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T 1769-2019 青海省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df

DB63∕T 1769-2019 青海省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7.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7930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3∕T 1769-2019 青海省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df

特殊的,既要保证足够的强度,又要有较小的导热系数。从安全的 角度而言,型材的力学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有机材料,其热变 形性能也非常重要。型材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纵向抗剪强度和横向 抗拉强度等;热变形性能包括高温持久荷载横向拉伸试验(穿条式)、 热循环试验(浇注式)等。型材用隔热材料的性能决定型材的安全 性能和节能性能,应要求厂家提供水中浸泡试验和湿热试验的报告。

6.2.1建筑外门窗的品种、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这 是一般性的要求,应该得到满足。门窗的品种一般包含了型材、玻 璃等主要材料和主要配件、附件的信息,也包含一定的性能信息, 规格包含了尺寸、分格信息等。 6.2.2强制性条文。建筑外门窗的气密性能、保温性能和采光性能 门窗玻璃可见光透射比,中空玻璃的露点都是重要的节能性能指标 应符合设计要求。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是指表示标准规格门窗的 传热系数、空气渗透率、可见光透别比等节能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 性标识。当设计采用具有节能性能标识的门窗时,应根据设计要求 核查其节能性能标识中的性能指标。 6.2.3为了保证门窗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需要在建 筑外门窗进入施工现场时对门窗的气密性能、传热系数进行复验。 采光性能也是节能的关键指标,应该进行复验。玻璃的可见光透射 比以及中空玻璃的露点是建筑玻璃的基本性能,应该进行复验,

CNCA-CURC-04:2019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特定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传动系统6.2.3为了保证门窗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需

筑外门窗进入施工现场时对门窗的气密性能、传热系数进行复验 采光性能也是节能的关键指标,应该进行复验。玻璃的可见光透 比以及中空玻璃的露点是建筑玻璃的基本性能,应该进行复验。

6.2.4门窗的节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门窗所用玻璃的形式(如单玻、

膜玻璃、贴膜玻璃)及加工工艺(如单道密封、双道密封等),头 了达到节能要求,建筑门窗采用的玻璃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 中空玻璃一般均应采用双道密封,为保证中空玻璃内部空气不 受潮,需要再加一道丁基胶密封。有些暖边间隔条将密封和间隔丙 个功能置于一身,本身的密封效果很好,可以不受此限制, 6.2.5金属窗的隔断热桥措施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传热系数的 小。金属框的隔断热桥措施一般采用穿条式隔热型材、注胶式隔热 型材,也有部分采用连接点断热措施。验收时应检查金属外门窗隔 断热桥措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的规定。 建筑外窗已采用先安装标准化附框的干法安装方法。这种方法 因可以在土建基本施工完成后安装门窗,因而门窗的外观质量得至 了很好的保护。因附框规格较多,应防止窄附框安装宽窗框造成不 稳的情况。 6.2.6严寒地区的建筑外窗,为了保证应用到工程的产品质量,本规 范要求对外窗的气密性能做现场实体检验。 6.2.7外窗框与副框之间以及外窗框或副框与洞口之间间隙的密封 也是影响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控制不好,容易导致渗水、形 成热桥,所以应该对缝隙的填充进行检查。 6.2.8严寒地区的外门节能也很重要,设计中一般均会采取保温、密 封等节能措施。由于外门一般不多,而往往又不容易做好,因而要 求全数检查。 5.2.9特种门与节能有关的性能主要是密封性能和保温性能。对于人 员出入频繁的门,其自动启闭、阻挡空气渗透的性能也很重要。另 外,安装中采取的相应措施也非常重要,应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5.2.10天窗与节能有关的性能均与普通门窗类似。天窗的安装位置、

6.2.8严寒地区的外门节能也很重要,设计中一般均会采取保温、 封等节能措施。由于外门一般不多,而往往又不容易做好,因而 求全数检查。

坡度等均应正确,并保证封闭严密,不渗漏

5.3.1门窗扇和玻璃的密封条经常出现由于断裂、收缩、低温变硬等 缺陷造成门窗渗水,气密性能差。密封条质量应符合《塑料门窗密 封条》GB/T12002标准的要求。 密封条安装完整、位置正确、镶嵌牢固对于保证门窗的密封性 能很重要。关闭门窗时应保证密封条的接触严密,不脱槽。 6.3.2镀(贴)膜玻璃在节能方面有两个作用,一是遮阳,另外降低 传热系数。膜层位置与节能的性能及其耐久性有关。 为了保证中空玻璃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不至于损坏,或者保证中 空玻璃不至于因生产环境和使用环境相差甚远而出现损坏或变形, 许多中空玻璃设有均压管。在玻璃安装完成之后,均压管应进行密 封处理,从而确保中空玻璃的密封性能

