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6453.3-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pdf

GBT16453.3-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4508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16453.3-200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pdf

注1:项顶作为交通道路时,应按交通要求确定坝项宽度。 注2:在谷坊能迅速淤满的地方,迎水坡比可与背水坡比一致,

4.3.1.2溢洪口设讯

a)土谷坊的溢洪口应设在土项一侧的坚实土层或岩基上,上下两座谷坊的溢洪口宜左右交错 布设。 b)对沟道两岸是平地、沟深小的沟道,如坝端无适宜开挖溢洪口的位置,可将土坝高度修到超出 沟床0.5m~1.0m,坝体在沟道两岸平地上各延伸2m~3m,并用草皮或块石护砌,使洪水 从坝的两端没至坝下农、林、牧地,或安全转人沟谷YD/T 3223-2017 通信局站用热管空调一体机.pdf,不允许水流直接回流到坝脚处。 ) 设计洪峰流量可按3.3.2.1中式(3)计算。 d)土质溢洪口断面尺寸按式(5)计算,土质溢洪口其下紧接排洪渠,按明渠流计算,见式(6)。

)流速可按式(7)计算

)流速可按式(7)计算

A=Q/V A=(b+h)h

图3明渠式溢洪口断面示意图

GB/T:16453.32008

n粗糙系数(土质渠一般取0.025左右) :上述计算过程中,A:与R.需通过试算求解,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先求得Q等值,再假 定不同的滏洪口断面尺寸,分别算得相应的A、R、C等值,结合已定的i值,最后求得适合的A值。

a)干翻阶梯式石谷坊断面示意图

)浆砌石谷坊断面示意图

图4石谷坊断面示意图

a)干砌石谷坊。坝高2m~4m,顶宽1.0m~1.3m,迎水坡1:0.2,背水坡1:0.8,坝顶过水 · 深0.5m~1.0m,不蓄水,坝后2a~3a淤满。 .b)浆砌石谷坊,坝高3m~5m,顶宽为坝高0.5倍~0.6倍,迎水坡1:0.1,背水坡(1:0.5)~ (1:1)。质量要求较高的谷坊,应作坝体稳定分析。 4.3.2.2石谷坊的溢洪口一般设在坝顶,设计洪峰流量按式(11)计算:

43.3.1多排密植型

4.3.3.:1.1在沟中已定谷坊位置,垂直于水流方向,挖沟密植柳杆(或杨杆)。沟深0.5m~1:0m,杆 长1.5m~2:0.m,埋深0.5m~1.0m,露出地面1.0m~1.5m。 4.3.3.1.2每处(谷坊)栽植柳杆(或杨杆)5排以上,行距1.0m,株距0.3m~0.5m,埋杆直径 5cm~7cm

4. 3.3. 2 柳桩编篱型

4.3.3.2.1.在沟中已定谷坊位置,打2排~3排柳桩,桩长1.5m~2.0m,打人地中0.5m~

距1.0m,桩距0.3m。 4.3.3.2.2用柳梢将柳桩编织成篱。在每两排篱中填入卵石(或块石),再用捆扎柳梢盖顶 4.3.3.2.3用铅丝将前后2排~3排柳桩联系绑牢,使之成为整体,加强抗冲能力。

4.4. 1土谷坊施工

4.4.1.1 定线:根据规划测定的容坊位置,按设计的谷坊尺寸,在地面划出坝基轮廊线。 4.4.1.2清基:将轮廊线以内的浮土、草皮、乱石、树根等全部清除。 4.4.1.3 挖结合槽:沿坝轴线中心,从沟底至两岸沟坡开挖结合槽,宽深各0.5m~1.0m。 4.4.1.4填土夯实:填土前先将坚实土层探松3cm~5cm。每层填土厚0.25m~0.3m,夯实一次;将 夯实土表面刨松3cm~5cm,再上新土夯实,要求干密度1.4t/m²~1.5t/m²。如此分层填筑,直到设 计坝高。 4.4.1.5 应在谷坊上种植灌草,加强固土。 4.41.6开控送洲口并用苗中减砖无面书

