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0733-2018 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检测规范

QGDW 10733-2018 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检测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2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0903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0733-2018 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检测规范

6. 10电源影响检测

DL/T860协议上送,上送信息是否符合检测要

电源影响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 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应符合Q/GDW10715一2016中6.3的规定; b) 检测方法:在测试环境条件下,用直流电压给被测装置供电,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调节电 压源的电压,使得电源电压在额定电压80%和额定电压115%区间范围内缓慢变化,测试被测装 置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动率消耗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应符合Q/GDW10715一2016中6.2的规定; 检测方法:分别使用用伏安法测量采集单元和管理单元的整机功耗GB/T 50528-2018 烧结砖瓦工厂节能设计标准,稳定工作时的功耗应符合 检测要求。

影响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应符合Q/GDW10715一2016中6.1a)的规定; 检测方法:按照GB/T2423.1中规定,装置不通电置于高低温试验箱中,高低温试验箱运行 定值控制按照1℃/min的斜率降至试验温度,试验温度稳定1小时后,装置通电并施加额定值 持续运行2小时,测试被测装置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6. 12. 2高温影响

高温影响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应符合Q/GDW10715一2016中6.1a)的规定; 检测方法:按照GB/T2423.2中规定,装置不通电置于高低温试验箱中,高低温试验箱运行 定值控制按照1℃/min的斜率降至试验温度,试验温度稳定1小时后,装置通电并施加额定值 持续运行2小时,测试被测装置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缘电阻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应符合Q/GDW10715一2016中6.4.1的规定: 检测方法: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用500V兆欧表测量装置各带电的导电回路对地(机壳) 之间、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带电的导电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施加电压时间不小于5s。试 验部位及绝缘电阻值按表2进行选择

介质强度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应符合Q/GDW10715一2016中6.4.2的规定:

表2绝缘性能试验部位及试验电压

Q/GDW 107332018

b 检测方法: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装置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 而无击穿、闪络及元器件损环现象;若需要,也可采用直流试验电压,其值应为规定的工频交 流试验电压值1.4倍。试验部位及试验电压值按表2进行选择。

中击电压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应符合Q/GDW10715一2016中6.4.3的规定; 检测方法: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装置各带电的导电回路对地(外壳)之间,以及电气上 无联系的各带电的导电回路之间,应能承受1.2/50μs的标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试 验过程中,允许出现不导致绝缘损坏的闪络现象,试验后,装置应无绝缘损坏,测试被测装置 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试验部位及试验电压值按表2进行选择。

6.14. 1恒定湿热

恒定湿热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应符合Q/GDW10715一2016中6.5的规定; 检测方法:按照GB/T2423.3的规定和方法,装置在不通电情况下置于湿热试验箱内,试验 箱设置温度+40℃,相对湿度93%,持续运行时间2d(48h),在试验结束前2h,测量装置各带 电的导电回路对地(机壳)之间、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带电的导电回路之间的绝缘电阻,试 验部位及绝缘电阻值按表2进行选择,

交变湿热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应符合Q/GDW10715一2016中6.5的规定; 检测方法:按照GB/T2423.4的规定和方法,装置在不通电情况下置于湿热试验箱内,试验 箱设置高温试验温度+40℃,低温试验温度+25℃,试验持续时间2d(48h),相对湿度93%, 每周期持续运行时间24h(12h+12h),在试验结束前2h(即低温恒定阶段)(即低温恒定阶段), 则量装置各带电的导电回路对地(机壳)之间、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带电的导电回路之间的 绝缘电阻,试验部位及绝缘电阻值按表2进行选择

振动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应符合Q/GDW10715一2016中6.6的规定; 检测方法:按照GB/T2423.10的规定和方法,对被测装置进行正弦稳态振动试验,振动 测装置应能正常工作

冲击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应符合Q/GDW10715一2016中6.6的规定; b)检测方法:按照GB/T2423.5的规定和方法,对被测装置进行冲击试验,冲击后被测装置应 能正常工作,

碰撞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应符合Q/GDW10715一2016中6.6的规定; b) 检测方法:按照GB/T2423.6的规定和方法,对被测装置进行碰撞试验,碰撞后被测装置应 能正常工作,

