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PAESRCU 0017-2023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支柱瓷绝缘子.pdf

T/HPAESRCU 0017-2023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支柱瓷绝缘子.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824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HPAESRCU 0017-2023 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 支柱瓷绝缘子.pdf

ICS 13. 020. 20 CCS Z 04

湖南省节能研究与综合利用协会发布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评价要求. 评价报告框架 评价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指标计算方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生命周期设计数据收集表 13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评价要求. 评价报告框架 评价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指标计算方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生命周期设计数据收集表 13

GB/T 19812.2-2017 塑料节水灌溉器材 第2部分:压力补偿式滴头及滴灌管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支柱瓷维

GB/T311.1、GB/T2900.8、GB/T24623、GB/T8287.1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 本文件。 支柱瓷绝缘子porcelainpostinsulator

GB/T311.1、GB/个2900.8、GB/个24623、GB/T8287.1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未语和定义适用 本文件。 3.1 支柱瓷绝缘子porcelainpostinsulator

指标体系由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包括资源属性指标、能源属性指标、环境属性指 品属性指标

表1支柱瓷绝缘子评价指标

主要矿物原料指烧铝矾土、钾长石、石英、高岭土、瓷土等,生产企业根据自身选用情况确定种类。 U.是指三相系统最高电压,按电压分类的非三相系统用产品均折算至相应三相系统电压用的产品类别,单位k U指干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单位kV。 U=U/√3,单位kV。

相关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参照附录A

报告中应说明对4.1和4.2评价要求的符合性情况,并说明评价指标报告期改进情况,或同等功能产 品对比情况说明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根据附录B编制

5.3.2评价对象及工具

a) 报告中应描述评估对象、功能单位和产品主要功能,提供产品材料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表,绘 制并说明产品系统边界,披露使用的基于中国数据库的软件工具。 b) 本文件功能单位为“1吨支柱瓷绝缘子”

5.3.3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报告中应提供生命周期阶段,说明每个阶段的清单因子及收集到的现场数据或背景数据,涉及数据 分配的情况应说明分配方法和结果。可参照附录B.3。

报告中应提供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不同影响类型的特征化值,并对不同影响类型在各生命周期阶段 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可参照附录B.4。

3.5绿色设计改进方案

5.3.6评价报告主要结论

评价报告主要结论应说明产品对评价指标的符合性结论、生命周期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方 据评价结论初步判断该产品是否为绿色设计产品

附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产品样图或分解图; b) 产品生产材料清单; c) 产品工艺表、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示意图; d) 单元过程的数据收集表; e) 其他

a) 满足4.1和4.2的评价要求; b) 按5.3的要求提供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

以300千米内矿物原料使用率为计算标准,选取矿物原料进行计算,本地化程度按公式(A.1)计算

在一定计量时间(一般为1年)内企业再利用的废还量占可利用废坏总量的百分比,按公 计算:

Pmud = Mm×100%..

八十 Pmud一一废坏再利用率,%; Mrm一在一定计量时间(一般为1年)内企业再利用的废坏量,单位为吨(t); Mmud一—在一定计量时间(一般为1年)内企业可利用废坏总量,单位为吨(t)。 注:废坏是指在支柱瓷绝缘子生产过程中,在等静压压制、压滤、练泥、修坏成型、干燥、釉坏工序产生的废品 其经过粉碎后,仍可可作为支柱瓷绝缘子坏体原料。

在一定计量时间(一般为1年)内企业再利用的废釉量占可利用废釉总量的百分比,按公 计算:

大十 Pga一废釉再利用率,%; Mrg一—在一定计量时间(一般为1年)内企业再利用的废釉量,单位为吨(t); Mgla一在一定计量时间(一般为1年)内企业可利用废釉总量,单位为吨(t)。 注:废釉是指在支柱瓷绝缘子生产过程中,在釉坏工序产生的釉浆废品,其经过粉碎后,仍可作为支柱瓷绝缘子釉 用原料。

在一定计量时间(一般为1年)内企业再利用的废瓷量占可利用废瓷总量的百分比,按公式(A.4) 计算:

八十: Pcer一废瓷再利用率,%; Mrc一—在一定计量时间(一般为1年)内企业再利用的废瓷量,单位为吨(t); Mcer一一在一定计量时间(一般为1年)内企业可利用废瓷总量,单位为吨(t)。 注:废瓷是指在支柱瓷绝缘子生产过程中,在烧制后产生的瓷件废品,其经过粉碎后,仍可作为支柱瓷绝缘子坏体 原料。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依据GB/T24040和GB/T24044,建立支柱瓷绝缘子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支柱瓷绝缘子产品的 生命周期评价的过程应包括: a)目的和范围的确定:研究确定评价支柱瓷绝缘子产品的目的,确定支柱瓷绝缘子产品的功能单 位,界定系统边界和时间边界,明确影响类型、必备要素和可选要素,提出数据及质量要求, 给出评价报告的形式; b)清单分析:主要包括数据收集准备、数据的收集、数据的确认、数据与单元过程的关联、数据 与功能单位的关联、清算计算方法、数据合并、数据的分配等; c)影响评价:选取影响类型、类型参数和特征化模型,将生命周期清单数据划分至所选的影响类 型,计算类型特征化值; d)解释和报告:综合考虑清单分析和影响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完整性、敏感性、一致性和不确 定性检查,并对结论、建议和局限性进行说明,编制支柱瓷绝缘子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

