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 83-2011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JGJ 83-2011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3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2210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 83-2011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4.5.2静力触探已为当前勘察中常用手段,其操作方法基本上 都趋向一致,但评价土的强度和变形指标必须结合本地区的经 验,也就是必须建立本地区的经验公式。因为软土的性能各地区 不可能相同,有本地区的特点,很难建立一个各地区皆能适用的 计算公式。一些地区如天津市、上海市地方标准,按土类分别提 供了不同的公式和计算方法,适用性比较强。根据静力触探确定 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指标可按地区标准执行

4.5.2静力触探已为当前勘察中常用手段,其操作方

DB33/T 975-2021 蓄能自发光交通标识设置技术规范.pdf4.5.3应用十字板剪切试验测定软土的抗剪强度是目

种手段,所得成果也较精确。十字板头规格宜采用75mm× 150mm,其他规格的不甚合适。试验操作按现行国家标准《岩 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执行。在大型工程十字板剪切试验 中,应同时测定软士的残余抗剪强度,研究软土在重荷作用下强 度变化过程,并应计算其灵敏度。

中,应问时测定软的哦余抗剪强度, 研充软工任单何用下强 度变化过程,并应计算其灵敏度。 4.5.4自钻式旁压仪比预钻式旁压仪为优,在软土区测试深层 土的强度时,应当采用自钻式旁压仪,深度大,成孔有保证。预 钻式旁压仪在试验深度上有一定的限制,成孔有一一定的困难,软 土的缩孔问题也很难克服,试验成果精度不如自钻式为佳,故建 议用自钻式为宜,在作浅层评价时,预钻式也可以应用。所以旁 压试验中成孔是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目前在资料整理和取旁压 特性指标的方法上没有统一,不少问题尚待进步研究。建议采 用现行行业标准《PY型预钻式旁压试验规程》JGJ69的规定 执行。

部第四测设计院的研究成果:利用侧胀土性指数划分土类 黏性土的状态,利用侧胀模量计算饱和黏性土的水平不排水指数 KD确定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等,有良好的效果,并被列入铁道 部《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上海、天津以及 国际上都有些研究成果和工程经验,但由于扁铲侧胀试验在我 国开展较晚,故应用时必须结合当地经验,并与其他测试方法配 合,相互印证

4.5.7标准贯入试验可以用来评价土的均匀性和定性地划分

土层,这可以与钻探孔配合使用。在软土地区往往锤击数小于 3击,有的靠设备自重下沉击数为0击。这就很难确定土的强 度,只能定性地评价十的软硬,无定量值。所以在软十地区用 标贯试验来评价强度和变形不甚适用的。在软土中夹有较硬的 土层时,也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执行。 4油

8弹性波速度的测试方法,应用的有单孔法和跨孔法两种

4.5.8弹性波速度的测试方法,应用的有单孔法和跨子

4.6.1一级建筑物工程天、造价高、损坏不易补救,施工也较 复杂,难度大,所以应该在施工期和使用期中进行沉降监测。对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等情况的二、三级建筑物亦应当进行沉降监 测。在地基土强度和变形有变化且不均质,或者地基虽经加固处 理,仍可能对建筑物的安全有影响时,也应进行沉降监测。沉降 监测的自的在于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一且发生问题可采取合理 的措施,保证安全使用,积累设计施工经验。所以沉降监测工作 是一项甚为重要的工作。

4.0.1 复杂,难度大,所以应该在施工期和使用期中进行沉降监测。对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等情况的二、三级建筑物亦应当进行沉降监 测。在地基土强度和变形有变化且不均质,或者地基虽经加固处 理,仍可能对建筑物的安全有影响时,也应进行沉降监测。沉降 监测的自的在于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一且发生问题可采取合理 的措施,保证安全使用,积累设计施工经验。所以沉降监测工作 是一项甚为重要的工作。 4.6.2对一般的场地和一般的建筑物设计施工,用勘探钻孔内 测定的静止水位,就可以满足应用。但在地下水位升降变化较大 的场地,地下水质变化大、对混凝土和金属材料腐蚀性大的场 地,地下水对地基土强度影响大的场地,应进行地下水动态观 测。这类观测在施工前和竣工后都要进行。 4.6.3地下水的动态观测不单纯测量水位的变化和水质的变化 还必须测得地下水位面的倾向和起伏、补给和流向、地表水和地 下水的水力联系、污染源等。这些资料的取得不是儿天就行的, 至少要一个水文年才能获得较可靠的资料。要想获得较准确的动 态资料,就必须进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如北京、天津等

