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山东住房和城乡建设厅.pdf

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山东住房和城乡建设厅.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2.3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2861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规范-山东住房和城乡建设厅.pdf

8.3.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地基变形计算是地基设计中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当建筑物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时,对于工业与民 用建筑来说,都可能影响正常的生产或生活,危及人们的安全, 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 8.3.2一般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完成的沉降量,对于砂土、风化 岩地基可认为其最终沉降量已完成80%以上,对于低压缩性黏性 土可认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50%~80%,对于中压缩性黏性土可 人为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20%~50%,对于高压缩性黏性土可认为 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5%~20%。 8.3.3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本条规定了地基变形的允许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从编制1974年版开始,收集

了大量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资料,加以整理分析,统计其变形特征 值,从而确定各类建筑物能够允许的地基变形限值。经历1989年 版和2002年版的修订、补充,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8.3.5计算用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E:(MPa)应取土 的自重压力至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的压力段对应的压缩 模量:对于黏粒含量较少的粉土、砂士和碎石士等难以取得压缩 模量的土,可参考表7公式估算并结合经验确定。

表了土的压缩模量E、变形模量区与原位测试参数的经胎关裂

9.1.1随着施工工艺及桩工机械的不断进步,桩的类型遂渐多 样化,尤其是异形桩等,计算较为复杂,有的还是专利产品。本 规范只包括了常用的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和灌注 桩,其他的桩型可参照相关规范规程。摩擦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 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端承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 承受。 9.1.3本条对桩的适宜性作了规定。由于预制桩沉桩会受到某 些地层的限制,比如,对于中密~密实的砂层,一般穿越厚度 6m3m,因此当必须采用预制桩时,应进行试桩。后注浆灌注桩 能够提供更高的承载力,并且变形减小,因此应优先推荐。挖孔 桩风险比较大,当桩孔深大于25m时,建议进行专门论证。 9.1.41桩的位置应与上部结构形式、荷载类型、大小与分布 致,确保桩的受力均衡:选择压缩性相近的持力层,也确保械 基的变形相近 2规定桩的最小中心距是为了保证桩间土能够提供足够的 侧阻力,同时避免挤土效应; 3 桩的承载力与持力层的好坏有显著的关系,当持力层软 弱或有软弱下卧层时,桩的承载力往往偏低;当持力层较薄,或 为黏性土与粉土、砂土互层时,往往不可能保证为同一层土以及 有稳定的下卧层时,此时,计算承载力宜接端阻力较低的地层考 患,但端阻力相近时,也没必要保证桩端落在同一层土上; 4第4款规定的嵌岩深度是从稳定的角度考虑的,为了寻求 更高的承载力,可以通过计算确定,

为确保大直径嵌岩的设计可靠性,必须确定桩底一定深 度内岩体性状。此外,在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可能埋藏有相对软 弱的夹层DB22/T 5029-2019 硬泡聚氨酯外墙及屋面保温工程技术标准,甚至存在洞隙,应引起足够注意。岩层表面往往起伏 不平,有隐伏沟槽存在,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地区,岩面石芽、 溶沟密布,此时桩端可能落于岩面隆起或斜面处,有导致滑移的 可能性。因此,规定在桩底端应力扩散范围内应无岩体临空面存 在,并确保基底岩体的稳定性,

9.1.6本条是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9.2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9.2.3对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受土强度参数、成桩工艺、计算模 式的不确定性影响较大,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仍为原位原型试 验为最可靠的确定方法,其次是利用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和 原位测试及端阻力、侧阻力与土的物理指标的经验关系参数确 定。对于不同桩基设计等级应采用不同可靠性水准的单桩竖向承 我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要把握 两点,一是以单桩静载试验为主要依据,二是要重视综合判定的 思想。因为静载试验一则数量少,二则在很多情况下如地下室土 方尚未开挖,设计前进行完全与实际条件相符的试验不可能。因 此,设计过程中离不开综合判定, 本规范规定采用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作为桩基承载力设计 计算的参数基本参数,其值相当于极限值0.的1/2。试验单桩竖 向承载力特征值指通过不少于2根的单桩现场静载试验确定的, 文映特定地质条件、桩型与工艺、几何尺寸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 征值。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指根据特定地质条件、桩型与

工艺、几何尺寸,以桩侧阻力特征值、端阻力特征值的经验统计 值计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9.2.5根据土的物理指标确定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计 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核心问题是物理指标的准确性,以及 经验关系式的适用性。 粉土结构性差,容易失水、震密,其含水量、孔隙比容易失 真,利用这些确定侧阻力特征值和端阻力特征值都会产生偏差。 本规范第4.2.4条规定通过N、9.确定粉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密实 度结合经验确定侧阻力特征值和端阻力特征值。 9.2.7普申山地石灰岩分布教厂,蛋然岩石抗压强度教高,但 该类岩石岩溶发育,岩体的完整性较差,不能简单地根据现行 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I94联岩桩计算公式计算桩 基承载力。因此第1款公式中:增加了基岩完整系数,主要是考 康工程中不可能都采用完整岩和较完整岩作为桩端持力层,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在确定岩石承 载力特征值时,有必,折减系数:根据岩体完整程度以及结构面 的间距、宽度、产状和组合,由经验确定,无经验时,对完整 岩体可取0.5:对较完整岩体可取0.2~0.5:对较破碎岩体可取 0.1~0.2;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对完整、 较完整岩体取0.5;本规范确定对完整、较完整岩体取0.5,对较 破碎岩体取0.3~0.15,与天然地基相比有所提高。其他类型的 岩石可根据经验适当调整。 9.2.9本条属于强制性条文。 9.2.13桩距不超过6d的群桩,当桩端平面以下软弱下卧层承载 力与桩端持力层相差过大(低于持力层的1/3)且荷载引起的局 部压力超出其承载力过多时,将引起软弱下卧层的侧向挤出,桩 基偏沉,严重者引起整体失稳。对于本条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公式着重说明四点: 1验算范围。规定在桩端平而以下受力层存在低于持力层

承载力1/3的软弱下卧层; 2传递至桩端平面的荷载,按扣除实体基础表面总侧阻力 特征值的1.5倍而非1倍。这是主要考虑荷载传递机理,要软弱下 卧层进入临界状态前基桩侧阻平均值已接近极限: 3桩端荷载扩散。持力层刚度越大扩散角愈大,这是基本 性状,这重所规定的压力扩散角与天然地基一致: 4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只进行深度修正。深度修正系数取 1.0。

9.3.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地基基础设计强调变形控制原则 桩基础也应按变形控制原则进行设计。本条规定了桩基沉降计算 的适用范围以及控制原则。 本条第1款所列建筑是需要按变形和强度进行设计的建筑 物,其荷载较大,总沉降量和沉降差可能超过建筑物的允许值; 摩擦型桩基单桩承载力小,容易形成群桩,桩基以下地基压缩变 形较大,应通过计算确定。 9.3.3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和现行国家 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都对桩基的沉降计算作 了规定,前者计算相对简单,故本规范规定按前者计算

10.1.2采用加强建筑物上部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的方法,能减 少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因此,本条规 定对于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工程,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同 时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尽量选用加强上部结 构和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这样既可降低地基的处理费用,又 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10.1.5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对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的设计计算 内容给出规定。 地基处理的软弱下卧层验算,对压实、夯实、注浆加固地基 及散体桩复合地基等应按压力扩散角,按本规范8.2.6条进行。 对半刚性、刚性桩复合地基,按其荷载传递特性,可接实体深 基础验算。 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稳 定性计算可按本规范第10.1.7条的规定进行。变形计算应符合本 规范第10.2.4条~第10.2.8条的规定。

10.1.2采用加强建筑物上部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的方法,能减 少地基的不均匀变形,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因此,本条规 定对于需要进行地基处理的工程,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案时,应同 时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尽量选用加强上部结 构和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这样既可降低地基的处理费用,又 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10.1.5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对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的设计计算 内容给出规定。 地基处理的软弱下卧层验算,对压实、夯实、注浆加固地基 及散体桩复合地基等应按压力扩散角,按本规范8.2.6条进行。 对半刚性、刚性桩复合地基,按其荷载传递特性,可接实体深 基础验算。 处理后的地基应满足建筑物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稳 定性计算可按本规范第10.1.7条的规定进行。变形计算应符合本 规范第10.2.4条~第10.2.8条的规定

10.2承载力及变形计算

10.2.1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以载荷试验为主,结合 其他原位测试及工程经验综合确定。 强夯地基土的结构性、水稳性、均匀性比较差,因此承载力 检验应根据静载荷试验、其他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综 合确定,并应适当提高安全系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地基承载

极限值的比值不宜大于0.4

10.2.6复合地基设计时的变形计算应当考虑以下3个因素: 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不致造成承重结构的损 坏; 2 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地基不出现失稳现象;

10.3.1换项填垫层法适用于处理各类浅层软弱地。当在建巩范 围内上层软弱土厚度较薄时,可采用全部置换处理。对于较深厚 的软弱土层,当仪用望层局部置换上层软弱土时,下卧软弱土层 在荷载下的长期变形可能依然很大,不应采用浅层局部置换的处 理方法。 对于建筑范围内局部存在松填土、暗沟、暗塘、古井、古墓 或拆除旧基础后的坑穴,均可采用换填法进行地基处理。在这种 局部的换填处理中,保持建筑地基整体变形均匀是换填应遵循的 基本原则。 10.3.3采用换填垫层全部置换厚度不大的软弱土层,可取得良 好的效果;对于轻型建筑、地坪、道路或堆场,采用换填垫层处 理上层部分软弱土时,由于传递到下卧层项面的附加应力很小, 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对于结构刚度差、体型复系、荷重较大 的建筑,由于附加荷载对下卧层的影教大,如仪换填软弱土层 的上部,地基仍将产生较大的变形及不均匀变形,仍有可能对建 筑造成破坏。对于不同特点的工程,还应分别考虑换填材料的强 变、稳定性、压力扩散能力、密度、渗透性、耐久性、对环境的 影响、价格、来源与消耗等。当换填量大时,尤其应首先考虑当 地材料的性能及使用条件。此外还应考虑所能获得的施工机械设 备类型、适用条件等综合因素,从而合理地进行换填势层设计及

选择施工方法。例如,对于承受振动荷载的地基不应选择砂垫层 进行换填处理:略超过放射性标准的矿渣可以用于道路或堆场地 基的换填,但不应用于建筑换填垫层处理等。 10.3.4确定垫层宽度时,除应满足应力扩散的要求外,还应考 慧望层应有足够的宽度及侧面土的强度条件,防止垫层材料间侧 边挤出而增大垫层的竖向变形量。最常用的方法依然是按扩散角 法计算垫层宽度,或根据当地经验取值。当/b>0.5时,挚垫层厚 度较大,按扩散角确定垫层的底宽较宽,而按垫层底面应力计算 值分布的应力等值线在垫层底面处的实际分布则较窄。当两者差 别教大时,也可根据应力等值线的形状将垫层剖面做成倒梯形, 以节省换填的工程量。当基础荷载较大,或对沉降要求较高,或 垫层侧边土的承载力较差时,垫层宽度可适当加大。在筏基、箱 基或宽大独立基础下采用换填垫层时,对垫层厚度小于0.25倍基 础宽度的条件,计算垫层的宽度仍应考虑压力扩散角的要求,

