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1128-201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规程.pdf

DB33T 1128-201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0428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3T 1128-2016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规程.pdf

3.1.5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是在确定的环境作用和维修、使用条件下,具有规定 保证率或安全裕度的年限。设计使用年限应由设计人员与业主共同确定,首先 要满足工程设计对象的功能要求和使用者的利益,并不低于有关法规的规定。 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对房屋建筑、公 路桥涵、铁路桥涵以及港口工程规定了使用年限,应予遵守。 3.1.6在严重(包括严重、非常严重和极端严重)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个 别构件因技术条件和经济性难以达到结构整体的设计使用年限时(如斜拉桥的 垃索,在与业主协商同意后,可设计成易更换的构件或能在预期的年限进行大 修,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更换或大修的预期年限

3.1.8本条根据混凝土材料的劣化机理,对环境作用进行了分类,浙江省冻融

1 环境可不予考虑,为了保持与国家规范的一致性,将环境作用分为以下几个类 别:一般环境、冻融环境、海洋氯化物环境、除冰盐等其他氯化物环境和化学

较低的环境作用等级确定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对于化学腐蚀环境,环境因素 会直接导致混凝土材料的劣化某花园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因此对素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与配筋混凝土要 求相同。

3.2.2本条规定了不同环境作用下,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矿物掺和料的选择原则。

3.2.2本条规定了不同环境作用下,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矿物掺和料的选择原则, 混凝土的胶凝材料除水泥中的硅酸盐水泥外,还包括水泥中具有胶凝作用的混合 材料(如粉煤灰、火山灰、矿渣、沸石岩等)以及配制混凝土时掺入的具有胶凝 作用的矿物掺和料(粉煤灰、磨细矿渣、硅灰等)。

混凝王的胶凝材料除水泥中的硅酸盐水泥外,还包括水泥中具有胶凝作用的混合 材料(如粉煤灰、火山灰、矿渣、沸石岩等)以及配制混凝土时掺入的具有胶凝 作用的矿物掺和料(粉煤灰、磨细矿渣、硅灰等)。 3.2.3本规程的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包括一般环境下的混凝土抗渗等级、氯化物环 境下的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等。这些指标均由实验室标准快速试验方法 测定,可用来比较胶凝材料组分相近的不同混凝土之间的耐久性能高低,主要用 于施工阶段的混凝土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 如果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组成不同,用快速试验得到的耐久性指标往往不具有 可比性。标准快速试验中的混凝土龄期过短,不能如实反映混凝土在实际结构中 的耐久性能。某些在实际工程中耐久性能表现优良的混凝土,如低水胶比大掺量 粉煤灰混凝土,由于其成熟速度比较缓慢,在快速试验中按标准龄期测得的抗氯 离子扩散指标往往不如相同水胶比的无矿物掺和料混凝土;但实际上,前者的长 期抗氯离子侵入能力比后者要好得多。 抗渗等级仅对低强度混凝土的性能检验有效,对于密实的混凝主宜用氯离子 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作为耐久性能的评定指标,

3.2.6外加剂间的相容性和外加剂与水泥的相容性的试验验证应委托专业机构

3.2.9冷加工钢筋和细直径钢筋对锈蚀比较敏感,作为受力主筋使用时需要相应 提高耐久性要求。细直径钢筋可作为构造钢筋

4.1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4.1.3一般环境(I类)的作用是所有结构构件都会遇到和需要考虑的。当同 到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环境作用时,通常由作用程度较高的环境类别决定或控 凝土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化学腐蚀环境(V类)有例外。所有当结构构件同 到多重类别的环境作用时,原则上均应考虑,需要满足各自单独作用下的耐 要求,

4.2环境作用等级区划

4.2.1受地理气候环境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劣化存在着显著的区域特征。不 同的地区往往由某种劣化机理主导,而且同种耐久性劣化机理在不同的地区也由 环境影响而呈现出作用程度的强弱之分。东北和西北地区气候严寒,混凝主结构 往往表现为冻融损伤破坏;东南和南部沿海,气候湿热并且受海洋环境影响,表 现为氯离子侵蚀引起钢筋锈蚀;华北和华中地区,由于较低的气温和适宜的湿度 结构的碳化侵蚀与冻融破坏均应引起重视;而北部的海洋环境和撒除冰盐的公路 环境需要考虑由盐冻引起的耐久性破坏。我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普遍存在着“南 锈北冻”的现象。这些都是耐久性劣化在空间上的不均匀分布的表现。 考虑浙江省的地域特征,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较为普遍环境类型包 括一般环境和海洋氯化物环境。海洋环境以条带型存在于海岸线附近,且针对 浙江省来讲,维度方向跨度不大。因此,对环境作用等级的区划,只给出针对 般环境区划结果

