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832.15-2022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5部分:通风与空调安装工程(附条文说明).pdf

DB11/T 1832.15-2022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5部分:通风与空调安装工程(附条文说明).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1/T 1832.15-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标准
资源ID:370323
下载资源

DB11/T 1832.15-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1832.15-2022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5部分:通风与空调安装工程(附条文说明).pdf

11.4.2设备基础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基础的位置、标高、尺寸、预留孔及混凝土外观、强度、承重应符合设计要求 及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设备基础的高度宜≥150mm,基础边缘宜宽出设备底座(含 减振装置或防位移设施所占位置)50mm~100mm(图11.4.2):

11.4.2设备基础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11.4.2设备基础示意

2基础表面应平整,无蜂窝、裂纹、林面和露筋,基础表面及地脚螺栓孔内杂物应清除 干净; 3基础位置设置应满足设备安装、操作及检修空间的要求,室内安装的设备基础四周应 设有组织排水设施; 4混凝土基础预留螺栓孔的中心线位置、深度、孔壁垂直度应满足螺栓安装的要求;基 础预埋件应无损坏、表面应平整。 11.4.3设备运输吊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备应按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吊装运输,设备重量与运输通道的结构承载能力经过复 核,确保结构梁、柱、板的承载安全,吊装用的吊车、钢丝绳、倒链、电动葫芦等机械的规 格型号应经过计算复核,且满足要求; 2设备吊装的吊车司机、信号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安全管理人员应进行旁站 管理; 3采用的吊具应能承受吊装设备的全部重量,吊索与设备接触部位,应衬垫软质材料; 裸装设备的吊装应在其吊装环上固定吊绳,带包装的设备根据受力点选好固定位置将吊绳稳 固在外包装上起吊; 4设备应捆扎稳固,主要受力点应高于设备重心,具有公共底座机组的吊装,其受力点 不应使机组底座产生扭曲和变形; 5吊装绳索应捆扎设备吊装点位置上,检查吊车的作业半径内无安全隐患后进行试吊; 设备吊离运输车辆起吊放置面约200mm时暂停,检查吊车支腿、吊车作业工况、设备吊点, 确认无误后再进行起吊; 6信号指挥发出指令,指挥吊车向上起绳,并向吊装口方向转臂,机组吊装到吊装口垂 直上方后,吊车停止转臂;设备下行时速度不宜过快,人工牵引缆风绳,防止设备与吊装口 墙面磕碰;指挥吊车进行微调,确认设备可以向下吊装后,指挥吊车向下缓慢落绳,直至机 组吊装至指定位置; 7设备运输应平稳,并采取防振、防滑、防倾斜等安全保护措施; 8水平运输时,设备应始终放置在滚动垫木、滚杠、地牛等支撑件上,保持平衡状态; 牵引用义车、吊链等机械应与操作人员配合动作;设备转弯时应注意转弯角度以及周边环境: 避免与墙体、已就位设备或安装完成的管道等碰撞: 9设备运至机房预定位置后,将减振装置放于机组底座与基础之间安装固定,利用千斤 负缓慢提开设备,并校准水平后,再去掉滚动垫木: 10蓄能系统装置吊装就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临时放置设备时,不应拆卸冰槽下的垫木,防止设备变形; 2)吊装前应清除蓄冰槽内或封板上的水、冰及其他残渣; 3)蓄冰槽就位前,应画出安装基准线,将蓄冰盘管吊装就位,找平、找正。 11.4.4制冷机组、地源热泵机组、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机组安装前,应按施工图纸和相关建筑物的轴线、边缘线、标高线划定安装的基准线 相互有连接、衔接或排列关系时,应划定共同的安装基准线; 2机组安装的标高、进出口方向,应符合设计、工艺原理和设备文件的要求; 3机组应水平安装,安装的平整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同规格设备成排就位 时,位置、标高、尺寸应一致,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0mm;当采用垫铁调整机组水平度时,垫 铁放置位置应正确、接触紧密,每组不超过3块:

4机组地脚螺栓固定时,在设备找平找正后,可进行地脚螺栓扎灌浆,灌注时应揭实, 防止地脚螺栓倾斜,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时,方可拧紧地脚螺栓,在拧紧时应进行水 平的复核; 5机组减振装置的种类、规格、数量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减 振器应经计算合理选择,当采用不带限位功能的弹簧减振装置时,应设有防止机组运行时水 平位移的装置; 6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吸收式分体机组运至施工现场后,应及时运入机房进行组装,并抽真空; 2)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真空泵就位后,应找正、找平;抽气连接管应采用直径与真空泵 进口直径相同的金属管,采用橡胶管时应为真空胶管,并应对管接头处采取密封措施; 3)吸收式制冷机组的屏蔽泵就位后,应找正、找平,其电线接头处应采取防水密封; 4)吸收式机组安装后,应对设备内部进行清洗; 5)燃油吸收式制冷机组安装的燃油系统管道及附件安装位置及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与 消防的规定;油箱上不应采用玻璃管式油位计;油管道系统应设置可靠的防静电接地装置, 其管道法兰应采用镀锌螺栓连接或在法兰处用铜导线进行跨接,且接合良好;与机组的连接 不应采用非金属软管; 6)燃烧重油的吸收式制冷机组就位安装时,轻、重油油箱的相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7)直燃型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排烟管出口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雨帽、避雷针和防风罩 然油油箱上不应使用玻璃管式油位计。 7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安装应设有可靠的接地和防雷措施。 11.4.5冷却塔的现场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冷却塔现场组装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2冷却塔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进风侧距建筑物应大于1m,且应有不小于1m的 检修通道: 3冷却塔地脚螺栓与预埋件的连接或固定应牢固,各连接部件应采用热镀锌或不锈钢螺 栓,其紧固力应均匀一致; 4冷却塔减振装置的种类、规格、数量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和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 振装置应经计算合理选择,当采用不带限位功能的弹簧减振器时,应设有防止机组运行时 水平位移的装置; 5收水器安装后片体不应有变形,集水盘的拼接缝处应严密不渗漏; 6冷却塔的出水管口及喷嘴的方向和位置应正确,布水器应布水均匀;有转动布水器的 冷却器,其转动部分应灵活,喷水出口宜向下与水平呈30°夹角,且方向一致,不应垂直向 下; 7冷却塔风机的安装应严格按照风机安装的标准进行,风机安装后风机的叶片角度应

一致,叶片端部与塔体四周风筒壁的径向间隙应均匀: 8组装冷却塔的填料安装应在所有电气焊接作业完成之后进行,玻璃钢冷却塔和用塑 料制品作填料的冷却塔,安装应严格执行防火规定; 9冷却塔的填料数量及排列方式符合产品说明书规定,并安装牢固;填料安装应疏密适 中、间距均匀,四周要与冷却塔内壁紧贴,块体之间无缝隙, 11.4.6水泵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多台水泵成排安装时,应排列整齐,间距均匀一致,满足设备运行检修通道的要求, 相同规格的水泵安装标高一致; 2地脚螺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脚螺栓上的油脂、污垢、氧化皮等应清理干净; 2)地脚螺栓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预留孔壁四周应有大于15mm的间隙,底端不应 碰预留孔底; 3)地脚螺栓上应配一个螺母和一套防松动垫圈,螺母与垫圈、垫圈与底座应接触良好, 也脚螺栓应有防松动措施; 4)地脚螺栓在灌浆强度达到75%以上时方可紧固。 3垫铁制作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垫铁材料宜采用钢板机械加工,应表面平整,无翘曲和毛刺,四周平面毛边应打磨 平整; 2)斜垫铁的加工坡度一般应为1:10~1:25,薄边厚度应不小于5mm;斜垫铁应成对 使用,两块叠加后应成一平面; 3)垫铁安放在地脚螺栓两侧和底座承力处,每个地脚螺栓旁至少应有一组垫铁,底座 在地脚螺栓紧固后不应变形;垫铁组尽量靠近地脚螺栓,不应妨碍二次灌浆。 4水泵安装找止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泵纵向中心轴线应与基础中心线重合对齐,并找平找正: 2)整体出厂的泵,内部零件不宜拆卸,将泵连同底座安放在基础上; 3)按设计图纸调整水泵位置,其纵、横中心线及标高允许偏差为土10mm;整体安装的 泵,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0%,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0%,应在泵的进 出口法兰面或其他加工面上用水平仪测量。 5二次灌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灌浆前应将灌浆处清洗干净,安装外模板; 2)灌浆时,安装人员应配合监护,防止设备移位: 3)灌浆时应捣实,并不应使地脚螺栓倾斜和碰撞垫铁; 4)灌浆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时,方可紧固地脚螺栓;紧固时要用水平仪监测,进 行设备的最后找正和调平。

