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075-2018 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

NB/T 10075-2018 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9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3194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075-2018 水电工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规程.pdf

层透水性强,岩溶作用因此得到迅速发展,易形成落水洞、漏 斗、竖井、溶洞和地下暗河。 岩层在褶皱过程中,伴生和派生的大量张裂隙加剧地下水的 活动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促使岩溶的发育。 4.2.5岩溶现象是指在岩溶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地表和地下 的现象,有溶隙、溶面、石牙、石林、落水洞、竖井、漏斗、溶 斗、岩溶洼地、岩溶盆地、岩溶丘陵、岩溶槽谷、盲谷、断头 河、消水洞、溢水洞、溶洞、洞穴网、地下廊道、岩溶泉、地下 暗河等。 按出露条件,可将岩溶划分为裸露型、覆盖型和理藏型。不 同的类型,其特征和勘察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差别。

层透水性强,岩溶作用因此得到迅速发展,易形成落水洞、漏 斗、竖井、溶洞和地下暗河。 岩层在褶皱过程中,伴生和派生的大量张裂隙加剧地下水的 活动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力联系,促使岩溶的发育。 所产生的各种地表和地下

4.2.6水文地质条件是岩溶形成的直接因素之一TCMEA 2-2018标准下载,重点查

溶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河谷岩溶水动力条件类型、是否存在地 下水分水岭和地下水洼槽等。

4.3.1水库低邻谷包括天然地形低邻谷、地下水位低邻谷(含 地下水位低于水库正常蓄水位的相邻低谷、低地)。岩溶水库工 程地质问题综合性勘察的测绘工作,结合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测绘 进行,比例尺可选用1:50000~1:10000;库首地段和专门性 勘察的测绘比例尺一般选用1:10000~1:2000;抽水蓄能电 站上水库地质测绘比例尺宜采用较大比例尺,一般在1:5000~ :1000中选取

4.3.2~4.3.6规定了岩溶的勘察方法和勘探工作的布置

(1)岩溶地区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勘察范围要比非岩溶 地区勘察范围大,投入的勘察工作量要比一般地区要多。从 2000年修订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中可以看出,岩溶地 区勘察收费附加调整系数为1.2。 (2)综合性勘察是在规划或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专门性

NB/T10075—20

勘察是在可行性研究或招标设计阶段进行。 (3)工程地质测绘时要重点查明弱可溶岩层;通过顺层追 索,鉴别相对隔水层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4)勘探工作要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布置:在有异常情 况和重点的地段布置勘探工作,对惟幕线上的岩溶现象和地质构 造情况要采用钻探、洞探和物探等予以查明 (5)鉴于岩溶发育的复杂性:本规程将以查明地下水位为主 要目的的钻孔应进入最低地下水位以下不小于10m调整为15m, 其中部分钻孔应进入岩溶弱发育带顶板以下不小于10m调整为 15m;为查明岩溶垂向发育深度为主要目的的钻孔,应穿过水库 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不小于10m调整为30m。 (6)专门性试验工作是针对专门的岩溶渗漏问题,一般在可 行性研究阶段进行。 4.3.7水文地质分析应根据岩溶地区实际情况,视需要选用地 貌及水文网演化分析、岩溶地下水系统分析、岩溶地下水作用基 准面分析、水均衡研究和地下水渗流场分析、化学场分析、同位

貌及水文网演化分析、岩溶地下水系统分析、岩溶地下水作用基 准面分析、水均衡研究和地下水渗流场分析、化学场分析、同位 素场和温度场分析,陆地水文学法。

4.4渗漏问题分析评价

4.4.1本条规定了水库渗漏问题分析评价的基础和内容。水库 渗漏类型主要有裂隙型或管道型渗漏;渗漏形式包括邻谷渗漏 河湾渗漏或隐伏低邻谷渗漏。水库是否产生岩溶渗漏取决于以下 基本条件:河谷及分水岭地带岩溶发育程度;河间地块地下分水 岭水位与水库正常蓄水位的关系;地质构造条件;隔水层或相对 隔水层的分布及隔水的可靠性;河谷岩溶水动力条件。因此,本 条规定,水库岩溶渗漏问题的评价要在综合分析上述基本条件的 基础上进行。

