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GHP 049-2018 地质灾害治理锚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试行)

T/CAGHP 049-2018 地质灾害治理锚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试行)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AGHP 049-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80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199186
下载资源

T/CAGHP 049-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GHP 049-2018 地质灾害治理锚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试行)

T/CAGHP 0492018

b)试验中的加荷速度宜为50kN/min 100kN/min;卸荷速度宜100kN/min~200kN/min。

a) 采用并联千斤顶组,按每个单元锚杆(索)各安装一个千斤顶,由一个油泵操作并施荷的等 荷载方式加荷、持荷与卸荷; b 当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可按锚杆(索)前端至底端的顺序对各单元锚杆(索)逐一进行多循环 张拉试验。

9.3锚杆(索)的验收试验

QGDW 11381-2015 电缆保护管选型技术原则和检测技术规范T/CAGHP 0492018

最大试验荷载条件下,在10min持荷时间内锚杆(索)的位移量应小于1.0mm,若不 能满足,则在持荷至60min时,锚杆(索)位移量应小于2.0mm; 压力型锚杆(索)或压力分散型单元锚杆(索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实测的弹性位移 应大于锚杆(索)杆体非黏结长度的理论弹性伸长值的90%,且小于锚杆(索)杆体非 黏结长度理论弹性伸长值的110%。 3) 拉力型锚杆(索)或拉力分散型单元锚杆(索)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所测得的弹性位 移量应超过该荷载下杆体自由段理论弹性伸长值的80%,且小于杆体自由段长度与 1/2锚固段之和的理论弹性伸长值

锚杆(索)多循环张拉验收试验加荷、持荷和卸

9.3.6锚杆(索)单循环验收试验应符合以下

a)最大试验荷载:永久性锚杆(索)取锚杆(索)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2倍,临时性锚杆(

T/CAGHP0492018

T/CAGHP 0492018

锚杆(索)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1倍。 b 荷载级数宜大于4级,加荷速度宜为50kN/min~100kN/min,减荷速度宜为100kN/min~ 200kN/min。 C 预加的初始荷载为最大试验荷载的十分之一,之后的加荷、持荷及减荷方法应采用图3。 d) 在最大试验荷载持荷时间内,测读位移的时间为0min,1min,2min,3min,4min 5min后; e)荷载分散型锚杆(索)单循环张拉验收试验施荷方式应符合本规程9.2.3、9.2.4条的要求 9.3.7锚杆(索)单循环张拉验收试验结果整理与判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锚杆(索)轴向拉力设计值的1.1倍。 b) 荷载级数宜大于4级,加荷速度宜为50kN/min~100kN/min,减荷速度宜为100kN/min~ 200kN/min。 C 预加的初始荷载为最大试验荷载的十分之一,之后的加荷、持荷及减荷方法应采用图3。 d) 在最大试验荷载持荷时间内,测读位移的时间为0min,1min,2min,3min,4min 5min后; e)荷载分散型锚杆(索)单循环张拉验收试验施荷方式应符合本规程9.2.3、9.2.4条的要求 9.3.7锚杆(索)单循环张拉验收试验结果整理与判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9.4锚杆(索)的螺变试验

图3锚杆(索)单循环张拉验收试验 加荷、持荷和卸荷方式

式中: St—t时所测得的蠕变量 S.t 时所测得的蠕变量。

T/CAGHP0492018

表4锚杆(索)螺变试验加荷等级及观测时间

9.4.5锚杆(索)在最大试验荷载作 的端变率应不大于2.0mm/对数周期,

4.5锚杆(索)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 的端变率应不大于2.0mm/对数周期

9.5锚杆(索)的无损检测

9.5.1锚杆(索)锚固质量无损检测内容应包括锚杆(索)杆体长度和锚固密实度检测。 9.5.2锚杆(索)锚固质量无损检测应委托有检测资质的单位承担,检测机构应通过计量认证,并应 具有相应资质。检测人员应经上岗培训合格,并应持证上岗。 9.5.3锚杆(索)锚固质量应分项或单元进行抽样检测。 9.5.4锚杆(索)锚固质量无损检测资料分析,宜对照无损检测工程锚杆(索)模拟实验成果或类似 工程铺杆(索)锚固质量无损检测资料进行

