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_5027-2019_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DB51_5027-2019_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8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4941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_5027-2019_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5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5.1.1强制性条文。规定了不同气候区的墙体、屋面、楼地面 及户门的传热系数和热情性指标限值,并明确规定若超过限值, 应按本标准5.2节的规定进行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 对于高海拔严寒、寒冷地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限值,与 2012版标准框架基本一致,结合现有工程实际情况,明确了与土 壤相接触的地下室顶板的具体要求。外墙、架空或外挑楼板的传 热系数限值以及地下室外墙保温材料层的热阻值有所提高。 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做出了以下修订: 1将夏热冬冷地区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按照不同的的体形 系数调整为≤0.40和>0.40这两个档次对应控制,这样更能切合 目前建筑的实际情况,利于设计及操作。 2本标准增加了分户墙和起居室、卧室、书房等功能房间 的分户楼板等围护结构的性能要求。对分户楼板的热工性能提出 了限值要求,即传热系数不高于1.8W/(m²K),且该项限值不 能突破,楼板需要做一定的保温措施才能满足标准要求。楼板噪 声干扰一直是居住建筑上下邻里矛盾的热点,分户楼板可采用隔 声垫、浮筑楼板等做法,既解决了分户保温的问题,又提高了上 下层之间的隔声性能。对于分隔电梯间和户内空间的分户墙而言, 考虑到电梯间内电梯连续运作,空气温度较高,可不考虑围护结 构的热工性能指标要求。分户墙、分户楼板应设计到位,精装修

建筑(成品住宅)分户楼板的传热系数计算可考虑装修后的状态, 非精装修建筑分户楼板的传热系数计算不得考虑装修后的状态。 对于温和地区,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有限,围护结构热 工性能参数限值在2012版标准基础上进行了相应提高和调整。 本标准中高海拨严寒、寒冷地区屋面按不同层数的居住建筑 采用不同的传热系数K限值,这是因为屋面的面积在外围护结构 所占的比例是随着建筑的层数增加而相对减少。如前4.3.1条对 建筑体形系数的说明一样,面积大则接受的室外热作用越大,热 冷损失也越大。因此,面积比例大者理应保温性能要求高一些, 即传热系数K限值应要求小一些。对夏热冬冷及温和地区分别按 传热系数K限值和热情性指标D限值控制是符合目前屋面节能保 温隔热工程实际情况的。 5.1.2由于屋面很少有结构性冷(热)桥部位,故未取平均传 热系数K和平均热情性指标Dm作限值规定。但平屋面有非结构 找坡层,工程中常用作找坡兼保温。但由于其厚度不一致,为保 证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符合规定的限值,在进行K和D的计算时 找坡层或找坡层兼保温层的计算厚度应取屋面保温的平均厚度。 根据夏热冬冷地区实际的使用情况和从楼地面传热系数便于 计算考虑,对不属于同一户的层间楼地面和分户墙、底面接触室 外空气的架空楼地面作了传热系数限值规定:底层为使用性质不 确定的临街商铺的上层楼地面传热系数限值,可参照楼地面接触 室外空气的架空楼地面执行。 由于供暖空调房间通往室外的门对能耗也有一定的影响,每 户通在室外的门不只是一个,因此,明确规定供暖空调房间通在 室外的门的传热系数K限值取值。 当围护结构的平均热惰性指标D较小时,室外温度波动对

建筑(成品住宅)分户楼板的传热系数计算可考装修后的状态 非精装修建筑分户楼板的传热系数计算不得考虑装修后的状态。 对于温和地区,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损失有限,围护结构热 工性能参数限值在2012版标准基础上进行了相应提高和调整。 本标准中高海拨严寒、寒冷地区屋面按不同层数的居住建筑 采用不同的传热系数K限值,这是因为屋面的面积在外围护结构 所占的比例是随着建筑的层数增加而相对减少。如前4.3.1条对 建筑体形系数的说明一样,面积大则接受的室外热作用越大,热 冷损失也越大。因此,面积比例大者理应保温性能要求高一些, 即传热系数K限值应要求小一些。对夏热冬冷及温和地区分别按 传热系数K限值和热情性指标D限值控制是符合目前屋面节能保 温隔热工程实际情况的

区,采用了双层窗(比如封闭阳台与房间之间还有一层玻璃门), 可按照综合传热系数作为外窗传热系数。如果采用了保温窗帘或 窗户夜间保温措施,可按夜间使用状况计算外窗的传热系数。 5.1.4对于凸窗、弧形窗及转角窗的面积,明确规定按展开面 积计算。凸窗、弧形窗及转角窗不仅会使窗户在最冷、最热期间 受到的室外热作用面积增大DB51/T 2696-2020 四川省公共厕所信息标志标准,也会使供暖、空调期间外窗传热面 积增大,促使能耗提高;为此,对凸窗、弧形窗及转角窗规定按 展开面积计算是非常必要的

5.1.5强制性条文。目前居住建筑的外窗设计面积越来越大

百窗、弧形窗及转角窗应用越来越多,但对其上下、左石不透明 的顶板、底板和侧板又不重视其保温隔热处理。这些部位基本上 是钢筋混凝土出挑构件,是外墙上热工性能最薄弱的部位,其热 工性能应不低于最小传热阻的要求,对外门窗侧口也应进行保温 处理。当弧形窗及转角窗为凸窗时,也应按本条的规定进行热工 节能设计。