4.6.2对一般的场地和一般的建筑物设计施工,用勘

则定的静止水位,就可以满足应用。但在地下水位升降变化 的场地,地下水质变化大、对混凝土和金属材料腐蚀性大 地,地下水对地基土强度影响大的场地,应进行地下水动 测。这类观测在施工前和竣工后都要进行。

4.6.3地下水的动态观测不单纯测量水位的变化和水质的变化, 还必须测得地下水位面的倾向和起伏、补给和流向、地表水和地 下水的水力联系、污染源等。这些资料的取得不是儿天就行的, 至少要一个水文年才能获得较可靠的资料。要想获得较准确的动

4.6.3地下水的动态观测不单纯测量水位的变化和水质的变仆

4.6.3地下水的动态观测不单纟

还必须测得地下水位面的倾向和起伏、补给和流向、地表水和地 下水的水力联系、污染源等。这些资料的取得不是儿天就行的, 至少要一个水文年才能获得较可靠的资料。要想获得较准确的动 态资料,就必须进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如北京、天津等 城市已观测30多年,动态资料丰富,有利于城市建设的需要

6.1.1软土地区建(构)筑物震害,主要受场地和地基条件影 响造成,如:地基失稳(液化、震陷)场地地面破坏效应;或受 场地士层(刚度和厚度)影响,而使得软士厚度较大、埋深较浅 地区的某些建筑物,振动幅度加大、振动时间加长等,建筑物振 动破坏。本章条文主要针对抗震设防烈度69度地区,提出了 软土地区地震效应勘察应做的工作和深度,在原则上作了规定, 并对获取勘察评价资料的方法提出了要求。同时条文强调对所规 定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地震地质条件及工 程的具体要求进行。如:对软土震陷量计算问题,一般情况下可 不做,但强调当工程需要时可进行专门性分析评价工作。

.2抗震地段划分与场地类别

6.2.1建筑场地抗震地段划分的方法和依据,应采用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但在具体工 程实际中,场地的条件不可能采用一一种简单模式套用,往往是杂 乱的,一般情况下应以最不利于抗震的条件为主要评价依据。同 时考虑到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条文 说明中,对有些场地既不属于有利地段,也不属于不利或危险地 段的其他条件地段,将其划分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本次修 订,为便于工程评价,除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外,将可进行建 设的一般场地列入了本次修编的正式条文中

6.2.2场地类别的评定方法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

计规范》GB50011执行。但由于近年来全国各地房地产开 小区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已由市区向郊区、卫星县

伸,为了提高对多层建筑群(或小区)场地类别划分的可靠性和 安全性,条文中补充规定了对7度及其以上地震区,6栋以上的 多层建筑组团,要求采用剪切波速测定方法,计算等效剪切波速 值。同时根据近年来在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过 程中,针对多层建筑,当坚硬土层埋深大,控制性钻孔难以满足 覆盖层厚度评价要求,专门为揭示覆盖厚度布置深孔有困难时 有经验的地区可弓用近工程深孔资料,但为了保证资料来源的 真实、可靠,报告书中应说明引用资料的工程名称;无经验地 区,布置少量深孔是必要的,但深度宜控制在基本能满足评价 要求,

6.3.2饱和砂士和粉士液化,自前所采用的液化判别法都是经 验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宜采用多种方法分析、比 较和判断,不宜采用单一方法作出判定。当各种方法判别有矛盾 时,应根据环境地震地质条件和具体工程条件,作出经济合理的 综合判定。因此,本条文中针对非单一性的砂土特性,如:含泥 质砂土、砂土夹淤泥质黏土、砂土与淤泥质黏土互层等,提出了 除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方法外,还推荐了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方法: 判别地震液化可能性的判别式。 静力触探试验判别法,早在10年前已纳入《铁路工程抗震 设计规范》GB50111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条文 说明中,但推荐的判别式,一般适用于单一性的砂土。本条文中 推荐的判别式是米用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等 有关单位,针对上海和南方软土地区砂类十的特性(非单一性的 砂土)建立起来的。由于静力触探试验方法在反映此类砂土的原 始沉积特点和物理力学性质方面,比标准贯人试验更具有独到的 优点,将此类土物理力学性质的静探贯人阻力与标准贯人锤击数 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并通过现场对比试验,找到液化非液化土的 贯人阻力,并参照标准贯入试验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判别的形式建