10.4.1预压法处理地基分为堆载预压、真空预压及真空和堆载 联合预压三类。当软土层厚度小于4.0m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 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4.0m时,为加速预压过程,应采 用塑料排水带、砂并等排水并排水预压法处理地基。对真空预压 工程,必须在地基内设置排水并。对于在持续荷载作用下体积会 发生很大压缩,强度会明显增长的土,这种方法特别适用。对超 固结土,只有当土层的有效上覆压力与预压荷载所产生的应力水 平明显大于土的先期固结压力时,土层才会发生明显的压缩。排 水井排水预压法对处理泥炭土、有机质土和其他次固结变形占很 大比例的效果较差,只有当主固结变形与次固结变形相比所占 比例较大时才有明显效果。 10.4.3对重要工程,应预先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预压试验,通

过试验区获得的竖向变形与时间关系曲线,孔隙水压力与时间关 系曲线等推算土的固结系数。固结系数是预压工程地基固结计算 的主要参数,可根据前期荷载所推算的固结系数预计后期荷载下 地基不同时间的变形并根据实测值进行修正,这样就可以得到更 符合实际的固结系数。此外,由变形与时间曲线可推算出预压荷 载下地基的最终变形、预压阶段不同时间的固结度等,为卸载时 间的确定、预压效果的评价以及指导全场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主要 依据。 10.4.5 对预压工程,什么情况下可以卸载,这是工程上很关 心的问题,特别是对变形的控制。设计时应根据所计算的建筑物 最终沉降量并对照建筑物使用期间的允许变形值,确定预压期间 应完成的变形量,然后按工期要求,选择排水并直径、闻距、深 度和排列方式、确定预压荷载大小和加载历时,使在预定工期内 通过预压完成设计所要求的变形量,使卸载后的残余变形满足建 筑物允许变形要求。对排水井穿透压缩土层的情况,通过不太长 时间的预压可满足设计要求,土层的平均固结度一股可达90%以 上。对排水井未穿透受压土层的情况,应分别使排水井深度范围 土层和排水并底面以下受压土层的平均固结度和所成的变形量 满足设计要求。这样要求的原因是,排水井底面以下受压土层属 单向排水,如土层厚度较大,则固结较慢,预压期间所完成的变 形较小,难以满足设计要求,为提高预压效果,应尽可能加深排 水井深度,使排水井底面以下受压土层厚度减小。 10.4.10 排水并间距的选择,应根据地基土的固结特性,预 定时间内所要求达到的固结度以及施工影响等通过计算、分 析确定。根据工程实践,塑料排水带或袋装砂井之井径比取 15~22,普通砂井之井径比n取6~8,均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10.4.11排水井的深度,应根据建筑物对地基的稳定性、变形 要求和工期确定。对以变形控制的建筑,排水井宜穿透受压土 层。对受压土层深厚,排水井很长的情况,虽然考虑井阻影响

后,土层径向排水平均固结度随深度而减小,但井阻影响程度取 决于排水井的纵向通水量9.与天然土层水平向渗透系数的比值 大小和排水井深度等。 10.4.13对排水并未穿透受压土层之地基,当排水并底面以下 受压土层较厚时,排水并范围土层平均固结度与排水并底面以下 土层的平均固结度相差较大,预压期间所完成的固结变形量也因 之相差较大,如者将固结度接整个受压土层平均,则与实际固结 变沿深度的分布不符,且盖了排水并底面以下土层固结缓慢, 预压期间完成的固结变形量小,建筑物使用以后剩余沉降持续时 目长等实际情况。同时,按整个受压主层平均,便排水并范围土 层固结度比实际降低而影响稳定分析结果。因此,排水并范围与 排水并底面以下主层的固结度和相应的固结变形应分别计算,不 宜按整个受压土层平均计算。 10,4,14对沉降有严格限制的建筑,应采用超载预压法处理地 基。经超载预压后,如受压土层各点的有效应力大于建筑物荷载 引起的相应点的附加应力时,则今后在建筑物荷载下地基将不会 再发生固结变形,而且将减小次固结变形。 实际工程中,根据建筑物对地基变形的要求、地基土的性 质,可采用有效应力面积比来进行超载的设计和卸载的控制。有 效应力面积比定义为:受压土层范围内建筑物荷载引起的附加总 立力面积与卸载前相同厚度主层内预压何载引起的有效应力面积 之比。超载卸除后地基的残余变形大小与卸载前地基达到的固 结度和超载大小有关,有效应力面积比则综合反映了这两者的影 响,有效应力面积比愈小,则卸载后地基的残余变形也愈小。 10.4.15饱和软黏土根据其天然固结状态可分成正常固结土、 超固结土和欠固结土。显然,对不同固结状态的土,在预压荷载 下其强度增长是不同的。对止常固结饱和黏性主,本规范所采用 的强度计算公式已在工程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法模拟了压应力 作用下土体排水固结引起的强度增长,而不是模拟剪缩作用引起

的强度增长,可直接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来检验计算值的准 确性。 10.4.16预压荷载下地基的变形包括瞬时变形、主固结变形和 饮固结变形三部分。次固结变形大小和土的性质有关。泥炭土、 有机质主或高塑性黏性主土层,次固结变形较显著,而其他土则 折占比例不大,如忽略次固结变形,则受压土层的总变形由瞬时 变形和主固结变形两部分组成。主固结变形工程上通常采用单同 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这只有当荷载面积的宽度或直径大于受压 土层的厚度时才较符合计算条件,否则应对变形计算值进行修正 以考虑三向压缩的效应

10.5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

10.5压实地基和夯实地基

10.5.1压实填土地基包括压实填土及共下部天然土层两部分, 玉实填土地基的变形也包括压实填土及其下部天然土层的变形。 玉实填土需通过设计,接设计要求进行分层压实,对其填料性质 和施工质量有严格控制,其承载力和变形需满足地基设计要求。 玉实机械包括静力碾压式、冲击碾压式、振动碾压式等。静力破 压压实机械是利用碾轮的重力作用:振动式压路机是通过振动作 用使被压主层产生永久变形而密实。碾压和冲击作用的冲击式压 路机其碾轮分为:光碾、槽碾、羊足碾和轮胎碾等。光碾压路机 玉实的表面平整光滑,使用最广产,适用手各种路面、垫层、飞机 场道面和广场等工程的压实。槽碾、羊足碾单位压力较大,压实 会厚,适用于路基、提坝的压实。轮胎式压路机轮胎气压可调 节,可增减压重,单位压力可变,压实过程有揉搓作用,使压实 土层均匀密实,且不伤路面,适用于道路、广场等垫层的压实。 近年来,开山填谷、炸山填海、围海造田、人造景观等大面

积填土工程越来越多,填土边坡最大高度已经达到100多米,大 面积填方压实地基的工程案例很多,但工程事故也不少,应引起 足够的重视。包括填方下的原天然地基的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 要经过验算并满足设计要求后才可以进行填土的填筑和压实。 般情况下应进行基底处理。同时,应重视大面积填方工程的排水 设计和半挖半填地基上建筑物的不均匀变形向题。 10.5.3~10.5.7关于压实项填土地基的设计作如下说明: 1利用当地的土、石或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渣作为压实填土 的填料,既经济,文省工省时,符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和保护 环境、节约资源的建设原则, 工业废渣粘结力小,易于流失,露天填筑时宜采用黏性土 包边护坡,填筑项面宜用0.3m~0.5m厚的租粒土封闭。以粉质黏 土、粉土作填料时,其含水量宜为最优含水量,最优含水量的经 验参数值为20%~22%,可通过击实试验确定。 2对于一般的黏性土,可用8t~10t的平碾或12t的羊足 展,每层铺土厚度300mm左右,碾压(8~12)通。对饱和黏土进 行表面压实,可考患适当的排水措施以加快土体固结。对于淤泥 及淤泥质土,一般应予挖除或者结合碾压进行挤淤充填,先堆 土、块石和片石等,然后用机械压人置换和挤出淤泥,堆积碾压 分层进行,直到把淤泥挤出、置换完毕为止。 采用粉质黏土和黏粒含量大于10%的粉土作填料时,填料 的含水量至关重要。在一定的压实功下,填料在最优含水量时, 干密度可达最大值,压实效果最好。填料的含水量太大,容易压 成“橡皮土”,应将其适当晾干后再分层压实,填料的含水量太 小,土颗粒之间的阻力大,则不易压实。当填料含水量小于12% 时,应将其适当增湿。压实填土施工前,应在现场选取有代表性 的填料进行击实试验,测定其最优含水量,用以指导施工。 粗颗粒的砂、石等材料具透水性,而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土 遇水反应敏感,前者引起湿陷,后者引起膨胀,二者对建筑物都

10.5.9强夯加固机理:

1动力密实。强夯加固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是基于 动力密实的机理,即用冲击型动力荷载使土中的孔隙体积减小, 土体变得密实,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非饱和土的夯实过程, 就是土中的气相被挤出的过程。 2动力固结。由于土中存在微小气泡,孔隙水具有压缩 性;由于冲击力的反复作用,孔隙水压力上升,地基发生液化; 由于裂隙土接近液化或处于液化状态,还由于细粒土的薄膜水有 部分变为自由水,土的透水性增大:由于静置,孔隙水压力降 低,土的触变性恢复。 3动力置换。动力置换可分为整体置换和桩式置换。整体

置换是采用强将碎石整体挤入淤泥中,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换土 垫层法;桩式置换是通过强夯将碎石土填筑土体中,部分碎石墩 间隔地夯入土中,形成桩式或墩式的碎石桩(墩)。其作用机理 类似于振冲法等形成的碎石桩,它主要靠碎石摩擦角和墩间土的 侧限来维持桩体的平衡,并与墩间土起复合地基的作用。 10.5.10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 现场试夯。应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对试夯 场地进行检测,并与务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务效果,确 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根据基础埋深、试夯夯沉量确定起 夯面标高和券坑回填方式。 10.5.1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强夯置换的原理与强夯挤密有明 显不同。强置换是以强度高的租粒料置换强度低的淤泥质土, 利用粗粒土的高强度与软土形成复合地基。强夯挤密是以强大的 务击能提高软土密度和强度,仍然是天然地基概念。但是二者都 以强夯为加固的基本手段。 由于淤泥质土的特性以及地层分布的条件不同,如表层有透 水性较好的粉土层、粉砂层、软土中有水平薄层粉砂(呈干层饼 状),因此强务置换的效果较好。为此,必须在设计前通过现场 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处理效果,以及强夯参数。 10.5.13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是地基土经强夯地基处理后, 地基承载力、变形指标、密实度及其他物理力学指标满足设计要 求的深度,对一些特殊性岩土地基应满足特定的要求。 1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在有效加固深度内, 土的湿陷系数均应小于0.015。 2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时,采用强务法处理液化土层地基, 有效加固深度应处理至液化深度下界。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时,处 理深度应使处理后的液化指数减小,当判别深度为15m时,其液 化指数不宜大于4;当判别深度为20m时,其液化指数不宜大于

