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821-2019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动技术规范

DB41/T 1821-2019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动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1/T 1821-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05656
下载资源

DB41/T 1821-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1/T 1821-2019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动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河南省架空输电线路防舞动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新建(改建)线路防舞设 计方法、运行线路防舞改造、舞动区域分布图绘制及使用、舞动区线路防舞运维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110kV~500kV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的防舞设计与运维,其它电压等级的交直流架空输 电线路也可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98.2紧固件*械性能螺母 GB/T50545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DL/T741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 DL/T1000.3标称电压高于1000V架空线路用绝缘子使用导则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舞动 输电导线发生非圆截面覆冰后,在风激励下产生的一种低频率、大振幅自激振荡。舞动时的风速 般在4m/s~25m/s,频率一般为0.1Hz~3Hz。 3.2 舞动区 指在冰、风共同作用下输电线路发生过舞动或具备发生舞动气象地理条件的地区。 3.3 舞动区等级 通过收集近10年舞动历史记录,计算近10年满足典型舞动气象条件的气象日数,结合地形修正、运 行经验修正CJJ/T 285-2018 一体化预制泵站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最终基于不同地区10年舞动修订日数将舞动区等级划分为3级、2级、1级、0级共四个等级, 分别对应舞动高概率区、舞动中概率区、舞动低概率区、舞动微概率区。舞动区等级是基于气象和地理

通过收集近10年舞动历史记录,计算近10年满足典型舞动气象条件的气象日数,结合地形修正 经验修正,最终基于不同地区10年舞动修订日数将舞动区等级划分为3级、2级、1级、0级共四个 别对应舞动高概率区、舞动中概率区、舞动低概率区、舞动微概率区。舞动区等级是基于气象和 件的区域舞动发生概率的一种表征,

综合气象地理数据、历史舞动记录、运行经验绘制的用于表征不同区域舞动等级的地图。

舞动微气象、微地形地区

DB41/T 18212019

应根据舞动区域分布图,结合线路重要性,综合考虑线路路径、导线、金具、绝缘子串、杆塔、基 础、防舞装置安装等因素,选择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防舞技术方案,减少舞动造成线路跳闸和*械损 坏,提高输电线路抵御舞动灾害的能力

应根据舞动预警预测信息,结合线路重要性、舞动区域分布图、线路特点等,加强入冬前巡视 恶劣天气巡视,及时开展覆冰和舞动后巡视,冬季过后巡视检修。

4.3舞动基础资料收集

舞动预警信息,结合舞动微气象、微地形地区,分区域、分区段、有重点的开展舞动和覆冰的 测,及时收集气象、地形、线路本体状态等数据

舞动区域分布图是区域舞动发生概率的表征,是开展防舞设计的基本依据。设计单位应以最新版舞 动区域分布图为依据开展设计。运维管理单位应及时更新舞动区域分布图,及时跟踪不同线路或区段的 舞动等级的变化,特别是重要交叉跨越线路、走向与冬春季节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的线路,及时完成 线路防舞技术改造。

5新建(改建)线路的防舞设计准备

5.1线路防舞动资料收集

5.1.1应对线路经过地区开展勘测并及时调研收集舞动相关资料,重点包括: 舞动区域分布图; b 区域的覆冰、风速、风向资料,特别是微地形微气象地区的相关资料; C 附近其它线路的运行经验资料。 5.1.2 应从三个方面对勘测和调研结果进行梳理: a 覆冰:重点梳理覆冰形态、覆冰形状、等值覆冰厚度、最大覆冰厚度、历史覆冰频次及与其它 临近区域的对比情况; b) 风激励:重点梳理线路与冬季主导风向的夹角、冬季主导风下的10min或1min平均风速的 分布特征: c)线路结构参数:近发生舞动线路和新建线路的导线分裂数、布置方式、重要性等。

5.2线路舞动强度分析

应根据覆冰、风激励、线路的结构参数性等三方面特征,结合附近线路运行情况,利用理论和仿真 分析等*段,在以舞动区等级为特征的概率描述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线路发生大幅值舞动的概率, 明确线路可能的舞动强度信息,如舞动幅值、舞动张力等。