5.1.1结构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可能引起其性能变化的各种作用(荷载、环境、 材料内部因素等)下,在预定的使用年限和适当的维修条件下,结构能够长期抵 御性能退化的能力。一般来说耐久性极限状态可分为钢筋开始发生锈蚀、钢筋发 生适量锈蚀或混凝土表面锈胀开裂、混凝土表面锈胀裂缝宽度达到最大可接受的 极限、以及承载能力降低凸个极限状态,考虑结构的安全性涉及承载能力的极限 状态本规程不予考虑。耐久性引起的结构性能劣化随时间发展一般表现为衰减的 趋势。在结构全寿命性能变化过程中,每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所对应的结构性能是 不同的。耐久性极限状态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来定义。该极限状态不应损害 结构的承载能力,同时满足结构构件的可修复性要求。 5.1.2除上述规定以外的环境和结构可按照本规程相关章节的要求进行设计。当 环境结构参数明确时宜采用基于概率的耐久性极限状态设计法进行设计,

5.2.1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极限状态,是指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 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耐久性要求。 5.2.2在结构全寿命性能变化过程中,原则上结构劣化过程的各个阶段均可以选 作耐久性极限状态的基准,但是,钢筋开始锈蚀、钢筋发生适量锈蚀或混凝土表 面锈胀开裂、锈胀裂缝宽度达到一定限值是结构全寿命性能非常关键的几个时间 节点,因此,本规程确定了此三种状态为无特殊要求时一般、氯化物环境作用下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极限状态。耐久性极限状态I实际上是耐久性的初始劣 化极限状态,耐久性极限状态II、III则是耐久性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两种形 式。其他环境下的耐久性极限状态需要开展专题研究确定。 5.2.3钢筋开始发生锈蚀的极限状态应为混凝土碳化发展到钢筋表面,或氯离子 侵入混凝土内部并在钢筋表面积累的浓度达到临界浓度。对锈蚀敏感的预应力钢 筋、冷加工钢筋或直径不大于8mm的普通热轧钢筋作为受力主筋时,应以钢筋 开始发生锈蚀状态作为极限状态。 采用定量方法计算二氧化碳侵入混凝土内部的过程,可采用基于Fick第 定律的经验扩散模型。模型中混凝土碳化系数应考虑钢筋位置、养护浇筑、工作 应力、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采用定量方法计算氯离子侵入混凝土内部的过程,可采用Fick第二定律的 经验扩散模型。模型所选用的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氯离子扩散系数、钢筋锈 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等参数的取值应有可靠的依据。其中,表面氯离子浓度和扩 散系数应为其表观值,氯离子扩散系数、钢筋锈蚀的临界浓度等参数还应考虑混 凝土材料的组成特性、混凝土构件使用环境的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模型中的 相关参数如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氯离子扩散系数、钢筋锈蚀的临界氯离子浓 度等取值确定,应尽可能利用相似环境下相似混凝土结构的实地调查数据。当缺 乏实地调查资料时,可参考相关规范或文献确定。 目前各国家规范对氯离子临界浓度的取值差别很大,与现有研究相比,各规 范对氯离子临界浓度取值都相对较小,比较保守。总的来说,美国规范取值相对 严格,因此本规程在取值时出于谨慎考虑,选取Ccr=0.15%(占凝胶材料的质量 比)。除了限值之外,可靠度计算还需要给定变异系数,本规程根据现有研究成 果取变异系数为0.2。 5.2.6根据不同的耐久性要求,可以定义不同的耐久性极限状态。不同的耐久性 极限状态,其失效的准则不同,因此,失效概率和使用寿命也不同。

5.2.6根据不同的耐久性要求,可以定义不同的耐久性极限状态。不同的耐久性 极限状态,其失效的准则不同,因此,失效概率和使用寿命也不同。

6.1.1正常大气作用下表层混凝土碳化引发的内部钢筋锈蚀,是混凝土结构中最 常见的劣化现象,也是耐久性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在一般环境作用下,依靠混凝 土本身的耐久性质量、适当的保护层厚度和有效的防排水措施,就能达到所需的 耐久性,一般不需考虑防腐蚀附加措施,

