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010-2010(2015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pdf

GB 50010-2010(2015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3.7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1939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0010-2010(2015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pdf

要的承载力和延性。 试验研究表明,为保证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的延性要求,应

对梁的混凝土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作一定的限制。当允许配置受 压钢筋平衡部分纵向受拉钢筋以减小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时,考虑 到截面受拉区配筋过多会引起梁端截面中较大的剪力,以及钢筋 拥挤不方便施工的原因,故对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作出不宜大 于2.5%的限制。 采用有粘结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混合配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 土是提高结构抗震耗能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预应力筋的拉力 与预应力筋及普通钢筋拉力之和的比值要结合工程具体条件,全 面考虑使用阶段和抗震性能两方面要求。从使用阶段看,该比值 大一些好;从抗震角度,其值不宜过大。为使梁的抗震性能与使 用性能较为协调,按工程经验和试验研究该比值不宜大于0.75。 本规范公式(11.8.4)对普通钢筋数量的要求,是按该限值并考 虑预应力筋及普通钢筋重心离截面受压区边缘纤维距离hp、h 的影响得出的。本条要求是在相对受压区高度、配箍率、钢筋面 积A。、A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得出的。 梁端箍筋加密区内,底部纵向普通钢筋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 的截面面积应符合一定的比例,其理由及规定同钢筋混凝土 框架。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柱,可等效为承受预 应力作用的非预应力偏心受压构件,在计算中将预应力作用按总 有效预加力表示,并乘以预应力分项系数1.2,故预应力作用弓 起的轴压力设计值为1.2Npe。 对于承受较大弯矩而轴向压力较小的框架顶层边柱,可以按 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采用非对称配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柱,弯矩 较大截面的受拉一侧采用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混合配筋,另一侧 仅配普通钢筋,并应符合一定的配筋构造要求

.2关于柱帽可否在地震区应用,国外有试验及分析研究 ,若抵抗竖向冲切荷载设计的柱帽较小,在地震荷载作用

表A.0.1普通钢筋和预应力螺纹钢筋的公称直径是指与其公 称截面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光面钢筋的公称截面面积与承载受 力面积相同;而带肋钢筋承载受力的截面面积小于按理论重量计 算的截面面积,基圆面积率约为0.94。而预应力螺纹钢筋的有 关数值也不完全对应,故在表中以括号及注另行表达。必要时, 尚应考虑基圆面积率的影响。 表A.0.2本规范将钢绞线外接圆直径称作公称直径;而公称 截面面积即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 中的“参考截面面积”。由于捻绞松紧程度的不同,其值可能有 波动JJG(水利)001-2009 转子式流速仪检定规程,工程应用时如果有必要,可以根据实测确定。 表A.0.3钢丝的公称直径、公称截面面积及理论重量之间的关 系与普通钢筋相似,但基圆面积率较大,约为0.97

附录B近似计算偏压构件侧移

B.0.5细长钢筋混凝土偏心压杆考虑二阶效应影响的受

虑二阶效应的结构分析中,结构内各类构件的受力状态也应与此 相呼应。钢筋混凝土结构在这类受力状态下由于受拉区开裂以及 其他非弹性性能的发展,从而导致构件截面弯曲刚度降低。由于 各类构件沿长度方向各截面所受弯矩的大小不同,非弹性性能的 发展特征也各有不同,这导致了构件弯曲刚度的降低规律较为复 杂。为了便于工程应用,通常是通过考虑非弹性性能的结构分 析,并参考试验结果,按结构非弹性侧向位移相等的原则,给出 按构件类型的统一当量刚度折减系数(弹性刚度中的截面惯性矩 乃按不考虑钢筋的混凝士毛截面计算)。本条给出的刚度折减系 数是以我国完成的结构及构件非弹性性能模拟分析结果和试验结 果为依据的,与国外规范给出的相应数值相近

附录C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与

表1热轧带肋钢筋强度的变异系数S(%)

C. 2混凝土本构关系

C.2.1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主要用于弹塑性分析时的本构关系, 宜实测确定。本条给出了基于统计的建议值。在89规范和02规 范中,混凝土强度参数采用的都是20世纪80年代的统计数据, 表2中数值为20世纪80年代以现场搅拌为主的混凝土的变异系 数。目前全国普遍采用的都是商品混凝土。2008~2010年对全国 商品混凝土参数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与20世纪80年代统计 的现场搅拌混凝土相比,自前普遍采用的商品混凝土的变异系数 略有减小,但因统计数据有限,本规范可参考表2中的数值采用

