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2278-2021 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pdf

DLT 2278-2021 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 2278-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5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55446
下载资源

DLT 2278-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2278-2021 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pdf

ICS29.240.10 CCS F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

DL/T 2278202

0L/T22782021

DB1403/T 5-2020 新型智慧城市创建 要求.pdf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DL/T22782021

DL/T2278—2021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电力设备状态维修与在线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21)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网北京市电力公 同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 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圣泰实时电 气技术有限公司、保定天威新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弓艳朋、许渊、袁帅、杜非、常文治、任志刚、杨宁、何平、赵科、王广真、 吴立远、赵永强、毕建刚、阮羚、赵建利、手浩、邵明鑫、谢齐家、付德慧、杨圆、高山、刘卫东、 罗颖婷、王增彬、王圣、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 条一号,100761)。

DL/T22782021

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器技术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器的结构组成、技术要求、试验环境、检验规则及标 志、包装、运输、储存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器的设计、生产、采购和检验。

3.1 局部放电partialdischarge;PD 设备绝缘系统中部分被击穿的电气放电,这种放电可以发生在导体(电极)附近,也可发生在其 他位置。 注:导体(电极)周围气体中的局部放电有时称为“电晕”,这一名词不适用于其他形式的局部放电。“游离”是 指原子与分子等形式的分离,通常不把“游离”这一广义性名词用来表示局部放电。 [来源:DL/T417—2019,3.1,有修改] 3.2 高频法局部放电检测highfrequencypartialdischargedetection 在3MHz~30MHz(HF)频段对局部放电脉冲电流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的一种检测方法。 3.3 高频电流传感器highfrequencycurrenttransformer;HFCT 用于将脉冲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的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传感器,其主要工作频率为3MHz 30MHz。 3.4 传输阻抗transferimpedance Z(f) 当输入是正弦电流时,额定匹配阻抗下,输出电压幅值和对应输入电流幅值的比,Z()是频率的 函数。 [来源:GB/T7354—2018,3.9.1,有修改]

DL/T22782021

构成,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高频电流传感器获取局部放电信号,一般使用钳式高频电流传感器;工频相位单元获取工频参 ;信号采集单元将局部放电和工频相位的模拟信号进行调理并转化为数字信号;信号处理分析 成局部放电信号的处理、分析。

5.1.1使用环境条件

使用以下直流或交流电源: a)直流电源:5V~36V电池。 b)交流电源:电压220V(1±10%)、频率50Hz(1±5%)

5.3.2巡检型专项功能

图1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组成结构图

巡检型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的专项功能如下: a)高频电流传感器可直接钳接在电气设备接地引下线或其他地电位连接线上,不应改变电气设备 原有的连接方式,传感器应有参考方向标记; b)应具备对局部放电信号幅值、频次、相位等基本特征参量进行检测和显示的功能,可提供局部 放电信号幅值及频次变化的趋势图:

巡检型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的专项功能如下: a)高频电流传感器可直接钳接在电气设备接地引下线或其他地电位连接线上,不应改变电气设 原有的连接方式,传感器应有参考方向标记: b)应具备对局部放电信号幅值、频次、相位等基本特征参量进行检测和显示的功能,可提供局 放电信号幅值及频次变化的趋势图:

DL/T22782021

c)应提供局部放电相位分布图谱(PRPD)或脉冲序列相位分布图谱(PRPS)等用于描述放 征的图谱信息; d)图谱数据存储格式应按照附录A的要求。

5.3.3诊断型专项功能

诊断型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的专项功能如下: a)应具备5.3.2巡检型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全部功能; b)应具备放电类型识别功能,可判断电力设备中的典型局部放电类型,或给出各类局部放电发生 的可能性,诊断结果简单明确; c)应具备脉冲识别等功能,能够对信号进行分离分类,提供不同类型信号(电晕放电、内部放 电、沿面放电等)的相位图谱、单个脉冲时域波形以及输出口、单个脉冲频域波形以及幅值、 相位等特征参数。