5.1.6附录K各类建筑材料的热物理性能计算参数来

5.1.7强制性条文。为了保证建筑的节能,要求外窗具

气密性能,以避免夏季和冬季室外空气过多地向室内渗漏。《建筑外 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一2008

中规定的6级对应的性能是:在10Pa压差下,每小时每米缝隙 的空气渗透量不大于1.5m,且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气渗透 量不大于4.5m。4级对应的性能是:在10Pa压差下,每小时每 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不大于2.5m,且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 气渗透量不大于7.5m。 由于不同气候区的室外温度不同,本条文对四川不同气候区 的建筑外窗的气密性要求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米缝隙的空气渗透量不大于2.5m,且每小时每平方米面积的空 气渗透量不大于7.5m3。 由于不同气候区的室外温度不同,本条文对四川不同气候区 的建筑外窗的气密性要求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5.1.8外墙结构性冷(热)桥部位系指嵌人墙体的混凝土或金 属梁、柱,墙体的混凝土肋或金属件,装配式建筑中的板材按缝 及墙角、墙体勒脚、楼板与外墙、内隔墙与外墙联接处、外窗(门) 洞口室外部分的侧墙等部位。这些部位保温薄弱,热流密集,内 表面温度较低,也会使这个部位的热损失增大。在进行外墙的热 工节能设计时,应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一2016 第5.1.3条的规定,计算该部位的热阻最小值Rminw[(m²·K)/W], 亦即应对这些部位的内表面温度进行验算,以便确定其是否低于 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5.1.9与土壤接触的地面以及地面以上几十厘米高的周边外墙 特别是墙角)由于受二维、三维传热的影响,比较容易出现表面 温度低的情况,一方面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另一方面也容易发 生返潮、结露,因此要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围护结构的保温防潮。 在高海拔严寒、寒冷地区,即使没有地下室,也应该将外墙 外侧的保温延伸到地坪以下,有利于减小周边地面以及地面以上 几十厘米高的周边外墙(特别是墙角)热损失,提高内表面温度 避免结露。 热冬冷地区为控制和防止地面结露泛潮,要求室内空气湿

的建筑外窗的气密性要求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5.1.8外墙结构性冷(热)桥部位系指嵌人墙体的混凝土或金 属梁、柱,墙体的混凝土肋或金属件,装配式建筑中的板材按缝 及墙角、墙体勒脚、楼板与外墙、内隔墙与外墙联接处、外窗(门) 洞口室外部分的侧墙等部位。这些部位保温薄弱,热流密集,内 表面温度较低,也会使这个部位的热损失增大。在进行外墙的热 工节能设计时,应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一2016 第5.1.3条的规定,计算该部位的热阻最小值Rminw[(m²·K)/W] 亦即应对这些部位的内表面温度进行验算,以便确定其是否低于 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5.1.8外墙结构性冷(热)桥部位系指嵌入墙体的混凝

5.1.9与土壤接触的地面以及地面以上几十厘米高的周边外墙

5.1.9与土壤接触的地面以及

特别是墙角)由于受二维、三维传热的影响,比较容易出现表面 温度低的情况,一方面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另一方面也容易发 生返潮、结露,因此要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围护结构的保温防潮。 在高海拔严寒、寒冷地区,即使没有地下室,也应该将外墙 外侧的保温延伸到地坪以下,有利于减小周边地面以及地面以上 几十厘米高的周边外墙(特别是墙角)热损失,提高内表面温度 避免结露。 夏热冬冷地区为控制和防止地面结露泛潮,要求室内空气湿 度不宜过高,地表面温度不宜过低。因此,建筑要控制室内地面

引起泛潮。传统民居中常用的木地板、三合土和灰土等类材料的 地面,在潮霉季节,较为干燥,主要原因是这些材料的蓄热系数 较小,可减少地表温度与气温间的差值,从而防止泛潮的产生。 司样亦可采用地面作保温层增加地板热阻提高地表面温度,或采 用表面带微孔的吸湿耐磨的材料亦可。

5.1.10本条参照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半

5.2.1强制性条文。本标准为满足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了两 种方法,一是符合第5.1节的规定性指标要求,二是满足5.2节 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的要求。 对大量的居住建筑而言,它们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开窗面 积和体形系数等都能满足4.3和5.1节中节能设计规定性指标的 要求,它们的供暖、空调能耗已经在编制本标准的过程中经过了 大量的计算,能满足节能标准目标的要求,相应技术措施均具有 较好的技术经济型,应优先采用规定性指标进行设计。 而本节是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进行性能指标设计。对于在某 些方面不符合规定性指标的建筑,但可以采取在其他方面增强节 能技术措施的方法,仍然能达到节能标准的目标。例如建筑的体 形系数超过了第4.3.1条的规定,但是在权衡判断限值要求范围 内,它可以采取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方法,来达到节能标准 的目标。方法是必须经过计算证明建筑的能耗性指标在标准的控