验,提出的关于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等效剪切波值评价 震陷问题。在相关规范条文说明中规定当设防烈度为7度区

线模量E(EpGa/ep)求得土软化后的模量Eip=1/(1/ /E)之后,利用分层总和法对土层进行两次静力变形分 算,第一次计算用E,求得震前应变。

.4.2建巩的设计特征同期,一般工程应根据场地所在地的设 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日 50011的有关规定取值。 6.4.4软士地区工程抗震设计选用的频谱特性,对于般工程 丰要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有关条文的 规定,它是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最常用的方法一一反应谱法(地 震影响系数曲线)。但以设防烈度和抗震规范平均反应谱为基础 的传统设计途径,对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超限高层 建筑的抗震设计尚存在局限性。规范中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是建立 在平均值基础上的,它不可能反应复杂地震环境对设计地震动的 影响。为了客观反应特定局部场地环境地震的影响(尤其是软士 享度和埋藏深度对地震动的影响),本章条文规定,当需要考虑 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的时程分析法进行抗震设计补充验算时,应进 行专门性分析评价工作,本条推荐采用已获国内外公认的场地书 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得出本场地频谱特性,作为设计地震动参 数依据。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选用的岩土剪变模量比与剪应 变、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值,宜由土动力性能测定的资料确定模 型参数。当无试验资料时,可参考表1给出的经验关系值。 在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按预期地震震源、震级和震中距 选择相应的地震输人波的控制参数,对同一地质单元的一一组引 (至少2个钻孔),每个钻孔地层剖面分别输入2条相应的地震波 进行计算,其中一条为人工波是规范基岩谱稍为调整后得到自 谱经拟合得到,另一条为天然基岩强震记录。为了与场地基本烈 度相适应,将加速度最大值进行调整,以较准确地反映场地地震

6.4.4软土地区工程抗震设计选用的频谱特性,对于一般

7.1.1常规勘探取土室内土工试验方法,不能正确反映软土地 区性的工程特性,比如对于淤泥质土,由于取土扰动会造成其 力学性指标明显失真;砂土难以取得原状土;深层黏性土由于应 力释放改变土的变形特征等等。因此,强调提高原位测试孔 比例。

经验,但必须说明:应针对工程特点,布孔的原则应以查 建(构)筑物持力层及其主要压缩层分布规律及其土性白 为主,当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加密布孔间距

空制主要持力层层面并进入其一定深度为原则。控制孔以满足 基变形计算要求为原则,当按本条第2款确定控制孔深度时, 可按黏性土的应力历史确定压缩层计算下限,即(上覆土层白 自重压力十附加压力)<先期固结压力。

用关系到工程设计安全问题,据已有工程经验,当建筑物品 重的不均匀沉降而影响建筑物使用,很多是由于暗浜、暗块 清。因此本条规定小螺纹钻孔或轻便触探法的间距及勘格 度,并特别强调查明暗浜底淤泥厚度、回填土成分及回填时 是选用何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关键依据

7.1.5填土的定量评价方法有很多。察单位采用勘控

内士工试验确定其填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由于填土的不均匀性、 取土扰动、取样代表性差等特性,所得力学指标往往偏高或失 真,可能对工程设计造成不安全或采用不恰当的地基处理方法而

造成浪费。因此,本条强调宜选择适当的原位测试手段,查明填 土的均匀性以及强度和变形特性

7.2.1为提高勘察技术水平,除采用室内土工试验直剪固结快

7.2.4根据已有工程经验采用土性类比法确定地基承载

值时,宜通过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已有工程与 拟建工程的地质、荷载、基础以及上部结构等的相似性、差异 性,提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以及使用条件

7.2.5软士地区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的情况较为普遍,

确估算地基变形涉及方方面面。首先对软土来说,取土质量等 级应为工级,才能得到较为正确的变形计算指标,无其是软土 的应力历史(OCR、Cc、Cs);第二要合理控制基底有效附加压 力,尽可能使基底附加压力小于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75% (即土体处于似弹性阶段),有利于地基沉降稳定;第三要重视 类似工程经验的总结;第四要充分考虑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或 增加附加沉降的因素,如地面堆载、荷载偏心、加荷过快、基 坑开挖回弹、坑底土扰动、地面降水等。因此,如何正确预估 地基沉降、控制地基沉降是软土地区天然地基设计至关重要的 工作。

