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210-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硫铁矿.pdf

DZ/T 0210-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硫铁矿.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0.4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2445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210-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硫铁矿.pdf

6.2.1在勘查区内应测制1:10000~1:2000矿区地形地质图。 6.2.2在详查、勘探区范围内,一般测制1:2000矿区地形地质图,对矿体延展规模小的第Ⅲ勘查类型 矿床应测制1:1000地形地质图。对由若干矿段组成的矿区应测制1:100001:5000矿区地形地 质图。对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的矿床,要分别编制地形地质图和基岩地质图。 6.2.3普查、详查、勘探阶段勘探线剖面图都应实测,比例尺一般1:2000~1:500。对矿体延深很大 的第I勘查类型矿床可测制1:2000勘探线剖面图。 6.2.4地质填图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按GB/T33444执行。

6.3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各种比例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量和环境地质调查DB61/T 574-2013 油基钻井液性能要求及使用技术规程,均应符合相应比例尺规范的要求和相 阶段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的要求。其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按GB/T 行。

6.4.1根据矿区地质、矿体和围岩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不同勘查阶段的地质目的,选择经济 有效的物探、化探方法。 6.4.2物探、化探尽可能与地质测量比例尺相一致,并确定有效的成图方法,做好物探、化探资料的综合 解释。 6.4.3各种比例尺物探、化探的质量都应符合相应比例尺规范的要求

6.5.1地表山地工程:通过浅坑、浅井、小圆井、剥土、浅钻、槽探等,用于揭露浅部矿体、构 界线和各类异常,揭露矿体露头的工程要深入基岩。对覆盖层很厚或槽探(浅井)无法施工白 工浅钻。

DZ/T 02102020

底板采取率不得低于DZ/T0227的规定。 6.5.3坑探工程:在地形有利的条件下,为勘查和评价某些复杂的矿床或采取某些必需的大样时,可在 矿床的上部或首采区采用坑探手段,以更加有效地揭露各种复杂的地质现象,查明矿体和矿石质量特征。 坑探工程的布设应以探矿目的为主,并尽可能考虑为未来矿山建设生产所利用,同时应尽量与已完工、已 布设和将要布设的其他探矿工程相衔接。 6.5.4各种探矿工程质量要求,应按相应的规程、规定执行。

6.6化学分析样品的采集、加工及化验分析

6. 6. 1样品的采集

要求执行。 6.6.1.2刻槽样断面规格一般为(5cmX3cm)~(10cmX3cm)。对分布不均匀的团块状或角砾状矿 石,断面规格应根据矿石特征适当增大。钻孔岩矿芯沿长轴锯取二分之一作为样品。 6.6.1.3样品长度视矿石类型和结构构造等具体情况合理确定,一般不大于工业指标的最小可采厚度。 对矿石质量稳定的矿体,采样长度可适当加长,但不得大于夹石剔除厚度。对贫富不一的互层矿或矿体 与围岩的过渡带,以及用肉眼容易识别、分层明显的夹层,均应缩小取样长度(0.5m~1.0m)。

6. 6. 2 试样制备

行。硫铁矿化学样品加工的K值常采用0.1~0.2。对加工缩分的质量应定期检查,碎样全过程中的样 品累计损失不得大于5%,缩分误差不得大于3%。 6.6.2.2样品加工时烘烤温度一般不大于60℃;物性测试样品烘烤温度不得超过105℃。副样一定要 密封防潮,避高温保存;长期保存的样品,应用磨口玻璃瓶封蜡包装;对作业时间较长的样品,如选矿试验 样等,应安排在寒冷干燥的季节,进行采集加工处理

6.6.3化学样的分析

6.6.3.1基本分析

6.6.3.2组合分析

a)组合分析样应按矿体、矿石类型(或品级)从基本分析副样中提取,一般按工程或块段,也可 况按剖面、中段,甚至矿体,依样长代表的真厚度比例进行组合(钻探工程取样,按工程组

也可依样长比例组合)。 b) 单个组合分析样品质量一般为200g~400g,其中1/2作为副样保存,1/2作为正样送测 组合分析项目一般为:Fe、Pb、Zn、As、F、Au、Ag、Cu、Co以及根据定性半定量全分析、化学 析结果所确定的其他有用、有害组分的项目。煤系沉积型硫铁矿应增加碳

