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2515-2019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架构

DB23/T 2515-2019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架构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23/T 2515-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3693
下载资源

DB23/T 2515-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23/T 2515-2019 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架构

ICS35.240.01

DB 23/T 25152019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常用图形和文字符号DB23/T25152019

DB23/T25152019

DB23/T25152019

本标准规定了智慧城市术语和定义、智慧城市概念模型、技术框架模型和通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及整体规划设计。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改造、升级及具体智慧类 项目建设亦可参照执行。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 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城市。

在出现自然的或人为的突发性紧急情况时,综合利用卫星通信、公众通信等通信手段和方法,是一 种具有暂时性的、为应对自然或人为紧急情况而提供的特殊通信网络。

运营管理和运行维护阶段。

DB23/T25152019

智慧城市概念模型主要从建设周期、技术要素、应用领域三个视角出发,给出了关于智慧城市整体 范畴的一种抽象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各个视角具体描述如下: a) 建设周期:建设过程中包含的不同阶段,主要包括规划设计阶段、建设阶段、运维阶段和评 估改进阶段。 b 应用领域:不仅包括特定行业领域,也包括综合型应用领域。其中,比较典型的行业应用领 域包括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应急等,综合型应用通常涉及较多跨行业、跨部门协作的 集成业务应用,比如智慧城管、智慧旅游、智能制造等, C 技术要素: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实现各项功能所需要的ICT技术相关要素,可分为层级 要素和跨层级要素,层级要素包括“感知物联”“传输网络”“存储计算”以及“数据及服 务融合”四个方面相关的技术要素,跨层级要素包括“标准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政 策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四个方面相关的技术要素,

DB23/T 25152019

DB11/T 1652-2019 空气源热泵节能监测图1智慧城市概念模型

图2智慧城市技术框架模型

DB23/T25152019

智慧城市技术框架模型从城市信息化整体建设考虑,以1CT技术为视角,根据第4章中c)款“技术 要素”提出的所需要具备的五个层次要素和四个支撑体系,横向层次要素的上层对其下层具有依赖关系: 纵向支撑体系对于五个横向层次要素具有约束关系,分别为: a)感知物联层:提供对人员、设施和环境的智能感知能力,通过感知设备及传感器网络实现对 城市范围内人员、设施、环境等数据的识别、采集、监测和控制; d) 传输网络层:包括公用网络、专用网络、应急通信网络等,为智慧城市提供大容量、高带宽、 高可靠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 e) 存储计算层: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软件资源,为智慧城市提供数据存储、计算和相关 软件环境的资源,保障上层对于数据的相关需求; f) 数据及服务融合层:通过数据和服务的融合支撑,承载智慧应用层中的相关应用,提供应用 所需的各种服务,为构建上层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支撑; g) 智慧应用层:在感知物联层、传输网络层、存储计算层、数据及服务融合层的基础之上建立 的各种基于行业或领域的智慧应用及应用整合,如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应 急、智慧农业、智能制造和智慧供热等,为社会公众、企业用户、政务及行业管理者等提供 整体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 h) 保障体系:智慧城市建设应包括组织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以及标准保障 体系。

7.1.1.1总体要求

7.1.1.2身份感知设备

T/CHSLA 50008-2021 公园城市评价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7.1.1.3位置感知设备

7.1.1.4图像感知设备

7.1.1.5环境感知设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