3填土地基在有效加固深度内应满足压实度、强度和变形 指标要求;易风化、软化、泥化岩块石填土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内 架空大孔隙结构应消除,其特征指标宜采用加固后地基的固体体 积率表示,固体体积率宜大于82%:硬岩块石填土地基,地基有 效加固深度内固体体积率宜大于78%。 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确定方法有试夯法、经验法、估算法、 查表法等,试夯法最为可靠,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投入,对 重大工程应通过强夯试验来确定,当在同一类型地基有较丰富的 工程实践经验时,也可用当地经验确定有效加固深度。在缺少经 验或试验资料时,可按表10.5.13确定。 强夯置换深度不宜超过10m,是根据国内常用夯击能一般在 10000kN·m以下提出的。对淤泥、泥炭等黏性软弱土层,置换墩 应穿透软弱土层,着底在较好土层上,因墩底聚向应力较墩闻土 高,如果墩底仍在软弱主中,恐承受不了墩底较高竖向应力而产 生较多下沉。对深厚饱和粉土、粉砂,墩身可不穿透该层,因墩 下土在施工中密度变大,强度提高有保证,故可允许不穿透该 层。 强夯置换深度应通过检测确定,应采用钻探或触探方法,严 禁采用累计夯沉量来确定置换深度。 10.5.15墩体材料级配不良或块石过多过大,均易在墩中留下 大孔,在后续墩施工或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使墩间土挤入孔隙,下 沉增加,因此本条强调了级配和大于300mm的块石总量不超出填 科总重的30%。 10.5.16击次数是强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不同地 基土来说击次数也不同。夯击次数应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常以 务坑的压缩量最大、务坑周围隆起量最小为确定的原则。可从现 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但要满足最后两 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本条的有关规定。同时夯坑周围地面不发 生过大的隆起。因为隆起量太大,说明夯击效率降低,则夯击次

数要适当减少。此外,还要考虑施工方便,不能因夯坑过深而发 生起锤困难的情况。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来说,由粗颗粒土 组成的渗透性强的地基,击遍数可少此。反之,由细题粒土组 成的渗透性弱的地基,击遍数要求多些。根据我国工程实践, 对于大多数工程采用务击遵数2通,最后再以低能量满夯2遵, 般均能取得较好的夯击效果。对于渗透性弱的细颗粒土地基,必 要时击遍数可适当增加。 必须指出,由于表层士是基础的主要持力层,如处理不好, 将会增加建筑物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因此,必须重视满夯的务 实效果。 10.5.17夯击遍数与饱和夯击能、最佳夯击能、平均夯击能有 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大多数工程一般夯(2~4)遍,对细粒土、 饱和软土夯击遍数多些,而对粗粒土夯击遍数较少。 10.5.18夯击遍数之间的间歇时间也是与土体性质的差异而不 同的,如细粒土饱和度教高,极易产生超孔隙水压力且消散慢, 需要较长的间款时间:而租粒土和湿度较低的细粒土、回填土, 超孔障水压力消散快或不会产生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可不考虑 间歇时间而连续进行数遍夯击。 10.5.19夯击点布置是否合理与夯实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夯击 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进行布置。对于某些基础面积较大的 建筑物或构筑物,为便于施工,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夯 点:对于办公楼、住宅建筑等,可根据承重墙位置布置务点, 般可采用等腰三角形布点,这样保证了横向承重增以及纵墙和横 墙交接处墙基下均有夯击点;对于工业厂房来说也可按柱网来设 置击点。 夯击点间距的确定,一般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和要求处理的深 度而定。对于细颗粒土,为便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夯点间 距不宜过小。当要求处理深度较大时,第一遍的夯点间距更不宜

过小,以免夯击时在浅层形成密实层而影响夯击能往深层传递。 此外,若各夯点之间的距离太小,在夯击时上部土体易向侧向已 夯成的夯坑中挤出,从而造成坑壁塌,夯锤垂斜或倾倒,而影 响夯实效果。 10.5.20由于基础的应力扩散作用,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 基础范围,具体放大范围可根据建筑结构类型和重要性等因素考 虑确定。对于一般建筑物,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 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借,并不宜小于3m。

10.6刚性桩复合地基

10.6.2传统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素混凝土桩的区别仅在于桩 体材料的构成不同,而在其受力和变形特性方面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传统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已越来越多地被其他刚性桩取代。 乃称谓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已不符合实际,所以改为刚性桩复合地 基,由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构成复合地基。 刚性桩复合地基具有承载力提高幅度大,地基变形小等特 点,并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就基础形式而言,既可适用于条 基、独立基础,也可适用于箱基、筱基;既有工业厂房,也有民 用建筑。就土性而言,适用于处理黏土、粉土、砂土和正常固结 的素填土等地基。对淤泥质土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10.6.3刚性桩其有较强的置换作用,其他参数相同的条件下, 桩越长、桩的荷载分担比(桩承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 高。设计时须将桩端落在相对好的土层上,这样可以很好地发挥 桩的端阻力,也可避免场地岩性变化大可能造成建筑物沉降的不 均匀。 10.6.4 桩距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建筑物控制沉 降量、土性、施工工艺等确定,宜取(3~5)倍桩径。设计的桩 距首先要满足承载力和变形量的要求。从施工角度考虑,尽量选

用较大的桩距,以防止新打桩对已打的不良影响。 就土的挤(振)密性而言,可将土分为:1)挤(振)密效 果好的土,如松散粉细砂、粉土、人工填土等;2)挤(振)密 土,如不太密实的粉质黏土:3)不可挤(振)密土,如饱和软 黏土或密实度很高的黏性土、砂土等。 施工工艺可分为:1)对桩间土产生扰动或挤密的施工工 艺,如振动沉管打桩机成孔制桩,属挤土成桩工艺:2)对桩间 土不产生扰动或挤密的施工工艺,如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属非 挤土成桩工艺。对挤土成桩工艺和不可挤密土宜采用较大的栅 距。 在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调整桩长来调 整桩距,桩越长,桩间距可以越大。 10.6.7褥垫层在复合地基中具有如下的作用:1)保证桩、 土共同承担简载,它是刚性桩形成复合地基的重要条件:2)通 过改变挚厚度,调整桩垂直荷载的分担,通常祷挚越薄桩承 担的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高,反之亦然;3)减少基础底面 的应力集中:4)调整桩、土水平荷载的分担,褥垫层越厚, 土分担的水平荷载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大,桩分担的水平荷载 占总荷载的百分比越小。工程实践表明,褥垫层合理厚度为 100mm~300mm,考虑施工时的不均匀性,本条规定褥垫层厚度取 150mm~300mm,当桩径大、桩距大时宜取高值。 褥垫层材料宜用中砂、粗砂、级配砂石和碎石,最大粒径不 宜大于30m。不宜采用卵右,由于卵石咬合力差,施工时扰动较 大、褥垫厚度不容易保证均匀。 10.6.9目前国内许多地区发生的建筑物倾斜、开裂等事故,由 地基变形不均匀所致占了较大的比例。特别对于地基土岩性变化 大,若只按承载力控制进行设计,将会出现变形过大或严重不均 匀,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

10.7水泥士搅拌桩复合地基

10.7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影响了强度的增长。土体中的含水量对水泥浆起稀释作用,使栅 体的强度下降。水泥土的强度与被加固土的性质、状态、水泥 掺入比以及龄期等因素有关。 试验资料表明,水泥土的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一般情 况下,7d时水泥土强度可达标准强度的30%~50%;30d可达标准 强度的60%~75%;90d为180d的80%;而180d以后,水泥土强度增 加仍未终止。另外,根据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水泥土的硬凝反应 也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因此,选用龄期3个月时间的强度作为水 泥土的标准强度。 10.7.6采用水泥作为固化剂材料,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同 一土层中水泥接入比不同时,水泥土强度将不同。由于块状加固 属于大体积处理,对于水泥土的强度要求不高,因此为了节约水 泥,降低成本,可选用7%~12%的水泥掺量。水泥掺入比大于10% 时,水泥土强度可达0.3MPa~2MPa以上。一般水泥掺入比a采用 12%~20%。水泥土的抗压强度随其相应的水泥掺入比的增加而增 大,但因场地土质与施工条件的差异,掺入比的提高与水泥土强 度增加的百分比是不完全一致的, 水泥标号直接影响水泥土的强度,水泥强度等级提高10级, 水泥土强度/约增大20%~30%。如要求达到相同强度,水泥强度 等级提高10级可降低水泥掺入比2%~3% 10.7.7在刚性基础和桩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后,可以 保证基础始终通过褥望层把一部分简载传到桩间土上,调整桩和 土荷载的分担作用。特别是当桩身强度较大时,在基础下设置视 垫层可以减小桩土应力比,充分发挥桩间土的作用,即可增大β 值。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 10.7.8从承载力角度提高置换率比增加桩长的效果更好。水泥 土桩是介于刚性桩与柔性桩间具有一定压缩性的半刚性桩,桩身 强度越高,其特性越接近刚性桩:反之则接近柔性桩。桩越长, 则对桩身强度要求越高。但过高的桩身强度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

提高及桩间主承载力的发挥是不利的。为了充分发挥桩间主的承 载力和复合地基的潜力,应使土对桩的支承力与桩身强度所确定 的单桩承载力接近。通常使后者略大于前者较为安全和经济。 对软土地区,地基处理的任务主要是解决地基的变形问题, 即地基是在满足强度的基础上以变形进行控制的,因此水泥土搅 拌桩的桩长应通过变形计算来确定。对于变形来说,增加桩长, 对减少沉降是有利的。实践证明,者水泥土搅拌桩能穿透软弱土 层到达强度相对较高的持力层,则沉降量是很小的。 10.7.9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是反映桩土共同作用的一个参 数。它的取值与桩间土和桩端土的性质,搅拌桩的桩身强度和承 载力,养护龄期等因素有关。桩间土较好、桩端土较弱、桩身强 度教低、养护龄期较短,则值取高值;反之,则值取低值。 确定β值还应根据建筑物对沉降要求有所不同。当建筑物对 沉降要求控制较严时,即使桩端是软土,B值也应取小值,这样 较为安全:当建筑物对沉降要求控制较低时,即使桩端为硬土, 8值也可取大值,这样较为经济。 10.7.10桩折减数是一个与工程经验以及拟建工程的性质密切 相关的参数。工程经验包括对施工队伍系质、施工质量、室内强 度试验与实际加固强度比值以及对实际工程加固效果等情况的掌 握。拟建工程性质包括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以 及工程的重要性等。 10.7.12水泥土桩的布置形式对加固效果很有影响,一般根据 工程地质特点和上部结构要求可采用柱状、壁状、格栅状、块状 以及长短桩相结合等不同加固型式。 1柱状:每隔一定距离打设一根水泥土桩,形成柱状加固 型式,适用于单层工业广房独立柱基础和多层房屋条形基础下的 地基加固,它可充分发挥桩身强度与桩周侧阻力。 2壁状:将相邻桩体部分重叠搭接成为壁状加固型式,适 用于深基坑开挖时的边坡加固以及建筑物长高比大、刚度小、对

