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10月)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10月)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434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7年10月)

8.5.3适用范围 建筑工程种植屋面和地下工程种植顶板。 8.5.4工程案例 国家博物馆屋顶绿化工程、园林博物馆屋顶绿化工程、科技部节能示范楼屋顶绿化工程、北 京市蓝色港湾屋顶绿化工程、天津市滨海新区管委会坡屋面屋顶绿化工程、上海市黄浦区政协人 大屋顶绿化工程、厦门市中航紫金广场屋顶绿化工程、深圳市绿化管理处大楼屋顶绿化工程、成 都市建设天厦屋顶绿化工程、陕西省西咸新区洋西新城管委会屋顶绿化工程、云南省昆明市碧鸡 汽车文化博览园屋顶绿化工程。

8.6装配式建筑密封防水应用技术

8.7高性能外墙保温技术

8.7.1.1技术内容 石墨聚苯乙烯板是在传统的聚苯乙烯板的基础上,通过化学工艺改进而成的产品。与传统聚 苯乙烯相比具有导热系数更低、防火性能高的特点。石墨聚苯乙烯外墙保温系统(图8.1)常用于 建筑物外墙外侧,由胶粘剂、石墨聚苯乙烯板、锚栓、抹面胶浆、耐碱玻纤网格布、饰面层等组 成。

GB 7300.902-2022 饲料添加剂 第9部分:着色剂 β,β-胡萝卜素-4,4-二酮(斑蝥黄)8.1石墨聚苯乙烯/硬泡聚氨酯板外墙保温系统构造示

8.7.1.2技术指标 系统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的要求,可参考《模塑聚苯板薄抹 外保温系统材料》GB/T29906中对系统的性能要求

充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的要求,可参考《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 统材料》GB/T29906中对系统的性能要求

表8.12石墨聚苯乙烯板基本性能指标

8.7.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 保温,适宜在严寒、寒冷和夏 热冬冷地区使用。 8.7.1.4工程案例 北京佳成广场等项目。北京、沈阳、天津、青岛、西安、南通等地均有使用

8.7.2硬泡聚氨酯板外保温技术

8.7.2.1技术内容 聚氨酯是由双组份混合反应形成的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硬质泡沫塑料。聚氨酯硬泡保温板是 以聚氨酯硬泡为芯材,两面覆以非装饰面层,在工厂成型的保温板材。由于硬泡聚氨酯板采用工 预先发泡成型的技术,因此硬泡聚氨酯板外保温系统与现场喷涂施工相比具有不受气候干扰、 质量保证率高的优点。硬泡聚氨酯板外墙保温系统(图8.1)常用于建筑物外墙外侧,由胶粘剂 聚氨酯板、锚栓、抹面胶浆、耐碱玻纤网格布、饰面层等组成。 8.7.2.2技术指标 聚氨酯外保温系统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 技术规范》GB50404、《硬泡聚氨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JGT420、《膨胀聚苯板薄抹 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149的相关要求

表8.13硬泡聚氨酯板外保温系统性能指标

8.7.2.3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各种主体结构的外墙外保温,适宜在严寒、寒冷和夏 热冬冷地区使用。 8.7.2.4工程案例 北京市海淀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北京、沈阳、天津、青岛、西安、南京、上海等地工程 中均有使用

8.8高效外墙直保温技术

8.8.1技术内容 常用自保温体系以蒸压加气混凝土、陶粒增强加气砌块、硅藻土保温砌块(砖)、蒸压粉煤 灰砖、淤泥及固体废弃物制保温砌块(砖)和混凝土自保温(复合)砌块等为墙体材料,并辅以 相应的节点保温构造措施。高效外墙自保温体系对墙体材料提出了更高的热工性能要求,以满足 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8.8.2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性能参见表8.14,其他技术性能参见《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T11968、《蒸压加 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7和《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砌块》GB13544的标准要求:节能设计参 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夏 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等标准的要求,同时需满足各地地方标准要求

表8.14自保温体系的墙体材料技术指标

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外墙、分户墙等,可用于高层建筑的填充墙或低 层建筑的承重墙体。 8.8.4工程案例 苏州高新区科技城文体中心、南京碧堤湾畔花园小区、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学校、苏州姑苏 区金茂府小区、常州现代传媒中心