9.5.5单项或单元工程整体锚杆(索)检测抽样率不应低于锚杆(索)数量的10%时,且每批不宜少 于20根。重要部位和重要功能的锚杆(索)宜全部检测。 9.5.6当单项或单元工程抽检锚杆(索)的不合格率大于10%时,应对未检测的锚杆(索)进行加倍 抽检。 9.5.7锚杆(索)检测结果应以简报、单项或单元工程检测报告的方式提交。 9.5.8单项或单元工程检测报告宜在各期简报的基础上综合整理分析后编制。 9.5.9检测报告宜包含下列主要内容:

a) 工程项目及检测概况; b) 检测依据; c) 检测方法及仪器设备; d) 检测资料分析; e) 检测成果综述; f) 检测结论; g) 附表和附图。

a) 工程项目及检测概况; b) 检测依据; c) 检测方法及仪器设备; d) 检测资料分析; e) 检测成果综述; f) 检测结论; 附表和附图。

10锚固工程监测与维护

10.1.1锚固工程监测分为施工期监测和治理效果监测;施工阶段应由业主委托有资质的监测单位 编制监测方案,并在施工阶段及完工后的运行阶段对锚杆(索)和锚固结构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 10.1.2工程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项目、测点数量、监测仪表与设施、监测频率、监测数据与反馈的 要求、监测数据预警值和应急预案, 10.1.3地质灾害治理锚固工程峻工后,应严格按照设计条件和运行要求对锚固结构进行管理和维 护,锚杆(索)的锚头、防腐保护系统和监测系统应严加保护。 10.1.4应事先制定应急处理方案,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对锚固结构采取修补和治理措施。 10.1.5在检查设定锚杆(索)的承载力和防腐状况时,被临时拆除的锚头混凝土和注浆体,应及时 修复。 0.1.6工程维护管理应包括工程施工阶段和工程使用阶段全过程,业主和有关工程责任方应定期

10.2.1地质灾害锚固治理工程应进行以下项目监测: a) 预应力锚杆(索)锚头与被锚固结构的变形: b) 锚固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地层及受开挖影响的建构物的变形; c) 预应力锚杆(索)的拉力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d) 预应力锚杆(索)头部的腐蚀状况; e) 喷射混凝土层的变形与腐蚀状况; f) 锚固桩和格构等结构的外观状况; g) 地下水位。 0.2.2 根据工程需要,必要时可对锚杆(索)持有承载力、喷层与地层

T/CAGHP 0492018

10.2.3施工监测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部位、项目、方法、仪器型号、规格和标定资料。施工期监测 的原始资料应包括预应力损失值及应力一应变曲线图

10.3预应力锚杆(索)拉力的长期监测

10.3.1永久性或临时性预应力锚杆(索)均应进行锚杆(索)拉力的长期监测。 10.3.2单个独立工程预应力锚杆(索)拉力的监测数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并不得少于3根。 10.3.3锚杆(索)拉力的监测,在安装测力计的最初10天宜每天测定一次,第11天~30天宜每3 天测定一次,以后则每月测定一次。但当遇有暴雨及持续降水、临近地层开挖、相邻锚杆(索)张拉、 爆破振动以及拉力测定结果发生突变等情况时应加密监测频率。锚杆(索)拉力监测时间应根据工 程对象、锚杆(索)初始拉力的稳定情况、锚杆(索)使用期限等情况确定,永久性锚杆(索)工程的锚杆 (索)拉力监测应不少于5年或终生监测

表5预应力锚杆(索)拉力的监测数量

10.3.4锚杆(索)拉力的监测宜采用钢弦式、液压式测力计,监测仪器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长期 工作性能,使用前应进行标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10.3.5预应力变化值不宜大于锚杆(索)设计轴向拉力值的10%,必要时可采取重复张拉或适当 放松以控制预应力变化。 10.3.6对可重复张拉锚杆(索),还可采用再张拉方法进行锚杆(索)拉力和承载力测定