不均匀沉降比较敏感的多层房屋条形基础下的地基加固。 3格栅状:它是纵横两个方向的相邻桩体搭接而形成的加 固型式。适用于对上部结构单位面积荷载大和对不均匀沉降要求 控制严格的建筑物的地基加固。 4长短桩相结合:当地质条件复杂,同一建筑物坐落在两 类不同性质的地基土上时,可用3m左右的短桩将相邻长桩连成壁 状或格栅状,藉以调整和减小不均匀沉降量。对于一般建筑物, 都是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条件下以沉降进行控制的,因此在采用沉 降控制设计的前提下,可采用单桩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进行检

10.8旋喷桩复合地基

10.8.1由于高压喷射注浆使用的压力大,因面喷射流的能量 大、速度快。当它连续和集中地作用在土体上,压应力和冲蚀等 多种因素便在很小的区域内产生效应,对从粒径很小的细粒土到 含有颗粒直径较大的卵石、碎石土,均有巨大的冲击和搅动作 用,使注入的浆液和土拌合凝固为新的固结体。实践表明,本法 对淤泥、淤泥质土、流塑或软塑黏性土、粉土、砂土、黄土、素 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都有良好的处理效果。 但对于硬黏性土,含有较多的块石或大量植物根茎的地基, 因喷射流可能受到阻挡或前弱,冲击破碎力急剧下降,切前范围 小或影响处理效果。而对于含有过多有机质的土层,则其处理效 果取决于固结体的化学稳定性。鉴于上述几种土的组成复杂、差 异悬殊,高压喷射注浆处理的效果差别较大,不能一概而论,故 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程度。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因 当前试验资料和施工实例较少,亦应预先进行现场试验。 高压喷射注浆有强化地基和防漏的作用,可卓有成效地用于 既有建筑和新建工程的地基处理、地下工程及堤坝的截水、基坑

封底、被动区加固、基坑侧壁防止漏水或减小基坑位移等。对地 下水流速过大或已涌水的防水工程,由于工艺、机具和瞬时速凝 材料等方面的原因,应慎重使用。必要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10.8.2高压旋喷(固结体为圆柱状)可用下列方法实现。 1 单管法:喷射高压水泥浆液一种介质; 2 双管法:喷射高压水泥浆液和压缩空气两种介质: 3 三管法:喷射高压水流、压缩空气及水泥浆渡等三种介 质。 由于上述3种喷射流的结构和喷射的介质不同,有效处理范 围也不同,以三管法最大,双管法次之,单管法最小。旋喷形式 可采用单管法、双管法和三管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 10.8.4旋喷桩直径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间题,尤其是深部的直 径,无法用准确的方法确定。因此,除了浅层可以用开挖的方法 确定之外,只能用半经验的方法加以判断、确定。 10.8.5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通过现场载荷试验方法确定误差 较小。由于通过公式计算在确定折减系数B和单桩承载力方面均 可能有较大的变化幅度,因此只能用作估算。对于承载力较低时 取低值,是出于减小变形的考虑。

10.9砂石桩复合地基

10.9.1砂石桩用于松散砂土、粉土、黏性土、素填土及杂填土 地基,主要靠桩的挤密和施工中的振动作用使桩周围土的密度增 大,从面使地基的承载能力提高,压缩性降低 实际工程经验证明砂石桩法处理砂土及填土地基效果显著, 并已得到广泛应用。砂石桩处理可液化地基的有效性已为国内外 不少实际地震和试验研究成果所证实。 10.9.2碎石桩、砂桩和砂石桩总称为砂石桩,是指采用振动、 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将砂或碎石挤压入已

成的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砂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砂石桩法早期 主要用于挤密砂土地基,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化,特别是高效能 专用机具出现后,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提高其在薪性土中的处 理效果,砂石桩填料由砂扩展到砂、砾及碎石。 10.9.3本条规定砂石桩处理地基要超出基础一定宽度,这是基 于基础的压力向基础外扩散。另外,考患到外围的(2~3)排桩 挤密效果较差,提出加宽(1~3)排桩,原地基越松则应加宽越 多。重要的建筑以及要求荷载较大的情况应加宽多些。 10.9.4砂石的平面布置可采用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对于砂 上地基,因靠砂石桩的挤密提高桩周主的密度,所以采用等边三 角形更有利,它使地基挤密较为均匀。对于软黏土地基,主要靠 置换,因而选用任何一种均可, 10.9.5 砂石直径的大小取决于施工设备桩管的大小和地基 土的条件。小直径桩管挤密质量较均匀,但施工效率低:大直径 桩管需要较大的机械能力,工效高:采用过大的桩径,一根桩要 承担的挤密面积大,填入的砂料多,不易使桩周土挤密均匀。对 于软黏土宜选用大直径桩管以减小对原地基土的扰动程度,同时 置换率较大可提高处理的效果。沉管法施工时,设计成桩直径与 套管直径比不宜大于1.5,主要考虑振动挤压时如扩径较大,会 对地基土产生较大扰动,不利于保证成桩质量。另外,成桩时间 长,效率低给施工也会带来困难。目前使用的桩管直径一般为 300mm~800mm,但也有小于300mm或大于800mm的。 10.9.6桩距不能过小,也不宜过大,根据经验提出桩距一般 可控制在(3~4.5)倍桩径之内。合理的桩径取决于具体的机概 能力和地层土质条件。当合理的桩距和桩的排列布置确定后, 根桩所承担的处理范围即可确定。土层密度的增加靠其孔隙的减 小,把原土层的密度提高到要求的密度,孔隙要减小的数量可通 过计算得出。这样可以设想只要灌入的砂石料能把需要减小的孔 厚都充填起来,那么土层的密度也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数值。糖

此,如果假定地层挤密是均匀的,同时挤密前后土的固体颗粒体 积不变,则可推导出本条所列的距计算公式。 10.9.7关于砂石桩的长度,通常应根据地基的稳定和变形验算 确定,为保证稳定,桩长应达到滑动弧面之下,当软土层厚度不 大时,桩长宜超过整个松软土层。标准贯入和静力触探沿深度的 变化曲线也是提供确定桩长的重要资料。 对可液化的砂层,为保证处理效果,一般桩长应穿透液化 层,如可液化层过深,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有关规定确定。 另外,根据砂石桩单桩荷载试验表明,砂石桩桩体在受荷过 程中,在桩项4倍桩径范围内将发生侧向膨胀,因此设计深度应 大于主要受简深度,即不宜小于4.0m。 10.9.8关于砂石桩用料的要求,对于砂基,条件不严格,只 要比原土层砂质好,同时易于施工即可,一般应注意就地取材。 按各有关资料的要求最好用级配较好的中、粗砂,当然也可用砂 陈及碎石。对饱和黏性土因为要构成复合地基,特别是当原地基 土较软弱、侧限不大时,为了有利于成桩,宜选用级配好、强度 高的砂砾混合料或碎石。填料中最大颗粒尺寸的限制取决于桩管 直径和桩尖的构造,以能顺利出料为宜,本条规定最大不应超过 50mm。含混量均不能超过5%

10.10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

10.10.1柱锤冲扩法的加固机理主要有以下四点:1)是成孔 及成桩过程中对原土的动力挤密作用:2)是对原土的动力固结 作用:3)是冲扩桩充填置换作用(包括桩身及挤入桩间土的骨 料):4)是生石灰的水化和胶凝作用(化学置换)。 10.10.2对地下水位以上杂填土、素填土、粉土及可塑状态黏 性土、黄土等,在冲孔过程中成孔质量较好,无期孔及缩颈现

在孔中下入设计所要求的钢筋笼和注浆用的注浆管,经清孔后在 孔中注入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所形成的直径为100mm~300m的同 径或异径的桩。微型桩复合地基是由桩间改良后的土与注浆微型 桩桩体组成的人工“复合地基”。 10.12.6树根桩可以是单根的,也可以是成排的,可以是垂直 的,也可以是倾斜的。当布置成三维结构的网状体系时,称为网 状结构树根桩。 树根桩的特点:1)施工引起的噪音和振动很小,适合于市 区作业并不会对既有建筑物的稳定带来危害;2)所需施工场地 较小;3)采用压力注浆,使桩与土体结合紧密,桩土表面摩阻力 较大,因而具有较高的承载力:4)孔径小,对基础和地基土几 乎不会产生任何应力,也不干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5)处于设 计荷载下的桩沉降很小,可应用于对沉降限制较严的建筑工程。

1.1.1 本条明确厂 方形成的人工边坡,以及破坏后危及建筑物安全的自然边坡、滑 坡、危岩的支护设计。 本章适用于岩质边坡和非特殊土质边坡。特殊土边坡的应力 立变特征、边坡破环模式、支护设计形式、地下水处理及结构选 型等是较特殊的问题,应按现行国家和行业有关规范执行。 11.1.2动态设计法是本规范边坡支护设计的基本原则。采用动 态设计时,应提出对施工方案的特殊要求和监测要求,应掌握施 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施工工况及应力、变形监测的反馈信息,并 据此对原设计作校核、修改、补充和完善,使设计方案更加客观 求实、准确安全。 11.1.3边坡的使用年限指边坡工程的支护结构能发挥正常支护 功能的年限。边坡工程设计年限,临时边坡一般不超过2年,永 久边坡按50年设计。当受边坡支护结构保护的建筑物(坡顶塌滑 区、坡下增方区)为临时或永久性结构时,边坡支护结构的设计 使用年限不应低于上述值。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11.1.4综合考虑场地的地质和环境条件、边坡高度、边坡侧压 力的大小和特点、边坡变形控制的难易程度、边坡重要性及安全 等级、施工可行性及经济性,选择合理的支护设计方案是设计成 功的关键。为便于设计人员确定设计方案,本条介绍了工程中常 用的支护结构形式,作为具体设计时的参考。 11.1.5稳定性较差的高大边坡,采用后仰放坡或分阶放坡方 案,有利于减小侧压力,提高施工期的安全和降低施工难度。分