表2混凝士强度的变异系数.(%)

C.2.3混凝土单轴受拉的本构关系,原则上采用02版

C.4.1当以应力设计方式采用多轴强度准则进行承载能力极限 状态计算时,混凝土强度指标应以相对值形式表达,且可根据需 要,对承载力计算取相对的设计值;对防连续倒塌计算取相对的 标准值。

C.4.2混凝土的二轴强度包络图为由4条曲线连成的封

fi=1.2+33 0

本附录的内容与02版规范附录A相同,对素混凝土结构 牛的计算和构造作出了规定。

附录E任意截面、圆形及环形

反柱节点计算用等效集中

根据分析及试验结果,国内外均将跨高比小于2的简支梁及 跨高比小于2.5的连续梁视为深梁;而跨高比小于5的梁统称为 深受弯构件(短梁)。其受力性能与一般梁有一定区别,故单列 附录加以区别,作出专门的规定。 G.0.1对于深梁的内力分析,简支深梁与一般梁相同,但连续 深梁的内力值及其沿跨度的分布规律与一般连续梁不同。其跨中 正弯矩比一般连续梁偏大,支座负弯矩偏小,且随跨高比和跨数 而变化。在工程设计中,莲续深梁的内力应由二维弹性分析确 定,且不宜考虑内力重分布。具体内力值可采用弹性有限元方法 或查阅根据二维弹性分析结果制作的连续深梁的内力表格确定。

G.0.2深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采用内力

式,该式在l/h一5.0时能与一般梁计算公式衔接。试验表日 水平分布筋对受弯承载力的作用约占10%~30%。故在正截 计算公式中忽略了这部分钢筋的作用。这样处理偏安全。

G.0.3本条给出了适用于lo/h<5.0的全部深受弯构件的受 截面控制条件。该条件在l/h二5时与一般受弯构件受剪截面 制条件相衔接。

G.0.4在深受弯构件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竖向钢筋受剪承

此外,公式中混凝土项反映了随lo/h的减小,剪切破坏模 式由剪压型向斜压型过渡,混凝土项在受剪承载力中所占的比例 增大。而竖向分布筋和水平分布筋项则分别反映了从lo/h一5.0 时只有竖向分布筋(箍筋)参与受剪,过渡到1o/h较小时只有 水平分布筋能发挥有限受剪作用的变化规律。在l。/h一5.0时, 该式与一般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相衔接。

本条以图示给出了支座截面负弯矩受拉钢筋沿截面高度的 分区布置规定,比较符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支座截面的受力特 点。水平钢筋数量的这种分区布置规定,虽未充分反映承载力 极限状态下的受力特点,但更有利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支座 截面的裂缝控制,同时也不影响深梁在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安 全性。 本条保留了从梁底算起0.2h~0.6h范围内水平钢筋最低用 量的控制条件,以减少支座截面在这一高度范围内过早裂的可 能性。

G.0.9深梁在垂直裂缝以及斜裂缝出现后将形成拉杆拱

虽然有限,但能限制斜裂缝的开展。当分布钢筋采用较小直径 较小间距时,这种作用就越发明显。此外,分布钢筋对控制深 中温度、收缩裂缝的出现也起作用。本条给出的分布钢筋最小

筋率是构造要求的最低数量,设计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分 布筋的配置数量。 G.0.13本条给出了对介于深梁和浅梁之间的“短梁”的一般 性构造规定。