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建筑外墙、分户墙等,可用于高层建筑的填充墙或低 建筑的承重墙体,

8.9.1高性能保温门窗

一方”、绿色居住建筑三星项目“昆明市2012年大漾田市级统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绿色公共建筑 三星项目“中国石油大厦”

8.9.2.1技术内容 该技术是针对国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对高层建筑中部分外窗应具有耐火完整性 要求研发而成。建筑外窗作为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开口部位,是火灾竖向蔓延的重要途径之一, 外窗的防火性能已成为阻止高层建筑火灾层间曼延的关键因素;同时建筑外窗也是建筑物与外界 进行热交换和热传导的窗口,因此在高层建筑上应用同时具备耐火和节能性能的窗,有重大的工 程应用价值。 耐火窗是指在规定时间内,能满足耐火完整性要求的窗。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建筑外窗,如断 桥铝合金窗、塑钢窗等,经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可实现耐火完整性不低于0.5h的要求。对有而 火完整性要求的建筑外窗,所用玻璃最少有一层应符合《建筑用安全玻璃第1部分防火玻璃》 GB15763的规定,耐火完整性达到C类不小于0.5h的要求。 外窗型材所用的加强钢或其他增强材料应连接成封闭的框架。在玻璃镶嵌槽口内宜采取钢质 构件固定玻璃,该构件应安装在增强型材料钢主骨架上,防止玻璃受火软化后脱落窜火,失去耐 火完整性。耐火窗所使用的防火膨胀密封条、防火密封胶、门窗密封件、五金件等材料,应是不 燃或难燃材料,其燃烧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 耐火窗可以采用湿法和干法安装,与普通窗洞口安装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洞口与窗框之间的 密封要采用防火阻燃密封材料(如防火密封胶)

8.9.2.2 技术指标

高层建筑耐火节能窗的耐火完整性按照《镶玻璃构件耐火试验方法》GB/T12513试验,其耐 火完整性不小于0.5h。 按照《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的规定进行试验,其传热系数可以满 足工程设计要求

8.9.2.3适用范围

(1)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100m,当其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B1级保温材料时,其建筑外 墙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小于0.5h;建筑高度不大于27m,当其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B2级保 温材料时,其建筑外墙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小于0.5h。 建筑高度天于54m的住宅建筑,每户应有一间房间的外窗耐火完整性不宜小于1.0h (2)除住宅建筑外的其他建筑(未设置人员密集场所) 建筑高度大于24m,但不大于50m,当其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B1级保温材料时,其建筑外墙 上门、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小于0.5h:

建筑高度不天于24m,当其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B2级保温材料时,其建筑外墙上门和窗的而 火完整性不应小于0.5h。 8.9.2.4工程案例 苏州郡、太原恒大翡翠城、中山中交南山美庐、泰安恒大城、葫芦岛一山河半岛。

8.10.1 技术内容

避阳是控制夏李室内热坏境质量、降低制冷能耗的重要措施。遮阳装置多设置于建筑透光围 护结构部位,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直接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将遮阳装置与建筑外窗一体化设计便 于保证遮阳效果、简化施工安装、方便使用保养,并符合国家建筑工业化产业政策导向。 活动遮阳产品与门窗一体化设计,主要受力构件或传动受力装置与门窗主体结构材料或与门 窗主要部件设计、制造、安装成一体,并与建筑设计同步的产品。主要产品类型有:内置百叶 体化遮阳窗、硬卷帘一体化遮阳窗、软卷帘一体化遮阳窗、遮阳篷一体化遮阳窗和金属百叶帘 体化遮阳窗等。 分类如下: (1)按遮阳位置分外遮阳、中间遮阳和内遮阳。 (2)按遮阳产品类型分内置遮阳中空玻璃、硬卷帘、软卷帘、遮阳篷、百叶帘及其他。 (3)按操作方式分电动、手动和固定。 8.10.2技术指标 影响一化雅除油

8.10.2 技术指标

影响一体化遮阳窗性能的指标有操作力性能、机械耐久性能、抗风压性能、水密性能、气密 性能、隔声性能、遮阳系数(表8.15)、传热系数(表8.16)、耐雪荷载性能等详见《建筑一体 化遮阳窗》JG/T500,施工时应符合《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JGJ237。