4.4.2要判断水库是否出现岩溶渗漏及其严重程度是

坝基的渗漏均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动力条件和 岩溶化程度有关。这四个条件也是四个最重要的标志。评价一个 工程的岩溶渗漏时,这四个条件不是都应具备的,应按阶段和已 有的资料逐次分析。本条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水力发电工程地质 勘察规范》GB50287一2016编制

4.4.3地质地貌综合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适用于裸露

型岩溶地区,是在调查和综合分析地形地貌、古今水文网、岩溶 现象、可溶岩层层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岩 容发育强度、是否存在地下岩溶管道系统以及其位置、方向等作 出估计,并判断水库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及是否产 生漏水。 地下水动力条件分析方法是在地质测绘的基础上,通过各种 勘探手段、地下水动态观测及连通试验等查明水库河段、谷坡 分水岭及低邻谷的岩溶水动力条件,通过综合分析评价水库岩溶 渗漏问题。该方法结论相对可靠,是分析评价渗漏问题的主要 方法。

已被生产实践验证。 (1)地形地貌条件。水库周边一定范围内存在低邻谷或有河 湾者,则可能出现渗漏;邻谷河水位(不是悬托河)高于水库正 常蓄水位者不存在水库渗漏。范围的确定应根据地形条件、可溶 岩的分布及连通情况、地下水动力条件综合确定,至少包括完整 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径流、排泄范围。 (2)地质构造条件。河间(河湾)地块有连续、稳定、可靠 的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封闭阻隔者,不可能出现渗漏;反之,或 因可溶岩直接沟通库内外,或断层切割,使库内外可溶岩组成有 水力联系的统一岩溶含水层时,则有可能出现渗漏。 (3)水文地质条件。河间(河湾)地块为一个岩溶含水层 (含水系统)时,若上、下游或库内、外均有稳定可靠的岩溶泉

NB/T10075—20

则表明地块存在地下水分水岭。地下水分水岭高于正常蓄水位 时,则不存在渗漏;当上游或库内不出现岩溶泉(岩溶水流动系 统)受远方排泄基准面影响,仅库外出现岩溶泉时,则为河水补 给地下水的水动力类型,将出现水库渗漏,甚至严重的渗漏。 (4)岩溶发育程度条件。河间(河湾)地块地下水分水岭虽 低于库水位,甚至下游有地下水洼槽,但分水岭地带岩溶不发 育,特别是无贯通性的岩溶管道存在时,不一定发生水库渗漏 仅有微不足道的缓慢渗透;相反,则必然出现渗漏,其严重程 度,取决于地下水分水岭以上岩体的岩溶发育程度

4.4.8判断主要的渗漏水去向的分析方法有水文地质分析、水

为裂隙性渗漏和管道型渗漏,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是定性 的、概念性的划分,在发生管道型渗漏的同时,也存在产生裂隙 性渗漏的较大可能性

4. 4. 10~4. 4. 14

介质,渗透水的流态有层流、也有紊流,变化比较复杂,渗漏边 界条件及表征岩体透水性的渗透系数很难确定,选用的计算公式 也难以与实际情况相符,所以,岩溶渗漏量的计算只能是估算 故条文规定,渗漏量的估算要在综合分析基本地质条件和岩溶发 育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相互验证。渗漏量的估算也要 与宏观判断密切结合

响很小,且对主要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及周围环境不产生影响的渗 漏量界限值。条文规定的允许渗漏量值是根据已建水库的经验提 出的。对于非多年调节水库来说,有一定调节能力的水库允许渗 漏量宜小于河流多年平均流量的3%;径流式无调节能力的水库 允许渗漏量宜小于枯季平均流量的3%。

防渗处理设计工作比较复杂,处理方法多样,其适用性不同;防 渗处理的范围大。因此,条文规定要通过技术经济综合分析后确 定防渗处理方案。 (1)灌浆幕是最常用、防渗效果较好的一种防渗措施,适 用于处理裂隙性渗漏和断面不大的管道型渗漏。 (2)堵洞适用于处理规模较大的管道型渗漏。 (3)铺盖适用于雍水高度和渗漏范围不大的水库渗漏,可采 用黏性土铺盖、混凝土板铺盖、土工复合膜铺盖或三者的联合。 (4)表面堵洞(缝)适用于封堵地面漏水洞或漏水裂缝。 (5)隔离是修建围堤,将严重漏水地段与水库隔开,适用于 雍水不高的水库或大型水库的库尾、库边。