制以内。 对于四川地区高海拨严寒、寒冷地区均处于太阳能资源丰富 地区,南向外窗作为太阳能得热部件考虑,采用太阳得热系数较 大可以增加进入室内太阳辐射量,此时可适当降低南向外窗的传 热系数。对于当南向外窗传热系数不满足5.1节规定限值时,可 参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动态权衡判断。 5.2.2强制性条文。本条文制定的自的是在进行节能设计时, 呆证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效果,防正某些方面弄虚作假,保 证设计质量,达到节能标准的目标,规定在进行性能化设计时限 定了部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必须满足标准要求才能进行设计。 本标准规定,夏热冬冷地区的屋面、外墙、凸窗的非透明部 分、分户墙以及起居室、卧室、书房等功能房间楼板的传热系数 外窗的传热系数和太阳得热系数SHGC必须满足不能突破,必须 满足本标准第5.1.1条、5.1.3条、5.1.5条的规定。

5.2.3引自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物的耗热量、耗冷量指标综合反映了建筑设计和围护结 构热工性能的优劣,因此是节能建筑的重要控制指标。围护结构 热工性能好的居住建筑,在不配备供暖、空调设备的条件下,冬 夏季的室内温度情况也要比一般居住建筑好。 建筑节能除了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之外,提高空调 供暖设备的效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室内 外温差比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小得多,改善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 性能所发挥的节能作用不如高海拔严寒、寒冷地区大,因此提高 空调、供暖设备的效率显得更加重要

单位扰量作用时刻以后5h的外壁面吸热反应系数。 反应系数的计算可以参考专门的资料或使用专门的计算机程 序,有了反应系数后就可以利用下式计算第n个时刻,室内从室 外通过板壁围护结构的传热得热量HG(n)

式中K一一板壁的传热系数。 能耗分析软件还可以采用其他经建设部或四川省住房和城乡 建设厅测试认可的软件,软件可模拟建筑物供暖、空调的热过 程。用户可以输入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可以输人建筑围护 结构的细节,可以输入室内人员、电器、炊事、照明等的作息时 间,可以输人一年8760h的气象数据,可以选择空调系统的类 型和容量等参数。软件根据用户输人的数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 以各种各样的报告形式来提供。 本标准第5.2节的目的是审查那些不完全符合第4章和第5.1 节规定的居住建筑是否也能满足节能目标的要求。为了在不同的 建筑之间建立起一个公平合理的可比性,并简化审查工作量,本 条特意规定了计算的标准条件。 计算时取卧室、起居室和书房的室内温度,冬季全天为18℃C

夏季全天为26C,换气次数为1.0次/h,其他房间不控温。 供暖设备的额定能效比取3.0,主要是考虑冬季供暖设备部 分使用家用冷暖型(风冷热泵)空调器,部分仍使用电热型供暖 器;空调设备额定能效比取3.3,主要是考虑家用空调器国家标 推规定的2级能效比。 在计算中取2级的设备额定能效比,主要目的是鼓励采用节 能产品。由于夏热冬冷地区室内供暖、空调设备的配置实际上是 居民个人的行为,本标准实际上能控制的主要是建筑围护结构, 所以在计算中适当降低设备的额定能效比对居住建筑实际达到节 能65%的目标是有利的。 居住建筑的内部得热在冬季可以减小供暖负荷,在夏季则增 大空调负荷。在计算时将内部得热分为照明和其他(人员、家电 炊事等)两类来考虑。对人员、炊事和家电得热还分别考虑供暖 空调和非供暖空调房间的情况。 室内得热的多少随机性很强,在计算中取定值,与实际情况 是有出入的。但是为了使不同的建筑之间具有可比性,本标准规 定在计算中取定值。 在计算中室内照明得热按每平方米每天耗电0.0141kW·h 取值。 室内人员、炊事和视听设备等的其他得热,分为显热和潜热 两部分。对卧室和起居室,显热按每天4.33kW·h,潜热按每天 1.69kW·h取值。对厨房和卫生间,显热按每天2.9kW·h,潜 热按每天1.76kW·h取值,折合到每小时的平均值约为 4.3W/m²。 “参照建筑”是用来计算所设计建筑供暖空调耗电量的限值

的。因此,参照建筑必须在大小、形状、朝向、内部的房间划分 及使用功能等各个方面与所设计的实际建筑物相同,围护结构热 工性能参数应符合第5.1节规定性指标的要求,这样的参照建筑 才有比对的意义。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是指考虑了墙体上的热桥的传热损失之后 的一个当量传热系数。由于随着墙体保温性能的提高,热桥对整 个墙体的传热性能的相对影响越来越大。用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计 算墙体传热的好处是更加接近实际情况,缺点是比较复杂。

5.2.4引自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

1.293×273 353 (kg/m) t+273 t+273

6.1.1引自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一2012,7.2.1条(强制性条文)。工程设计过程中,为 防止滥用热、冷负荷指标进行设计的现象发生,规定此条为强制 要求。用热、冷负荷指标进行空调设计时,估算的结果总是偏大, 由此造成主机、输配系统及末端设备容量等偏大,这不仅给国家 和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而且给系统控制、节能和环保带来潜在 问题。当建筑物空调设计仅为预留空调设备的电气容量时,空调 热、冷负荷的计算可采用单位热、冷负荷指标进行估算。 6.1.2川西高海拔严寒地区和高海拔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供 暖设施是生活必需设施,供暖热源及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该地 区气候、建筑及能源供应的特殊性确定。 6.1.3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空调、供 暖的需求逐年上升。对于居住建筑选择采用集中空调、供暖系统 方式,还是分户空调、供暖方式,应根据当地能源、环保等因素, 通过仔细的技术经济分析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用户对设备及 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