表8.15遮阳性能分级

表8.16传热系数分级

8.10.3适用范围 适合于我国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等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8.10.4 工程案例

江苏省绿色建筑博览园、南京怡康街招商地产雍华府项目、南京麒麟山庄小区、苏州正荣国 领项目、海门龙信广场。

9 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

9.2.1技术内容 基础隔震系统是通过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一个专门的隔震支座和耗能元件(如铅阻 尼器、油阻尼器、钢棒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和滑板支座等),形成刚度很低的柔性底层,称为

9.3结构构件加固技术

9.3.1技术内容 结构构件加固技术常用的有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和外包钢加固技术。 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是在被加固构件进行界面处理后,将钢绞线网片敷设于被加 固构件的受拉部位,再在其上涂抹聚合物砂浆。其中钢绞线是受力的主体,在加固后的结构中发 挥其高于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聚合物砂浆有良好的渗透性、对氯化物和一般化工品的阻抗性好,

粘结强度和密实程度高,一方面可起保护钢绞线网片的作用,另一方面将其粘结在原结构上形成 整体,使钢绞线网片与原结构构件变形协调、共同工作,以有效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刚度。 外包钢加固法是在钢筋混凝土梁、柱四周包型钢的一种加固方法,可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 显式外包钢加固法,是在外包型钢与构件之间采用改性环氧树脂化学灌浆等方法进行粘结,以使 型钢与原构件能整体共同工作。于式外包钢加固法的型钢与原构件之间无粘结(有时填以水泥础 浆),不传递结合面剪力,与湿式相比,干式外包钢法施工更方便,但承载力的提高不如湿式外 包钢法有效。 9.3.2技术指标 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的材料和设计计算及施工应符合行业标准《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 浆加固加固技术规程》JGJ337的要求;外包钢加固的设计计算和胶粘剂的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 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和行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的规定 关于钢材、焊缝设计及其施工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 9.3.3适用范围 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适用于砌体结构砖墙、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板、柱和节点的 加固。外包钢加固技术适用于需要提高截面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的加固 9.3.4工程案例 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与外包钢加固技术已在北京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场、北京工人体育 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厦门郑成功纪念馆、厦门特区纪念馆等加固改造工程中应用

9.4.1技术内容 建筑物移位技术是指在保持房屋建筑与结构整体性和可用性不变的前提下,将其从原址移到 新址的既有建筑保护技术。建筑物移位具有技术要求高、工程风险大的特点。建筑物移位包括以 下技术环节:新址基础施工、移位基础与轨道布设、结构托换与安装行走机构、牵引设备与系统 控制、建筑物移位施工、新址基础上就位连接。其中结构托换是指对整体结构或部分结构进行合 理改造,改变荷载传力路径的工程技术,通过结构托换将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为安装行走机构 创造条件;移位轨道及牵引系统控制是指移位过程中轨道设计及牵引系统的实施,通过液压系统 施加动力后驱动结构在移位轨道上行走;就位连接是指建筑物移到指定位置后原建筑与新基础连 接成为整体,其中可靠的连接处理是保证建筑物在新址基础上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 9.4.2技术指标 采用建筑移位技术的结构设计可依据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 IGJ/T239及《建筑物移位纠倾增层改造技术规范》CECS225进行,变形监测做法可按现行行业标 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执行

适用于具有使用价值或保留价值或历更价值的既有建(构)物的整体移位,对于这些既有建 (构)物因规划调整、小区平面布置改变等原因,需整体从原址移位到附近新址,其移位方式包 平移、旋转及局部顶升。可考虑进行移位的建(构)筑物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其层数为 多层,其结构形式可包括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木结构、钢结构等;其他构筑物;古建 筑、历史建筑与特殊建筑。 9.4.4工程案例 厦门市人民检察院综合楼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移工程、泉州佳丽彩印厂专家楼平移工 程、北京英国大使馆(国家一级文物)整体平移工程、济南宏济堂历史建筑整体移位工程等。