10.1.1本条,确定了本章的适用范围。 10.1.2本条给出了绿色供暖工程检验批的划分内容

10.2.1供暖工程所使用的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管材、保温材米 等产品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本规范规定所 采购的应为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的产品,且在其进入施 工现场时应进行实物到货验收。验收一般应由供货商、监理、施 工单位的代表共同参加,验收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并形成 文件。至于进口的材料与设备应遵守国家的法规,强调应具有商 检合格的证明文件。 10.2.2采暖系统中散热器的单位散热量、金属热强度和保温材料 的导热系数、密度、吸水率等技术参数,是采暖系统节能工程中 的重要性能参数,它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将直接影响采暖系统的 运行及节能效果。因此,本条文规定在散热器和保温材料进场时 应对其热工等技术性能参数进行复验。复验应采取见证取样送检 的方式,即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见证下,按照有关规定 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试样,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 检测,并应形成相应的复验报告。

.2.3锅炉的额定热效率是反映锅炉能耗的重要指标,锅炉能耗 高低对供暖工程节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采购时应 可能选择额定热效率高的锅炉。 0.2.4在采暖系统中系统制式也就是管道的系统形式,是经过设 人员周密考虑而设计的,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设计图纸进行 工。 散热设备、阀门、过滤器、温度计及仪表是否安装齐全,直 妾影响采暖系统的节能效果,任何企业不得擅自增减和更换。 在实际工程中,温控装置经常被遮挡,水力平衡装置因安装 空间狭小无法调节,有很多采暖系统的热力入口只有总开关阀门 和旁通阀门,没有按照设计要求安装热计量装置、过滤器、压力 表、温度计等入口装置;有的工程虽然安装了入口装置,但空间 狭窄,过滤器和阀门无法操作、热计量装置、压力表、温度计等 仪表很难观察读取。常常是采暖系统热力入口装置起不到过滤、 热能计量及调节水力平衡等功能,从而达不到节能的目的。 10.2.5目前对散热器的安装存在不少误区,常常会出现散热器的 规格、数量及安装方式与设计不符等情况。如把散热器全包起来 仅留很少一点点通道,或随意减少散热器的数量,以致每组散热 器的散热量不能达到设计要求,而影响采暖系统的运行效果。 热器暗装在罩内时,不但散热器的散热量会大幅度减少,而且日 于罩内空气温度远远高于室内空气温度,从而使罩内墙体的温差 传热损失大大增加。 实验证明:散热器外表面涂刷非金属性涂料时,其散热效 比涂刷金属性涂料时好。

热器在系统运行时损坏漏水,危害较大。因此规定现场 对的散热器在安装之前应进行水压试验,并限定最低试验压力 0.6MPa。 10.2.6散热器恒温阀安装在每组散热器的进水管上,它是一种目 力式调节控制阀,用户可根据对室温高低的要求,调节并设定室 温。散热器恒温阀阀头如果垂直安装或被散热器、窗帘或其他险 碍物遮挡,恒温阀将不能真实反映出室内温度,也就不能及时 节进入散热器的水流量,从而达不到节能的目的。恒温阀应具有 人工调节和设定室内温度的功能,并通过感应室温自动调节流经 散热器的热水流量,实现室温自动恒定。对于安装在装饰罩内的 恒温阀,则必须采用外置式传感器,传感器应设在能正确反映房 间温度的位置。 10.2.7有些工程热力入口装置未按设计要求安装,安装不全,或 者虽然安装齐全,但是周边空间狭小,不便于操作,常常使一些 热力入口装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达不到节能目的。 10.2.8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系统安装时,对易受潮地区的一层 地面应分别设置防潮层和绝热层,直接与室外空气相邻的楼板应 设置绝热层,绝热材料的选型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免热量散失, 造成能源浪费。 地板敷设采暖系统的盘管在填充层及地面内隐蔽敷设,一旦 发生渗漏,将难以处理,本条规定的目的在于消除隐患。 混凝土填充层设置伸缩缝,是为了防止地面热胀冷缩而被破 不,是热水地面供暖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采用地面供暖 寸,与地面相接处的墙内表面温度会升高,为了减少无效热损失

相邻用户之间的传热量,同时考虑施工方便,规定与内外墙、 及过门等交接处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10mm。 0.2.9本条对采暖管道及配件的保温层和防潮层施工的基本质量 求做出了规定。保温(绝热)材料的不燃、难燃要求则是强调 国家现行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具体采用难燃材料的烟密度等 及,应符合设计要求。 保温(绝热)工程的节能效果优劣,除与保温(绝热)材料 的热工技术性能参数密切相关,还与保温(绝热)层的厚度、施 工质量和防潮层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有关管道穿楼板和穿墙的规定则是为了保证保温(绝热)效 果,同时符合防火、防水的要求。提出采暖管道阀门、过滤器及 去兰部位的保温(绝热)层结构应严密,且能单独拆卸,并不得 影响其操作功能,均是为了方便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 10.2.10供暖系统安装完毕后,为了使其达到正常运行和节能的预 期目标,规定应在供暖期内进行试运转和调试。 供暖工程工时,未处于供暖期的,应对相关内容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应在具备条件后的第一个供暖 期间补做试运转和调试,并符合本条规定。补做的系统试运转和 调试报告应经监理工程师(或业主代表)签字确认,并补充完善 验收资料。 10.2.11为妥善补偿采暖系统中的管道伸缩,避免因此而导致的管 道破坏,本条规定补偿器及固定支架等应按设计要求正确施工。 不能正常供暖的情况包括:当年不能竣工需跨年度施工的 程;由于某种原因(如资金、材料、技术等)满足不了连续施工白 要求而中途停工,或由于一些特殊原因造成缓建的工程。因北方

