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ES 32-2021 受损湖泊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技术指南.pdf

T/CSES 32-2021 受损湖泊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技术指南.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8599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SES 32-2021 受损湖泊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技术指南.pdf

ICS 13.020.40 CCSZ.05

准 T/CSES 32—2021

Technicalguideforoperationandmaintenanceofdeterioratedlakes remediationproject

新建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很全)Technicalguideforoperationandmaintenanceofdeterioratedlakes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发布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入湖污染物拦截及生态控制工程运行与维护, 6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 7浅水区水生植物恢复与水生态调控工程运行与维护 8蓝藻水华控制工程运行与维护. 9修复工程监测与调控.. .10 参考文献 13

I/CSES32 202

受损湖泊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技术指南

本文件规定了受损湖泊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的总体要求,以及入湖污染物拦截及生态控 制工程运行与维护、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浅水区水生植物恢复与水生态调 控工程运行与维护、蓝藻水华控制工程的运行与维护、修复工程监测与调控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受损湖泊修复工程的运行与维护。可作为受损湖泊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的 技术参考依据。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T/CSES32 202

生态f护坡ecologicalslopeprotection 综合利用工程力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原理和方法对湖区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 由一系列护坡植物如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乔、灌、草)等构成的多 层次生态防护措施,对边坡表层具有防护、加固作用。

4.2制度建设与人员培训

4.2.1受损湖泊修复工程运行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工程设施维护管理制度,明确修复工 程日常养护的项目、内容、方式、频次、质量标准、考核办法以及工程维修项目实施的程序 检查、验收等管理要求。 4.2.2应将受损湖泊修复工程的工艺流程图、安全操作规程、各岗位的任务职责等示于明显

T/CSES32 202

位置;工艺设施和主要设备应编入台账。 4.2.3运行维护与管理人员应经过相关专业培训,熟练掌握修复工程工艺和设施设备的运行 要求、技术指标、维修规程,熟练掌握工程中各机械和电气设备使用方法。

4.3工程设施管理要求

4.3.1应制定完善的工程设施设备的操作规程、检修及维护方案,内容涵盖工程设施设备操 作、维护、检修、保养、检查、校检等各个方面。 4.3.2运行维护与管理人员应对工程区内拦污、净化及护岸设施,以及管道阀门、支架、护 栏、仪表、指示灯等部件进行定期巡检、维护、防腐及更换。如若发现修复设施运行异常, 应及时上报;如若出现故障、渗水或损坏应在上报后及时维修或更换。 4.3.3运行与维护人员应对电机、水泵、仪表等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日常运行检查,检查内 容包括响声、震动、电压、电流等;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添加润滑油及除锈,更换零部件 4.3.4不得在鼓风机等设备附近、电线和电缆上方放置物品;设备检查结束后应及时关闭并 固定相应门、盖。 4.3.5对于修复工程中的进出水管道,可采用射水疏通、水力疏通和人工铲挖等方法定期去 除其中残渣,以防堵塞。 4.3.6对于修复工程中鼓风管道等空气管道,应定期检测并及时修补或更换已损的管道,清 除管内杂物,检修阀门,排除管道内积水。如在空气管道排出的冷凝水中发现油花,应立即 检查鼓风机是否漏油;如发现有污浊,应立即检查池内管线是否破裂导致混合液进入管路系 统。 4.3.7应在冬李来临之前,检查室外设备设施,如管道、阀门等。对易堵塞的污水管道、格 栅井、集水并等进行疏通和清理,并在结合部位涂抹适用于低温的润滑脂。 4.3.8如遇低温天气,应加强对外部输电设备的巡视,主要检查绝缘层有无冻裂或进水现象; 对于露出地面的室外污水管道、污泥管道、空气管道、阀门等部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 4.3.9应及时更换被损坏的照明设备,确保照明设施工作正常;确保观测设施完好,能正常 进行观测;确保标识牌字迹清晰,无去失或损坏现象。 4.3.10应在受损湖泊修复工程区内明显位置、主体修复装置旁以及易燃易爆区域配备防护救 生用品与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3.11应设置标识牌,标示设施运行的责任主体和联系人。

4.4.1操作人员应佩戴好防护用具,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及各种安全作业 规程。 4.4.2应于工程区内明显位置、主体修复装置旁以及易燃易爆区域配备防护救生用品与消防 器材,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4.4.3在清理机电设备及周围环境卫生时,不得擦拭设备运转部位,冲洗水不得溅到电缆头 和电机带电部位及润滑部位。 4.4.4在设备检查与维修期间应断电、降温或降压,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在确保人身 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方可开始作业。 4.4.5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检测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确保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 进入。

