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695-2020 四川地质灾害调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DB51/T 2695-2020 四川地质灾害调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87.4K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1523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2695-2020 四川地质灾害调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标准 DB51/T 2695—2020

四川地质灾害调查机载激光雷达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工作流程 6技术准备 7航摄实施.. 8数据预处理 9质量检查 10成果归档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机载LiDAR航摄偏心分量测定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 GPS静态观测记录表 附录C(规范性附录) 航摄飞行记录表

GB/T 42055-2022 船舶与海上技术 船载机械设备数据格式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工作流程 6技术准备 7航摄实施.. 8数据预处理 9质量检查 10成果归档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机载LiDAR航摄偏心分量测定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 GPS静态观测记录表 附录C(规范性附录) 航摄飞行记录表

本标准由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申心(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应急保障中心) 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青伦、李永建、许强、余金星、周兴霞、马志刚、董秀军、程多祥、廖露、陈 思思、刘飞、肖洋、李为乐。

调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调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的工作流程、技术准备、航摄实施、 数据预处理、质量检查、成果归档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地质灾害调查和地质灾害隐惠早期识别工作机载激光雷达数据 获取。

信息服务平台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激光雷达LiDAR 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回波获取目标三维信息的系经 [CH/T80242011,定义3.1] 3.2 机载激光雷达airborneLiDAR 在航空平台上,集成激光雷达、定位定姿系统(POS)、数码相机和控制系统所构成的 综合系统。 [CH/T80242011,定义3.4]

调查比例尺的划分,依据如下: a)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精度和地质灾害隐惠早期识别技术要求,将地质灾害调查划分为 重大地质灾害点精细化调查和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详查。 b)重大地质灾害点精细化调查采用1:500、1:1000或1:2000比例尺,重点地区地质灾害 羊查采用1:5000或1:10000比例尺。 c)1:500~1:2000地质灾害调查比例尺,较适用于单点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精细化调查 或上述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也适用于小区域、小流域等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和地 质灾害隐惠早期识别工作。 d)1:5000~1:10000地质灾害调查比例尺,较适用于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或泥石流地质 灾害隐惠的早期识别,也适用于大面积开展地质灾害区域调查。 e)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机载LiDAR数据获取时,应优先确定地质灾害调查比例尺,不同 比例尺JTS 304-2-2019 航运枢纽安全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采用的平台、设备、技术参数均不同。

飞行平台选型依据如下,具体参见表1。 a)重大地质灾害点精细化调查,优先采用无人机平台。无人机包括固定翼、多旋翼、 复合翼(垂直起降)等。 b)固定翼、复合翼无人机适合大面积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详查,例如区域性滑坡、崩塌、 泥石流调查。多旋翼无人机适合开展高密度激光点云扫描下的单点危岩边坡扫描,尤其针对 地质灾害调查或地质灾害隐惠面积较小情况 c)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详查,优先采用有人机平台。有人机平台选型依据地形地貌、气 医条件、航摄面积以及地质灾害调查时间紧迫性等综合因素而定。如选用无人机平台,则重 点针对激光植被穿透率和激光点云密度的适宜性进行测试,对比与有人机激光雷达系统的性 能,评价是否满足地质灾害调查需要或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需求。 d)飞行平台的选型还需综合考虑地质灾害调查区域的安全性,如在人口密集区域、机 场较近区域、靠近易燃易爆区域、以及重点管控区域,无人机平台选型一定要严格把关,做 到设备性能可靠,保证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安全性。 e)选定飞行平台后,需按照空域管理规定,申请空域方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激光雷达选型依据如下,具体参见表2。 a)平原、丘陵区域,优先采用中短距离机载激光雷达,回波次数不低于3次,激光测距 精度优于0.05米。

b)山地、高山地区域,优先采用中长距离机载激光雷达,回波次数不低于4次,激光测 距精度优于0.1米

表2激光雷达设备选型

地质灾害调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点云密度确定参照如下,具体见表3。 a)依据地质灾害调查比例尺设定不同的激光点云获取密度。点云密度越高,可获取更 高分辨率的地形地貌数据,可更好保留微小地貌,并有助于成灾前兆信息的提取与地质灾害 急惠早期识别。 b)植被穿透率与激光点云密度存在正比关系。在地质灾害调查比例尺相同的条件下, 获取的激光点云密度越大,可获取相对较多的地面点云数据,但是林分郁闭度较大或存在乔 霍混交林的情况下,点云密度与植被穿透率不一定成正比, c)点云密度设定与地质灾害调查比例尺和林分郁闭度有关。林分郁闭度越大,相同调 查比例尺条件下需要采用的点云密度越大:林分郁闭度越小,则获取时采用的点云密度越小,

JC/T 2251-2014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防水涂料表3不同调查比例尺的点云密度

航飞影像获取的时间要求、精度要求如下,具体参见表4。 a)地质灾害调查航飞影像宜采用与点云数据同步获取的方式,特殊困难区域可采用异 步获取的方式, b)通过异步方式获取的点云和影像的时间间隔不宜超过30个自然日。 c)航飞影像质量需满足地质灾害调查的精度要求,影像应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色调柔和。 d)航飞影像应能辨认出与地面分辨率相适应的细小地物影像,主要地质调查对象应在 范围内清晰呈现。 e)影像上不应有云、云影、烟雾、大面积曝光、噪点等缺陷。如局部存在少量缺陷 但不影响影像拼接及重要地物判识,可不做处理。 f)航飞影像航向重叠度和旁向重叠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g)拼接后影像无明显模糊、重影和错位现象。 h)其他质量及规格应满足CH/Z3005有关规范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