地区供暖工程因疏忽供暖系统的防冻处理,部分工程因供暖管道 和设备的冻裂而无法供暖,不仅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使用 者的正常生活,因此,作出本条要求

10.3.1对供暖管道、阀门和设备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标识,可最 大限度地避免在施工、日常维护或维修时发生误接、误饮、误用的 情况,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和健康用水保障。 10.3.2保证涂漆质量,以利防锈和美观

1.1.1本条,确定了本章的适用范围 11.1.2本条给出了绿色通风与空调工程检验批的划分内容。 11.1.4本条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通风与 空调工程的保修期限为两个采暖期和供冷期。此段时间内,在工程 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一些问题,应属于是正常的。问题可能是由于设 备、材料、施工等质量原因,也可能是业主或设计原因所造成的, 因此需要对产生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分清责任,然后 进行整改,由责任方承担经济损失。规定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 保修期限为两个采暖期和供冷期,这对设计和施工质量提出了比车 言的要求,但有利于本行业技术水平的进步,应予以认真执行。

11.2.1通风与空调工程所使用的冷热源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冷却塔 空调机组、风机等主要设备,以及管道、阀门、仪表、绝热材料等 产品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本规范规定所采购 的应为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的产品,且在其进入施工现场 时应进行实物到货验收。验收一般应由供货商、监理、施工单位的 代表共同参加,验收应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并形成文件。 由于进场验收只能核查材料和设备的外观质量,其内在质量则 需由各种质量证明文件和技术资料加以证明。故进场验收的一项重 要内容,是对材料和设备附带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技术资料进行检查

这些文件和资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定并应齐全,主要 括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进口材料 和设备还应按规定进行出入境商品检验合格证明。 为保证通风与空调节能工程的质量,本条文作出了在有关设备 自控阀门与仪表进场时,应对其热工等技术性能参数进行核查,并 应形成相应的核查记录。对有关设备等的核查,应根据设计要求又 其技术资料和相关性能检测报告等所表示的热工等技术性能参数进 行一一核对。事实表明,许多空调工程,由于所选用空调末端设备 的冷量、热量、风量、风压及功率高于或低于设计要求,而造成了 空调系统能耗高或空调效果差等不良后果。 11.2.2通风与空调工程中风机盘管机组和绝热材料的工程量较大, 且其供冷量、供热量、风量、出口静压,噪声、功率及绝热材料的 导热系数、材料密度、吸水率等技术性能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会直接影响通风与空调工程的节能效果和运行的可靠性。复验应采 取见证取样送检的方式,即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见证下, 按照有关规定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试样,送至有见证检测资质的检 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应形成相应的复验报告。 11.2.3通风系统、空调风系统和空调水系统各系统的制式,是经设 计人员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的设计,要求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图纸 进行施工。 在实际工程中任意变更各种设备、取消自控阀门及仪表、取消 或减少管路水力平衡装置、温控装置与仪表以及改变设计要求的流 量方式的现象多有发生,使得系统实际运行时,不能根据气候、房 间使用情况的变化,进行有效的控制调节,造成使用过程的用能和 云行费的大幅度增加。

11.2.4空调系统的耗能是建筑物中的能耗大户,因此,有天汉备的 规格、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及管道连接是否正确,都 是决定空调系统运行节能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故进行强调。

11.2.5本条文对组合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

的验收质量 出了规定。由于加工质量和组装水平的不同,组装后机组的密封 性能存在着较 大的差异,严重的漏风将影响系统的使用功能。同时,空气处理机 组整机的漏风 量测试也是工程设备验收的必要步骤之一。因此现场组装的机组在 安装完毕后, 应进行漏风量的测试。条文中的漏风量指标是指该机组在最大工作 压力下的允许 泄漏量。 当设计未注明过滤器的阻力时,应满足粗效过滤器的初阻力 ≤50Pa(粒径≥5.0μm,效率:80%>E≥20%);中效过滤器的初阻力 ≤80Pa(粒径≥1.0μm,效率:70%>E≥20%)的要求。 11.2.6本条对风机盘管空调器安装的验收质量做了规定。 风机盘管机组安装前宜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抽检,这样可使工程 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安装后发现问题再返工。风机盘管机组 的安装还应注意水平坡度的控制,坡度不当会影响凝结水的正常排 放。 风机盘管机组与风管、回风箱或风口的连接,在工程施工中常 有在大位差时直接斜管连接,或接管与风口错位,中间空缝等不良 现象,故条文对此进行了强调。

