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2412-2021 电力电缆终端用绝缘油选用导则.pdf

DL/T 2412-2021 电力电缆终端用绝缘油选用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454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2412-2021 电力电缆终端用绝缘油选用导则.pdf

ICS29.035.40 CCS E38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

HAD 401/11-2020 核安全导则 核技术利用放射性废物最小化电力电缆终端用绝缘油选用导则

Selectionofinsulatingoilsinelectriccableterminals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选用原则 性能要求 包装、运输、充装使用和贮存 附录A(资料性)电缆终端用绝缘油的红外特征图谱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双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电气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22)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 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厦 门施威特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 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天津市电力 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 院、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锦州精联润滑油添加剂有限公司、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 司、长园电力技术有限公司、长缆电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连鸿松、郑东升、赖永华、钱艺华、刘慧鑫、明菊兰、祁炯、朱洪斌、邓显波、 王应高、于乃海、苏展、邓先钦、吴俊杰、赵耀洪、黄友聪、张晓琴、郭志斌、余海泳、吴奇宝、 袁帅、余欣、黄顺达、吴红、徐岩基、张杰、胡飞、胡平、贺志文、程顾弟、饶喜梅、衡明星。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DL/T 24122021

电力电缆终端用绝缘油选用导则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电缆终端用绝缘油的选用原则、性能要求、包装、运输、充装使用和贮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电力电缆终端和其他附件填充用硅绝缘油和聚异丁烯的选用。

GB/T21218 2007和NB/T10451 适用于本文件

3.1 硅绝缘油siliconeinsulatingoils 液体有机硅氧烷聚合物,其分子结构主要由硅、氧原子交替的线性链组成,而烃基则连接在硅原 子上。 [来源:GB/T21218—2007,3.1,有修改] 3.2 聚异丁烯polyisobutene 由异丁烯聚合而成的支链型聚烯烃,其分子量一般在300~1500的范围内。 [来源:NB/T104512020,3.1,有修改]

3.1 硅绝缘油siliconeinsulatingoils 液体有机硅氧烷聚合物,其分子结构主要由硅、氧原子交替的线性链组成,而烃基则连接在硅原 子上。 [来源:GB/T21218—2007,3.1,有修改] 3.2 聚异丁烯polyisobutene 由异丁烯聚合而成的支链型聚烯烃,其分子量一般在300~1500的范围内。 [来源:NB/T104512020,3.1,有修改]

4.1硅绝缘油的选用原则

硅绝缘油根据黏度的不同分为I类(低黏度)和Ⅱ类(高黏度): a)I类硅绝缘油:运动黏度(25℃)不大于1000mm2/s。 b)ⅡI类硅绝缘油:动力黏度(25C)不小于1500mPa·S,小于13000mPa·S。 4.1.2电缆终端制造厂和用户应根据电缆终端内部绝缘油流动性和散热的需要、密封设计和材料相容 性的综合要求选用1类硅绝缘油或Ⅱ类硅绝缘油。选用的硅绝缘油性能要求应符合5.1的规定。 4.1.3选用的硅绝缘油倾点应比电缆终端最低使用环境温度低5℃。 4.1.4对乙丙橡胶应力锥的电缆终端宜选用硅绝缘油作为绝缘填充剂。对硅橡胶应力锥的电缆终端, 如选用硅绝缘油作为绝缘填充剂,硅绝缘油的黏度宜不小于5000mPa·S,并采用耐油胶带缠绕包裹应 力锥或应力锥外套环氧套筒等隔离措施,或采用与硅橡胶不会发生溶胀的硅绝缘油。 4.1.5选用的硅绝缘油中不应含有添加剂,如有添加剂,应在检测报告中说明所加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

硅绝缘油根据黏度的不同分为1类(低黏度)和Ⅱ类(高黏度): a)I类硅绝缘油:运动黏度(25℃)不大于1000mm2/s。 b)ⅡI类硅绝缘油:动力黏度(25C)不小于1500mPa·S,小于13000mPa·S。 4.1.2电缆终端制造厂和用户应根据电缆终端内部绝缘油流动性和散热的需要、密封设计和材料相容 性的综合要求选用1类硅绝缘油或Ⅱ类硅绝缘油。选用的硅绝缘油性能要求应符合5.1的规定。 4.1.3选用的硅绝缘油倾点应比电缆终端最低使用环境温度低5℃。 4.1.4对乙丙橡胶应力锥的电缆终端宜选用硅绝缘油作为绝缘填充剂。对硅橡胶应力锥的电缆终端, 如选用硅绝缘油作为绝缘填充剂,硅绝缘油的黏度宜不小于5000mPa·S,并采用耐油胶带缠绕包裹应 力锥或应力锥外套环氧套筒等隔离措施,或采用与硅橡胶不会发生溶胀的硅绝缘油。 4.1.5选用的硅绝缘油中不应含有添加剂,如有添加剂,应在检测报告中说明所加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

