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OE 20.5-2020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5部分:珊瑚礁.pdf

T/CAOE 20.5-2020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5部分:珊瑚礁.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1916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AOE 20.5-2020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5部分:珊瑚礁.pdf

8.3硬珊瑚补充量判读

统计样方内不大于2cm的造礁石珊瑚幼体数量,该数量除以样方面积,即为硬珊瑚补 充量,单位为ind/m²。判读时种类鉴定到科或属,且应注意区别幼体与死亡后仅剩的小块 舌体。判读分析结果记录在附录H表H.1中

8.4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判读

判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样带录像中所有可见的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类别和数量, 包括软珊瑚、柳珊瑚、海葵、海百合、海星、海胆、蛇尾、海参、海绵、海鞘、甲壳类 双壳类、螺类等。对于敌害生物和指示生物种类和数量,包括长棘海星、核果螺、蓝指滋

DB34/T 1981-2013 安徽省公路水运工程梁式支架技术规程星、法螺、裤碟、长刺海胆、石笔海胆、龙虾等应单独判读。判读分析结果记录在附录I 表.1中。

8.5大型底栖藻类判读

判读样方内大型底栖藻类的种类、覆盖率和高度。种类鉴定应以藻类微距照片或实物 标本为准,并收集每种藻类清晰照片。判读分析结果记录在附录J表J.1中。

水文数据整理与分析按照GB/T12763.2规定的要求进行。气象数据整理与分析按照 GB/T12763.3规定的要求进行。

8.8.2泥沙沉降速率

将封口袋中的泥沙样品均匀平整摊放于瓷盘内,放入烘箱进行烘干处理,干燥温度为 05C,干燥时间一般为2h。置于干燥器冷却15min~20min,然后在感量0.001g的天平 上称量。泥沙沉降速率分析数据记录在附录K表K.1中。

9.1现场调查记录与内业分析数据

各项要素的现场调查记录和内业分析记录按照现场调查和内业分析要求填写。在完成 业分析工作后,需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包括: a)珊瑚礁生态调查数据。统计报表以excel表格形式填报与保存,格式见附录L; b)种类名录。珊瑚、鱼类、大型底栖藻类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名录以excel 表格填报与保存,格式见附录M; c)海水调查要素数据。海水调查要素统计报表以excel表格形式填报与保存,格式 见附录N: d)水文气象调查数据。水文气象调查要素统计报以excel表格形式填报与保存,格 式见附录O; e) 沉积物调查数据。沉积物调查要素统计报表以excel表格形式填报与保存,格式 见附录P。

各项影像资料,需按类别进行整理存储,包括: 珊瑚样带录像、鱼类样带录像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样带录像; 样方照片; 珊瑚、鱼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大型底栖藻类的种类照片:

各站调查工作中拍摄的其他照片或录像

各站调查工作中拍摄的其他照片或录像

评估指标包括反映珊瑚礁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及生境状况的主要指标,包括: 各站珊瑚覆盖率; 造礁石珊瑚种类数量,包括各站位种类数量和区域总种类数量; 各站硬珊瑚补充量; 各站鱼类指示种密度; 各站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指示种密度; 各站大型底栖藻类覆盖率; 各站海水悬浮物含量。

参照系按以下方式选取和使用: a)收集调查区域的历史资料,包括常规监测、专项调查、文献资料等获得的生态系统 数据,建立参照系; b)参照系宜采用上述数据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生态系统变化的资料; c)当历史资料齐全时,以历史资料作为评估的参照系; d)当有部分历史资料时,以部分历史资料作为评估的参照系,数据缺少部分仅对现状 开展描述性评价; e)当缺乏历史资料时,可不开展生态系统受损评估,仅开展生态系统现状评估,结果 宜作为以后评估的参照系,

10.3.1.1珊瑚覆盖率变化

珊瑚覆盖率变化是体现珊瑚礁生态系统变化状况的最主要指标。单个站珊瑚覆盖函 基准值的相对变化值,表示该站珊瑚覆盖率相对变化幅度,计算方法见公式(1):

SC一单个站珊瑚覆盖率较基准值的相对变化值 C一一第i个站的珊瑚覆盖率; 一第i个站珊瑚覆盖率的基准值。 单站珊瑚覆盖率相对变化值分级及赋值见表2。

表2单站珊瑚覆盖率变化分级及其赋值表

10.3.1.2 造礁石珊瑚种类数量变化

S一单站造礁石珊瑚种类数量较基准值的相对变化值 S一第i个站的种类数量,单位为种; Sio一一第i个站种类数量的基准值,单位为种。 单站珊瑚覆盖率相对变化值分级及赋值见表3

单站造礁石珊瑚种类数量变化分级及其赋值表

10.3.1.3硬珊瑚补充量变化

补充量的变化,体现了珊瑚礁生态系统 幼体补充功能减弱或增强。单个站硬珊瑚补充量较其基准值的相对变化值,表示该站硬珊 瑚补充量的相对变化幅度,计算方法见公式(3)