6.16电磁兼容性能检测

静电放电抗扰度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Q/GDW10733—2018

Q/GDW107332018

检测要求:按照GB/T17626.2的规定和方法,装置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4级的静电放电抗扰 度试验,具体试验部位及其试验电压值按表3进行选择; 检测方法: 1) 按照检测要求,连接被试装置和测试仪,并将被测装置接地; 2) 在未施加干扰的情况下,检测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正常,如采集数据正常,则开始 施加干扰: 3) 在操作人员可接触的操作点上按规定施加静电放电,每个试验点正负极性各10次; 4) 干扰过程中,检测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是否正常; 试验期间,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不应出现丢帧、错序等现象; 试验后,装置应能正常工作,数据记录性能不受影响。

表3静电放电试验部位及试验电压

6.16. 21MHz 脉冲群抗扰度

1MHz脉冲群抗扰度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 检测要求:按照GB/T17626.18的规定和方法,装置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3级的阻尼振荡波抗 扰度试验,试验部位及其试验等级按表4进行选择; 6 检测方法: 1) 按照检测要求,连接被试装置和测试仪,并将被试装置接地: 在未施加干扰的情况下,检测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是否止常。如采集数据止常,则 开始施加干扰: 3 按试验等级规定的试验电压值,通过耦合/去耦网络将干扰信号施加到电源端口、告警端 口; 4 干扰过程中,检测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是否正常; 试验期间,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不应出现丢顿、错序等现象; 试验后,装置应能正常工作,数据记录性能不受影响。

6.16.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表41MHz脉冲群抗扰度试验部位及试验电压值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 检测要求:按照GB/T17626.4的规定和方法,装置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4级的电快速瞬变脉 冲群抗扰度试验,试验部位及其试验等级按表5进行选择; 检测方法: 1) 按照检测要求,连接被试装置和测试仪,并将被试装置接地; 2) 在未施加干扰的情况下,检测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是否正常。如采集数据正常,则 开始施加干扰: 3) 按试验等级规定的试验电压值,通过耦合/去耦网络将干扰信号施加到电源端口、通过耦 合夹将干扰信号施加到告警端口和电以太网端口; 4) 干扰过程中,检测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是否正常: 试验期间,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不应出现丢顿、错序等现象; 试验后,装置应能正常工作,数据记录性能不受影响

Q/GDW 107332018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部位及试验电月

6.16.4浪涌(冲击)抗扰度

良浦(冲击)抗扰度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要求:按照GB/T17626.5的规定和方法,装置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3级的浪涌(冲击) 抗扰度试验,试验部位及其试验等级按表6进行选择; 检测方法: 1)按照检测要求,连接被试装置和测试仪,并将被试装置接地: 2) 在未施加干扰的情况下,检测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是否正常。如采集数据正常,则 开始施加干扰; 3) 按试验等级规定的试验电压值和耦合/去耦网络,将干扰信号施加到电源端口和告警端口: 4) 干扰过程中,检测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是否正常; 5) 试验期间,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不应出现丢帧、错序等现象; 试验后,装置应能正常工作,数据记录性能不受影响。

表6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部位及试验电压

6.16.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 检测要求:按照GB/T17626.6的规定和方法,装置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3级的射频场感应的 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试验电压及其试验等级按表7进行选择; b) 检测方法: 1) 按照检测要求,连接被试装置和测试仪,并将被试装置接地; 在未施加干扰的情况下,检测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是否正常。如采集数据正常,则 开始施加干扰: 3) 按试验等级规定的试验电压值,通过耦合/去耦网络将干扰信号施加到电源端口和告警端 口; 4) 干扰过程中,检测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是否正常; 5) 试验期间,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不应出现丢顿、错序等现象; 试验后,装置应能正常工作,数据记录性能不受影响

表7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电压

Q/GDW107332018

6.16.6辐射电磁场抗扰度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 检测要求:按照GB/T17626.3的规定和方法,装置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3级的辐射电磁场抗 扰度试验,试验场强及试验等级按表8进行选择: 检测方法: 1) 按照检测要求,连接被试装置和测试仪,并将被试装置接地; 2) 在未施加干扰的情况下,检测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是否正常。如采集数据正常,则 开始施加干扰; 3) 按试验等级规定的试验值,将被试装置放置在电波暗室中; 4) 干扰过程中,检测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是否正常; 5) 试验期间,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不应出现丢帧、错序等现象; 6 试验后,装置应能正常工作,数据记录性能不受影响。