10.4锚杆(索)腐蚀状况检查分析

10.4.1在腐蚀环境中工作的预应力锚杆(索)或镭头混凝土出现开裂、剥落等异常情况时,应进行 锚杆(索)腐蚀状况的检查分析。 10.4.2检查锚杆(索)腐蚀状况的锚杆(索)数量和频率,可根据锚杆(索)工作环境、锚头变形、锚杆 索)拉力变化情况确定 10.4.3锚杆(索)腐蚀状况检查应着重于检查锚头及距锚头1.0m范围内的自由段杆体的腐蚀 状况。 10.4.4对腐蚀环境中的永久性锚杆(索),在其使用期内应进行锚杆(索)腐蚀状况的检查分析。 10.4.5检查分析腐蚀状况的锚杆(索)数量,可根据地质灾害治理锚固工程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 被锚固地层和结构物的变形等)确定。 10.4.6应重点对锚头和临近锚头自由端的锚杆(索)腐蚀状况进行检查。可拆除锚头保护钢罩、混 凝土保护层以及对距锚头1.0m范围的自由段注浆体进行外观检查,或取样进行物理化学分析

10.5锚固工程安全状态的预警值

地质灾害锚固治理工程安全控制的预警值应按表6确定

T/CAGHP 0492018

表6工程安全控制的预警值

10.6监测信息反馈与处理

0.6.1刘对地质火害铺固洁坦 的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设计、施工单位和工程管理部门; 10.6.2当所监测的锚杆(索)初始预应力值变化大于锚杆(索)轴向拉力设计值的士10%时,应采 取重复张拉或适当卸荷; 10.6.3锚头或被锚固的结构物变形明显增大并接近变形预警值时,应增补锚杆(索)或采用其他措 施予以加强; 10.6.4锚杆(索)防腐保护体系存在缺陷或失效时,应采取修补恢复措施,并根据锚杆(索)腐蚀情 况进行补强处理

量检验和验收。 11.1.2工程施工中对检验出不合格的锚杆(索)或喷射混凝土支护层,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增 补、更换或修复等方法处理。 11.1.3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故障时,应查明故障原因,进行专门处理和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 步工序施工,以保障工程质量

11.2锚杆(索)施工质量控制与检验

11.2.1锚杆(索)施工全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锚杆(索)的质量控制检验和试验工作。 11.2.2预应力锚固工程施工期监测的内容、数量、部位和监测方法应按设计要求实施。 11.2.3施工期原位监测工作应与预应力锚杆(索)张拉同步进行,及时整理资料,迅速反馈信息,进 行动态设计,调整施工工艺。 11.2.4对需要转入运行期监测的项目应注意保护并及时移交。如在规定的监测期内仪器发生故 障、失效,应尽快修复继续监测。 11.2.5原材料及产品质量检验应包括下列内容: a)出厂合格证检查; b)现场抽检试验报告检查:

T/CAGHP 049—2018

T/CAGHP 049—2018

11.3.3格构式锚杆(索)挡土墙中砌体结构施工质量和检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203《砌体结 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11.4锚喷支护质量控制与检验

1.4.2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检查应遵守下列规定

b)用钻孔法检查喷层厚度为每80m²~100m²检查一个点; 喷层合格条件:用钻孔法检查的所有点中应有80%的喷层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值不 应小于设计厚度的80%。 11.4.3喷射混凝土应进行抗压强度和黏结强度试验,必要时还应进行抗弯强度、残余抗弯强度(韧 性)、抗冻性和抗渗性试验。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黏结强度试验的试件数量、试验方法及合格标准 应遵守GB50086《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及本规程附录D、附录E的相关规定 11.4.4喷射混凝土层的厚度、抗压强度、黏结强度、表面平整度和表面质量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喷射混凝土工程质量检验与验收标准

11.4.5锚喷支护工程峻工后,应按设计要求和质量合格条件进行验收, 11.4.64 锚喷支护工程验收时,应提供下列资料: a) 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工地材料试验报告,代用材料试验报告; 锚喷支护施工记录; 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外观尺寸及锚杆(索)抗拔力等检查和试验报告,预应力锚杆(索)的 性能试验与验收试验报告; d)方 施工期间的地质素描图; e)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f) 设计变更报告; g) 工程重大问题处理文件; h)竣工图

