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110-2018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B37/T 5110-2018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7/T 5110-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9.6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3893
下载资源

DB37/T 5110-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5110-2018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8.2.3关于防水混凝土对水泥品种的选用,原规范规

8.2.3关于防水混凝土对水泥品种的选用,原规范规定水泥品 种按设计要求选用。由于《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一2007的 实施,替代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一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和《复合硅酸盐水泥》GB12958—1999三个标 准。根据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定义: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 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其中混合材料应包 括粒化高炉矿渣、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火山灰质混合材

料。从《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可以看到:硅酸盐水泥掺有混 合材料不足5%,普通硅酸盐水泥掺有混合材料为5%~20%, 而矿渣硅酸盐水泥允许掺有20%~70%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火 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充许掺有20%~40%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充许掺有20%~40%的粉煤灰。同时,随着 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自前将用于配制混凝土的硅酸盐水泥及粉煤 灰、磨细矿渣、硅粉等矿物掺合料总称为胶凝材料。为了简化混 疑土配合比设计,本条规定了“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 酸盐水泥,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经试验确定”。也就是说,通 过试验确定其配合比,以确保防水混凝土的质量。 在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可以根据侵蚀介质的不同,选择相 应的水泥品种或矿物掺合料。

8.2.4对本条说明如下:

1砂、石含泥量多少,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同时对 混凝土抗渗性能影响很大。特别是泥块的体积不稳定,干燥时收 缩、潮湿时膨胀,对混凝有较大的破坏作用。因此防水混凝士 施工时,对骨料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均应严格控制。 2海砂中含有氯离子,会引起混凝土中钢筋锈蚀,对混凝 土结构产生破环。在没有河砂时DA/T 66-201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分类规范,应对海砂进行处理后才能使 用,本条增加了“不宜使用海砂”的规定。依据《普通混凝土 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52一2006,采用海砂配制混 疑土时,其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以干砂的质量百分 率计。 3地下工程长期受地下水、地表水的侵蚀,且水泥和外加 剂中将难以避免具有一定的含碱量。若混凝土的粗细骨料具有碱 活性,容易引起碱骨料反应,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因此本条还增 加了“对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结构混凝土用砂、石,应进行

碱活性检验”的规定。

8.2.5粉煤灰的质量要求应符合

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有关规定;硅粉的质量要求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18736的有关规定

内外加剂种类很多,只对其质量标准做出规定很难保证工程质 量。选用外加剂时,其品种、掺量应根据混凝土所用胶凝材料经 试验确定。对于耐久性要求较高或寒冷地区的地下工程混凝土 宜采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增加黏滞性,减少分层离析和沉降泌水,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 冻融循环、抗侵蚀能力等耐久性能。绝大部分减水剂,有增大混 凝收缩的副作用,这对混凝土抗裂防水显然不利,因此应考虑 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选用收缩率更低的外 加剂。 外加剂材料组成中有的是工业产品、废料,有的可能是有毒 的,有的会污染环境。因此规定外加剂在混凝土生产和使用过程 中,不能损害人体健康和污染环境。

8.2.10本条对混凝土拌制和洗

加了混凝土入泵时的落度充许偏差规定

1规定了各种原材料的计量标准,避免由于计量不准确或 扁差过大而影响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性,确保混凝土的匀质性 抗渗性和强度等技术性能 2拌合物落度的大小,对拌合物施工性及硬化后混凝土 的抗渗性和强度有直接影响,因此加强落度的检测和控制是十 分必要的。 由于混凝土输送条件和运距的不同,掺人外加剂后引起混凝

8.2.19本条针对防水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的取样频率与留置组

数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同时,本条还对混凝土抗压强度试 验方法和混凝土强度评定做出了规定。

8.2.20大体积防水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如表面热量散失得快,

容易造成内外温差过大,所产生的温度应力使混凝土开裂。一般 混凝士的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士温度升值与环境温度差值天于 25℃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有可能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 造成混凝土的开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除精心做好配合比设 计、原材料选择外,一定要重视现场施工组织、现场检测等工 作。加强温度监测,随时控制混凝主内部的温度变化,将混凝 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控制在25℃以内,使表面温度与大 气温度差不超过20℃,并及时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使混凝土硬 化过程中产生的温差应力小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避免混凝 土产生贯穿性的有害裂缝。 天体积防水混凝土施工时,为了减少水泥水化热,推迟放热 高峰出现的时间,往往掺加部分粉煤灰等胶凝材料替代水泥。由