6新建(改建)线路防舞设计方法

6.1合理选择线路走向和路径

DB41/T 18212019

应在舞动区域勘察和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地质、环境、生态、造价等条件,选择合理的线路走向和 径: 新建线路宜避开舞动多发区,宜避开或少穿越雨淞或冻雨高发区,宜避免横穿风口、垭口等微 地形、微气象地带; b 通过平原开阔地带时,宜减小线路走向与冬季主导风向夹角,一般宜小于45°; 通过山区时,宜沿覆冰背风坡或山体阳坡面走线; d 临近水库、江河湖面等水域时,宜选择主导风向上风侧走线: e 跨越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跨越物时,应采用独立耐张段跨越的方式,跨越物两侧的杆塔 宜采用直线塔。

6.2提高线路电气间隙的绝缘强度

导线及地线的布置要求应首先符合GB/T50545的相关规定,必要时可根据线路舞动强度分析结果, 适当放大空气间隙,以保证舞动后不发生相间闪络及相对地短路跳闸。舞动区线路不宜采用紧凑型布置 方式。 对于线路各类间隙距离的校验,如对地距离、交叉跨越距离,应充分考虑按防舞装置的情况。当线 路预留防舞装置时,应按防舞装置完全安装条件下进行校验,

6.3提高线路的抗动荷载能力

6.3.1改进导线设计

应充分考虑防舞装置安装后对导线载荷和安全*数的影响。当线路预留防舞装置时,应按防舞装置 完全安装条件进行校验。 应充分考虑防舞装置安装后对导线局部受力的影响,必要时可在防舞装置与导线连接处安装护线 条,在防舞装置与导线可能接触区域安装保护套。 3级舞动区的悬垂线夹、防振锤处的导线可加装预绞丝护线条,避免导线磨损,

6.3.2改进金具和绝缘子设计

导线间隔棒、跳线线夹和跳线间隔棒应选用抗舞加强型。采用硬跳线时,软跳线与应跳线连接处强 度应适当增加。禁止选用预绞丝固定的子间隔棒或防振锤,以避免预绞丝舞动受损后子间隔棒磨损导线。 *接金具的设计安全*数应适当提高,一般线路安全*数不宜小于2.75,大跨越线路不宜小于3.3。 时张或态垂挂点应考虑各个方向自由度的释放,对应的*塔金具宜选用EB或GD挂板。V型复合绝缘子态 垂串宜采用环环连接型式。 除500kV线路耐张串外,线路宜全部采用复合绝缘子。禁止在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上使用长 奉型瓷质绝缘子。绝缘子串宜采用双*及以上串型,耐张绝缘子的串分布宜水平布置,直线塔绝缘子串 采用双I型或V型。瓷或玻璃绝缘子耐张串的*间距宜适当增加,110kV~220kV线路宜不小于450mm, 330kV~500kV线路宜不小于500mm

6.3.3改进杆塔和基础设计

适当提高铁塔设计安全裕度,增加铁塔强度,对重要的动荷载受力点进行适当补强。耐张塔横担与 塔身连接处,宜采取构造措施,提高节点平面外刚度。耐张塔导线横担上平面和地线支架下平面的腹杆 应布置成稳定的支撑体*。 杆塔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6mm,螺栓级别不宜低于6.8级。耐张塔导线挂点、横担与塔身连接处等重 要节点的螺栓数量宜比计算值增加1~2个,其受力材螺栓不少于2个。对于重要交叉跨越段耐张塔,在

DB41/T 18212019

加装防舞装置后,应考虑导线自重增加对杆塔垂直荷载的影响。 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重要输电通道等重要跨越物时,杆塔结构的重要性*数应不小于1.1。 在3级舞动区,500kV及以上线路重要跨越段耐张塔宜选用钢管塔。钢管塔的节点宜采用法兰连接 或U型、十字、槽型等插板连接;特殊节点可采用球节点。 杆塔地基设计时,应增加舞动校验工况下耐张塔地基及基础强度和稳定性的校验。对于重要交叉跨 越和重要区段线路,宜适当提高耐张杆塔基础的设计裕度,增加基础柱箍筋的直径和数量。杆塔宜采用 地脚螺栓式基础。

