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_T 2324-2021 高压电缆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导则.pdf

DL_T 2324-2021 高压电缆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导则.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538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_T 2324-2021 高压电缆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导则.pdf

ICS29.060 CCS F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材

高压电缆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

DB2102/T 0019-2021标准下载Technical guide for partial discharge live test of high voltage cables using high frequencycurrentmethod

DL/T2324—2021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检测竖求 4.1环境要求 4.2装置要求 4.3人员要求 4.4安全要求 4.5检测周期 检测方法 5.1传感器安装 5.2检测接线 5.3检测步骤 6数据分析与定位方法 6.1干扰识别与排除 6.2放电信号识别 6.3放电信号定位 2 数据记录 , 附录A(资料性)高频法局部放电带屯检测技术原理和接线 C 附录B(资料性)高频局部放电电检测典型干扰信号 12 附录C(资料性)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典型谱图 15 附录D(资料性)典型局部放电缺陷案例 18 阳录E(资料性)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定位方法 21 附录F(资料性)检测报告 23

本文件依据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电力设备状态维修与在线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2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 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北京市电力公 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广州智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珠海市伊特高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联强邦盛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兴迪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育权、熊俊、雷超平、王伟、杨圆、李光茂、侯帅、毕建刚、田昊洋、 吴立远、何楠、王剑韬、吉旺威、杜钢、来立永、黄雪莜、方义治、王有元、黄嘉盛、应烨军、刘哲、 连鸿松。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本文件依据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电力设备状态维修与在线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2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 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北京市电力公 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大学、广州智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珠海市伊特高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联强邦盛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兴迪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育权、熊俊、雷超平、王伟、杨圆、李光茂、侯帅、毕建刚、田昊洋、 吴立远、何楠、王剑韬、吉旺威、杜钢、来立永、黄雪莜、方义治、王有元、黄嘉盛、应烨军、刘哲、 连鸿松。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 条一号,100761)。

高压电缆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技术导则

本文件规定了高压电缆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要求、检测方法、数据分析、定位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110(66)kV~500kV交流电缆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35kV及以下 电压等级交流单芯电缆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3048.12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局部放电试验 GB/T7354高电压试验技术局部放电测量 GB26859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GB2686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DL/T417电力设备局部放电现场测量导则 DL/工8464高电压测试设备通用技术务件第4部分:脉冲电流法局部放电测量仪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局部放电高频电流检测法highfrequencycurrentmethodofpartialdischargedetection 在3MHz~30MHz频段或附近频段,对局部放电脉冲电流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判断,实现局部 放电检测和定位的方法。 3.2 高频电流传感器highFrequencyCurrentTransformer;HFCT 能够传感并采集局部放电所产生的高频脉冲电流信号的传感器。 3.3 相位分辨的局部放电谱图phaseresolvedpartialdischargepattern 统计和描述在一段时间内局部放电信号的幅值、频次和相位关系的二维谱图。本文件中简称 PRPD谱图。 3.4 相位分辨的脉冲序列谱图phaseresolvedpulsesequencepattern 将脉冲序列按照顺序在“参考电压相位一参考电压周期数一脉冲幅值”的三维空间中进行绘制得 到的图形。本文件中简称PRPS谱图。 3.5 层部故中脉冲时频域满图

4.2.1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装置由传感器、信号调理单元、采集处理单元和分析软件等组成,见 附录A。 4.2.2 2A 检测装置主要性能除满足DL/T846.4外,还应包括测试误差、测试范围、采样频率等要求。 4.2.3巡检型检测装置主要功能: 3)应能采集与被检测设备运行电压相同频率的同步相位信号(也称为参考相位信号):

a)应能采集与被检测设备运行电压相同频率的同步相位信号(也称为参考相位信号): b)应具备干扰抑制功能: c)应具备检测数据的现场存储与导出功能: d)应具备信号幅值、参考相位等检测结果显示功能,应具备显示PRPD谱图、PRPS谱 e) 宜具备3路及以上高频电流信号同步检测功能; )宜具备6h以上续航能力。

a) 具备多源分离功能,能对信号进行分离分类,宜具备时域波形图、频域特性图以及TF谱图 谱图显示功能: b)应具备缺陷类型识别及严重程度判断功能,宜具备缺陷定位功能。