规程基本致,仅增加一项沉降计算经验系数s1、Φs2、中3、 Ds4:其经验系数原则上应根据类似工程条件下沉降观测资料及 经验确定,以提高计算精度。根据上海地区已有工程经验,一般 情况下:对正常固结土(OCR=1.0~1.1),9s可取1.0;对超 固结土(OCR>1.2),山s2、Φs3可根据OCR的大小取0.5~0.8; 对欠固结土 (OCR<1),±s可取 1. 2。

7.4.1根据天然地基特点提出有关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主要内容。 在分析评价中应结合场地的工程地质、工程性质以及周围环境等 条件,做到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评价正确、建议和结论合理, 以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8.1.1~8.1.4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且选用桩基方案 不够经济时,可以考虑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加固地基。因此,首先 应符合天然地基或桩基的有关勘察要求。 在进行地基处理时,应初步掌握场地的岩士土工程资料、上部 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等,便于对可能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方 案比选,并应结合当地已有地基处理经验、施工条件以及地基处 理后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加固处理目的及处理后各项技术 与经济控制指标。通过比选确定地基处理方案后,可针对地基处 理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勘察。岩土参数是地基处理设计成功 与否的关键,应选用合适的取样方法、试验方法和取值标准。每 种地基处理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局限性和特点。因此,在 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都要进行具体分析,从地基条件、处理要 求、处理费用和材料、设备来源等综合考虑,进行技术、经济、 工期等方面的比较,以选用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的地基处理 方法。当场地条件复杂,或采用某种地基处理方法缺乏成功经 验,或采用新方法、新工艺时,应进行现场试验,以取得可靠的 设计参数和施工控制指标;当难以选定地基处理方案时,可进行 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的现场对比试验,通过试验选定可靠的地基处 理方法。选用地基处理方法应注意其对环境和附近建筑物的影 响。如选用桩土复合地基施工时,应注意振动和噪声对周围环境 产生不利影响;选用水泥土搅拌桩时,应避免土体扰动引起地面 隆起等。在地基处理施工过程中,岩土工程师应在现场对施工质 量和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监督和监测,保证施工顺利 进行。

8.2地基处理勘察与评价

8.2.1换填垫层法适用于处理各类浅层软弱地基。对于建筑范 围内局部存在松填土、暗沟、暗塘、古井、古墓或拆除旧基础后 的坑穴,均可采用换填法进行地基处理。在这种局部的换填处理 中,保持建筑地基整体变形均匀是换填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开挖基坑后,利用分层回填夯压,也可处理较深的软弱土层。但 换填基坑开挖过深,常因地下水位高,需要采用降水措施;坑壁 放坡占地面积大或边坡需要支护,易弓起近地面、管网、道路 与建筑的沉降变形破坏;出于施工土方量大、弃士多等因素,常 使处理工程费用增高、工期拖长、对环境的影响增大。因此,换 填法的处理深度通常控制在3m以内较为经济合理。换填垫层法 常用于处理轻型建筑、地坪、堆料场及道路工程等。对于存在软 弱下卧层的垫层,应针对不同施工机械设备的重量、碾压强度、 振动力等因素,确定垫层底层的铺填厚度,使之既能满足该层的 压密条件,又能防止破坏及扰动下卧软弱土的结构。换填垫层质 量检验可利用环刀法、贯入仪、轻型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检 验。竣工验收宜采用载荷试验检验垫层质量,为保证载荷试验的 有效影响深度不小于换填垫层处理的厚度,载荷试验压板的边长 或直径不应小于垫层厚度的1/3。本条针对填垫层法地基处理特 点,提出了勘察技术要求,

8.2.2预压法处理地基分为堆载预压和真空预压两类。堆率

压分塑料排水带或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通常 当软土层厚度小于4.0m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 当软土层厚度超过4.0m时,为加速预压过程,应采用塑料排水 带、砂并等竖井排水预压法处理地基。对真空预压工程,必须在 地基内设置排水竖并。针对其加固原理,规定勘察应查明土的成 层条件,排水层和夹砂层的理深和厚度,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 件等,这对预压工程很重要。对真空预压工程,查明处理范围内 有无透水层(或透气层)及水源补给情况关系到真空预压的成败

