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1135.1-2021 故障路径指示用电流和电压传感器或探测器 第1部分:通用原理和要求.pdf

GB/T 41135.1-2021 故障路径指示用电流和电压传感器或探测器 第1部分:通用原理和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41135.1-2021
文件类型:GB/T 41135.12021
资源大小:34.5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51252
下载资源

GB/T 41135.1-2021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1135.1-2021 故障路径指示用电流和电压传感器或探测器 第1部分:通用原理和要求.pdf

三相传感器和用于单相系统或三相系统线间的单相传感器,其额定一次电压标准值应符合 GB/T156中的标称系统电压值。 接在三相系统线与地之间或系统中性点与地之间的单相传感器,其额定一次电压标准值应是标称 系统电压值乘以1//3。 单相系统中单相传感器的额定一次电压标准值应是系统标称电压值

10.3额定电压因数的标准值

10.3.1接地电压传感器

DB11∕T 1448-201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GB/T41135.12021

表8额定电压因数标准值(k.)

10.3.2不接地电压传感

妾地电压传感器的额定电压因数为1.2.连续运行

10.4FPI一次端子的最高绝缘水平

10.4. 1一般要求

如果FPI/DSU上有一次端子,则应从表9中选取标准值。 设备最高电压(U.)的选取,应为等于设备安装处系统最高电压(Uss)的U.标准值,或为高于Usy 并最接近U的Um标准值。 对于安装在与绝缘相关的常规运行条件下的设备,U应大于或等于Usys。 对于安装在与绝缘相关的非常规运行条件的设备,根据特殊要求,U,可选取比安装在与绝缘相关 的常规运行条件下的U标准值更高的标准值, 例如,当设备安装处海拨超过1500m时,可能出现Um的取值比安装在与绝缘相关的常规运行条 牛下的U标准值更高的情况,以补偿外绝缘耐压能力的降低。 对于大多数的U…值,有多个额定绝缘水平供不同的性能规范或过电压模式使用。其选取应考虑 快波前和缓波前过电压的出现几率、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和过电压限制装置的类型。 一次接地端子应满足: 一与外壳或框架绝缘时,应能承受1min短时工频耐受电压3kV; 与外壳或框架连接时,应能承受1min短时工频耐受电压0.72kV

GB/T41135.1—2021表9额定绝缘水平单位为千伏设备最高电压U.额定工频耐受电压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方均根值)(方均根值)(峰值)(U.≤0.66)33.618/25407.2 23/30601230/427517.540/551052450/6512540.580/9518572.5140325对于裸露的装置,推荐使用最高绝缘水平。注1:另外可供选择的绝缘水平,参见GB/T311.1。注2:如果用户另有要求,则额定绝缘水平也可参见附录D表D.1选取,但宜在订货合同中注明。10.4.2对FPI/DSU一次端子绝缘的其他要求10.4.2.1局部放电局部放电要求适用于U.≥7.2kV的FPI/DSU。局部放电水平应不超过表10规定的限值。,试验程序见12.2.11.2。表 10局部放电测量电压和允许等级局部放电最大允许水平局部放电测量电压pC系统接地方式FPI类型kV(方均根值)绝缘类型液体或气体浸渍固体U.m1050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接地1.2Um//3520(接地故障因数≤1.4)不接地1.2Um5201.2Um10 50中性点绝缘或非有效接地系统接地1.2Um//3520(接地故障因数>1.4)不接地1.2Um520注1:如果系统接地方式未指明时,则按中性点绝缘或非有效接地系统考虑。注2:局部放电最大允许水平也适用于非额定值的频率。10.4.2.2截断雷电冲击如果有附加规定,则不安装在GIS装置上的FPI/DSU,应能承受施加在一次端的截断雷电冲击电压,其峰值应是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的115%。28

10.4.3低压元件的绝缘要求(电压传感器二次端子

低压元件通常包含隔离电路,且互相绝缘, 低压元件的绝缘要求应按照GB/T14598.27一2017的表C.3执行。 光学连接器不承受此要求。 不同端口的低压耐受能力的例子如图5所示

