农田水利规划以及自然水系、植被等资料,进行 系统分析,分清排水系统的主次,遵循“先主后次,先重点后辅助, 先地下后地面,先排水后防护”“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因势利导、综 合治理、实效经济”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形和自然水系,形成一个 地下地表结合、地形地势协调、形式和位置合理、相互匹配、结构 长短合理、范围恰当、经济实效、等级分明”的拦、截、汇、蓄、排、送、 防为一体的综合系统,达到及时疏散、就近分流的目的。 12.2.2路基排水工程要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需要及时实施,及 时完善,形成封闭的、通畅的排水系统,主要是防止在施工期间因

12.2.3路基面及边坡排水非常重要,是确保路基填筑质量和确 保路基不因雨水浸泡和冲刷而破坏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雨季, 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雨水侵人造成的滑坡、塌陷等灾害。 12.2.4水沟出水口位置及与既有沟渠、自然沟渠的衔接是完善 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排除水沟积水的最后一道关,不 仅要保证水沟内的水能够顺利排出,还要确保接口处附近建筑物 的安全。导流构造物处于泄水口,水流冲刷严重,为了确保结构稳 定和耐冲刷性,要特别注意基底处理及基础与相连地层或其他防 护设施的衔接。 12.2.5天沟、排水沟具有截流坡面排向线路方向地表水的功能 确保天沟、排水沟外侧的水能够顺利进人沟内才能实现截流功能, 如果高出外侧地面,坡面流水不能进人水沟,就会冲刷、浸泡水沟 和水沟外侧壁后土体,破坏水沟,甚至导致山体因渗水而引发自然 灾害。因此,天沟、排水沟靠山侧沟壁不能高出外侧地面。同时, 要做好表面封闭层,防止地表水沿沟边下渗。 12.2.6通常是在路基完成后施工电缆槽、接触网支柱、声屏障、 防护栅栏、“四电”等其他设施,对路基面造成临时破坏。为避免局 部浸水而影响路基质量,要及时完善路基面与路基相关工程结合 部的路基处理和排水设施。 12.2.7改河工程施工受季节影响大,适宜在旱季水位低、水流小 的时候施工,应当合理安排,在旱季完成。如果未完成,要根据当 地水文条件和气候特征,做好相应的临时防洪度汛措施。 12.4.1,12.4.2高速铁路路堤横向排水设施主要应用于车站和 区间无轨道曲线段路基排水。车站内股道多、路基面“锯齿形”、 道岔区轨道长度及连接多样性的特点,导致纵向排水沟的水很难 直接排出路基外,通常需要设置横向排水沟来排除纵向水沟内的 集水。

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排除水沟积水的最后一道关, 要保证水沟内的水能够顺利排出,还要确保接口处附近建筑 安全。导流构造物处于泄水口,水流冲刷严重,为了确保结构 和耐冲刷性,要特别注意基底处理及基础与相连地层或其他 设施的衔接。

保天沟、排水沟外侧的水能够顺利进人沟内才能实现截流功育 果高出外侧地面,坡面流水不能进人水沟,就会冲刷、浸泡水 水沟外侧壁后土体,破坏水沟,甚至导致山体因渗水而引发自 害。因此,天沟、排水沟靠山侧沟壁不能高出外侧地面。同时 故好表面封闭层,防止地表水沿沟边下渗

