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13627.2-2019 数控螺旋转子磨床 第2部分:技术条件.pdf

JB/T 13627.2-2019 数控螺旋转子磨床 第2部分:技术条件.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9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21989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B/T 13627.2-2019 数控螺旋转子磨床 第2部分:技术条件.pdf

ICS25.040.20 J56

数控螺旋转子磨床第2部分:技术条件

JB/T13627.22019

JB/T13627《数控螺旋转子磨床》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精度检验; 一第2部分:技术条件。 本部分为JB/T13627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青海第二机床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第一机床总厂、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颜芳、廉建铭、随英仕、高军、党晓练、柴宝连、喻可斌、李毅、钟瑞龄。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JC/T 2449-2018 摩擦密封材料用对位芳纶浆粕数控螺旋转子磨床第2部分:技术条件

控螺旋转子磨床第2部分:技

JB/T13627的本部分规定了数控螺旋转子磨床设计、制造和验收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最大磨削直径为30mm~350mm、最大工件安装长度为150mm~1700mm的数控 爆旋转子磨床(以下简称机床)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226.1一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9061—2006 金属切削机床通用技术条件 GB15760—2004 金属切削机床 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 GB/T17421.52015 机床检验通则第5部分:噪声发射的确定 GB/T23570—2009 金属切削机床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25372—2010 金属切削机床精度分级 GB/T253732010 金属切削机床 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GB/T25374—2010 金属切削机床清洁度的测量方法 GB/T25376—2010 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 JB/T3997—2011 金属切削机床灰铸铁件技术条件 JB/T8356—2016 机床包装技术条件 JB/T13627.1一2019数控螺旋转子磨床第1部分:精度检验

3.1按本部分验收机床时,还应对GB5226.1—2008、GB/T9061—2006、GB/T23570—2009、GE 25373—2010、GB/T25376一2010中未经本部分具体化的有关项目进行检验。 3.2验收机床时,按GB/T25372一2010规定的IV级精度机床的要求检验。

4.1机床应随行供应表1所列的附件和工具。

注:制造厂根据机床结构确定提供具体所用的附件和工具。

5.2在机床加工区应设置防护罩或挡板,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同时便于操作者的观察。 5.3机床上外露而易被尘屑磨损的导轨副应安装防护装置。 5.4手轮、手柄的操纵力不应超过160N,手轮、手柄的操纵力在行程范围内应均匀。 5.5液压系统应能提供稳定的正常工作的压力,当压力低于设定限值时,应发出警告信号,并使机床 运动停止。 5.6机床的噪声声压级在空运转条件下检验,测量方法应符合GB/T17421.5一2015的规定,其噪声声 压级不应超过83dB(A)。机床运转时,不应有异常尖叫声、冲击声,

6.1机械加工件、焊接件应符合图样、工艺文件及GB/T23570一2009、GB/T25376一2010等规定。机 未装配应符合GB/T25373一2010的规定。 6.2机床灰铸铁件应符合JB/T3997一2011的规定。 6.3床身、床头箱体、工作台、电动机座、砂轮架壳体、砂轮架底座、轴承座、螺母座、滑座、尾座 体、托架体等零件为重要铸件,在粗加工后应进行时效(如人工时效、振动时效等)处理。 6.4床身导轨副、工作台导轨副、砂轮架底座导轨副、砂轮架壳体导轨副、砂轮修整器导轨副、尾座 体导轨副等重要导轨副,应采取耐磨措施,并符合材质及热处理的规定。 6.5主轴、蜗杆副、前(后)轴承、液压缸、活塞杆、顶尖、顶尖套、锥套等主要零件应采取与寿命 相适应的耐磨措施。 6.6下列结合面按GB/T25373一2010和GB/T25376一2010规定的“重要固定结合面”的要求检验: a)床身与后支座之间的结合面; b)床身与前电动机座之间的结合面; c)床身与前轴承座之间的结合面; d)后电动机座与砂轮架底座之间的结合面; e)后轴承座与砂轮架底座之间的结合面。 6.7下列结合面按GB/T25373一2010和GB/T25376一2010规定“特别重要固定结合面”的要求检验 a)床身与滚动直线导轨之间的结合面; b)床身与砂轮架底座之间的结合面; c)砂轮架底座与滚动直线导轨之间的结合面:

JB/T13627.22019

d)床头箱体与工作台之间的结合面; e)工作台与直线导轨滑块之间的结合面: f)砂轮架壳体与直线导轨滑块之间的结合面: g)磨头滑座与砂轮修整器底座之间的结合面。 6.8下列导轨按GB/T25373一2010和GB/T25376一2010中“滑(滚)动导轨”的要求检验: a)床身与床头箱体的导轨面; b)床身与工作台的导轨面; c)工作台与床头箱体的导轨面。 6.9下列导轨按GB/T25373—2010和GB/T25376—2010中“移置导轨”的要求检验: a)工作台与尾座体的导轨面: b)尾座体与顶尖座的导轨面。 6.10各运动坐标轴安装的滚珠丝杠副组装后应进行运转,其反向间隙值、丝杠轴向窜动量应符合设 规定。 6.11机床的清洁度按GB/T25374一2010规定的方法检验,其中床头箱、磨头、液压系统、润滑系 的清洁度按质量法检验(抽查);在机床运行30min后沼气工程技术规范_第二部分供气设计,立即在液压(或润滑)系统回油口处取样, 般不少于200mL,污物不应超过150mg/L。其他部位用目测法、手感法检验,不应有脏物。

7.1.1在无负荷状态下,机床主运动机构应从最低速度起按各级速度依次运转,每级速度的运转时间 不应少于2min,最高速运转时间不应少于1h,使主轴轴承达到稳定温度。 7.1.2进给机构做低、中、高进给速度空行程试验,其运动应平稳、灵活,无明显的爬行和振动现象, 试验时间一般不应少于30min。快速移动机构做快速移动试验,检验进给速度的正确性和变换的灵活 可靠性,试验次数一般不少于10次。

注1:机床经过一定时间运转后,当测量温度值上升幅度不超过5℃/h时,可认为达到了稳定温度。 注2:油液达到热平衡系指温升幅度≤2℃/h。

7.2.2液压系统应在额定工作压力下连续运行至油液达到热平衡后,测量油液的温度和温升,温度和 温升值不应超过表2的规定。

7.3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检验(抽查)

7.3.2无级变速传动的各级主轴转速和进给量的实际偏差不应超过标示值的土10%

机床动作试验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a)起动机床,使机床实现自动循环,然后停止。如此循环10次,检验各动作是否灵活、可靠。 b)以中等进给量使工作台自动进给、停止及在行程范围内的任意给定位置起动、停止,各动作不 少于5次,在极限行程处不少于15次,动作应准确、可靠。 c)机床工作台左、右快速移动、停止10次以上,检验动作及限位开关是否稳定、可靠。 d)进给机构做低、中、高进给速度及快速进给变换试验10次,检验运转是否平稳,动作是否可靠。 e)工件主轴旋转点动,开、停不少于10次,检验动作是否可靠,润滑是否可靠。 f)磨头旋转点动,开、停不少于10次,检验动作是否可靠,润滑是否可靠。 g)左、右调整磨头角度5次以上,检查运动是否平稳、可靠,并检查磨头主轴转向是否正确。 h)压紧、松开砂轮架主轴刹紧按钮10次以上,检查高压泵及液压缸工作是否正常。 i)砂轮箱前后运动不少于10次,检查砂轮架横向慢速进给是否可靠。 j)液压泵站电动机起动、停止各10次,检验动作是否灵活、可靠。 k)润滑系统开、停10次,检验动作是否灵活、可靠,润滑是否正常。 1)冷却泵开、关各10次,检验动作是否灵活、可靠, m)检验系统刀具补偿、螺距补偿及手轮功能是否可靠,动作是否灵活。 n)检验各手轮的回转是否平稳,操纵力是否均匀,反向空程量是否符合规定。 o)往复移动尾座顶尖套,检验移动是否平稳,刹紧是否可靠,操作力是否均匀。

GTCC-111-2019 合金钢组合辙叉-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7.5空运转功率试验(抽查)

7.5.1机床主运动机构在各级速度下空运转至功率稳定后,测量机床主传动系统的空运转功率,其值 不应超过设计规定。 7.5.2机床应在全部功能下模拟工作状态做不切削连续空运转试验,循环过程中应包括各种程序功能 和全部工作范围。其连续运转时间应符合表3的规定。在空运转过程中,各部分工作应正常,运行应平 稳。各项功能、性能应可靠,不出现故障,各次循环程序之间的休止时间不应超过1min。当机床出现 异常或故障时应查明原因并加以排除,然后重新进行试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