5.4.1传感器传输阻抗

高频电流传感器在3MHz~30MHz频段范围内的传输阻抗不应小于5mV/mA。

最大输出对应的频率应位于3MHz30MHz范围内,测量带宽不应小于2MHz

T测局部放电量不大于50

检测50pC~5000pC范围内的局部放电信号时,线性度误差不应大于15%。

可在3MHz~30MHz频段内调整检测 号的抑制能力不应低于20dB。

除环境影响试验项目之外,其他试验项目应在如下试验环境中进行: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2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除环境影响试验项目之外,其他计 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25%~75%。 c)大气压力:86kPa106kPa。

6.2通用技术条件试验

术条件试验项目参照DL/T2277—2021中的相关

按照5.3进行逐项检查,所有功能应能正确运行。

DL/T 22782021

DL/T22782021

6.4.1传感器传输阻抗试验

传感器传输阻抗试验接线如图2所示

图2传感器传输阻抗试验接线图

校准夹具在100kHz~100MHz频带范围内,驻波比小于2;网分仪扫描频率设置为0.5MHz~ 0MHz,测量曲线S12,进行系数换算(×50),可得传感器传输阻抗曲线。 试验回路应满足如下要求: a)匹配电阻宜为50Q2(1土0.2%)的无感电阻; b)被检传感器(HFCT)的输出端应匹配502的负载,并通过502同轴电缆(长度1m)接 网络分析仪。

6.4.2检测频率试验

检测频率试验接线如图3所示。

图3检测频率试验接线图

采用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可调、 在0.5MHz50MHz范围内以1MHz步长改变 频率(改变频率时须保持电压峰值为1V不变),记录在各频率点下被检仪器(含HFCT)的读数。被检 仪器(含HFCT)最大读数时所对应的频率应位于3MHz~~30MHz范围内,且一6dB带宽不应小于2MHZ。

灵敏度及线性度试验接线如图4所示。陡脉冲发生器输出脉冲电压U。,通过电容C。注入视在电荷 量为Q(U。×C)的模拟局部放电,由被检仪器(含HFCT)检测试验回路中的脉冲电流。当Q为50pC 时,被检仪器应以不低于2:1的信噪比显示局部放电脉冲。信噪比越高,表明检测灵敏度越高。 试验回路各仪器应满足如下要求: a)陡脉冲发生器输出的脉冲电压幅值U。应采用示波器预先校验,脉冲上升沿(10%~90%)不 应大于5ns,衰减时间(90%~10%)不应小于200ns,输出脉冲的重复频率宜为工频周期的 整数倍。

b)注入电容C。宜选用100pF(1土2%)的高频陶瓷电容

DL/T22782021

图4灵敏度及线性度试验接线图

线性度试验接线如图4所示,其中注入电容C。宜选用500pF(1土2%)的高频陶瓷电容。 调节陡脉冲发生器的输出幅度U,,产生视在电荷为5000pC的模拟局部放电,记录陡脉冲发生器 的输出电压U和被检仪器(含HFCT)的输出值A。依次降低陡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电压,使电压峰值 为aU(元=0.8、0.6、0.4、0.2),记录被检仪器(含HFCT)的输出值A,,然后按照公式(1)计 算线性度误差。

6.4.5抗干扰性能试验

抗干扰性能试验接线图

干扰电流的频率宜选择50kHz、500kHz、1MHz、2MHz、5MHz、10MHz、15MHz、20MHz、 25MHz、30MHz、35MHz、40MHz

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的检验分为型式试验、出厂试验、用户抽检和定期试验四类。检

QX/T 589-2020 自动雪深观测仪.pdfDL/T2278—2021

DL/T2278—2021 目见表 1。

DL/T2278—2021 目见表 1。

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检

DL/T2278—2021

GB/T 17144-2021 石油产品 残炭的测定 微量法.pdfDL/T2278—2021

型式试验是制造厂家将装置送交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由检测单位依据试验条目完成检 项目见表1。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定型,投运前; b)连续批量生产的装置每四年一次; c) 正式投产后,如设计、工艺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 国家技术监督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试验要求时; e)合同规定进行型式试验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