要素,均应采用全塔防松加固措施。 对于同塔双(多)回输电线路,当线路位于1级以上舞动区且线路走向与冬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等 于45°时,所有杆塔应采取全塔防松加固措施;当线路位于1级以上舞动区且线路走向与冬季主导风向 英角小于45。时,耐张塔、紧邻耐张塔的直线塔应采取全塔防松加固措施,其他直线塔可采取下横担以 上部位防松加固措施;当线路位于0级舞动区时,耐张塔可采取下横担及以上部位防松加固措施。 对于单回输电线路,当线路位于3级和2级舞动区且线路走向与冬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等于45。时, 所有杆塔应采取全塔防松加固措施;当线路位于3级和2级舞动区且线路走向与主导风向夹角小于45° 时,耐张塔、紧邻耐张塔的直线塔应采取全塔防松加固措施,其他直线塔可采取下横担以上部位防松加 固措施;当线路位于1级舞动区且线路走向与冬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等于45°时,耐张塔、紧邻耐张塔 的直线塔应采取全塔防松加固措施,其他直线塔可采取下横担以上部位防松加固措施;当线路位于0级 舞动区时,耐张塔可在导线挂点连接处、横担及其与塔身连接部位采取防松加固措施。 舞动区杆塔螺栓防松宜采用双螺母防松型式。对新建杆塔,双螺母放松选用的两个螺母厚度均应采 用GB/T3098.2要求的标准螺栓厚度。对已建的防舞改造杆塔,内螺母厚度应采用GB/T3098.2要求的标 准螺栓厚度,抗拉螺栓的外螺母厚度应采用GB/T3098.2要求的标准螺栓厚度,抗剪螺栓的外螺母厚度 可取采用GB/T3098.2要求标准螺栓厚度值的一半。螺母宜采用镀后攻丝技术,减小螺栓与螺母间的配 合间隙。 设计时应明确螺栓的紧固扭矩及复紧要求,施工时应逐个紧固铁塔螺栓,工程建成一年后复紧铁塔 螺栓。螺栓紧固扭矩应满足附录A要求。

6.5.1不同类型线路的防舞装置的选型

DB41/T 18212019

同塔双回(多回)500kV输电线路宜采用相间间隔棒、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等防舞装置或将其组合应 用;单回500kV输电线路宜采用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双摆防舞器等;紧凑型500kV输电线路宜采用相间 间隔棒,其次是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将其组合应用。 对于220kV线路,应安装相间间隔棒。当线路单回水平排列时,宜采用刚性相间间隔棒:当线路同 答多回垂直排列时,可采用柔性相间间隔棒或刚性相间间隔棒。 对于110kV线路,宜采用相间间隔棒,对于小截面单导线也可加装防舞鞭,对于*口稀少地段的水 平排列线路也可采用失谐摆。 输电线路相间间隔棒安装方法见附录B

6.5.2防舞装置技术要求及安装

相间间隔棒应设计合适的长度和足够的强度,具备一定的抗冰闪能力,能满足舞动时动荷载要求。 对应在运线路相间间隔棒安装时,相间间隔棒长度应根据实际安装位置实测相间距离定制。配套金具应 选用防电晕和长度可调功能。不同相间间隔棒不宜安装在线路同一断面,宜错开安装。相间间隔棒安装 立置土10m内的子间隔棒应移至相间间隔棒同一位置安装。相间间隔棒的位置及安装要求,见附录B, 当安装位置位于高铁或高速正上方时,应避开安装。 双摆防舞器应设计合适的摆长和重量、具备足够的耐磨强度、良好的防电晕性能、与导线连接处应 有防磨损导线措施。双摆防舞器的安装数量基于双摆总质量不超过档内导线总质量7%的原则确定。双摆 防舞器安装布置采用宏观集中、微观分散的方式确定:宏观上将双摆防舞器近似均匀分布在表2要求的 三个点或四个点位置,微观上在每个位置的双摆防舞器按照中心对称、间距6m的原则布置。