GB/T41135.12021

图5考虑低压元件的绝缘要求可能的端口示

标准频率范围应是额定频率(f.)的99%~101%,故障探测用准确度等级的标准频率范围应是额定频 率的90%~110%。 如果有详细说明,则标准频率范围外的准确度由制造方来定义

推荐的额定一次电流为:10A、12.5A、15A、20A、25A、30A、40A、50A、60A、75A及其十进倍 数或小数。

10.7额定短时热电流

应规定FPI的额定短时耐受电流(I),最小为12.5kA,1s

10.8额定动稳定电流

额定动稳定电流(Idm)的值通常是额定短时热电流的2.5倍,如果该值不同于额定短时热电流的2.5 应在铭牌上标注

10.9辅助和控制电路的额定电源电压

辅助和控制电路的额定电源电压是在装置运行期间,在电源接口测得的电压,如果必要,则还包含 制造方要求与辅助和控制电路审联安装的辅助电阻或配件的电压,但不包括与电源相连的导体的电压 辅助和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应该由表11和表12给出的标准值选出。 对于P2类(采用电池、太阳能电池等供电)的一些特性(自我供电、续航时间、电压值等)应由制造 方与用户协商一致,并由制造方给出。 对于P1类,本条不适用

表11直流辅助电源电压额定值

表12交流辅助电源电压额定值

0.10辅助电路额定供电频率

力电路额定供电频率的标准值(交流源)为50Hz

[11.1 一般要求

该根据第9章和10章的描述,指出在“应用领域”

1.2设备中绝缘材料的要求

GB/T41135.12021

安装于户内和户外的FPI所采用的有机材料(例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脂环族环氧树脂、复合 材料等)的技术要求见GB/T15022(所有部分)。 注:在FPI/DSU整体上,考虑某些例如温度突然变化、可燃性和老化现象的试验尚未标准化,户内绝缘可以 GB/T26869为导则,户外绝缘可以GB/T19519为导则

11.3传感器零件和部件的温升要求

[11.3.1 一般要求

只有电子单元在试验时可被移除的情况下,11.3才适用。 在规定的额定条件下运行时,传感器各部分的温升不应超过表13给出的相应值。这些数值对应 所列的使用条件。 如果规定的环境温度超过9.2.2所列值,则表13的允许温升值应减去环境温度所超出部分的数值

表13传感器各种零部件、材料和介质的温升限

GB/T41135.12021

在FPI/DSU整体上,考虑某些例如温度突然变化、可燃性和老化现象的试验尚未标准化,户内绝 缘可以GB/T26869为导则,户外绝缘可以GB/T19519为导则。 如果传感器或FPI的绝缘是永久性地耐受相电压或线电压,则应考虑本项测试

11.3.2海拔对温升的影响

如果FPI规定在海拔超过1000m处使用而试验处海拔低于1000m时,则表13的温升限值应 用处海拔超出1000m后的每100m减去下列数值(见图6): a)油浸式传感器:0.4%; b)干式绝缘传感器:0.5%

式中: △T,——海拔超过1000m处的温升; ATm——表13规定的海拔不超过1000m处的温升限值

11.4设备的接地要求

[11.4.1一般要求

图6温升的海拔校正因数

每件设备装置的座架,如果拟接地,则应提供可靠的接地端子,以供连接适合于规定故障条件的 导体。连接处应标有接地符号,接地符号按GB/T5465.2的规定

11.4.2电气连续性

11.5钳形安装的最大质量

每根导线上的钳形设备不应超过6kg。 注:该最大质量限值只针对架空导线上的FPI/DSU钳形部分。不钳在架空导线上的FPI/DSU部分(安装在配 站、架空馈线杆上等)不受此限制