6.6.3.3物相分析

物相分析要求如下: a) 物相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查定矿石中有用、有害组分的赋存状态、物相种类、含量和分配率,划分 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了解矿床的自然分带。 b 物相分析一般自地表向下或沿导致氧化带发育的断层、构造破碎带取样,直至确定原生带,但为 了分析可以利用的或不能利用的物相种类中的有用组分含量,也需在原生带内取样。每条勘探 线剖面上应在不同勘查工程中采取物相分析样,进行物相分析。 C 物相分析样品一般应专门采取,也可在基本分析副样中提取。采样与分析必须及时进行,以免 样品氧化影响质量。 d)物相分析项且为硫元素的全含量以及硫化态和氧化态含量

在定性半定量全分析和岩矿鉴定基 择1个~2个有代表性的工程,按基本分析或大于可采厚度5倍的组合分析副样,进行化学全分

6.6.3.5分析测试单位资质

分析测试,应由国家和省级认证的有资质的化验单

6.6.4分析质量检查

6.6.4.1凡参加矿体圈定、资源量估算的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结果,均需进行内检、外检;物相分析结果 应酌量进行内检、外检。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结果的内检、外检应分批、分期进行。 6.6.4.2内检样品由原送样单位从分析样品的副样中抽取,编上密码送原化验单位进行分析。外检样 品由原化验单位从内检合格样品的正余样中抽取,送指定化验单位进行外检,附原分析方法说明。内检、 外检样品数量分别为原分析样品总数的10%和5%;在详查、勘探阶段,基本分析样的内检、外检样品一 股不得少于30个。各批(期)次样品的内检、外检合格率均应不低于90%。具体按DZ/T0130执行。 6.6.4.3当外检合格率不符合要求或原分析结果存在系统误差,而原化验单位和外检单位不能确定误 差原因,或者对误差原因有分歧意见时,应由原化验单位和外检单位协商确定仲裁单位,进行仲裁分析, 根据仲裁分析结果进行处理。

6.7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集与试验

6.7.1采样前应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尽量与承担试验单位和设计生产部门共同协商编制采样设计。 实验室各阶段试验样品采集由勘查单位负责。勘查单位应对半工业试验样品的采集予以协助。 6.7.2所采的样品在矿石类型、品级、物质成分、结构构造以及空间分布等方面,应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虑开采时的贫化可能掺入一定量的围岩及夹石,使试样的品位略低于查区(段)的平均品位。试验样 应按矿石类型、品级分别采取,还应按不同矿石类型所占比例采取混合试验样。粉状硫铁矿矿石与原生 矿石的可选性能和选矿方法都不相同,两者不能混采。当粉状硫铁矿矿石发育时,应单独取样试验。试 验样可在槽、井、坑道中采取。在深部无坑探的条件下,也可在钻孔中采取。采样方法多采用全巷法、剥

DZ/T 02102020

芯锯开法等。试验样的质量应根据试验的目的要求与试验单位商定。 对原矿和最终产品的多项分析要包括全硫、有效硫、全铁和三氧化二铁、氧化亚铁以及其他与矿 综合评价有关的项目;要进行选矿样品的金属和硫量的平衡分析。

6.8岩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

6.8.1岩矿石物理力学试验样

详查或勘探矿区需采集岩矿石物理力学试验样, 表性,主要布置在第一开采水平或首期开采地段。测定项目包括湿度、块度、孔隙度、松散系数、自然休止 角,以及矿体及其顶底板围岩的抗压、抗剪、抗拉强度等,按现行规范、规定进行测试。

6.8.2体积质量(体重)样

6.8.2.1原生矿石的小体积质量(体重)样一般都应在钻孔或坑道中采集。采样体积不小于60cm,对 结构不均匀的矿石应适当增大体积。在详查勘探阶段,采样数量按矿体中主要矿石类型或品级每种不少 于30个。每个样品要同时测定硫和其他估算资源储量并影响体积质量的组分,以研究体积质量与品位 的关系。 6.8.2.2粉状硫铁矿矿石的小体积质量样可根据其分布情况采自各种探矿工程。采样体积一般不小于 200cm"。若粉状硫铁矿发育时,在勘探阶段,要增加1个~3个大体积质量(体重)样。采样体积不小于 0.125m。同时配采小体积质量样和化学样,对大体积质量样的采样方法和代表性进行论证。 6.8.2.3在采集粉状硫铁矿矿石体积质量样的同时要测定湿度,并记录采样的季节或气候条件