表2双摆防舞器安装要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将间隔棒的半数夹头采用回转式,安装时应使得回转式夹头朝向冬春季节主导风 向迎风测。 失谐摆的摆长不应超过600mm,安装数量基于摆锤总质量不超过档内导线总质量7%的原则确定,安 装位置可参考双摆防舞器。 防舞鞭的具体安装方案为:安装数量为奇数时,先以档距中点为中心安装一组,再每隔4.6m间隔 向两侧安装;安装数量为偶数时,以档距中点为中心先空出4.6m(中心两侧各2.3m),再向两侧安装, 每相邻两根间隔4.5m。 相间间隔棒与线夹回转间隔棒组合时,相间间隔棒应通过环式金具与线夹回转式间隔棒连接。 相间间隔棒与双摆防舞器组合时,相间间隔棒应通过环式金具与阻尼子间隔棒连接。双摆防舞器的 质量可减少20%。同塔双多回线路双摆防舞器应安装在中相导线,紧凑型线路应安装在下相导线。 线夹回转间隔棒与双摆防舞器组合时,双摆防舞器的质量可减少20%。安装双摆防舞器的间隔棒应 是线夹回转式间隔棒。

运行线路防舞动改造措施应优先考虑选用加装防舞装置、采用杆塔防松措施、改进金具及 方式改造,可分别按6.5、6.4、6.3.2执行。 重要交叉跨越处线路的防舞改造在必要时,可按6.3.3改进杆塔和基础设计

DB41/T 18212019

线路穿越舞动高发的微地形和微气象区时,在充分调研和对比分析的前提下,可按6.1考虑改变线 路路径。 改造线路应按安装防舞装置条件开展各类间隙校验,如弧垂、交叉跨越距离等,应开展舞动条件下 现场观测确认。

8舞动区域分布图绘制及使用

河南省舞动区域分布图是基于河南省区域气象地理特征及历次线路舞动故障特征绘制,可作为河南 电网新建线路防舞动设计和已建线路防舞动治理依据,具体绘制方法见附录C。 舞动区域分布图除3~5年修订外,每次舞动灾害后均应修订。 对于处于3级舞动区(舞动高概率区)的线路区段,线路走向与冬春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的所 有线路,均应采取防舞动措施;新建线路防舞动设计应纳入设计范围;已建线路应纳入防舞动治理综合 改造范围。 对于处于2级舞动区(舞动中概率区)的线路区段,线路走向与冬春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的重 要线路、主要*络线应采取防舞动措施;新建线路防舞动设计应纳入设计范围;已建线路应纳入防舞动 治理综合改造范围。 对于处于1级舞动区(舞动低概率区)的线路区段,电厂出线、*统*络线等宜采取防舞动措施 对于处于0级舞动区(舞动微概率区)的线路区段,现阶段暂不采取防舞动措施。

9舞动区线路防舞运维要求

每年进入冬李前和冬季结束后,应重点检查铁塔螺栓脱落和紧固情况、塔材是否缺少、防舞装置是 否完好,金具和绝缘子是否受损、线夹和间隔棒附近的导线是否磨损断股等。 每年进入冬季前和冬季结束后,应确保对如下类型铁塔完成一次螺栓紧固: a)线路走向与冬春季节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的重要交叉跨越段的杆塔; b)线路走向与冬春季节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的重要线路耐张塔及紧邻耐张塔的直线塔。 其它普通杆塔应按照3~5年紧固一次的原则有计划的开展紧固工作;同时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开展螺 栓扭矩的抽查测试。当连续两次抽查发现同一区段杆塔螺栓松动或低于规定值的50%时,应改进杆塔放 松加固措施。