9.5结构无损性拆除技术

9.5.1技术内容 无损性拆除技术主要包括金刚石无损钻切技术和水力破除技术,这两种技术对结构产生的扰 动小,对保留结构基本无冲击,不损坏保留结构的性能状态,同时它具有低噪声、轻污染、效率 高的特点。主要用于既有建(构)物结构改造时部分结构与构件的无损性拆除。 (1)金刚石无损钻切技术 利用金刚石工具包括金刚石绳锯、金刚石圆盘锯、金刚石薄壁钻等,通过其对既有混凝土结 构构件进行锯切、切削与钻孔形成切割面,将结构需切割拆除的部分与保留的结构分离,满足保 留既有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技术要求。 (2)水力破除技术 水力破除技术是采用高速水射流来破除混凝土的静力铣刨技术。混凝土是多孔材料且抗拉强 度相对较低,高速水射流穿透混凝土孔隙时产生内压,当内压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 即被破除,而水流对钢筋没有影响,故钢筋可以原样保留。 9.5.2技术指标 (1)金刚石无损钻切技术 1)金刚石绳锯: 绳索的变向是通过导向轮的组合安装来实现的,施工过程中导向轮的安装与主动驱动轮中的 位置关系应巧妙的设计,以满足切割要求。 绳索切割线速度不低于18m/s。 金刚石绳索的质量标准应满足切割过程中最大张拉强度的要求。 2)金刚石圆盘锯: 切割锯片与切割深度的关系见表9.1。

切割锯片与切割深度关系

切割锯的轨道安装偏差控制在3mm以内,锯片固定完成后检查调整锯片与切割面的垂直度, 平行于墙体切割楼板时,距离墙边最小切割距离为30mm。 3)金刚石薄壁钻: 采用十字画线法确定钻孔中心,孔位偏差不超过3mm。 利用连续钻孔进行切割时,钻孔采用Φ89mm或Φ108mm孔径施工,1m长度方向上布置钻孔 数为11~13个。切割直线偏差小于20mm。 (2)水力破除技术 水力破除技术参数主要为压力、流量、冲程;如压力大、流量小则施工效率会大大降低,压 力小、流量大则无法破除混凝土,冲程大则破除深度大,冲程小则破除深度小,三者有着密不可 分,应针对不同标号强度、级配的混激 进行设定。具体参数详见表9.2

表9.2水力破除技术参数表

9.5.3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类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局部结构拆改及有保留结构要求的工程施工。 9.5.4工程案例 北京三元桥(跨京顺路)桥梁快速大修工程、京港澳高速公路石安段支漳河特大桥改扩建工程 北京牡丹园公寓2号楼拆除工程等,

9.6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

9.6.1技术内容 基坑工程监测是指通过对基坑控制参数进行一定期间内的量值及变化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 数据评估判断或预测基坑安全状态,为安全控制措施提供技术依据。 监测内容一般包括支护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基坑底部及周边土体的位移、周边建筑物的位移、 周边管线和设施的位移及地下水状况等。 监测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数据库、状态分析评估与预测软件等。 通过在工程支护(围护)结构上布设位移监测点,进行定期或实时监测,根据变形值判定是 否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影响,避免进一步变形发生的危险。监测方法可分为基准线法和坐标 法。 在水平位移监测点旁布设围护结构的沉降监测点,布点要求间隔1525m布设一个监测点, 利用高程监测的方法对围护结构顶部进行沉降监测。 基坑围护结构沿垂直方向水平位移的监测,用测斜仪由下至上测量预先埋理设在墙体内测斜管 的变形情况,以了解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在各个深度上的水平位移情况,用以了解 和推算围护体变形

临近建筑物沉降监测,利用高程监测的方法来了解临近建筑物的沉降,从而了解其是否会号 不均匀沉降。 在施工现场沉降影响范围之外,布设3个基准点为该工程临近建筑物沉降监测的基准点。临 建筑物沉降监测的监测方法、使用仪器、监测精度同建筑物主体沉降监测

安全等级考虑,最大水平位移≤0.3%H。 (2)地面沉降量报警值。按一级安全等级考虑,最大沉降量≤0.1%H;按二级安全等级考虑 最大沉降量≤0.2%H。 (3)监测报警指标一般以总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量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指标一般不宜 超过设计限值。若有监测项目的数据超过报警指标,应从累计变化量与日变量两方面考虑。 9.6.3适用范围 用于深基坑钻、挖孔灌注桩、地连墙、重力坝等围(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 9.6.4工程案例 深圳中航广场工程、上海万达商业中心等