11.2.7本条规定了风机及风机箱安装验收做了规定 工程现场对风机叶轮安装的质量和平衡性的检查,最有效、粗 略的方法就是盘动叶轮,观察它的转动情况,如不停留在同一个位 置,则说明相对平衡。风机设有减振台座落地安装时,由于运行 动会造成位移,因此条文规定应采取防止设备水平位移的措施。 悬挂安装的风机,在运行的时候会产生持续的振动,处理不当 会由于金属疲劳而断裂,可能造成事故,因此规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11.2.8除个别大型的空气热回收装置需要在现场进行拼装外,其他 的都是以整体机组进行安装,因此本条主要规定了接管应正确,连 接应可靠和严密。 11.2.9在空调系统中设置自控阀门和仪表,是实现系统节能运行的 必要条件。当空调场所的空调负荷发生变化时,电动两通调节阀和 电动两通阀,可以根据已设定的温度通过调节流经空调机组的水流 量,使空调冷热水系统实现变流量的节能运行。 11.2.10工程实践表明,许多工程为了降低造价,不考虑日后的节能 运行和减少运行费用等问题,未经设计人员同意,就擅自去掉一些 自控阀门与仪表,或将自控阀门更换为不具备主动节能功能的手动 阅门,或将平衡阀、热计量装置去掉;有的工程虽然安装了自控阀 门与仪表,但是其进、出口方向和安装位置却不符合产品及设计要 求。这些不良做法,导致了空调系统无法进行节能运行和水力平衡 及冷(热)量计量,能耗及运行费用大大增加。 1.2.11制定本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通风与空调系统所用风管的质 量,减少因漏风和热桥作用等带来的能量损失,保证系统安全可靠 也运行。

风管的强度和严密性能是风管加工和产成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 ,理应达到。风管强度的检测主要是检验风管的耐压能力,以保 系统风管的安全运行。根据GB50243中各类风管强度验收合格的 体规定。即低压风管在1.5倍工作压力,中压为1.2倍工作压力且 下低于750Pa的压力,高压风管为1.2倍工作压力下,至少保持5min 以上时间,风管的咬口或其他连接处没有张口、开裂等永久性的 员伤为合格。采用正压,还是采用负压进行强度试验,应根据系统 风管的运行工况来决定。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经商议也可以采用正 压代替负压试验的方法。 风管的严密性测试应分为观感质量检验与漏风量检测。观感质 量检验可应用于微压风管,也可作为其他压力风管工艺质量的检验 结构严密与无明显穿透的缝隙和孔洞应为合格。漏风量检测应为在 规定工作压力下,对风管系统漏风量的测定和验证,漏风量不大于 规定值应为合格。系统风管漏风量的检测,应以总管和干管为主, 宜采用分段检测,汇总综合分析的方法。检验样本风管宜为3节及 以上组成,且总表面积不应少于15m²。 防热桥措施一般是在需要绝热的风管与金属支、吊架之间设置 绝热衬垫(承压强度能满足管道重量的不燃、难燃硬质绝热材料或经 防腐处理的木衬垫),其厚度不应小于绝热层厚度,宽度应大于支 吊架支承面的宽度。衬垫的表面应平整,衬垫与绝热材料间应填实 无空隙;复合风管及需要绝热的非金属风管的连接和内部支撑加固 处的热桥,通过外部敷设的符合设计要求的绝热层就可防止产生。 11.2.12、11.2.13本条文对空调风、水系统管道及其部、配件绝热月 和防潮层施工的基本质量要求作出了规定。实际工程中,发现许多 空调工程因绝热层的厚度等不符合设计要求,而降低了绝热材料白

热阻,导致绝热失败,浪费了天量的能源;另外,从防火的角度出 发,绝热材料应尽量采用不燃的材料。 空调风管和冷热水管穿楼板和穿墙处的绝热层应连续不间断, 均是为了保证绝热效果,以防止产生凝结水并导致能量损失;绝热 层与穿楼板和穿墙处的套管之间应用不燃材料填实不得有空隙,套 管两端应进行密封封堵,是出于防火和防水的考虑;空调风管系统 部件的绝热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以及空调水管道的阀门、过滤器 及法兰部位的绝热结构应能单独拆卸且不得影响其操作功能,均是 为了方便维修保养和运行管理。 11.2.14空调通风系统安装完工后,为了达到系统正常运行和节能的 预期目标,规定必须进行通风机和空调机组等设备的单机试运转和 调试及系统的风量平衡调试。试运转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11.2.15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和辅助设备及其管道和室外管网系统安 装完毕后,为了达到系统正常运行和节能的预期目标,规定必须进 行空调系统冷、热源和辅助设备的单机试运转及调试和各系统的联 合试运转及调试。单机试运转及调试,是进行系统联合试运转及调 试的先决条件,是一个较容易执行的项目。系统的联合试运转及调 试,是指系统在有冷热负荷和冷热源的实际工况下的试运行和调试。 当联合试运转及调试不在供冷期或供暖期时,应先对系统末端设备 的水流量、空调冷热水系统总流量、空调冷却水系统总流量进行检 则,并在第一个供冷期或供暖期内,带冷(热)源补做室内温度、 俞送能效比两个项目的检测。 各系统的联合试运转受到诸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技术性强, 维度较高,但是,它又是非常重要、必须完成好的工程施工任务