11.6标志和附加信息

GB/T41135.12021

所有FPI/DSU均应至少带有以下标志: 制造方名称或者能清晰指明制造方的标记; b) 制造年份、生产序列号或产品型号(宜两者都有); c) 额定频率; d) 供电电压(如果存在); e) FPI分级(按照本文件第8章); f) 设备最高电压; g) 额定绝缘水平; h) 温度分类; 1) 绝缘耐热等级(除A级外)。 如果采用了多种耐热等级的绝缘材料,则应标出限制绕组温升的那一种。在具有多个二次绕组的 互感器上,应给出每个绕组及其对应端子的使用说明。 所有的信息应牢固地标在FPI本体上,或标在与FPI牢靠固定的铭牌上。 如果设备太小,无法标记出所有信息,则至少应标有上述a)、b)、d)和g)信息。 说明书中应列出上述各项的所有信息以及附加信息(见附录E)

11.6.2.1一般规则

11.6.2.2电压一次端子

天写字母A、B、C和N表示一次端子。 字母A、B、C表示全绝缘端子,字母N表示接地端子,其绝缘低于其他端子

11.6.2.3电流一次端子

用于单相的FPI,电流端子的标记应为P1和P2。 用于三相的FPI,电流端子的标记应在P1、P2之前标明相序(即:AP1、AP2、BP1、BP2、CP1和 CP2)。 对于穿心式传感器,应采用P1和P2标明。 对于缺少清晰字母标记的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采用颜色指示),并在说明书中阐释与之 对应的字母标记

11.6.2.4电压和电流二次端子

是否具有二次端子取决于FPI上采用的方案

GB/T41135.12021

制造方应在二次端子表面或其近旁处进行标记,标记应清晰,或者使用防错接头。 此外,制造方还应提供所有必要的标志,以便正确连接FPI的电子单元

11.7外壳的防护等级

如果适用,则对于FPI包含电源电路零件可以从外部穿入的所有外壳,以及所属低电压 辅助电路的所有外壳,应按照GB/T4208规定其防护等级

11.7.2防止触及危险零件的人身防护和防止固体异物进入的设备防护

外壳提供的防止触及电源电路、控制和/或辅助电路危险零件的人身防护等级,应按照GB/T4208 规定的标志方式表示。 第一个特征数字表示外壳提供涉及人身的防护等级,以及防止固体异物进入的外壳内FPI的 防护。 GB/T4208列出了各防护等级外壳所“排斥”物体的详细内容。术语“排”的含义是,固体异物不 能完全进入外壳,及人体局部或手持物件不能进入外壳,或者一且进入时将保持适当间距不会触及危险 零件。 注:防止触及FPI电源电路或控制或辅助电路危险零件的人身防护,和防止异物的FPI防护,通常可以由靠近FPI 的外围护提供,例如:变电站围栏、建筑物和组合件外壳等。更多的防护可作为FPI整体或其部件的特性要求 提出。

11.7.3防止进水的防护

外允提供的防正进求的防护 4208规定的标志方式表示。 第二个特征数字表示外壳提供的进水危害防护等级,无论水来源于大气环境或其他

11.7.4推荐的IP等级:户内装置

根据GB/T4208,户内装置的推荐防护等级不低于IP30。 如果FPI的传感器安装在高湿度和/或有水环境,它们的IP等级应提高到IP67。 本要求不适用于FPI未先停电和无保证安全的控制手段(例如联锁、书面操作指令等)时禁止工作 人员接近FPI设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所需的这些外部安全手段应在FPI产品文件中作清楚 说明

11.7.5推荐的IP等级:户外装置

根据GB/T4208,户外装置的推荐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4,户外裸露装置的推荐防护等级应提高 到IP67。 对户外装置的FPI提供防雨和其他气候条件的补充防护特性时,应规定用补充字母W加在第二个 特征数字之后,或加在补充字母(如果有)之后。 如果传感器不包含在FP1之内,且电子单元和传输系统是安装在户内的,则这些后端元件的IP等 级可规定为IP30,