大型复杂结构施工安全性监测技术

9.7.1技术内容 大型复杂结构是指大跨度钢结构、大跨度混凝土结构、索膜结构、超限复杂结构、施工质量 控制要求高且有重要影响的结构、桥梁结构等,以及采用滑移、转体、顶升、提升等特殊施工过 程的结构。 大型复杂结构施工安全性监测以控制结构在施工期间的安全为主要目的,重点技术是通过检 测结构安全控制参数在一定期间内的量值及变化,并根据监测数据评估或预判结构安全状态,必 要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以保证结构安全。监测参数一般包括变形、应力应变、荷载、温度和结构 动态参数等。 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数据库、状态分析评估与显示软件等。 9.7.2技术指标 监测技术指标主要包括传感器及数据采集传输系统测试稳定性和精度,其稳定性指标一般为 监测期间内最大漂移小于工程允许的范围,测试精度一般满足结构状态值的5%以内。监测点布置 与数量满足工程监测的需要,并满足《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GB50982等国家现行监测、 测量等规范标准要求。 9.7.3适用范围 大跨度钢结构、大跨度混凝土结构、索膜结构、超限复杂结构、施工质量控制要求高且有重 要影响的建筑结构和桥梁结构等,包含有滑移、转体、顶升、提升等特殊施工过程的结构。

9.7.4工程案例 武汉绿地中心、上海中心、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天津津塔、上海东方明珠塔、广州电视塔等 超高层与高耸结构、国家体育场钢结构、五棵松体育馆钢结构、国家大剧院钢结构、深圳会展中 心钢结构、昆明新机场、上海大剧院、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轴钢结构与索膜结构、中国航海博 物馆结构;大同大剧院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等大跨空间结构,CCTV新台址异形结构;大同美术 馆三角锥钢结构顶推滑移工程,贵州盘县大桥顶推工程,中航技研发中心顶升工程等。

9.8爆破工程监测技术

9.8.1技术内容 在爆破作业中爆破振动对基础、建筑物自身、周边环境物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无论从工程 施工的角度还是环境安全的需要,均要对爆破作业提出控制,将爆破引发的各类效应列为控制和 监测爆破影响的重要项目。 爆破监测的主要项目主要包括:(1)爆破质点振动速度;(2)爆破动应变;(3)爆破孔隙 动水压力;(4)爆破水击波、动水压力及涌浪;(5)爆破有害气体、空气冲击波及噪声;(6) 爆破前周边建筑物的检测与评估;(7)爆破中周边建筑物振动加速度、倾斜及裂缝。 振动速度加速度传感器、应变计、渗压计、水击波传感器、脉动压力传感器、倾斜计、裂缝 计等分别与各类数据采集分析装置组成监测系统;对有害气体的分析可采用有毒气体检测仪;空 气冲击波及噪声监测可采用专用的爆破噪声测试系统或声级计。 9.8.2技术指标 爆破监测在具体实施中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作业场所空气中彩 尘测定方法》GB5748、《水电水利工程爆破安全监测规程》DL/T5333。 9.8.3适用范围 适用于市政工程、海港码头、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岩石类爆破。 9.8.4工程案例 三峡水利枢纽三期上游围堰拆除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左右岸开挖工程、秦山核电站大型 基坑开挖爆破、重庆轻轨三号线江北机场站工程、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加高工程、西北热力穿山 燃道爆破施工

边施工影响的建(构)筑物检测、

9.9.1技术内容 周边施工指在既有建(构)筑物下部或临近区域进行深基坑开挖降水、地铁穿越、地下顶管 宗合管廊等的施工,这些施工易引发周边建(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及开裂等,致使结构 成既有线路出现并裂、不均匀沉降、倾斜甚至塌等事故,因此有必要对受施工影响的周边建(构 筑物进行检测与风险评估,并对其进行施工期间的监测,严格控制其沉降、位移、应力、变形、