因此,对此进行了强制性规定。具体调试要求详见《通风与空调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 1.2.16空调水系统的冷热水管道与支、吊架之间应设置绝热衬垫 目的是防止形成冷(热)桥,消除冷(热)桥所带来的能量浪费。 司时,也避免了冷桥所产生的冷凝水对建筑装饰造成的破坏。采用 的保温(绝热)衬垫材料应是不燃、难燃材料并具有足够的承压强 度。 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被暴露的非闭孔性绝热材料吸收或从 缝隙中流入绝热层而产生凝结水,使绝热性能降低、冷量损失加大, 因此本条文要求非闭孔性绝热材料的防潮层和保护层必须完整,且 封闭良好。 强调了水泵连接应为柔性和无应力状态,将有利于系统与设备 的正常运行

1.3.1风幕机可分为整装的产品空气风幕机和分装的系统风装直 两类。风幕机常为明露安装,故对其垂直度、水平度的允许偏差做 了规定。为充分发挥空气风幕机的功效,对机组安装后喷射气流的 角度,需要依据室内外气流的流向、室外风的风向和强弱进行调整 11.3.2本条文对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设备及其辅助设备、配件绝热 施工的基本质量要求作出了规定。 11.3.3对通风与空调管道、阀门和设备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标识, 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施工、日常维护或维修时发生误接、误用的情 况,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12.1.1本条,确定了本章的适用范围。 12.1.2本条给出了绿色配电与照明工程检验批的划分内容

2.2.3电源各相负载不均衡会影响造成电能损耗和资源浪贸,定币 控制指标之一,本条予以强调。电源质量的检测由建设单位委托 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报告,报告中应详细注明 用电设备的投入情况。 2.2.4公共部位照明系统的照度和功率密度值是反映照明系统重要 的节能指标,应该严格控制。要求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资 质的检测机构检测并出具报告。 12.2.5照明控制是建筑节能的主要环节,照明控制应满足本条所规 定的各项功能要求。主要检测照明系统定时开关控制、工作人员感 应控制、根据室外自然光照度进行的减光控制和多种模式的场景控 制等功能。应重点对建筑公共部分的照明进行检查。 12.2.6本条主要考虑到消防安全,规定与正常照明同时使用的应急 照明的节能白熄开关应具有应急时强制点亮的功能。

2.3.1本条是安全性的规定,当一个连接处需要多个螺柱进行迁孜 寸,如果每个螺栓的拧紧力矩值不一致,可能会影响其连接的可靠 性。母线接触面的清理主要是为了防止母线接触面发生氧化和污染 而造成过热,影响导电效能,引发接触故障。 12.3.2交流单相或三相单芯电缆如果并排敷设或用铁制卡箍固定会 形成铁磁回路,造成电缆发热,增加损耗并形成安全隐患。 12.3.3电源各相负荷不均衡会影响照明器具的发光效率和使用寿 金造成由能损耗和资源浪费。在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时开启全

部照明负何,使用三相功率计检测各相负荷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并做好记录。 12.3.4本条是为了运行中巡视和方便维护检修而作出的规定

部照明贝何,使用三相功率计检测各相负荷的电流、电压和功率, 并做好记录。 12.3.4本条是为了运行中巡视和方便维护检修而作出的规定

3.1.1本条规定了本章验收的范围。 13.1.2本条纹主要适用于建筑物内涉及到节能的建筑设备运行监测 和控制适用本章。同时,也强调了涉及到绿色建筑的检测与控制系 统均应按照本章要求验收。 13.1.3本条给出了绿色配电与照明工程验收检验批的划分原则和方 法,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的特点,按系统或按楼层戈划 分检验批,进行验收。 13.1.4本条强调了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编制详细的过程控制 的要点,保证168小时不间断试运行顺利完成。 13.1.5对于经确认无法进行试运行的部分也要保证设计要求的功 能够实践

3.2.1本条再次强调的内容主要侧重在用于监测与控制建筑节能系 统的设备、材料的能效评价和标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其它的功能 (参数)应依相关规范和节能的要求为准。 13.2.2各类监测元件的误差,对系统节能的监控数据影响较大。每 一个取源点的元件均需执行相关的技术标准,这里强调的是在监测 和控制系统设备安装前必须依据设计和有关规定,核对进场的设备、 元(器)的参数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 13.2.3在试运行中,对各监控回路分别进行系统投入、监控功能