于粉煤灰的水化反应慢,混凝土强度上升较普通混凝土慢。因此 可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将大体积混凝土60d或90d的强度作为验 收指标。

8.2.21本条对防水混凝土分项工程检验批的抽样检验数量做出

8.2.21本条对防水混凝土分项工程检验批的抽样检验数量做出 规定。

8.2.24对本条说明如下:

8.2.25对本条说明如下

1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基层至关重要。基层表面状态不好 不平整、不坚实、有孔洞和缝隙,就会影响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均 匀性及与基层的黏结性。

2施工前,要对基层仔细处理。表面蔬松的石子、浮浆等 要先清除干净;如有凹凸不平或蜂窝麻面、孔洞等,应剔除蔬松 部位,并预先进行修补;理设件、穿墙管、预留凹槽等细部构 造,均是防水工程的薄弱点,需先用反应固化型弹性密封材料嵌 填密封处理。 8.2.27本条对水泥砂浆防水层分项工程检验批的抽样检验数量 山

8.2.27本条对水泥砂浆防水层分项工程检验批的抽样检验数量 做出规定

8.2.28本条提出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主体结构的迎水面,其作 用是:1保护结构不受侵蚀性介质侵蚀;2防止外部压力水渗 入到结构内部引起钢筋锈蚀和碱骨料反应;3克服卷材与混凝 土基面的黏结力小的缺点。一般卷材铺贴采用外防外贴和外防内 贴两种施工方法。由于外防外贴法的防水效果优于外防内贴法, 所以在施工场地和条件不受限制时一般均采用外防外贴法

入到结构内部引起钢筋锈蚀和碱骨料反应;3克服卷材与混凝 基面的黏结力小的缺点。一般卷材铺贴采用外防外贴和外防内 贴两种施工方法。由于外防外贴法的防水效果优于外防内贴法 所以在施工场地和条件不受限制时一般均采用外防外贴法 8.2.29为了保证卷材与基层的黏结质量,铺贴卷材前应在基层 上涂刷或喷涂基层处理剂,基层处理剂应与卷材及其黏结材料相 容;基层处理剂施工时应做到均匀一致、不露底,待表面干燥后 方可铺贴卷材:当基面潮湿时,为保证防水卷材在较潮湿的基面 上的黏结质量,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8.2.32我国对卷材与卷材的连接要求采用搭接的方式,为了保 证防水卷材接缝的黏结质量,本条提出了铺贴各种卷材搭接宽度 的要求,同时保留原规范“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 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 铺贴”的内容。

上涂刷或喷涂基层处理剂,基层处理剂应与卷材及其黏结材料相 容;基层处理剂施工时应做到均匀一致、不露底,待表面干燥后 方可铺贴卷材;当基面潮湿时,为保证防水卷材在较潮湿的基面 上的黏结质量,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8.2.32我国对卷材与卷材的连接要求采用搭接的方式

证防水卷材接缝的黏结质量,本条提出了铺贴各种卷材搭接宽度 的要求,同时保留原规范“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 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 铺贴”的内容。

对卷材防水层施工质量的影响极大,涂刷不均匀、有堆积或漏涂 现象,不但影响卷材的黏结力,还会造成材料的浪费。

不同胶粘剂的性能和施工规定不同,有的可以在涂刷后立即 粘贴,有的要待溶剂挥发后粘贴,这些都与气温、湿度、风力等 施工环境因素有关,本条提出应控制胶粘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 隔时间的原则规定。 卷材搭接缝的黏结质量,关键是搭接宽度和黏结密封性能 卷材接缝部位可采用专用胶粘剂或胶粘带满粘,卷材接缝黏结完 成后,规定卷材接缝处用10mm宽的密封材料封严,以提高防水 层的密封防水性能。