11.5不合格锚杆(索)的处理

T/CAGHP 0492018

11.5.1对不合格的锚杆(索),若具有能二次高压灌浆的条件,应进行二次灌浆处理,待灌浆体达到 75%设计强度时再按验收试验标准进行试验;否则应按实际达到的试验荷载最大值的50%(永久 性锚杆(索))或70%(临时性锚杆(索))进行锁定,该锁定拉力值可按实际提供的锚杆(索)承载力设 计值予以确认。 1.5.2按不合格锚杆(索)所在位置或区段,核定实际达到的抗力与设计抗力的差值,并采用增补 锚杆(索)的方法予以补足。 1.5.3锚杆(索)验收试验不合格时,应增加锚杆(索)试件数量,增加的锚杆(索)试件应为不合格 铺杆(索)的3倍

11. 6. 1 地质灾害治理锚固工程验收应取得下列资料: a) 工程勘察及工程设计文件; b) 工程用原材料的质量合格证和质量鉴定文件; c) 各检验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记录和验收资料: d)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e) 锚杆(索)基本试验、验收试验记录及相关报告: f) 喷射混凝土强度(包括喷射混凝土与岩体黏结强度)和厚度的检测记录及报告; g) 设计变更报告; h) 工程重大问题处理文件: i) 监测设计、实施及监测记录与监测结果报告; j) 竣工图。 11. 6.2 对设计要求进行锚杆(索)预应力长期监测的工程,验收时应提交相应的报告。 11. 6. 3 地质灾害治理锚固工程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已按批准的设计图纸、技术文件及承包合同中的有关规定施工完毕,工程质量符合设计 求,具备投人使用条件;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经处理后已达到设计要求。 11.6.4地质灾害治理锚固工程验收分为单位工程验收和单项工程验收,其验收均含交工验收利 工验收。

表A.3预应力锚杆(索)编制合格证

表A.4锚杆(索)张拉记录表

T/CAGHP 0492018

1单元锚杆(索)的荷载、位移及预加荷载计算应符合以下要求 a)每个单元锚杆(索)所受的拉力T,由式B.1计算

中 T. 一每排锚杆(索)所受的拉力(kN); Ta一锚杆(索)拉力设计值; 单元锚杆(索)数量(个)。 b)每个单元锚杆(索)的弹性位移模量S:,由式B.2计算

T,一每排锚杆(索)所受的拉力(kN); Ta—锚杆(索)拉力设计值; 单元锚杆(索)数量(个)。 b)每个单元锚杆(索)的弹性位移模量

S一每个单元锚杆(索)的位移量(mm); A。一每个单元锚杆(索)钢绞线的截面积(mm²); L一每个单元锚杆(索)的长度(mm); E。一钢绞线的弹性模量(N/mm²)。 c)各单元锚杆(索)的预加荷载T,由式B.3计算

B.2各单元锚杆(索)的张拉锁定应符合以下

(i=1,2,3,.,n

(i=2,3,4,..) ....(B.3)

各单元锚杆(索)的张拉锁定应符合以下规定: 将张拉工具锚夹片安装在第一单元锚杆(索)位于锚头处的筋体上,按张拉管理图张拉 载P2,见图B.1、图B.2。

图B.1荷载分散型锚杆(索)长度示意图

T/CAGHP0492018

b)在张拉工具锚夹片仍安装在第一单元锚杆(索)钢绞线的基础上,再将张拉工具锚夹片安装 在第二单元锚杆(索)的钢绞线上,继续张拉至张拉管理图上荷载P3; 在张拉工具锚夹片仍安装在第一、二单元锚杆(索)钢绞线的基础上,再将张拉工具锚夹片 安装在第三单元锚杆(索)的钢绞线上,继续张拉至张拉管理图上荷载P。; 在张拉工具锚夹片仍安装在第一、二、三单元锚杆(索)钢绞线的基础上,再将张拉工具锚夹 片安装在第四单元锚杆(索)的钢绞线上,继续张拉至张拉管理图上的组合张拉荷载P组; 各单元锚杆(索)组合张拉至设计拉力值或锁定拉力值