故障报警连锁控制以及数据采集等工作,是确保各系统运行能够符 合设计要求。 13.2.4空调系统因季节原因无法进行不间断运行,特规定此条。 13.2.5通过对相关节能系统的节能参数的监控,完成系统节能的评 价,是对一个系通节能功能的考核,是综合评价的依据和关键,为 后续的节能评价提供支持。 13.2.6各系统数据上传,是绿色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主要环节,也 是监测和调整相关系统运行严格控制在设计要求的状态下,必须具 备的关键要素,这里提出本条。 13.2.7绿色建筑能源管理系统是保证绿色建筑设备优化运行、维护、 管理实现节能、绿色、环保的有效支持系统,是实践绿色建筑的关

13.3.1工程中经常忽视的各类计量仪表或装置,测量精度到不到设 计的要求或系统上下游计量(检测)仪表精度不协调,造成测量误 差超过设计的要求。为此,在此做严格要求。 13.3.2本条提出在检测监测与控制系统在投入运行后,连续运行时 间在设计没有要求时按照24小时进行

14.1.1本条,确定了本章的适用范围 14.1.2本条给出了绿色给水排水工程检验批的划分内容。 14.1.3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给水系统管材种类繁多,每种管材均 有自己的专用管道配件及连接方法,故强调给水管道必须采用与管 材相适应的管件,以确保工程质量。为防止生活饮用水在输送中受 到二次污染,也强调了生活给水系统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达到饮用水 卫生标准。

14.2.1绿色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所使用的设备材料、卫生器具、官道、 阀门、仪表、绝热和保温材料等产品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 体质量,所以本规范规定所采购的应为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 求的产品,且在其进入施工现场时应进行实物到货验收。验收一般 应由供货商、监理、施工单位的代表共同参加,验收应得到监理工 程师的认可,并形成文件。 14.2.2本条对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计量装置的设置点进行了规定, 其目的是满足分类收费和阶梯水价的计量需求,监督水量漏失。并 强调便于集中管理和远程控制。 14.2.3本条强调在不同使用功能和区域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在 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议消防系统也设置计量装置。并对计量装置 的维护、安装环境、防腐等做出了相应要求。

14.2.4为保证水质、使用安全,强调生活饮用水管道在竣工后或交 付使用前必须进行吹洗,除去杂物,使管道清洁,并经有关部门取 样化验,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才能交付使用。 14.2.5水箱的溢流管和泄放管设置应引至排水地点附近是满足排水 方便,不得与排水管直接连接,一定要断开是防止排水系统污物或 细菌污染水箱水质。 14.2.6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作灌水试验,主要是防止管 道本身及管道接口渗漏。灌水高度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 底层地面高度,主要是按施工程序确定的,安装室内排水管道一般 均采取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方法。从工艺要求看,铺完管道后,经 试验检查无质量问题,为保护管道不被砸碰和不影响土建及其他工 序,必须进行回填。如果先隐蔽,待一层主管做完再补做灌水试验 旦有问题,就不好查找是哪段管道或接口漏水。 14.2.7本条要求严格区分饮用水和中水以及其它水,防止中水污染 生活饮用水,防止误饮、误用,

14.3.1本条强调了水表的安装位置应合理,保护水表不受损坏。 14.3.2对给水排水管道、阀门和设备设置明确、清晰的永久标识, 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在施工、日常维护或维修时发生误接、误用的情 况,为用户提供了便利和健康用水保障

15.1.1依据《青海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63/T1340和《绿色建巩 评价标准》GB/T50378,室内环境的验收均在本章做了明确的规定。 15.1.2室内环境的验收项目主要包括室内污染物和温湿度、通风效 果、室内噪声级、楼板和分户墙空气声隔声性能、楼板撞击声隔声 性能。检验批划分依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和《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的相关规定制 定。

15.2.1入户门、外窗、分户墙以及分户楼板等是噪声传人至内的王 要途径,其品种、规格、声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时,才能保障室内声环境。声学性能包括:入户门、外窗、分户墙 和分户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楼板的撞击声隔声性能,声学处理 材料的隔声和吸声性能。 15.2.2其他声学构件或材料主要包含以不方面:一是指对建筑噪声 源进行声学处理的构件或材料,如电梯井、泵房、空调机组等建筑 内噪声源的声学处理构件或材料;二是对体育场馆、多功能厅、接 待大厅、大型会议室和剧场等其他有声学要求的房间,采用的声学 处理构件或材料;三是建筑设计中采用的对声学性能有明确要求的

其他构件或材料。 15.2.3检测依据《室内环境检测标准》GB50325以及《民用建筑隔 声设计规范》GB50118附录A的规定进行,室内噪声级检测房间, 选取距离水泵、空调机组、电梯、室外主干道等噪声源最近的房间。 分户墙(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性能检测依据《声学建筑和建筑构 件隔声测量第4部分:房间之间空气声隔声的现场测量》GB/T 19889.4进行。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依据《声学建筑和建筑构件隔 声测量第7部分:楼板撞击声声隔声的现场测量》GB/T19889.7 进行。