.4.2.1 定线和土沟床清基要求与土谷坊相同。 4.4.2.2岩基沟床清基:应清除表面的强风化层,基岩面应凿成向上游倾斜的锯齿状,两岸 向结合槽。

4.4.2.3砌石施工要习

a)根据设计尺寸,从下向上分层垒砌,逐层向内收坡;块石应首尾相接,错缝砌筑,大石压顶。 b)要求料石厚度不小于30cm,接缝宽度不大于2.5cm。 c),同时应做到“平、稳、紧、满”(砌石顶部要平,每层铺砌要稳,相邻石料要靠紧,缝间沙浆要灌 满)。

4.4.3.桩料选择:按设计要求的长度和桩径,选生长能力强的活立木。 4.4.3.2埋桩:按设计深度打入土内;桩身应与地面垂直,打桩时勿伤柳桩外皮,芽眼向上,各 “品”字形错开。

4.4.3.3编禽与填石施工要求

a)以柳桩为经,从地表以下0.2m开始,安排横向编篱。 b)与地面齐平时,在背水面最后一排桩间铺柳枝厚0.1m~0.2m,桩外露枝梢约1.5m,作为 海漫。 各排编篱中填人卵石(或块石),靠篱处填大块,中间填小块。编(及其中填石)顶部作成下凹 弧形溢水口。 d)编禽与填石完成后,在迎水面填土,高与厚各约0.5m。 .3.4柳谷坊断面示意图见图5

GB/T16453:32008

4.5.2每年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应到谷坊现场检查,发现损毁等情况,及时补修。 4.5.3坝后淤满成地,应及时种植喜湿、耐淹、经济价值较高的用材林、果树或其他经济作物。 4.5.4柳谷坊的柳桩成活后,可利用其柳枝,在谷坊上游淤泥面上成片种植柳树,形成沟底防冲林,巩。 固谷坊治理成果。

5.1.1淤地坝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小支沟或较大支沟的中上游;单坝集水面积1km"以下,建筑物一般为土坝与溢洪道或土坝与 泄水洞“两大件”,可采用定型设计。 b)中型淤地坝。.一般坝高15m~25m,库容10万m~50万m,淤地面积2hm²~7hm²,修在 较大支沟下游或主沟上中游,单坝集水面积1hm~3hm²,建筑物少数为土坝、溢洪道、泄水 洞“三大件”,多数为土坝与溢洪道或土坝与泄水洞“两大件”。 c).大型淤地坝。二般坝高25m以上,库容50万m²~500万m,淤地面积7hm²以上,修在主沟 的中、下游或较大支沟下游,单坝集水面积3hm²~5hm或更多。建筑物一般是“三大件” 齐全。:

与大型源 地坝相似,当其库容淤满时,也与坝地同样种植生产,此时其管理、利用等技术应按本部分规定执行。 5.1.2.2.有的大中型淤地坝,根据坝系规划中的防洪调控要求,经过坝体加高,库容增大;改作以防洪 为主的“治沟骨干工程”,其有关技术应按SL289中的规定执行。

5. 2. 1. 基本原则

5.2.2.1坝系规划应以完整的小流域为单元,从支沟到王 降,全面系统地布设大中小型淤地坝,同时在适当位置,布设小水库和治沟骨干工程。总体布局应符合 以下要求: . a),根据沟道地形,分别布署大中小型淤地坝,拦泥淤地,种植生产;除地形不利的沟段外:宜将坝 ·布满。 b):在泉水露头或有其他蓄水条件的沟段,应布置少量小水库,存蓄清水,发展灌溉和水产养殖。 c)在具有控制作用的沟段,可布置少量治沟骨干工程,拦蓄暴雨洪水,保护沟中其他坝库安全 生产

GB/T16453.3—2008

.2.2在作出上述坝系平面布置的基础上,应进行实施的具体安排,开付台如下妥求 a 根据流域内洪水、泥沙情况,选定第一期工程。 b) 实施过程中,全流域的淤地坝、小水库、治沟骨干工程三者应合理分布,协调发展,保证三者 作用都能充分发挥。 c) 新修的淤地坝应尽快淤平种地(一般小型3a~5a,中型与大型5a~10a,少数可达20a); 水库应避免或减轻泥沙淤积,延长使用年限;治沟骨干工程应有较大库容,能真正起到保护 他坝库安全生产的作用。 .2.3应根据沟道不同的集水面积,分别布置不同的淤地坝及其实施顺序。集水面积的计算方法

