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32004-2018 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NB/T 32004-2018 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NB/T 32004-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2 M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199700
下载资源

NB/T 32004-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32004-2018 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

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方法应满足GB/T17626.6中的要求,逆变器可在轻载状态下运 结果应满足本标准8.4.2.3的要求。

11.4.5.2.6工频磁场抗扰度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方法应满足GB/T17626.6中的要求,逆变器可在轻载状态下运行,测 满足本标准8.4.2.3的要求。

11.4.5.2.7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方法应满足GB/T17626.11(适用于额定输出电流每 相不大于16A的逆变器)或GB/T17626.34(适用于额定输出电流每相大于16A的逆变器)中的要 求,逆变器可在轻载状态下运行HS/T 54-2017 表面活性剂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鉴定方法,测试结果应满足本标准8.4.2.3的要求。 如果逆变器的辅助电源使用外供电,需要对辅助源的交流输入端口进行测试。

11.4.5.2.8阻尼振荡波抗扰度

NB/T320042018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方法应满足GB/T17626.18中的要求,逆变器可在轻载状态下运行,测 满足本标准8.4.2.3的要求。

11.4.5.2.9振铃波抗扰度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方法应满足GB/T17626.12中的要求,逆变器可在轻载状态下运行,测试结 本标准8.4.2.3的要求。

a)试验中未注明试验电路的按11.4.1的规定连接。 b)电气性能试验过程中允许的试验误差若无规定,则按表39的规定

11.5.2过/次压保护

11.5.2.1直流输入侧过压保护

调节直流输入源的电压,直至逆变器直流侧输入电压偏离允许直流输入电压范围,逆 状态应符合9.1.1规定。

11.5.2.2交流输出侧过/次压保护

B类逆变器应依据NB/T32009—2013中6.5~6.8规定的测试方法分别进行过压慢速跳

11.5.3过/次频保护

B类逆变器,将逆变器启动并置于正常工作状态,调整电网模拟电源输出频率,分别选取f< 47.5Hz、47.5Hz≤f<49.5Hz、J>50.5Hz内3个不同的频率值,测量逆变器最大跳闸时间,并要求处于 停机状态的逆变器在以上频率范围内不得启机工作。分别测量3次,要求均满足9.2要求。 A类逆变器,将逆变器置于停机状态,调整电网模拟电源输出频率,分别选取f<48.5Hz和f> 50.5Hz内3个不同的频率值,逆变器的工作状态应符合9.2的要求。

11.5.4.1极性误接

将所有开关断开,逆变器直流输入端正负极反接,输出正确接线,闭合所有开关,逆变器应能自 动保护并报警,1min后将逆变器直流输入端正确接线后,逆变器应能正常工作符合9.3.1的要求。 将所有开关断开,逆变器输入正确接线,交流输出端相序任意反接,闭合所有开关,逆变器应能 自动保护并报警,1min后将逆变器交流输出端正确接线后,逆变器应能正常工作符合9.3.1的要求。若 逆变器能实现交流相序自适应,应在安装说明中注明。本要求只适用于三相逆变器。

11.5.4.2交流缺相保折

将逆变器输出端逐一缺相连接,输入、输出端通电加载工作电压时,设备不能工作,正确连接日

NB/T320042018

NB/T320042018

变器正常运行,符合9.3.2的要求。 逆变器正常运行时,将逆变器输出端逐一缺相,逆变器应能自动保护并停止工作,正确连推 器应能正常运行并应符合9.3.2的要求。

[5.5直流输入过载保护

调节直流输入源,使其输出功率超过逆变器允许的最大直流输入功率,逆变器的工作状态 4要求。

短路保护测试前,预先将需要短路的线路连接并采用继电器或类似装置断开,逆变器正常启动后 再进行合闸短路操作。 a)单相逆变器将L一N接通,逆变器应在规定时间内断开并网回路,并报警。 b)三相逆变器分别将A一B、BC、AC,AN、B—N、C—N接通,逆变器应在规定时间内 断开并网回路,并报警。 要求均满足9.5的规定。 注:对于带隔离变压器的逆变器,短路处为隔离变压器的一次侧和二次侧。