6.2环境作用等级分类

6.3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6.3.1表6.3.1分别对板、墙等面型构件和梁、柱等条形构件规定了混凝土的最 氏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钢筋的保护层最小厚度。板、墙、壳等面形构件中的 钢筋,主要受来自一侧混凝土表面的环境因素侵蚀,而矩形截面的梁、柱等条形 构件中的角部钢筋,同时受到来自两个相邻侧面的环境因素作用,所以后者的保 护层最小厚度要大于前者。对保护层最小厚度要求与所用的混凝土水胶比有关, 在应用表6.3.1中不同使用年限和不同环境作用等级下的保护层厚度时,应注意 到对混凝土水胶比和强度等级的不同要求。 表6.3.1中规定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和保护层厚度与欧美的 箱关规范相近,这些数据比照了已建工程实际务化现状的调查结果,并用材料势 化模型作了近似的计算校核,总体上略高于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 定,尤其在干湿交替的环境条件下差别较大。美国ACI设计规范要求室外淋雨 环境的梁柱外侧钢筋(箍筋或分布筋)保护层最小设计厚度为50mm(钢筋直径 不大于16mm时38mm),英国BS8110设计规范(60年设计年限)为40mm(C40) 或30mm(C45)。

筋保护层厚度的调整方法。一般环境下对混凝土提出最低强度等级的要求,是为 了保护钢筋的需要,针对的是构件表层的保护层混凝土。但对大截面墩柱来说 如果只是为了提高保护层混凝土的耐久性而全截面采用较高强度的混凝土,往往 不如加大保护层厚度的办法更为经济合理。相反,加大保护层厚度会明显增加梁 板等受弯构件的自重,宜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以减少保护层厚度,

5.3.3本条所指的建筑饰面包括不受雨水冲淋的石灰浆、砂浆抹面和砖石贴面等 普通建筑饰面;防水饰面包括防水砂浆、粘贴面砖、花岗石等具有良好防水性能 的饰面。除此之外,构件表面的油毡等一般防水层由于防水有效年限远低于构件 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宜考虑其对钢筋防锈的作用,

7.1.1环境中的氯化物以水溶氯离子的形式通过扩散、渗透和吸附等途径从混凝 土构件表面向混凝土内部迁移,可引起混凝土内钢筋的严重锈蚀。氯离子引起的 钢筋锈蚀难以控制、后果严重,因此是混凝士结构耐久性的重要间题。

7.1.1环境中的氯化物以水溶氯离子的形式通过扩散、渗透和吸附等途径从混凝 土构件表面向混凝土内部迁移,可引起混凝土内钢筋的严重锈蚀。氯离子引起的 钢筋锈蚀难以控制、后果严重,因此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问题。 7.1.2当环境作用等级非常严重或极端严重时,按照常规手段通过增加混凝土强 度、降低混凝土水胶比和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办法,仍然有可能保证不了 50年或10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这时宜考虑采用一种或多种防腐蚀附加措 施,并建立合理的多重防护策略,提高结构使用年限的保证率。在采取防腐蚀附 加措施的同时,不应降低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质量和保护层的厚度要求。 常用的防腐蚀附加措施有:混凝土表面涂刷防腐面层或涂层、采用环氧涂层 钢筋、应用钢筋阻锈剂等。环氧涂层钢筋和钢筋阻锈剂只有在耐久性优良的混凝 土材料中才能起到控制构件锈蚀的作用。

期检测可以尽快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

7.2环境作用等级分类

7.2.1对于海水中的配筋混凝土结构,氯盐引起钢筋锈蚀的环境可进一步分为水 下区、潮汐区、浪溅区、大气区和土中区。长年浸没于海水中的混凝土,由于水 中缺氧使锈蚀发展速度变得极其缓慢甚至停止,所以钢筋锈蚀危险性不大。潮汐 区特别是浪溅区的情况则不同,混凝土处于干湿交替状态,混凝土表面的氯离子 可通过吸收、扩散、渗透等多种途径进入混凝土内部,而且氧气和水交替供给, 使内部的钢筋具备锈蚀发展的所有条件。浪溅区的供氧条件最为充分,锈蚀最严 重。 我国现行行业标准《海港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在大量调查研 究的基础上,分别对浪溅区和潮汐区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海港工程的大量调查 表明,平均潮位以下的潮汐区,混凝土在落潮时露出水面时间短,且接触的大气 的湿度很高,所含水分较难蒸发,所以混凝土内部饱水程度高、钢筋锈蚀没有浪 溅区显著。但本规范考虑到潮汐区内进行修复的难度,将潮汐区与浪溅区按同 作用等级考虑。南方炎热地区温度高,氯离子扩散系数增大,钢筋锈蚀也会加剧, 所以炎热气候应作为一种加剧钢筋锈蚀的因素考虑。 海洋和近海地区的大气中都含有氯离子。海洋大气区处于浪溅区的上方,海

