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410-2015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技术规范

DL/T 1410-2015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 1410-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2.5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01369
下载资源

DL/T 1410-2015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1410-2015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技术规范

10.2.2.1产品在运输前后应对所 中时加固道施 运输。 应有防潮、防水措施

10.2.2.1产品在运输前 运输。 重击和倒放 应有防潮、防水措施

10.2.3控制保护系统

装置的运输应符合GB/T4798.2的规定

10.3.1贮存装置的场所应干燥、清洁、空气流通SL 385-2007 水文数据GIS分类编码标准(清晰无水印,可编辑,附条文说明),并能防止各种有害气体的侵入,严禁与不 的物品存放在同一场所。

(资料性附录)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基本原理

基于高阻抗变压器原理的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将本体高阻抗变压器的短路阻抗百分比设计 %,在其低压侧接入晶闸管阀、辅助设备及其他控制回路进行调节,实现输出感性无功功率的分 。其电气原理图,以平均分配三级容量的用于线路的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为例,如图A.1所

一种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装置典型一次电

表A.1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容量切换控制表

恢复过电压、抑制谐振过电压;通常按照全补偿原则设计中性点小电抗电抗值,即补偿线路相间电容和 相对地电容,特别是相间接近全补偿,使相间阻抗接近无穷大。 A.4用于母线的可控并联电抗器中性点应直接接地

DL/T14102015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保护配置

1000kV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保护,包括电气量保护和非电量保护,配置见图B.1。

图B.11000kV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保护配置图

DL/T14102015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本体(高阻抗变压器)

a)测试应符合GB1094.1的规定。 b)绕组的直流电阻测量应在整个绕组上进行,测量时使用直流电流,待直流电流稳定后再测量 每相(及每柱)可控并联电抗器绕阻电阻 王2%

试验方法按GB1094. 试验电压不小于1%的额定电压,允许偏差 为土0.5%。检查单相可控并联电抗器的绕

C.3短路阻抗及负载损耗测量

a)短路阻抗测量方法按照GB1094.1的规定进行。 b) 负载损耗测量方法按照GB1094.1的规定进行,所用互感器的误差和试验接线的电阻损耗(包 括线损和表损)必须予以校正。 c) 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应换算到参考温度(75℃)时的值,负载损耗测量应在不同分级容量下分 别测量。 d) 对于低压侧所串接电抗器与高阻抗变压器共箱的可控并联电抗器,可直接测量各级容量下的负 载损耗。 e) 对于低压侧所串接电抗器与高阻抗变压器不共箱的可控并联电抗器,宜选择下面第1)种方法 进行负载损耗测量;条件不具备时,考虑短路阻抗大于90%,可选择第2)种方法测量负载损耗。 1)在制造方试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低压侧接入各级容量对应的电抗器,在额定电压和额定 频率下分别进行各级容量下的负载损耗测量。 2) 低压侧直接短路,在可控并联电抗器网侧加电压,使高压侧绕组流过各级容量下对应的额 定电流时,分别进行各级容量下的负载损耗测量。 注:采用哪种方法进行负载损耗测量应由用户与制造方进行协商。另外,当采用第1种方法测量时,应首先保证低 压侧串接电抗器自身性能参数完全符合相关要求,并排除低压侧接的电抗器对高阻抗变压器的影。

C.4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和极化指数测量

a)每一绕组对地及其余绕组之间的绝缘电阻都要进行测量,测量时使用5000V绝缘电阻表。 b)吸收比(R6/R1s)不应小于1.3或极化指数(R60/R60)不应小于1.5。 c 当极化指数或吸收比达不到规定值,而绝缘电阻绝对值比较高(例如大于10000MQ)时,应 根据绕组介质损耗因数等数据综合判断

a)应在油温为10℃40℃时测量。 b)试验报告中应有试验设备的详细说明,并有试验电压为10kV时的测量结果。 c)每一绕组对地及绕组之间的tan8不应超过0.5%(20℃),同时提供电容实测值。