5. 2.3 坝库勘测

5.2.3.1选定坝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a)应选在“口小肚大”,沟道比降较缓,支沟分岔的下方和沟底陡坡、跌水的上方,以求修坝工程量 小,库容大,淤地多。 b)坝端岸坡应有开挖溢洪道的良好地形和土质(或基岩);两岸岸坡不应大于45°,不应有集流洼 地或冲沟,不应有陷穴、泉眼等隐患;土质应坚硬,地质构造应稳定;最好是黄土下面为红胶土 或基岩,可节省溢洪道衬砌的工程量和投资。 C 坝址附近应有良好的筑坝材料(土料、石料)和料场,而且采运容易,交、施工方便。采用水坠 法筑坝时,土场应紧靠坝址,并有一定高度,坝址附近还应有充足的水源(施工期间能提供比坝 体冲填土方量大一倍的水量)。 d) 宜减小库区淹没损失,避免淹没村庄、公路、矿井、大片耕地和其他重要建筑物。

5.2.3.2坝址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GB/T 16453.32008

两岸坡度(量到高出设计坝高10m以上)。如坝轴上下游(坝体范围内)两岸岸坡有较大变化时: 有变化处增测1个~2个断面。 3.2.2大中型淤地坝,应测绘(1:500)~(1:1000)的坝址地形图;测图范围应高出坝顶30m以 I时应标出土、石料场的位置。 33库区测是应件品下列抑定

5.2.3.3库区测量应符号下列规

5.2.3.3.2大中型淤地坝测感现定

银据坝型确定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见表3。

表3淤地坝设计洪水标准与淤积年限

注:大型淤地坝下游如有重要经济建设、交通干线或居民密集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设计洪水标准。

5.3.2.2洪水总量与洪峰流量计算

5.3.2.2洪水总量与洪峰流量计算

根据当地不同条件,分别采取不同方法。对大型(和接近大型的中型)淤地坝一般应采用两种以上 方法计算,并将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选定。 各种方法都应以设计频率的暴雨为基础。根据流域面积大小,分别确定设计频率下不同的设计暴 雨历时(一般常用3h、6h、12h、24h;流域面积较大的,采用较长的历时);以设计暴雨控制洪水总量 W,合理确定造峰历时控制洪峰。常用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5.3.2.2.1查阅图表法。当小流域所在省、地区或县各级水利部门已有《水文手册》时,应按各类淤地 坝的设计频率和已确定的暴雨历时,查阅《水文手册》中相应的暴雨洪峰模数M。与洪量模数Mw,乘以 坝库以上集水面积F即得,见式(12)、式(13)

5.3.2.2.2用设计暴雨推算设计洪

Q一—洪峰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²/s):

W一洪水总量,单位为立方米(m); T一洪水历时,单位为秒(s)。 式(15)中的关键性计算参数是洪水历时T,包括涨水历时T:与退水历时T2,应根据有关观测资 和经验数值,分析研究确定

T一洪水历时,单位为秒(s)。 式(15)中的关键性计算参数是洪水历时T,包括涨水历时T与退水历时T2,应根据有关观测资米 整验数值,分析研究确定

5. 4. 1. 1. 1 拦泥坝高确定

图7项高组成示意图 H = H + H, + H.

5.4. 1.1.2滞洪坝高确定

5.4.1.1.3安全超高的确定

a)项高为10m时.安全超高取0.5m~1.0m; b)坝高为10m~20m时,安全超高取1.0m~1.5m c)坝高大于20m时,安全超高取1.5m~2.0m。

5.4.1.2坝体断面确定

5. 4. 1. 2. 1 坝项宽

高和不同的施工方法,分别采取不同的坝顶宽度

表4不同施工方法与不同坝高的坝顶宽度

宽度不得小于2m,如因交通需要,坝顶宽度可适当增加

5.4、1.2.2上下游坝坡

5.4、1.2.2上下游坝坡

a)一般淤地坝,蓄水时间较短;可不 作坝体稳定分析。当淤地坝加高改作治沟骨干工程后,蓄水 时间较长,需作坝体稳定分析;此时应根据满足稳定要求的坝体断面决定上下游坝坡,参见 SL289 不同物高和不同格

范工方法,应分别采取不同的上下游项坡,见表5 表5不同坝高与不同施工方法的坝坡比

表5不同坝高与不同施工方法的坝坡比

注:水坠施工上下游坡比相同,根据坝体土质不同而取不同坡比。

c)坝高超过20m时,从下向上每:10m坝高应设暨一条马道,宽1.0m~1.5m,一般应在马道 变坝坡,上陆下缀

5.4.1.2.3水坠坝施工过程中,冲填泥池的边断面,与坝体断面和施工质量有关,规定如下: a)边外坡应与坝体上下游坡比一致,边内可采用1:1或倒土时的自然安息角(35°左右) h)边高度应高出冲填层0.5m~1.0m。边宽度根据坝体高度与土质分别规定,见表6.