浪拍击产生大小为0.1um~20um的细小雾滴,较大的雾滴积聚于海面附近,而 校小的雾滴可随风飘移到近海的陆上地区。海上桥梁的上部构件离浪溅区很近 时,受到浓重的盐雾作用,在构件混凝土表层内积累的氯离子浓度可以很高,而 且同时又处于干湿交替的环境中,因此处于很不利的状态。在浪溅区与其上方的 大气区之间,构件表层混凝土的氯离子浓度没有明确的界限,设计时应该根据具 体情况偏安全地选用。 虽然大气盐雾区的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可以积累到与浪溅区的相近,但浪 溅区的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可认为从一开始就达到其最大值,而大气盐雾区则 需许多年才能逐渐积累到最大值。靠近海岸的陆上大气也含盐分,其浓度与具体 的地形、地物、风向、风速等多种因素有关。根据我国浙东、山东等沿海地区的 周查,构件的腐蚀程度与离岸距离以及朝同有很大关系,靠近海岸且暴露于室外 的构件应考虑盐雾的作用。烟台地区的调查发现,离海岸100m内的室外混凝土 购件中的钢筋均发生严重锈蚀。 表7.2.1中对靠海构件环境作用等级的划分,尚有待积累更多调查数据后作 进一步修止。设计人员宜在调查工程所在地区具体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取适当 的防腐蚀要求

7.2.3海水激流和海砂对混凝土表面有气蚀和磨蚀作用,环境作用等级需要是适 当提高。

7.2.4近海和海洋环境的氯化物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作用与当地海水中的含盐

7.2.4近海和海洋环境白 与当地海水中的含盐 量有关。表7.2.1的环境作用等级是根据一般海水的氯离子浓度(约18g/L20 /L)确定的。不同地区海水的含盐量可能有很大差别,沿海地区海水的含盐量 受到江河淡水排放的影响并随季节而变化,海水的含盐量有可能较低,可取年均 值作为设计的依据。 河口地区虽然水中氯化物含量低于海水,但是对于大气区和浪溅区,混凝土 表面的氯盐含量会不断积累,其长期含盐量可以明显高于周围水体中的含盐浓 度。在确定氯化物环境的作用等级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7.3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7.3.4与受弯构件不同,增加墩柱等受压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基本不会增大构件材 料的工作应力,但能显著提高构件对内部钢筋的保护能力。氯化物环境的作用存 在许多不确定性,为了提高结构使用年限的保证率,采用增大保护层厚度的办法 要比附加防腐蚀措施更为经济。 墩柱等受压构件顶部的表层混凝土由于施工中混凝土泌水等影响,密实性相 对较差。这一部位又往往受到含盐渗漏水影响并处于干湿交替状态,所以宜增加 保护层厚度

系数快速试验方法测量饱盐混凝土试件的电导率。表7.3.7中的数据主要参考近 年来国内外重大工程采用DRCM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的实践并利用Fick模型进行了 近似校核。

7.3.7当采用不锈钢钢筋等具有耐腐蚀性能的钢筋时钢筋直径可适当降低

7.3.7当采用不锈钢钢筋等具有耐腐蚀性能的钢筋时钢筋直径可适当

8.3材料与保护层厚度

8.3.1如使用含有矿物混合材料的水泥(如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水泥)则应了 解水泥中的矿物混合材料品种、质量和掺量,与配制混凝土时加入的矿物掺合料 一起计算混凝土中所有混合、掺和料占胶凝材料总量的份额百分比。 混凝土中的游离水给混凝土的耐久性带来不利影响,限制混凝土的最大水 比可以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控制混凝土中游离水量,从而有效 也改善其抗渗性、密实性等耐久性能。为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需限制 校凝材料的最小用量。此外,当胶凝材料用量过大时,水泥过高的水化热会增 加混凝士的开裂可能性。因此,胶凝材料的用量应予以控制,不宜过大或过小

9.1.1结构表面凸凹变化过多容易导致水、汽与有害物质在混凝土表面的积聚。 9.1.2棱角、突变部位容易受到两个侧面的环境作用并造成碰撞损伤,因此在可 能条件下应尽量加以避免。