应按照GB/T1094.4的规

C.7雷电全波冲击试验

应按照GB/T4109的规定进行

C.12套管式电流互感器试验

应按照GB20840.2规定进行。

整台高阻抗变压器应能承受储油柜的油面上施加0.03MPa静压力进行密封试验,持续时 无渗漏和损伤。

应按照GB2536的规定进行。

应按下列顺序取油样进行气体色谱分析: a) 绝缘试验前后。 b) 温升试验开始前。 温升试验完成后。

C.16.1应根据GB1094.2的规定进行温升试验。 C.16.2同型号、同容量、同批次高阻抗变压器中任选一台做温升试验。 C.16.3分级式高阻抗变压器的温升试验,如不同容量下冷却方式不同,应在各冷却方式的最大容量下 分别测量。 C.16.4绕组温升试验按GB1094.2的规定进行。 C.16.5对于低压侧所串接电抗器与高阻抗变压器共箱的可控并联电抗器,可直接进行各级容量下的油 面温升测量

C.16.1应根据GB1094.2的规定进行温升试验。 C.16.2同型号、同容量、同批次高阻抗变压器中任选一台做温升试验。 C.16.3分级式高阻抗变压器的温升试验,如不同容量下冷却方式不同,应在各冷却方式的最大容量下 分别测量。 C.16.4绕组温升试验按GB1094.2的规定进行。 C.16.5对于低压侧所串接电抗器与高阻抗变压器共箱的可控并联电抗器,可直接进行各级容量下的油 面温升测量

6.6对于低压侧所串接电抗器与高阻抗变压器不共箱的可控并联电抗器,推荐选用下述方法a)进 面温升测量,如用户认可,也可选用方法b)。 a)制造方试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低压侧接入合适的串联电抗器,将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容量调节 到相应的容量进行测量。 b)试验时若无合适串联电抗器,需进行等效油面温升测量,等效方法由用户与制造方协商确定。 注1:采用方法a)测量时,应保证低压侧串接电抗器自身性能参数符合相关要求,并排除低压侧串接的电抗器对 高阻抗变压器的影响。 注2:采用方法b)等效温升试验,提供一种等效方法供参考。 C 对于不同容量下油面温升的测试,将低压侧绕组直接短接,高压侧加电压,按与实际等效的总 损耗P进行油面温升试验测试。P计算式如下:

P—等效总损耗,kW; P一—第n级容量下,负载损耗实测值(低压侧短路,高压侧施加第n级容量下的额定电流时,实 际测得的负载损耗),kW; Pa一—第n级容量下,正常运行时铁芯损耗计算值,kW; Pa——第n级容量下,二次侧短路时铁芯损耗计算值,kW。 C.16.7温升试验前、后均应取油样进行色谱分析,油中可燃烧气体含量(总烃、CO)应无明显变化, 且不应出现乙炔。

P—等效总损耗,kW; P,一—第n级容量下,负载损耗实测值(低压侧短路,高压侧施加第n级容量下的额定电流时,实 际测得的负载损耗),kW; Pa一一第n级容量下,正常运行时铁芯损耗计算值,kW; Pa——第n级容量下,二次侧短路时铁芯损耗计算值,kW。 6.7温升试验前、后均应取油样进行色谱分析,油中可燃烧气体含量(总烃、CO)应无明显变化, 应出现乙炔。

C.17末端雷电全波冲击

应按照GB/T1094.4的规定进行。

C.18雷电截波冲击试验

照GB/T1094.4的规定进

C.19无线电扰电压测量

在最大工作相电压下,户外晴天夜晚应无可见电晕,无线电于扰水平不应大于500uV

的要求进 行。声级测量应在距离油箱2m处测量。 C.20.2负载测量仅在100%容量下进行。 C.20.3对于低压侧所串接电抗器与高阻抗变压器共箱的可控并联电抗器,可直接进行额定容量下的声 级测量。 C.20.4对于低压侧所串接电抗器与高阻抗变压器不共箱的可控并联电抗器,可选择下面两种途径之 进行声级测量: a) 在试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低压侧接入串联电抗器,在系统最高电压和额定频率下,可控并联 电抗器在额定容量下进行声级测量。 b) 在额定频率下和低压侧直接短路时,在可控并联电抗器网侧加电压,使高压侧绕组流过额定电 流时进行声级测量。 注:当采用第一种方法测量时,应首先保证低压侧串接电抗器自身性能参数完全符合相关要求,并在测量时,排除