6.1.1引自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一2012,7.2.1条(强制性条文)。工程设计过程中,为 防止滥用热、冷负荷指标进行设计的现象发生,规定此条为强制 要求。用热、冷负荷指标进行空调设计时,估算的结果总是偏大, 由此造成主机、输配系统及末端设备容量等偏大,这不仅给国家 和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而且给系统控制、节能和环保带来潜在 同题。当建筑物空调设计仅为预留空调设备的电气容量时,空调 热、冷负荷的计算可采用单位热、冷负荷指标进行估算

6.1.3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

爱的需求逐年上升。对于居住建筑选择采用集中空调、供暖 方式,还是分户空调、供暖方式,应根据当地能源、环保等团 通过仔细的技术经济分析来确定。同时,还要考虑用户对设 运行费用的承担能力。

6.1.4热源应优先采用废热或工业余热,可变废为宝

源和能耗。四川高海拔严寒、寒冷地区多位于川西,如四川甘孜 州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全州18个县除石渠、色达两县尚无温泉外,

条(强制性条文):“除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外,高海拔严寒、 寒冷地区的住宅内不应采用直接电热供暖。”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 为全社会的责任和行动,用高品位的电能直接转换为低品位的热 能进行供暖,热效率低,是不合适的。特别是高海拔严寒、寒冷 地区全年有4~6个月供暖期,时间长,供暖能耗占有较高比例。 近些年来供暖用电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致使一些省市冬季尖峰负 荷也迅速增长,电网运行困难,出现冬季电力紧缺现象。盲目推 没有蓄热配置的电锅炉,直接电热供暖,将进一步劣化电力负 荷特性,影响民众日常用电。因此,应严格限制应用直接电热进 行集中供暖的方式。

户应理解热(冷)量分摊,当然,每户应该有相应的装置

整栋楼的耗热(冷)量进行户间分摊。在没有实施供热体制改革的高海拔严寒、寒冷地区,也应该预留住户热量分摊装置的位置。6.2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6.2.1目前本省大部分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大都没有集中供热系统或规模较小,只能利用新建锅炉房来提供供暖热源,考虑今后的城市发展提出该条文。6.2.2锅炉运行效率是以长期监测和记录数据为基础,统计时期内全部瞬时效率的平均值。本标准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TSGG0002一2010中限定值提出要求,选用设备时必须满足。6.2.3本条引自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一2010第5.2.5条。根据目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室外管网的综合输送效率可以达到93%,考虑各地技术及管理上的差异,将室外管网的输送效率确定为92%。6.2.4燃气锅炉的效率与容量的关系不太大。关键是锅炉的配置、自动调节负荷的能力等。有时,性能好的小容量锅炉会比性能差的大容量锅炉效率更高。燃气锅炉房供热规模不宜太大,是为了在保持锅炉效率不降低的情况下,减少供热用户,缩短供热半径,有利于室外供热管道的水力平衡,减少由于水力失调形成的无效热损失,同时降低管道散热损失和水泵的输送能耗。132

锅炉的台数不宜过多,只要具备较好满足整个冬季的变负 调节能力即可。由于燃气锅炉在负荷率30%以上锅炉效率可接近 额定效率,负荷调节能力较强,不需要采用很多台数来满足调节 要求。锅炉台数过多,必然造成占用建筑面积过多,一次投资增 大等问题。 模块式组合锅炉燃烧器的调节方式均采用一段式起停控制 冬季变负荷调节只能依靠台数进行,为了尽量符合负荷变化曲线 应采用合适的台数,台数过少易偏离负荷曲线,调节性能不好,8 台模块式锅炉已可满足调节的需要。模块式锅炉的燃烧器一般采 用大气式燃烧,燃烧效率较低,比非模块式燃气锅炉效率低不少, 对节能和环保均不利。以楼栋为单位来设置模块式锅炉房时,因 为没有室外供热管道,弥补了燃烧效率低的不足,从总体上提高 了供热效率。反之则两种不利条件同时存在,对节能环保非常不 利。因此模块式组合锅炉只适合小面积供热,供热面积很大时不 应采用模块式组合锅炉,应采用其他高效锅炉。 6.2.5低温供热时,如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回水温度低,热回 收效率较高,技术经济很合理。散热器供暖系统回水温度虽然比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高,但仍有热回收效价值。 冷凝式锅炉价格高,对一次投资影响较大,但因热回收效果 好,锅炉效率很高,有条件时应选用。 6.2.62005年12月6日由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 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八部委发文《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建城 20051220号)文件明确想出“新建住宝和公共建箔必须安装

6.2.62005年12月6日由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人事部

文汉女 财部、 事部、 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八部委发文《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建城 2005】220号),文件明确提出,“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必须安装

楼前热计量表和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新建住宅同时还要具备分户 热计量条件”。文件中楼前热表可以理解为是进行与供热单位进行 热费计算的依据,至于楼内住户可以依据不同的方法(设备)进 行室内参数(比如:热量、温度)测量,然后依据测量值对全楼 的耗热量进行住户间分摊。 由于人口总表为所耗热量的结算表,精度及可靠性要求高, 价格相对比较昂贵,如果在每个人口设置热量表,会导致投资太 高。为了降低计量投资费用,可以在一栋楼设置一个热力入口, 当然,系统与外网的连接方式需要做改变。从每栋楼作为一个计 量单元来看,这样调整并不影响耗热量的结算。对于建筑结构相 近的小区(组团),从降低热表投资角度,也可以若干栋建筑物设 置一个热力人口,以一块热表进行该楼的结算。对于只根据住户 的面积进行整栋楼耗热量按户分摊时(比如既有居住建筑改造 时),每栋楼应该设置各自的热量表。 6.2.7四川省是天然气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户式燃气供暖炉和