和处理费用。对重要工程,应预先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预压试 验,通过试验区获得的竖向变形与时间关系曲线、孔隙水压力与 时间关系曲线等推算土的固结系数。固结系数是预压工程地基固 结计算的主要参数,可根据前期荷载所推算的固结系数预计后期 荷载下地基不同时间的变形并根据实测值进行修正,这样就可以 得到更符合实际的固结系数。此外,由变形与时间曲线可推算出 预压荷载下地基的最终变形、预压阶段不同时间的固结度等,为 卸载时间的确定、预压效果的评价以及指导全场的设计与施工提 供主要依据。

8.2.3水泥土搅拌法是适用于加固饱和软弱黏性土和粉土等地 基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水泥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 械,就地将软士和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使软土硬结 成具有整体件、水稳性和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 地基士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根据固化剂掺人状态的不同,可分 为浆液搅拌和粉体喷射搅拌两种。水泥土搅拌法加固软土技术具 有其独特优点: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土,搅拌时无振动、无噪声 和无污染,可在密集建筑群中进行施工等。水泥固化剂一般适用 于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避免产生负摩擦力)、黏性土、 粉土、素填士(包括冲填土)地基加固。 根据室内试验,一般认为用水泥作加固料,对含有高岭石、 多水高岭石、蒙脱石等黏士矿物的软土加固效果较好,而对含有 伊利石、氯化物和水铝石英等矿物的黏性土以及有机质含量高: bH值较低的黏性士加固效果较差。 对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法的工程,除了常规的工程地质勘察要 求外,尚应注意查明: 1填士层的组成:特别是大块物质(石块和树根等)的尺 寸和含量。含大块石对水泥搅拌法施工速度有很大的影响,所 以必须清除大块石等再予施工。 2土的含水量:当水泥土配比相同时,其强度随土样的天 然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大,试验表明,当士的含水量在50%~

沉桩过程中对邻近房屋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房屋粉刷坠 落,门窗变形、地坪和墙面开裂、地下管道断裂等。

1勘探点布置主要以控制地层分布,查明岩土的均匀性为 自的,根据已有的规范、规程及大量地区经验,按建筑物周边 角点、柱列线布置为共识: 2建筑物重要性不同,荷载不同,岩士种类多,受力性 质及各地区的经验,按两大类进行勘探点的布设较合理文经济; 3对于勘探点的加密原则: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蔡 规范》GB50021规定:以相邻勘探点揭露持力层层面高差控制: 对于端承型桩,根据桩型宜控制在1m~2m。《建筑桩基技术规 范》JG94规定:对于端承型桩,当相邻勘探点所揭露桩端持 力层层面坡度超过10%时,宜加密勘探点。当间距为12m~24m 时,按10%控制即为高差1.2m~2.4m,控制标准是一致的。本 次修订对于端承型桩桩端持力层层面按10%控制;对于摩擦型 桩,依据揭露地层变化情况确定

9.1.3本条是对桩基勘探孔的深度作出的规定

1当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地层为可压缩地层,包括硬塑、坚 硬状态的黏性土;中密、密实的砂土和碎石土,还包括全风化 岩。这些岩土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规定,全断面 进人持力层的深度,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d为桩径),砂 土1.5d,碎石土1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基以下硬持力层 厚度不宜小于4d;当硬持力层较厚且施工条件允许时,桩端全 断面进人持力层的深度宜达到桩端阻力的临界深度。临界深度的 经验值,砂与碎石土为3d~10d,粉土、黏性土为2d~6d,愈 密实、愈坚硬临界深度愈大,反之愈小。因此,勘探孔进入持力 层深度的原则是:应超过预计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一定深 度,当持力层较厚时,宜达到临界深度。为此,本条规定,控制 性勘探孔应深入预计桩端下5m~10m或6d~10d,《欧洲地基基 础规范》(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印,1988年3月)规定,不小