9.2.1影响屋面、桥梁、隧道结构耐久性的关键因素是它们的防水和排水情况, 因此需要设置专门的排水系统与防漏水措施。而受雨淋的室外悬挑构件侧边下 沿、桥梁侧边翼缘下沿,应做滴水槽、滴水沿以防止雨水流向结构,影响结构或 者其他构造的耐久性能

沿、桥梁侧边翼缘下沿,应做滴水槽、滴水沿以防止雨水流向结构,影响结构或 者其他构造的耐久性能。 9.2.3本条提出环境作用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原则。对于不同环境作用 下所需的混凝主保护层最小厚度,可见本规范第5节、第6节与第7节的具体 规定。为保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传递,各种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均不应小 于钢筋的直径。按防火要求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参照有关的防火设计标准 但我国有关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梁板保护层厚度,往往达不到所需耐火极限的要 求,尤其在预应力预制楼板中相差更多。 9.2.4最外层的箍筋或分布筋最早受到侵蚀,箍筋的锈蚀可引起沿箍筋的环线开 裂,在箍筋的密布区域,还会发生保护层的成片剥落,所以在确定保护层的最 小厚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最外侧的分布筋和箍筋的需要。 9.2.5混凝土施工缝、伸缩缝等连接缝是结构中相对薄弱的部位,容易成为腐蚀 性物质侵入混凝土内部的通道,故应在设计与施工中应尽量避让局部环境作用比 较不利的部位。 9.2.6应避免外露金属部件的锈蚀造成混凝土的胀裂、消弱构件或桩基础的整体 性,影响其承载力,建议采用不锈钢材料或者采用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金属部件

9.2.3本条提出环境作用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确定原则。对于不回

下所需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可见本规范第5节、第6节与第7节的具体 现定。为保证钢筋与混凝主之间粘结力传递,各种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均不应小 于钢筋的直径。按防火要求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参照有关的防火设计标准 但我国有关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梁板保护层厚度,往往达不到所需耐火极限的要 求,尤其在预应力预制楼板中相差更多。 9.2.4最外层的箍筋或分布筋最早受到侵蚀,箍筋的锈蚀可引起沿箍筋的环线开 裂,在箍筋的密布区域,还会发生保护层的成片剥落,所以在确定保护层的最 小厚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最外侧的分布筋和箍筋的需要。

9.2.5混凝土施工缝、伸缩缝等连接缝是结构中相对薄弱的部位,容易成为腐蚀 性物质侵入混凝土内部的通道,故应在设计与施工中应尽量避让局部环境作用比 较不利的部位

9.2.6应避免外露金属部件的锈蚀造成混凝土的胀裂 俏弱构件或桩基础的整体 生,影响其承载力,建议采用不锈钢材料或者采用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金属部件 的锈蚀。外露金属部件宜与混凝土中的钢筋隔离或进行绝缘处理。

9.2.7对于预应力结构,预应力筋的耐久性对结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预 应力筋耐久性保证率应高于普通钢筋,在严重的环境条件下,紧靠保证混凝土保 护层质量还很难满足使用寿命要求,因此宜对预应力筋采取多重防护措施,如将 后张预应力筋置于密封的波形套管中并灌浆。为了避免锚具锈蚀影响后张法预应

力结构性能,封锚混凝土中宜外加阻锈剂或采用水泥基聚合物混凝土,并外覆塑 料密封罩。对于桥梁等室外预应力构件,应采取构造措施,防止雨水或渗漏水直 接作用或流过错固封堵端的外表面

料密封罩。对于桥梁等室外预应力构件,应采取构造措施,防止雨水或渗漏水直 接作用或流过锚固封堵端的外表面。 9.2.9本条所指的裂缝为荷载造成的横向裂缝,不包括收缩和温度等非荷载作用 引起的裂缝。表中的裂缝宽度允许值不能作为荷载裂缝计算值与非荷载裂缝计算 值两者叠加后的控制标准。 表面裂缝最大宽度的计算值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或现行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的相关公式计算。荷载与收缩引起的横向裂缝如果影响建筑物的外观要求或 防水功能可适当填补。

10.1.2对于特殊环境中的建设工程,如海岛礁的开发等,应采取多重防护对策, 即综合采用多种的防护措施,可以在一种措施失效后启动下一种措施,也可以多 种措施同时平行地起作用,