11.5.7防反放电保护

器直流输入电压,测量逆变器直流侧应无反向申

[1.5.8防孤岛保护

B类逆变器应依据NB/T32010规定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步骤进行防孤岛效应保护试验。图21给出 了防孤岛效应保护试验平台,S1为被测逆变器的网侧分离开关,S2为被测逆变器的负载分离开关。测 试使用RLC负载,使其在被测逆变器的额定频率上谐振,并与被测设备输出功率匹配。试验应在表44 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表45为试验条件A情况下的负载不匹配状况,表46为试验条件B和试验条件C 情况下的负载不匹配状况。要求测试并记录的保护时间都应符合9.7的规定

图21防孤岛效应保护试验平台

表44防孤岛效应保护的试验条件

NB/T320042018

表46试验条件B和试验条件C情况下的负载不匹配状次

依据NB/T32009一2013中6.11规定的测试方法分别进行过压跳闸后重新并网检测、欠压跳闸后重

NB/T320042018

NB/T320042018

NB/T320042018

新并网检测、过频跳闸后重新并网检测和欠频跳闸后重新并网检测。

11.5.10冷却系统

设备冷却系统按以下要求设置故障,可根据逆变器设置其中一个: a)完全堵住或部分堵住进风口; b)堵转或断开冷却风扇,一次一个; c)循环水或其他冷却液应停止或部分限制。 逆变器能持续运行7h而不损坏,或者具有自动检测温度功能,温度超过允许值时自动停止工作。 注:要求在高温下验证冷却系统的故障试验。

11.5.11防雷保护

检查逆变器是否具有防雷保护装置

检查逆变器是否具有防雷保护装置

11.6环境适应性测试

11.6.1低温工作试验

(户内 型)或一25℃土3℃(户外型)的条件下,通电加额定负载保持2h,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2h后,逆 变器应能正常工作。

11.6.2高温工作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2423.2一2008中试验B进行。逆变器无包装,在试验温度为40℃土2℃ )或60℃土2℃(户外型)的条件下,通电加额定负载保持2h,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恢复2h后, 应能正常工作。

11.6.3.1恒温湿热试验:试验方法按GB/T2423.3一2006进行,试验温度为40℃土2℃(户内型)或 60℃土2℃(户外型),相对湿度为90%士3%;要求逆变器无包装、不通电,经受48h试验后,取出样 品,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恢复2h后,应能正常工作。 11.6.3.2交变湿热试验:试验方法按GB/T2423.4一2008进行。试验温度为40℃土2℃(户内型)或 55℃土2℃(户外型),循环次数:2次;降温方式:方法1;要求逆变器无包装、不通电,经受48h试 验后,取出样品,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恢复2h后,应能正常工作。

逆变器振动试验的方法按GB/T2423.10—2008要求。 频率范围: 10Hz~150Hz; 振幅/加速度推荐: 振幅 0.075mm; 加速度 1g; 振动持续时间: 3个互相垂直的轴方向: 扫频循环数: 10个扫描周期/轴; 振动试验后,试品应能正常启动工作。 注:大型道变器振动替代方法正在考虑中。

11.6.5外壳防护等级

NB/T320042018

逆变器外壳防护等级按照制造商声明的IP防护等级验证,测试方法依据GB/T4208。 逆变器的防护等级要求最低满足5.6要求。 注:大型逆变器防护等级验证可采用提供样柜的方法等效测试。

紫外线暴露测试可通过检查设备的结构和外壳材料的防紫外线报告(或者保护涂层的相关数据) 或采用下述方法进行测试: 按照GB/T16422.1规定的测试方法,使用GB/T16422.4规定的碳弧灯和GB/T16422.2规定的氙弧 灯分别进行测试。测试之后样品应没有明显的退化迹象,包括裂纹或破裂。 紫外辐射处理之后,样品在室温下保持16h~96h,然后根据标准进行相关的试验。

