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591-2014 国家电网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验技术规范

Q/GDW 1591-2014 国家电网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验技术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0.3K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1005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591-2014 国家电网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验技术规范

5.6.9.2功率因数试验

5.6.10 均流不平衡度

采用模块并联运行的充电机应进行均流不平衡试验,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恒压状态下运 行GB/T 41981.2-2022 液压传动连接 测压接头 第2部分:可带压连接式.pdf,输入额定电压,设定输出电压整定值,调整负载电流为50%~100%额定电流输出值,分别测 量各模块输出电流。在上、下限范围内改变输出直流电压整定值,重复上述测量。断开充电机任一 个模块电源后,再次重复上述测量。均流不平衡试验需要不少于4个并联运行模块。均流不平衡度 不应超过±5%。 均流不平衡度按公式(8)计算:

5. 6. 11输出电流控制时间试验

5.6.12输出电流停止速率试验

设置充电机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人为模拟下列情况,充电机应能快速停止充电,输出电流 速率不应小于100A/s: a)在手动充电状态下,充电机达到操作人员设定的充电结束条件; b)在自动充电状态下,充电机收到蓄电池管理系统中止充电报文。

按照GB17625.1—2012中6.2和GB/Z17625.6—2003中第7章的规定进行试验。当输出功率 功率的50%~100%时,充电机总谐波电流含有率不应大于8%,

5.8低压辅助电源功能试验

5辅助电源推荐额定值

5.9.1输入过压保护试验

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额定负载状态下运行。调整输入电源电压超过输入过压保护动作值 时,充电机输入过压保护应启动,立即切断直流输出并发出告警提示。输入过压保护动作值不应低 于115%额定输入电压。

5.9.2输入欠压保护试验

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额定负载状态下运行。调整输入电源电压低于输入欠压保护动 充电机不动作,仅发出告警提示。输入欠压保护动作值不应高于85%额定输入电压

5.9.3输出过压保护试验

充电机输出过压保护应符 调整输出参数,模拟过压故障 出电压超过最高直流电压值的110%时充电机 输出过压保护应启动,且发出告警信号。

5.9.4输出过流保护试验

充电机连接负载,调整输出参数,模拟过流故障,当输出电流超过额定值的115%时,充电 并发出警告。

5.9.5过温保护试验

充电机设置在额定负载下运行,当内部温度达到保护值时,充电机降低功率或停止输出。 9. 6急停功能试验

5.9.6急停功能试验

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额定负载状态下运行,模拟下列情况之一,充电机应能在200ms内 断开直流输出,且输出电压应在1s内下降至60V以下: a)启动急停开关; b)与蓄电池管理系统通信故障; c)控制导引故障。

5. 9. 7冲击电流试验

电机连接额定负载,启动充电机输出,用示波器或数据记录仪检测充电机输入峰值电流,充 电流不应超过额定输入电流的110%。

充电机连接额定负载,启动充电机输出,用示波器或数据记录仪检测输出电压变化曲线,输出 电压从开始上升至额定稳定时的变化时间应3~8s

5. 9. 9蓄电池反接试验

将动力畜电池与充电机输出止、负极反置,后动充电机输出,充电机应团锁直流输出并发 提示。

5.9.10蓄电池电压检测试验

接负载,充电机应在自动充电前,对蓄电池目

5.10.1充电接口兼容性测试

5.10.1.1充电接口结构检查

检查直流充电接口的结构及部件应满足Q/GDW1234.1一2014中6.2规定的要求,车辆插头 插座应能按唯一的相对位置进行插合。

5.10.1.2充电接口公差检查

5.10.2充电控制兼容性测试

5.10.2.1充电控制电压测试

5.10.2.2充电控制状态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检查充电机充电控制过程状态应满足Q/GDW1233一2014 中附录A.3规定的要求。

2.3充电控制时序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检查充电机充电控制时序变化应满足Q/GDW1233一2014 中附录A.5规定的要求。

5.10.2.4绝缘异常测试

5.10.2.5机械锁异常测试

在充电前,模拟机械锁发生异常断开,检查充电机应不能启动充电且有告警提示。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模拟机械锁发生异常断开,检查充电机应能停止充 告警提示。

5.10.2.6通信异常测试

在充电前,模拟充电机通信信号发生中断、短路或接地,检查充电机应不能启动充电且有告警 提示。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模拟充电机通信信号发生中断、短路或接地,检查充电 机应能停止充电且有告警提示。