1.7.6正常使用条件下抗机械冲击的设备防护

FPI的外壳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相应的试验在12.2.13.2中规定。瓷绝缘子不考虑冲击试验。 对于户内装置,抗机械冲击作用的防护水平推荐为GB/T20138一2006中的冲击水平IK06

GB/T41135.12021

对于户外装置,抗机械冲击作用的防护水平推荐为GB/T20138一2006中的冲击水平IK07

对带有易受污染的瓷绝缘子的户外FPI,其给定各污移等级的统一爬电比距(USCD)列于表14,与 GB/T26218.1GB/T26218.2和GB/T26218.3相符

表14统一爬电比距(USCD)

绝缘体的爬电距离除以绝缘体上的最高运行电压方均根值。 b更多信息见GB/T26218.1、GB/T26218.2和GB/T26218.3

安装处海拨超过 体直径大于或等于300mm时,统一爬电比距(USCD)宜按照 GB/T26218.2或GB/T26218.3进行修正

存在,就宜减少着火的可能性。 首先是阻止带电件着火。其次是限制火的不利影响。 可能时,材料的选用或零件的设计宜能延缓设备中火情的蔓延和减少对局部环境的危害 如果可能,则当产品性能要求采用易燃材料时,产品设计宜考虑阻碍起火。 制造方提供的信息宜使用户能对正常和非正常运行时的着火风险进行评估。其导则列于表15

表15电工产品的着火危险

11.10.1一般要求

环境兼容性是设备或系统在受扰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且不对其他装置施加不可忽略的干扰的能力 对于FPI,下列要求需要说明: 一电磁要求:

GB/T41135.1—2021气候要求;机械要求。设备的所有电子部分应符合抗扰度的要求,包括传感器和电缆连接的部分11.10.2电磁兼容要求11.10.2.1一般要求电磁抗扰度要求和试验仅对FPI/DSU包含有源电子单元的各部分作规定。因此,在采用电子式传感器的情况下,除用于信号调制的电子单元外,传感器也应遵循电磁兼容抗扰度要求,见表16所列。表16电磁抗扰度要求抗扰度要求参考标准严重等级谐波和间谐波抗扰度GB/T 17626.132电压暂降抗扰度GB/T 17626.11等级:0%×2.5周期电压暂降抗扰度GB/T 17626.29等级:0%×0.05s浪涌(冲击)抗扰度GB/T 17626.5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GB/T 17626.43振荡波抗扰度GB/T 17626.183振铃波抗扰度GB/T 17626.123静电放电抗扰度GB/T 17626.23工频磁场抗扰度GB/T 17626.8脉冲磁场抗扰度GB/T 17626.94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GB/T 17626.104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GB/T 17626.33数字无线电射频辐射抗扰度GB/T 17626.33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6330V连续工频传导骚扰抗扰度GB/T 17626.16300 V1 s仅适用于带交流电源端口的FPI/DSU。仅适用于带直流电源端口的FPI/DSU。11.10.2.2谐波和间谐波抗扰度FPI/DSU应具备如表16所规定的低压电源谐波和间谐波分量抗扰度等级。该要求适用于采用交流电源的FPI/DSU(交流电源下的P3和P4等级)。11.10.2.3电压慢变化抗扰度FPI/DSU应具备如表16所规定的低压电源电压缓慢变化抗扰度等级。该要求适用于交流或直流电源(P3和P4等级电源)。11.10.2.4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FPI/DSU应具备如表16所规定的低压电源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等级。该要求适用于交流36

11.10.2.5浪涌(冲击)抗扰度

11.10.2.6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GB/T41135.12021

FPI/DSU应具备如表16所 装置接触颤动(传导干扰),或者高压开关操作 尤其是SF6或真空开关(发射十扰)