诈轨道地段由于结构的特殊性,曲线地段通常在线间设集 集水沟收集雨水,再通过横向排水管(或排水沟)排出至路 排水系统内

13 为保证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避免传统施工方法带来的站 后工程对路基的破坏,所有需在路基上开挖埋设、设置构筑物的施 工要与路基施工统筹安排,同步修建。相关工程开挖后要保证回 真质量。 13.1.2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路基电缆槽》(通路 (20178401)要求:电缆槽安装时采用专用机械在无水条件下切除 基床表层填料,切除范围至电缆槽内侧壁以外不小于5cm。 13.1.3电缆槽盖板的安装要考虑站后四电专业的施工时间,在 线缆全部敷设完毕后进行,以减少盖板因反复开后而出现掉角、开 裂、破损现象。 13.1.4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路基电缆槽》(通路 (20178401)要求:切除后于槽底铺设透水砾石或碎石并采用小型 机械压实,碎石顶部设5cm厚的M10水泥砂浆找平层后安装电 缆槽。当路堑基床表层底部设中粗砂夹隔水材料封闭隔水时,电 缆槽底部可设中粗砂垫层。 13.1.10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路基电缆槽》(通路 【2017J8401)要求:电缆槽安装完毕后采用C25混凝土回填内侧基 坑。电缆槽与接触网支柱、声屏障基础间缝隙采用M10水泥砂浆 C25混凝土灌实。 13.1.11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路基电缆槽》(通路 (201718401)要求:电缆槽(井)施工完成后应保证泄水孔排水顺 畅;电缆槽(井)泄水孔内埋设镀锌铁丝网以防鼠类等小动物进入, 铁丝网安装位置要准确。 本条所指电缆槽泄水孔包括槽内泄水孔和垫层泄水孔两类。 安装电缆槽时,要统筹考虑路基边坡防护类型、边坡排水通道

为保证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避免传统施工方法带来的站 后工程对路基的破坏,所有需在路基上开挖埋设、设置构筑物的施 工要与路基施工统筹安排,同步修建。相关工程开挖后要保证回 填质量。

B.1.4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路基电缆槽》(通 2017J8401)要求:切除后于槽底铺设透水砾石或碎石并采用小 械压实,碎石顶部设5cm厚的M10水泥砂浆找平层后安装 槽。当路堑基床表层底部设中粗砂夹隔水材料封闭隔水时 槽底部可设中粗砂垫层

13.1.10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路基电缆槽》(通路 【2017J8401)要求:电缆槽安装完毕后采用C25混凝土回填内侧基 坑。电缆槽与接触网支柱、声屏障基础间缝隙采用M10水泥砂浆 或C25混凝土灌实。 13.1.11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路基电缆槽》(通路 2017J8401)要求:电缆槽(井)施工完成后应保证泄水孔排水顺 畅;电缆槽(井)泄水孔内埋设镀锌铁丝网以防鼠类等小动物进入, 铁丝网安装位置要准确。 本条所指电缆槽泄水孔包括槽内泄水孔和垫层泄水孔两类。 安装电缆槽时,要统筹考虑路基边坡防护类型、边坡排水通道

位置,泄水孔排出的水不能冲刷路基, 13.2.2,13.2.4由于接触网支柱基础参考图较多,且图中基本都 有具体要求,施工时按照相应的设计文件和通用参考图进行检验。 13.3.1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整体式混 凝土声屏障》(通环[2008]8322)和《时速250公里、350公里高速 铁路路基插板式声屏障安装图》(通环[2018]8325)要求:声屏障的 基础施工宜安排在路基本体成型后、轨道铺设及电缆槽施工前;施 工前应查清路基上各类管线的位置。声屏障基础钢筋混凝土钻孔 灌注桩施工时,要确认孔位无误后再施工,孔位放样时应由桥梁、 函洞向两侧依次进行,如基础与其他构筑物发生冲突时,要反馈设 计院解决。整体式混凝土声屏障基础施工时,要依据声屏障基础 尺寸及其在路肩的位置切割开槽,切割开槽时严禁破坏各类管线。 13.3.11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整体式混 凝土声屏障》(通环[2008]8322)要求:声屏障基础每20m~30m 长设置一个伸缩缝。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时速250公里、 350公里高速铁路路基插板式声屏障安装图》(通环【2018]8325) 要求:声屏障底梁每隔25m~26m设置一个伸缩缝,缝内填沥青 油麻毡,伸缩缝处设双桩。施工中要结合现场确定具体伸缩缝 位置。 13.3.12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整体式混 疑土声屏障》(通环【2008】8322)要求:基础顶端每2m预理埋 100mmL形PVC管,以排放声屏障内侧路肩面的雨水;基础中 部变截面处每4m按2%坡度预埋g75mm直形PVC管,以排出 路基本体渗水和电缆槽泄水;无诈轨道线路路基线间集水井的连 接排水管可浇筑在基础中。《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一2014 第22.2.9条规定:路基声屏障应设排水设施,外侧排水出口不应 对路基边坡产生冲刷,并应有防止漏声措施。 13.3.13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整体式混 凝土声屏障》通环[2008]8322)要求:基础与电缆槽、接触网支柱