热器加热卷材应均匀一致,喷嘴与卷材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加热 至卷材表面有黑色光亮时方可以黏合。加热时间或温度不够,卷 材胶料未完全熔融,会影响卷材接缝的黏结强度和密封性能;加 热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会使卷材胶料烧焦或烧穿卷材,从而导 致卷材材性下降,防水层质量难以保证 铺贴卷材时应将空气排出,才能粘贴牢固;滚铺卷材时缝边 应溢出热熔的改性沥青胶料,使接缝粘贴牢固、封闭严密

则不能实现完全粘贴。为了保证卷材与基面以及卷材接缝黏结性 能,在温度较低时宜对卷材和基面采用热风加热施工。采用这种 铺贴工艺,考虑到施工的可靠度、防水层的收缩,以及外力使缝 口翘边开缝的可能,规定卷材接缝口用密封材料封严,以提高防 水层的密封防水性能。

8.2.36本条对PVC等热塑性卷材的搭接缝采用热风焊机或焊

为确保卷材接缝的焊接质量,规定焊接前卷材应铺放平整, 搭接尺寸准确,焊接缝结合面的油污、尘土、水滴等附着物擦拭 干净后,才能进行焊接施工。同时,焊缝质量与热风加热温度和

时间、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关系极大,焊接施工时应严格控制, 焊接处不得出现漏焊、跳焊或焊接不牢等现象

粘材料,将聚乙烯丙纶卷材粘贴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基层上,共 同组成的一道防水层。聚合物水泥防水黏结材料是由聚合物乳液 或聚合物再分散性粉末等聚合物材料和水泥为主要材料组成,不 得使用水泥原浆或水泥与聚乙烯醇缩合物混合的材料;聚乙烯内 纶卷材应采用聚乙烯成品原生料和一次复合成型工艺生产:聚合 物防水胶粘材料应与聚乙烯丙纶卷材配套供应。本条对其施工要 点做出了规定。施工时还应符合《聚乙烯丙纶卷材复合防水工程 技术规程》CECS199的规定

8.2.38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是在一定厚度的高密度聚乙烯

膜面上涂覆一层高分子自粘胶料制成的复合高分子防水卷材,归 类于高分子防水卷材复合片树脂类品种FS2,其特点是具有较高 的断裂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胶膜的耐水性好,一、二级的地下 防水工程单层使用时也能达到防水规定的要求。 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宜采用预铺反粘法施工。施工时将 卷材的高分子胶膜层朝向主体结构空铺在基面上,然后浇筑结构 混凝土,使混凝土浆料与卷材胶膜层紧密地结合,防水层与主体 结构结合成为一体,从而达到不窜水的效果。卷材的长边采用自 粘法搭接,短边采用胶粘带搭接,所用黏结材料应与卷材相 配套。 本条规定了高分子自粘膜防水卷材施工的基本要点,为保证 防水工程质量,应选择具有这方面施工经验的单位,并按照该卷 材应用技术规程或工法的规定施工。

8.2.39卷材防水层铺贴完成后应立即做保护层,防止后续施工 将其损坏。

顶板防水层上应采用细石混凝主保护层。机械回填碾压时, 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人工回填土时,保护层厚度不宜小 于50mm。条文中规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宜设置隔 离层,目的是防止保护层伸缩变形而破坏防水层。 底板防水层上要进行扎筋、支模、浇筑混凝土等工作,因此 底板防水层上应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侧 墙防水层的保护层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发泡聚乙烯、塑 料排水板等软质保护层。 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采用预铺反粘法施工时,可不做保 护层。

8.2.43对本条说明如下:

1采用多组分涂料时,由于各组分的配料计量不准和搅拌 不均匀,将会影响混合料的充分化学反应,造成涂料性能指标下 降。一般配成的涂料固化时间比较短,应按照一次用量确定配料 的多少,在固化前用完;已固化的涂料不能和未固化的涂料混合 使用。当涂料黏度过大以及涂料固化过快或过慢时,可分别加入 适量的稀释剂、缓凝剂或促凝剂,调节黏度或固化时间,但不得 影响涂料的质量。 2防水涂膜在满足厚度的前提下,涂刷的遍数越多对成膜 的密实度越好,因此涂刷时应多遍涂刷,每遍涂刷应均匀,不得 有露底、漏涂和堆积现象。多遍涂刷时,应待涂层干燥成膜后方 可涂刷后一遍涂料;两涂层施工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形成 分层。 3涂料施工面积较大时,为保护施工搭接缝的防水质量, 规定甩槎处搭接宽度应大于100mm,接涂前应将其甩槎表面处理 干净。

