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5217.7-2019 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 第7部分:采动应力监测方法.pdf

GB/T 25217.7-2019 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 第7部分:采动应力监测方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地质矿产标准
资源ID:22161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25217.7-2019 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 第7部分:采动应力监测方法.pdf

ICS 73.040 D 20

GB/T25217.7—2019

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

DB11/T 634-2018 建筑物电子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521Z.72019

GB/T25217《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分为14个部分: 第1部分:顶板岩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第2部分:煤的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第3部分:煤岩组合试件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第4部分:微震监测方法; 第5部分:地音监测方法; 第6部分:钻屑监测方法; 第7部分:采动应力监测方法; 第8部分:电磁辐射监测方法; 第9部分:煤层注水防治方法; 第10部分:煤层钻孔卸压防治方法; 第11部分:煤层卸压爆破防治方法; 第12部分:开采保护层防治方法; 第13部分:顶板深孔爆破防治方法; 第14部分:顶板水压致裂防治方法。 本部分为GB/T25217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究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科技天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齐庆新、潘俊锋、张修峰、姜福兴、王书文、张宏伟、窦林名、刘少虹、赵善坤、 秦子哈

GB/T25217《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 第1部分:顶板岩层冲击倾向性分类 第2部分:煤的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 第3部分:煤岩组合试件冲击倾向性 第4部分:微震监测方法; 第5部分:地音监测方法; 第6部分:钻屑监测方法: 第7部分:采动应力监测方法; 第8部分:电磁辐射监测方法; 第9部分:煤层注水防治方法; 第10部分:煤层钻孔卸压防治方法; 第11部分:煤层卸压爆破防治方法; 第12部分:开采保护层防治方法; 第13部分:顶板深孔爆破防治方法; 第14部分:顶板水压致裂防治方法。 本部分为GB/T25217的第7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 本部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齐庆新、潘俊锋、张

GB/T2521Z.72019

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煤矿冲击地压采动应力监测,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665—2005传感器通用术语 GB/T16414一2008煤矿科技术语岩石力学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大 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665一2005传感器通用术语 GB/T16414—2008煤矿科技术语岩石力学

4.1采动应力监测系统主要功能及技术参数

4.1.1可在线监测煤岩应力,自动上传应力数据至地面服务器,并按照时间序列存储。

4.1.1可在线监测煤岩应力,自动上传应力数据至地面服务器,并按照时间序列存储。

GB/T25217.7—20194.1.2井下监测设备应具备自存储功能,在数据上传线路中断时,其自存储时间不小于8h,上传线路恢复后,可自动传输中断期间所存储数据4.1.3可根据设定指标自动判别监测点及监测组的冲击危险性,并输出监测表格,4.1.4地面服务器应配备声光报警装置,当监测具有冲击危险时,可自动声光报警。4.1.5最大采样间隔不大于2min。4.1.6应力传感器量程不小于30MPa,测量误差不大于0.1MPa。4.2采动应力监测系统布置方案4.2.1监测范围依据冲击危险性评价结果,布置在巷道具有冲击危险的区域;其中,掘进巷道迎头后方监测范围不小于150m,采煤工作面超前巷道监测范围不小于300m。4.2.2布置位置4.2.2.1应力传感器一般布置在煤层巷道或碉室的帮部,开孔位置距底板0.5m~1.5m。4.2.2.2已成型巷道应力传感器布置应在受采动应力影响前完成;其中,将受巷道掘进扰动影响的,应力传感器布置应在距离掘进迎头150m前完成;将受工作面回采扰动影响的,应力传感器布置应在距离工作面300m前完成。4.2.3布置参数4.2.3.1监测点深度应力传感器的敏感元件应深人至巷道帮部应力集中区,同一监测组内不同监测点深度应有所区别如图1所示,监测点深度应不少于两种,浅部监测点深度一般为1.5h~3h,深部监测点深度一般大于3h。对于巷帮塑性区宽度较大、应力集中区远离巷帮的巷道,应适当增大监测点深度。深部监测点浅部监测点3/≤2m1. 5/巷帮≤30m监测组A监测组B巷道巷帮a)水平剖面顶板监测组A监测组B0000巷道0.5m~1.5m≤30 m底板b)垂直剖面说明:h巷道高度。图1巷道帮部应力传感器布置图2

4.2.3.2监测点及监测组间距

监测点应力值,单位为兆帕(MPa)

5. 1.2应力变化率 Aa

DB11/T 1597-2018 文物建筑勘察设计文件编制规范5.2冲击危险的判别方法

5.2.1冲击危险性判别

GB/T 2521Z.72019

5.2.1.1首先分别判别监测组内所有监测点的冲击危险性,然后根据各监测点判别结果综合确定监测 组冲击危险性。冲击危险性判别结果分为:有冲击危险和无冲击危险。 5.2.1.2根据应力和应力变化率两项指标综合判别监测点冲击危险性,只要通过一项指标判别有冲击 危险GB/T 41642-2022 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技术要求,则判别该监测点具有冲击危险。 5.2.1.3浅部监测点和深部监测点的指标临界值应有所区别。 5.2.1.4只要监测组内有一个监测点具有冲击危险,则判别该监测组具有冲击危险

5.2.2冲击危险性判别指标临界值确定

可采用类比法设定采动应力监测指标临界值,再根据现场实际考察资料和积累的数据进一步修 直。类比时,应选用开采及地质条件相似的冲击地压巷道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