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T 67-2017 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分类与代码

DB/T 67-2017 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分类与代码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T 67-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1.1K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01331
下载资源

DB/T 67-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T 67-2017 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分类与代码

ICS 91.120.25 P 15 备案号:59909—2017

ICS 91.120.25 P15

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分类与代码

JTS 304-2019 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检测与评估技术规范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原则和方法 编码方法. 分类与代码表· 参考文献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分类原则和方法 编码方法. 分类与代码表· 参考文献

本标准按照GB/T1.1 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 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冬梅、张学民、申旭辉、王兰炜、陈化然、詹艳、何宇飞、张宇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 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冬梅、张学民、申旭辉、王兰炜、陈化然、詹艳、何宇飞、张宇

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分类与代石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的分类原则、分类方法和编码方法,给出了地震卫星电磁观 测测项的分类与代码表。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及产出数据的汇集、管理、交换和应用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 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027一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20001.3一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3部分:信息分类编码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等离子体plasma 种电离的气体,以自由电子和带电离子为主要成分的物质形态,常被看作是物质的第四态,具 有很高的电导率,与电磁场存在极强的耦合作用,整体呈电中性

高能粒子energeticparticle

能量范围从数千电子伏特至数百兆电子伏特的粒子,主要包括质子和电子,此外还有原子核 亚原子粒子等。

电离层ionosphere 高层大气中被太阳辐射部分电离的区域,能显著影响无线电波传输,高度大约从60k 000km之间,通常又可以分为D、E、F区。 [GB/T 30114.2—2014,定义 5.1]

电离层闪烁ionosphericscintillation 无线电波穿越电离层时GB/T 5031-2019 塔式起重机,受电离层不规

无线电波穿越电离层时,受电离层不规则结构引起的信号振幅、相位等短周期不规则变化。

、卫星其他物理量或化学量观

卫星其他物理量或化学量观测 1.2按照卫星电磁观测的观测类别、 观测对象、观测分量或分项依次进行划分

本标准采用GB/T7027一2002给出的线分类法,将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分成四个层级: 一第一层级为地震卫星电磁观测,以区别于地震行业的地面电磁观测和其他学科的卫星观测; 第二层级为观测类别,用于表征在地震卫星电磁观测中,为获得电离层电磁信息而开展的不 同类别的观测,包括电场、磁场、等离子体原位、高能粒子、电离层结构等观测; 第三层级为观测对象,以表征电离层电磁信息特征的物理量为依据,用于区分同一类别的不 同观测对象; 第四层级为测项分量或分项,用于区分同一观测对象的不同分量或分项

5.1本标准分类与代码表的编排采用GB/T20001.3一2001表A.1示例方式。 5.2本标准采用4位编码。自左至右,第1位采用大写字母A~Z编码,第2位至第4位采用数字1~ 9编码,编码可不连续。第1位取“A”,表示地震卫星电磁观测;第2位表示地震卫星观测中不同观 则类别序号;第3位表示同一观测类别中不同观测对象序号;第4位表示同一观测对象中不同观测分 量或分项序号。具体编码结构如图1所示

SL 395-2007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分类与代码表见表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