附录 H无支撑叠合梁板

H.0.1本条给出“二阶段受力叠合受弯构件”在叠合层混凝土 达到设计强度前的第阶段和达到设计强度后的第二阶段所应考 的荷载。在第二阶段,因为当叠合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仍 可能存在施工活荷载,且其产生的荷载效应可能超过使用阶段可 变荷载产生的荷载效应,故应按这两种荷载效应中的较大值进行 设计。 H.0.2本条给出了预制构件和叠合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 计算方法。当预制构件高度与叠合构件高度之比h1/h较小(较 薄)时,预制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可能出现>b的情 况,此时纵向受拉钢筋的强度fy、fy应该用应力值のs、op代替, bs、p应按本规范第6.2.8条计算,也可取=Sb进行计算。 H.0.3由于二阶段受力叠合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尚不 充分,本规范规定叠合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仍按普通钢筋混凝士 梁受剪承载力公式计算。在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中,由于预应力 效应只影响预制构件,故在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中暂不考虑预 应力的有利影响。在受剪承载力计算中混凝土强度偏安全地取预 制梁与叠合层中的较低者;同时受剪承载力应不低于预制梁的受 剪承载力。 H.0.4叠合构件叠合面有可能先于斜截面达到其受剪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叠合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以剪摩擦传力模型为基 础,根据叠合构件试验结果和剪摩擦试件试验结果给出的。叠合 式受弯构件的箍筋应按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和叠合面受剪承载 力计算得出的较大值配置。 不配筋叠合面的受剪承载力离散性较大,故本规范用于这类 叠合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暂不与混凝土强度等级挂钩,这与

H.0.4叠合构件叠合面有可能先于斜截面达到其受剪承载能 极限状态。叠合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以剪摩擦传力模型为 础,根据叠合构件试验结果和剪摩擦试件试验结果给出的。叠 式受弯构件的箍筋应按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和叠合面受剪承 力计算得出的较大值配置。 不配筋叠合面的受剪承载力离散性较大,故本规范用于这 叠合面的受前承载力计算公式暂不与混凝士强度等级挂钩,这

国外规范的处理手法类似。 H.0.5、H.0.6叠合式受弯构件经受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不 同受力状态,故预应力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的抗裂要求应分别对 预制构件和叠合构件进行抗裂验算。验算要求其受拉边缘的混凝 土应力不大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由于预制构件 和叠合层可能选用强度等级不同的混凝土,故在正截面抗裂验算 和斜截面抗裂验算中应按折算截面确定叠合后构件的弹性抵抗 矩、惯性矩和面积矩。 H.0.7由于叠合构件在施工阶段先以截面高度小的预制构件承 胆该阶段全部荷载,使得受拉钢筋中的应力比假定用叠合构件全 截面承担同样荷载时大。这一现象通常称为“受拉钢筋应力超前”。 当叠合层混凝土达到强度从而形成叠合构件后,整个截面在 使用阶段荷载作用下除去在受拉钢筋中产生应力增量和在受压区 混凝土中首次产生压应力外,还会由于抵消预制构件受压区原有 的压应力而在该部位形成附加拉力。该附加拉力虽然会在一定程 度上减小受力钢筋中的应力超前现象,但仍使叠合构件与同样截 面普通受弯构件相比钢筋拉应力及曲率偏大,并有可能使受拉钢 筋在弯矩准永久值作用下过早达到屈服。这种情况在设计中应予 防止。 为此,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公式计算的受拉钢筋应力控制 条件。该条件属叠合受弯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附加验算条 件。该验算条件与裂缝宽度控制条件和变形控制条件不能相互 取代。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件采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公式 作了局部调整。 H.0.8以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裂缝宽度计算公式为基础, 结合二阶段受力叠合受弯构件的特点,经局部调整,提出了用于 钢筋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其中考虑到若第 一阶段预制构件所受荷载相对较小,受拉区弯曲裂缝在第一阶段 不一定出齐;在随后由叠合截面承受M2k时,由于叠合截面的Pte

附录J后张曲线预应力筋由锚具变形和

后张法构件的曲线预应力筋放张时,由于锚具变形和预应力 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应考虑曲线预应力筋受到曲线孔道 上反摩擦力的阻止,按变形协调原理,取张拉端锚具的变形和预 应力筋内缩值等于反摩擦力弓起的预应力筋变形值,可求出预应 力损失值,的范围和数值。由图1推导过程说明如下,假定: (1)孔道摩擦损失按近似直线公式计算;(2)回缩发生的反向摩 擦力和张拉摩擦力的摩擦系数相等。因此,代表锚固前和锚固后 间预应力筋应力变化的两根直线ab和a'6的斜率是相等的: 但方向则相反。这样,锚固后整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变化线可用折 线abc来代表。为确定该折线,需要求出两个未知量,个张 拉端的摩擦损失应力△,另一个是预应力反向摩擦影响长 度。