5入湖污染物拦截及生态控制工程运行与维护

5.1前置库工程运行与维护

5.1.1应实时监测工程区内气象、水位、水量变化情况,观测记录周围水体向工程区的排水 时间、频次、水量等情况,并按照调度规程操作前置库,确保其有效稳定运行。 5.1.2应每日巡视检查、记录系统内各单元阀门、闸站关起状况,并定期进行润滑、维护。 发现故障或损坏时,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5.1.3应定期对前置库生物净化区内的水生植物进行补种、抚育、病虫害防治;做好秋季植 物的收获、割刘、清理工作;经历暴雨等极端天气后需及时检查与补种。

T/CSES32 202

5.1.4应及时采用拦截、促沉、清淤等措施清除迅速生长的藻类,清除库区范围内岸带、水 面处的废弃物与漂浮物,打捞、拔除杂草以及已枯萎的水生植物,确保库区工程各单元的整 洁美观与正常运行。 5.1.5应根据水库形状、输沙等现场情况,在库区及水库泄水出口部位设立固定观测断面, 进行水库泥沙观测,包括库区淤积变化、出库泥沙变化等,应根据水沙运行观测结果及时清 淤

5.2入湖河口人工湿地工程运行与维护

5.2.1应实时监测湿地工程进出水水量与水温,并根据GB/T50138中规定的方法测量、记录 系统运行期间的水位波动情况。 5.2.2应定期监测工程区进出水水质、内部生物群落物种与数量变化情况,做好湿地系统运 行效果与健康评价工作。 5.2.3应对人工湿地系统内各单元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日常巡检,定期润滑与更换各闸阀门、 传动装置等零部件。应根据湿地系统运行情况及时更换基质填料,合理调控工程区水位。 5.2.4应及时清理工程区范围内的废弃物、杂草与枯枝落叶,避免堵塞。 5.2.5应观察记录湿地系统植物生长情况,及时清除因各种原因而死亡的植株,并做好补种、 移栽、病虫防治等工作。 5.2.6夏李暴雨期,应及时检查、扶培与补种,并排除积水以防腐烂,避免长时间高水位淹 没;秋李干旱期,应增加补水频次,避免岸床枯竭或断流。 5.2.7应依据各类植物生长习性,在其生长茂盛期或成熟后对植株进行收割;为防正二次污 染,应根据系统净化效果及时完成植物的收获、割刘、清理工作。挺水植物宜平水面收割: 浮叶和沉水植物宜保留水面下30cm部位。 5.2.8秋冬低温环境中应做好湿地系统的保温措施,强化预处理单元以减轻系统的运行负荷, 并定期进行冻土深度测试以掌握系统的运行状况。冬季来临前应对湿地采取植物覆盖、地膜 覆盖等防冻保温措施。湿地冬季运行中,通过调控湿地床水位,在湿地床上形成冰盖,清除 冰层以上部分植物并将植物残体就地铺在冰面,冰层消融前将植物残体清运出湿地并合理处

5.2.9潜流湿地可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淤堵的

a)控制污水进入人工湿地系统的悬浮物浓度,尽量过滤筛除进水中的悬浮物和漂洋 过滤料清洗周期以两年一次为宜:

b)应确保始终保持适宜的湿地填料粒径以有效增大空隙直径,缓解填料空隙过快闭合; c)对于已经发生堵塞无法正常运行的湿地系统,对垂直流湿地清挖表层30cm湿地填 料,清洗或更换后回填;对于水平潜流湿地,则应顺水流方向翻洗首部受淤堵部分湿地床填 料。湿地植物也需拔除及复植,并进行适当改造。一般无需全部翻洗; d)适当采用间歇运行方式,定期清淤。 5.2.10人工湿地运行中水位调节措施可参见HJ2005,当湿地出现短流现象时,应截水进行 水位调节。

6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运行与维护

6.1植物群落养护与管理

6.1.1应根据不同植物生长习性,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水质等环境因素,合理制定养护管 理方案与计划。 6.1.2应定期监测工程区内水生植物与岸带陆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准确测量记录植物各项理 化指标,若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

6.1.3岸带陆生植物养护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及时清理、拔除岸边杂草,降低因水分、养分、光照竞争引发病虫害的概率; b)应定期松土并检测土壤肥力,松土作业应遵循离主干越近松土深度越浅的原则; c)应依据植物生长状况对其进行适当修剪,清除枯枝、病残枝、过密枝,确保疏密有 序。