了解被检测电缆系统结构特点、附件类型、运行状况和导致电缆缺陷或故障的因素。 了解高频法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仪器工作原理,熟悉其技术参数和性能、操作程序和使用方法 熟悉高频法局部放电检测的基本原理、诊断程序和缺陷定性的方法。

4.4.1应由至少两人进行检测,并应执行GB26859、GB26860中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4.4.2应确保操作人员及测试仪器与电力设备的高压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4.4.3拆除或安装传感器时,检测人员宜采取戴绝缘手套、防护面罩和穿防护背心等安全防护措施 4.4.4检测时检测人员尽量远离被检测高压设备。 4.4.5检测应不影响电缆系统完整性和电缆系统正常带电运行。

4.4.1应由至少两人进行检测,并应执行GB26859、GB26860中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4.4.2应确保操作人员及测试仪器与电力设备的高压部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4.4.3拆除或安装传感器时,检测人员宜采取戴绝缘手套、防护面罩和穿防护背心等安全防护措施 4.4.4检测时检测人员尽量远离被检测高压设备。 4.4.5检测应不影响电缆系统完整性和电缆系统正常带电运行。

4.5.1电缆交接试验时或投运后一个月内,应开展1次局部放电带电检测 4.5.2对运行环境差、设备陈旧及缺陷设备,要适当增加检测次数。 4.5.3安装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电缆系统可适当延长检测周期。

DL/T 23242021

5.1.1耦合方式可分为电流耦合型、电容耦合型、电磁感应型,其各自检测原理和接线见附录A。 5.1.2电流耦合型传感器一般是开口式HFCT或预置式HFCT,可以直接安装在电缆接地线、电缆本体、 接地箱连接铜排。放电相位信号可使用同步电流互感器获得。HFCT和相位电流互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方 式参见图A.3~图A.7。 5.1.3电容耦合型传感器为HFCT提供电流测试通路,是电容耦合器与HFCT的复合型传感器,电容 耦合器主要分为电容臂和金属箔电极两种。电容耦合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和方式见图A.8。 5.1.4对电磁感应型传感器,直接将传感器平铺且紧贴于电缆本体,电磁感应型电流传感器的安装位 置和方式见图A.9。 5.1.5电缆线路现场高频局部放电带电检测,应根据检测对象的构造形态、现场接线方式和环境状况 决定传感器类型,包括检测频率特性、结构形态和安装位置。检测对象和安装位置可以包括电缆终 端、接头、本体、交叉互联箱、接地箱、接地线等。 5.1.6对同一组电缆终端或接头测试,高频电流传感器标记方向应与接地线入地电流方向保持统一。 5.1.7对同一回线路的各组终端和接头的测试,宜保持每个测试点位置的传感器类型和安装方法保持统一。

5.2.1正确连接仪器各组件,仪器外壳宜可靠接地。 5.2.2金属套的接地方式应维持不变。从绝缘中间接头的接地回路取信号时,传感器安装方式参照图 A.3~图A.9,对于金属套交叉互联接地的接地箱,可用电容臂将每相的同轴接地电缆的内外芯短接, 不改变过电压限制器接线方式。 5.2.3采取外同步取相位信号时,同步电流互感器可布置在电缆本体上,也可布置在具有一定电流的 电缆金属套接地线上,还可以布置在连接箱内具有一定电流的连接铜排上。同步电流互感器应与局部 放电传感器就近布置,必要时调整同步线圈匝数以满足测量要求。 5.2.4采取外同步取相位信号时,如果使用无线式同步相位信号装置,同步电流互感器可布置在电缆 本体表面,也可布置在具有一定电流的电缆金属套接地线旁。此时,同步电流互感器无须要求与局部 放电传感器就近布置,只需保持在与测试主机无线传输的有效距离内即可。 5.2.5从接地回路取信号布置传感器,应直接在交叉互联箱接入传感器,须做好防感应电措施,必要 时进行绝缘加强处理。 5.2.6当检测对象为户外终端塔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传感器采集位置应尽量靠近电缆终端。