1.2.3水坠坝施工过程中,冲填泥池的边断面,与坝体断面和施工质量有关,规定如下: a)边外坡应与坝体上下游坡比一致,边内可采用1:1或倒土时的自然安息角(35°左右)。 b)边埋高度应高出冲填层0:5m~1.0m。边埋宽度根据坝体高度与土质分别规定,见表6。

表6不同坝高、不同士质的边宽度

5.4.1.4坝体分期加高设计

力,进行坝体加高,应符合下列要求:

力,进行坝体加高,应符合下列要求:

b)壤土类地基采用梯形断面。 c),中型淤地坝,如溢洪道断面较大,可作成复式断面,底部常过水的小断面,作好石方衬砌,上部 不常过水的大断面不衬砌。 5.4.2.1.2溢洪道断面尺寸,根据设计洪峰流量和溢洪道明渠比降、粗糙系数等(计算见4.3.1.2)有 关因素确定。 5.4.2.2大型淤地坝与接近大型的中型淤地坝,以及淤地坝加高作治沟骨干工程等集水面积和排洪量 都较大,一般采取陡坡式溢洪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5.4.2.2.1.陡坡式溢洪道结构组成。宽顶堰陡坡式溢洪道由进口段、陡坡段和出口段三部分组成。进 口段包括引水渠、渐变段、溢流堰,出口段包括消力池、渐变段和尾水渠,见图8。

图8陡坡式溢洪道结构示意图

5.4.2.2.2陡坡式溢洪道各部分设计要求与计算公式参见SL289 5.4.3泄水建筑物设计

5.4.3.1基本要求

5.4.3.1.1一般漆地坝的泄水建筑物,应在淤地过程中和坝地淤成以后;能及时排除坝内清水和洪水 利于坝地种植。 5.4.3.1.2只有土坝和泄水洞而没有溢洪道的坝库,应依靠泄水洞及时排除库内洪水,保证坝库安全 和坝地保收。 5.4.3.1.3淤地坝在未淤满以前,如兼有蓄水灌溉作用,其泄水建筑物应满足及时放足灌溉用水的 要

要。 4.3.2设计流量 设计流量可按式(20)进行计算: Q二W/2T (20) 式中: Q一设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s); W一设计频率的一次洪水总量,单位为立方米(m"); T一不同要求下排完洪水的时间,单位为秒(s)。 T值的确定: a)坝地上种有高秆作物需要保收的,应在2d~3d内排完洪水。 6) 坝库内没有种庄稼,要求排掉洪水保坝的,应在4d~6d能将库内洪水排完。 C 上述两种情况中,有溢洪道的,应同时考虑溢洪道的排水量;没有溢洪道的,由泄水洞单独 水。

5. 4.3. 2设计流量

5.4.3.3泄水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求

泄水建筑物由进口段、输水段、出口消能段三部分组成,见图9。各部分设计要求如工

图9泄水建筑物结构示意图

5. 4. 3. 3. 1进口段

注:n为1.00或1.25

图10反滤体两种形式示意图

a)棱体式:作为下游坝坡的趾部,与坝体开始填筑时同步进行修砌。 b)斜卧式:可在下游坝坡下部作成后,铺砌在下游坝坡的趾部。 4.3反滤体的材料由三层材料组成:最里层紧贴土质坝体为粗沙,中间层为砾石,最外层为干 4.4不同坝高下的反滤体尺寸不同见表7

表7不同坝高下的反滤体尺寸

5. 5. 1施工准备

5.5.2.1土质沟床清基

a)应将浮土、杂物等全部清除。清除深度按浮土、杂物深度而定,一般在30cm以上。 b)应沿坝轴线位置开挖结合槽,梯形断面底宽0.5m~1.0m,深0.5m~1.0m,边坡1:1。 )应回填均质黄土,按夯实标准压实。

5. 5. 2. 2 石质沟床清基

a)如岩石基础与坝体直接结合时,先清除表层覆盖物,再进行开挖,将强风化层全部除掉,以开挖 到设计要求为原则。岩坡消除后不应成台阶状, b 如岩石有裂隙、断层、裂隙水等现象,应用箱填堵塞法或水玻璃掺水泥等方法严格处理,或作 导滤槽将裂隙水引到坝外