11.10.2.7振荡波抗扰度

FPI/DSU应具备如表16所规定的高压和中压电站低压电路出现重复性阻尼振荡波的抗扰度 其起因是开关操作(高压/中压露天变电站的绝缘开关,尤其是对高压母线操作),或者是高压或中 网发生故障。该要求适用于交流或直流电源(P3和P4等级电源)

11.10.2.8振铃波抗扰度

11.10.2.8振铃波抗扰度 FPI/DSU应具备如表16所规定的非重复性阻尼振荡瞬态(振铃波)抗扰度等级。单脉冲振荡瞬态 也称术语“振铃波”。振铃波出现在设备的终端(设备端口),是电源和控制线路开关,以及雷电造成的结 果。单型和衰退的振荡波是需要纳人考虑的最重要的参数,

11.10.2.9静电放电抗

FPI/DSU应具备如表16所规定的静电放电(ESD)抗扰度等级,放电发生在操作者(直接或通过工 具)触及设备或其临近物。这通常不必过于担忧,因为FPI/DSU的电子部分,无论在户外或户内皆坐 落在裸露的混凝土地面上,也不靠近合成材料的地毯或器具。但为了安全,电子部分通常装在与良好接 地网牢固连接的金属箱内。这样使发生静电放电的概率非常小。 11.10.2.10工频磁场抗扰度 FPI/DSU应具备如表16所规定的工频磁场抗扰度等级,此磁场是由FPI/DSU临近的电力线路、 变压器等在正常运行或故障条件下产生。该要求很重要,因为FPI/DSU的电子部分预计要靠近电力 回路。 11.10.2.11脉冲磁场抗扰度 FPI/DSU应具备如表16所规定的建筑物、金属架构和接地网遭雷击所产生脉冲磁场的抗扰度等 级该要求适用王易受雷击的高压和中压设备

FP1/DSU应具备如表16所规定的静电放电(ESD)抗扰度等级,放电发生在操作者(直接或通过工 具)触及设备或其临近物。这通常不必过于担忧,因为FPI/DSU的电子部分,无论在户外或户内皆坐 客在裸露的混凝土地面上,也不靠近合成材料的地毯或器具。但为了安全,电子部分通常装在与良好接 地网牢固连接的金属箱内。这样使发生静电放电的概率非常小。 11.10.2.10工频磁场抗扰度

11.10.2.10工频磁场抗扰度

11.10.2.12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

11.10.2.14数字无线电射频辐射抗扰度

1.10.2.1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FP1/DSU应具备如表16所规定的对主动以射频发射(传输)电磁场设备的抗扰度等级。这种十扰 可作用在连接到所安装设备的整条电缆上。 11.10.2.16工频传导扰抗扰度 FPI/DSU应具备如表16所规定的工频传导骚扰抗扰度等级(根据GB/T17626.4)。 11.10.3气候抗扰度要求 11.10.3.1标准气候试验 应对包括传感器在内的FPI/DSU的所有部分的气候抗扰度要求作出规定。 表17给出了一系列与FPI/DSU相关要求。其他与实际应用相关的要求还在考虑中。

11.10.3气候抗扰度要

11.10.3.1标准气候试

应对包括传感器在内的FPI/DSU的所有部分的气候抗扰度要求作出规定。 表17给出了一系列与FPI/DSU相关要求。其他与实际应用相关的要求还在考虑中

表17气候抗扰度要求

3.2抗老化要求(可选

如用户要求,则应对用于信号调理和传感器(如果传感器包含电子单元或集成在FPI/DSU中)上 的电子单元的抗老化有所要求

11.10.4机械要求

应对包括传感器在内的系统FPI的所有部分的机械抗扰度要求作出规定。 电等级

表18机械抗扰度要求

11.11端子的机械应力(可选)

GB/T41135.12021

现有标准对于FPI传感器端子没有相关机械要求 但是,对于部分应用来说,有必要建立相关标准,例如施加在一次端子任何方向上的传感器能够承 受的静态载荷和/或施加在一次端子上的传感器能够承受的力矩(旋转的阻力)。 常规工作状况下的载荷总和不宜超过指定耐受试验载荷的50%。 在部分应用中,通过电流端子的FPI/DSU传感器承受的动态载荷(即:短路)宜不超过静态试验载 荷的1.4倍。