5岩溶内涝问题分析评价

4.5.1~4.5.4岩溶内涝是指位于水库库岸上的岩溶盆地、岩溶 洼地、岩溶槽谷中的地面水及地下水,在建库之前可通过地下河 系向河床排泄,水库建成并蓄水后,因其出水口被淹,排水能力 下降,致使雨季时,岩溶盆地、岩溶洼地、岩溶槽谷中存水,造 成内涝,使农田、村镇受损。目前,我国大型水电水利工程中发 生岩溶内涝问题较为典型的是广西岩滩水电站,条文中有关内容 是总结该电站的相关资料后提出的

上下游的岩溶地下管道系统

5.2.5规定了岩溶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将岩溶含水

5.2.5规定了岩溶水文地质勘察的内容。将岩溶含水层统一修 改成“可溶岩含水层”。重点查明岩溶泉的位置及岩体的透水率, 查明可溶岩含水层分布情况、地下水位变化、与河水的补排关系 及与岩溶发育的关系等内容

5.2.6明确了地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类型划分的依据及划分 原则。

5.2.6明确了地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类型划分的依据及划分

5.3.1明确工程地质测绘及岩溶调查的范围、地质测绘比例, 并将专门性察的地质测绘比例尺修订为1:2000~1:200。 为满足施工详图设计要求,施工详图阶段的专门性勘察的比例尺 可选用1:1000~1:200

5.3.1明确工程地质测绘及岩溶调查的范围、地质测绘比例,

孔为主,必要时布置平洞。重点强调钻孔应进入到最低地下水位 以下的深度从不小于10m调整到不小于15m;防渗线上的钻孔 应进入到微透水层内,或进入岩溶弱发育带顶板以下从不小于 10m调整到不小于15m。

5.3.4规定了水文地质试验和专门性试验的内容及范围,

了坝基范围内和防渗惟幕线上的钻孔,进行钻孔压水试验;根据 需要,河床钻孔应分层和分段测定套管内外稳定水位

5.3.6规定了施工地质工作原则及注意事项,强调根据开

露的岩溶现象,必要时,应布置连通试验、地质雷达、可控源音 领大地电磁测深、瞬变电磁法探测、CT透视、全景孔壁数字成 像等了解岩溶管道连通情况、隐伏的洞穴、岩溶发育带,以及碎 屑溶蚀孔洞。此外,在施工地质工作中,对能反映防渗处理效果 的水文地质点要加密地下水动态观测频次

NB/T10075—20

4坝基稳定和渗漏问题分析评价

5.4.1明确了项基稳定性的

5.4.2规定当坝基存在大溶洞、大溶隙或溶蚀带并填充有

5.4.3规定当坝基主要应力区理藏有大的溶洞时,应分析溶洞

5.4.4~5.4.5规定当坝基有大的溶隙、溶蚀带及溶沟

压缩变形及抗滑稳定问题

5.4.6规定当建基面上有松软土填充的溶洞、溶沟、溶槽等

5.4.7规定了坝基渗漏问题的分析评价应查明的主要内容,

点分析评价产生渗漏的条件、漏水的途径与去向、渗漏形式、渗 漏范围、渗漏量、渗漏影响及处理范围等

5.4.8~5.4.9规定了可能产生绕坝渗漏的条件、渗漏途径及分

5.4.10当坝基开挖揭露岩溶泉或穿透洞穴或地下暗河时,一般 都存在基坑涌水、突水问题,在工作中要及时做出判断。 5.4.11规定了分析防渗处理的条件和处理范围的依据。

5.4.10当坝基开挖揭露岩溶泉或穿透洞穴或地下暗河

5.4.12规定了可溶岩坝址区一般防渗处理的基本方法,综

来最常用的有灌浆雌幕、铺盖、堵洞、截水墙、围隔等5种。若 包括喷混凝土、混凝土塞、引流、排导则为9种。 (1)灌浆惟幕。用灌浆惟幕封闭渗漏的溶蚀裂隙、洞穴或岩 容管道,对于大型的岩溶集中渗漏通道,要辅以堵、截。灌浆材 料有水泥、黏土及化学浆液等。 (2)铺盖。用铺盖的方法防止地表分散性溶蚀裂隙渗漏,对 于存在集中渗漏的洞穴,应先堵后铺。铺盖材料一般为黏土、混 凝土、塑料薄膜或土工植物。

