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T 2226-2014 建筑陶瓷辊道窑

JC/T 2226-2014 建筑陶瓷辊道窑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C/T 2226-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77 mb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0407
下载资源

JC/T 2226-201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C/T 2226-2014 建筑陶瓷辊道窑

JC/T22262014

Rollerkilnforbuilding ceramics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DB12/T 895-2019 天津地区山皮土填筑路基施工及验收规范JC/T22262014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摩德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材机械工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水福、李振中、熊亮、万鹏、杨莎莉、荆海山、梁毅力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JC/T22262014

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烧成建筑陶瓷砖、陶瓷板和陶瓷瓦的辊道窑(以下简称辊道窑)

JC/T22262014

GB/T17248.3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 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 场简易法 GB 17820 天然气 GB 50093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1 电器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9—2007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JB/T8828 3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 JC/T402—2006 水泥机械涂漆防锈技术条件 JC/T413—2005 辊道窑用陶瓷辑辊 JC/T532—2007 建材机械钢焊接通用技术条件

3分类、型号和基本参数

3.1.1按热源不同分

3.1.1 按热源不同分为: a) 燃油(Y):轻柴油、煤油等; b) 燃气(Q):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等; c) 电热(D)。 3.1.2 按辊道的层数分为: a)单层(不标注); b)双层(2)。

3.1.2按辑道的层数分为:

辊道窑的型号表示方法见图1。

示例:热源为天然气,内宽为2.5m,长为145m的双层辑道窑标记为: 轮道蜜JC/T2226—2014YG2.5/1452Q

道窑的基本参数见表1。

C/T22262014

4.1.1辊道窑密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1.2外购件及外协件应符合国家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并附有合格证。 4.1.3 辊道窑的基本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 4.1.4机械加工质量应符合JB/T8828的规定。 4.1.5图纸上未注公差的线性尺寸、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角度尺寸极限偏差值,切削(或非切削)加 工部位应分别符合GB/T1804一2000表1表3中m级(或v级)规定。 4.1.6图样上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未注公差不应低于GB/T1184一1996表1~表4中K级的规定。 4.1.7焊接件的质量应符合JC/T532一2007的有关要求,其中焊接接头的表面质量等级不应低于表2 中的IV级;未注尺寸极限偏差不应低于表3中D级;未注角度的极限偏差等级不应低于表4中D级;直 线度及平面度公差等级不应低于表6中的F级。 4.1.8陶瓷辊应符合IC/T413的规定。

4.1.8陶瓷辑应符合JC/T413的规定

4.1.9耐火材料应符合GB/T2992.1和GB/T2988的规定,隔热材料折 3994、GB/T3995、GB/T11835或GB/T16400的规定。 4.1.10 保温技术应符合GB/T16618的规定。 4.1.11 钢结构施工质量应符合GB50205的规定。 4.1.12 砌筑施工质量应符合GB50309一2007第3章和15.1的规定。 4.1.13 电气系统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5226.12008的规定。 4.1.14 电器装置施工应符合GB50171的规定。 4.1.15 自动化仪表施工应符合GB50093的规定。 4.1.16 每个标准模段两侧墙下部,应设置事故处理孔。 4.1.17 点火程序应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4.1.18按技术协议供货时,宜参照附录B确定相关参数项。

4.2.1各可调部位应灵活可靠,各部分应协调工作。 4.2.2陶瓷砖辑道密热耗(标准煤消耗量)按出密制品重量计算,其各项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计算 方法见附录A

表2陶瓷砖辑道窑热耗(标准煤消耗量)指标

注1:“E”代衣烧制产品出窑的吸水率。 注2:表中数据不含垫板烧。

4.2.3零压点处外侧板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应不大于35℃。 4.2.4同一水平面的横向温差应小于5℃。 4.2.5各机械部分应运行平稳,无异常震动和噪声。 4.2.6高火保温区的温控表显示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差应不大于2℃

4.3.1辑道窑的运动件应安全可靠,人体易接触的外露运动部件应设置防护装置,并应符合GB/T819 的要求。 4.3.2对有可能发生危险、伤害和人体易接触热源部件外表面温度超过65℃的地方应设置醒目、牢 的安全标志图形,安全标志应符合GB2894的规定。 4.3.3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总管道上应设有泄压阀,当高于设定工作压力10%时,泄压阀应泄压。 4.3.4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燃气总管安全阀不能开启: 排烟风机入口压力未达到设定值时; b) 助燃风机出口压力未达到设定值时。 4.3.5 辊道窑正常工作时,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自动切断燃气或燃油供应: 排烟风机入口压力低于设定值时: b) 助燃风机出口压力低于设定值时; 燃气压力低于最小压力或高于最大压力设定值时; d) 突然停电或停机时。 4.3.6 燃气总管道尾部应设有放散装置。 4.3.7 人工煤气总管尾部应设泄爆阀,并应符合GB6222一2005中7.7的规定。 4.3.8 辊道密噪声声压级不应大于89dB(A)。 4.3.9 辊道密应配备钢直梯或者钢斜梯,并应分别符合GB4053.1及GB4053.2的规定。 4.3.10 辑道密应设置风机钢平台和防护栏杆,并应符合GB4053.3的规定。 4. 3.11 辊道窑应设有风机异带、燃料压力异常、传动异常等报警功能。 4.3.12 辊道密手动操作时不应出现自动运行情况。 4.3.13 保护联结电路的设置应符合GB5226.1一2008中5.2、8.2的规定。 4.3.14 4动力电路与保护联结电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Q