11.2侧向岩土压力计算

11.2.1、11.2.2当前,国内外对土压力的计算一般采用著名的 库仑公式与朗肯公式,但上述公式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要求支护 结构发生一定的侧向变形。若挡墙的侧向变形条件不符合主动极 限平衡状态条件时则需对侧向岩土压力进行修正,其修正系数可 依据经验确定。 土质边坡的土压力计算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土的物理力 学性质(重力密度、抗剪强度、墙与土之间的摩携系数等):2)士 的应力历史和应力路径;3)支护结构相对土体位移的方向、大 小;4)地面坡度、地面超载和邻近基础荷载:5)地震荷载:6)地 下水位及其变化;7)温差、沉降、固结的影响;8)支护结构类型 及刚度;9)边坡的施工方法和顺序。 石质边坡的岩石压力计算应考患如下因素:1)岩体的物理 力学性质(重力密度、岩石的抗剪强度和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2)边坡岩体类别(包括岩体结构类型、岩石强度、岩体完整性、 地表水浸蚀和地下水状况、岩体结构面产状、倾向、结构面的结 合程度等);3)岩体内单个软弱结构面的数量、产状、布置形式 及抗剪强度;4)支护结构相对岩体位移的方向与大小:5)地面坡

度、地面超载和邻近基础荷载;6)地震荷载;7)支护结构类型及 刚度:8)岩石边坡与基坑的施工方法与顺序。 11.2.5、11.2.6采用水土分算还是水土合算,是当前有争议的 间题。一般认为,对砂土与粉土采用水土分算,粘性土采用水土 合算。水土分算时采用有效应力抗剪强度;水土合算时采用总应 力抗剪强度。对正常固结土,一般以室内自重固结下不排水指标 求主动土压力:以不固结不排水指标求被动土压力。

1.4锚杆(索)挡墙设讯

11.4错杆(索)挡墙设讯

1.4.1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主要适用于施工期稳定性较好

的边坡;排桩式锚杆挡墙主要适用于:1)位于滑坡区或切坡后可 能引发滑坡的边坡;2)切坡后可能沿外倾软弱结构面滑动、破坏 后果严重的边坡;3高度较大、稳定性较差的土质边坡:4)塌滑 区内有重要建筑物基础的IV类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高度较大的 新填方边坡不宜采用锚杆挡墙方案。对填方锚杆挡增,在设计和 施工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新填方土体沉降造成的锚杆附加拉应 力过大。 11.4.7本条第3款对满足特定条件时的应力分布图形作了梯形 分布规定,主要原因为逆施工法的锚杆对边坡变形约束作用、支 算作用及岩石和硬主的竖间拱效应明显,使边坡侧同压力间锚固 点传递,造成矩形应力分布图形与有支撑时基坑土压力呈矩形、 第形分布图形不同。反之上述条件以外的非硬土边坡宜采用库仓 三角形应力分布图形或经验图形

[11.5岩石错喷支护设讯

11.5.1整体稳定边坡,原始地应力释放后回弹较快,在现场很 难测量到横向推力。但在高切削的岩石边坡上,很容易发现边坡 项部的拉伸裂隙,其深度约为边坡高度的(0.2~0.3)倍,离开 边坡顶部边缘一定距离后便很快消失,说明边坡顶部确实的拉应 力存在。对岩石边坡来说,岩石本身具有较高的抗压和抗剪切强 变,所以岩石边坡的破坏,都是从项部跨增开始的。因此,对于 整体结构边坡的支护,应注意加强顶部的支护结构。边坡的顶部 裂隙比较发育,必须采用强有力的错杆进行支护

11.6.1重力式挡墙形式的选择对挡墙的安全与经济影响较大。 在同等条件下,挡增中主动土压力以仰斜最小,直立居中,俯叙

最大,因此仰斜式挡墙较为合理。但不同的墙型往往使挡墙条件 (如挡墙高度、填土质量)不同。故重力式挡墙形式应综合考虑 多种因素确定。 挖方边坡采用仰斜式挡墙时,墙背可与边坡坡面紧贴,不存 在填方施工不便、质量受影响的间题,仰斜当是首选增型。 挡增高度较大时,土压力较大,降低土压力已成为突出问 题,故宜采用衡重式或仰斜式。 11.6.2对于高大挡墙,通常不允许出现达到极限状态的位移 值,因此土压力计算时考虑增大系数,同时也与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一致。 11.6.3~11.6.5抗滑移稳定性和抗倾伏稳定性是重力式挡墙设 计的重要一环。当抗滑移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增大挡增 断面尺寸、墙底做成坡、换土做砂石垫层等措施;当抗倾伏稳 定性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增大挡墙断面尺寸、增长墙趾或改变 墙被做法等措施。 11.6.7挡墙荷载较大,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较高,应进行 计算并予以满足。

11.7最暨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设讯

11.7悬臂式挡墙和扶壁式挡墙设计

11.7.1扶壁式挡墙基础应置于稳定的地层内,这是挡墙稳定的 前提。本条第3款规定的挡墙基础理置深度是满足地基承载力、 稳定和变形条件的构造要求。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 和挡墙结构受力情况,采用合适的理置深度,但不应小于本条规 定的最小值。在受冲刷或受冻胀影响的边坡工程,还应考虑这些 因素的不利影响,挡增基础应在其影响之下的一定深度。 11.7.7本条第6款、第7款,挡墙基础是保证挡墙安全正常工 作的十分重要的部分。实际工程中许多挡墙破坏都是地基基础设 计不当引起的。因此设计时必须充分掌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

件,在安全、可靠、经济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基础形式,采取恰当 的地基处理措施。当挡墙纵向坡度较大时,为减少开挖及挡墙高 度,节省造价,在保证地基承载力的前提下可设计成台阶形。当 地基为软土层时,可采用换土层法或采用桩基础等地基处理措 施。不应将基础置于未经处理的地层上

11.8桩板式消墙设讯

11.8.5本条第3款,采用地基系数法时可 条件选用“K 法”或“m法”。、m值宜根据试验资科和工程类比综合确定。 地基系数k和m是根据地面处桩位移值为6m~10mm时得出来的 试验资料证明,桩的变形和地基抗力不成线性关系,而是非线性 的,变形愈大,地基系数愈小,所以当地面处桩的水平位移超过 10mm时,常规地基系数便不能采用,必须进行折减,折减以后地 基系数变小,得出桩的变形更大,形成恶性循环,故通常采用增 加截面或加大埋深来防止地面处桩水平位移过大。 本条第7款,悬臂式桩板挡墙桩身内力最大部位一般位于锚 固段,桩身裂缝对桩的承载力影响小,通常情况下不必进行桩身 裂缝宽度验算。当支护结构所处环境为二b类环境及更差环境、 坡顶边坡滑塌区有重要建筑时,应验算桩身裂缝宽度

11.9.1本规范坡率法是指控制边坡高度和坡度,无需对边坡整 体进行加固而自身稳定的一种人工放坡设计方法。坡率法是一种 比较经济、施工方便的方法,对有条件的且地质条件不复杂的场 地宜优先考虑选用。 11.9.411.9.5采用坡率法的边坡,原则上都应进行稳定性验 算,对整体无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可参照表11.9.5确定。对

11.9.1本规范坡率法是指控制边坡高度和坡度,无需对边坡整 体进行加固而自身稳定的一种人工放坡设计方法。坡率法是一种 比较经济、施工方便的方法,对有条件的且地质条件不复杂的场 地宜优先考虑选用。 11.9.411.9.5采用坡率法的边坡,原则上都应进行稳定性验 算,对整体无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可参照表11.9.5确定。对

填土边坡和土质边坡,由于计算参数容易确定,计算机应用已经 普及,所以建议根据实际情况,按本规范第8.4节稳定性验算确 定边坡坡率。

11.10边坡工程排水

11.10.3排水设施的儿何尺寸应根据集水面积、降雨强度、历 时、分区汇水面积、坡面径流量、坡体内渗出的水量等因素进行 计算确定,并做好整体规划和布置。关于坡面排水设施几何尺寸 确定,本规范未作详细规定,可梦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114等相关规范进行设计计算确定。 11.10.5仰斜式排水孔是排泄挖方边坡上地下水的有效措施, 当坡面上有集中地下水时,采用仰斜式排水孔排泄,且成群布 置,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坡面上无集中地下水,但土质潮湿、 含水量高,尤其是高液限土、膨胀土边坡,在坡面中设置支撑渗 沟,能有效排泄坡体中地下水,提高土体强度增强边坡稳定性。 在滑坡治理工程中也经常采用支撑渗沟与抗滑支挡结构联合治理 滑坡

11.11.4边坡植物防护与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除应按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有关规定执行之外,还 应遵循以下规定:1)植物的筛选和组合以绿化物种本地化为主, 草灌结合,蒸腾量小,体现生物多样性,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 夫和恢复生态;2)对于膨胀土地区,宜采用支撑盲沟间植草的 方法,以起到防止坡面冲刷,同时调节坡内水分的作用;3)对于 盐渍土地区,宜利用盐生植物、耐盐植物,采用草灌混栽、乔灌 结合的植物防护形式,

12.1.2本章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 规定,选择了在山东省境内应用普遍,成熟可靠的几种支护形 式,包括土质基坑的排桩支护、土钉墙支护、重力式水泥土墙支 护及地下水控制设计。 排桩支护形式包括悬臂桩、桩锚支护和双排桩支护,这类支 护结构可用弹性支点法的计算简图进行结构分析。排桩支护结构 受力明确,计算方法可靠,经验相对成熟,是目前应用最多,最 成熟可靠的支护形式。当基坑需直立开挖,且深度较浅时,可者 虑采用悬臂桩支护形式,其优点是支护方法简单,无需锚杆占用 地下空闻,缺点是支护结构位移偏大,内力分布不理想。当基坑 较深,基坑周边环境对支护结构位移要求严格时,可采用桩锚支 护形式,桩支护形式的优点是易于控制支护结构位移,支护结 构内力分布相对均匀、合理:缺点是锚杆设置需占用基坑周围地 下空间,当对周围建筑物地基基础有影响或受周围地下空间规划 影响时,难以采用。在软土和松散地层中镭杆也难以提供稳定、 理想的承载力,在高水头的颗粒土中施工时还可能形成流水、流 土,降低基坑外侧地下水位,对基坑周边环境容易造成影响,需 采取可靠的施工措施才能采用。双排桩支护形式可看作是一种刚 架结构形式,内力分布特性优于意臂式,水平位移也明显小于 臂式,使用的基坑深度也略大于悬臂式,但占用场地较大,当基 坑需直立开挖,其他支护形式不适宜时可考虑采用双排桩支护形 式。