5. 5. 2. 3削坡要求

)土质岸坡不陡于(1:1.0)~(1:1.5); 0)岩石岸坡不陡于(1:0.5)~(1:0.75)

5.5.2.4其他要求

a)项基为黄土台地时,除削坡外,应预作湿陷处理 b)坝库有长期蓄水要求的,坝基应作截流防渗处理。

5.5.3碾压式士坝施工

a)土料取用应先低后高、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做到高土高用,低土低用,缩短运距。 b)严禁从坝顶以下的坝端取土。 c)运土道路宜布置成循环形式,往来路线应分开,避免陡坡和急转弯。 d)土壤含水量应达到设计要求。含水量较低的料场,应提前洒水或灌水

5.5.3.2铺土要求

5.5.5.1浆砌石涵洞施工要求

a)砌石时土质基础可不坐浆,岩石基础应清基后坐浆。 b 侧墙砌筑,应先确定中线和边线的位置。砌筑有斜面和侧墙时,应在其周围用样板挂线。砌 石方法按5.5.6.1、5.5.6.2和5.5.6.3规定执行。 起拱脚端应与水平成一定角度,在涵台沿未砌到拱线之前,就应将石块逐渐砌成倾斜状态,使 起拱线的斜度满足要求,外层应预留2cm的沟缝槽。 砌筑拱圈时,应以拱的全宽和全厚,同时由两端起拱线处对称向拱顶砌筑。相邻两行拱石砌 缝应错开,错距不得小于10cm,应保持拱的平顺曲线形状,待砂浆强度能承受静荷载的应力 时,才能拆除支撑架,

a)砌石时土质基础可不坐浆,岩石基础应清基后坐浆。 b 侧墙砌筑,应先确定中线和边线的位置。砌筑有斜面和侧墙时,应在其周围用样板挂线。 石方法按5.5.6.1、5.5.6.2和5.5.6.3规定执行。 C 起拱脚端应与水平成一定角度,在涵台沿未砌到拱线之前,就应将石块逐渐砌成倾斜状态 起拱线的斜度满足要求,外层应预留2cm的沟缝槽。 d 砌筑拱圈时,应以拱的全宽和全厚,同时由两端起拱线处对称向拱顶砌筑。相邻两行拱石 缝应错开,错距不得小于10cm,应保持拱的平顺曲线形状,待砂浆强度能承受静荷载的应 时,才能拆除支撑架,

GB/T 16453.32008

涵洞两侧及顶部,应用粘土回填1m以上,方能用大夯夯实。两侧应平衡填高,干密度应大于 坝体设计值;靠近洞壁部位,填粘土含量不应小于20%,并用大锤夯揭,使回填土料挤满每个 砌石继隙。填土夯实时;应在洞(管)壁上酒水,利于结合。

5.5.5.2预制混凝土涵管施工要求

a)管座砌筑应根据预制涵管每节的长度,在两端接头处预留接缝套管位置。管座应采用180°或 90°的支撑。 b)预制管应由一端向另一端套装,接头缝隙应用沥青麻刀填塞。 c)预制管如为平接,应套有管箍,管箍与管之间用水泥石棉粉砂浆填实。 d)管壁附近应用小木夯分层打实。当填土超过管顶1m以上后,再用大夯或机械压实

5.5.6浆砌料石(或块石)施工

.a)地基开挖,应清除强风化岩石,按设计挖到弱风化或微凤化基岩上。基岩边坡应保证稳定。顺 河流方向的基面不得挖成向下游倾斜。 b) 岸坡开挖,应清除表面的覆盖物,并使基岩面平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C 浆砌石坝坝基范围内的断层破碎带或软弱夹层,应根据所在的部位、形状、宽度、组成物的性质 及对坝体安全的影响,采取处理措施。对于规模不大而倾角较陡的断层破碎带可采用在表面 加混凝土塞的方法处理。混凝土塞的深度,一般为破碎带宽度的1.5倍~2.0倍。若断层破 碎带伸出坝基以外,应延长处理段到坝体以外1.5倍~2.0倍的处理深度。