5.10.3充电通信兼容性测试

5.10.3.1物理层测试

5. 10.3. 2链路层测试

a顺格式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检查充电机发送数据顿的帧格式应满足Q/GDW1235一2014 中6.1规定的要求。 b)协议数据单元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检查充电机发送数据顺的协议数据单元应满足Q/GD 1235—2014中6.2规定的要求。 c)协议数据单元PDU格式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检查充电机发送数据帧的PDU格式应满足Q/GDW1235一2014 中6.3规定的要求。 d)参数组编号PGN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检查充电机发送数据帧的PGN格式应满足Q/GDW1235一2014 中6.4规定的要求。 e传输协议功能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检查充电机传输9个字节或以上的数据使用的传输协议功能 应满足Q/GDW1235—2014中6.5规定的要求。 f)地址分配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检查充电机定义的地址应满足Q/GDW1235一2014中6.6规 定的要求。

5.10.3.3应用层测试

a)充电握手阶段测试 当物理连接完成上电后,低压辅助电源匹配,进入握手阶段,检查充电机在充电握手阶段的报文应 满足Q/GDW1235一2014中9.1规定的要求。 b)充电参数配置阶段测试 在握手成功之后,检查充电机在参数配置阶段的报文应满足Q/GDW1235一2014中9.2规定的要求 c)充电阶段测试 在参数配置成功之后,检查充电机在充电阶段的报文应满足Q/GDW1235一2014中9.3规定的要求 d)充电结束阶段测试 在充电机和蓄电池管理系统停止充电之后,检查充电机在充电停止阶段的报文应满足Q/GDW 12352014.中9.4规定的要求

5.10.3.4协议规范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向充电机延时发送报文,检查充电机的重发机制。 b)超时报文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向充电机发送报文超时,检查充电机应能发送相应的超时错 误报文。 c)非法地址报文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向充电机发送非法地址报文,检查充电机应能发送相应的超 时错误报文。

d)多包报文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向充电机发送与标准规定不一致的多包报文,检查充电机应 能发送相应的超时错误报文。 e)无效信息单元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向充电机发送与标准规定不一致的无效信息单元报文,检查 充电机应有告警提示。 f)非法PGN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向充电机发送与标准规定的PGN不一致的报文,检查充电机 应能发送相应的超时错误报文。 g)数据范围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向充电机发送与标准规定的数据范围不一致的报文,检查充 电机应能发送相应的超时错误报文。 h)优先级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向充电机发送与标准规定的优先级不一致的报文,检查充电 机应能发送相应的超时错误报文。 i)保留位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向充电机发送与标准规定的保留位不一致的报文,检查充电 机应能发送相应的超时错误报文。 )数据页测试 充电机连接负载,在正常充电过程中,向充电机发送与标准规定的数据页不一致的报文,检查充电 机应能发送相应的超时错报文

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额定负载状态下稳定运行。在背景噪声不大于40dB的条件下,距充 电机前、后、左、右水平位置1m处,离地面高度1~1.5m处测量噪声,测得的噪声最大值不应大于 65dB(A)

5.14耐气候环境试验

5.14.1防正固体异物进入试验

5.14.2防止水进入试验

423.17一2008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持续时间

5. 15. 1低温试验

5. 15.2高温试验

注:正常工作是指充电机的充电、通信、显示及各项保护功能都应正常,不允许有功能丧失。

5. 15. 3 交变湿热试验

充电机放入环境试验箱,按照GB/T2423.4一2008的“试验Db:交变温热(12h+12h循环) 湿热条件如下: a)试验温度:40℃; b)循环次数:2次。 在湿热试验结束前2h进行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复试,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2,介电强度按要 的75%施加测量电压。试验结束后,在环境箱内恢复至正常大气条件,通电后检查充电机各项功育 正常。 注:正常工作是指充电机的充电、通信、显示及各项保护功能都应正常,不允许有功能丧失,

以下试验规定了充电机的电磁兼容抗扰度 负载等,并与蓄电池管理系统建立正常的 功能和性能都正常的工作状态,

5.16.2试验结果的评价

除非特别说明,试验结果的评价适用于所有充电机,充电机在电磁兼容抗扰度试验过程中出现以下 2类结果均认为合格: A类:试验时和试验后充电机均能正常工作,不应有任何误动作、损坏、死机、复位现象,数据采 集应准确。

B类:试验时充电机可出现短时通信中断和液晶显示瞬时闪屏等,其它功能和性能都应正常, 式验后无需人工干预,充电机应可以自行恢复,所有保存数据不应丢失。(原则上短时不应超过5 分钟)

5.16.3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充电机正常工作状态下,按GB/T17626.2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 a)严酷等级:3级; b) 接触放电试验电压:6kV,空气放电试验电压:8kV; C 直接放电施加部位:在操作人员正常使用时可能触及的外壳和操作部分,包括通信接口; d 间接放电施加部位:对于台式设备,在水平耦合板和垂直耦合板;对于落地式设备,在垂直耦 合板。垂直耦合板应正对充电机的各个侧面; e) 如充电机的外壳为金属材料,则直接放电采用接触放电;如充电机的外壳为绝缘材料,则直接 放电采用空气放电。 每个敏感试验点放电次数:正负极性各大于10次,每次放电间隔至少为1s。