支柱瓷绝缘子产品应从设计、原材料获取、生产、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处理的过程中对 的影响,通过评价支柱瓷绝缘子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大小,提出支柱瓷绝缘子绿色设计改进 而大幅度提升支柱瓷绝缘子的环境友好程度

根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范围,确保两者相适应。在某些情况下,可对评价范围进行调整,但需要对 调整的内容和理由进行书面说明

B.2.2.2功能单位

本部分以 1吨支柱瓷绝缘子 为功能单位来表示

B.2.2.3系统边界

本部分界定的支柱瓷绝缘子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分五个阶段,如图B.1所示,具体包括:产品设 资源获取阶段、产品生产阶段、产品使用阶段、产品废弃或回收处理阶段。

图B.1支柱瓷绝缘子生命周期系统边界图

吸收塔及烟囱施工方案B.2.2.4数据取舍原则

单元过程数据种类很多,应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取舍,原则如下: a) 2 能源的所有输入均列出; b) 1 原料的所有输入均列出; C) 1 辅助材料质量小于原料总消耗0.1%的项目输入可忽略; d) 大气、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排放均列出; 小于固体废弃物排放总量1%的一般性固体废弃物可忽略; ? ? 道路与厂房的基础设施、各工序的设备、厂区内人员及生活设施的消耗和排放,均忽略: g) M 取舍原则不适用于有毒有害物质,任何有毒有害的材料和物质均应包含于清单中。

B.3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编制支柱瓷绝缘子产品系统边界内的所有材料、能源输入和排放到空气、水体及土壤的排放物清单, 作为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依据。 书面给出所有的计算程序和计算公式,所做的假设给予明确说明。当数据收集完成后,对收集的数 据进行审定。然后,确定每个单元过程的基本流,并据此计算出单元过程的定量输入和输出。此后,将 各个单元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除以产品的产量,得到功能单位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最后,将产品各 单元过程中相同影响因素的数据求和,以获取该影响因素的总量,为产品级的影响评价提供必要的数据。 数据收集范围应涵盖系统边界中的每一个单元过程,数据来源注明出处。数据收集包括现场数据和背景 数据的收集。通过测量、计算或估算用于量化单元过程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并给出数据的来源和获取过 程。 数据收集程序主要步骤包括: a)设计数据收集表(见附录C);如果报送的数据有特殊情况、异常点或其他问题,在报告中进 行明确说明; b)根据数据收集准备的要求,由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完成数据收集工作; c)数据处理,即将收集的数据处理为功能单位的数据。

应将以下阶段的数据纳入数据清单: a)原材料采购和预加工; b)生产; c)产品分配和储存; d)使用; e)物流; f)寿命终止。 基于LCA的信息中要使用的数据可分为两类:现场数据和背景数据。主要数据尽量使用现场数据, “现场数据”收集缺乏,可以选择“背景数据”。现场数据是在现场具体操作过程中收集来的。主要包 括生产过程的能源与水资源消耗、产品原料的使用量、产品主要包装材料的使用量和废物产生量等。背 景数据应当包括主要原料的生产数据、权威电力的组合数据(如火力、水、风力发电等)、过程中造成 的环境影响以及支柱瓷绝缘子生产过程的排放数据。

B.3.2.2现场数据采集

应描述代表某一特定设施或设施的活动而直接测量或收集的数据相关采集规程。可直接对过程进行 的测量或者通过采访或问卷调查从经营者处获得的测量值为特定过程最具代表性的数据来源。现场数据 的质量要求包括: a)代表性:现场数据应按照企业生产单元收集所确定范围内的生产统计数据; b)完整性:现场数据应采集完整的生命周期要求数据; C) 准确性:现场数据中的资源、能源、原材料消耗数据应该来自生产单元的实际生产统计记录: 环境排放数据优先选择相关的环境监测报告,或由排污因子或物料平衡公式计算获得。所有现 场数据均须转换为产品系统功能单位,且需要详细记录相关的原始数据、数据来源、计算过程 等; 2 一致性:企业现场数据收集时应保持相同的数据来源、统计口径、处理规则等。

隧道洞口施工方案B.3.2.3背景数据采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