5.5.6.2石料与沙浆准备要求

,6.2右料与沙浆准备要求

料石尺寸应基本一致,长50cm~60cm,宽30cm~40cm,厚20cm~30cm。浆砌前应将砌 石表面的泥污、水锈等洗刷干净。 b) 砂浆配制应按设计的配合比调和,稠度应适中,过干不易捣实,过稀降低质量。砂浆配合比例 见表8。

表8砂浆配合比例参考值

5.5.6.3砌石要求

a)镶面石应一顶一顺间隔排列,上下层镶面石的竖缝应错开8cm以上;腹石应错开石块长度的 1/3~1/2;砌石缝宽与石料形状有关,粗料石为1.5cm~2.0cm,块石为3cm,片石为4cm 左右。 b)迎水面镶面石应用50号水泥砂浆砌筑;背水面面石可用25号混合砂浆砌筑;填腹石可用 10号白灰砂浆砌筑;表面勾缝宜用75号水泥砂浆。 c 水泥砂浆砌石体应进行洒水养护(洒水次数根据气温、风力而定),表面用草袋覆盖,使砌体经 常保持湿润状态。暂不加砌的,至少需养护7d,正在砌筑的表面,严禁敲打、震动。 d 应用挤浆法砌筑,先在基础表面铺一层厚3cm的砂浆,将石料放在砂浆上,用脚踩或锤击,使 之紧密结合,然后给竖缝灌灰浆,至缝深2/3后,向缝内挤片石;并用铁锤捣实,使砂浆与石块 紧密结合。

5.5.7千砌块石施工

GB/T16453.32008

5.5.7.1砌筑应分层进行。层间竖缝应错开,每层应以大石块为骨干,且大面朝下。 5.5.7.2不平稳部位应用小石块垫稳,不得有松动石块。 5.5.7.3层面应经常用厚薄不同的石块调整高度,应始终保持各层呈基本水平上升。 5.5.7.4砌体应表里一致,不得以大块石砌外缘而内填碎右或河卵石。外砌石块应互压1/2以上,并 用大块石封顶

5.5.8.2土坝冬季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取土场选择在背风向阳处,采用立面开挖,实行挖、装、运、铺、压流水作业,不留间歇,防止冻 结。冻土不得上坝。 b)宜采用爆破松土、机械碾压法施工。夜间施工时应铺一层虚土,次日夯碾。 c),一般砂壤土含水量不应大于16%;轻中粉质壤土及粘土含水量不应大于18%。 5.5.8.3浆砌石或混凝土工程冬季施工,可采用以下措施: a 加热法。混凝土施工应有预热设施,先用热水拌合骨料,再进行预热。石块温度应保持在0℃ 以上,砂浆温度保持在10℃以上。 b)暖棚法。棚内温度应保持在5℃以上。 c)掺料法。在砂浆里应掺入食盐或氯化钙,

工应按爆破安全规程进行,确定各项安全距离,见

表9爆破施工安全距离

5.9.2汛期施工应做好防汛抢险的一切准备工作。 5.9.3高空作业时脚手架应经常检查、维修和加固。料、具应妥善保管,现场作业应有防护准备。 6工程管理

5.6.1工程检查与观测

5.6.1.1工程峻工后和蓄水、泄水前后,应对各项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查。

5.6.1.1工程竣工

5. 6. 1. 2 汛期检查

a)应检查防汛准备情况,并落实抢险队伍的组织和制度。 b)暴雨洪水来临时,应有专人观测雨情和水情,检查坝体和溢洪道、泄水洞等建筑 状况。

5.6.2工程维修养护

严禁在坝体上和坝体四周3m以内种地、植树、挖坑、打并、爆破和进行其他对工程有害 活动。 对坝体滑坡、裂缝及动物洞穴等现象,应及时处理,对坝顶的过量沉陷,应及时填补,保持

GB/T16453.3—2008

顶、坝坡的完整。应保护各种观测设施的完好,清除坝面排水沟内淤泥和杂物。 土坝蓄水后,应检查背水坡脚有无渗流、管涌及两岸渗漏现象,如有混水或流土,应查明原因 填铺滤料,妥善处理。 d) 坝轴线两端山坡上如有天然集流槽,应及时在坡面修截水沟、排水沟,防止暴雨中坡面径流由 此下泄,冲坏坝体和其他建筑物,