土钉墙支护形式是一种经济、简便、施工快速、不需大型施 工设备的基坑支护形式。目前在山东省各地均应用较普通。土钉 支护的基坑在基坑玥塌事故中所占比例较大,除去施工质量因 系外,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土钉增墙的设计理论还不完善的现状下, 将常规的经验设计参数用于基坑深度或者土质条件超限的基坑工 程中。主钉墙设计与排支护相比还存在一些间题。如:1)土钉 墙作为一种结构形式,没有完整的实用结构分析方法,工作状况 下土钉拉力、面层受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面层设计只能通过构 造要求解决。2)土钉墙位移计算间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单一士 针增的主针是不施加预应力的,只有在基坑有一定变形后土钉才 会达到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水平,因此,理论上土钉墙位移和沉降 较大。当基坑周边变形影响范围内有建构筑物时,是不适合采用 单一土钉墙支护的。 复合土钉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土钉墙+预应力锚杆: 2)土钉墙+水泥土桩:3)土钉墙+水泥土桩+预应力锚杆:4)土钉 墙+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应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组合。 单一土钉瑞和三种复合土钉墙的支护建议最大深度是根据山东省 的具体情况确定的。 水泥土墙适用的土质条件较窄,一般用在深度不大的软土基 坑。因此,锚杆没有合适的锚固土层,不能提供足够的锚固力。 水泥土墙一般选用搅拌桩,墙体材料是水泥土,其抗拉、抗剪强 度较低,接案式结构设计时性能很差,与混凝土材料无法相比。 只有按重力式结构设计时,才会具有一定优势。按重力式设计, 需要较大的墙宽。水泥土墙用于淤泥质土、淤泥基坑时,基坑深 度不宜大于7m。 12.1.3基坑工程设计是为主体结构地下部分施工而采取的临时 措施。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基坑支护也就随之完成其用途。由 于支护结构的使用期短,因此,设计时采用的荷载一般不需考虑 长期作用。为了防止人们忽略由于延长支护结构使用期而带来的

荷载、材料性能、基坑周边环境等条件的变化,避免超越设计状 况,设计时应确定支护结构的使用期限,并应在设计文件中给出 明确规定。 支护结构的支护期限规定不小于一年,除考虑主体地下结 构施工工期的因素外,也是考虑到施工季节对支护结构的影响。 一年中的不同季节,地下水位、气候、温度等外界环境的变化会 使土的性状及支护结构的性能随之改变,有时影响较大。因此, 支护结构的使用期限不应小于一年。另外基坑工程的施工条件 股均比较复杂,且易受环境及气象因素影响,施工周期宜短不宜 长。支护结构设计的有效期一股不应超过两年。 12.1.5本条规定了基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为确保基坑支护 结构设计的安全,在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应产格执行。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应从稳定、强度和变形三个方面满足设计 要求:首先是稳定,指基坑周围土体的稳定性,即不发生土体的 滑动破坏,因渗流造成流砂、流土、管涌以及支护结构失稳:其 次是强度,支护结构的强度应满足构件强度和稳定设计的要求: 第三是变形,因基坑开挖造成的地层移动及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 地面变形,不得超过基坑周围建筑物、地下设施的变形允许值, 不得影响基坑工程基桩的安全或地下结构的施工。 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应包括对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 监测,并提出各项监测要求的报警值。随基坑开挖,通过对支护 结构桩、墙及其锚杆系统的内力、变形的测试,掌握其工作性能 和状态。通过对影响区域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变形监测,了 解基坑降水和开挖过程中对其影响的程度,作出在施工过程中基 坑安全性的评价。 12.1.7基坑工程设计时,对土的强度指标的选用,主要应根据 现场土体的排水条件及固结条件确定。应采用与基坑开挖过程土 中孔隙水的排水和应力路径基本一致的试验方法得到的指标。 土的抗盟强度指标试验方法有三轴型切试验与直接尊切试

12.2.1支护结构作为分析对象时,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力或间 接作用为荷载。除土体直接作用在支护结构上形成土压力之外, 周边建筑物、施工材料、设备、车辅等荷载量未直接作用在支护 结构上,但其作用通过土体传递到支护结构上,也对支护结构上 土压力的大小产生影响。本条列出影响土压力的各种因素,其目 的是为了在土压力计算时,要把各种影响因素考虑全。基坑周边 建筑物、施工材料科、设备、车辆等附加荷载传递到支护结构上的 附加竖向应力的计算,本规范附录Q给出了具体计算公式。 12.2.2支护结构的土压力计算是个比较复杂的间题,从土力 学这门学科的土压力理论上讲,根据不同的计算理论和假定,得 出了多种土压力计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经典理论如朗背土压 力、库仑土压力。由于每种土压力计算方法都有其各自的适用条 件与局限性,也就没有一种统一的且普遍适用的土压力计算方 法。 由于朗背土压力方法的假定概念明确,与库仑土压力理论相 比具有能直接得出土压力的分布,从而适合结构计算的特点,受 到工程设计人员的普通接受。但是,由于朗肯土压力是建立在半 无限土体的假定之上,在实际基坑工程中基坑的边界条件有时不 符合这一假定,如基坑邻近有建筑物的地下室时,支护结构与地 下室之间是有限宽度的主体;再如,对排桩顶面低于自然地面的 支护结构,是将桩项以上土的自重化作均布荷载作用在桩顶平面 上,然后再按朗肯公式计算土压力。但是当桩顶位置较低时,将 旺项以上土层的自重折算成荷载后计算的土压力会明显小于这部 分土重实际产生的土压力。对于这类基坑边界条件,按朗肯土压 力计算会有较大误差。所以,当朗肯土压力方法不能适用时,应 考虑采用其它计算方法解决土压力的计算精度间题。

库仑土压力理论(滑动楔体法)的假定适用范围较广,对上 面提到的两种情况,库仑方法能够计算出土压力的合力。但其缺 点是如何解决成层土的土压力分布问题。为此,本规范规定在不 符合按朗肯土压力计算条件下,可采用库仑方法计算土压力。但 库仑方法在考虑墙背摩擦角时计算的被动土压力偏大,不应用于 被动土压力的计算。 考虑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的土压力计算方法,理论上更科学, 从长远考虑该方法应是岩土工程中支护结构计算技术的一个发展 方向。从促进技术发展角度,对先进的计算方法不应加以限制。 且是,目前考虑结构与主相互作用的主压力计算方法在工程应用 上尚不够成熟,现阶段只有在有经验时才能采用,如方法使用不 当反而会弄巧成拙。 总之,本规范考虑到适应实际工程需要,对土压力计算方法 适当放宽,但同时对几种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也做了原则规定。 本条各公式是朗肯土压力理论的主动、被动土压力计算公 式。水土合算与水土分算时,其公式采用不同的形式。 12.2.3天然形成的成层土,各土层的分布和厚度是不均匀的。 为尽量使土压力的计算准确,应接土层分布和厚度的变化情况将 土层沿基坑划分为不同的剖面分别计算土压力。但场地任意位置 的土层标高及厚度是由岩土勘察相邻钻探孔的各土层层面实测标 高及通过分析土层分布趋势,在相邻勘察孔之间连线而成。即使 土层计算剖面划分的再细,各土层的计算厚度还是会与实际地层 存在一定差异,本条规定的划分土层厚度的原则,其目的是要求 做到使计算的土压力不小于实际的土压力。

12.3.1支护结构的分析对象为支护结构本身,不包括土体。土 体对支护结构的作用视作荷载或约束。这种分析方法将支护结构

看作杆系结构,一般都按线弹性考虑,是目前最常用和成熟的支 护结构分析方法,适用于大部分支挡式结构。支护桩挡土结构分 析首先将支护桩取作分析对象,按梁计算。支护桩采用平面杆系 结构弹性支点法进行分析。 12.3.8在计算过程中,当P值等于(0.75~0.9)倍错锚杆轴向 拉力标准值时,得到的锚杆长度远大于16m,安全系数也很高, 不符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要求,实际操作时,P值可以小于 (0.75~0.9)倍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但计算变形应满足环境 要求。

12.3.11杆错支护的物定性验算

1S.0.1悬臂结构嵌固深度的验算是绕挡土构件底部转动 的整体极限平衡,控制的是挡土构件的倾覆稳定性。单支点结构 嵌固深度的验算是绕支点转动的整体极限平衡,控制的是挡土构 件嵌固段的踢脚稳定性。态臂结构绕挡土构件底部转动的力矩平 衡和单支点结构绕支点转动的力矩平衡都是嵌固段土的抗力对转 动点的抵抗力矩起稳定性控制作用,因此,其安全系数称为抗倾 覆安全系数: 2S.0.2锚拉式排桩支护结构整体滑动稳定性验算公式, 是以瑞典条分法边坡稳定性计算公式为基础,在力的平衡关系 上,增加了锚杆拉力对圆弧滑动体圆心的抗滑力矩项。极限平衡 状态分析时,仍以圆弧滑动土体为分析对象,假定滑动面上土的 剪力达到极限强度的同时,滑动面外铺杆拉力也达到极限拉力状 态。 最危险滑弧的搜索范围限于通过挡土构件底端和在挡土构件 下方的各个滑弧。因支护结构的平衡性和结构强度已通过结构分 析解决,在截面抗剪强度满足剪应力作用下的抗剪要求后,挡 构件便不会被剪断。因此,穿过挡土构件的各滑弧不需验算。 为了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圆弧滑动体,在滑弧面上,黏性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需要采用总应力强度指标,砂土的抗剪强度指

标需要采用有效应力强度指标,并应考虑水压力的作用。 3S.0.3对深度较大的基坑,当嵌固深度较小、土的强度 较低时,土体从挡土构件底部以下向坑内隆起挤出是锚拉式排桩 支护结构的一种破坏模式。这种土体丧失竖向平衡状态的破坏模 式,经常发生在软土地区,只能通过增加挡土构件嵌固深度来提 高隆起稳定性。对于山东省大部分地区由于土质教好,隆起不起 主要控制作用。通常情况满足嵌固稳定性要求的支护结构亦能满 足抗降起要求,但是作为一种破坏形态,还是需要进行抗降起稳 定性验算。 抗隆起稳定性的验算方法,采用目前常用的地基极限承载力 的普朗德尔极限平衡理论公式。 12.3.151目前国内实际基坑支护工程中,排桩的桩型采用 凝土灌注桩的占绝大多数。但有些情况下,适合采用型钢桩、钢 管桩或预制桩等,基至也可以采用SMW工法施工的水泥土内置型 钢桩。这些桩型与混凝土灌注桩的结构受力类型是相同的,可以 按相同的方法进行设计。但采用这些桩型时,应考患其刚度、构 造及施工工艺上的不同特点,不能盲目使用: 2排桩桩径不宜小于600mm,是通常情况下桩径的下限,桩 径的选取主要还是应按弯矩大小与变形要求确定,以达到受力与 经济合理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施工条件的要求 3该条规定是为后期主体结构施工考患的。因为,当排桩 及冠梁高于后期主体结构各种地下管线的标高时,会给后续的施 工造成障碍,需将其蕾除,所以,排桩桩项的设计标高,在不影 响基坑的稳定及基坑外环境变形的要求时,宜避开主体建筑地下 管线通过的位置。一般情况下,主体建筑各种管线引出接口的埋 深不大,是容易做到的。但如果将桩顶降至管线以下,影响了支 护结构的稳定或变形要求,则应首先按满定稳定或变形要求考愿 项的设计标高: 4桩间土的防护措施一般采用挂网喷面的方式,鉴于基坑