4有机防水涂料大面积施工前,应对转角处、变形缝、施 工缝和穿墙管等部位,设置胎体增强材料并增加涂刷遍数,以确 保防水施工质量。

8.3.5、8.3.6由于先浇混凝土施工完后需养护一段时间再进行 下道工序施工,在此过程中施工缝表面可能留浮尘等,因此水平 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目的是为了 使新老混凝土能很好地黏结。尽管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涂刷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防水机理不同,前者增强黏合力 后者使收缩裂缝被渗入涂料形成结晶闭合,但功效均是加强施工 缝防水,故两者取其一。垂直施工缝规定应同水平施工缝

8. 3. 5、8. 3. 6

8.3.7根据混凝土设计及施工验收相关规范的规定,施工缝

留设在剪力或弯矩较小及施工方便的部位。故本条规定了墙体水 平施工缝距底板面应不小于300mm,拱、板墙交接处若需要留设 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mm~300mm处 并避免设在墙板承受弯矩或剪力最大的部位

8.3.8卷材或涂料防水层应在地下工程的混凝土主体结构迎水

面形成封闭的防水层,本条对变形缝处卷材或涂料防水层的构造 做法提出了具体的规定。为了使卷材或涂料防水层能适应变形缝 处的结构伸缩变形和沉降,规定防水层施工前应先将底板垫层在 变形缝处断开,并抹带有圆弧的找平层,再铺设宽度为600mm 的卷材加强层:变形缝处的卷材或涂料防水层应连成整体,并应 在防水层上放置Φ40mm~Φ60mm聚乙烯泡沫棒,防水层与变形 缝之间形成隔离层。侧墙和顶板变形缝处卷材或涂料防水层的构 造做法与底板相同。

1防水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及掺合料 等原材料的品质,配合比的正确与否及珊落度大小,都直接影响 防水混凝主的密实性、抗渗性,因此应严格控制,以符合设计要 求。在施工过程中,应检查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计量措施和材料进场检验报告。 2防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配制原则不同,普通混凝土是 根据所需强度要求进行配制的,而防水混凝土则是根据工程设计 所需抗渗等级要求进行配制。通过调整配合比,使水泥砂浆除满 足填充和黏结石子骨架作用外,还在粗骨料周围形成一定数量良 好的砂浆包裹层,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作为防水混凝土,首先应满足设计的抗渗等级要求,同时适 应强度要求。一般能满足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往往会超过 设计要求。 3水泥砂浆防水层不宜单独作为一个防水层,而应与基层 粘结牢固并连成一体,共同承受外力及压力水的作用。水泥砂浆 防水层宜采用分层抹压法施工,水泥砂浆防水层各层之间应紧密 贴合,防水层与基层之间应黏结牢固,无空鼓现象。 本条检验方法是观察和用小锤轻击检查。在确定水泥砂浆防 水层是否有空鼓时,应符合以下规定:一是对单个空鼓面积不大 于0.01m且无裂纹者,一律可不做修补;局部单个空鼓面积大 于0.01m或虽面积不大但裂纹显著者,应予修补。二是对已经 出现大面积空鼓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 并经监理或建设单位认可后处理。三是对水泥砂浆防水层经处理