图1锚固前后张拉端预应力筋应力变化示意 1一摩擦力;2一锚固前应力分布线;3一锚固后应力分布线

a'6两条线是对称的,张拉端白

Doxd od Aedr L Ep Ep Ep aE, l= No

该公式仅适用于一端张拉时不超过构件全长1的情况,如 果正向摩擦损失较小,应力降低曲线比较业坦,或者回缩值较 大,则有可能超过构件全长,此时,只能在范围内按预应 力筋变形和锚具内缩变形相协调,并通过试算方法以求张拉端镭 下预应力锚固损失值。 本附录给出了常用束形的预应力筋在反向摩擦影响长度 范围内的预应力损失值u的计算公式,这是假设k十u不大于 0.3,摩擦损失按直线近似公式计算得出的。由于无粘结预应力 筋的摩擦系数小,经过核算,故将允许的圆心角放大为90°。此 外,该计算公式适用于忽略初始直线段l。中摩擦损失影响的 情况。

式中: Ecs 总收缩应变; Eed 干缩应变; 自收缩应变。 2)干缩应变随时间的发展可按下式得到:

Eed (t)=βds (t,ts)·kh · Ecd,o (t一ts) βds (t,ts)= 2A (t一ts)十0.04

Ecs = Ecd +Eca

表3与理论厚度2A/u相关的系数k

注:A为构件截面面积,u为该截面与大气接触的周边长度,

3)混凝土自收缩应变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fck—一混凝土圆柱体28d龄期抗压强度特征值(MPa)。 4)根据公式(12)~公式(19),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从预 加应力时混凝土龄期to起,至混凝土龄期t的收缩应 变值,可按下式计算:

疑土的徐变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

「βas (t)βas (to)

(t,to)= po β (t,to) o=PRHβ(fem)· β(to)

DB31T 840-202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X射线 设备质量控制检测规范.pdf公式(22)中的系数PRH、β(fcm)及β(to)可按下列公 式计算: 当 fem≤35MPa时,

当 fm>35MPa时

公式(23)中的系数附可按下列两个公式计算: 当f≤35MPa时

RH/100 PRH = 1+ α1 :α2 2A 0.1 : u 16.8 β(fcm)= Vfem 1 β(to)=

武中:po 名义徐变系数: Be(t,to)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加应力后徐变随时间发展的 系数; t 混凝土龄期(d); to 预加应力时的混凝士龄期(d): PRH 考虑环境相对湿度和理论厚度2A/u对徐变系数影 响的系数; β ( fm) 考虑混凝土强度对徐变系数影响的系数:

β(to) 考虑加载时混凝土龄期对徐变系数影响的系数; 混凝土圆柱体28d龄期平均抗压强度(MPa); RH 周围环境相对湿度(%); H 取决于环境相对湿度RH(%)和理论厚度2A/u (mm) 的系数; t一to 预加应力后的加载持续期(d); α1 ~α2 >α3 考虑混凝土强度影响的系数:

规范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fck,cube一4OMPa,通过查 表插值计算得到对应的混凝土圆柱体抗压强度特征值 fck三32MPa,圆柱体28d平均抗压强度fcm三fck十 8=40MPa。 3)混凝土开始收缩的龄期ts取混凝土工程通常采用的养 护时间3d,混凝土收缩或徐变持续时间t取1年、10 年分别进行计算。对于普通混凝土结构,10年后其收 缩应变值与徐变系数值的增长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可认为t取10年所计算出来的值是混凝土收缩应 变或徐变系数终极值。 ≥600mm时,按to=90d、2A/u=600mm计算。计算 结果比实际结果偏大,在工程应用中是偏安 全的。 5)有关混凝土收缩应变或徐变系数终极值的计算结果 大体适用于强度等级C30~C50混凝土。试验表明 高强混凝土的收缩量,无其是徐变量要比普通强度的 混凝土有所减少,且与fk成反比。因此,本规范对 C50及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收缩应变和徐变系数, 需按计算所得的表列值乘以 Vfck 32.4为C5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fck为混凝土 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算所得混凝土1年、10年收缩应变终值及终极值和徐变 值及终极值分别见表4、表5、表6、表7。

GTCC-018-2018 43kgm-75kgm钢轨-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表4混凝土1年收缩应变终值81v

表6混凝土1年徐变系数终值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