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442.6-202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六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监测.pdf

HJ 442.6-202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六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监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4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2176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HJ 442.6-202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六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监测.pdf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for offshore environmentalmonitoring Part6offshorebiologicalmonitoring (发布稿)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子版为发布稿GB/T 51308-2019 海上风力发电场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请以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适用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近岸海域生物监测的一般要求 生物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 生物样品分析 生物监测质量控制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六部分近岸海域生物监测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 标准。 GB17378.7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GB/T17826海洋生物分类代码 HJ168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 HJ442.1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一部分总则 HJ442.2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 HJ442.3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三部分近岸海域水质监测 HJ442.1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十部分评价及报告 HJ73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 HY/T147.5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5部分:海洋生态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物监测biologicalmonitoring 定期和定点(区域)分析与测定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因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反应并 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类别。 3.2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是一类自养型的浮游生物,多为单细胞植物,具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体,能吸收光能和 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自行制造有机体(主要是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硅藻、甲藻、绿 藻、蓝藻、金藻、黄藻以及藻类孢子等,它们是水域的主要生产者

浮游动物zooplankton 生活于水层中被动地移动的细小动物统称为浮游动物。包括浮游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 软体动物的翼足类和异足类、甲壳动物、毛颚动物、被囊动物、浮游幼虫以及其它门类中的 个别浮游种类等。按个体大小可分为巨型浮游动物、大型浮游动物、中小型浮游动物和微型 浮游动物。本标准中的大型浮游动物、中小型浮游动物分别指使用GB17378.7浅水I、II 型浮游生物网采集到的浮游动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指个体很小、一般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辨认的许多类群的生物。广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 放线菌、霉菌、酵母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类病毒、原生动物 及单细胞藻类。

潮间带生物intertidal benthos

生活在潮间带底表的植物和底表与底内的动物

大型底栖生物macrobenthos 生活于水域底上、底内或接近于底上的动植物,统称为底栖生物。大型底栖生物是底栖 生物的一类,为不能通过0.5mm孔径网筛的底栖生物。

4近岸海域生物监测的一般要求

近岸海域生物监测实施方案制定按HJ442.1相关要求执行;监测点位布设按照HJ73C 要求执行;数据处理与数据上报按HJ442.2要求执行;评价与报告按HJ442.10要求执行。 国家确定的重要河口海湾和重点区域例行监测的生物监测频次为每年按枯、丰、平水期 进行3次,采样与水质监测结合;其他区域可根据监测条件和评价要求开展,如每年按枯 丰、平水期进行监测或每2年选择同一水期监测1次。 例行监测项目包括浮游植物、大型浮游动物、叶绿素α、粪大肠菌群、大型底栖生物(定 量。 其他近岸海域生物监测时间、频次等依据监测目的确定;其他监测项目一般包括赤潮生 物、中小型浮游动物、大型底栖生物(定性)、大型藻类、细菌总数和鱼类回避反应等,

DB36T 1442.4-2021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规程 第4部分:大中型灌区.pdf5生物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

a)各监测项目采样层次参照GB17378.7和HJ442.3执行; b)微生物采表层样; c)叶绿素α、浮游植物定量样品的采样层次同水质采样层次,参见HJ442.3: d)浮游植物定性样品、浮游动物样品采集离底2m垂直拖至表层; e)大型底栖生物采集按照GB17378.7执行

a)各监测项目样品采样按照GB17378.7准备和采集; b)采样前的准备:根据调查项目、点位、层次,配备足量的样品瓶、固定剂及其他器 材;选用合适的监测用船,采样操作必须在船舶停稳以后才能进行,根据当时的气 象及海流条件可适当调整采样的方位,以保证采样的方便、安全; c)微生物采样使用无菌采水器,注意保证整个过程的无菌操作,避免沾污; d)浮游生物采样使用浅水I、II、IⅢI型浮游生物网,下网不超过1m/s;起网约0.5m/s; e)大型底栖生物定量采样使用0.1m²的采泥器,每个点位取3次;特殊情况下,不少 于2次;若条件不许可,可使用0.05m2的采泥器,但需增加采样次数;定性采样 使用阿氏拖网,拖网速度控制在2节左右,每个点位拖网时间为10min; f)潮间带定量取样:在高、中和低潮区进行采样,滩涂定量取样用定量采样器,样方

数每站通常取8个(合计0.5m2);若滩面沉积物类型较一致、生物分布较均匀, 可考虑取4个样方;岩石岸定量取样一般用25cm×25cm的定量框,每站取2个 样方;若生物栖息密度很高,且分布较均匀,可考虑采用10cm×10cm的定量框; 潮间带定性取样:每站定量取样的同时,应尽可能将该站附近出现的动植物种类收 集齐全,以作分析时参考,但定性样品务必与定量样品分装,不可混潘。

表1海洋生物样品采集与保存常用方法

5.4采样记录、样品交接

海洋生物样品采集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对于采样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要作详细 的记录。样品交接必须做好交接记录,同时备案。

样品运输应附有清单GB/T 42219-2022 大功率LED的光学测量,清单上注明分析项目、样品种类和数量。 装有样品的容器在运往实验室的过程中,应采取保持样品完整性、防止破碎和倾覆的措 施

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分析按GB17378.7等相关方法进行,常见海洋生物监测项目方法见 表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