事接电抗器的声对可控并联电抗器高阻抗变压器噪声

绝缘特殊试验按GB1094.3的规定进行

C.22暂态电压传输特性测定

暂态电压传输特性测定按GB1094.3的规定进行

频率响应测量按DL/T911的规定进行。

24.1试验一般要求按GB/T1094.6一2011中7.8.13的规定。 .24.2箱壁振动(峰到峰的位移)应在可控并联电抗器额定容量下测量,测量的结果用振动波的主波 峰到峰位移来表示。 .24.3额定容量下的振动测量。 a) 对于低压侧所串接电抗器与高阻抗变压器共箱的可控并联电抗器,可直接进行振动测量。 b) 对于低压侧所串接电抗器与高阻抗变压器不共箱的可控并联电抗器,可选择下面两种途径之一 进行振动测量: 1)在制造方试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低压侧接入额定容量对应的电抗器,在额定电压和额定 频率下,进行可控并联电抗器振动测量。 2) 低压侧直接短路,在可控开联电抗器网侧加电压,使高压侧绕组流过额定容量下对应的额 定电流时进行振动测量。 注:采用哪种方法进行振动测量应由用户与制造方进行协商。另外,当采用第一种方法测量时,必须首先保证低压 侧串接电抗器自身性能参数完全符合相关要求,并排除低压侧串接的电抗器自身振动对高阻抗变压器的影响。

C.24.3额定容量下的振动测

电流谐波测量应按GB/T1094.6一2011中7.8.7的规定进行。 C.25.1电流中的谐波分量测量可在可控并联电抗器空载和负载情形下分别测定。 C.25.2空载情形下的电流谐波测量:在系统最高电压和额定频率下,对可控并联电抗器低压侧空载情 形进行电流谐波分量测量。 C.25.3负载情形下的电流谐波测量,仅在100%容量下进行测量。 a)对于低压侧所串接电抗器与高阻抗变压器共箱的可控并联电抗器,可直接进行100%容量下的 电流谐波测量。 b)对于低压侧所串接电抗器与高阻抗变压器不共箱的可控并联电抗器,可选择下面两种途径之 进行电流谐波测量: 1)在制造方试验条件充许的情况下,低压绕组加串联电抗器(此时通过串联电抗器与高阻抗 变压器短路阻抗配合使可控并联电抗器等效阻抗为相应容量时设计阻抗),在额定容量下 进行电流谐波测量。 2)在额定频率下,低压侧直接短路时,在可控并联电抗器网侧加电压,使高压侧绕组流过额 定电流时进行电流谐波测量。 注:当采用第一种方法测量时,必须首先保证低压侧串接电抗器自身性能参数完全符合相关要求,并排除串接电抗 器的电流谐波分量对可控并列电抗器高阻抗变压器的影响

DL/T14102015

C.26.1试验一般要求应符合GB/T1094.6一2011中7.8.11的规定。 C.26.2磁化特性测量仅在100%容量级下进行测量。 C.26.3对于低压侧所串接电抗器与高阻抗变压器共箱的可控并联电抗器,可直接进行100%容量级下 的磁化特性测量。 C.26.4对于低压侧所串接电抗器与高阻抗变压器不共箱的可控并联电抗器,可选择下面两种途径之一 进行磁化特性测量: a)在制造方试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100%容量级下测量磁化特性试验在工频电压和电流下进行, 低压绕组加串联电抗器(此时通过串联电抗器与高阻抗变压器短路阻抗配合使可控并联电抗器 等效阻抗为相应容量时设计阻抗),由零电压逐渐加到1.4倍额定电压测出其伏安特性。在1.4~ 1.7倍额定电压下磁化特性连线斜率不应低于原斜率的50%。 b)直接将高阻抗变压器低压侧绕组短路进行等效测量。网侧由零电压逐渐升高,使网侧电流达到 1.4倍额定电流,等效测出其伏安特性。网侧电流在1.4~1.7倍额定电流下磁化特性连线斜率 不应低于原斜率的50%。 注:采用哪种方法进行磁化特性测量应由用户与制造方进行协商。另外,当采用第一种方法测量时,应保证低压侧 串接电抗器自身性能参数符合相关要求,并排除串接电抗器的磁化特性对高阻抗变压器的影响。