11.7外观及结构检查

逆变器设备应符合: a)采用的元器件数量、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元器件布局、安装应符合各自技术要求; b)油漆或电镀应牢固、平整,无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 c)机架面板应平整,文字和符号要求清楚、整齐、规范、正确; d)标牌、标志、标记应完整清晰,符合10.1要求; e)各种开关应便于操作,灵活可靠; f)文档资料应符合10.2要求,

12.1.1本标准提出的试验需在具有一定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 12.1.2试验应在与实际工作条件等效的条件下,或在能保证逆变器性能可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进行。

评定逆变器性能的试验包括: a)出厂试验。为验证逆变器性能,保证其符合本标准和型式试验的相关要求,对组装后的逆变器 必须逐台进行出厂试验。出厂试验合格后应给予出厂试验合格证明。 出厂试验时,只要有一项不符合规定要求,则允许返修复试。复试合格后方可给予出厂试验合格 证明。 在进行转换效率和谐波与波形畸变测试时,可以只测试额定输入输出条件下的转换效率和总电流 皆波含有率。 b)型式试验。型式试验是全面验证逆变器性能指标和质量是否符合本标准要求的一种试验。 通过以下型式试验对逆变器质量进行评定。 c)现场检查。验证逆变器在实际工况中运行的情况下的各性能状况等。 d)抽样试验。如果工程和统计分析表示出厂试验没有必要在每台逆变器上进行,而可由抽样试验 来代替,相关的抽样试验方法可由制造商依据GB/T2828.1一2012规定要求自行制定,并需在 制造商产品生产质量管控文件中体现

NB/T320042018

NB/T320042018

逆变器检验项目汇总见表47。

表47逆变器检验项目一览表

NB/T32004201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设备标识上使用的符号

表A.1设备标识上使用的符号

NB/T320042018

如果本标准其他条款要求在试验前对逆变器进行潮湿预处理,则按本附录要求进行。预处理时逆 变器不通电。电子元器件、外盖和其他零部件,若能够徒手拆除,则应在拆除后与主体一同进行湿度 预处理。 预处理在相对湿度为(92.5土2.5)%的湿度试验箱中进行。试验箱内空气温度保持在40℃土2℃。 在加湿之前,设备先加热到40℃土2℃,通常需要在该温度下放置至少4h。试验箱内的空气应流动起 来,防止设备上出现凝露。设备在试验箱内保持48h。湿度试验后,允许在本标准第5章规定的环境条 件下恢复2h后再进行后续的试验。恢复期间,无通风设备的外盖应打开。

NB/T320042018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逆变器效率测量

本附录定义的总逆变效率nt,包括转换效率、最大功率点跟踪效率, mconv更精确的逆变器总效率的描述方式。最大功率点跟踪效率,根据不同的辐照强度G和组件温度 T,保证从光伏方阵中得到最大的功率输出PMPP;逆变器转换效率,有效地将可利用的直流功率Ppc转 换为交流功率PAC?

C.1.1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效率

a)总体说明。MPPT效率反映了逆变器的 率点跟踪效率分为静态MPPT效率和动态MPPT效率。两个效率均是通过对逆变器输入端的 电压和电流瞬时值采样来测定。

UcJ—逆变器输入电压的采样值; Ipc——逆变器输入电流的采样值; Tm一总测量周期(不小于10min); AT—连续两个采样值之间的周期(不大于20ms)。 静态MPP效率反映的是在给定静态光伏组件的特性曲线上,逆变器调节跟踪最大功率点的精度。 静态MPP效率的检测应按照表C.1所示的测试条件下进行。待被测设备输出稳定后,开始测量下列数 据,测量时间为3min。 注:Upc,和Ipc,必须是同一时间的采样值。 c)动态MPP效率。静态MPP效率没有考虑辐照强度变化及逆变器在不同运行工作点间的过渡转 换等因素,动态MPP效率nMPTm则可用来评估逆变器暂态过程中的效率特性,定义如下:

冬中: AT,—PMPP,PVs.的采样间隔; Upc.i,Ioc.:的采样间隔。

EUciIDcyAT

转换效率的检测应按照表C.1所示的测试条件下进行。 被测逆变器如有多个直流输入端口,则每一个输入端口参数配置应与制造商的要求相一致。除非 制造商另行规定,光伏模拟器输出功率应平均分配到每一个输入端口。

注:转换效率的测量应与静态MPPT效率的测量同时进行

NB/T320042018

表C.1转换效率测试规范

光伏模拟器MPP功率与额定直流功率之比 光伏模拟器IU特性曲线的MPPT电压 IU特性 PMPP,Pvs/PDC,r 0.05 0.10 0.20 0.25 0.30 0.50 0.75 1.00 UMPPmax 晶硅组件 UMPPmin +0.74U 晶硅组件 UMPPmin +0.54U 品硅组件 UMPPmin +0.34U 晶硅组件 UMPPmin 晶硅组件 UMPmat 薄膜组件 UMPPmin 0.74U 薄膜组件 UMPPmit+0.54U 薄膜组件 Umppalm+0.34U 薄膜组件 薄膜组件 根据上述规定测试条件调节光伏方阵模拟器的输出特性,待被测设备输出稳定后,开始测量下列 数据,记录时间为10min。 输入电压UDc; 输入电流IDc; 输出电压UAc: 输出电流IAC。 本标准没有规定特定的等待时间。被测逆变器测试时的等待时间应在测试报告中记录。如果被 测逆变器输出一直不稳定,则等待时间应不小于5min。利用式(C.2)计算转换效率并将结果填 入检测报告。表C.2为中国太阳能资源逆变器加权系数表,利用式(C.2)可计算不同电压下加权 点效率。

没有规定特定的等待时间。 俞出一直不稳定,则等待时间应不小于5min。利用式(C.2)计算转换效率并将结果填 告。表C.2为中国太阳能资源逆变器加权系数表,利用式(C.2)可计算不同电压下加权

表C.2中国太阳能资源区逆变器加权效率的权重系数表

C.2动态MPPT效率测量方法

动态MPPT效率的测试须依照下列程序进行。归一化辐照强度是辐照强度与标准测试 C)下辐照强度的百分比,归一化辐照强度100%表示辐照强度是25℃时1000W/m的辐照条件 照强度和中等辐照强度之间变动的测试程序如图C.1所示,中等辐照强度和强辐照强度之间变 则试程序如图C.2所示。

NB/T320042018

C.2.210%~50%Ppc,测试程序

10%~50%动态最大功率点跟踪试验(对评价MPPTdyn有效)见表C.3。

图C.1低辐照强度和中等辐照强度之间变动时的测试程序

图C.2中等辐照强度和强辐照强度之间变动时的测试程序

10%~50%动态最大功率点跟踪试验(对评价

注:PpCn,指逆变器额定直流输入功率

C.2.330%~100%Ppc.r测试程序

30%~100%Ppc.测证

30%~100%动态最大功率点跟踪试验(对评价MPPTdyn有效)见表C.4。

30%100%动态最大功率点跟踪试验(对评价MPPTdyn有效)见表C.4。

30%~100%动态最大功率点跟踪试验(对评

C.2.4缓慢变化情况下的开关机测试

DB51 2311-2016 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启动停机测试见表C.5。

逆变器的起动和停止的试验程序如图C.3所示。

NB/T320042018

NB/T320042018

注:在非常低的辐照度时,光伏方阵模拟器的电压变化是非常快的。另外,因光伏方阵的模型在低的辐照强度下 没有准确定义。因此,测试时,试验可能要开始于某一个小的直流功率,如被测逆变器额定功率PDc的0.5% 处开始

C.2.5试验总持续时间。

GB/T 7424.22-2021 光缆总规范 第2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 环境性能试验方法图C.3逆变器的起动和停止的试验程序

试验总持续时间为依据C.2.2C.2.4条款试验程序测试所需的时间之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