(3)堵洞。堵洞引起集中渗漏的岩溶洞穴。堵体材料一般为 浆砌块石、混凝土或级配料。 (4)截水墙。用截水墙截断引起集中渗漏的岩溶暗河、管 道。截水墙的材料一般为浆砌块石或混凝土。 (5)围隔。用围坝或烟简式的围井,将水库中岩溶洞渗漏洞 穴包围起来,或者用土石坝或混凝土,将下游渗漏的地带与水库 水隔开,防止渗漏。 (6)喷混凝土。对于库边分散的渗漏的溶洞蚀裂隙,用喷混 疑土的方法予以堵塞。 (7)混凝土塞。对于库边渗漏较天的溶洞蚀裂隙,用混凝土 塞填实,然后再辅以喷浆处理,使用材料一般为黏土或混凝土。 (8)引流。为防止地基渗漏破坏,以致造成更大的渗漏,将 渗漏水流引走,以降低坝基下部过大的扬压力及渗透压力,防止 地基破坏,减少渗漏损失。 (9)排导。主要指排除在水库蓄水后积聚在溶洞或管道中的 气体,以防止因气爆造成溶洞周围岩体或堵体的破坏。 5.4.135.4.16规定了可溶岩坝址区一般防渗处理的手段、方 法及原则,并对不同河谷结构类型采取防渗处理范围及标准,总 本上防渗底界均与隔水层、相对隔水层相接,难以相接的均深入 到未溶蚀岩体或进入微弱岩溶化岩体,且岩体透水率满足要求。 坝基防渗处理要根据坝基渗漏形式、岩溶发育规律、河谷岩 容水动力条件类型、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分析防渗处理 的条件,确定防渗处理范围。 防渗幕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1)防渗惟幕设置在查明水库坝址区岩溶发育基本规律及水 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 (2)防渗惟幕设计充分利用坝址区有利的地形条件,充分利 用隔水层或相对隔水层,选择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幕 布置型式,要求在三维空间范围内,用惟幕尽可能地阻截全部渗

NB/T10075—20

漏通道,使之达到最佳的防渗效果。 (3)在防渗幕深度方面应根据岩溶发育深度或相对隔水层 控制。 (4)防渗惟幕灌浆孔距、排距的设计要合理,通过现场试验 确定。在岩溶发育强烈时或幕线垂直裂隙走向时,孔距应加密: 反之宜变宽,但要保证幕体有一定厚度和连续性。 (5)防渗惟幕灌浆压力的选择通过试验确定,在保证岩体不 受破坏及不致大量跑浆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大压力,以增加浆液 对裂隙充填物(如黏土)的压密作用和充填作用,使幕体达到一 定厚度,并具有一定的密实性和抗渗性。 (6)灌浆材料的选择应结合灌浆地层的裂隙及岩溶发育情况 因地制宜。一是用单浆(如水泥浆);二是用双浆(如水泥加黏 土浆或水泥加水玻璃);三是用混合浆(如水泥加膨润土加氯化 钙等);四是在溶洞中预充填级配料(如砂砾石),然后再采用上 述某种浆液进行充填灌浆。灌浆材料的选择还应考虑地下水对幕 体的侵蚀性。 (7)防渗惟幕设计要与其他基础处理措施相结合,保证它们 之间的可靠连接。同时要做好惟幕与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可靠连 接,使之形成一个封闭水库的整体结构 (8)在防渗惟幕下游,特别是坝基下部,要设立一定数量的 排水孔或排水廊道,减少扬压力,增加坝体和岩体的稳定性,同 时要做好雌幕后期的监测设计,布置一定数量的地下水位监测 孔,或在钻孔中理设渗压计,动态监测幕体的工作条件,发现问 题及时补救和处理

6地下洞室岩溶工程地质勘察

6.1.1本条为新增,规定了地下洞室岩溶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 任务。 5.1.2本条为新增,规定了地下洞室岩溶工程地质问题评价的 主要内容。