5.3.1选择检测仪器。配合日常巡检作业对高频法局部放电信号快速检测时,宜采用巡检型局部放电 检测设备。当发现异常或有必要对放电信号进行缺陷类型识别、严重程度定量判定或缺陷定位时,应 采用诊断型。 5.3.2调整仪器参数。不具备获取同步信号条件时,使用测试仪器内部所配置的同步相位信号或局部放 电模拟信号发生器内所配置的同步相位信号,可先根据已知的工频频率大致设定仪器或装置的同步频 率,再根据所检测到的与工频粗略同步的背景噪声PRPD谱图的漂移程度济南市兴隆大沟桥预制板吊装施工方案,微调同步频率至漂移停止。 5.3.3选择干扰抑制功能。测试前将仪器调节到适当量程,测量空间干扰信号并记录。对于有触发电平 设置功能的仪器,测试中应根据现场背景干扰强度设置适当触发电平,一般使触发电平为2倍的背景噪 声,连续检测时间宜在1min~5min,记录并存储检测数据、

5.3.4校正参考相位。若同步信号相位与缺陷部位电压相位不一致,宜对局部放电谱图中参考相位进 行手动校正,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分析。 5.3.5查找异常信号来源。如存在异常信号,应多次测量并对多组测量数据进行幅值对比和趋势分析, 同时对附近有电气连接的电力设备进行检测,查找异常信号来源。 5.3.6诊断分析。执行GB/T3048.12、GB/T7354,对于异常的检测信号,可使用诊断型仪器进行进 步诊断分析,也可结合其他检测方法综合分析。 5.3.7记录检测数据。记录高频法局部放电检测数据的要求见第7章。

电缆局部放电干扰信号识别方法如下: a)对三相电缆接头或终端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或对相邻两组接头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位、幅值和频率范围均相似,可初步判断为干扰信号。典型于扰信号的谱图见附录B。 b)高频电流检测信号与空间干扰信号相位和形态类似并同步出现,可判断为干扰信号。

电缆局部放电信号干扰排查方法如下: a)对于已知频带干扰,可在传感器后或采集系统前加装滤波器抑制。 b)对于不易滤除的干扰信号,或现场不易确定的干扰,可记录所有信号波形数据,在放电识别与 诊断阶段通过分离分类技术剔除干扰。 c)其他抗干扰措施参照DL/T417执行。

6.2.1放电相位谱图具有明显的工频或半工频相位特征,在真实的相位条件下,所检测到的脉冲 信号在参考电压相位中的第一和第三象限周期性出现,即正负半周均有放电。呈现放电脉冲较密 的两个聚团中心大多相差180°分布(PRPD谱图)等特征的信号,初步判定为绝缘内部局部放电 信号。 6.2.2高频法典型谱图见附录C,通过局部放电检测发现的典型局部放电缺陷案例见附录D。 6.2.3检测到有局部放电特征的信号,当信号幅值较小时,可判定为异常信号:当信号幅值较大,或 幅值随时间增长趋势明显时,可判定为缺陷信号。信号幅值大小宜结合现场背景信号幅值综合判断。 6.2.4横向对比电缆相同部位不同相的信号,根据检测结果幅值、相位等,综合判断此测试点内是否 存在异常。 6.2.5应纵向对比电缆同一位置历史数据,跟踪检测信号幅值、信号频次、相位分布特征等,综合判 断此位置是否存在局部放电。当发现异常信号时,应纵向对比电缆相邻接头的检测信号幅值、信号频次、 相位分布特征等,排除同一个信号的传播分布。

放电信号相别确定。判断放电信号相别时,对于交叉互联电缆系统,检测到局部放电信号月 自极性与其余两相相反JT/T 1266-2019标准下载,可判断局部放电信号位于该相。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