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8590-2020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

GB/T 38590-2020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1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0853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8590-2020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

表C.12森林类别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林种分类标准见表C.13。

表C.13林种分类标准及代码表

DL/T 2005-2019 直流电压互感器使用技术条件GB/T38590—2020

具体划分标准请见LY/T2012

C.14公益林事权等级

公益林事权等级划分标准见表C.14

表C.14公益林事权等级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C.15公益林保护等级

公益林保护等级划分标准见表C.15

表C.15公益林保护等级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C.16商品林经营等级

商品林经营等级评定标准见表C.16.

表C.16商品林经营等级评定标准与代码表

GB/T38590—2020C.17起源分类起源分类标准见表C.17。表 C.17起源分类标准及代码表天然人工项目人工促进人工林采天然下种萌生起源植苗直播飞播天然更新伐后萌生代码1112 1321222324注:植苗包括植苗、分殖和托插3种造林方式,直播包括穴播、条播2种造林方式,人工林采伐后萌生特指集约经营的人工林或种植林。C.18树种分类树种和优势树种分类标准见表C.18表C.18树种和优势树种分类及代码表名称代码名称代码名称代码名称代码一、乔木树种(组)黄山松270楠木450二、红树林树种(组)1.针叶树种(组)乔松280榆树460白骨壤641冷杉110其他松类290刺槐465桐花树642云杉120杉木310木荷470秋茄643铁杉130柳杉320枫香480红海榄644油杉140水杉330其他硬阔类490其他红树林树种659落叶松150池杉340搬树510三、竹林树种(组)红松160柏木350榛木520毛竹660樟子松170紫杉(红豆杉)360杨树530散生类670赤松180其他杉类390柳树535其他竹丛生类680黑松1902.阔叶树种(组)泡桐540混生类690油松200栎类410桉树550四、经济树种(组)华山松210桦木420相思5601.果树类马尾松220白桦421木麻黄570柑橘类701云南松230枫桦422楝树580苹果702思茅松240水、胡、黄430其他软阔类590梨703高山松250水曲柳4313.混交树种组桃704国外松260胡桃楸432针叶混610705湿地松261黄波罗433阔叶混620杏706火炬松262樟木440针阔混630枣70732

:表中未列树种由各省自行确定,并与上次清查保持一到致

对于同龄林,要求根据乔木林平均年龄划分龄组,划分标准及代码见表C.19

表C.19龄组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GB/T38590—2020

以上标准主要适用于一般用材林,短轮伐期和速生丰产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的龄组划分标准按照LY/T2908 执行。 注:表中未列树种的龄组划分标准由各省自行制定。

对于异龄林,要求根据乔木林平均胸径划分径组,划分标准及代码见表C.20

D径组划分标准及代码

经济林产期划分见表C.21

表C.21经济林产期划分及代码表

群落结构类型划分标准见表C.22

GB/T385902020

表C.22群落结构类型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树种结构划分标准见表C.23

表C.23树种结构划分标准与代码表

林层结构划分见表C.24。

表C.24林层结构划分及代码表

GB/T 385902020

林龄结构类型划分标准见表C.25

表C.25林龄结构类型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自然度划分标准见表C.26。

表C.26自然度划分标准与代码表

用材林近成过熟林可及度等级划分标准见表C.27

森林灾害类型划分见表C.28

表C.28森林灾害类型划分及代码表

森林灾害等级评定标准见表C.29

表C.29森林灾害等级评定标准及代码表

森林健康等级评定标准见表C.30

表C.30森林健康等级评定标准及代码表

乔木林和竹林抚育措施分类见表C.31

GB/T38590—2020

表C31乔木林和竹林抚育措施分类及代码表

人工林类型划分标准见表C.32。

表C.32人工林类型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天然更新等级评定标准见表C.33

表C.33天然更新等级评定标准及代码表

森林覆被类型连片面积等级划分标准见表C.34.

GB/T385902020

34森林覆被类型连片面积等级划分标准及代码

森林覆被类型变化原因划分标准见表C.35

C.35森林覆被类型变化原因划分标准及代码表

GB/T38590—2020

立木类型包括林木、散生木和四旁树3类: a)林木:生长在乔木林和疏林中的树木; b)散生木:生长在灌木林、竹林、新造林、其他林地和非林地上的树木(不包括四旁树)以及幼中林 上层不同世代的高大树木(霸王木等); )四旁树:生长在非林地中村(宅)、路、水、田旁的树木。 立木类型划分见表 C.36.

表C.36立木类型划分及代码表

分别复测样地和其他样地(包括改设样地、增设样地和临时样地)确定样木的检尺类型: a)复测样地的检尺类型包括保留木、进界木、枯立木、采伐木、枯倒木、漏测木、多测木、胸径错测 木、树种错测木和类型错测木等10类: 保留木:前期调查为活立木,本期调查时已复位的活立木; 进界木:前期调查未达到起测胸径,本期调查已生长到够检尺胸径(5cm)的活立木; 采伐木:前期调查为活立木,本期调查时已被采伐的样木; 一枯立木:前期调查为活立木,本期调查时已枯死的立木; 枯倒木:前期调查为活立,本期调查时已枯死的倒木:

GB/T385902020

漏测木:前期调查时已达起测胸径(5cm)而被漏检的活立木; 多测木:前期为检尺样木,本期调查时确定位于界外或重复检尺或不属于检尺对象的 样木; 胸径错测木:两期胸径之差明显大于或小于平均生长量的活立木; 树种错测木:两期调查树种名称不相同,确定为前期树种判定有错的活立木; 类型错测木:前期检尺类型判定有错的样木,特指前期错定为采伐木、枯立木、枯倒木而本 期调查时仍然存活的复位样木; 新测木:除进界木、漏测木以外新增加的样木,特指因大树移栽而增加的检尺样木。 其他样地的检尺类型包括活立木、枯立木、枯倒木3类。 尺类型划分见表C.37