舞动预警应基于气象部门实时的高时空分辨率数值预报数据,充分考虑风、覆冰与线路结构参数等 要素对舞动的影响*理,形成可以关*到舞动地区、舞动线路、舞动杆塔号的预警模型,定时或不定时 的发布电力线路舞动预警信息。 舞动预警信息应由专业*构统一发布,预测结果宜发至线路运维*员的工作网络或**。 舞动预警信息发布*构应设专门的负责*和值班***,负责沟通、草拟预警信息,接收各个电力 线路运行单位的舞动预警反馈信息,总结每次特殊天气过程的特征等。 各个电力线路运维单位应设专门负责人,负责接收并转发舞动预警信息,负责收集汇总上报舞动现 场收集资料,负责与舞动预警信息发布机构统一对接。 各个电力线路运维班组应根据舞动预警信息的具体内容,结合恶劣天气特巡要求,组织人员特巡, 及时收集线路覆冰、舞动的资料,并及时上报最新现场信息。收集资料的要求参照附录D

DB41/T 18212019

DB41/T 18212019

每年进入冬李前,各运维单位应在人员和设备两方面完成恶劣冰风大气下线路特巡的准备工作: a) 在人员方面,应尽早完成恶劣冰风天气下线路特巡的人员名单确定,组织好应急值班和排班, 明确责任分工;组织开展必要的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 b) 在设备方面,应尽早准备好防寒防风劳保用品、摄像设备(照相机、录像机等)、测量设备(温 度、湿度、风速、风向、覆冰类型、覆冰形状、覆冰厚度、线路走向角、舞动幅值和频率测量 等设备)。舞动测量设备应优先选用单目测量设备,参照附录E。 每次接收到舞动预警预测信息后,均应组织人员开展线路特巡。当舞动预警区域较大、涉及线路较 多时,应结合线路重要性、舞动区域分布图、线路特点等要素分区域、分时段、有重点的开展巡视、巡 查,具体要求可以按DL/T741相关规定执行。 在特巡过程中,各运维单位和班组应认真排查。若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问题情况简报 舞动天气结束后,各运维单位和班组应及时上报详细故障分析报告、覆冰舞动收集资料等

舞动区在线监测装置,应分区域、有重点的选择线路或区段安装。对于重要输电通道、重要交叉跨 越、频繁发生舞动故障的线路区段应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当跨高铁或高速时,在线监测装置宜选用视频 类监测装置,避免在档中高铁或高速上方安装附加装置。 舞动区在线监测装置,应重点检测舞动幅值、频率、半波数,以及风速、风向、气温、覆冰形状、 覆冰重量等参数。 同区域不同线路的在线监测装置可以统筹考虑、适当兼顾。

9.5.1舞动资料收集

9.5.2携带至现场的设备

运维人员应携带至现场的设备应包括: a 视频照片拍摄设备(可手动变焦,有效像素不低于1200万,支持全高清摄像,用于测量记录 覆冰形态、形状、弧度等); b) 单目测量设备(用于精确测量舞动形态、幅值、频率等); C 游标卡尺或直角钢尺(用于测量记录覆冰形态、形状); 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特殊点距离、线路走向角、摄像镜头方向的磁力线角和仰角); e) 便携式风速风向仪; f) 便携式温湿度计; 名 望远镜(倍率不低于7); h) 照明设备; i 无人机。

9.5.3现场收集的资料

运维人员现场应收集的资料包括 舞动覆冰现场视频: 1)资料性视频:画面稳定,

运维人员现场应! 集的资料包: 舞动覆冰现场视频: 1)资料性视频:画面稳定,可清晰反映线路舞动或覆冰的基本情况,画面包含至少1基杆塔

DB41/T 18212019

2)数据性视频:按照单目测量技术要求,借助激光测距仪、三脚架、高清摄像镜头等开展现 场录像。 b) 舞动覆冰现场照片: 线路整档照片和铭牌照片:清晰、美观,可以直观反映现场信息; 线路故障点特写照片:导地线、杆塔、金具、绝缘子,包括掉落地面的导线、绝缘子、螺 栓等; 3) 故障线路周围环境照片:地面覆雪覆冰、草木覆冰、导地线脱落的覆冰、附件地形、水系 等; 4) 现场运维人员工作照片: 5) 线路铭牌照片。 C 舞动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持续时间; d 舞动线路基本信息:名称、地理位置、杆塔档距位置、线路走向角、与风速夹角; 气象资料:现场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明确测量时间、测量位置和测量高度; 覆冰资料:导线覆冰的形状和厚度、临档线路或杆塔地面附属物覆冰类型以及厚度,明确测量 时间和位置。