12.1.1 试验分类

型式试验:对设备进行的试验,用以验证按同一技术规范制造的设备应满足在例行试验中未包 括的各项要求; 例行试验:每台设备均应承受的试验。例行试验是为了反映制造上的缺陷。这些试验不损伤 试品的特性和可靠性; 特殊试验:型式试验或例行试验之外经制造方与用户协商同意的试验

FPI型式多样,或简单或复杂,本文件只对通用性试验做出具体描述。 试验项目见表19

GB/T41135.12021

表19试验项目(统)

除非另有规定,所有的绝缘型式试验应在同一台FPI/DSU上进行。 所有的型式试验应最多在两台试品上进行。 在结构性差别较少的FPI/DSU上所做的型式试验也可认为有效。这些差别需经制造方与用户协 商同意。 所有的型式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为5℃~40℃下进行

12.2.2确认试品的资料

制造方应向承试试验室提交正规的图样和其他资料,所包含的信息应足以对所送试品的主要详情 和部件进行确切的认定。各图样或资料清单应是专用的,并包含制造方保证其图样或资料目录真实代 表所送试品的声明。 认定完成后,详细图样和其他资料应返回制造方保存。 制造方应保存所送试品全部组成件的详细设计记录,并应确保它们与图样和资料清单包含的信息 一致。 注:符合GB/T19001要求的制造方满足上述提到过的要求。 承试试验室应核查图样和资料清单能足够代表所送试品的主要详情和组部件,但不对具体资料的 准确性承担责任。 对于有关标准规定应认定的试品的组部件,制造方要向承试试验室提交所要求的专门图样或资料。 结构细节的变动不需要重复进行相应项目的型式试验,只要制造方能证明其变动不影响该项型式 试验的结果即可

12.2.3型式试验报告内容

GB/T41135.12021

全部型式试验的结果应记录在型式试验报告中,包括: 认定文件,按照12.2.2的规定; 试验布置: ·详细的试验布置(包含试验电路图); ·试验时所用装置的支撑结构的总体详情; ·试验前后试品状态及现场照片; 试验资料; ·试验大纲; ·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每项试验时各试验参数的记录; ·描述试品在试验时的表现和试验后的状态,以及在试验中任何部分的更新或修复(适用 时); ·结论

12.2.4短时热电流试验

12.2.5一次端工频耐压试验

工频耐压试验应按照GB/T16927.1的规定进行。 试验电压应依据设备的最高电压选取合适的值,如表9所示。除另有说明,持续时间应为60S。 试验电压应施加在: 一次端子与地之间; 一次端子之间(如适用)。 二次端子、座架、箱壳(如果有)和铁心(如果有接地端子)均应接地。试品应为装配完整、处于可用 状态的FPI,其绝缘部分的外表面应擦拭干净。

GB/T41135.12021

工频耐压试验应在额定工频耐受电压的80%下

应进行温升试验以验证符合11.3的要求。 试验时,FPI的安装应代表其实际使用情况。 绕组的温升应采用电阻法测量(如果可行),但对电阻值很小的绕组可以采用热电偶测量。 绕组以外部位的温升可用温度计或热电偶测量。 当温升的变化值不超过1K/h时,则认为FPI已达到稳定温度 如果温升符合11.3的规定,且试验后的FPI在温度降到环境温度后能满足下列要求,则应认为 FPI/DSU通过本试验: 无可见的损伤; 全部功能完好