6水泵减振板可采用型钢制作或钢筋混凝土基座,减振板制作材质的规格、尺寸、配比 重量等应符合设计及相关标准图集的要求,预留地脚螺栓的位置、尺寸应符合产品的要求; 7水泵减振装置应在水泵减振板下面成对放置,水泵与减振板应固定牢靠;当采用不带 限位功能的弹簧减振器时,应设有防止机组运行时水平位移的装置。 11.4.7设备配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与设备连接的管路应按设计及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安装过滤器、阀门、部件、仪表等, 位置应正确、排列应规整; 2连接管道的法兰端面应与设备法兰端面平行,压力表、温度计等仪器、仪表与阀门的 距离不宜小于200mm; 3压力表应安装在便于观察的位置,并防止受到高温、冰冻和振动的影响;压力测点应 选在管道的直线段介质流速稳定处;压力表应设有存水弯管,与存水弯之间应安装三通旋塞 阀; 4温度计应安装在介质温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位置,不应安装在管道和设备的 死角处;温度计与压力表在同一管道上安装时,按介质流动方向温度计应在压力表下游处安 装,如温度计需在压力表上游安装时,其间距不应小于300mm; 5连接设备的管道应采用柔性接管,且应为无应力状态,不应有强行扭曲、强制拉伸等 现象,连接管道应设独立的支吊架; 6制冷机组、地源热泵机组、空气源热泵机组与管道连接应在管道冲(吹)洗合格后进 行;机组的安全阀、溢流阀和安全保护装置等,应按随机文件的规定进行调整和试验,其动 作正确无误后,再安装在规定的位置上; 7蓄能系统装置的配管安装应满足设计要求,当多台蓄能设备支管与总管相接时,应顺 向插入,两支管接入点的间距不宜小于5倍总管管径长度。 11.4.8地源热泵地理管换热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理管换热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埋管的位置、深度、管道直径、壁厚及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地理管道应热熔或电熔连接,采用相应的专用工具,严禁明火加热; 3)地理换热器包括水平理管和竖直理管,地理管道不应有机械接头; 4)水平地埋管换热器,最上层埋管的顶部应在冻土层以下0.4m,且距离地面不应少于 0.8m;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理管深度应大于20m,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宜为3m~6m,水

11.4.8地源热泵地理管换热器安装应符合下列

地理管换热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理管的位置、深度、管道直径、壁厚及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地埋管道应热熔或电熔连接,采用相应的专用工具,严禁明火加热; 3)地理换热器包括水平理管和竖直理管,地理管道不应有机械接头; 4)水平地埋管换热器,最上层埋管的顶部应在冻土层以下0.4m,且距离地面不应少于 0.8m;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埋管深度应大于20m,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宜为3m~6m,水 平连接管的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0.6m,且距离地面不宜小于1.5m; 5)水平地理管换热器敷设前,沟槽底部应先铺设相当于管径壁厚的细沙,并防止石块 等重物撞击管道;管道不应有折断、扭结等现象,转弯处应光滑,并采取固定措施; 6)竖直地理换热器的U形弯管接头,宜采用U形弯头成品件;U形管的组对长度应能 满足插入钻孔后与环路集管连接的要求,组对好的U形管的两开口端部,应及时密封:

7)竖直地理换热管换热器U形管安装应在钻孔钻好且孔壁固化后立即进行,下管过程 中,U形管内宜充满水,并宜采取措施使U形管两支管处于分开状态; 8)地埋管环路两端分别与供、回水环路集管热熔连接,宜同程布置,每对供、回水环 路集管连接的理地管环路数宜相等;供、回水环路集管的间距不应小于0.6m; 9)分集水器小室宜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水采用外墙外防水,穿墙套管为钢性或 柔性套管,分集水器采用现场制作或工厂订购,环路集管与分集水器接口连接严密; 10)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识或标明管线定位带,并采用2个 现场的永久目标进行定位。 2试压、冲洗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验压力: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1.0MPa时,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 小于0.6MPa;当工作压力大于1.0OMPa时,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加0.5MPa市政道路工程全套表格.pdf,并不得以气 玉试验代替水压试验; 2)第一次水压试验: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插入钻孔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 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渗漏现象;将其密封后,在有压状 态下插入钻孔,完成灌浆之后保压1h;水平地埋管换热器放入沟槽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 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渗漏现象; 3)第二次水压试验: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进入小室集分水 器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30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 3%,且无渗漏现象; 4)第三次水压试验: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三次水压 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2h,且无渗漏现象; 5)第四次水压试验:地理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毕,且冲洗、排气及回填完成后,应 进行第四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天于3%,且无渗漏 现象; 6)冲洗试验:地埋管换热系统宜设置反冲洗系统,冲洗流量宜为工作流量的2.0倍 在地埋管换热器安装前、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及地埋管换热器系统全部完成 后均应进行管道冲洗试验,以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冲洗介质为清洁水,压力在0.3 MPa~0.4MPa,冲洗出水水质清澈透明、无杂物为合格。 3地理管换热器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理管换热器U形管安装完毕后,应立即灌浆回填封孔,当理深超过40m时,灌浆 回填应在周围临近钻孔均钻凿完毕后进行; 2)地埋管换热系统应根据地质特征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宜低于钻孔 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3)竖直地理管换热器灌浆回填料宜采用膨润土加细砂或水泥的混合浆或专用灌浆材料:

11.4.9蓄能系统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