T/CAGHP 0492018

(规范性附录) 锚杆(索)的极限抗拔试验

1.1锚固工程质量应进行抗拨承载力的现场检验, 1.2锚杆(索)抗拨承载力现场检验可分为非破坏性检验和破坏性检验。对于一般结构及非 件,可采用非破坏性检验;对于重要结构构件及生命线工程非结构构件应采用破坏性检验。

2.2同规格、同型号、基本相同部位的锚杆(索)组成一个检验批。抽取数量按每批锚固总数 计算,且不少于3根

4.1加荷设备支撑环内径D。应满足下列要求:化学植筋D。≥Dmax(12d,250mm),膨胀型 索)和扩孔型锚杆(索)D.≥4h。

a)连续加载,以匀速加载至设定荷载或锚固破坏,总荷载时间为2min~3min。 b) 分级加载,以预计极限荷载的10%为一级,逐级加荷,每级荷载保持1min~2min,至设定 荷载或锚固破坏。 C.4.3非破坏性检验,荷载检验值应取0.9A。fyk及0.8Nrk.。计算之较小值。fy为钢筋屈服强度的 标准值,NRk为非钢材破坏承载力标准值

min持荷期间荷载降低≤5%时为合格。当非破坏性检验为不合格时,应另抽不小于3根锚杆(索) 做破坏性检验判断。

式中: 锚杆(索)拉力设计值 NRm——锚杆(索)极限抗拔力实测平均值 NRmin 锚杆(索)极限抗拔力实测最小值 NRk. 锚杆(索)极限抗拔力标准值 供国承找中检

T/CAGHP 0492018

NRm≥[JNs Nsi ≥Ne. (C. 2)

表C.1锚固承载力分项系数%

5.3当实验结果不满足C.5.1和C.5.2相应规定时,应会同有关部门依据试验结果,研究 门措施处理。 5.4预应力锚杆(索)极限抗拔力加荷、持荷和卸荷方式应符合图C.1的规定。

图C.1锚杆(索)极限抗拔力试验方法

T/CAGHP 0492018

T/CAGHP 0492018

.1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试块应采用从现场施工的喷射混凝土板件上切割或钻心法制取。最 模具尺寸为450mmX450mm×100mm(长×宽×高),模具一侧边为散开状。 .2标准试块制作应符合下列步骤: a) 在喷射作业面附近,将模具开一侧朝下,以80°(与水平面的夹角)左右置于墙脚。 先在模具外的边墙上喷射,待操作正常后将喷头移至模具位置由下而上逐层向模具内喷满 混凝土。 C) 将喷满混凝土的模具移至安全地方,用三角抹刀刮平混凝土表面。 d) 在潮湿环境中养护1天后脱模。将混凝土板件移至试验室,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7天 用切割机去掉周边和上表面(底面可不切割)后加工成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块或钻芯 成高100mm、直径为100mm的圆柱状试件,立方体试块的允许偏差为:边长土10mm,直 角≤2°。喷射混凝土板件周边120mm范围内的混凝土不得用作试件。

T/CAGHP 0492018

GB/T 40147-2021 科技评估通则(规范性附录) 喷射混凝土黏结强度试验

(规范性附录) 喷射混凝土黏结强度试验

E.1喷射混凝土与岩石或硬化混凝土的黏结强度试验可在现场采用对被钻芯隔离的混凝土试件进 行拉拔试验完成,也可在试验室采用对钻取的芯样进行拉力试验完成。 E.2钻芯隔离试件拉拔法及芯样拉力试验示意图见图E.1及图E.2。 E.3试件直径尺寸可取50mm~60mm,加荷速率应为1.3MPa/min~3.0MPa/min;加荷时应确 保试件轴向受拉。 E.4喷射混凝土黏结强度试验报告应包括试块编号、试件尺寸、养护条件、试验龄期、加荷速率、最 大荷载、测算的黏结强度以及对试件破坏面和破坏模式的描述

.1对钻心隔离的喷射混凝土试件的拉拔试验

图E.2钻取试件的直接拉力试验

GB/T 17215.211-2021 电测量设备(交流) 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 第11部分:测量设备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