6.1.4水生植物养护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及时打捞、清除位于水体表面与滨岸带的废弃物、漂浮物、杂草、植物残体; b)可视植物生长情况对枯黄、枯死、倒伏、过密、扩张性等植株进行及时修剪与扶培; c)针对成活率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水生植物应进行补种作业; d)如遇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应及时检查并补种如挺水、沉水等水生植物。 6.1.5应定期巡查,并遵循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有效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若出现 病虫害现象,应综合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治措施。 6.1.6水生植物养护过程中应依据目的合理安排收割。若以二次污染控制为目的宜收割泥面 上20cm以上部分;若以群落管理为目的,当水深>50cm时,宜沿水面收割;当水深<50cm 时,宜收割泥面上30cm以上部分。 6.1.7水生植物补种时,根据不同类型植物,可采取以下栽种方式:

T/CSES32 202

6.2水生动物群落调控与管理

应定期规京工性区内鱼关、低栖动物的至长和已伏况 6.2.2应依据水生动物群落间的数量配比,及时进行补投或捕捞,以防种群单一或失衡。 6.2.3各类水生动物配置与投放应符合以下要求: a)投放作业前应先设置网隔,并清理网隔区域内的鱼类; b)水生动物的投放优先选择土著物种。鱼类投放物种宜以肉食性为主,如乌、鱼、 鱼、大口鲶等;必要时,可投放食底层腐生食物鱼类,如鱼等;底栖动物物种宜选用圆 田螺、环棱螺、皱纹冠蚌、三角帆蚌、无齿蚌等; c)投放肉食性鱼类前,可先投放鲫、、鲢、泥鳅、棒花鱼等其它鱼类;底栖动物宜 分批多次放养,根据生长情况确定是否继续投放,避免因过量死亡造成二次污染。

6.3湖泊基底运维管理

6.3.1应对基底工程区内的水文、泥沙、水下地形、滩涂、围等要素实施定期观察与测量, 并记录相关情况。 6.3.2应定期巡查基底工程区内水文观测设施的运行情况;管理过程中为保持湖泊基底修复 区滩面的平整均匀,进行底泥吹填过程应勤移排泥管口,降低管口水流速度。 6.3.3应及时清理、清除工程区范围内废弃物、杂草、枯枝落叶、植物残体。 6.3.4应防止外来水生物种的侵袭与滋生。

7浅水区水生植物恢复与水生态调控工程运行与维护

浅水区水生植物恢复与水生态调控工程运行与维

最好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7.1浅水区水生植物种植与群落优化

7.1.1水生植物种植应按照不同植物的最适生长周期播种,并应按照不同植物的性质选择合 适的生长水域和工程水深。 7.1.2植物种类应根据不同水体的特性选择浮叶植被、沉水植被和挺水植被,并根据当地水 环境和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的空间排布与优化。 7.1.3种植不宜过于拥挤,应保证良好的通风光照条件

7.2浅水区水生植物的收割

7.2.1冬季来临前或水生植物量较大时,应对植被实施收割,收割一般在当地秋收后进行。 7.2.2挺水植物应完全收割。浮叶、沉水植物可不进行收割,应以打捞死亡残体为主,对于 浮叶植物堆积区应重点打捞,

7.3生物入侵与虫害管理

7.3.1可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如水位调控等措施,控制入侵物种的生物量。 7.3.2宜在繁殖期间对入侵物种进行捕捞,通过减少繁殖群体的数量来控制入侵物种的生物 量

7.3.3应密切监测植株生长情况,及时清除病株,消除病原。一旦预防虫害失败后,应根据 不同致病昆虫的生理特性,及时采用药剂喷杀、物理清除虫卵或黑光灯诱捕的方法控制虫害

GB/T 20975.5-2020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5部分:硅含量的测定.pdf8蓝藻水华控制工程运行与维护

8.1应加强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主要监测项目应包括水温、浊度、pH、溶解氧、蓝藻数量、 蓝藻密度、叶绿素、总氮、总磷等,以及风速、风向等气候因子。 8.2蓝藻水华预警监测点位选择应能全面反映监测水域的水质状况,且不影响景观、航运、 船舶停靠等。 8.3应定期监测水体中鱼类总体生物量,并控制在合适比例。 8.4为降低浮游植物的数量,控制其过量繁殖,可通过放养肉食性鱼类或直接捕杀等方法去 除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提高对浮游植物的摄食效率。 8.5可通过全湖投放鲢等滤食性鱼类直接摄食控制蓝藻等浮游生物。 8.6监测显示底泥污染物超标时,应进行底泥疏浚。 8.7蓝藻爆发时,应及时打捞死亡水生动物和蓝藻等,以避免二次污染。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