6.2.7四川省是天然气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户式燃气

热水炉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应用于居住建筑供暖。随着制造水平的 提高,户式燃气供暖炉和热水炉的额定负荷热效率与部分负荷热 效率均得到大幅度提高。按国家标准《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采 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665—2006的相应规定, 2级能效等级的供暖炉在额定热负荷下的最低热效率值为88%, 不超过50%额定热负荷下的最低热效率值为84%。本条文从节能 角度提出了对户式燃气供暖炉的选用要求。

6.2.81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是目前较好的节能方式。

系统较大时,如果水泵的台数过少,有时可能出现选择

用题时时, 通常设有最低转速限制,单台设计容量过大后,低转速运行时的 效率将降低,反而不利于节能。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分析后适 当增加水泵的台数。 6.2.10建筑物的每个热力入口,应设计安装水过滤器,并根据 建筑物内供暖系统所采用的调节方式,决定是否还要设置自力式 流量控制阀、自力式压差控制阀或其它装置。 供热系统水力不平衡的现象现在依然很严重,而水力不平衡 是造成供热能耗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水力平衡又是保证 其他节能措施能够可靠实施的前提,因此对系统节能而言,首先 应该做到水力平衡,而且必须强制要求系统达到水力平衡。行业 标准《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2001)5.2.6条规 定,热力人口处的水力平衡度应达到0.9~1.2。 除规模较小的供热系统经过计算可以满足水力平衡外,一般 室外供热管线较长,计算不易达到水力平衡。为了避免设计不当 造成水力不平衡,一般供热系统均应设置平衡阀,否则出现不平 衡问题时将无法调节。平衡阀应在每个入口(包括系统中的公共 建筑在内)均设置。 平衡阀是最基本的平衡元件,系统第一次调试平衡后,在设 置了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进行质调节的情况下,实践证明,室内 散热器恒温阀的动作引起系统压差的变化不会太大,因此,只在 某些条件下需要设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或自力式压差控制阀。 关于手动水力平衡阀、流量控制阀、压差控制阀,目前说法 不一,比如:流量控制阀也有称为“动态(自动)平衡阀”“定流

力式流量控制阀》CJ/T179一2003中对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 定义“工作时不依靠外部动力,在压差控制范围内,保持流量恒 定的阀门”,因此,称流量控制阀为“自力式流量控制阀”;尽管 目前还没有颁布压差控制阀行业标准,同理,称压差控制阀为“自 力式压差控制阀”。至于手动或静态平衡阀,称之为“平衡阀”。 6.2.111在变流量供暖系统中,不应采用具有自动定流量功能 的调节阀(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2阀权度S的定义是:“调节阀全开时的压力损失APmin与调 节阀所在串联支路的总压力损失△P。的比值。”阀权度小,说明通 过调节阀两端的压差变化较大,调节阀本身的特性会产生较大的 偏离与震荡,从而影响其使用效果;同时也说明回路间的互扰现 象比较严重。采用不同的平衡手段,则调节阀会得到不同的阀权 度,也代表着变流量系统不同的平衡效果。 增加阀权度虽可提高阀门的调节性能,但同时会带来水泵能 耗的提高。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基于实际需要和“节能/投资比” 的考虑,没有必要盲目追求过高的阀权度,S=0.3~0.5已经可以 满足绝大多数供暖系统的要求。 国际上通行的两通调节阀的阀权度控制标准是0.25~0.50。 其中:0.25为最低值,0.50为推荐值,且供暖与空调基本上没有 区别。

水泵的选择在合理的范围内。

6.2.13引自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

准》JGJ26一2010第5.2.17条。一、二次热水管网的敷设方式, 直接影响供热系统的总投资及运行费用,应合理选取。对于庭院 管网和二次网,管径一般较小,采用直理管敷设,投资较小,运 行管理也比较方便。对于一次管网,可根据管径大小经过经济比 较确定采用直埋或地沟敷设。

在保持室内温度的情况下,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随时调整,始 终保持锅炉房的供热量与建筑物的需热量相一致,达到最佳的运 行效率和最稳定的供热质量。自前,锅炉运行绝大多数是看天人 工调节,受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制约,造成冷热不均、不仅牺性 了居民的供暖舒适度,而耗能巨天。因此,必须对现状不具备 气候补偿功能的锅炉房进行改造,以便合理利用、节约资源,保 证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供暖需求

6.3.1热媒的种类及温度合理选取的前提是分析系统设计的技 术经济性,在方案选择阶段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热媒温度是 十分必要的。

控制的装置,这是室内环境的要求,也是进行热量(费)计量的 必要措施,双管系统可以设置室温调控装置。如果采用顺流式垂 直单管系统,必须设置跨越管,采用顺流式水平单管系统时,也 可通过装置分配阀(H阀),以便设置室温调控装置。