15.2.4外窗和导光管系统的品种、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 规定,这是一般性要求,应该得到满足。外窗的品种一般包含了型 材、玻璃等主要材料和主要配件、附件的信息,也包含了一定的性 能信息;导光管系统的品种一般包含了导光管材料、导光管集光器 材料和漫射器材料的品种及相关性能信息。 15.2.5外窗的透光折减系数、导光管系统在漫反射条件下的系统效 率、导光管集光器材料的透射比、漫射器材料的透射比、导光管材 料的反射比和反射膜的反射比都是重要的采光性能指标,所以应该 符合要求。

率、导光管集光器材料的透射比、漫射器材料的透射比、导光管 料的反射比和反射膜的反射比都是重要的采光性能指标,所以应 符合要求。

光测量方法》GB/T6699。当外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为了保证建筑 物的采光性能,本规范要求对建筑物的采光系数进行现场实体检测。 当采用顶部采光时,还需要对采光均匀度进行现场实体检测。其检 测目的,一是验证采光系数和采光均匀度是否符合《建筑采光设计

示准》GB50033,二是验证采光系数和采光均习度是否付合议计安 求,三是进行采光设施采光效果的比较。 川室内空气质量和温湿度 15.2.8按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和《民用建筑工程室 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等相关规定进行。 15.2.9设计采用集中采暖、集中空调系统,对室内温湿度有设计要 求,检测方法可参照青海省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JG/T177和《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2等相关规定进行。 V自然通风

15.2.11 本条说明如下

1室内新风量按照青海省现行标准的规定方法进行。 2拔风井自然通风效果现场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同尺寸的 拔风井,室内端和室外端自然通风口风速和空气温度应分别检测 且不多于3种。应按照拔风井室内端和室外端风口的面积布置,小 于100m²的风口应设3个点,100m²及以上至少设5个点。宜采用 自动检测仪逐时检测和记录。 3无动力拔风帽自然通风效果现场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同 尺寸的拔风帽,分别检测且不多于3个,少于3个时全数检测;风 速和温度测试,应按照拔风帽室内端和室外端风口的面积布置,小 于100m²的风口应设3个点,100m及以上至少设5个点。宜采用自 动检测仪逐时检测和记录。

15.3.2《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4959对具体参数和检查数量 做了明确的要求,本规范照此执行。当厅堂声学特性设计中明确参 数指标和参照标准时,可按照设计要求的方法检测。 室内采光环境

做了明确的要求,本规范照此执行。当厅堂声学特性设计中明确参 数指标和参照标准时,可按照设计要求的方法检测。 Ⅱ室内采光环境 15.3.3外窗和导光管系统的安装位置直接影响建筑物的采光性能, 安装的牢固程度直接影响使用的长期性和耐久性,所以应一一核查。 15.3.4依据《公共场所采光系数测定方法)GB/T18204.20进行尺量 检查。《公共场所采光系数测定方法》GB/T18204.20的采光系数是 用窗地面积比来定义的,建筑师在进行采光方案设计时,常用窗地 面积比来估算开窗面积,因此,通过测量和计算窗地面积比对采光 条件进行核验较为简便和有效

6.1.1本章适用于绿色建筑场地与室外环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包 场地规划、资源与生态环境、位置与交通、室外环境验收。

6.2.2氢是一种气体,由镭衰变而产生,是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 生惰性气体,比重是气体的7.5倍,无颜色无气味,具有不可挥发 生,在地层中含有的铀、镭、针的土壤、岩石中常有高浓度的氢, 可以通过地层断裂带进入土壤,并沿着裂缝扩散室内,通常地下住 斤的氢浓度比地面居室高很多。氮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在于会引起肺 癌、白血病、基因畸形遗传等。为此在新建、扩建建筑场地选址中, 必须要对土壤进行检测。具体应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 杂控制规范》GB50325的相关要求进行检验和评定。 16.2.3雨水径流控制利用是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即充分利用 可道、景观水体和绿化空间的容纳功能,通过场地竖向设计和不同 季节的水位控制,减少市政雨洪措施压力,也为雨水利用、渗透地 下提供可能。另外,通过充分利用开放的绿地空间滞蓄、渗透和净 化雨水,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6.2.9在选配运动场地和道路照明的灯具时,应分析所选用灯具的 光强分布曲线,确定灯具的瞄准角(投射角、仰角),控制灯具直 接射向空中的光线及数量。建筑物立面采用泛光照明时,应考虑所 选用灯具的配光是否合适、设置位置是否合理、投射角度是否正确

预测有多少光线溢出建筑物范围以外,还应考核建筑物立面照明所 选用的标准是否合适。场地和道路照明设计中,所选用的路灯和投 光灯的配光、挡光板位置、灯具的安装高度、设置位置、投光角度 等可能会对周围居住建筑窗户上的垂直照度产生眩光影响,需要通 过分析研究确定。室外照明应根据《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 GB/T35626的相关要求进行检验。 16.2.11当拟建噪声敏感建筑不能避开临近交通干线或不能远离固定 的调和噪音源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噪声干扰。声屏障是指在声源与 接收者之间插入的一个设施,使声波的传播有一个显著的附加衰减 从而减弱接收者所在一定区域的噪声影响。声屏障主要用于高速公 路、高架桥道路、城市轻轨地铁以及铁路等交通市政设施中降噪处 理,也可用于工矿企业或大型冷却设备等噪声源的降噪处理。采用 声屏障时,应保证建筑处于声屏障的有效屏蔽范围内

