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T 0331-2022 绿潮生态调查与监测技术规范.pdf

HY/T 0331-2022 绿潮生态调查与监测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8237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HY/T 0331-2022 绿潮生态调查与监测技术规范.pdf

HY/T 0331—2022

绿潮生态调查与监测技术规范

12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

12.1采样记录、表格填写和整理 ...................... 12.2样本核对、登记和保存 12.4报告编写与资料归档 附录A(资料性)绿潮藻采样和分析记录表…..….…..….…..….………· 附录B(资料性)目标基因片段扩增………… B.1ITS片段PCR扩增反应条件和程序 B.25S片段PCR扩增反应条件和程序.…..…… 附录C(资料性)培养液的配方和配制………… C.1PES培养液 .......*... C.2二氧化锗储存液.….............…..…. 附录D(资料性)调查与监测报告内容……… D.1前言...... D.2调查与监测海区...…. D.5调查与监测结果.… D.6分析与讨论.…. ··…· 19 D.7计划完成情况 19 D.8存在问题和建议.… 19 D.9小结..... D.10参考文献…....…

表A.1样品标签 表A.2养殖筏架固着绿潮藻采样记录表河北某消防通讯指挥中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框架结构), 11 表A.3其他固着绿潮藻采样记录表 12 表A.4漂浮绿潮藻采样记录表 13 表A.5悬浮绿潮藻采样记录表 14 表A.6微观繁殖体采样记录表 15 表A.7绿潮藻样品鉴定与生物量统计表 16

件品标签 2 养殖筏架固着绿潮藻采样记录表 .3 其他固着绿潮藻采样记录表 4 漂浮绿潮藻采样记录表 .5 悬浮绿潮藻采样记录表 .6 微观繁殖体采样记录表 7 绿潮藻样品鉴定与生物量统计表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宗灵、肖洁、姜美洁、吴玲娟、傅明珠、范士亮、张学雷、李瑞香。

绿潮生态调查与监测技术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绿潮生态调查与监测的相关要素、技术方法、要求、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中国近海绿潮的生态调查与监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潮greentide 海洋中一些大型藻类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异常的一种 现象。 3.2 绿潮藻greentidemacroalgae 诱发绿潮的大型海藻优势种。 3.3 固着绿潮藻 attachedgreentidemacroalgae 定生绿潮藻 固着生长于天然或人工基质上的绿潮藻。 3.4 漂浮绿潮藻floatinggreentidemacroalgae 漂浮于表层海水的绿潮藻。

3.5 悬浮绿潮藻suspendinggreentidemacroalage 悬浮于水体中的绿潮藻。 3.6 绿潮藻湿重wetweightofgreentidemacroalgae 沥干水分后新鲜绿潮藻的质量。 3.7 绿潮藻干重dryweightofgreentidemacroalgae 绿潮藻烘干脱水至恒重时的质量。 3.8 绿潮藻生物量biomassofgreentidemacroalgae 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绿潮藻湿重或干重。 注:包括固着绿潮藻生物量、漂浮绿潮藻生物量和悬浮绿潮藻生物量。 3.9 微观繁殖体micropropagule 可繁殖发育成绿潮藻成体的藻体微小片段或细胞。 注:包括孢子、配子、合子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显微个体等。

绿潮藻:固着、漂浮和悬浮绿潮藻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和分布。 微观繁殖体:水体和沉积物中绿潮藻微观繁殖体种类组成、丰度和分布 其他生物要素: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和潮间带生物。

水文气象要素:风速、风向、降水量、气温、水温、盐度、水深、透明度、流速、流向、天气现象、光照 强度。 水体化学要素: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总氮、活性磷酸盐、总磷、活性硅 酸盐、总有机碳。 沉积物化学要素:有机碳、总氮、总磷、氧化还原电位,

根据不同海域绿潮发生过程和规律,有针对性地设置监测和调查要素。绿潮暴发前宜重点调查 固着绿潮藻和微观繁殖体,绿潮暴发期间宜重点调查与监测漂浮、悬浮绿潮藻和微观繁殖体。其 视需要选定。