6.3.3楼前热量表是该栋楼耗热量的结算依据,而

该理解为各任户之间的热量分摊,当然,每户应该有相应的装置 乍为对整栋楼的耗热量进行户间分摊的依据。自前在国内已经有 应用的“热量分摊”方法有:温度法、散热器热量分配表法、户 用热量表法和面积法等。这里分别阐述其原理和应用时的各种需 要注意的因素,供设计时根据具体条件选用时参考。 1温度法。温度法供暖热计量分配系统是利用所测量的每 的室内温度,结合每户建筑面积,来对每栋建筑的总供热量进 行分摊的。在每户住户内的内门上侧安装一个温度传感器,用来 对室内温度进行测量,这种方法认为室温与住户的舒适是一致的。 温度采集系统将根据住户内各房间保持不同温度的持续时间进行 热费分摊。如果供暖期的室温维持较高,那么该住户分摊的热费 也应该较多。遵循的分摊的原则是:同一栋建筑物内的用户,如 果供暖面积相同,在相同的时间内,相同的舒适度应缴纳相同的 热费。它与住户在楼内的位置没有关系,不必进行住户位置的修 正。它也与建筑内供暖系统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可用于新建建筑 的热计量收费,也适合于既有建筑的热计量收费改造。 2散热器热量分配表法。在每台散热器的散热面上安装 台散热器热量分配表在供暖季前后分别读取分配表的读数,并 根据楼前热量表计量得出的供热量,进行每户住户耗热量计算。 散热器热量分配表(指蒸发式散热器热量分配表)结构比较简单 价格比较低廉,测量精度够用。不过,在不同散热器上应用时, 首先要对散热器热量分配表进行刻度标定;同时,由于每户居民 在整幢建筑中所处位置不同,即便同样住户面积,保持同样室温

散热器热量分配表上显示的数字却是不相同的。比如顶层住户会 有屋顶,与中间层住户相比多了一个屋顶散热面,为了保持同样 室温,散热器必然要多散发出热量来;同样,对于有山墙的住户 会比没有山墙的住户在保持同样室温时多耗热量。所以,要将散 热器热量分配表获得的热量进行一些修正。比如:根据楼内每户 居民在整幢建筑中所处位置,经过模拟计算,扣去额外的散热量: 或者减少以计量为基础的计量热价的比例,增加以面积为基础的 基本热价比例。 散热器热量分配表对既有供暖系统的热计量收费改造比较方 便,比如将原有垂直单管顺流系统,加装跨越管就可以,不需要 改为每一户的水平系统。这种方法的不方便之处是供暖期结束后, 需要进入住户内对每个散热器热量分配表进行读数。 3户用热量表法。户用热量表安装在每户供暖环路中,可 以测量每个住户的供暖耗热量,但是,我们原有的、传统的垂直 室内供暖系统需要改为每一户的水平系统。另外,这种方法与散 热器热量分配表一样,需要将各个住户的热量表显示的数据进行 折算,使其做到“相同面积的用户,在相同的舒适度的条件下, 交相同的热费”。这种方法对于既有建筑中应用垂直的供暖管路系 统进行“热改”时,不太适用。 4面积法。在不具备以上条件时,也可按住户面积分摊热 量(费。尽管这种方法是按照住户面积作为分摊热量(费)的依 据,但不同于“热改”前的概念。这种方法的前提是该栋楼前必 安装热量表,是一栋楼内的热量分摊方式。对于资金紧张长的既 有建筑改造时,也可以应用

..4散微器恒值控制阀(文值控阀、恒温器等安表在每 台散热器的进水管上,它是一种自力式调节控制阀,用户可根据 对室温高低的要求,调节并设定室温。这样恒温控制阀就确保了 各房间的室温,避免了立管水量不平衡以及单管系统上层及下 层室温不匀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当室内获得“自由热”(Free Heat,文称“免费热”,如阳光照射,室内热源一一炊事、照明、 电器及居民等散发的热量)而使室温有升高趋势时,恒温控制阀 会及时减少流经散热器的水量,不仅保持室温合适,同时达到节 能目的。当然,如果在散热器前安装一个调节性能好的手动调节 阀是可以调节室温的,比如高海拔严寒地区采用铝塑复合管调节 阀,但是,手动调节阀难以比较好的调节,更不可能及时、较好 地获得“自由热”,同时阀门频繁调节容易出现漏水现象,建议有 条件时应该尽可能应用散热器恒温控制阀。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特性及其选用,应遵循行业标准《散热 器恒温控制阀》JG/T195一2006的规定。

6.3.5引自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GB50736—2012中5.3.9条。

6.3.6采用热水作为热媒,不仅对供暖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而

以前的室内供暖系统设计,基本是按95°C/70°C热媒参数 进行设计,实际运行情况表明,合理降低建筑物内供暖系统的热 媒参数,有利于提高散热器供暖的舒适程度和节能降耗。近年 来,国内已开始提倡低温连续供热,出现降低热媒温度的趋势。