10.2涂层钢筋和耐蚀钢筋

10.2.2环氧涂层钢筋与无涂层的普通钢筋之间不得有电连接。在浇筑混凝 土时宜采用附着式振动器振捣,如使用插入式振动器,需用塑料或橡胶将振动 器包覆。

10.3.2阻锈剂质量验证试验标准可参照《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 范》(JTJ275)。 10.3.3钢筋阻锈剂的品质包括:1)对混凝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无不利 影响,2)能有效抑制钢筋脱钝,防止钢筋锈蚀,3)在混凝土中保持长期稳定。 钢筋阻锈剂的品质、便用范围与使用方法可参照国家有关行业标准。 混凝土越密实,钢筋阻锈剂的防护效能就越高。对于难以采用涂层防护的预 应力钢筋和钢索的保护,在混凝土或灌浆中掺加钢筋阻锈剂是有效的防护方法之 一。作为复合防护措施,钢筋阻锈剂除与密实的耐久混凝土配合外,还可与环氧 涂层钢筋、阴极保护及混凝土外涂层联合、搭配使用

10.4混凝土表面涂层和防腐蚀面层

10.4.1混凝土表面涂层的试验方法与施工和管理,应符合《海港工程混凝 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275)的有关规定。

11施工质量的耐久性要求

11.1.1本规程主要规定的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耐久性要求,施工质量的其 他要求参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执行

测,该透气指标数值越小,表明抗渗透的能力越强,混凝土密实度越大。根据 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重要工程的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透气性指标应控制在 0.1以下(表示混凝土密实度很好),一般建筑的的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透气性 指标应控制在0.5以下(表示混凝土密实度好)。 11.2.6氯盐侵蚀环境下的重要工程,应在现场制作混凝土试件中,取芯测定 混凝土抗氯离子侵入性的扩散系数,可采用养护28天混凝土进行RCM检测28 天氯离子侵饨扩散系数。

12.1.2本标准只限定了对于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及以上的重大工程应理 置传感器进行耐久性监测,但是对于有特殊设计要求的一般建筑物也可使用,

12.2.1对于一般建筑物,其使用环境可划分为气象环境和工作环境两大 类,相对而言,建筑物的工作环境更为复杂。本条针对侵蚀性介质、环境温度 和湿度等影响结构或构件耐久性的因素,规定了对工作环境调查的内容。 12.2.2~12.2.4全面列出了需要调查的内容,调查时可根据具体环境状况 使用条件按需要确定相应的调查内容。

12.3.1~12.3.2全面列出了检测内容,可根据需要确定检测内容并按有关技 术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测。 12.3.9裂缝深度测量采取超声波检测技术具体参见《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 程》JTJ270

12.3.1~12.3.2全面列出了检测内容,可根据需要确定检测内容并按有关技 术标准的要求进行检测。 12.3.9裂缝深度测量采取超声波检测技术具体参见《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 程》JTJ270。

12.4.3传感器在自身有效工作年限内,监测得到的耐久性相关参数应能全 面反映出结构耐久性劣化规律,并能有效估计结构的使用寿命

13.耐久性评定与评估

13.1.1环境条件和结构当前的技术状况决定结构耐久性能的优劣,结构或构件 的重要性和可修复性用于调整结构或构件安全裕度的大小,均应作为耐久性评定 考虑的因素。 13.1.3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时间越长,耐久性劣化程度越大,因此作本条规定

13.2电位法与电流密度法钢筋锈蚀评定

13.2电位法与电流密度法钢筋锈蚀评定

13.2.1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不仅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而且影响结构的安全性,通 过锈蚀钢筋的电位测试,可以判断钢筋发生锈蚀的概率,通常电位差越大钢筋锈 蚀的概率越大

13.3氯离子含量评定

13.3.1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越高,氯离子诱发钢筋锈蚀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可以 根据氯离子含量来间接评定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可能性

13.4一般与氯盐环境下构件耐久性评定

13.4.1混凝土中性化以后,碱度降低,保护钢筋免于生锈的钝化膜活化,在有 氧和水的条件下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铁锈,混凝土保护层受到膨胀压力,出现 沿筋的锈胀裂缝。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在保护层开裂前属于微电池腐蚀,钢筋锈 蚀相对均匀;保护层开裂后裂缝处钢筋成为阳极,则以宏电池腐蚀为主,钢筋锈 独速度加快。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发展相对缓慢,锈蚀过程的三个阶段(开始锈 蚀、保护层胀裂、混凝土表面锈胀裂缝宽度达到最大可接受的极限性能严重退化 取决于环境条件、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密实性等因素,有时可持续到几十年甚至 上百年的时间,但环境相对恶劣,保护层过小、混凝土密实性很差时,也可能仅 需要几年或十几年的时间经历这一过程。对于外观要求不高的室外和一些工业厂 房混凝土构件,一般可用混凝土表面锈胀裂缝宽度达到最大可接受的极限时间确 定其剩余耐久年限,而一般室内构件宜用保护层胀裂时间作为耐久性失效的标