9.5.4故障现场管理工作

运维单位应及时将故障情况上报主管部门。 运维单位应及时取得当地气象台站气象证明,并于24h内上报主管部门

DB41/T 1821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螺栓的最佳防松条件及施工方法 对于普通螺栓和单螺母的连接,螺母的紧固扭矩应按A.1取值。 对于普通螺栓和双螺母的防松连接,下螺母安装扭矩按照表A.1进行取值,上螺母按照下螺母安装 扭矩的50%取值。 对于采取专用防松措施的螺栓连接,按照产品的相关使用说明书或厂家推荐方法进行安装,

A.1螺栓紧固扭矩标准

注:应选择扭矩扳手安装

DB41/T 18212019

相间间隔棒安装位置应基于线路的电压等级、导线布置形式、档距等参数综合确定。 相间间隔棒安装后,不应发生因整体长度过长引起的弯折现象。对于因测量误差导致的相间间隔棒 整体连接长度过长、超过安装点相间距离的情况,可采用顺线路倾斜安装的方式补救,但应确保安装后 相间间隔棒的倾斜角度不大于5°,同一线路上的相间间隔棒倾斜方向一致。 应正确安装均压装置,按照DL/T1000.3相关规定执行。均压装置应设置防脱落措施,且安装后不 得与导线碰触。对于开口型均压装置,注意两端开口方向一致。

kV线路相间间隔棒的安

对于500kV垂直排列线路,相间间隔棒安装位置应满足表B.1要求;对于500kV三角形排列线路, 相间间隔棒安装位置应满足表B.2要求;对于500kV水平排列线路,宜采用综合防舞措施,其中相间间 隔棒安装位置可参照表B.1配置。

表B.1500kV垂直排列线路相间间隔棒安装方法

表B.2500kV三角型排列线路相间间隔棒安装方法

DB41/T 18212019

表B.2500kV三角型排列线路相间间隔棒安装方法(续)

B.3220kV线路相间间隔棒的安装

对于220kV垂直排列线路,应满足表B.3要求;对于220kV三角形或水平排列线路,可参照表B.3 配置。

B.4110kV线路相间间隔棒的安装

对于110kV垂直排列线路,应满足表B.4要求;对于110kV三角形或水平排列线路,可参照表B

表B.4110kV垂直排列线路相间间隔棒安装方法

DB41/T 18212019

表B.4110kV垂直排列线路相间间隔棒安装方法(续)

相间间隔棒安装完毕投运前应组织运维单位验收,具体验收内容应包含: 检查并确认相间间隔棒的安装数量、安装位置; 检查并确认相间间隔棒整体结构长度合理无明显弯曲,否则应按照5.4要求调整相间间隔棒: 检查并确认没有因相间间隔棒过短造成导线相间距离减小的现象,否则应更换相间间隔棒; 检查并确认相间间隔棒顺线调整方向是否一致; 检查并确认金具连接形式是否可以提供较大的扭转角度: 检查并确认配套金具的所有螺栓是否拧紧、螺栓放松措施是否安装到位、销钉安装是否正确(销 钉安装到位并弯折45°); 检查并确认配套均压装置是否安装到位,不得装反,不得触碰导线: h 检查并确认相间间隔棒安装后架空输电线路的弧垂和间隙要求是否满足GB/T50545的规定

DB41/T 18212019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舞动区域分布图

舞动区域分布图绘制以区域气象条件和地线条件为基础。首先按照10年周期统计符合舞动气象条件 的天数并记作10年舞动气象日数,然后考虑地形特征进行修正,并记作10年舞动修订日数。舞动等级按 照10年舞动修订日数的多少,从弱到强分4个等级:0级一舞动微概率区,1级一舞动低概率区,2级一舞 动中概率区,3级一舞动高概率区。 舞动等级与10年舞动修订日数对应关系见表C.1