凝土声屏障》(通环[2008]8322)要求:声屏障基础每20m~ 长设置一个伸缩缝。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时速250 350公里高速铁路路基插板式声屏障安装图》(通环[2018 要求:声屏障底梁每隔25m~26m设置一个伸缩缝,缝内 油麻毡,伸缩缝处设双桩。施工中要结合现场确定具体仰 位置

油麻毡,伸缩缝处设双桩。施工中要结合现场确定具体伸缩缝 立置。 13.3.12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整体式混 凝土声屏障》(通环【2008]8322)要求:基础顶端每2m预埋 100mmL形PVC管,以排放声屏障内侧路肩面的雨水;基础中 部变截面处每4m按2%坡度预埋Φ75mm直形PVC管,以排出 路基本体渗水和电缆槽泄水;无诈轨道线路路基线间集水井的连 接排水管可浇筑在基础中。《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一2014 第22.2.9条规定:路基声屏障应设排水设施,外侧排水出口不应 对路基边坡产生冲刷,并应有防止漏声措施。 13.3.13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整体式混

之间、与路肩面的缝隙等均应用沥青混凝土做防水层。 3.4.1为保证路基工程质量,不能反开槽开挖路基埋设综合接 也线。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路基电缆槽》(通路【2017 3401)要求:过轨管施工采用人工或机械挖槽,槽底设C25混凝土 基础,厚度不小于10 cm。对于路堤地段,要在路堤填筑至基床底 层顶面后埋设,对于基床表层换填地段的路堑要在基床表层范围 内原状岩(土)挖除后埋设;基床表层以下的基坑采用C25素混凝 土回填,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再施工基床表层 级配碎石。对于基床表层不换填地段的硬质岩石路堑,要在路堑 施工至路基面高程后埋设,基坑内全部采用C25素混凝士回填。 13.5.1为便于边坡防护及涵洞检修,边坡检查踏步间距不宜大 于50m,涵洞进出口处必须设置检查踏步。当设计边坡检查踏步 间隔距离太大或无设计时,要提出增加边坡检查踏步的设计变更 要求。 13.6防护栅栏施工质量的验收依据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 铁路线路防护栅栏(2014修订版)》(通线【2011]8001)编制。 13.6.5基坑开挖过程中,如果周边原状土松动或局部剥落导致 坑壁不垂直,可按坑壁垂直要求扩大基坑尺寸,挖除松动土,立柱 定位后满灌基础混凝土,确保防护栅栏立柱稳定。 13.6.6栅栏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原材料、搅拌、浇筑、养护及钢 筋原材料、加工、连接和安装按照现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标准》TB10424的相关规定执行。 13.9.1,13.9.4在取土场使用前、使用中发现取土位置不能满足 环保要求时,要及时提出变更申请,取土场变更必须经设计确认, 并完善相关环保、水保手续。取土过程中施工单位检验2次,要根 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取土场使用计划,按平均使用时间间隔检验,取 土深度不大于设计取土深度,取土场边坡开挖要确保自然边坡的 安全稳定或设置安全可靠的支挡结构,不陡于设计边坡。 13.9.2,13.9.3,13.9.5发现弃土位置不能满足安全稳定或环境

立的垂直位移蓝测网和水平位移监测网的精度与质量,进而影响 观测工作和数据成果。实际工作中,因控制网点扰动、破坏失察而 导致观测数据异常、观测成果无效的情况时有发生。控制网的定 期、不定期复测检查及维护是一项重要工作。根据《高速铁路工程 则量规范》TB10601一2009第5.7.3条的有关规定,控制网的定 期复测维护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并检查;不定期复测维护应由 施工单位负责实施,监理单位负责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控制网 复测报告、加密网测量技术报告及复测报告、沉降变形监测技术方 案和CPO、CPI、CPⅡ及线路水准基点复测资料等,并要核查复测 顿次是否满足相关规定,