6.8.3矿石氧化速度试验及矿区地温测定

6.9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制

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

078要求执行, 6.9.2资料综合整理要运用新理论、新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特别是规律性的研究,用以指导 勘查工作。资料综合整理按DZ/T0079的规定执行。 6.9.3勘查报告的编制按DZ/T0033的规定执行

7.1.1为了使硫铁矿勘查与矿山建设紧密衔接,避免矿产勘查和开发的投资失误,提高矿产勘查和开发 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在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均应进行可行性评价工作。 7.1.2可行性评价根据研究深度由浅到深划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7.1.3可行性评价应视研究深度的需要,综合考虑地质、采矿、加工选冶、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 境、社区和政策等因素,分析研究矿山建设的可能性(投资机会)、可行性,并做出是否宜由较低勘查阶段 转人较高勘查阶段、矿山开发是否可行的结论

7.2.1通过了解分析项目的地质、采矿、加工选治、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因 素,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简略研究,做出矿床开发是否可能、是否转人下一勘查阶段工作 的结论。 7.2.2概略研究可以在各勘查工作程度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按DZ/T0336的规定执行。

7.3.1通过分析项目的地质、采矿、加工选治、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因素,对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初步研究,做出矿山建设是否可行的基本评价,为矿山建设立项提供 策依据。 7.3.2预可行性研究应在详查及以上工作程度基础上进行

7.4.1通过分析项目的地质、采矿、加工选冶、基础设施、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区和政策等因素,对 页目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详细研究,做出矿山建设是否可行的详细评价,为矿山建设投资决策、 确定工程项目建设计划和编制矿山建设初步设计等提供依据。 7.4.2可行性研究一般应在勘探工作程度基础上进行

8. 1. 1资源量类型划分

按照地质可靠程度由低到高,资源量分为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资源量和储量类 型及其转换关系参见附录A.1。

8. 1. 2推断资源量

经稀疏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以及控制资源量或探明资源量外推部分;矿体的空间分布、形 态、产状和连续性是合理推测的;其数量、品位或质量是基于有限的取样工程和信息数据来估算的,地质 可靠程度较低。其地质可靠程度的具体条件如下: a) 初步控制矿体的形态、总体产状和空间位置。 初步控制控矿和破坏矿体的较大褶皱、断裂、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和分布范围;大致控制主要岩 浆岩、含矿岩系、夹石、无矿带岩石的岩性、产状及其分布变化规律。 初步查明影响矿石综合回收效果的有用、有害组分及其赋存状态、分布变化规律;矿石类型(品 级)。

经系统取样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和连续性已基本确定;其数 或质量是基于较多的取样工程和信息数据来估算的,地质可靠程度较高。其地质可靠程度的具体 下:

a)基本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空间位置。 b) 基本控制对矿体有控制或破坏作用,影响中段(或水平)开拓的较大褶皱、断裂、破碎带的性质、 产状和分布范围;初步控制主要岩浆岩、含矿岩系、夹石,以及无矿带岩石的岩性、产状及其分布 变化规律。 c)基本查明影响矿石综合回收技术效果的有用、有害组分及其赋存状态、分布变化规律;矿石类型 (品级):需要分采且地质条件允许的,矿石类型(品级)及其空间范围已基本圈定

在系统取样工程基础上经加密工程圈定并估算的资源量;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和连续性已确 定;其数量、品位或质量是基于充足的取样工程和详尽的信息数据来估算的,地质可靠程度高。其地质可 靠程度的具体条件如下: a)详细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 b)详细控制影响中段(或水平)采准的较大皱、断层、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和分布范围;基本控制 主要岩浆岩、含矿岩系、夹石,以及无矿带岩石的岩性、产状及其分布变化规律。 详细查明影响矿右综合回收技术效果的有用有害组分及其赋存状态、分布变化规律;矿右类型

8.2.1储量类型划分

考虑地质可靠程度,接照采矿、加工选治、基础设施、经济、巾场、法律、坏境、社区和政策等转换因索 的确定程度由低到高,储量可分为可信储量和证实储量

8. 2. 2 可信储量

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基于控制资源量估算的储量;或某些转 换因素尚存在不确定性时,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