于10倍桩身宽度;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预计桩端下3m~5m, 或3d~5d,本次修订作了上述规定。 对需计算沉降的桩基,软土地区一般算至附加压力等于自重 压力的20%处:如该处士质仍属软工时应加深,即算至附加压 力等于自重压力的10%处;无计算资料时,可取桩长以下1.5~ 2.0倍基础宽度。 2对于以基岩作为桩端持力层的勘探孔深度,一般不需考 虑沉降问题,往往是以桩身强度控制单桩承载力,勘探孔的深度 与荷载、岩石的岩性、强度有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94 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规定,勘探孔深度应深入预 计嵌岩面以下3d~5d。为了保证桩底以下不存在软弱夹层、破 碎带或溶洞,桩底下支承岩层的厚度不应小于2m(经验算其冲 剪、剪切和弯曲强度足够时,可不受此限),考虑到嵌岩桩入岩 的最小深度应满足0.5m,因此本规程规定一般性孔入基岩持力 层3m~5m,控制性勘探孔人基岩持力层5m~8m。 9.1.4·本条是对勘探手段的选择提出了要求: 1软土灵敏性高,受扰动后结构破坏对强度和变形影响大 为保证取上质量,作出该款规定十分重要: 2在软土地区用静力触探孔取代相当数量的勘探孔,不仅 减少钻探取样和土工试验的工作量,缩短勘察周期,而自可以提 高勘察工作质量,静力触探是软土地区十分有效的勘探和原位测 试方法;可采用静力触探资料估算打人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 载力; 3标准贯入试验对软土并不适用,但可用于软土中的砂士 硬黏性土层等,尤其对判别砂性土的密实性及砂土的液化,是必 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4几十年的工程经验证明,用字板剪切试验测定内摩擦 角近似为零的软土强度,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7.0.5条中的两款,本次修订依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租

范》GB50021规定,增加了第2款、第4款。由于相关的规范 对取岩土数量或测试次数作了明确规定,具体的岩土数量或测试 次数应依据相关规范进行。

9.2.1单桩承载力应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在软土地区: 当桩身处于饱和软黏土中,成桩到开始试验的间歇时间不得少于 25d,且周边不得一直有振动影响。软土灵敏性高,受扰动后结 均破坏,其强度恢复时间长。 采用可靠的原位测试参数进行单桩承载力估算,其估算精度 较高,并参照地质条件类似的试桩资料综合确定,能满足一般工 程设计需要;在确保桩身不破坏的条件下,试桩加载尽可能至单 庄极限承载力状态。 桩基在荷载作用下,由于桩长和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同,其 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程度是不同的,因而桩侧阻力特征值 和桩端阻力特征值,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工程实践上,均是以 载荷试验的极限承载力为基础,因此,本规程只规定了估算单桩 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公式,并规定按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 系数K的常规方法来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即式 (9.2.1)。按本规程所提出公式估算R.时,其K值均可取2。 采用静力触探方法、标准贯入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 力,被勘察人员和设计人员广泛使用,其估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 近,本次修订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对用静力触探 试验成果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作了修改,保留引用原规程 IG83~91.第7.0.7条的规定,引用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 规程》JGJ72中的附录D。 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是由桩周土总侧阻、嵌岩段总侧 阻和总端阻三部分组成。现行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中的公式有所不同 另外各个地区的有关资料及地方规范中的公式、取值各不相同

这主要是各地区的岩性、岩石的强度、岩石的完整性不同、所获 得资料的数量对三部分分担的比例、取值不同。本次修订未将嵌 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公式列人其中,推荐按地方规范及地方 经验来估算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1近年来在软土中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建设,建筑物荷载集 中且较大。地基基础设计时,多寻求较坚硬、较密实的地层作为 桩端持力层,这是多年来软上地区桩基实践的成功经验,也是桩 基建筑物沉降小且均匀并能满足承载力要求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本次修订在原条文第7.0.2条的基础上中,增加了软土下伏砂性 土、可塑至硬塑黏性土、碎石土、全风化和强风化岩及基岩作为 桩端持力层。 在深厚层软土地区,对一些多层建筑物如按上述一般桩端持 力层规定考虑桩基础方案,基础造价将大为提高。近年来,在深 厚软土地区已将多层建筑桩基的桩端设置在深层软土层中,按纯 摩擦桩考虑(以桩侧摩阻力支承,桩端阻力不考虑),根据所需 的单桩承载力设计桩长,或按控制桩基充许沉降量进行布桩,使 桩的造价大为减少,经济效果显著。根据已有经验桩应有一定的 长度,且桩端应进人压缩性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强度层土中 选择纯摩擦桩时,应根据当地的成功经验选择桩端设置的土层