10水泥砂浆防水层不同于普通水泥砂浆找平层,在混凝土 或砌体结构的基层上宜采用分层抹压法施工,防止防水层的表面 产生裂纹、起砂、麻面等缺陷,保证防水层和基层的黏结质量 水泥砂浆铺压面层时,应在砂浆收水后二次压光,使表面坚固密 实、平整;砂浆凝后,应采取浇水、喷养护剂等手段充分养 护,保证砂浆中的水泥充分水化,确保防水层质量。 14实践证明,只有基层牢固和基面干燥、洁净、平整,才 能使卷材与基面粘贴牢固,从而保证卷材的铺贴质量。 基层的阴阳角是防水层应力集中的部位,铺贴高聚物改性沥 青防水卷材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50mm,铺贴合成高分子防水卷 材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0mm。 冷粘法铺贴卷材时,卷材接缝口应用与卷材相容的密封材料 封严,其宽度不应小于10mm。热熔法铺贴卷材时,接缝部位的 热熔胶料应溢出,并应随即刮封接门使接缝黏结严密。热塑性卷 材接缝焊接时,单焊缝搭接宽度应为60mm,有效焊缝宽度不应 小于30mm:双焊缝搭接宽度应为80mm,中间应留设10mm~ 20mm的空腔,每条焊缝有效焊缝宽度不宜小于10mm。 15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时,应先铺平面,后铺立面 平面卷材应铺贴至立面主体结构施工缝处,交接处应交叉搭接 这个立面交接部位称为接槎。 混凝土结构完成后,铺贴立面卷材时应先将接槎部位的各层 卷材揭开,并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如卷材有局部损伤,应及时进 行修补。卷材接槎的搭接宽度:高聚物改性沥青类卷材应为 150mm,合成高分子类卷材应为100mm,且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 卷材。

8.4.2防水细部构造工程

8.4.2防水细部构造工程

3中埋式止水带施工时常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埋设位置不 准,严重时止水带一侧往往折至缝边,根本起不到止水的作用 过去常用铁丝固定止水带,铁丝在振捣力的作用下会变形甚至振 断,其效果不佳,目前推荐使用专用钢筋套或扁钢固定。二是 顶、底板止水带下部的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气泡也不易排出 且混凝土凝固时产生的收缩易使止水带与下面的混凝土产生缝 隙,从而导致变形缝漏水。根据这种情况,条文中规定顶、底板 中的止水带安装成盆形,有助于消除上述弊端。三是中埋式止水 带的安装,在先浇一侧混凝时,此时端模被止水带分为两块 这给模板固定造成困难,施工时由于端模支撑不牢,不仅造成漏 浆,而且也不敢按规定进行振捣,致使变形缝处的混凝土密实性 较差,从而导致渗漏水。四是止水带的接缝是止水带本身的防水 薄弱处,因此接缝越少越好,考虑到工程规模不同,缝的长度不

一,对接缝数量未做严格的限定。五是转角处止水带不能折成直 角,条文规定转角处应做成圆弧形,以便于止水带的安设

4当采用外贴式止水带时,在变形缝与施工缝相交处,由 于止水带的形式不同,现场进行热压接头有一定困难:在转角部 应,由于过天的弯曲半径会造成齿牙不同的绕曲和扭转,同时减 少了转角部位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故本条规定变形缝与施 工缝的相交部位宜采用十字配件,变形缝的转角部位宜采用直角 配件。 5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止水胶时,一是涂胶宽度及厚度应 符合设计要求;二是止水胶固化期内应采取临时保护措施;三是 止水胶固化前不得浇筑混凝土。

9.1 消防单项验收检查内容包括: 1 综合管廊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2 综合管廊内部装修防火; 3 防火防烟分隔、防爆; 4 安全疏散; 5 消防水源、消防电源; 6 水灭火系统; 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8 防烟排烟系统; 9 灭火器。

[10.9] 质量验收标准

11.3给、排水管道

11.3.2管廊内管线安装时,需采取措施避免与已安装管线及支 敦的碰撞:吊装时管材不得与孔口碰撞,以减少接口及管材本身 的防腐层破坏。

墩的碰撞;吊装时管材不得与孔口碰撞,以减少接口及管材本身 的防腐层破坏。 11.3.3综合管廊内给排水管道常规在主体结构完成后实施,一 股通过吊装口、人员出入口等预留孔口安装,采用起重机吊装方 式下管,需避免对管廊主体和周边的影响;注意高压线路下起重 机的施工安全

11.3.3综合管廊内给排水管道常规在主体结构完成后实施,

般通过吊装口、人员出入口等预留孔口安装,采用起重机吊装方 式下管,需避免对管廊主体和周边的影响;注意高压线路下起重 机的施工安全。

泄水需排入管廊排水系统,经潜水泵排出,需保证管廊排水系统 运行可靠。

11.6.1本条为管道安装的基本原则

11.6.2本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缩短管道安装时间,加

11.6.2本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缩短管道安装时间,加快施工进 度,提高施工质量。 11.6.3在吊装、运输已完成防腐层和保温层的管道时,如不采 取有效措施,防腐层、保温层和钢管端口将受到损坏。钢管吊装 可采用专用尼龙吊带,运输时可采用在垫木上加橡胶垫板、在紧 固带的钢丝绳上加橡胶防护套管等保护措施。吊装长度较长的钢 管时,还应核算吊点位置,确保吊运平稳,杜绝野蛮装卸。