8辐射电磁场抗扰度试

6.16.7工频磁场抗扰度

工频磁场抗扰度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 检测要求:按照GB/T17626.8中规定,装置应能承受严酷等级为5级的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磁场强度及试验等级按表9进行选择; b) 检测方法: 1 按照检测要求,连接被试装置和测试仪,并将被试装置接地: 在未施加干扰的情况下,检测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是否正常。如采集数据正常,则 开始施加干扰: 3) 按试验等级规定的试验值,将被试装置放置磁场线圈中; 4) 干扰过程中,检测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是否正常; 5) 试验期间,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不应出现丢帧、错序等现象; 6) 试验后,被试装置应能正常工作,数据记录性能不受影响。

表9工频磁场抗扰度磁场强度

6.16.8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 检测要求:按照GB/T17626.29中规定,装置应能满足表10规定的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 短时中断测试要求; 检测方法: 1) 按照检测要求,连接被试装置和测试仪,并将被试装置接地: 2) 在未施加干扰的情况下,检测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是否正常。如采集数据正常,贝 开始施加干扰: 3) 按试验等级规定的试验值,对被试装置工作电源进行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试验; 4) 干扰过程中,检测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是否正常; 5) 试验期间,被试装置采集接口接收报文不应出现丢帧、错序等现象; 6) 试验后,装置应能止常工作,数据记录性能不受影响。

Q/GDW 107332018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持

稳定性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a)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应符合Q/GDW10715一2016中6.9的规定; b) 检测方法:将被测装置的采集接口连接至网络性能测试仪,装置在通电状态下置于室温环境, 设置网络性能测试仪,对被测装置连续施加200Mbps报文流量,连续通电100小时,每隔8 小时比较被测装置记录的报文数量与报文内容是否与发送数据一致

性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应符合Q/GDW10715一2016中6.9的规定; 险测方法:将被测装置的采集接口连接至网络性能测试仪,装置在通电状态下置于室温环境, 设置网络性能测试仪,对被测装置连续施加200Mbps报文流量,连续通电100小时,每隔8 小时比较被测装置记录的报文数量与报文内容是否与发送数据一致

6.18.1人机安全检测

6.18.2通信安全检测

Q/GDW 10733—2018

6.18.3功能安全检测

6.18.4存储安全检测

存储安全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如下: a 检测要求:应配置存储空间余量控制策略,当存储空间接近极限时,装置应能采取必要的 保护存储数据的安全; b) 检测方法:查看装置是否配置了存储空间余量控制策略,当存储空间接近极限时,装置是 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存储数据的安全。

6.18.5进程安全检测

Q/GDW 107332018

进程安全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如下: a)检测要求: 1)进程应无死锁; 2)不应存在内置后门漏洞。 b) 检测方法: 1)检测不同用户在访问同一资源或功能时,系统是否存在死锁; 2)通过源代码审计或者反编译人机客户端,查看系统是否存在后门程序代码。

6.18.6运行环境安全

运行环境安全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如下: a) 检测要求:应禁止使用易遭受恶意攻击的高危端口作为服务端口,禁止开启与业务无关的服务 端口: b 检测方法:使用工具端口扫描,查看扫描结果是否开放易遭受恶意攻击的高危端口作为服务端 口,是否开启与业务无关的服务端口

6.18.7代码安全检测

代码安全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如下: a)检测要求: 1)装置源代码中不应存在特有的安全漏洞,包括缓冲区溢出、字符错误结束、整数溢出、内 存泄漏、未释放资源、资源注入、系统信息泄露、命令注入、不安全的编辑优化等; 2)装置源代码中不应存在违背安全编码规则的内容。 b 检测方法:使用代码扫描工具,配置代码规则库,进行代码扫描,结合扫描结果和人工分析, 验证代码是否存在漏洞和与代码规则的符合度。

6.18.8可靠性检测

可靠性检测要求及检测方法如下: a 检测要求:装置在进行各项测试时,系统应能运行正常,报文记录及分析性能不受影响,不死 机、不重启: 检测方法:装置在进行各项测试时,查看系统是否能运行正常,报文记录及分析性能正常,不 死机、不重启。

版本管理检测的检测要求、检测方法如下: 检测要求:检测结果应符合Q/GDW10715一2016中12的规定,应能本地或远方查看被测装置 版本管理信息; 检测方法: 1)查看被测装置命名是否满足命名规范要求; 2) 本地查看被测装置版本管理信息; 3) 若被测装置支持DL/T860文件服务,检测文件服务是否具备安全访问控制策略:若被测 装置具备安全访问控制策略,则通过DL/T860文件服务召唤被测装置“MEAS”目录下的 程序文件、模型文件及版本信息文件: 检查各文件命名及版本信息文件内容是否符合版本管理要求,见附录A。