初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当二次管网设计参数取75C/50℃C时, 方案最优,其次是取85C/60℃时。本条文根据国家标准《民用 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一2012提出温差不 小于20℃的要求。 自前,欧洲很多国家正朝看降低供暖系统热媒温度的方向发 展,开始采用60℃以下低温热水供暖,这也值得我国参考。 6.3.7低温地板辐射供暖是国内近20年以来发展较快的新型供 暖方式,埋管式地面辐射供暖具有温度梯度小、室内温度均匀、 脚感温度高等特点,在同样的舒适的情况下,辐射供暖房间的设 计温度可以比对流供暖房间低2~3℃C。但地板辐射供暖的热惰 性大、响应时间长,房间热负荷具有换气热损失小于散热器供暖 房间,而传热损失又大于散热器供暖房间的特点。特别在高太阳 辐射强度地区使用时,采用反馈式运行控制策略时会造成供暖负 荷大于对流供暖负荷。因此规定了应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及供暖 系统的控制手段,通过经济技术分析确定。 室内家具、设备等对地面的遮蔽,对地面散热量的影响很 天。而且,地面的遮蔽率与户型大小成反比,但遮蔽面积的绝对 值,则变化不大。为了确保地面的散热效率,建议在户内建筑面 积大于90m的建筑中才考虑使用。 保持较低的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有利于延长塑料加热管的 使用寿命,有利于提高室内的热舒适感,有利手于保持较天的热媒 流速,方便排除管内空气,有利于保证地面温度的均匀。本条文 根据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提出供回水温差的相关要求。 有关地面辐射供暖工程设计方面的规定,应遵循行业标准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执行。 6.3.8引自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中5.9.11条。 6.3.9引自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中8.3.1条。

6.4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6.4.1一般说来,住宅建筑通风设计包括主动式通风和被动式 通风。主动式通风指的是利用机械设备动力组织室内通风的方法 它一般要与空调、机械通风系统进行配合。被动式通风(自然通 风)指的是采用“天然”的风压、热压作为驱动对房间降温。在 我省多数地区,住宅进行自然通风是解决能耗和改善室内热舒适 的有效手段,因为在我省绝大多数地区,过渡季室外气温低于 26°℃高于18℃的小时数一般占2000~3500h,由于住宅室内 发热量小,这段时间完全可以通过自然通风来消除负荷,改善室 内热舒适状况。人在自然通风的条件下,当室外空气温度不超过 30C时一般认为仍然感觉到舒适。许多建筑设置的机械通风或 空气调节系统,都破坏了建筑的自然通风性能。因此强调设置的 机械通风或空气调节系统不应碍建筑的自然通风。

般由用户自行采购,这条的自的是要推荐用户购买能效比高的产 品。目前已发布实施国家标准《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

房间空调器能效等级指标表(W/W)

可控型房间空调器能效等级指标表

6.4.5自前分散式房间空调器均能对冷、热量进行自动控制。

6.4.10设备与管道的保冷层厚度可按国家标准《民用

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一2012附录K选取。

7.1.1被动太阳房是冬季供暖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形式。尤 其在川西、川西南高海拔地区,冬季太阳能丰富,最冷月平均气 温大于0℃C,只要建筑围护结构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被动太阳 房完全可以达到室内热环境所要求的基本标准。如西昌、甘孜等 地南向房外墙采用直接受益式被动太阳房,冬季可提高室温5~ 8℃C,如巴塘、九龙部分地区凌晨6:00时室外气温-8°℃时,室 温仍高达10C,这一地区应优先考虑被动太阳房冬季供暖。由 于被动太阳房在阴天和夜间不能保证稳定的室内温度,遮阳也会 减少进入房间的热量,而且房间的朝向也限制了被动太阳房的广 泛采用,因此,宜采用其他主动式供暖系统进行辅助供暖。 在冬季日照率大于55%、小于70%的地区太阳能较丰富,由 于被动式太阳房不能保证室内热环境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应根据 当地的能源结构采用其他主动式供暖系统进行供暖。从利用可在 再生能源和节能的角度考虑,宜采用被动式太阳能进行辅助供暖。 7.1.3被动式太阳能供暖三种基本集热方式具有各自的特点和 适用性。直接受益式或附加阳光间式白天升温快,昼夜温差大, 因而适用于在白天使用的房间,如起居室。集热蓄热墙白天升温 慢,夜间降温也慢,昼夜温差小,因而适用于主要在夜间使用的 房间。 被动式太阳房南向外窗作为主要的集热部件,是太阳辐射进

7.1.3被动式太阳能供暖三种基本集热方式具有各自的

适用性。直接受益式或附加阳光间式百天升温快,查夜温差大, 因而适用于在白天使用的房间,如起居室。集热蓄热墙白天升温 慢,夜间降温也慢,昼夜温差小,因而适用于主要在夜间使用的 房间。 被动式太阳房南向外窗作为主要的集热部件,是太阳辐射进

入室内的主要途径,因此,应避免对南窗的遮挡,合理选持 类型、减少窗框与窗扇的自身遮挡,使太阳辐射尽可能多地 室内。

7.1.5集热蓄热墙是对直接受益式的一种改进,在班

供暖的房间之间设置了蓄热体。与直接受益式比较,由于其良好 的蓄热能力,室内的温度波动较小,热舒适性较好。但是集热墙 系统构造较复杂,系统效率取决于实体集热墙的蓄热能力、是否 设置通风口以及外表面的玻璃。经过分析计算,在总辐射强度 I。>300W/m²时,有通风孔的实体墙式太阳房效率最高,其效率 较无通风孔的实体墙式太阳房高出1倍以上。因此,在设计中推 荐使用有通风口集热蓄热墙式。集热效率的大小随风口面积与空 气间层断面面积的比值的增大略有增加,适宜比值为0.8左右。 集热表面的玻璃以透光系数和保温性能同时俱佳为最优选择,因 此,单层玻璃是最佳选择,其次是单框双玻窗。集热墙体的蓄热