桩长。上海地区经验,当深层软土比贯人阻力力大于800kPa 时,桩端可设置于其上。南京地区在深厚软土层中设计的纯摩擦 桩,比贯人阻力力s大于1100kPa,标准贯入击数大于7击。 2持力层必须有足够厚度,才可能使桩的沉降、承载力满 足要求。 9.3.3成(沉)桩的分析评价内容宜包括:: 沉桩挤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开挖基坑引起桩的侧向变 立,是软七地区桩基实践中易于引起工程质量事故或工程纠纷的 没计与施工问题。对于后者,无实用的计算方法作出较可靠的预 古,目前主要仍依赖于经验,有时还需要借助现场监测来指导施 工进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应意这些问题,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 计及相应的应变措施,以减少工程质量事故

桩长。上海地区经验,当深层软土比贯人阻力ps大于800kPa 时,桩端可设置于其上。南京地区在深厚软土层中设计的纯摩擦 桩,比贯人阻力ps大于1100kPa,标准贯人击数大于7击。 2持力层必须有足够厚度,才可能使桩的沉降、承载力满 足要求。 9.3.3成(沉)桩的分析评价内容宜包括:

价工刘尚固环境的影响及开挖基玩起的 位,是软土地区桩基实践中易于引起工程质量事故或工程纠纷的 没计与施工问题。对于后者,无实用的计算方法作出较可靠的预 舌,自前主要仍依赖于经验,有时还需要借助现场监测来指导施 工进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应注意这些问题,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 计及相应的应变措施,以减少工程质量事故

10.1.1因基坑开挖是属于施工阶段的工作,地基勘察时有些条 件不甚清楚,且有些勘察人员对基坑的工程特点不甚了解,一般 设计人员提供勘察委托书也可能不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此时,勘 察部门应根据本章内容进行勘察,软士地区相对非软土地区,其 难度加大,对岩土工程察工作要求较高,因此条件复杂情况下 必要时应进行专门勘察。 10.1.2周边环境条件是基坑设计前设计人员必须查明的。 10.1.3强度低和流变性都是软土的基本特性,基坑设计变形控 制是软土地区基坑设计的重点,勘察时要针对软土地区基坑的特 点提供相应的参数。

10.2勘察工作量及参数选用

10.2.1、10.2.2浅部地层情况,特别是填土厚度、性质,是否 存在暗浜对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影响较大,故规定当遇 暗浜、暗塘或填上厚度变化很大时,宜加密勘探点。 10.2.3勘察时对容易被扰动软土取原状土样的要求较高,除应 分层采取土试样进行试验外,还应进行相应的原位测试。 10.2.5抗剪强度是支护设计最重要的参数,但不同的实验方法 (有效应力法或总应力法,直剪或三轴、UU或CU)可能得出 不同的结果,勘察时应根据不同的地方设计所依据的规范、标准 的要求进行试验,提供数据,

10.3基坑工程评价及地下水控制

11.1.1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勘探、测试和搜 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了解上部结 构的类型、刚度、荷载情况和对变形控制等要求,才能有针对性 地进行分析评价;软土的成层条件、应力历史,结构性、灵敏 性、流变性和排水固结条件等,对场地的稳定性、地基沉降变形 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参考地区性经验,会增加分析评价的准 确性。 11.1.2本规程在第5~10章中针对各个专题问题,提出了详细 的岩土工程分析评价要求。分析评价时应结合上部结构的情况, 场地土层分布情况及建筑经验按要求进行。在成果报告中,应有 针对性地按规定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提供相应的岩土参数以及 基础方案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11.1.3软土层由于大多处于流塑状态,即使采用薄壁取土器 也不一定能取得完好的一级土样,况且在土试样的运输、保智 和制样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进行土的力学试验时

11.1.1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勘探、测试和搜 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了解上部结 构的类型、刚度、荷载情况和对变形控制等要求,才能有针对性 地进行分析评价;软土的成层条件、应力历史,结构性、灵敏 性、流变性和排水固结条件等,对场地的稳定性、地基沉降变形 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参考地区性经验,会增加分析评价的准 确性。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要求。分析评价时应结合上部结构的情 易地土层分布情况及建筑经验按要求进行。在成果报告中,应 对性地按规定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提供相应的岩参数! 其础方案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11.1.3软土层由于大多处于流塑状态,即使采用薄壁取