Q/GDW 10733—2018

表A.1版本信息示例

A.3版本信息文件的元素列表

版本信息文件的元素列表如表A.2所示,

Q/GDW 107332018

表A.2版本信息文件元素列表

.4根元素(ledDesc)

根元素(IedDesc)定义如表A.3所示。

A. 5应用软件信息(APP)

应用软件信息(APP)定义如表A.4所示。

表A.4应用软件信息(APP)列表

A.6模型文件(ICD)

模型文件(ICD)定义如表A.5所示。

表A.5模型文件(ICD)信息列表

A.7模型文件(CID)

A.7模型文件(CID)

Q/GDW10733—2018

模型文件(CID)定义如表A.6所示。

表A.6模型文件(CID)信息列表

A.8版本信息文件示例

Q/GDW 107332018

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

Q/GDW107332018

制育京.. 编制主要原则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27 1主要工作过程. 5标准结构和内容. 27 6条文说明. 28

Q/GDW 107332018

本标准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下达2018年度公司第一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网 科(2018)23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编制背景:随着智能变电站应用的不断深入,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的运用越 来越广泛,装置功能提升需求突显;2015年,国调中心提出了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四统一、四规范” 工作方案,对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提出新的要求。 本标准编制主要目的:规范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的检测方法,规定了智能变电站网 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的检测条件、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判定。

本标准依据以下原则编制: a 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1一2009)、《国家电网公 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8)222号)和《电力企业标准编制规则》(DL/T800 一2001)的有关要求,开展本标准的制定工作: 6 先进性原则,标准内容充分吸收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应用的前沿技术、先进标准Q/GDW 1898-2013 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校验规范,本标准在编 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兼容性,不与已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发生冲突; c 成熟性原则,标准内容充分反映公司系统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领域已经获得厂 泛应用和实用的技术及成果。

3与其它标准文件的关系

本标准与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家现行法律、 法规和政策保持一致,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使用问题

2018年4月,根据国家电网公司 2018年5月至7月,编写组收集各生产厂家的产品技术资料,并对智能变电站网络报文记录及分析装 置新增的功能要求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同时吸取了有关专家的意见,编写组完成了标准初稿的编写。 2018年8月至9月,编写组多次召开初稿讨论会,对标准初稿进行了讨论,并形成征求意见稿。 2018年10月,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发给各网省公司广泛征求意见。 2018年11月,编写组对返回的征求意见进行了讨论,并根据返回意见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 形成了标准送审稿。 2018年11月22日,公司运行与控制技术标准工作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审查结论为:同 意经过修改后报批。 2018年11月,编写组按审查专家意见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修改,形成标准报批稿。

增加了装置外观、接口、指示灯、硬接点、人机界面、信息模型及通信服务、版本管理、 业务安全等检测方法; 修改了功能检测GB_T 7759.2-2014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 第2部分:在低温条件下,增加了MMS、GO0SE、SV、DL/T634.5104、PTP、SNTP、IP、TCP等 协议的检测方法,增加了应用数据监视、SCD模型一致性监视、统计与展示功能等检测方 法; 修改了性能检测,增加了长期稳定工作时的最大报文解析能力、单个记录文件的召唤平均响应 速度等性能指标的检测方法; 修改了时间同步检测,增加了秒处理、时间跳变处理等时间信号处理要求检测方法; 删除了检测规则章节。 本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企管(2018)222号文)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6章,由检测条件、检测方法及要求等组成。本标准首先明确了智能变电站网络 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的送检要求和检测环境;然后根据“四统一、四规范”要求分别对网络报文记录及 分析装置的检测条件、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判定进行了详细规定。 原标准起草单位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电南瑞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元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思系统控制有限公 同、珠海鸿瑞科技有限公司;原标准主要起草人包括黄鑫、李芹、王永福、孙丹、腾云、刘筱萍、施玉 祥、沈鼎申、张友强、陈涛、肖保明、冯维纲、张结、刘智勇。

本标准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标准主题章分为6章,由检测条件、检测方法及要求等组成。本标准首先明确了智能变电站网络 报文记录及分析装置的送检要求和检测环境;然后根据“四统一、四规范”要求分别对网络报文记录及 分析装置的检测条件、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判定进行了详细规定。 原标准起草单位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电南瑞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元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思系统控制有限公 同、珠海鸿瑞科技有限公司;原标准主要起草人包括黄鑫、李芹、王永福、孙丹、腾云、刘筱萍、施玉 祥、沈鼎申、张友强、陈涛、肖保明、冯维纲、张结、刘智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