5.2.9本条为新增。近年来,已有多个工程,由于洞室开挖, 特别是引水隧洞的开挖,导致地表水环境的变化,甚至恶化。因 此本次修订增加了本条文。

6.3.1将原规程第4款拆分成4项,隧洞线路的测绘比例尺调 整成1:25000~1:5000,增加第4项,与现行国家标准《水 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的规定保持一致,

6.4洞室稳定及渗漏问题分析评价

6.4.1规定了在岩溶地区修建地下洞室分析评价的主要工程地 质问题。

1地下洞室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特 征、岩溶地层的分布、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岩溶发育特征、各 种岩溶现象的位置、形态、规模、填充情况、填充物性质、与地

NB/T10075—20

下洞室位置的关系、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的组合关系、隔水层 或相对隔水层的分布、厚度、封闭条件、岩溶水动力条件等。 4本款为新增,内容为分析评价地下洞室开挖对周围水文 地质环境的影响

6. 4. 5合并原规程 7. 3. 5 条和 7. 3. 6 条

6.4.6本条为新增,当地下建筑物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在特

6.4.6本条为新增,当地下建筑物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在特 殊部位与地表水力联系紧密时,在雨季仍会产生大量涌水、 突泥。

6.4.7本条为新增,规定了岩溶涌突水分级、岩溶突水突泥危

流模数法、地下径流深度法等。水均衡法能给出任意条件下进入 施工地段的总的“可能涌水量”,而不用来计算单独隧洞的涌水 量。当施工地段地下水的形成条件较简单时,采用水均衡法可取 得良好的效果。本规程采用了大气降水入渗法计算洞室涌水量 在实际应用中,可用多种方法计算,对结果进行比对、复核。 当地下水赋存于裂隙性的岩溶介质中,地下水与大气降水的 联系较弱时,采用地下水动力学法预测计算隧洞涌水量能取得较 好的效果。在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SL373和《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49中均采用了 地下水动力学法对洞室涌水量进行预测计算

点、水利设施的影响,应采取一定的工程保护措施,自前一般采 用对揭露的水点进行封堵为主的方法,有的工程还采用了灌浆 措施。

6.4.14岩溶洞穴的存在状态及其对地下洞室的影响,主要有以 下几种情况:

(1)遇到较天规模的岩溶洞穴,但无充填物和地下水,对地 下洞室的影响取决于洞穴的规模、周围岩体的稳定性及其所处位 置。当洞穴位于地下洞室底板附近和底板以下时,会使隧洞悬 空,或者洞穴顶板过薄不能承受荷载而发生册塌;当洞穴位于地 下洞室板以上时,常会有落石坠落,给施工安全造成威胁和对 同室产生破坏。 (2)遇到有充填物的岩溶洞穴,且有地下水活动时,对地下 同室的影响很大。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充填物性质和涌水量大小 容洞充填物有化学沉积和碎屑沉积两大类。碎屑沉积主要是黏土 砂、砾及岩块等,化学沉积主要是指各种形态的碳酸钙沉积。溶 同充填物具有松散、含水量高、强度低、稳定性差等特点。 (3)在地下洞室周围存在隐伏溶洞,对施工可能不产生影 问,但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和运行期的稳定会有不同程度的 影响。 本条加入了水力劈裂的内容。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洞段需考 慧岩溶水的作用,一是稳定分析中需考虑围岩岩土体渗透压力的 作用;二是管道水在高水头作用下可将单薄围岩劈裂、击穿,需 实测其水头压力作为设计外水压力的设计参数。如关生桥二级1 号主洞2十256桩号涌水水平射程9m,封堵后将灰岩劈裂,实测 水头压力达3MPa

6.4.15本条为新增,根据不同情况,对常规围岩分类用岩溶影 响程度加以修正。 岩溶地区地下洞室围岩分类与非岩溶地区的不同之处在于要 考虑岩溶洞穴、洞穴充填物及岩溶水对围岩的影响