C.26.1试验一般要求应符合GB/T1094.6一2011中7.8.11的规定。 C.26.2磁化特性测量仅在100%容量级下进行测量。 C.26.3对于低压侧所串接电抗器与高阻抗变压器共箱的可控并联电抗器,可直接进行100%容量级下 的磁化特性测量。 C.26.4对于低压侧所串接电抗器与高阻抗变压器不共箱的可控并联电抗器,可选择下面两种途径之 进行磁化特性测量: a)在制造方试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100%容量级下测量磁化特性试验在工频电压和电流下进行 低压绕组加串联电抗器(此时通过串联电抗器与高阻抗变压器短路阻抗配合使可控并联电抗器 等效阻抗为相应容量时设计阻抗),由零电压逐渐加到1.4倍额定电压测出其伏安特性。在1.4~ 1.7倍额定电压下磁化特性连线斜率不应低于原斜率的50%。 b)直接将高阻抗变压器低压侧绕组短路进行等效测量。网侧由零电压逐渐升高,使网侧电流达到 1.4倍额定电流,等效测出其伏安特性。网侧电流在1.4~1.7倍额定电流下磁化特性连线斜率 不应低于原斜率的50%。 注:采用哪种方法进行磁化特性测量应由用户与制造方进行协商。另外,当采用第一种方法测量时,应保证低压侧 串接电抗器自身性能参数符合相关要求,并排除串接电抗器的磁化特性对高阻抗变压器的影响。

压力变形试验应按照GB1094.1的规定进行。

真空变形试验应按照GB1094.1的规定进行

DL/T14102015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10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晶闸管阀系统试验方法

a)所有材料和部件应完好,安装正确。 b) 确认晶闸管弹簧压紧以保证晶闸管与散热器之间接触良好,符合设计要求,确认导线螺栓违 无松脱。 c)设备表面应没有起泡、裂纹或留痕等缺陷。

a)检查所有主要的载流接线连接是否正确。 b)检查晶闸管电子电路上TE板接插以及晶闸管的连接是否正确、可靠。 c)检查每根光纤连接是否正确

D.1.3均压/阻尼回路参数测量

a)测量每对阀两端的静态均压电阻和吸收回路电阻、电容,电阻、电容值误差不应大于5%。 b)在整个阀层间加低压电源,测量各层阀两端的电压,均压系数不应小于90%。 c)均压系数按附录E式(E.1)进行计算。

D.1.4低压触发试验

b)通过试验控制系统, 均压、回报的正确性

D.1.5阀端对地交流电压试验

a)试验时每个晶闸管级应短接。

DL/T1410—2015

DL/T14102015

f)局部放电的起始和熄灭电压 出现的最高电压

D.1.6阀端对地雷电冲击试验

D.1.7阀端间交流电压试验

1)试验电压值Uivi应等于Utv11、Utv12和Uiv13中的最小者。 2)Uiv11由阀电压击穿保护触发门槛确定。 3)Uiv12由避雷器保护动作值确定。 4)Utv13由最大暂时过电压值确定。 5)Uiv11、Uiv12和Utv13按附录E式(E.4)~式(E.6)进行计算。 6)局放试验电压Utv2应取Utvl和Uv21中的较小者。Utv21由附录E式(E.7)确定。 b) 试验步骤: 1)在给定的时间段内,在阀两端施加规定的试验电压,阀的一端可接地。 2)按照本标准D.1.5的要求进行试验,用Uvl代替Us1,用Uiv2代替Uts2 若有电压击穿触发保护,电压击穿触发保护应在此项试验中不动作。 局部放电的起始和熄灭电压应大于阀在稳态运行中出现的最高电压。 试验过程晶闸管状态回报信号正常。

D.1.8阀端间操作冲击试验

a)试验值及波形: 1)波形1:采用接近典型熄灭波形的20/200μs波形,或是用系统研究所得的近似波形代替。 注:如设计者或用户已研究过该参数及系统产生的操作波的波形,应按研究结果进行,包括仿真研究或模型测试以 及运行经验的波形数据。 2)波形2:采用标准的250/2500μs波形。 3) 试验1:验证阀保护触发系统在试验电压值时不动作。波形1和波形2的试验电压值Ursv1 可按附录E式(E.8)计算。 4)1 试验2:验证阀的绝缘水平以及阀的保护触发系统能够正确动作,波形1和波形2的预期 试验电压值Utsv2可按附录E式(E.9)或式(E.10)计算。在阀电子单元没有初始储能的 情况下重复此项试验。 注1:采用避雷器保护的阀,波形1和波形2的预期试验电压值Us2可按附录E式(E.9)计算。 注2:采用电压击穿保护的阀,波形1和波形2的预期试验电压值Usv2可按附录E式(E.10)计算,且制造方应说 明穴余晶闸管级运行时电压击穿保护触发的上下限,并通过试验检查触发电压确在此上下限门槛之内。 注3:如果阅的触发电路不从主电路取能,则不需要进行重复试验