量取决于面积与厚度,一般居室墙体面积变化不大。因此 做以下推荐:当采用砖墙时,可取240或370mm,混凝 取300mm,土坏墙可取200~300mm。

做以下推荐:当采用砖墙时,可取240或370mm,混凝土墙可 取300mm,土坏墙可取200~300mm。 7.1.6附加阳光间是实体墙与直接受益式被动太阳房的混合变 形。附加阳光间增加了地面部分为蓄热体,同时减少了温度波动 和眩光。当公共墙上的开孔率大于15%时,阳光间内可利用热量 基本上可通过空气自然循环进入供暖房间。采用阳光间集热时, 应根据设定的太阳能节能率确定集热负荷系数,选取合理的玻璃 层数和夜间保温装置。阳光间进深加大,将会减少进入室内的热 量,本身热损失加大。当进深为1.2m时,对太阳能利用率的影 响系数为85%左右。 7.1.7在利用太阳能供暖的房间中,为了营造良好的室内热环 境,需要注意两点: 1设置足够的蓄热体,防正室内温度过大波动。 2蓄热体应尽量布置在能受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参考国 外的经验结论,单位集热窗面积,宜设置3~5倍面积的蓄热体。 7.1.8太阳能供暖建筑获取太阳热能主要靠南向集热窗,而它既 是得热部件,又是失热部件,必须通过计算分析来确定开窗面积 和窗的热工性能,使其在冬季进人室内的热量大于其向外散失的 热量。冬季供暖通过窗口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有利于建筑的节能, 因此,增大南窗的面积,同时要避免窗向室外的传热损失和夏季 室内过热。 下图为透明围护结构阶跃传热的基本构造其原理,阶跃传热 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白天内侧中空玻璃窗开启状态下, 直接受益窗的太阳能得热系数SHGC阶跃升高,使得太阳能容易 集得进来(虽然白天内侧窗打开会造成传热系数增加,但白天外

侧玻璃吸收太阳能会使其本身温度升高,减少室内向室外传热);二是夜晚内侧中空玻璃窗关闭状态下,直接受益窗的综合换热热阻R阶跃上升,热量不容易通过围护结构传递到室外,使得太阳能可以保存得住。阶跃设计最终通过热工参数的阶跃变化大幅度提升太阳能利用率,提高室内温度,故规定以夜间工况作为其热工性能是否达标的判定依据。灯光外侧窗内侧窗空气层内侧窗阶跃传热透明围护结构构造图内窗关闭内窗开启内窗关闭晚上白天晚上0:009:0012:0018:0023:00内窗关闭内窗开启内窗关闭晚上白天晚上0:009:0012:0018:0023:00围护结构热工参数阶跃原理图148

7.2主动式太阳能供暖设计

7.2.1采用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的建筑,系统热负荷

7.2.1采用主动式太阳能供暖的建筑,系统热负荷宜进行全年 动态负荷模拟计算确定,并根据全年动态负荷计算结果,通过技 术经济分析确定集热器面积、蓄热容量及集热系统的设置。 在不利的阴、雨、雪天气条件下,太阳能集热系统完全不能 工作,这时建筑物的全部热负荷都需依靠辅助热源供给,辅助热 源的供热量应能满足建筑物的全部或部分热负荷需求,这部分的 热负荷计算与进行常规热源设计的原则、方法完全相同,供暖室 内计算温度应按照本标准第3.0.2条执行。

引自国家标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

7.2.2引I自国家标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

2太阳能供暖系统中主要应用两种蓄热系统:液体工质集 热器短期蓄热系统和空气集热器短期蓄热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 形式、系统性能、系统投资、供暖负荷和太阳能保证率是影响蓄 热系统选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进行蓄热系统选型时,应通过对 上述影响因素的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合理选取与工程具体条件最 为适宜的系统。

7.2.7太阳能的特点之一是其不稳定性,太阳能集热器

资条件许可时,应积极提倡采用自动控制变流量运行太阳 系统,以提高集热流体的热品质和降低水泵能耗,提高系

7.2.8引自国家标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 GB50495—2009

7.2.8引自国家标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

2009)第3.1.1条。工程场地状况及浅层地热能资源条件是能否 应用地源热泵系统的基础。地源热泵系统方案设计前,应根据调 查及勘察情况DB13(J)/T 217-2017标准下载,选择采用地埋管、地下水或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浅层地热能资源勘察包括地埋管换热系统勘察、地下水换热系统 勘察及地表水换热系统勘察

7.3.2岩土体的特性对地埋管换热器施工进度和初投资有很大

7.3.3引自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2009)第5.1.1条。可靠回灌措施是指将地下水通过回灌并全部 送回原来的取水层的措施,要求从哪层取水必须再回灌哪层,且 回灌井要具有持续回灌能力。同层回灌可避免污染含水层和维持 司一含水层储量,保护地热能资源。热源井只能用于置换地下水 冷量或热量,不得取水用于其他用途。抽水、回灌过程中应采用 密闭等措施,不得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题。因为地下埋管的体积巨大,每根管只可对其周围的有限体积 的土壤发生作用,且可实现与外界换热的面积极少,如果每年热 量不平衡而造成积累,一定会导致土壤温度的逐年升高或降低, 从而影响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降低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运行 效率。因此,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考虑全年冷热负荷的影响。

进入地源热泵系统的地下水量越少GB/T 37608-2019 真空绝热板.pdf,对地下水环境的景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