5.6.2.2土坝裂缝的处理方法

a)发现裂缝,应开挖探坑查明裂缝部位、形状、宽度、长度、深度、错距和走向;并根据观测资料,结 合土坝设计、施工情况,分析裂缝成因,针对不同性质的裂缝,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于较浅的龟裂缝,可在表面铺一厚约30cm的保护土层。 C 对于较深的裂缝:可用回填法处理,处理后随即铺设保护层。裂缝较深时上部开挖回填,下部 灌浆处理。灌浆时应先稀后稠,泥浆稠度以水土比(1:1.2)~(1:2.5)为宜。 d)横向裂缝(垂直于坝轴线的裂缝)危险性极大,汛期应加强监测,控制运用,汛后及时挖槽回填 外理

5.6.2.3溢洪道维修养护要习

a)溢洪道两侧如有松动土石体塌危险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清理、削坡或锚固等处理 措施。 b)如塌体堵塞水流时,应在暴雨到来之前及时清除

5.6.2.4泄水建筑物管理养护要求

a 如发现泄水涵洞由于土石结合不好导致管壁漏水,应将迎水坡开挖一段,回填粘土夯实,并在 涵洞进口处加做儿道截水环。 b) 如因基础不均匀沉陷发生涵管断裂,或因管道接头处理不好而漏水,应在空库时从迎水坡挖 开漏水段进行翻修,并加筑截水环,同时在管内用水泥砂浆填缝、塌实、勾缝,里缝用沥青水泥 砂浆回填,外缝用丝布粘贴。 对涵洞内淤塞的石块、杂土等阻水物应随时清除。 d)发现竖井卧管裂缝应及时处理

5.6.2.5排洪渠维修管理

5.6.2.5.1坝地一侧排洪渠内,如有淤泥和堆积物,应及时清除,并结合加固防洪堤。

5.6.2.5.1坝地一侧排洪渠内,如有淤泥和堆积物,应及时清除,并结合加固防洪堤。 5.6.2.5.2对冲坏或破坏的导流坝应及时进行修复

5.6.2.6 环境保护

5.6.2.6.1工程峻工后,对施工现场应进行全面整治。取土场应修成1m~2m宽的反坡水 林种草。

1m~2m宽的反坡水平阶,造 林种草。 5.6.2.6.2应在下游坝坡种草和种植浅根性灌木。 5.6.2.6.3建筑物四周5m以内严禁挖土采石,坝顶和坝坡禁止放牧。 5.6.2.6.4严禁向库内排放污水和废渣。

5.7.1坝地防洪保收措施

a)上坝拦洪,下坝种地。集水面积小的支毛沟,建坝时,可从下游开始,第一座建成淤平种地,其 上游修第二座拦洪,保护第一座安全生产。第二座淤平种地时,在其上游再修第三座拦洪,保 护第二座。 b 支沟拦洪,干沟种地。如干沟坝已淤平种地,坝区范围内有较大支沟来洪,单靠上游修坝拦洪 不能解决,应在此支沟内修坝拦洪高密度聚乙烯PE排水管道施工方案,保护干沟坝地安全生产。 在集水面积不大的支毛沟中,当各坝都已淤满时,选其中一坝加高,扩大其库容,成为此沟中的

骨干工程。暴雨中,依靠此坝拦蓄沟中大部分洪水,保护其他坝地安全生产。加高库容淤满 后,可改为种地,另选一坝加高成为骨干工程。

5.7.1.2在坝地本身修建防洪设施

a)在坝地末端附近上游沟中修防洪堤,与坝地一侧的防洪堤连接一起,将坝地包围其中,防正上 游洪水进人坝地, b 在坝地一侧开挖排洪渠(挖出的土方修作防洪堤),下接溢洪道或泄水洞的进口,暴雨中上游 来洪量通过排洪渠,从溢洪道或泄水洞排除,不使进人坝地。两岸山坡上下来的暴雨径流,一 岸由排洪渠排除,一岸可流入坝地淤漫。

DB62/T 25-3095-2015 钢丝网复合岩棉板外墙外保温体系应用技术规程5.7.1.3种植适应作物

5.7.1.3.1坝地尚未淤到稳定高程,还需继续淤高的,可种植大麦、黑麦等早熟品种的夏收作物,在暴 雨洪水到来之前抢收一季庄稼,洪水来时拦洪落淤。 5.7.1.3.2坝地已淤到稳定高程时,可种植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通过前述的防洪设施,暴雨季节坝 地上短期1d~2d积水0.3m以下,不影响庄稼收成。

.7.2坝地防治盐碱化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