聚异丁烯根据黏度和倾点等的不同,将其划分为I类和Ⅱ类: a)I类聚异丁烯:黏度(100℃)不大于30mm/s,倾点不高于一30℃。 b)ⅡI类聚异丁烯:黏度(100°℃)大于30mm2/s。ⅡI类聚异丁烯按倾点再分为I型[(一30~0)“C] 和Ⅱ型[(0~20)℃]。 4.2.2电缆终端制造厂和用户应根据电缆终端内部绝缘油流动性和散热的需要、密封设计和材料相容 性的综合要求选用I类聚异丁烯或Ⅱ类聚异丁烯。选用的聚异丁烯性能要求应符合5.2的规定。 4.2.3硅橡胶应力锥的电缆终端宜选用聚异丁烯作为绝缘填充剂。 4.2.4选用的聚异丁烯中不应含有添加剂,如有添加剂,应在检测报告中说明所加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

聚异丁烯根据黏度和倾点等的不同,将其划分为I类和Ⅱ类: a)I类聚异丁烯:黏度(100℃)不大于30mm/s,倾点不高于一30℃。 b)ⅡI类聚异丁烯:黏度(100°℃)大于30mm2/s。ⅡI类聚异丁烯按倾点再分为I型[(一30~0)“C] 和Ⅱ型[(0~20)℃]。 4.2.2电缆终端制造厂和用户应根据电缆终端内部绝缘油流动性和散热的需要、密封设计和材料相容 性的综合要求选用I类聚异丁烯或Ⅱ类聚异丁烯。选用的聚异丁烯性能要求应符合5.2的规定。 4.2.3硅橡胶应力锥的电缆终端宜选用聚异丁烯作为绝缘填充剂。 4.2.4选用的聚异丁烯中不应含有添加剂,如有添加剂,应在检测报告中说明所加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

DL/T2412:2021

DL/T2412:2021

电缆终端用硅绝缘油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DL/T2412 2021

DL/T2412 2021

表2 电缆终端用聚异丁烯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注1:“无通用要求”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该项目是否检测,且测定限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注2:聚异丁烯的红外特征图谱见附录A。

” 指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该项目是否检测,且测定限值 红外特征图谱见附录A。

测试时应采用含有流速标志物(甲苯)的四氢呋嘴,并需要用市售线性、使用绝对方法已知分子量的聚苯乙烯 标准物质进行校正。 对Ⅱ类聚异丁烯,可先将样品温度升高至100“C提高流动性和消除气泡后,再注入数字密度计U形振荡管或比 重瓶内,然后降温至测定温度下进行测试。在有争议的情况下,按GB/T13377的规定测定。 可只选用一个方法进行测定。 d 称量容器采用50mL玻璃烧杯,称取2.0g土0.2g的样品,在电热鼓风干燥箱内,按表2中规定的测试温度和 测试时间,测定样品质量损失。 ? 溶剂采用500mL甲苯、495mL异丙醇和5mL水的混合溶液,比色滴定时采用对萘酚苯作指示剂。 水分测定时,宜从封装良好的整桶中直接取样,并第一时间进行测定。水分测定可采用任何公认的试验方法, 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应按NB/T42140一2017的气体抽取法规定测定。 ? 绝缘油在3650cm处应无明显的吸收峰。 B 对黏度大于350mm2/s的绝缘油,击穿电压测试时,首次施加电压前的保持时间不应少于30min,直至油中没 有可见气泡,然后施加电压直至发生击穿,两次连续试验之间的休息时间也应相应增加,以保证在每次测定之 前油中没有可见气泡,必要时可使用陶瓷油杯,对绝缘油进行升温及抽真空处理以消除油中气泡,然后再降至 常温进行测定。 1宜从封装良好的整桶中直接取样,并尽快进行测定,避免样品吸潮影响测定结果。