12.2.7一次端额定雷电冲击耐压试验

雷电冲击耐压试验应按照GB/T16927.1的规定进行。 座架、箱壳(如果有)和铁心(如果需接地)及二次系统所有端子均应接地。试验应在一个装配完整、 处于可用状态的FPI/DSU上进行。绝缘部分的外表面应擦拭干净。 冲击试验通常由施加参考电压和施加额定电压组成。参考冲击电压应为额定冲击耐受电压的 50%~75%。冲击电压的峰值和波形应作记录。 参考电压和额定耐受电压下两者间波形的变异,可作为试验中绝缘损坏的证据。 为了改善示伤能力,可以记录对地电流波形作为电压录波的补充。 试验电压应依据设备最高电压和规定的绝缘水平取表9的相应值。 试验应在正和负两种极性下进行。应施加每一极性连续冲击15次,不作大气条件校正, 下述为GB/T16927.1的程序B,是适用于兼有自恢复绝缘和非自恢复绝缘高压设备的优选试验程 序。如果满足下列条件,则认为FPI/DSU通过各极性冲击试验: 每组试验(正极性和负极性)至少15次冲击: 一非自恢复绝缘上不应出现破坏性放电。对此确认的条件是跟随最后一次破坏性放电后能耐受 连续冲击5次; 每组试验的自恢复绝缘破坏性放电不超过2次。 此程序使每组试验最多可能冲击25次。 不应出现绝缘损坏的证据(例如:作为验证试验的例行试验时的各记录量波形的变异)。 如果试验时发生破坏性放电,而无证据表明破坏性放电发生在自恢复绝缘上,则FPI/DSU应在绝 缘试验完成后,拆开检查传感器。如果发现非自恢复绝缘损坏,则应认为FPI/DSU未通过本试验。 施加正、负极冲击各15次是针对外绝缘试验规定的。如果制造方与用户协商同意用其他方法检查 外绝缘,则每一极性下施加的雷电冲击数量可减少到3次,不作大气条件校正

12.2.8户外型互感器湿试验

湿试验程序应按照GB/T16927.1的规定。 试验应以工频电压进行,依据设备最高电压取表9的相应的值,需作大气条件校正。

12.2.9低压元件耐压试验

试验应按照GB/T14598.27—2017中附录C的规定进行

12.2.10电磁兼容(EMC)试验

12.2.10电磁兼容(EMC)试验

12.2.10. 1一般要求

EMC试验应按照表20进行

GB/T41135.12021

12.2.10.2评价准则

12.2.11一次端局部放电试

12.2.11.1试验电路和仪器

采用的试验电路和仪器应按GB/T7354的规定

所用仪器应能测量用皮库(pC)表示的视在放电量q,其校正应在试验电路中进行。 宽频带仪器的频带宽度至少为100kHz,其上限截止频率不超过1.2MHz。 窄频带仪器的谐振频率范围为0.15MHz~2MHz。优先值在0.5MHz~2MHz范围内,但如果 可能,则宜在灵敏度最高的频率下进行测量。 测量灵敏度应能检测出5pC的局部放电量水平。 噪声应足够低于灵敏度。已知的外部干扰脉冲可以忽略。 注1:为消除外部噪声的影响,可采用平衡试验电路 注当品用中子信品小用和合质法卡隆低影品临击时

12.2.11.2局部放电试验程序

按程序A或程序B,在电压/电流传感器施加预加电压之后,再将电压降到表10规定的局部放电测 量电压,然后在30s内测出其相应的局部放电水平。 测得的局部放电水平应不超过表10规定的限值。 程序A:在工频耐受试验后的降压过程中使电压达到局部放电测量电压。 程序B:局部放电试验在工频耐受试验结束之后进行。先将电压上升到预加电压值,其值为工频耐 受电压的80%JGT447-2014 模块式空调机房设备,至少保持60s,然后不间断地降低到规定的局部放电测量电压。 除非另有规定,采用哪一个试验程序由制造方自行决定。所用的试验方法应在试验报告中列出

12.2.12标志的检验

应验证铭牌和端子标志均正确

预制预应力空心板运输及吊装专项施工方案12.2.13外壳防护等级的检验

12.2.13.1IP 代码的检验

12.213.2机械冲击试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