B.2. 3 证实储量

经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基于探明资源量而估算的储量。

9.1.1矿床工业指标是评价矿床工业价值和圈定矿体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普查阶段可采用一般 工业指标圈定矿体,参见附录E。原则上详查及以上应采用论证制定的矿床工业指标。矿床工业指标的 论证制定按DZ/T0339执行。 9.1.2矿床工业指标内容包括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有害组分最大允 许含量、矿石品级划分等。 9.1.3对粉状硫铁矿和高品位矿石,凡能单独分采者,应制定分级开采指标。论证制定矿床工业指标 应包括共伴生矿产的工业指标。

9. 2 资源量估算一般原则

9.2.1矿体的圈定必须根据矿体的赋存规律,严格按照工业指标合理进行圈定。 9.2.2参与矿产资源量估算的工程质量和其他基础资料,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规程、规定的要求。 9.2.3根据矿体的产状、形态及勘查工程布置形式合理选用矿产资源量估算方法,一般采用几何法、地 质统计学法、SD法等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鼓励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立数据库和三维地质模型,估算 资源量。具体按DZ/T0338执行。 9.2.4根据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分类条件,分矿体块段、矿产资源量类型、能分采的矿右类型或品级分 别估算矿石量和矿石品位。当开采方式不同时,应分别估算露采、坑采地段的矿产资源量和矿石品位,同 时估算露天采场的剥离量。 9.2.5对共伴生矿产应分别估算矿产资源量。 9.2.6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块段划分,原则上应以工程间距圈定的范围为限。

9.3储量估算一般原则

过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认为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环境允许时,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扣除设计损失和采矿损失后方能转为储量。

9.4.1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各项参数,普查、详查、勘探阶段必须实测,数据要准确可靠,具有代 表性。 矿体品位因粉状硫铁矿发育而沿倾斜有规律变化时,应采用地表、地下分组平均求得块段平均 品位。 9.4.3因粉状硫铁矿发育而使地表矿体品位显著增高,厚度显著增大的个别工程,不应直接参与矿产资 源量估算,应以最近地区法估算

9.5资源储量类型确定

控制研究程度,客观评价分类对象的地质可靠程度,并 结合可行性评价的深度和结论, 体按GB/T17766执行

9.6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资源循量适算结案应以文、图、表的方式,按保 动用(有动用量时)和累计查明,主矿产、共生矿产 和伴生矿产,不同矿石工业类型(或品级),将不同资源储量类型的资源储量反映清楚。 矿石量以万吨(10t)为单位;矿石品位数值用“%”表示,小数点后保留二位小数。共伴生矿产资源 储量的单位,按其矿种规范和有关要求执行

DZ/T0210—2020附录A(资料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其转换关系A. 1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其转换关系图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其转换关系示意图见图A.1。探明资源量证实储量储量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可信储量推断资源量图A.1资源量和储量类型及其转换关系示意图A.23资源量和储量的相互关系A, 2. 1资源量和储量之间可相互转换。A.2.2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可转换为储量。A.2.3资源量转换为储量至少要经过预可行性研究,或与之相当的技术经济评价。A.2. 4当转换因素发生改变,已无法满足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要求时,储量应适时转换为资源量。17

C.1硫铁矿型和多金属型矿床

c.1.1.1大型:矿体长大于1000m,宽大于300m。 C.1.1.2中型:矿体长500m~1000m,宽200m~300m。 C. 1. 1. 3 小型:矿体长小于 500 m,宽小于 200 m。

C.1.2矿体形状的复杂程度

C.1.3矿体厚度的稳定程度

1.4矿床构造复杂程度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勘查类型划分依据

C.1.4.1简单:倾斜平缓(倾角60°以内)的单斜,且倾斜稳定,断层稀少。 C.1.4.2中等:具简单褶皱并出现少量断层;倾斜陡(倾角在60°以上)的单斜构造,或急倾斜矿床。 C.1.4.3复杂:地层褶皱频繁,断层较多;倒转褶曲的一翼或倾向不定的脉状矿床。

C.1.5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

C.1.5.1均匀:品位变化系数小于30%。 C.1.5.2较均匀:品位变化系数30%~100%。 C.1.5.3不均匀:品位变化系数大于100%。

C.2.1.1大型:矿体长大于3000m,面积天手3km, C.2.1.2中型:矿体长1000m~3000m,面积1km²~3km。 C.2. 1.3小型:矿体长小于 1 000 m.面积小于 1 km²:

C.2.1.1大型:矿体长大于3000m,面积大于3km C.2.1.2中型:矿体长1000m~3000m,面积1km²~3km² C.2.1.3小型:矿体长小于1000m,面积小于1km²:

C.2.2矿体连续程度

C.2.4矿体厚度的稳定程度

2.4.1稳定:厚度变化小,有规律性变化,相邻工程厚度差小于1倍,变化系数小于40%。 2.4.2较稳定:厚度有一定变化,变化规律性较显著,相邻工程厚度差1~2倍,变化系数40%~ 2.4.3不稳定:厚度变化大,变化规律性不显著,相邻工程厚度差大于2倍,变化系数大于70%

C.2.5矿床构造复杂程度

C.2.5.1简单:产状变化小,呈缓倾斜的单斜或宽缓的向斜、背斜,少有波状起伏,断层稀少,对矿层影 响小。 C.2.5.2中等:产状有一定变化,呈陡倾斜一缓倾斜的向斜、背斜或单斜,偶有波状起伏或有少数断层破 坏矿体。 C.2.5.3复杂:产状变化大,次级褶皱发育,形成紧密的复式褶皱或矿体受几组断层分割破坏,形成若干 断块。

C.2.6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

C.2.6.1均匀:品位变化系数小于30%。

DZ/T 02102020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勘查类型基本勘查工程间距

表D.1勘查类型基本勘查工程间距参考表

DZ/T 02102020

(资料性附录) 流铁矿矿床伴生矿产综合评价参考指标

硫铁矿常与多金属矿共伴生。硫铁矿型、多金属型硫铁矿矿床共伴生的主要有Fe、Cu、Pb、Zn、等矿 产和Au、Ag、Co、Se、Te、Cd等元素,以及其他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煤系沉积型硫铁矿矿床,硫铁矿常与 煤、铝土矿、耐火黏土等矿产共生。 硫铁矿矿床地质勘查各阶段均应进行以硫为主的综合勘查、综合评价,供综合开发利用。具体按 GB/T25283的规定执行。 硫铁矿矿床伴生有用组分综合评价参考指标见表F.1

表F.1硫铁矿矿床伴生矿产综合评价参考指标

注1:本指标是对硫铁矿矿石加工利用时可以随硫精矿富集或能选出独立精矿的,或能富集于其副产品中的矿种 (元素)而言。 注2:对Cu、Pb、Zn等可通过选矿富集回收者,宜采用指标的下限。 注3:矿右中其他组分达到一定含量,并能回收利用的,亦应进行综合评价。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硫铁矿矿石工业类型

SY/T 5678-2017标准下载表G.1硫铁矿矿石工业类型分类简表

DZ/T 02102020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硫铁矿矿床工业类型

表H.1硫铁矿矿床工业类型分类简表

附录 (资料性附录) 硫铁矿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表I.1硫铁矿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表

[1] GB/T33444一2016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2] GB50197—2015 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 [3] GB50215—201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4] GB50771—2012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5] GB51060—2014 有色金属矿山水文地质勘探规范 [6] DZ/T0078—2015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7] DZ/T0130—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8] DZ/T0275.1—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9] DZ/T0287一2015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10] HJ 651—2013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 [11] T/CMAS0001 绿色勘查指南 [12] 中国地质调查局.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 [13] 中国地质调查局.1:50000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 [14] 侯德义,刘鹏鄂,李守义,等.矿产勘查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15]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新变革.北京:地质出版社GB/T 17742-2020 中国地震烈度表,2003 [16] 于润沧.采矿工程师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 GB/T33444一2016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 [2] GB50197—2015 煤炭工业露天矿设计规范 [3] GB50215—201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4] GB50771—2012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5] GB51060—2014 有色金属矿山水文地质勘探规范 [6] DZ/T0078—2015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7] DZ/T0130—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8] DZ/T0275.1—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9] DZ/T0287一2015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10] HJ 651—2013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 [11] T/CMAS0001 绿色勘查指南 [12] 中国地质调查局.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 [13] 中国地质调查局.1:50000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 [14] 侯德义,刘鹏鄂,李守义,等.矿产勘查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15] 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新变革.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161 主润洽采矿工程师手册北京.治金工业出版社200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