测试时应采用含有流速标志物(甲苯)的四氢呋嘴,并需要用市售线性、使用绝对方法已知分子量的聚苯乙烯 标准物质进行校正。 对Ⅱ类聚异丁烯,可先将样品温度升高至100“C提高流动性和消除气泡后,再注入数字密度计U形振荡管或比 重瓶内,然后降温至测定温度下进行测试。在有争议的情况下,按GB/T13377的规定测定。 可只选用一个方法进行测定。 ? 称量容器采用50mL玻璃烧杯,称取2.0g土0.2g的样品,在电热鼓风干燥箱内,按表2中规定的测试温度和 测试时间,测定样品质量损失。 ? 溶剂采用500mL甲苯、495mL异丙醇和5mL水的混合溶液,比色滴定时采用对萘酚苯作指示剂。 1 水分测定时,宜从封装良好的整桶中直接取样,并第一时间进行测定。水分测定可采用任何公认的试验方法, 在有争议的情况下,应按NB/T42140一2017的气体抽取法规定测定。 ? 绝缘油在3650cm处应无明显的吸收峰。 b 对黏度大于350mm2/s的绝缘油,击穿电压测试时,首次施加电压前的保持时间不应少于30min,直至油中没 有可见气泡,然后施加电压直至发生击穿,两次连续试验之间的休息时间也应相应增加,以保证在每次测定之 前油中没有可见气泡,必要时可使用陶瓷油杯,对绝缘油进行升温及抽真空处理以消除油中气泡,然后再降至 常温进行测定。 1宜从封装良好的整桶中直接取样,并尽快进行测定,避免样品吸潮影响测定结果。

包装、运输、充装使用和贮存

DL/T2412—2021

DL/T2412—2021

的相容性应符合要求。

6.1.3供货时至少应提供以下文件

a)供货方名称。 b)油品名称。 c)绝缘油的出厂检验报告及合格证或一定格式的质量证明书。硅绝缘油的出厂检验项目应至少包 括外观、色度、黏度、闪点、密度、倾点、挥发度、酸值、水分;聚异丁烯的出厂检验项目应 至少包括外观、数均分子量、色度、黏度、闪点、密度、倾点、挥发度、酸值、水分。 d)电缆终端制造厂对到货绝缘油的检验报告,检验项目应至少包括外观、黏度、挥发度、水分、 击穿电压、介质损耗因数。

渝过程中要轻装、轻卸,应有防晒、防潮、防漏

6.3.1电缆终端运行单位应对到货绝缘油进行检验,到货检验取样按GB/T7597进行,检验项目至少 包括外观、水分和击穿电压,必要时对表1和表2的其他项目进行抽检。检验结果应满足表1和表2 相应要求,如其中有一项及以上性能不满足要求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中若仍有一项及 以上性能不符合本标准要求,也应判定该批次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6.3.2电缆终端制造厂应根据绝缘油的热膨胀系数,提供电缆终端空气腔高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现 场充装绝缘油时,应根据充装时的环境温度调整液面高度,以保证绝缘油在使用过程中,电缆终端内 部的压力不超过0.3MPa。 6.3.3现场安装电缆终端和充装绝缘油时,应做好防雨、防潮、防尘措施,露天充装绝缘油时,应选 在无尘土飞扬及其他污染的晴天进行,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不应超过70%。对Ⅱ类聚异丁烯和Ⅱ类硅 绝缘油装饰装修施工技术交底(全),可先将绝缘油加热以提高流动性后,再进行充装,减少充装时间和吸潮的时间。 6.3.4对Ⅱ型聚异丁烯,充装后应至少静置24h,以消除油中残留的气泡。

6.4.1绝缘油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并应隔离火源。贮存过程中不应与 酸、碱等腐蚀性物品混放。

6.4.1绝缘油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并应隔离火源。贮存过程中不应与 酸、碱等腐蚀性物品混放。 6.4.2绝缘油不应与润滑油或其他油的油桶混放。 6.4.3绝缘油自分装之日起,宜在12个月内尽快使用,超过12个月,在使用前宜复检绝缘油中水分。 6.4.4绝缘油自生产之日起,贮存期为36个月。逾期可进行报废处理或按表1和表2标准规定重新检

0.4.2 绝缘油不应与润清油或其他油的油桶混放。 6.4.3 绝缘油自分装之日起,宜在12个月内尽快使用,超过12个月,在使用前宜复检绝缘油中 6.4.4 绝缘油自生产之日起,贮存期为36个月。逾期可进行报废处理或按表1和表2标准规 验,如符合本标准要求时仍可使用。

全现浇多层住宅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如符合本标准要求时仍可使用

附录A (资料性) 电缆终端用绝缘油的红外特征图谱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