C/T22262014

4.3.15动力电路与保护联结电路之间应能承受工 现象。

GB/T 24141.2-2022 内燃机燃油管路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 规范 第2部分:汽油燃料.pdf4.4主要零部件制作及装配要求

4.4.1 窑体框架制造、装配精度要求如下 a) 每节模段顶、底部对角线长度之差应不大于2mm; b) 每节模段传动基准面水平度公差为2mm; c) 每相邻3节模段窑顶、底部对角线长度之差应不大于3mm: d) 每相邻3节模段窑长度尺寸允许偏差为土2mm; e) 窑体框架中心线与辊道窑纵向中心基准线允许偏差为土2mm; f) 窑体框架全长允许偏差:按土0.15%计算,最大偏差值不超过土30mm。 4.4.2 线槽应架空安装,并远离热源。 4.4.3 传动系统应转动灵活,不应有摇摆现象和异常的噪声。 4.4.42 各阀门应调节灵活,无卡滞现象。 4.4.5燃料管路应严格密封无泄漏,点火前应做压力试验,在设定工作压力的1.3倍条件下不应有泄漏

密体框架制造、装配精度要求如下 a) 每节模段顶、底部对角线长度之差应不大于2mm; b) 每节模段传动基准面水平度公差为2mm; c) 每相邻3节模段窑顶、底部对角线长度之差应不大于3mm; d) 每相邻3节模段窑长度尺寸允许偏差为土2mm; e) 窑体框架中心线与辊道窑纵向中心基准线允许偏差为土2mm; f) 窑体框架全长允许偏差:按土0.15%计算,最大偏差值不超过土30mm。 4.4.2 线槽应架空安装,并远离热源。 4.4.3 传动系统应转动灵活,不应有摇摆现象和异常的噪声。 4.4.4 各阀门应调节灵活,无卡滞现象。 4.4.5燃料管路应严格密封无泄漏,点火前应做压力试验,在设定工作压力的1.3倍条件下不应有泄漏。

4.5.1涂漆防锈应符合JC/T402—2006中4.7和4.8的规定。 4.5.2整机零部件外露表面应平滑、整洁,结合面的边缘应整齐匀称。 4.5.3焊缝应光滑均匀,焊后要清除焊渣。 4.5.4外露的管、线应安装牢固,排列整齐。

4.6.1水冷式风机冷却水应供应正常。 4.6.2风机应连续空运转时间24h无故障。 4.6.31 传动系统中的轴承、减速机和齿轮槽应加注润滑剂后空运转时间24h无故障。 4.6.4 执行器与控制仪表的配合应准确可靠。 4.6.5 各电气仪表运行应协调、灵敏、可靠。 4.6.6 辊棒在运转中应无卡阻现象。 4.6.7 设备运转中各部位应灵活、平稳、可靠。 4.6.8 各调节装置应灵活可靠。 4. 6.9 钢结构在传动系统运转时应无明显振动和变形。 4.6.10 冷态砖坏阵在窑内运行时,砖坏阵中心偏离辊道窑中心和砖坏阵运行的前后距 列要求: a) 砖坏阵进、出窑中心线偏差应不大于50mm; b) 砖坏阵进、出窑时每一排砖坏的前后距离误差:辊道窑全长在180m内时应不 180m以上时应不大于300mml。

4.7.1应严格按辊道窑设计温度曲线进行升、降温的操作 4.7.2在点火前应确认燃气系统所有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点火时按需求依次打开阀门。 4.7.3每点燃控制组的一对烧嘴都要进行最小火焰调整,当控制组的所有烧嘴点燃后要进行最大和最 小火焰调整

JC/T22262014

4.7.4温度升至工作温度后,进砖前应对各组烧嘴燃气和助燃风的压力进行平衡调整。 4.7.5烧嘴正常燃烧时不应有熄火现象。 4.7.6应合理调整助燃风与燃气压力的比例,避免出现助燃风过剩或不足现象。 4.7.7辊道窑在工作温度下运行时CECS 94-2019-T 建筑排水内螺旋管道工程技术规程,传动系统应运转正常。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