7检尺类型划分及代码

复测样地上未复位的保留木和新增检尺对象样木按活立木对待,检尺类型代码为1 其他样地只要求对活立木进行编号和检尺(代码记1),枯立木、枯倒木不检尺。 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椰子、槟榔、油棕、棕榈等树种不检尺

GB/T38590—2020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森林质量与生态功能评价

从植被覆盖、森林结构、森林生产力、森林健康、森林灾害等方面,选取17个指标。对这些指标数量 化和等级划分后,依据数量化理论I对每个评价指标因子各等级进行赋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 法(即特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因子权重。根据每个评价指标因子的权重值与等级分值进行加权计算求 和,计算出乔木林质量指数(EEQ,0~1),计算式为:

EEQ=ZV.W:/17

式中: V;各指标评分值(0~10)(见表D.1); W:—各指标的权重(0~1)(见表D.2)。 根据乔木林质量指数,将乔木林质量分为好(EEQ≥0.7)、中(0.5≤EEQ<0.7)、差(EEQ<0.5)3个等级。

.1乔木林质量评定各指

表D.2乔木林质量评定各指标权重

D.2多样性指数评价指标

D.3物种数量评价指标

物种数量评价指标包括:

GB/T 385902020

a)相对多度:RA=某一物种的株数/所有物种总株数×100; b)相对频度:RF=某一物种的频度/所有物种的频度×100; C) 相对优势度:RD=某一树种的胸高断面积/所有树种的胸高断面积之和×100; d)重要值:IV=(RA+RF+RD)/3。 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和重要值主要是针对乔木树种进行评价。对于灌木和草本,一般 不考虑相对优势度,重要值取相对多度和相对频度的平均数

D.4物种多样性评价指标

D.5森林生态功能评价因子及类型划分

森林生态功能评价因子及类型划分见表D.3

表D.3森林生态功能评价因子及类型划分

D.6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评定

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评定标准见表D.4

表D.4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评定标准与代码表

D.7森林生态功能指数

GB/T 385902020

E.1 A 类调查因子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样地调查因子合格要求

A类调查因子包括: a)样地固定标志,主要有固定标桩、定位树等。 样地位置,对于增设与改设样地,引线定位时引点定位误差应小于地形图上1mm所代表的距 离,引线方位角误差小于1°,引点至样点的测量距离误差<1%;用导航仪直接定位时,纵横坐 标定位误差不超过10m15m, C) 每木检尺株数,大于或等于8cm的应检尺株数不允许有误差;小于8cm的应检尺株数,允许 误差为5%,最多不超过3株。 d 胸径测定,胸高直径等于或大于20cm的树木,胸径测量误差小于1.5%,测量误差1.5%~ 3.0%的株数不能超过总株数的5%;胸径小于20cm的树木DB36T 1442.4-2021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规程 第4部分:大中型灌区.pdf,胸径测量误差小于0.3cm,测量 误差大于0.3cm小于0.5cm的株数不允许超过总株数的5%。 e 森林覆被类型的确定不应有错

B类调查因子包括: a)样地周界测量,增设与改设样地周界测量闭合差应小于0.5%,复测样地周界长度误差应小 于1%。 b 固定样木位置图,根据样木方位角和水平距正确绘制,标明样木编号,样木相对位置的出错率 不天于3%。 C 样木立木类型和检尺类型,出错率不天于1%。 d 权属、起源、森林类别、林种、优势树种、健康等级、样木编号、植被类型、自然度、林层结构、林龄 结构、树种结构、群落结构、公益林事权等级、公益林保护等级、商品林经营等级、林地保护等 级、人工林类型、森林覆被类型变化原因、基岩裸露、下木树种、未成林造林地造林树种、造林年 度、造林密度、苗龄、苗木保存率、抚育措施等的确定不应有错。 e 跨角林样地调查记录正确无误 f 样木树高测定,当树高为10m以下时应小于3%,10m以上时应小于5%。

C类调查因子包括: a) 样地号、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砾石含量、土壤厚度、腐殖质厚度、枯 枝落叶厚度等填写正确无漏, b) 森林覆被类型面积等级、有无特殊对待、径组、平均直径、平均树高、平均优势高、可及度、森林 灾害类型、森林灾害等级、天然更新等级、经济林产期、灌木平均高、草本平均高、样木标牌等的 确定不应有错,

C类调查因子包括: a 样地号、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壤砾石含量、土壤厚度、腐殖质厚度、 枝落叶厚度等填写正确无漏GB_T 14684-2011建设用砂, b 森林覆被类型面积等级、有无特殊对待、径组、平均直径、平均树高、平均优势高、可及度、森 灾害类型、森林灾害等级、天然更新等级、经济林产期、灌木平均高、草本平均高、样木标牌等 确定不应有错

c)郁闭度、灌木覆盖度、草本覆盖度、植被总覆盖度,测定误差应小于0.10或10个百分点, d)毛竹株数、其他竹株数,误差不大于3%, e)林分年龄与龄组,增设和改设样地的最大年龄误差为一个龄级,复测样地的最大年龄误差为间 隔期年数。 植被样方调查中,主要下木树种的胸径测量误差小于0.3cm,树高测量误差小于3%。 g)植被样方调查中,主要灌木种名称、株数、平均高、平均地径、盖度,主要草本种名称、平均高、盖 度等的确定不应看错

GB/T 38590—2020参考文献[1] GB/T 14721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森林类型[2] GB/T 18337.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3] GB/T 26426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4] GB/T 30363森林植被状况监测技术规范48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