4.2调查与监测设备和仪器

仪器设备:调查船及辅助设施、采水器、采泥器、勾刀/刮刀、采样框、电子秤、照相与摄影录像设 水下)、过滤装置、各种网具及附件等通用海洋调查与监测设备和工具,倒置/正置显微镜、实体显 天平、脱水机、烘箱、控温光照培养箱、PCR仪、电泳仪、凝胶成像仪等实验室常规设备和分析仪器

HY/T 0331—202

其他仪器设备按GB/T12763.2、GB/T12763.3、GB/T12763.4、GB/T12763.6、GB/T12763. B17378.5执行。 仪器设备均满足海洋化学、水文气象、海洋生物等各专业的采样要求。分析仪器设备需经质检 验定,且在有效期内。

5.1区域、站位和频次

调查与监测区域:以绿潮分布海域为主要调查监测区域,并覆盖邻近海域有固着绿潮藻分布 成,宜在绿潮起始发生区及邻近海域设计固定站位进行连续跟踪调查。 调查与监测站位:根据绿潮藻固着基设定代表性调查站位,应包括天然和人工基质固着基。 调查与监测频次:每月1次,在绿潮暴发前和早期,可加密至每月2次。

每站点随机选取筏架5台~10台,每台随机取绿潮藻平行样3个,覆盖筏架所有组成部分(包括梗 绳、竹竿和网帘)。 根据不同时期固着绿潮藻的生物量决定取样长度和面积,梗绳和竹竿按30cm~100cm长度取 样,网帘按0.25m²~1m²取样。 用勾刀刮取固着绿潮藻,保证藻体的完整性

5.2.2其他固着基质

根据固着基类型、位置、水深等情况确定取样方案。潮间带,在低潮绿潮藻露出水面时直接取样;潮 下带,宜潜水取样,同步采集图像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 根据绿潮藻生物量情况,采用50cm×50cm或20cm×20cm采样框,收集框内所有绿潮藻。 每 个站位的不同固着基各设3组平行样。

样品应用海水冲洗去除表面泥沙,沥干水分,按站位和固着基分别装人样品袋内,并填写标签纸(见 附录A中表A.1)和样品记录表(见表A.2~表A.3)。如样品量太多,可按比例称取部分,并记录留存 比例。 样品冷藏保存,避免在阳光下曝晒。宜在48h内进行后续处理

6.1区域、站位和频次

调查与监测区域:以绿潮分布海域为主要调查监测区域。 调查与监测站位:网格式布设站位,近岸或海湾每5'~15'设1个站位,远岸和开放海域每15'~30 设1个站位,漂浮绿潮藻旺发区域可加密设站。或根据需要灵活均匀布设站位。按GB/T12763.1 关要求定位。 调查与监测频次:根据绿潮发生情况确定时间和频次,覆盖整个绿潮发生发展过程,宜每月2次, 根据调查海域大小、站位数量情况调整频次。

HY/T0331—2022

样品采集要求如下: a) )在漂浮绿潮藻不连续分布海域,使用拖网(网孔尺寸:1mm~3mm)水平拖取漂浮绿潮藻,拖 网速度0.5m/s~1m/s,测量和记录拖网距离和扫海面积; b) 2 在漂浮绿潮藻连续成片分布海域,用采样框(50cm×50cm或1m×1m)确定采样面积,使用 捞网或攻兜网收集采样框内绿潮藻,在漂浮斑块内不同位置随机采样5次,取其平均值,

样品处理和保存同5.3

样品处理和保存同5.3。

调查与监测区域;以绿潮分布海域为主要调查监测区域。 调查与监测站位:在绿潮暴发中心区域,沿平行岸线方向设3个~5个站位,每个站位取3个平 行样。 调查与监测频次:宜每周1次~2次,在平潮期进行采样与监测,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频次

用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或大型浮游生物网从底到表垂直拖取悬浮绿潮藻,操作按GB/T12763.6 执行。