6.4.15本条为新增,根据不同情况,对常规围岩分类用岩溶影

6.4.16岩溶洞穴常用的工程处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洞底回填或换填跨越法。对于横穿或斜穿隧洞的洞穴: 如其底板低于隧洞底板,多采用回填或换填开挖石渣跨越措施。 (2)超前锚杆(管棚)钢支撑喷混凝土法。 (3)混凝土拱帽施工法。分层开挖,上半部开挖后做成混凝

NB/T10075—20

土拱帽,上半部拱形成后再开挖下半部,钢拱架换腿接长。 (4)钢支撑挑梁法。先在溶洞口1.5m~2.0m范围内架立 钢支撑、打锚杆,并在架好的钢支撑上向溶洞内顶入工字钢,形 成挑梁,然后将挑梁和钢支撑整体浇人混凝土拱中,形成安 全棚。 (5)顶管法。方法与钢支撑挑梁法一致,只是用钢管代替工 字钢顶入溶洞。此方法在处理水量较多的溶洞时更有效

7.1.1~7.1.9对提交的专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作了简要规定,其 目的在于使岩溶专题报告能够系统地反映出来,其要点是环境地 质条件、岩溶发育规律、岩溶工程地质问题的分析评价,重点内 容是岩溶洞工程适宜性及可利用条件分析、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处 理措施建议及对策,

7.2.1~7.2.2对岩溶专题报告提交成果的要求作了一般条件下 的规定,提交的成果不限于此规定,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工程实 际情况及岩溶工程地质问题的复杂程度,视情况可增减成果提交 数量。

NB/T1007520

附录 A可溶岩层组类型

由于近年来在岩溶工程地质勘察中遇到了如碎屑岩溶蚀等现 象,因此原规程附录A碳酸盐岩层组类型调整为附录A可溶岩 层组类型,并增加可溶性碎屑岩层组类型及岩溶发育程度

附录B碳酸盐岩地区岩溶发育程度

B.0.1为岩溶发育程度分级表,适用于碳酸盐岩地区,碎屑岩 溶蚀沙化后一般呈夹层状,不符合岩溶发育分带特征。 B.0.2按现行国家标准《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NB/T1007520

附录 C河谷岩溶水动力条件类型

仅将原《水电水利岩溶喀斯特勘察技术规程》DL/T5338 规程附录B河谷喀斯特水动力条件类型中的“喀斯特”全部改 为“岩溶”,并将河谷岩溶水动力条件类型中补给型及补排型的 形成条件进行修订,见表C.0.1,其他内容未修订。 表C.0.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岩溶勘察与处理》(沈春勇 2015,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之“1.2.4.3河谷岩溶水动力分 带”,以及《水力发电工程地质手册》(彭土标,2011,中国水利 水电出版社)之“第九篇·第一章·第三节·六:河谷岩溶水位 的动态及分区”修编而成

附录D岩溶地下水位曲线类型

厦门某大厦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secret岩溶地区河谷岩溶地下水位形态在横剖面上有以下五种基本 型式:

NB/T10075—20

附录E岩溶水文地质结构类型

岩溶水文地质结构类型依据含水层均一性及空间分布、构造 类型划分。表E.0.1主要按岩溶层组类型及含水层类型、数量 及组合型态进行河谷岩溶结构类型划分;表E.0.2按构造类型 划分河谷岩溶地质结构类型。 岩溶水文地质结构类型是在河谷中修建水电水利工程研究岩 容规律、分析岩溶水补排循环条件及岩溶水文地质问题的基础 各种类型的河谷均具有各自的特征。在选择和评价水库坝址的岩 溶工程地质条件时,必须重视对岩溶水文地质结构研究

NB/T1007520

附录 G岩溶泉水调查表

岩溶泉水调查表中根据泉水动态分为常流泉(全年都出水的 泉)、间歇泉或季节泉(仅在一定时间内出水的泉)、反复泉(又 称涨落泉)或落水洞泉(李节性出流,不流水时成为井并可消 水)、溢洪泉(间歇泉的一种,是常流泉的补充排泄口)、周期 性泉。 根据泉口形态分为溶蚀裂隙泉(泉口皇缝隙状者)、溶洞泉 泉口为水平洞穴)、上升斜井泉(具有上升式出口通道的岩溶 泉)、溶潭泉(出口为一大溶潭公路景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看不到具体的出水部位)

附录 H岩溶涌突水、突泥分级

NB/T100752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