使用要经历南季或者冬季,以及考虑场区施工、生活用水的影 响,建议桩间士采用防护措施。

12.4.6实践经验证明,双排桩排距大于5d时,支护结构位移更 小,因此,当周边环境允许时,双排桩可以选择较大排距,其间 距可达5m或以上。

是控制聚液不从孔口流失。一般的做法是:在一次注聚液初凝后 定时间,开始进行二次注浆,或者在锚杆锚固段起点处设置止 浆装置。 铺锚杆施工时的增孔、对地层的扰动,会引起锚杆上部土体 的下沉。若锚杆之上存在建筑物、构筑物等,锚杆成孔造成的地 基变形可能使其发生沉降基至损坏。因此,设置镭杆需避开易期 孔、变形的土层,且锚固段应与周围建筑物地基基础和地下结构 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土层锚杆的错固段长度及错杆轴向拉力特征值应根据土层镭 针锚杆试验确定。试验资科和理论研究表明:镭杆受力时,治镭 固段的黏结应力分布是不均匀变化的。受荷初期,黏结应力最大 处在临近自由段处,随着荷载增大,黏结应力最大处向着锚杆深 部转移,但锚杆端部有应力损失。也就是说,锚杆长度超过一定 限值后,承载力随错杆的长度不是线性增加的。山东地区也出现 过锚固段长度超过16m的铺锚杆,因此该条规定的错杆锚固段长度 不宜超过16m,如有,需要经过锚杆基本试验进行验证。 12.5.2锚杆设计的安全系数是根据荷载分项系数、抗力分项系 数和重要性系数三者的乘积取值,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 三级的支护结构分别为1.78、1.62和1.46。当锚杆为永久性锚杆 时,安全系数取值不能按本条规定取值,应符合其他相关规范的 规定。 12.5.3该条是用于估算锚杆承载力极限状态下的标准值,强调 了极限抗拨承载力应通过锚杆基本试验验证估算值的止确与合。 古算值的取值与各地层的铺杆极限结强度标准值有关。由于目 前没有山东省各地近年来各地层黏结强度标准值的统计资料,暂 参考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中的表格 执行。锚杆施工前需要做基本试验对锚杆极限抗拨承载力标准值 进行验证,从而调整土体与错固体的实际极限黏结强度数值。 般情况,对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的工程,应进行基本

试验,对于三级工程,如果确有工程经验可供参考可以免傲,否 则亦应进行基本试验。 12.5.4该条将锚杆在支护体系中所受的水平支反力转化为单根 错锚杆的轴向拉力标准值, 12.5.5锚杆自由段的长度是根据基坑开挖到坑底时的潜在滑移 面位置确定的,该范围内锚杆的抗拔力是不起作用的,属于非锚 固段。锚杆自由段的范围应设在滑移面以外,该部分锚杆杆体应 用套管和注浆体隔离开。 锚杆的自由段越长,预应力损失就越小,锚杆拉力就越稳 定。因此锚杆自由段的长度除满足本条公式的计算规定外还应满 足不小于5.0m的规定。 12.5.6该条是对锚杆杆体强度的要求。锚杆拉力确定后,锚杆 除满足由摩阻力控制的抗承载力要求外,还应满足由锚杆杆体强 度控制的受拉承载力要求。

12.6.1在目前土钉墙设计理论国内外还处于相对不算完善与成

12.6.2土钉墙的稳定性验算

土钉墙是随着土方的开挖逐渐形成的,施工阶段基坑的稳定 性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对不同开挖阶段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本 条指出应对土钉增开挖的不同工况分别接圆弧滑动条分法进行整 体稳定验算。因为普通土钉墙不能应用于水位以下,整体稳定验 享不需考患水压力的影。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增可以用于有地下 水的情况下,整体稳定验算应考虑水压力的影响。 12.6.3当基坑底面以下存在承压水或采用悬挂式惟幕等具有产 生渗透变形条件时,应进行地下水渗透稳定性验算。

测分析,综合在构造及定性设计角度予以规定。锚杆腰梁与喷射 混减土面层一股连接在一起,锚杆拉力通过腰架和面层直接施加 传递到了土体中,腰梁按构造设计一般可满足受力的要求,一般 可不进行验算

12.7重力式水泥士墙设计

12.7.1重力式水泥主瑞的破环形式主要有:1)增整体滑移; 2)增整体领覆:3沿墙体以外土中某个滑动面的土体整体滑动: 4)因墙底地基承载力不够而引起的增体下沉造成基隆起:5)因 墙体材料应力不足,造成的抗拉、抗压或者抗剪破坏;6)地下水 造成的土体渗透破坏。因此水泥土墙的设计必须从以上各方面进 行验算。 12.7.212.7.5重力式水泥土墙的设计,墙的嵌固深度和墙的 宽度是两个主要设计参数,土体整体滑动稳定性、基坑隆起稳定 性与嵌固深度密切相关,而基本与增宽无关。增的倾覆稳定性、 请的滑移稳定性不仅与嵌固深度有关,而且与墙宽有关。当墙的 嵌固深度满足整体稳定条件时,抗降起条件也会满足。因此,常 常是整体稳定性条件决定嵌固深度下限。采用按整体稳定条件确 定的嵌固深度,再按增的抗倾覆条件计算墙宽,此增宽一般自然 能够同时满足抗滑移条件。 12.7.6水泥土墙的各种稳定性验算基于重力式结构的假定,应 保证增为整体。增体满定足抗拉、抗压和抗剪要求是保证墙为整体 条件。在验算截面的选择上,需选择内力最不利的截面、墙身水 泥土强度较低的截面。 12.7.81水泥土挡墙支护的特点是搅拌桩的桩与桩之间可以 相互搭接,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特性和上部结构要求可采用实体 状、格栅状以及长短桩相结合等不同支护形式。实体状布桩形式 适用于土层条件较好、开挖深度较浅的基坑:格栅状布桩形式适

用于较深的坑且较为经济合理。水泥主增采用格栅状的断面时 截面置换率为水泥土搅拌桩部分的截面积和断面外包面积之比。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墙体断面呈格栅型,格栅中间的土体对四周 水泥上隔墙的压力称为谷仓压力。用调整格栅的面积方法使谷仓 土压力控制在水泥土隔墙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2水泥土搅拌桩,相邻桩搭接部分的截面积为双弧形,搭 接长度150mm指搅拌转轴中心连线位置的最大搭接长度为150mm。 要求搅拌机施工时转轴的垂直度要保持在1%之内,当搅拌较长 时,应增加设计搭接宽度: 水泥土挡墙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不透水性,可作为截水 幕,在设计时,桩的长度应大于工程所要求的截水深度并能满足 抗渗流验算要求: 3试验资料表明,水泥土的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 般情况下,7d时水泥土强度可达标准强度的30%~50%;30d时可 达标准强度的60%~75%;90d为180d的80%:而180d以后,水滤 土强度增加仍未终止。另外,根据电子显微镜的观累,水泥土 的硬凝反应也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此外,水泥强度等级直接影 响水泥土的强度,一股当水泥强度提高10MPa时,水泥土的标准 强度可提高20%~30%。因此,取28d龄期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不小 于0.8MPa作为水泥土挡墙支护结构体应达到的强度标准。水泥土 现拌桩的性能介于刚性和案性桩之闻,其抗拉强度很低(可取 0),可在桩中插入钢筋、钢管或型钢等劲性材料; 4增顶现浇的混凝土压顶板是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增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有利于加强墙体整体性,也可防止因雨水从 尚贝人 坏墙体,并便利施工

12.8.1地下水控制方法包括:截水、降水、集水明排,地

水回灌不作为独立的地下水控制方法,但可作为一种补充措施与 其他方法一同使用。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基坑工程可采用单 地下水控制方法,也可采用多种地下水控制方法相结合的形式。 如录挂式截水雄幕+坑内降水,基坑周边控制降深的降水+截水雄 幕,截水或降水+回灌,部分基坑边截水+部分基坑边降水等。 般情况,降水或截水都要结合集水明排。 12.8.2采用哪种地下水控制的方式是基坑周边环境条件的客观 要求,基坑支护设计时应首先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然后再根据 选定的地下水控制方法,选择支护结构形式。当降水不会对基坑 周边环境造成损害且国家和地方法规允许时,可优先考患采用降 水,否则应采用基坑截水。 12.8.3水泥土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常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由于不同地 区,即使土的基本性状相同,但成分也会有所差异,对水泥的盾 结性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当缺少实际经验时,水泥掺量和外加 剂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落底式截水幕须进行基底渗流稳定、隆起验算,必要时可 加深竖向截水唯幕深度或采用基坑内设降压并保证施工安全。态 挂式截水惟幕需要考患绕过雄幕涌入基坑的水量,评价基底内降 水并数量和布置及其可能造成的周边环境问题,必要时进行封底 或采用其他方法。 对于一级、二级基坑,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截水雌幕不宜少 于两排,前后排宜错缝排列,且相邻搅择桩搭接宽度不宜少于 200mm;对于三级基坑,采用单排双轴水泥土搅拌桩作截水幕 时相邻搅拌桩搭接宽度不宜少于300mm。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截水 唯幕应采用套接一孔法施工,对于一级、二级基坑,单排三轴水 泥土搅拌桩截水幕桩径不宜小于850mm。 旋喷固结体的直径、摆喷固结体的半径受施工工艺、喷射压 力、提升速度、土类和土性等因素影响,有效半径应通过试验或

经验确定。 12.8.4合理确定基坑降水方法是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 度,取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基坑降水方法通常应根据 地质条件、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和支护结构设计条件等因系综合 确定。一个工程不限于一种技术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技术要 求,地质条件等,同时选用两种或多种技术方法,相互配合,互 为补充,达到高效、节约和优化降水的目的。土工试验的渗透系 数往往偏小,甚至低一个数量级以上,使用土工试验的渗透系数 进行计算时,需要根据周边的经验进行判断。 12.8.5集水明排是在基坑内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抽水设备 将基坑中水从集水井内抽出,达到疏干基坑内积水的目的。集水 明排可单独采用,办亦可与其它方法结合使用。单独使用时,降深 不宜大于5m,否则坑底容易产生软化、泥化,坡脚出现流土、管 涌,边坡塌陷,地面沉降等问题。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时,其主 要功能是收集基坑中和坑壁局部渗出的地下水和地面水。本条主 要规定了布置排水沟和集水井的技术要求。 为防止边坡变形增大,靠近基坑边部的排水沟和集水井应与 基坑坡脚保持一定距离。盲沟施工时可回填碎石,然后在碎石上 浇筑垫层。