表C.1舞动等级与10年舞动修订日数

河南电网舞动分布图(最新版)可作为新建和已建线路防舞动设计和治理依据,但是对于 形、微气候区域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河南电网舞动分布图可根据河南省的舞动情况和生产实 时修订,最新版如图C.1所示。

图C.1河南电网舞动分布图(2016年版)

DB41/T 18212019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基于单目视觉分析的输电线路舞动监测方法

基于单目视觉分析的输电线路舞动监测方法是一种基于视频录像设备、激光测距设备、角度测量设 备的线路特征精确标定方法,因视频记录设备仅需1台DBJT 15-169-2019 装配式市政桥梁工程技术规范,故称单目视觉测量。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为: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录像拍摄点至各特征点的距离、相机仰角、与线路夹角 等参数,结合相机焦距和像元大小等参数,计算出像素点与实际距离的对应关系(标定系数);将标定 系数与像素变化曲线相结合,得出输电线路舞动轨迹,从而实现对舞动幅值、阶次、频率的实时动态监 则。 单目测量系统一般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系统硬件包括激光测距仪(测量距离、 仰角、与线路夹角)、工业摄像头、视频处理设备(如笔记本电脑)、三角架、普通录像机等设备。系 统软件采用数字图像散斑相关性处理技术,并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可以高精度地测量位移和变形。

D. 2. 1在线监测

当实施在线监测时,需要将摄像头与视频处理设备相连,将事先测量的距离、仰角、与线路夹角及 相机参数输入数据库,在录像过程中自动追踪特征点的运动轨迹,并将各特征点信息综合,绘制舞动导 线的三维运动轨迹。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a)确定舞动监测对象,主要包括明确监测的线路档距,明确视频视窗覆盖线路的全档还是半档, 监测导线是三相还是一相; 6 选择摄像点,主要考虑到拍摄点与线路应用一定的距离以保证标定系数的精确性,但同时应保 证线路特征点的清晰; 将摄像头与安装有视频分析软件的笔记本电脑相连,并固定于三角架上; d 测量摄像头的仰角、摄像头与线路方向的夹角、及摄像头至各特征点的距离等参数,并录入视 频分析软件数据库; 输人摄像头焦距、像元尺寸等参数,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各特征点的标定系数 开机自动监测,在摄像头录取舞动录像的同时,系统自动跟踪各特征点的像素变化轨迹,并根 据标定系数计算出实际变化量,综合各特征点的运动轨迹绘制线路三维变化轨迹,从而得到舞 动幅值、频率、阶次等参数。在监测过程中保证定点、定焦距录像。

D. 2. 2 离线测量

当实施离线测量时,可先录取舞动视频,然后测量距离、仰角、与线路夹角,结合相机参数计算出 标定系数,在利用软件追踪各特征点的变化轨迹,然后结合各特征点的标定系数得出舞动导线的三维变 化轨迹。离线监测所需设备少GB/T 42219-2022 大功率LED的光学测量,操作流程简单,特别适合于野外监测。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a)确定舞动监测对象,主要确定要监测的线路具体档距,全档监测还是半档监测,监测三相导线 还是只监测一相导线:

DB41/T 18212019

b)选择摄像点,主要考虑到拍摄点与线路应用一定的距离以保证标定系数的精确性, 证线路特征点的清晰; 将摄像及固定于三角架上进行定点、定焦录像: d 录像录制后记录测量摄像头的仰角、摄像头与线路方向的夹角、及摄像头至各特征点的距离等 参数; 结合摄像机本身参数计算出各特征点的标定系数; 观测结束,将录取的录像导入视频分析系统,获得各特征点的二维变化曲线,结合标定系数, 得出各特征点的二维变化轨迹,并得出舞动线路的三维曲线,从而得到舞动幅值、频率、阶次 等参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