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B/T 4865-2020 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废石内排技术规范.pdf

YB/T 4865-2020 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废石内排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地质矿产标准
资源ID:35145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YB/T 4865-2020 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废石内排技术规范.pdf

ICS 77.140.99 H34

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 4865202(

矿山露天转地下废石内排技术规范

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Internalwasterocksdumping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open pitto undergroundmining ofironmine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铁矿石与直接还原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东北大学、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鞍钢集团矿业设计 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河北睿索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 质大学(北京)。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安林、刘文胜、平守国、孙厚广、黄贵臣、孙晓刚、曹哲、***、仇金辉、解治宇、 王龙宇、金敏、孙健、米红军、邱景平、韩智勇、何荣兴、王姜维、梅新峰、王林俊、任江涛、薛文东、孙效玉、 张兆仁、刘志斌、傅国辉、温晓庆、毕晟、徐连生、黄朝晖、陈晓云、房明浩、荆洪迪、钟*宇、吴*文、闵鑫。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铁矿石与直接还原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东北大学、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鞍钢集团矿业设计 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河北睿索固废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 质大学(北京)。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安林、刘文胜、平守国、孙厚广、黄贵臣、孙晓刚、曹哲、***、仇金辉、解治宇、 王龙宇、金敏、孙健、米红军、邱景平、韩智勇、何荣兴、王姜维、梅新峰、王林俊、任江涛、薛文东、孙效玉、 张兆仁、刘志斌、傅国辉、温晓庆、毕晟、徐连生、黄朝晖、陈晓云、房明浩、荆洪迪、钟*宇、吴*文、闵鑫。

山露天转地下废石内排技术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露天转地下矿山废石露天境界内排弃的技术参数和生态环境修复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露天转地下过渡期铁矿山,其他类型矿山废石内排可参照执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露天转地下过渡期transitionperiodfromopenpittoundergroundmining 矿山从露天开采全面过渡到地下开采的这段时间称为露天转地下过渡期,也可称为露天与地下联合 开采期。 3.2 排土场dump、wastedump、wastepile 专门用来堆放矿山开采过程中所产生腐殖土、风化岩土、基岩和低品位矿石(表外矿)等固体废弃物 的场所。 [YB/T 4486—2015,定义3.2] 3.3 内部排土场internalwastedump 设置在露天开采境界内的排土场。 3.4 稳定性分析stabilityanalysis 对与工程相关的岩土是否会发生过量变形或破坏而进行的综合评价。 3.5 安全防护距离safetyprotectivedistance 为保护排土场周边应保护对象而留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3.6 拦挡坝stoneretainingdam 设在排土场坡脚处或以外,由土、石等材料筑成的防止滚石、滑坡、泥石流危害或水土流失的构筑物。

YB/T48652020

矿区生态环境修复minereclamation

矿区生态环境修复minereclamation

对各种因采矿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区域因地制宜地采取治理措施,使其修复到期望 动或过程。

4.1.1矿山内部排土场应由具备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包括场址选择、剥离物的性质与粒级组 成、排土场容积计算、服务年限、排土工艺、堆置要素、安全稳定性分析、安全防护距离、防排洪等级及要 求、安全对策措施、复垦规划、环境保护等内容。 4.1.2内部排土场不应影响矿山正常开采和边坡稳定,排土场坡脚与开采作业点之间距离不应*于排 土场设计最终堆置高度,否则应设置滚石拦挡设施。 4.1.3排土工艺应符合GB51119的有关规定。 4.1.4排土场最终境界20m内应排弃大块岩石,以尽可能减少雨水对排土场最终坡面的冲刷,提高排 土场最终境界的安全稳定性。 4.1.5排土场进行排弃作业时,应圈定危险范围,并设立警戒标志,无关人员不应进入危险范围内。 4.1.6在露天生产时对排土场边坡实施监测,发现危险征兆,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 4.1.7内部排土场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工程地质基本条件; b) 边坡稳定条件; 对地下开采的影响; d)地下开采矿量损失; e)是否具备内排空间

