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077-2023 城市副中心 新型电力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施配置技术规范.pdf

DB11T 2077-2023 城市副中心 新型电力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施配置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8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906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1T 2077-2023 城市副中心 新型电力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施配置技术规范.pdf

ICS 29.240.01 CCSK 01

DB11/T 2077—2023

城市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10kV及以下配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塑料板面层施工工艺DB11/T 2077—2023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一般技术原则. 6配电网结构. 7配电网设备设施.. 8配电自动化. 15 910kV通信接入网 16 10继电保护 19 11数字化. 20 12分布式电源及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要求, 22 13电力用户接入要求 28 14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接入要求 32 附录A(资料性)10kV架空网典型接线 35 附录B(资料性)10kV电缆网典型接线 36 附录 C(资料性)基于柔性互联装置的光伏并网典型方案, 38 参考文献. 41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一般技术原则. 6配电网结构. 7配电网设备设施.. 8配电自动化. 15 910kV通信接入网 16 10继电保护 19 11数字化. 20 12分布式电源及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要求, 22 13电力用户接入要求 28 14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接入要求 32 附录A(资料性)10kV架空网典型接线 35 附录B(资料性)10kV电缆网典型接线 36 附录 C(资料性)基于柔性互联装置的光伏并网典型方案, 38 参考文献. 41

DB11/T 2077—2023

城市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施配置技术规

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型电力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的结构、设备设施、自动化、通信接 入网、继电保护、数字化的技术要求,以及分布式电源、电化学储能系统、电力用户、电动汽车及电动 自行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及拓展区范围内10kV及以下配电网所有新建和改建电力工程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十。 GB/T156标准电压 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12326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139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 GB/T14285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15543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GB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GB/Z17625.6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谐波电流的限值 GB/T18857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导则 GB20052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23858检查井盖 GB/T24337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 GB26859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GB/T29316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电能质量技术要求 GB/T29328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技术规范 GB/T29772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通用技术要求 GB/T30137电能质量电压暂降与短时中断 GB/T33593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要求 GB/T35727中低压直流配电电压导则 GB/T33589微电网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36278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配电网技术规范 GB/T36547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新型电力系统newpowersysten

DB11/T 2077—2 2023

DB11/T 2077—2023

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电力需求为目标,以高比例新能源供给 消纳体系建设为任务,以源网荷储多向协同、灵活互动为支撑,以坚强、智能、柔性电网为枢纽平台 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

KVmT=女/八网TOKV 10kV配电业务终端(含FTU、DTU、TTU等)、用电信息采集业务远程通信终端(含集中器、 终端及直接采集的用户表计)至骨干通信网设备的通信接入网络。

能惊运昌干台energyoperatTorcerter 通过广泛接入区域多类能源数据,打造数据监测、运行分析、故障预警、策略下发等一系列 升区域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服务智慧城市建设,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用能 区域统一能源管理平台。

新型电力负荷控制系统newpower|oadcontrolsystem 通过建设采集客户端实时用电信息的基础平台,运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对电力 负荷进行监控,通过开展电力负荷精准控制和全量监测,实现电力负荷资源统一监控、统一调度、统一 服务。 3.5 负荷聚合商Ioadaggregator 通过专业技术评估用户的需求响应潜力,整合分散的需求响应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运营的服务企业。 3.6 负荷聚合商平台Ioadaggregatormanagementsystem 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和软件系统,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等的聚合、协调、 优化,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 3.7 需求侧响应demandsideresponse 用户根据实时电价、相关激励措施,主动做出调整用电需求的反应。 3.B 智能化运维intelligentoperationandmaintenance 依托配电室智能运维系统,以实时监测数据为基础,以可视化为手段,以智能化功能为依托,利用 智能化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控配电室运行状态,结合线下巡检、抢修等工作,共同保障配电室的安全 运行,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可实现配电室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维模式。 [来源:DB11/T527,3.4]

4.1新型电力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促进源、网、荷、储各侧资源的 协调发展,增强分布式电源和多样化负荷的接纳能力,推动电、冷、气、热多能互补,全面适应售电主 体多元化和客户用电需求多样化的要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社会用能成本,优化电力营商环境, 推动城市副中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DB11/T 2077—2023

DB11/T 2077—2023

4.2新型电力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应具有坚强的网架结构、科学的容量裕度及灵活的负荷转供能力, 达到结构规范、运行灵活、适应性强。现状电网结构应通过建设和改造逐步向目标网架结构过渡,实现 近远期电网有效衔接,避免电网重复建设。 4.3新型电力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设备选型应安全可靠、经济适用、节能环保、寿命周期合理,积 极稳妥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开关站、电缆分界室、配电室及电力管道等电力 设施应合理预留,满足配电网中长期发展需求。 4.4新型电力系统10kV及以下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应与配电网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根据配电网实际需求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实用,运用调度、监控及数据分析等手段,提升配电网运行 状态管控能力。

配电网标称电压等级的选择应符合GB/T156及GB/T35727的规定,本标准中压交流配电 等级为10kV、低压交流配电系统电压等级为380V、220V,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电压等级为1500 V、750(±375)V、220(±110)V。

依据设计水平年的区域范围、行政级别、饱和负荷密度,参考经济发达程度、用户重要程 水平等划分供电区域。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及拓展区电网分为二个区域类别,供电区域范围 表1的规定。

供电区域的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目标应符合

表2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目标

表2 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目标(续)