DL/T14102015

5)试验3:验证阀既不用避雷器,也不用电压击穿保护时的绝缘水平。波形1和波形2的试 验电压值Usv2可按附录E式(E.11)计算,阀应能耐受试验电压而不发生短路或绝缘击穿。 6) 试验步骤: 1)阀的一端接地,在阀端间分别施加正负极性操作冲击各三次。 2)试验1:阀保护触发系统工作,若设计中阀装有避雷器,试验电压低于保护水平,保护或 控制系统不应使阀触发。 3 试验2:阀保护触发系统工作,试验电压高于保护水平,如果电压击穿触发是基于检测到 的单个晶闸管电压动作,则试验过程中穴余晶闸管级不应短接。 C 试验过程晶闻管状态回报信号正常。

D.2.1最小交流电压试验

a 6) 施加最小短时低电压并且维持晶闸管阀可控,持续时间应为短时低电压持续时间的2倍。 对晶闸管进行投切控制。 在连续或分级降低电压直到电压降到零(或者降到低电压保护动作水平)情况下,重复步骤c) 以验证在电压降低过程中不会对阀造成危害。 注:根据阀的设计,在以上电压降低过程中,为了获得足够的门极触发功率,需要将电压返回至最小稳态电压

D.2.2短时负载试验

a)根据设计要求,试验通流时间宜小于1s。 b) 根据晶闸管阀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阀端电压范围和通过晶闸管的电流范围以及试验设 备容量的大小,确定试验在整个阀还是在阀段上进行,若在阀段上进行试验,则被测试的晶闸 管级的数量不应低于一个阀所含晶闸管级数量。试验中的电流强度、电流变化率(di/dt)、电 压变化率(du/dt)等动态指标不应低于实际值。 C 试验后应检测晶闸管阀上的元件是否出现损坏,并测量主要发热元件或材料的温度,看是否出 现局部热点;有些不便于测量温度的点(如晶闸管结温)的温度,可以根据其他可测量温度点 (如散热器表面)进行推算而得到)

非周期触发试验,按GB/T20995的规定进行。

E.1均压系数计算公式

均压系数K,计算公式如下: ZUAk K, = n,UAM 式中: K.一均压系数; ZUAk—所有串联阀元件承受的电压总和; 串联阀元件数; UAKM 一所有串联阀元件中承担的最大电压数值。

E.2晶闸管阀试验参考公式

E.2.1比例系数k.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Ntol——被试品总的串联晶闸管级数; N——阀的总的串联晶闸管级数; N—阀的总的穴余晶闻管级数。

E.2.2局部放电测量电压U计算公式如下:

2局部放电测量电压U计算公式如下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分级式可控并联电抗器阀系统试验参考公式

Ums2——在稳态运行时出现在晶闸管阀与平台之间的最大电压峰值,包括熄灭过冲电压; ks2—试验安全系数,ks2=1.2。 2.3阔由压主空保控触发门越确定的试验由压Ⅱ计管公式如加下

Ui一—在配备电压击穿保护情况下阀端间最大暂时电压值: ks11——试验安全系数,ks11=1.05。 2.4由避雷器保护动作值确定的试验电压U~2计算公式如下

ks11—试验安全系数,ks11=1.05。 E.2.4由避雷器保护动作值确定的试验电压U2计算公式如下

E.2.4由避雷器保护动作值确定的试验电压U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U2——跨接在阀端间的避雷器的保护电压;

E.2.5由最大暂时过电压值确定的试验电压U.计算公式如下

Ums=knu V2

Us一一在给定的最严重暂时过电压条件下,阀端间最大重复电压的峰值,包括熄灭过冲 ks13———试验安全系数,ks13=1.3。

E.2.6局部放电试验电压U计算公式如下:

Umv2—稳态运行条件下GB/T50113-2019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标准及条文说明,阀端间最大重复电压的峰值,包括熄灭过冲 ka——试验安全系数, ks=1.2。

Ucms避雷器保护水平: k—试验安全系数,人

UvBO——当允余晶闸管级运行时,阀的最大VBO保护值; ks——试验安全系数,k=1.1。

E.2.10既不用避雷器,也不用电压击穿保护时的试验电压U计算公式如下:

UwaikeU V2

Ucms——按GB311.1—2012可预见的操作冲击电压或由绝缘配合研究所确定的电压 k试验安全系数,k=1.3。

Ucms———按GB311.1—2012可预见的操作冲击电压或由绝缘配合研究所确定的电压; k试验安全系数,k=1.3。

DB34/T 5043-2016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155123.292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