开裂等各项指标。 各类穿越既有线路或穿越既有建(构)筑物的工程,施工前应按施工工艺及步骤进行数值模 拟,分析地表及上部结构变形与内力,并结合计算结果调整和设定施工监控指标。 9.9.2技术指标 检测主要是对既有结构的现状、结构性态进行检测与调查,记录结构外观缺陷与损伤、裂缝、 差异沉降、倾斜等作为施工前结构初始值,并对结构进行承载力评定及预变形分析。结构承载力 评定应包含较大差异沉降、倾斜或缺陷的作用;监测及预警主要为受影响的建(构)筑物结构内 部变形及应力,倾斜与不均匀沉降,典型裂缝的宽度与开展,其他典型缺陷等。 9.9.3适用范围 周边施工包含深基坑施工、地铁穿越施工、地下顶管施工、综合管廊施工等。 9.9.4工程案例 天津老城厢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居民楼影响监测,天津地下管廊顶管施工对周边居民楼影响监 测,北京地铁10号线穿越施工过程检测监测,合肥地铁3号线穿越施工对上部建筑影响检测监测 与评估。

9.10隧道安全监测技术

9.10.1技术内容 对隧道衬砌结构变形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判定隧道的安全性,实现隧道安全监测。 监测系统应包括监测断面测点棱镜、自动全站仪、通讯装置、控制计算机以及数据中心服务 器,采用实时在线控制方式,可实现数据的受控采集和实时分析,同时实现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 的实时发布。 系统实施具体要求如下: (1)在隧道衬砌结构表面设置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应设置在变形影响区内,监测断面间距 般5~15m,特殊地质地段和重要构筑物附近的断面应适当加密; (2)每个监测断面设置监测棱镜若干,一般要在拱顶、拱腰、拱脚等部位设置监测点; (3)在监测区域外的稳定区布置基准断面,可以在监测区外布置2个基准断面,每断面设置 棱镜2~5个,两基准断面之间棱镜组成基线,采用自动全站仪进行基于基线的变形测量; (4)自动全站仪应尽量设置在两个基准断面之间,同时要避让最大变形区域,减少监测过程 中具有有限角度补偿的自动全站仪的人工纠偏工作量; (5)监测报警阈值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计算设置,同时符合相关规范。 9.10.2技术指标 监测实施过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 范》GB50308等。 9.10.3适用范围

施工和运营中的隧道安全监测。 9.10.4工程案例 深圳地铁9号线.深圳地铁9号线西延线等。

10.1 基于 BIM 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

基于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是指利用BIM技术,并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施工现场 视化、虚拟化的协同管理。在施工阶段结合施工工艺及现场管理需求对设计阶段施工图模型进 信息添加、更新和完善,以得到满足施工需求的施工模型。依托标准化项目管理流程,结合移 应用技术,通过基于施工模型的深化设计,以及场布、施组、进度、材料、设备、质量、安全、 工验收等管理应用,实现施工现场信息高效传递和实时共享,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10.1.2 技术指标

(1)基于BIM技术在设计模型基础上,结合施工工艺及现场管理需求进行深化设计和调整, 形成施工BIM模型,实现BIM模型在设计与施工阶段的无缝衔接。 (2)运用的BIM技术应具备可视化、可模拟、可协调等能力,实现施工模型与施工阶段实 际数据的关联,进行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等各专业在施工阶段的综合碰撞检查、分析和模拟。 (3)采用的BIM施工现场管理平台应具备角色管控、分级授权、流程管理、数据管理、模

型展示等功能 (4)通过物联网技术自动采集施工现场实际进度的相关信息,实现与项目计划进度的虚拟比 对。 (5)利用移动设备,可即时采集图片、视频信息,并能自动上传到BIM施工现场管理平台, 贵任人员在移动端即时得到整改通知、整改回复的提醒,实现质量管理任务在线分配、处理过程 及时跟踪的闭环管理等的要求。 (6)运用BIM技术,实现危险源的可视标记、定位、查询分析。安全围栏、标识牌、遮 网等需要进行安全防护和警示的地方在模型中进行标记,提醒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施工。 (7)应具备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的能力。 10.1.3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深化、场布、施组、进度、材料、设备、质量、安全等业务 管理环节的现场协同动态管理。 10.1.4工程案例 湖北武汉绿地中心项目,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研楼项目,云南昆明润城第二大道项目,越 南越中友谊宫项目,北京通州行政副中心项目,广东东莞国贸中心项目,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天坛医院,广东深圳腾讯滨海大厦工程,广东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北京中国卫星通信大厦,天津117大 厦项目等,山西晋中矿山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中心