维。 氯通过外界渗入或掺入混凝土中,氯离子半径小,穿透力极强,到达钢筋 表面后迅速破坏钝化膜形成腐蚀电池,氯离子与铁离子反应,生成FeC12,在 水中遇OH一立即生成Fe(OH)2,游离氯离子再与铁离子结合,如此循环。因而 在钢筋锈蚀过程中氯离子不会因腐蚀反应而减少,氯离子起的是催化作用、去 极化作用、导电作用,使电化学反应加快,因此氯环境下钢筋锈蚀速度比碳化 引起的钢筋锈蚀要快,其腐蚀过程与碳化腐蚀一样经历开始锈蚀、保护层锈胀 开裂、性能严重退化三个阶段。渗透型氯离子侵蚀发生在处于近海大气环境和 潮汐、浪溅区的构件,掺入型氯离子侵蚀指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已含氯离子(采 用海砂、含氯附加剂等)的构件。 13.4.5进行耐久性评定时,对薄弱构件或薄弱部位(保护层厚度较小,混凝士 强度较低,所处环境最为不利)宜按其最不利的参数单独进行评定,并在评估报

13.4.5进行耐久性评定时,对薄弱构件或薄弱部位(保护层厚度较小,混凝土 强度较低,所处环境最为不利)宜按其最不利的参数单独进行评定,并在评估报 告中列出:对单个构件评定时应按最不利的部位进行评定,

13.5结构耐久性评定

13.5.1定性评定方法参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CECS220)执行。 13.5.2鉴于检测数据的不确定性,通常采用概率评定方法来评定结构的耐久性能 (如寿命、变形、裂缝等)。 13.5.3评定对象与参照物和人工模拟环境试验相结合的耐久性评定方法称为多 重环境时间相似方法,可以实现室内耐久性试验结果与实际工程的性能和时间相 以性的问题。相应的定性评定方法参见附录D。

13.5.1定性评定方法参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CECS220)执行。 13.5.2鉴于检测数据的不确定性,通常采用概率评定方法来评定结构的耐久性能 (如寿命、变形、裂缝等)。 13.5.3评定对象与参照物和人工模拟环境试验相结合的耐久性评定方法称为多 重环境时间相似方法,可以实现室内耐久性试验结果与实际工程的性能和时间相 以性的问题。相应的定性评定方法参见附录D。 13.5.4在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综合评定一般按如下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 为构件耐久性评定,第二层次应为结构组成部分耐久性评定,第三层次为结构整 体耐久性评定,除附属结构与设施为一至四共4个等级外,其它各个层次评定等 级分为一至五共5个等级。 确定构件耐久性考核指标。结构构件耐久性考核指标对于各个耐久性等级 的隶属度而言,应该是在某个区间为最优,即其隶属度为1。但对于其他等 级,其隶属度应该是逐渐变化而不是突变。对构件耐久性考核指标(包括定量与 定性指标)均采用最优区间型的隶属度公式:

为构件耐久性评定,第二层次应为结构组成部分耐久性评定,第三层次为结构整 体耐久性评定,除附属结构与设施为一至四共4个等级外,其它各个层次评定等 级分为一至五共5个等级。 确定构件耐久性考核指标。结构构件耐久性考核指标对于各个耐久性等级 的隶属度而言,应该是在某个区间为最优,即其隶属度为1。但对于其他等 级,其隶属度应该是逐渐变化而不是突变。对构件耐久性考核指标(包括定量与 定性指标)均采用最优区间型的隶属度公式:

:a为下界;b为上界。各考核指标的最优区间划分中,下界a均取0,上界b 照相关规范标准等取值。对指标实际值(检测数据或者计算结果)超过上下界 形,作如下处理:指标实际值为负数即低于下界,对等级一取隶属度为1, 等级取隶属度为0;指标实际值超过上界,对等级五取隶属度为1,其余等级 属度为0。 考核指标耐久性等级划分如下: (1)构件 采用最优区间法,将构件耐久性的各个考核指标划分为a、b、c、d与e 共五个等级,对应于V1、V2、V3、V4、V5五个连续的模糊区间,各等级 的划分如下: a级:构件处于耐久性正常状态,不必采取措施 b级:构件处于耐久性基本正常状态,宜采取措施; c级:构件处于耐久性基本正常状态与使用耐久性极限状态之间,应采取措 施; d级:构件处于使用耐久性极限状态与承载力耐久性极限状态之间,应采取 加固措施; e级:超过承载力耐久性极限状态,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2)组成部分 A级:全部或主要由a级构件组成,可以包含少量b、c级构件,但不含d e级构件; B级:全部或主要由b级构件组成,可以包含少量c、d级构件,但不含e 级构件; C级:全部或主要由c级构件组成,可以包含少量d、e级构件; D级:全部或主要由d级构件组成,可以包含少量e级构件; E级:全部或主要由e级构件组成。 (3)整体结构 一级:结构处于耐久性正常状态,不必采取措施; 二级:结构处于耐久性基本正常状态,宜采取小修措施; 三级:结构处于耐久性基本正常状态与使用耐久性极限状态之间,应采取小 修或中修措施;

四级:结构处于使用耐久性极限状态与承载力耐久性极限状态之间,应采取 中修或大修措施: 五级:超过承载力耐久性极限状态,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结构各部件权重W:的综合评定采用基于可信度矩阵及频数统计法获得。 采用:B=W*R,即b,=(w,*r)进行耐久性三层次综合评判。

14.1.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检测在于全部了解混凝土结构劣化状态与劣化机理, 有条件的应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劣化等级进行评定。结构的耐久性提升要考虑结 沟的受力状态进行选择,以防止有损方法导致的结构二次损伤。 14.1.2鉴于目前对混凝土碳化与氯离子引起的耐久性劣化的修复措施较为成熟

Q/GDW 1596-201标准下载14.2碳化后结构耐久性提升

14.2.1本规程所列举的针对混凝土碳化的修复技术为常规技术。对于一些不常见 的修复技术,需通过权威部门进行检测验证,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 14.2.2由于混凝土碳化存在部分碳化区,钢筋若位于此区段仍会发生锈蚀。研究 表明,部分碳化区长度小于完全碳化深度。因此,为了确定最佳修复时间,本规 程限定了完全碳化深度大于1/2保护层厚度且钢筋并未发生锈蚀两个条件。混凝 土表面涂层及表面硅烷浸渍施工工艺及测试方法可按《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 蚀技术规范》(JTJ275)执行。 14.2.3混凝土再减化过程应对电流密度进行控制,宜控制在1A/m*以内,大于 2A/m可能会降低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 14.2.4将裂缝宽度控制在0.3mm以内,是为了控制钢筋锈蚀率。研究表明当钢筋 锈蚀率较大时,再碱化过程中,钢筋表层铁锈可能会还原成疏松的铁单质,使得 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性能降低。此外,在进行再碱化处理后,宜对混凝土表层进 行封闭处理。

14.2.5当裂缝宽度大于0.3mm,认为钢筋锈蚀率已引起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性能 降低,此时宜对混凝土保护层进行凿除,对钢筋进行除锈补强,且新浇注混凝土

强度不应低于原混凝土强度。

强度不应低于原混凝土强度。

14.3氯盐侵蚀后结构耐久性提升

14.3.6当裂缝宽度大于0.3mm,认为钢筋锈蚀率已引起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性能 降低,此时宜对混凝土保护层进行凿除,对钢筋进行除锈补强,且新浇注混凝土 强度不应低于原混凝土强度

南方电网:低压用电客户电能计量装置典型设计(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修编2014年12月)附录D多重环境时间相似评定方法

D.1由于影响结构寿命的因素较多,并且大多具有时变性的特点,仅仅通过对实 示结构物的现场检测与室内加速试验一般无法建立不同劣化参数的相似关系。通 过选取与研究对象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且具有一定使用年限的参照物,由于参照 物和研究对象的环境条件具有相似性,因而研究对象和参照物的性能劣化具有相 以性;通过对参照物进行现场检测试验以及与参照物对应的模型进行加速试验研 究,建立参照物在现场与室内加速环境劣化的时间相似关系;利用该时间相似关 系与研究对象模型的室内加速试验结果便可得到研究对象在现场实际环境中各 劣化参数的时变规律,进而对研究对象进行寿命预测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