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158-CA-2014-02 低成本航站楼建设指南

AC-158-CA-2014-02 低成本航站楼建设指南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AC-158-CA-2014-0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0918
下载资源

AC-158-CA-2014-0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AC-158-CA-2014-02 低成本航站楼建设指南

民航机发【2014]6号

民航局机场司关于发布《低成本航站楼

民航局机场司 2014年9月22日

2014年9月23日印发

为了适应低成本航空的发展需要,指导低成本航站楼的建设 工作,我司委托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组织编写了《低成本 航站楼建设指南》。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组织成立编写 组,对新加坡樟宜机场和马来西亚吉隆坡机场的低成本航站楼以 及国内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进行了调研,并对欧美国家低成本航站 楼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研究。 近年来,国外低成本航空发展迅猛,标志着世界民航正从高端 运输向大众化均享转变。低成本航空公司在客源定位、商业模式 等方面有别于传统航空公司,能够做大市场蛋糕,从而降低行业下 行风险。从国外的民航发展来看,低成本航空已经成为世界民航 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低成本航空的许多经营理念已被传统航空公 司所采纳。在我国,低成本航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 因此,为配合这一商业模式在我国的发展需求,有必要着手进行低 成本航站楼建设标准的研究。 根据调研情况,低成本航站楼与传统航站楼在设计上并无本 质区别通线(2012)8001 线路防护栅栏-2014年修订版,具体指标应根据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运行模式及特点来确 定,难以给出更为详尽的量化指标要求。编写本指南的目的在于 指导设计人员合理确定低成本航站楼的建设规模和设施设备等。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员:郑晓丹 房 萍 冀晓宏曹学明 朱永欣•曹小丹•丁子虎静恩波

2总平面布置· (2) 3工艺设施 (2) 4建筑. (4) 5信息弱电 (5) 6给排水 (6) 7暖通·· (7) 8电气.. (8) 9节能环保· (8) 参考文献 (9) 其他有关说明 11)

1.1为指导低成本航站楼的建设工作,制定本指南。 1.2支线机场的航站楼建设可参照本指南。 1.3低成本航站楼的建设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建设规模及设施配置应当技术适宜、经济合理、节能环 保、安全简便,以较低的成本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行。 (2)应当充分考虑对现有机场设施的改造,以便高效利用现 有基础设施资源。对于没有条件改建的机场,可新建低成本航 站楼。 (3)当一个机场同时设置低成本航站楼与传统航站楼时,应 当实现低成本航站楼与传统航站楼在同一机场内的便利衔接,以 促进机场服务体系的结构完整,满足旅客多样化的选择需求,提高 中转率。 (4)在满足当前使用需求的同时,应考患低成本航站楼的科 学性和前瞻性,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确保未来能够灵活调整。 (5)应当采用以功能为导向的设计理念,简化设施设备配置 和旅客乘机流程,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低 成本航空运输的核心需求。 (6)应当满足飞机地面运行效率高、旅客停留时间短的要求。 (7)在涉及运行安全、消防保障、环境保护等设施的配置上

应当执行国家有关的标准和规范。

2.1低成本航站楼(以下简称航站楼)选址布局应当因地制 宜,可灵活多样,尽可能利用现有机场设施,降低航站楼造价。 2.2宜有相对独立的空陆侧区域。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机 坪宜设置成不设登机桥的近机位,并在机坪布置人行通道供旅客 进出航站楼。优先采用自助登机方式,设置一定数量的行动不便 旅客登机设备。站坪机位宜按照前列式布置,机位距离航站楼不 宜过远。 2.3航站楼空侧与站坪应当布局紧,以便使飞机顺畅进出 跑道、使旅客便捷上下飞机。 2.4陆侧宜有相对独立的交通,以便旅客快速进港和离港。陆 侧交通应当纳入机场陆侧综合交通系统,并设置必要的停车设施。 2.5在改扩建项目中,应当本看整合现有资源、挖掘设施设备 潜力、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进行规划。新建航站楼宜紧现有航 站楼,以便更好地共享资源。

3.1航站楼内工艺设施 3.1.1旅客行李处理系统应当统一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 满足航空公司的使用需求,并具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3.1.2旅客行李处理系统流程及布局设计应当安全可靠、合理 便捷,适用于不同的交运行李类型。应当选用技术成熟、简便实 用、易于维护的系统和设备。行李处理时间应当尽量缩短。 3.1.3根据航空公司的运行需求宜配置一定数量的自助值机 及自助行李托运的设施设备。 3.1.4行李系统中各单机设备的驱动装置应当采用能效等级 不低于Ⅱ级的动力装置,行李系统、安检设备中应当有节能模式的 应用。 3.2货运设施 3.2.1为提高航空公司的货运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结合飞机 腹舱带货的业务特点,有条件的机场宜在航站楼内或附近建设货 运设施。 3.2.2货运设施中应当有节能模式的应用,能够根据运行需要 调整输出功率。 3.3站坪设施 3.3.1宜设置以电能为动力的飞机地面空调、地面静变电源等 设施,尽可能减少站坪专用车辆的应用。 3.3.2在停机位附近宜设置地面保障设备的存放区域,以保障 飞机的快速过站。 3.3.3为飞机服务的站坪车辆宜采用绿色环保动力能源,提高 电动或助力式旅客客梯车、行李传送车等的应用比例。