11.6.4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

11.6.5本条为了满足和保证补偿器前管道位移灵活、方向正

11.6.6参照《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 理保温管及管件》GB/T29047编制,目的是为了统一保温工程 的标准和做法

11.6.7本条为金属管道焊接工艺应遵循的基本规定。

据实际施工分段而定。严密性试验是在管道的安装焊接工程全部 完成后进行的总体试验,试验段长度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和设计 图分段,试验段始未两端的支架应由设计进行核算。未经强度试 验的焊口不得进行防腐和保温,并应进行严密性试验

11.9.2对管道支墩混凝土等提出要求,以保证管线的安装 可靠。

12.1.2本条规定了信息管理系统的设备、材料进场验收的 要求。 2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质 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 3产品的检查涉及各种国家现行产品标准;本条内容规定 供需双方有特殊要求时,也可按合同规定或设计要求对产品进行 质量检查。 4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产品很多是以系统集成的方式用于工 程中,有时需用仿真系统等复杂设备进行检测,这种检测对保证 工程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必要时,应对生产厂或系统承包商提出 工厂检测的要求。 5硬件设备的可靠性检测需要长时间的统计数据,现场只 能对产品可靠性进行有限度的检测和分析,故重要设备的可靠性 验测应由设备生产厂商提供可靠性检测报告。 6软件的检测和验收 本条将软件分为商业化软件、用户应用软件和自编软件三 类,并提出不同的检测和验收要求。 7系统接口是信息管理系统出现问题最多的环节,也是信 息管理系统涉及的最不规范的部分,本条对接口的检测验收程序 和要求做了专门规定。

12.2.1本条规定了硬件设备的安装要求。 3特别是当大型的服务器等设备承重要求大于600kg/m 时,应单独制作设备基座,不应直接安装在抗静电地板上;必要 时还需要考虑楼板的承重,并在设计单位的指导下,加强楼板的 承重能力。 4为了便于对设备来源进行确认,同时为了维护方便,对 有序列号的设备应登记设备的序列号

2.1本条规定了硬件设备的安装

12.4.4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端软件一般安装在无人值守的硬件 设备上,而硬件设备可能会因为自动安装更新等情况自动重新启 动,为避免系统的服务软件长期关闭而影响正常使用,应将其配 置为系统开机后自动运行的方式。 12.4.5本条规定了信息管理系统管理软件的安装要求,避免硬 件设备在没有安全系统的保护下与互联网相联,以避免在互联网 时受到攻击。在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采购的版本与安装的时间 间隔中,这些软件可能发布补丁程序,应及时下载与更新补丁 程序。

12.4.4信息管理系统的服务端软件一般安装在无人值守的硬件 设备上,而硬件设备可能会因为自动安装更新等情况自动重新启 动,为避免系统的服务软件长期关闭而影响正常使用,应将其配 置为系统开机后自动运行的方式。

12.4.5本条规定了信息管理系统管理软件的安装要求,避

件设备在没有安全系统的保护下与互联网相联,以避免在互联网 时受到攻击。在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采购的版本与安装的时间 间隔中,这些软件可能发布补丁程序,应及时下载与更新补丁 程序。

12.4.6本条规定了对安全措施的要

4本款规定了应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和恶意软件查杀操作, 以降低系统感染病毒或被攻击的风险。 12.4.7本条规定了信息管理系统管理软件应实现的一些功能 这些功能是系统应该具备的,特别是子系统的联动功能和信息数 据共享功能是应实现的功能要求。 3信息管理系统应根据用户权限进行管理,应可单独对每 个系统配置访问权限和控制权限。 6对于信息管理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联动,应保证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不得影响火灾自动报警系 统的独立运行。 7在节能成为基本国策后,国家相继进行了公共建筑能耗 监测系统的建设。因此,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向公共建筑能耗 监测系统提供接口和数据