5.5.1供电电压偏差

.5.2电压波动和闪变

共连接点电压波动和闪变应符合GB/T12326的规

5.5.4三相电压不平衡

配电网公共连接点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应符合GB/T

DB11/T2077—2023 低压配电网(220V/380V)公共连接点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应小于5%,中压配电网(10kV)公共连接 点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应小于4%,分配给用户的谐波电流允许值应保证各级电网公共连接点处谐波电压 在限值之内。注入公共连接点的谐波电流允许值、公用电网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的测量和计算按照GB/T 14549的规定执行。

5.6.1配电网检修维护、用户接入/退出、改造施工等工作,应优先考虑采取不停电作业方式。 5.6.2配电网工程方案编制、设计、设备选型等环节,应考虑不停电作业的要求。 5.6.3电缆分界室、配电室、开闭器应预留1个10kV进线间隔满足电缆旁路作业、中压发电车接入等 不停电作业需求。 5.6.4配电网不停电作业可采取架空线路带电作业和电缆不停电作业,作业项目和工作要求应按照 GB/T18857的规定执行。

5.7.1配电网规划应按照GB50613的规定编制。 5.7.2根据城乡发展规划和电网规划,结合区域用地的饱和负荷预测结果,确定并预留目标 线路走廊路径及电力管道规模,满足预期供电容量的增长。 5.7.3下列情况应采用电缆线路,并建设电力管道:

D.7.5 下列情况应未用电缆线路,开建设电力官道: a)规划A+类供电区域; b)依据市政规划,明确要求采用电缆线路且具备相应条件的地区; c)走廊狭窄,架空线路难以通过而不能满足供电需求的地区; d)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并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 e)经过重点风景旅游区的区段; f)电网结构或运行安全的特殊需要。 5.7.4实施电力架空线路入地改造为电缆线路的区域,应按照电缆线路的目标网架结构规划、设计和 预留,不得降低供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水平。 5.7.5市政道路沿线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新建开闭器、箱式变电站、低压电缆分支箱等电力箱体应满 足“隐形化、小型化、景观化”的要求。 5.7.6新建开关站、电缆分界室、公用配电室以及为电梯、供水、应急照明等重要负荷供电的用电设 施应设置在地面一层及以上眉山城区车行道维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高于当地防涝用地高程,并设置应急电源接入装置。 5.7.7用户配电室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建于建筑物内的用户配电室应设置在地上首 层或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最底层。 5.7.8配电架空线路不应跨越铁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确需跨越时,应采用电缆从铁路、高等级 公路下方穿过,现状跨越铁路、高等级公路的配电架空线路应逐步改造为电缆穿越。 5.7.9在现状及规划铁路、高速公路、地铁等关键节点位置,应预留满足电网长期发展需求的电力管 道。 5.7.10现状配电架空线路、直理电缆等配电网设备设施位于铁路、高速公路、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保 护区内的,应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对配电架空线路进行入地改造,对直埋电缆等配电设施进行迁移改造。

配电线路主干线、电力管道、配电自动化、通信接入网等设备设施应按照目标网架结构及远 负荷,确定建设规模和接线方式,一次性建设改造到位,避免反复增容或升级改造,

DB11/T 2077—2023

5.8.210kV配电线路应深入低压负荷中心,应采取“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供电方式配置配电 变压器。 5.8.3配电网建设和改造时,根据负荷性质和供电可靠性要求,应预留必要的应急电源接入位置或端 口,适应应急发电机(车)或移动式配电变压器的快速接入。 5.8.4电力用户内部电力设备存在下列情况的,电力用户应对其电力设备及时进行更换改造: a)影响公用电网电能质量超过国家标准的设备: b)运行中且存在安全运行隐患的设备; c)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

5.8.210kV配电线路应深入低压负荷中心JBT 10995-2010 矿井提升机天轮和导向轮用衬块.pdf,应采取“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供电方式配置配电

5.1.1配电网应根据供电区域类型、负荷密度及负荷性质、供电可靠性要求等,结合上级电网的网架 洁构、本地区电网现状及廊道规划,合理选择目标电网结构。 .1.2A+、A类供电区域配电网结构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正常运行时,各变电站(包括直接配出10kV线路的220kV变电站)应有相对独立的供电范围, 供电范围不交叉、不重叠; b)变电站设备检修或故障情况下,变电站之间应有一定的负荷转供能力; c)变电站(包括直接配出10kV线路的220kV变电站)的10kV出线所供负荷应均衡,应有合理的 分段和联络,线路故障或检修时,应具有转供非停运段负荷的能力; d)接入一定容量的分布式电源时,应合理选择接入点,控制短路电流及电压水平; e)A+类高可靠性供电区域的配电网结构应具备网络重构的条件,便于实现故障自动隔离。 .1.3变电站间和10kV配电线路间的负荷转供能力,主要取决于正常运行时变压器的容量裕度、线路 容量裕度、10kV主干线的合理分段数和联络情况等,目标网架建成后,应符合以下要求: a)变电站间通过10kV配电线路转供负荷的比例,A+类供电区域应达到100%,A类供电区域建设 初期应在70%以上,最终形成站间负荷转供能力100%; b)A+、A类供电区域或10kV配电线路的非停运段负荷应能够全部转供至邻近线路(同一变电站 出线)或对端联络线路(不同变电站出线)。 .1.410kV配电线路负载率应根据线路接线方式进行控制,负载率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标准。

表3 10kV配电线路负载率控制标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