5.16.4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5.16.5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充电机工作状态下,按GB/T17626.4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证 用耦合/去耦网络直接耦合骚扰试验电压在输入端口、输出端口上。 a) 严酷等级:3级; b) 试验电压:2kV; c) 重复频率:5kHz或100kHz; d) 持续时间:1min; e 施加电压次数:正负极性各3次。 用容性耦合夹将骚扰试验电压耦合至信号/控制端口和通信端口上。 a) 严酷等级:3级; b) 试验电压:1kV; c 重复频率:5kHz或100kHz; d) 持续时间:1min; e) 施加电压次数:正负极性各3次

5.16.6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Q/GDW1591—2014 C 波形:对于对称通信线端口:开口电压70/700μs、短路电流为5/320us的组合波;对于其它 端口:开口电压1.2/50μs、短路电流为8/20μs的组合波; d) 极性:正、负: e) 试验次数:对于充电机输出端口、信号/控制端口和通讯端口应为正、负极性各5次;对于充 电机输入端口,应分别在0°、90°、180°和270°相位施加正、负极性各5次; f 间隔时间:20s,可根据浪涌保护装置的配置适当延长,但不应超过1min。

试验次数:对于充电机输出端口、信号/控制端口和通讯端口应为正、负极性各5次;对于充 电机输入端口,应分别在0°、90°、180°和270°相位施加正、负极性各5次 间隔时间:20s,可根据浪涌保护装置的配置适当延长,但不应超过1min。 16.7电压暂降、短时中断抗扰度试验 充电机正常工作状态下,按GB/T17626.11的规定,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试验 电压试验等级0%UT: a) 从额定电压暂降100%; b 持续时间:1个周期; C 试验次数:3次。 电压试验等级40%UT: a 从额定电压暂降60%; 持续时间:5个周期; C 试验次数:3次。 电压试验等级70%UT: a 从额定电压暂降30%; b 持续时间:50个周期; C) 试验次数:3次。 以上电源电压的突变发生在电压过零处,间隔时间最小为3s

5.17.1辐射骚扰限值试验

5.17.2传导骚扰限值试验

充电机连接负载,并设置在额定负载状态下运行,按照GB9254的规定进行试验,试验结果 Q/GDW233—2014中6.16.2.2规定的要求

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检验技术规范

1、编制背景. 22 2、编制的主要原则 22 3、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22 4、主要工作过程 22 5、标准结构和内容 23 6、条文说明 23

海南省地方标准-DB46/T360-2015 住宅小区公共信息标志设置规范、绸制有京 22 2、编制的主要原则 22 3、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22 4、主要工作过程 22 5、标准结构和内容 23 6、条文说明 23

1.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规划,结合公司电动汽车示范工程取得的经验 口成果,充分考虑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以及未来技术的发展,修订本标 。 2.在标准修订的过程中,与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单位和电动汽车企业进行沟通和技术交流,并 吉合相关国标和行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标准中需要修订和完善的条款内容。 3.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使用的采用传导式充电方式的电动汽车用非车载充电机。

本标准中耐气候环境试验和环境试验参考和引用了GB/T2421、GB/T2423系列、GB4208等国 家标准,在电磁兼容抗扰度试验和骚扰限值试验参考和引用了GB9254、GB17625、GB/T17626等国 家标准,在充电输出试验、安全要求试验和兼容性试验等方面参考了GB/T29317、NB/T33001等国 家和行业标准。

2013年12月,中国电科院用能所试验检测中心成立标准修订小组,标准修订小组梳理了国内现 有标准,依据国家电网公司非车载充电机的实际使用情况,拟定修订草案。 2013年12月,标准修订小组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内部讨论会,讨论了一些技术内容,形成标准 修订草稿。 2014年3月,标准修订小组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内部讨论会,会上进行了集中研讨,讨论了国 内现有充电接口、充电设备、通信协议标准,在当前实际应用中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明确的技术细节 内容,形成了标准修订初稿。 2014年4月,在北京召开标准统稿会,邀请了系统内部的一些相关单位参会,会上对标准中的 修订条款进行逐条讨论。会后修订小组根据讨论意见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 高。 2014年6月,根据征求意见期间反馈的信息,修订小组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 完善,形成标准送审稿,

Q/GDW1591—2014 2014年6月,在北京召开企标审查会DB32/T 4041-2021 大气综合排放标准.pdf,会议邀请了系统内相关单位的专家参会,对标准逐条进 行完善和确定。会后编写小组对会上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了标准报批稿

2014年6月,在北京召开企标审查会,会议邀请了系统内相关单位的专家参会,对标准逐 行完善和确定。会后编写小组对会上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了标准报批稿。 5、标准结构和内容 本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标准编写要求进行编制。 本标准主题章共设2章:检验规则、试验方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