4.2.1内部排土场位置的选择应考虑采掘和剥离物的分布,采掘顺序,剥离量大*。 4.2.2内部排土场的容量应尽可能容纳矿山开采所排弃的岩土,排土场地可为一个或多个。 4.2.3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岩土和耕植土的排土场应按要求分排、分堆,并应为其回收利用创造有利的条 件。 4.2.4排土场位置选定后,参照矿山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分析确定排土参数。 4.2.5有采空区或塌陷区的矿山,在条件允许时,可将其采空区或塌陷区开辟为内部排土场。 4.2.6分期开采的矿山,可合理安排采掘顺序,选择易采矿体先行强化开采,腾出采空区用作内部排土 场,发生二次倒运时,应与外部排土场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4.2.7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可利用靠最终帮的露天采场作为地下开采阶段的排土场。

采用汽车运输时应合下列规定: a)汽车运输道路可以利用露天采场内原有道路,原有道路和新设运输道路均应符合GBJ22有关 规定; b)排土场平台应平整,排土线应整体均衡推进,坡顶线应呈直线形或弧形,排土工作面向坡顶线方 向应有2%~5%的反坡:

采用汽车运输时应付合下列规定: a)汽车运输道路可以利用露天采场内原有道路,原有道路和新设运输道路均应符合GBJ22有关 规定; b)排土场平台应平整,排土线应整体均衡推进,坡顶线应呈直线形或弧形,排土工作面向坡顶线方 向应有2%~5%的反坡:

c)排土卸载平台边缘要设置安全车挡,其高度不*于轮胎直径的1/2,车挡顶部和底部宽度应分 别不*于轮胎直径的1/4和3/4; 应按规定顺序排弃土岩,在同一地段进行卸车和推土作业时,设备之间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卸土时汽车应垂直于排土工作线,严禁装载机在排土场边缘沿平行坡顶线方向推土; e)汽车进入排土场内应限速行驶,距排土工作面50m~200m限速16km/h,*于50m限速 8km/h;排土作业区内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限速牌等安全标志牌; 排土场作业区内因雾、粉尘、照明等因素使驾驶员视距*于30m或遇暴雨、大雪、大风等恶劣天 气时,应停止排土作业。

内排技术适合于矿体分布范围较大、水平赋存或倾角很缓,或者矿体比较狭长,采用分区开采,采场 内有两个以上不同标高底平面的矿山,利用所形成的露天采空区作为内排空间

矿山开采过程中,非工作帮一侧形成的空间,在满足空间关系的条件下,可利用靠最终帮的露关采场 区域作为初期内排土场。

矿山内部排土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作业,充分考采场时、空、量的关系,不 应对露天和地下开采安全造成影响,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排土场设计

过渡期内,排土场的稳定性应包括排弃物本身的稳定及其是否沿基底发生滑动,通过确定排土物料 性质与粒级组成、降雨、场地地基条件、排土台阶结构参数以及排土工艺来保持内部排土场的稳定,用余 推力法计算的安全系数应大于1.15。地下开采采用崩落法除外

内部排土场应设置台阶及坡面排水系统,或与深凹露天矿集中排水系统联合钢筋制作与安装施工方案,以利于排土场汇 出

5. 6 排土场监测系统

露天转地下开采、废石内排应贯彻“边生产、边治理、边恢复”的原则,及时修复矿山生态环境 施应符合HJ651的规定。

措施应符合HJ651的规定。 6.2暂时难以修复的,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对环境的负效应。 6.3应对露天转地下矿山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建立环境监测与灾害应急预警机制。 6.4废石首先应进行综合利用,对暂时不能利用或多余的废石应排入排土场堆砌,排土场应符合GB

JTT713-2008标准下载YB/T48652020

18599的规定。 6.5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严禁对生态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和破坏。 6.6生态环境修复后应实现矿山地质环境安全稳定,与周边自然环境和景观相适应,达到备案矿山地质 环境保护和士地复垦方案的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