例,作为对通信协议的补充说明,以便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按照样 例的说明,即使准确的开发通信接口转换软件

16本款规定了应对服务器、工作站、通信接口转换器、视 领编解码器等硬件设备的配置参数进行记录。详细的配置参数极 天地方便使用单位的维护管理工作,一且出现问题也更容易定位 错误出在哪里

13.0.1本条是根据综合管廊工程的特点,划分四个阶段分别进 行工程质量验收,目的是以强化过程的质量控制来保证整体的工 程质量。综合管廊工程的最终验收为竣工验收,工程的主要部 应、单位工程以及设备安装、单机及联动试运转为中间验收 单位工程及工程主要部位的质量验收,主要部位是指工程的 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主体工程的隐蔽部位包括涉及结构安全 质量的关键部位的钢筋、预应力钢筋(钢丝)的张拉以及设备 安装所设置的管线和装置等。 设备安装单机及联动试运转,主要是针对单位工程和各独立 系统中的机电设备,设施安装后,由施工单位预先向建设单位书 面提出验收申报,建设单位接到申报通知后,应及时组织监理 运营管理、设备生产厂家、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 加,对机电设备安装运转情况以及有关安装施工技术资料等进行 检查。确认合格后,参验各方项目负责人签认设备安装工程单机 或联动试运转记录。

13.0.2本条是综合管廊工程各阶段验收的申报制度和时间要

求,验收时各参建单位将有关文件、图纸、施工记录等准备齐 全,为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准备。

记录和报告,除按本规范附录内容的格式填写外,并应与国家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配套使用。

附录A综合管廊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

附录A综合管廊单位工程、 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

附录A综合管廊单位工程、

A.0.2、A.0.3由于综合管廊工程包含土建、安装、管线工程 等多个专业,建设单位也可能有多个,建设周期可能不尽相同 故单位(子单位)工程的划分既考虑综合,又便于各种组合 利于实施。

附录E结构实体混凝土同条件

E.0.1本条根据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及检验结果的代表性,提出 了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取样和留置要求。本附录规 定的强度实体检验主要针对柱、梁、墙、楼板,取样数量应根据 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 在原规范规定的基础上,增加要求试件取样均分布于工程 施工周期内,此均匀包括时间、空间、构件类型等多方面。如同 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包括多个构件类型,同条件养护试件取样应 包括所有构件类型。如遇冬期施工,冬期施工尚应多留置不少于 2组同条件养护试件。 本条要求同条件养护试件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处见证取样,留 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的适当位置,主要是考虑试件尽量与结构 混凝土“同条件”,“相应结构构件”表示与同条件养护试件同 批混凝土浇筑。 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数量不宜少于10组 以构成按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条件;留置数量不应少 于3组,是为了按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有足够的代 表性。 E.0.2每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3个立方体混凝土试件应根据试 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的规定得出该组试件的强度值。 E.0.3结构混凝土强度通常低于标准养护条件下的混凝土强 度,这主要是由于同条件养护试件养护条件与标准养护条件的差

E.0.2每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3个立方体混凝土试件应根据试 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的规定得出该组试件的强度值

度,这主要是由于同条件养护试件养护条件与标准养护条件的差 异,包括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差异。同条件养护试件检验时,

将每组试件的强度值除以系数0.88后,将同强度等级的各组试 件的强度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进行评定。系数0.88主要是考虑到实际混凝土结构及同条 件养护试件可能失水等不利于强度增长的因素,经试验研究及工 程调查而确定的

件选取的原则和数量。 选取回弹试件时,先确定柱、梁、墙、楼板的总数量(每间 楼板按一个构件计),再根据总数量按表F.0.1确定抽样数量, 对于尺寸较小的构件,钻芯的难度较大,且对构件有一定的 损伤,故一般不进行取芯检验。 F.0.2本条引用现行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技术规程》JGJ/T23,规定了单个构件测区布置、回弹值检测 及计算的要求,其中对非水平方向检测的回弹值、混凝土浇筑 表面或底面的回弹值应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 程》JGJ/T23进行修正。回弹测区的布置,还应综合考虑后续 取芯对结构安全及取芯操作的影响,避开不宜或无法钻取芯样 的部位。 考虑到回弹检测时,混凝土的龄期较短,故不考虑碳化对检 测的影响。 回弹仪的技术要求、检定和保养等也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的有关规定。 E.0.3在确定取芯位置时,对每个构件5个测区中的最小测区 平均回弹值进行排序,排序中的3个最小值对应的测区即为取芯 位置,每个测区各钻取一个芯样。当测区位于钢筋较密的部位 时,可采用直径为70mm的芯样。