SR一一单个站硬珊瑚补充量较其基准值的相对变化值; R第i个站的硬珊瑚补充量,单位为个/平方米(ind/m²); Rio—第i个站硬珊瑚补充量的基准值,单位为个/平方米(ind/m2)。 单站硬珊瑚补充量相对变化值分级及赋值见表4。

表4单站硬珊瑚补充量变化分级及其赋值表

10.3.1.4珊瑚礁鱼类指示种密度变化

珊瑚礁鱼类中蝴蝶鱼、鹦嘴鱼和石斑鱼对珊瑚礁生态系统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其密度 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单个站蝴蝶鱼科、鹦嘴鱼科和石斑 鱼属所有种类密度较基准值的相对变化值,表示该站鱼类指示种密度的相对变化幅度,计 算方法见公式(4):

SF一单个站所有鱼类指示种密度较基准值的相对变化值; F第i个站的所有鱼类指示种密度合计值,单位为尾/250平方米(ind/(250m²)); Fio第i个站所有鱼类指示种密度的基准值,单位为尾/250平方米(ind/(250m²))。

单站鱼类指示种密度相对变化值分级及赋值见表5。

表5单站鱼类指示种密度变化分级及其赋值表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指示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中碎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其密度变化在一定 程度上指示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单个站阵碟科所有种类密度较基准值的相对变 化值,表示该站密度的相对变化幅度,计算方法见公式(5)

SGC一一单个站裤密度较基准值的相对变化值; GC;一第i个站裤碟科所有种类密度合计值,单位为个/250平方米(ind/(250m²)); GCi0 一第i个站碑碟密度的基准值,单位为个/250平方米(ind/(250m²))。 单站密度相对变化值分级及赋值见表6

表6单站阵碟密度变化分级及其赋值表

10. 3. 1. 6 大型底栖藻类覆盖率变化

大型底栖藻类覆盖率变化,也是珊瑚礁生态系统受损或开始恢复主要特征之一。单个 站大型底栖藻类覆盖率较基准值的相对变化值,表示该站大型底栖藻类覆盖率的相对变化 幅度,计算方法见公式(6)

3A一一单个站大型底栖藻类覆盖率较基准值的相对变化值 A一第i个站的大型底栖藻类覆盖率; Aio一第i个站大型底栖藻类覆盖率的基准值 站大型底栖藻类覆盖率相对变化值分级及赋值见表7。

表7单站大型底栖藻类覆盖率变化分级及其赋值

10.3.1.7海水悬浮物含量变化

海水悬浮物含量对珊瑚生长与恢复极为重要,对生境变化和人类活动有重要的指示意

义。单个站海水悬浮物含量较基准值的相对变化值,表示该站海水悬浮物含量的相对变化 幅度,计算见方法公式(7):

SS二单个站海水悬浮物含量较基准值的相对变化值; SS:一第i个站的海水悬浮物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SSio一第i个站海水悬浮物含量的基准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单站海水悬浮物含量相对变化值分级及赋值见表8。

10.3.1.8单站多指标综合评估

据以上7个指标赋值大小进行综合评估,计算

式中: Vsite一一单站综合评估计算结果; Vi—n个指标赋值结果之和,n≤7; ViMAXn个指标的赋值满分之和,n≤7。 若由于现状数据或基准值缺乏导致部分指标不能赋值评估时,则舍弃不能评估的指标 人余下指标进行评估,同时也仅用余下指标的赋值满分参与计算。 单站生态评估分级结果表9

表9单站珊瑚礁生态状况评估结果分级表

区域评估结果由区域内各站评估结果综合得出,计算方法见公式(9)

式中: Icr—区域综合生态评估计算结果; 一单站综合评估计算结果; 一区域调查评估站位数量。 区域珊瑚礁生态系统分级见表10。

Ier =Z, Vsite / n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珊瑚礁生态调查断面位置记录表 珊瑚礁生态调查断面位置记录格式见表A.1。 表A.1珊期礁生态调查断面位置记录表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珊瑚礁生态调查现场记录表 珊瑚礁生态调查现场记录格式见表B.1。 表B.1珊瑚礁生态调查现场记录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人类活动调查记录表 人类活动调查记录格式见表C.1。

表 C.1人类活动调查记录表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自然灾害调查记录表 自然灾害调查记录格式见表E.1

DB11/T 1609-2018 预拌喷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表E.1自然灾害调查记录表

附录K (规范性附录) 泥沙沉降速率测试分析记录表 泥沙沉降速率测试分析记录格式见表K.1。

表K.1泥沙沉降速率测试分析记录表

附录M (规范性附录) 珊瑚礁生态调查生物种类数据报表 珊瑚礁生态调查生物种类数据格式见表M.1。

GB/T 51293-2018 城市轨道交通给水排水系统技术标准表M.1珊瑚礁生态调查生物种类数据报表

附录0 (规范性附录) 珊瑚礁生态调查水文气象要素数据报表 珊瑚礁生态调查水文气象要素数据格式见表0.1。 表0.1珊瑚礁生态调查水文气象要素数据报

附录P (规范性附录) 珊瑚礁生态调查沉积物粒度数据报表 珊瑚礁生态调查沉积物粒度数据格式见表P.1。 表P.1珊瑚礁生态调查沉积物粒度数据报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