13岩土工程检验和监测

13.1.1所谓有特殊要求的工程,是指有特殊意义的,一且损坏 将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或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工程;对变形有 特殊限制的工程;采用新的设计施工方法,而又缺乏经验的工程。 13.1.3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施工勘察。 1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详勘阶段难以查清时; 2 开挖基槽发现土质、土层结构与勘察资料不符时: 3 施工中,地基土受扰动,需查明其性状及工程性质时: 4 为地基处理,需进一步提供勘察资料时: 5 建筑物有特殊要求,或在施工时出现新的岩土工程地质 问题时。 13. 1.6月 从对已有边坡工程检测报告的调查发现,检测报告形式 紧多,表达内容、方式各不相同,报告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十分 严重,为此统一规定了边坡工程检测报告的基本要求。

13.2.2通过验槽检验勘察报告的结论与建议是否正确合理,研

13.3桩基工程检验和检测

13.3桩基工程检验和检测

孔桩应逐孔进行终孔验收,终孔厚

力层的岩主特征。对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承较能力主要取 决于嵌岩段岩性特征和下卧层的持力性状。终孔时,应视岩石特 性及构造发育情况,采用超前钻逐孔对孔底下3d或5m深度范围内 持力层进行检验,查明是否存在溶洞、破碎带和软夹层等,并提 供岩芯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终孔验收如发现与勘察报告及设计文件不一致,应由设计人 提出处理意见。缺少经验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岩基原位荷载试验。 13.3.6常用桩基完整性检测方法有钻孔抽芯法、声波透射法、 高应变动力检测法、低应变动力检测法等。其中低应变方法方便灵 活,检测速度快,适宜用于预制桩、小直径灌注桩的检测。但对大 直径桩,特别是嵌岩桩,高、低应变均难以取得较好的检测效果。 钻孔抽芯法通过钻取混滤凝土芯样和耕底持力层岩芯,既可直观地判 别桩身混凝的连续性,持力层岩士特征及沉渣情况,又可通过芯 样试压,了解相应混凝土和岩样的强度,是大直径桩的重要检测 方法。声波透射法通过预埋管逐个剖面检测桩身质量,既能可靠 地发现桩身缺陷,又能合理地评定缺陷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实 际工作中,将声波透射法与钻孔抽芯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大直 径桩质量检测是科学、合理,且是切实有效的检测手段。

13.4地基处理检验和监测

13.4.4地基处理的验槽,应在地基处理之前或之间、之后进 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换土垫层,应在进行垫层施工之前进行,根据基坑深 度的不同,分别按深、浅基础的验槽进行。经检验符合有关要求 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2对各种复合桩基,应在施工之中进行。主要为查明桩端 是否达到预定的地层: 3对各种采用预压法、压密、挤密、振密的复合地基,主

要是用试验方法(室内土工试验、现场原位测试)来确定是否达 到设计要求: 4对遇水软化、崩解的风化岩、膨胀性土等特殊土层,不 可仅根据试验数据评价承载力等,尚应考患由于试验条件与实际 施工条件的差异带来的潜在风险,试验结果宜考虑一定的折减: 5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的效果主要是 通过设置了桩基,利用其与地基土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复合地 基应对桩基施工质量进行检验: 6确定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压板宽度 时宜考患面积置换率和祷垫层厚度,基础宽度不大时应取基础宽 度,基础宽度较大、试验条件达不到时应取较薄厚度的褥挚层。 13.4.5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由于试验的压板面积有限,考虑到大 面积荷载的长期作用结果与小面积短时荷载作用的试验结果有 定的差异,故需要对载简板尺寸有所限制。 刚性桩当施工工艺对地基土承载力影响较小时,可采用单 桩静载荷试验和桩间土静载荷试验结果确定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 力:刚性桩复合地基单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可采用低应变法。 强务地基或强务置换地基载荷试验的压板面积应考虑压板的 尺寸效应,应采用大压板载荷试验,根据处理深度的大小,压板 面积可采用2m~4m。 对于重要建筑物的检测应以能够定量评价的方法为主,采用 其他方法如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跨孔波速法试验等,必须注意 应用条件。这些方法作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辅助手段,用于定 性评价处理效果。 13.4.8砂石桩复合地基对桩体采用动力触探方法检验,对桩间 土采用标准贯入、静力触探或其他原位测试方法进行检验可检测 砂石桩及桩间土的挤密效果。如处理可液化地层时,可按标准贯 入锤击数来衡量砂性土的抗液化性。 水泥土搅拌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后对成桩质量有怀时可采

用双管单动取样器对桩身钻芯取样,制成试块,测试桩身实际强 度。钻孔直径不宜小于108mm。评价时应注意取样的代表性。 单桩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是检验水泥土搅拌桩质量 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一般在龄期28d后进行。 13.4.9换填垫层的施工必须在每层密实度检验合格后再进行下 一道工序施工 13.4.10在压(或夯)实填土的过程中,取样检验分层土的厚 度视施工机械而定,一般情况下宜按200mm~500mm分层进行检 验。利用贯入仪检验垫层质量,通过现场对比试验确定其击数与 干密度的对应关系。垫层质量的检验可米用环力法:在租粒土垫 层中,可采用灌水法、灌砂法进行检验。 13.4.13本条规定建筑物地基进行地基处理,应对地基处理后 的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终止时 间应符合设计要求

皖2016JZZY1:2016系列工程建设通用标准设计建筑专业(一).pdf13.5边坡工程检测与监测

13.5.13边坡工程及支护结构变形值的大小与边坡高度、地质 条件、水文条件、支护类型、坡项荷载等多种因素有关,变形计 算复杂且不成熟,现行国家有关标准均未提出较成熟的计算理 论。因此,目前较准确地提出边坡工程变形预警值也是困难的, 持别是对岩体或岩土体边坡工程变形控制标准更难提出统一的判 定标准,工程实践中只能根据地区经验,采取工程类比的方法确 定。本条给出了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及监测期间应报警并采取相 应的应急措施的几种情况,报警值的确定考虑了边坡类型、安全 等级及被保护对象对变形的敏感程度等因素,变形控制比单纯的 地基不均匀沉降要严

13.6.9基坑位移监测网的布设应遵循先控制后局部的原则,其13.6基坑工程检测与监测中为满足通视等工程实际的需要,工作基点很难布设于不受基坑开挖影响的区域,故工作基点一定要通过基准点进行校验。I基坑工程检测13.6.12本条提及的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均为实际监测工作中常见的监测方法:电磁测距三角高程法是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13.6.2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易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应在开挖前规范》GB50026推荐的垂直位移监测方法,但应严格控制使用方进行相关资料的取证,以便评估施工影响。法,保证精度;基坑其他相关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参照现行行业13.6.5本条涉及的结构构件检测方法及要求参照现行行业标准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执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执行。地下水的控制设施包13.6.14基坑监测项目的报警值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基括截水惟幕、降水井、坡顶截水沟、基坑内集水沟井等,应对其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作用效果进行检验。规程》JGJ120制定。13.6.6锚杆的基本试验按本规范附录N进行。其他的试验按现岩石因结构发育的不确定性及受岩石爆破开挖的影响,岩石行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现行国家标准基坑易发生脆性破坏,故其比土质基坑允许位移的要求更高。岩《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等有关规定执行。设计时应石基坑坡项位移报警值可参照表9确定。注意适当加大预估破坏荷载和杆体配筋,应确保反力装置的强度表9岩石基坑坡顶位移报警值和刚度满是要求,确保锁定装置能便各杆体同时受力。关于加载基坑类别方式,根据青岛地区经验,砂土状强风化带及以下岩体锚杆抗拨一级二级三.级试验的变形以弹性变形为主,型性变形小,不必要采用分级循环累计值变化累计值变化累计值变化加载方式,可以采用分级加载方式。相对基速丰相对基速率绝对值相对基绝对值坑深度mm/d绝对值抗深度m/d抗深度mm/d(m)控制值(m)控制值(nm)控制值ⅡI基坑工程监测20~302%~3% 2~430~503%~5%3~550~605%~7%4~613.6.7基坑工程监测涉及岩土工程及测绘工程两个专业,监测13.6.15对爆破振动监测点宜布设在临近建筑物、管线及需特单位宜同时具备勘察及测绘两类资质,对手安全等级相对较高的别保护的环境监测对象上。基坑工程宜对资质有较高的要求。13.6.8近年来,需爆破施工的深大岩石基坑较多,爆破对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影响较大,因此补充了爆破振动监测内容。爆破振动监测应主要监控爆破对周边建筑物等环境的影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监控爆破对支护结构的影响。442443

14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文件

14.1.1勘察纲要是勘察工作实施的技术性指导文件,是勘察各 工序环节技术质量控制、检查、监督、验收以及实施进度安排的 依据。本要求在现行国家标准和其它省市相关技术标准中未作要 求,考虑到我省对勘察质量管理的要求,增加此条内容。 14.1.2原始资料是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编写成果报告的基础, 原始资料的真实、可靠是保证成果报告质量的基本条件。近年 来,经常发现有此单位钻探、测试、取样等工作量做得不少,但 由于对现场工作及原始资料的检查、整理、分析、甄别鉴定不够 重视,因而不能真实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甚至造成假象,导致 分析评价的错误。因此,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所取得的原始资料和 分析所依据的一切资料,均应真实、可靠,并进行检查、整理分 析、鉴定,认定无误后方可使用。 14.1.3~14.1.7主要是对勘察设计文件编制和技术管理的基本 要求。

14.2.121根据附近工程经验,结合触探、钻探取样试验确定 承载力是一种间接的方法,对于丙级岩土工程勘察是适用的:乙 级岩土工程勘察时,基础大小及埋深与确定承载力特征时的背景 目差较大,而承载力修正系数是一个拟合数值,在一定的区间内 误差不大,超出这个区间,误差就非常显著,而理论公式计算的 结果适应性更强:甲级建筑物需要的荷载较大,对变形控制严

DB13/T 5056-2019标准下载,需要通过载荷试验进行验证,必要时还要通过监测进一步验 证,但需要强调的是载荷试验的代表性必须得到保证。 2岩土参数有很强的局限性,由于取样的位置、土样的质 量、试验的方法、统计方法、建筑特征等都有可能带来偏差,因 此,岩土工程师必须根据自已的判断,确定参数的最佳估值; 3已有的工程经验是重要的,它包含了一些未知的、或已知 但不易量化的客观规律等: 4工程重要时,必须通过现场模型试验或足尺试验这种是直 接可靠的方法解决岩土工程问题; 5通过施工勘察、施工监测,能够发现或者验证勘察过程中 未解决的岩土工程问题,必要时,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建 筑物安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