F.0.2本条引用现行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

F.0.4、F.0.5对芯样试件的尺寸偏差与加工提出相应要求

是为了减小试验结果的误差和标准差。芯样试件端面的修补是为 了减少对试验结果的不利影响。修补材料的强度应略高于芯样试 件的强度,补平层的厚度不宜大于1.5mm,应尽量的薄。

甘肃省市政工程预算定额2018 第八册 路灯工程附录G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G.0.1本条提出了选取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构件的原则。构件 选取应在建筑平面范围内均匀分布,对板类构件可按有代表性的 自然间检查,对大空间结构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然 后抽检。 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其检验范围主要是钢筋 应置可能显著影响结构构件承载力和耐久性的构件和部位,如 梁、板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由于悬臂构件上部受力钢筋移位 可能严重削弱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故更应重视对悬臂构件受力钢 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本条针对悬臂构件单独提出了更高的检验 比例及数量要求。

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其检验范围主要是钢筋 应置可能显著影响结构构件承载力和耐久性的构件和部位,如 梁、板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由于悬臂构件上部受力钢筋移位 可能严重削弱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故更应重视对悬臂构件受力钢 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本条针对悬臂构件单独提出了更高的检验 比例及数量要求。 G.0.2虽然在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204钢筋分项工程验收中,对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的 混凝土保护层提出了要求,但考虑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的实际情况,本条只检验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对梁柱节 点等钢筋密集的部位,如存在困难,在检验时可避开这些部位。 “有代表性的部位”是指该处钢筋保护层厚度可能对构件承 载力或耐久性有显著影响的部位。考虑到检测的准确性,本条要 求对每根选取的钢筋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量测3点取平 均值。 G.0.3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保护层厚度 则定仪器量测,或局部开槽钻孔测定,但应及时修补。 G.0.4考虑施工扰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 享度检验时,其充许偏差在钢筋安装允许偏差的基础上做了适当 调敕

范》GB50204钢筋分项工程验收中,对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的 混凝土保护层提出了要求,但考虑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的实际情况,本条只检验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对梁柱节 点等钢筋密集的部位,如存在困难,在检验时可避开这些部位。 “有代表性的部位”是指该处钢筋保护层厚度可能对构件承 载力或耐久性有显著影响的部位。考虑到检测的准确性,本条要 求对每根选取的钢筋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部位量测3点取平 均值。 G.0.3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保护层厚度 测定仪器量测,或局部开槽钻孔测定,但应及时修补。

G.0.5本条规定了结构实体检验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应 达到90%及以上。考虑到实际工程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可能在某 些部位出现较大偏差,以及抽样检验的偶然性,当一次检测结果 的合格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时,可再次抽样,并按两次抽 样总和的检验结果进行判定。本条还对抽样检验不合格点最大偏 差值做出了限制

DB34/T 4247-2022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规程(附条文说明).pdf附录H结构实体位置与尺寸偏差检验

H.0.1本条提出了选取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检验构件的原则。 H.0.2、H.0.3考虑到本附录为在现浇结构分项工程和装配式 结构分项工程验收后,在混凝土结构子分部验收阶段进行的抽 检,故仅选择柱截面尺寸、柱垂直度、墙厚、梁高、板厚、层高 等6个主要指标进行检验,其偏差要求和检验方法与检验批检验 相同。 墙厚、板厚、层高的检验可利用楼板开洞处尺量,也可采用 专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如需要,也可采用破损方法人工开洞后 尺量,但应对开洞墙、楼板及时修补。 H.0.4本条明确规定了结构实体位置与尺寸偏差检验的合格率 应达到80%及以上。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可能出现的较大偏差 以及抽样检验的偶然性,当一次检测结果的合格率小于80%但 不小于70%时,可再次抽样,并按两次抽样总和的检验结果进 行判定

统一书号:155160·1287 定价:100.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