11.1.3软十层由于大多处于

也不一定能取得完好的一级土样,况且在土试样的运输、保管 和制样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进行土的力学试验时 会得出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的结果。另外,软土地区往往在软 土中夹有薄层粉细砂层,采取原位测试的方法,可更真实地反 映软士的实际情况,扰动小。静力触探试验能自上而下连续取 得土层的强度指标比贯入阻力或锥尖阻力和侧壁摩阻力,利用 地区经验公式可求得地基土承载力和压缩模量或变形模量。在 软士区强度参数选择时应以原位测试,特别是静力触探试验为 主,室内试验为辅。

11.2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

11.2.1~11.2.4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首先应考虑参数的准确 性和代表性,不同的取样方法、不同的试验方法,其结果也会有 差异。在分析时宜结合上部荷载的大小,加荷方法和速率,有针 对性地评价和选取参数。统计方法可按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 范》GB50021规定的方法,在离散性评价方法,不同参数有着 不同的离散度,如标准贯入试验击数,试验方法本身多种因素产 生的离散性就大,再加上土的离散性就更大了,应区别对待。 11.2.5、11.2.6静力触探试验是软土地区常用的原位测试方 法,在软土强度指标的选择时,应优先选用。 11.2.7工程原型或足尺试验获得量测结果,反求土参数,与工 程实际情况更接近,对重点项自、重大岩土工程问题,有条件时 可选用

11.3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

11.3.1~11.3.4本节对勘察成果报告的要求提出原则性的基本 要求GB/50348-2018_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增加了对软土地区场地分析评价的内容和提出加固或处理 的措施的建议,特别是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建议。在进行勘察 报告的编写、图件的编制时,应结合工程实际和地区性经验,有 针对性地编制

11.3.4条文中提到的需重点叙述的几个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有所侧重或补充。对简单场地或丙级建筑场地,勘察报告

对软土地区建设中遇到的下列特殊岩士工程问题,需要进行 专门岩土工程勘察或分析研究,并提出专题咨询报告: 1场地范围内或附近存在性质或规模尚不明的活动断裂及 地裂缝、滑坡、高边坡、.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的工程 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环境特殊,需现场进行专门水文地 质试验,以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的工程;或需进行专门的施工降

水、截水设计,并需分析研究降水、截水对建筑本身及邻近建筑 和设施影响的工程; 3对地下水防护有特殊要求,需进行专门的地下水动态分 析研究,并需进行地下室抗浮设计的工程: 4建筑结构特殊或对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需进行专门的 上部结构、地基与基础共同作用分析计算与评价的工程: 5根据工程要求,需对地基基础方案进行优化、比选分析 论证的工程; 6抗震设计所需的时程分析评价; 7有关工程设计重要参数的最终检测、核定等。 11.3.5减少和预防地基变形的措施需要根据当地实际经验 提出: 1在软土地基上进行基础施工(沉桩、降水和基坑开挖等) 时,应确保主体结构基础的工程质量和邻近建(构)筑物、地下 管线、地下公共设施等不受损坏; 2当设计采用的承载力接近承载力特征值时,宜提出建筑 施工的加荷速率和限值: 3荷重差异较大的建筑物,宜先建重、高部分,后建轻、 低部分; 4宜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采取必要的 建筑和结构措施; 5对暗塘、暗浜、暗沟、坑穴、古河道等的处理,可采用 基础加深、基础梁跨越、换土垫层或桩基等方法; 6基坑(槽)的开挖,应分层分段进行,减少基坑·(槽) 氏士体的扰动: 7当地下水高于基坑(槽)底面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 下水位的措施: 8当地面堆载较大时,应采用预压或地基加固处理。 11.3.6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主要图表通常包括下列几类:

(高压)固结曲线、三轴试验的摩尔圆及强度包线,必要时尚应 提供软土的固结蠕变曲线; 2各种地基土原位测试试验曲线及数据表: 3岩土层的强度和变形试验曲线,

Q/GDW 11810.2-2018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建模规范.第2部分:架空输电线路统一书号:15112·21097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