样品处理和保存同5.3

样品处理和保存同5.3

8微观繁殖体调查与监测

8.1区域、站位与频次

调查与监测区域:以绿潮分布海域为主要调查监测区域,宜在固着绿潮藻分布和绿潮起始发生区域 开展周年调查。 调查与监测站位:近岸调查时,与固着绿潮藻调查与监测站位一致;大面调查时,与漂浮绿潮藻调查 与监测站位一致。 调查与监测频次:宜每月1次,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频次。

8.2.1水体样品采集

大面调查时,使用采水器分层采集水样,分层按GB/T12763.6执行;近岸浅水区,使用采水器分 表、底两层采水。操作按GB/T12763.6执行。 水样通过200um筛绢过滤后装人灭菌塑料桶,避光冷藏保存。宜在48h内进行培养实验,

大面调查时,使用采水器分层采集水样,分层按GB/T12763.6执行;近岸浅水区,使用采水器分 表、底两层采水。操作按GB/T12763.6执行。 水样通过200μm筛绢过滤后装人灭菌塑料桶,避光冷藏保存。宜在48h内进行培养实验。

8.2.2沉积物样品采集

使用小型采泥器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用干净小铲刮取表层沉积物,记录采样面积;滩涂可采用插 管法采集沉积物。操作按GB/T12763.6执行。样品置于封口袋中避光冷藏保存,宜在48h内进行培 养实验。

浮绿潮藻调查与监测同步进行,按照GB/T1276

设计与制作按照HY/T071要求。 宜选择绿潮起始海域为目标海域,在合适位置投放浮标。 浮标数据采集方法按照HY/T071和GB/T12763.2执行,

9.2.1海水化学要素

与绿潮藻和微观繁殖体调查与监测同步进行。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按照GB/T1276 B/T12763.9和GB/T17378.4执行

9.2.2沉积物化学要素

根据需要选做其他生物要素(见4.1.1)。其中,固着绿潮藻调查与监测宜同步进行底栖生物和 动物调查与监测;漂浮、悬浮绿潮藻和微观繁殖体调查与监测宜同步进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微 周查与监测。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按照GB/T12763.6和GB/T12763.9执行

10.1绿潮藻分类鉴定

10.1.1形态学鉴定

态学鉴定基本步骤和要求如下: 绿潮藻样品置于样品盘中DB34/T 4146-2022标准下载,加人经过滤的灭菌海水将其充分分离; 根据藻体颜色、分枝、叶状体和其他藻体组织形态、藻体基部假根或断裂情况、细胞显微结构等 特点,进行形态学鉴定,可参考文献[5]~[7]

形态学鉴定基本步骤和要求如下: a) 绿潮藻样品置于样品盘中,加人经过滤的灭菌海水将其充分分离; b) 根据藻体颜色、分枝、叶状体和其他藻体组织形态、藻体基部假根或断裂情况、细胞显微结 特点,进行形态学鉴定,可参考文献[5]~[7]

10.1.2分子生物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基本步骤和要求如下: a) 1M1 根据形态种类选取代表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 b2 广 每株取藻段不超过300mg,用蒸馏水冲洗3次,提取基因组DNA; C+ 1M 获得的基因组DNA溶液放于冰箱冷藏(4C)保存,作为后续PCR扩增模板;如果一周内无法 进行后续实验,应放一20C冷冻长期保存; d)PCR扩增目标基因片段,宜采用ITS和5S基因片段(见附录B); eP 扩增的DNA片段经纯化后进行测序; f 1 利用获得的DNA序列确定种类; g) 样本中优势种和主要类群应鉴定到种,短时间难以鉴定到种的可进行必要的特征描述,暂以未 知种(sp.)表示。

10.2于重与湿重测定

形态学分类后的绿潮藻样品进行湿重和干重测定,步骤要求如下: a)每组样品放人网袋(网孔尺寸:1mm~3mm),置于变频脱水机中,以300r/min转速脱水 1min,或用手摇式脱水机脱水2min; b)用电子天平称重,精确至0.1g; c) 湿样品均匀薄层平铺在锡箔纸上,放入烘箱中学1#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60C烘干12h; d) 待温度降至室温后取出样品,用精密电子天平称重,精确至1mg; e) 结果记录于表A.2~表A.6。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