4.1建筑规模 4.1.1建筑面积主要取决于建设目标年预测的高峰小时旅客 吞吐量,人均旅客使用面积不宜大于15平米(不含商业面积)。 4.2旅客流程 4.2.1国内、国际出发到达流程与传统航空公司相同。国内旅 客流程的组织宜采用混流方式,以提高航站楼利用效率。 4.2.2应当根据运营航空公司航班特点,简化中转流程,或将 部分中转流程设计为可选服务。 4.3建筑设计 4.3.1平面布局宜紧凑。各空间尺度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宜 采用下限,以提高面积利用率、减少运行费用。 4.3.2平面布局应当充分考虑未来改扩建的可行性。 4.3.3应当根据航站楼与站坪的关系,以及低成本航空公司的 运营需求来确定航站楼的面布局,如采用单层、双层或其他形式。 4.3.4应当严格控制建筑层高。除改造项目外,楼层不应当超 过2层,建筑单层层高不应当超过8米。 4.3.5减少大跨度及复杂空间钢结构等结构形式的使用。 4.3.6标识系统应当简洁清晰。 4.3.7商业布局应当不致影响旅客流线。 4.3.8建筑形式应当简洁实用,在建筑和设施设备的设计上宜

采用标准化设计,以节约材料、加快进度、降低造价、降低维护管理 成本。 4.3.9装修应当安全、经济、耐用,不使用高档装修材料。应当 减少玻璃幕墙的使用,提高实体围护结构比例,并根据当地气候特 点,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5.1航站楼内应当配置航班信息类、安全防范类、通信基础设 施类和电子设备类信息弱电系统。各系统的配置参考见表1。

表1低成本航站楼信息弱电系统配置

5.2系统建设采用以下两种技术方式: (1)作为现有系统的扩展,共用系统后台,仅配置系统终端; (2)对新建独立系统,在其软硬件功能满足基本运营需求下, 后台系统应当采用虚拟一体化技术,共用软硬件设备和应用服务 平台,按需动态分配系统资源以减少系统物理设备数量,提高I 资源利用率。 5.3宜建设公共离港系统平台,并能兼容低成本航空个性化 离港系统运行,提高自助服务设施比例。 5.4在确保业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宜采用无线网 络,降低综合布线系统规模。 5.5宜采用低能耗和高温环境下(约40℃)可运行的IT设备: 降低机房空调制冷和UPS供电等环境要求,以有效降低能耗。

GB 38189-2019 与通信网络电气连接的电子设备的安全6.1生活、生产用水应当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的有关规定。 6.2非寒冷地区楼内的盟洗间可不设热水供应设备。 6.3中水系统设置与整个机场的中水系统应当统筹考虑,不 宜建设单独的中水给水系统。 6.4公共卫生间宜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感应式或自闭式 龙头等。 6.5应当设置饮用水供应设施。 6.6在给水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水压,节约能源。 发展雨洪利用技术,宜对屋顶雨水收集和蓄存,进行绿地灌溉、洗 车、中水补水、冷却塔补水等。

7.1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应当技术适宜、经济合理、节能环 保。 7.2室内采暖、空调设计参数按有关标准规范执行。 7.3建筑设计应当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进行通凤。 7.4合理进行气流组织设计,满足航站楼大空间空调需求。 7.5空调水系统采用大温差输送,空调风系统采用大温差送 风。 7.6全空气空调系统应当具有全新风运行能力,并可依据室 内温度、CO2浓度的变化调节新风比例。 7.7如空调水系统采用二次泵系统,二次循环泵应当采用变

8.1供电设计应当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8.2应当按照不同功能分区采用基本照度标准,且采用智能 照明控制系统。 8.3变配电室应当靠近负荷中心设置,合理布局配电间,减少 电缆长度和线路损耗。 8.4尽可能选用高效节能的产品。 8.5应当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8.6应当采用功率因数补偿、谐波治理等改善供电质量的措 施,实现节能的要求。

8.1供电设计应当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范要求。 8.2应当按照不同功能分区采用基本照度标准,且采用智能 照明控制系统。 8.3变配电室应当靠近负荷中心设置,合理布局配电间,减少 电缆长度和线路损耗。 8.4尽可能选用高效节能的产品。 8.5应当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提高运行管理水平。 8.6应当采用功率因数补偿、谐波治理等改善供电质量的措 施,实现节能的要求。

9.1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各种有关节能环保的标准规范 和规定。 9.2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减少碳排放量。 9.3应当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节能环保设计。 9.4设计过程中应当对整个机场的节能间题升展全面、系统 的研究GTCC-035-2018 铁路信号计轴设备-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以进一步优化设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