条、《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一2009第8.3.1条和《铁 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Q/CR9230一2016第 1.1.2条沉降变形观测的有关内容和第3.3.2条沉降变形和冻胀 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修改。沉降变形观测和冻胀变形观测宜运用 自动化采集、无线传输等新技术、新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14.0.6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内容要根据轨道结 构、气候水文条件、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类型、路基结构、路堤

,0.7沉降变形观测元器件要满足观测工作的正常使用要习 有可靠的稳定性、强度、耐久性和抗震及抗冲击性。沉降变形 元器件自身质量和设置质量对观测数据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起足够重视

CECS 534-2018-T 非渗油蠕变橡胶防水涂料应用技术规程14. 0. 8,14. 0. 9

测点的稳定状态、观测限差、观测频次、旁站比例等加强目常 宜按照相同的网形或观测线路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观测 、基准点与工作基点“四固定”原则,保证观测工作质量。

中未列的较重要的质量控制资料,要根据工程建设质量主 的要求进行核查。其中,第7项“路基检测、试验报告”主要是 基处理、路基填筑的施工质量检测、试验报告

的10倍,这样可克服边壁集中渗流和仪器尺寸效应的影响, 交大渗透试验仪器需用的试验样品用量大,测试结果更具代 但渗透仪的圆筒尺寸越大,试验样品用量就越多,增加的试 乍量也越大,所以本试验同时提出对最大粒径不超过10mm 土,可选用《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一2010中的常 去测定其渗透系数k。 0.2试验用水应预先经过脱气处理,因为水中溶有空气,试马

C.0.2试验用水应预先经过脱气处理,因为水中溶有空气DB34/T 3072-2017 重点项目信息技术规范,试验

不仅要用脱气水,还要求水温比室温高3℃~4℃。 C.0.3从理论上讲,最大粒径75mm粗粒土的常水头渗透仪的 圆筒内径要大于750mm。考虑试验仪器尺寸过大时需用大量的 式样,同时增加很大的工作量,参照水利部行业标准《土工试验规 程》SL237规定,“仪器内径与试验土样最大粒径(或d85)之比可 选4~6”,将本渗透仪内径设计为300mm。按土样最大粒径4倍 考虑,内径为300mm的渗透仪可适用于高速铁路路基填料最大 径不大于75mm的粗粒土渗透系数k的测定;对于基床表层1 型级配碎石级配下限特征粒径d85=27.86mm,Ⅱ型级配碎石级 配下限特征粒径d85三45mm,同样能够满足Φ>6d85的要求。该 设备封底金属圆筒设计高度选择为500mm,测压管布置方式不 限,可分排布置,也可以螺旋形或其他形式布置。根据仪器进水段 和出水段至少布置一个测压管的需要,同时考虑上下均布的原则。 该渗透仪选定测压孔间距为50mm。 C.0.4为减少粗细颗粒分离现象,保证试样的均匀性,应当分层 装填试样,且每层的级配要保持一致,还可药加相当于试样质量 1%~2%的水分,拌和均匀后再进行装样。试样装人仪器内,难以 与仪器边壁很好结合,容易形成边壁通道,产生边壁效应,其结果 是导致渗流集中,使得测定的渗透系数结果大于试样真实值。因 此,必须对渗透仪内壁进行处理。目前,渗透仪边壁处理的常用方 法为在内壁四周涂抹黏土薄泥或贴薄海绵橡皮等,以此来堵塞周 力孔隙,其涂抹或粘贴厚度标准尚处于模索阶段。 C.0.5为防止试样中的细颗粒堵塞金属透水板孔隙,要求在下透 水板及试样上端铺约10mm~20mm厚度的均匀砾石层作为缓 冲层。 C.0.6从理论上讲,计算渗透系数时可取任意两根测压管间的水 立差,经对比试验表明,适当减少计算工作量仍可保证试验数据准 确性,故本方法采用C.0.4条第10款中的办法计算水位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