16.3.1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也称配套公建)应包括教育、医疗 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 政管理等八类设施。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是居民基本的物质与精 神生活所需的设施,也是保证居民居住生活品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 成部分。居民步行5~10min可以到达,将大大减少机动车出行需求, 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16.3.2交通规划设计应遵循环保原则。道路系统应分等级规划,避 免越级连接,应保证等级最高的道路与区域交通网络联系便捷。建 设用地周围应至少有一务公共交通线路上城市中心区域甘仙主西方

通换乘间直接联系。规划建筑用地内应设置便捷的停车设施(包括 自行车及汽车停放场地),停车设施的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应按相 关规定执行。地地内的道路、广场和停车场设计应根据《无障碍设 计规范》GB50763的相关要求进行检验,

17.1.1本条规定了本章的适用范围。 17.1.2土建工程可按施工段划分检验批。苗木种植工程中种植穴、 槽、池可按施工段划分检验批;植物材料选备,可按品种和进场时 间划分检验批;乔、藤、竹类种植,可按植物种类、种植时间划分 检验批;绿篱、组团、花坛、木本类种植,可按种植时间和区域划 分检验批。新植养护工程可按进入养护时间划分检验批。电气工程 可按电气系统、成套设备,以及线缆布设区段划分检验批。给排水 工程可按施工段或系统划分检验批

17.2.1植物的质量直接影响景观效果,其种类、规格、数量等必须 符合设计要求;如果种植对人体健康有潜在毒性危险或具有伤害性 的植物,应设立标语警示、围栏或采取避免儿童接触的措施,以避 免误食和接触。 17.2.2绿化栽植的土壤含有害的成分(特别是化学成分)以及栽植层 下有不透水层,影响植物根系生长或造成死亡,土壤中有害物质必 须清除,不透水层影响植物扎根及土壤通气情况,必须进行处理, 达到通透。 17.2.3园林植物栽植土的理化性质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由于区域 生比较复杂,理化性质差异性较大,可根据各地情况执行当地标准。 17.2.4非检疫对象的病虫害危害程度或危害痕迹不得超过树体的

5%~10%;植物材料带有病虫害影响苗木质量,易引起扩散,为防 止危险病虫害的传人,必须对国外及外省市的苗木进行检疫,有检 疫证明。 17.2.5绿化用地内绿化覆盖率应大于70%;树木栽植成活率不应低 于95%;名贵树木栽植成活率应达到100%,景观主干道路的乔木林 荫率应达到50%,步行道和自行车道林荫率不小于60%。 17.2.6设施顶面栽植基层包括耐根穿刺防水层、排蓄水层、过滤层、 栽植土层。耐根穿刺防水层不能渗漏,确保设施使用功能。排蓄水 层、过滤层使栽植土层透气保水,保证植物能正常生长。

17.3.3树木栽植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的要求,是提高树木成活率 的保证。 17.3.4广场、人行道栽植树木的树池因践踏的频率较高,土壤密实 度加大DB34/T 2636-2016 美丽乡村 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规范,不利树木生长,应铺设透气铺装

18.2.2太阳能光伏系统工程采用的光伏组件、汇流箱、电缆、并网 逆变器、配电设备等进场时,应按设计要求对其类型、材质、规格 及外观等进行验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检查认可, 且应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各种产品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相关 技术资料应齐全,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8.2.5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电气设备的测试应符合《建筑物电气装置》 GB/T16895、《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GB/T19064的相关要求并测试合格

18.3.3太阳能光伏系统应有监测采集发电量、数据存储与传输、交 (直)流配电设备保护功能,同时系统应有完整的标签与标识

19.1.5绿色建筑现场检测评估完成后GB/T 20256-2019标准下载,应对建筑物能源消耗量及建 筑物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计算、评估。 19.1.6绿色建筑的建筑环境包括建筑内环境和建筑外环境,当建筑 主体完成后进行围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建筑内各用能系统完成后 进行系统节能性能检测,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工程完成后进行室内环 境检测,建筑室外景观环境工程完成后进行室外环境检测,层层递 进的关系

19.2.1外窗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应依据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 19.2.6供暖、通风与空调、配电与照明节能性能检测主要项目的检 测方法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定进行。 Ⅱ室内环境质量

19.2.24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要求进行。 V节地与室外环境 19.2.26照度和亮度的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照明测量方 法》GB/T5700的规定。建筑立面采用玻璃幕墙时,应核查玻璃幕 墙的反射比的检测报告。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 光学性能》GB18091的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