10.2基于大数据的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信息技术

基于大数据的项目成本分析与控制信息技术,是利用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更科 学和有效的提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和管控能力的技术。通过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充分利用 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积累的海量业务数据,按业务板块、地区、重大工程等维度进行分类、汇 总,对“工、料、机”等核心成本要素进行分析,挖掘出关键成本管控指标并利用其进行成本控制 从而实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管控和风险预警。 10.2.1技术内容 (1)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主要技术内容 1)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技术是要建设包含收入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报表分析等功 能模块的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2)收入管理模块应包括业主合同、验工计价、完成产值和变更索赔管理等功能,实现业主 合同收入、验工收入、实际完成产值和变更索赔收入等数据的采集。 3)成本管理模块应包括价格库、责任成本预算、劳务分包、专业分包、机械设备、物资管 理、其他成本和现场经费管理等功能,具有按总控数量对“工、料、机”的业务发生数量进行限 制,按各机构、片区和项目限价对“工、料、机”采购价格进行管控的能力,能够编制预算成本和 采集劳务、物资、机械、其他、现场经费等实际成本数据。

4)资金管理模块应包括债务支付集中审批、支付比例变更、财务凭证管理等功能,具有对 项目部资金支付的金额和对象进行管控的能力,实现应付和实付资金数据的采集。 5)报表分析应包括“工、料、机”等各类业务台帐和常规业务报表,并具备对劳务、物资、 机械和周转料的核算功能,能够实时反映施工项目的总体经营状态。 (2)成本业务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主要技术内容 1)建立项目成本关键指标关联分析模型。 2)实现对“工、料、机”等工程项目成本业务数据按业务板块、地理区域、组织架构和重大 工程项目等分类的汇总和对比分析,找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 3)实现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价格、数量、变更索赔等关键要素的趋势分析和预警。 4)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形成成本管理的“量、价、费”等关键指标,通过对关键指标的控制: 实现成本的过程管控和风险预警。 5)应具备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的能力。 10.2.2技术指标 (1)采用大数据采集技术,建立项目成本数据采集模型,收集成本管理系统中存储的海量成 本业务数据。 (2)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价格指标关联分析模型,以地区、业务板块和业务发生时点为 主要维度,结合政策调整、价格变化等相关社会经济指标,对劳务、物资和机械等成本价格进行 挖掘,提取适合各项目的劳务分包单价、物资采购价格、机械租赁单价等数据,并输出到成本管 理系统中作为项目成本的控制指标。 (3)采用可视化分析技术,建立项目成本分析模型,从收入与产值、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 预计利润与实际利润等多个角度对项目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对成本指标进行趋势分析和预警。 (4)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降低并发量提高系统可用性和稳定性。采用B/S和C/S模式 结合的技术,Web端实现业务单据的流转审批,使用离线客户端实现数据的便捷、快速处理。 (5)通过系统的权限控制体系限定用户的操作权限和可访问的对象。系统应具备身份鉴别 访问控制、会话安全、数据安全、资源控制、日志与审计等功能,防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抓包 事改。 10.2.3适用范围 适用于加强项目成本管控的工程建设项目。 10.2.4工程案例 四川成都博览城项目,山东济南世茂天城项目,山东济南中铁诺德名城二期项目,湖北襄阳 新天地房建项目等工程项目等

10.3基于云计算的电子商务采购技术

分的电于商务来购平合,针对二 子源业务,统一牙 长购资源,实现企: 业集约化、电 化采购,创新工程采购的商业模式。平台功能主要包括:采购计划管理、互联网采购导源、材料 电子商城、订单送货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数据中心等。通过平台应用,可聚合项目采购需求, 优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降低工程采购成本,实现阳光采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0.3.1技术内容 (1)采购计划管理:系统可根据各项目提交的采购计划,实现自动统计和汇总,下发形成采 购任务。 (2)互联网采购寻源:采购方可通过聚合多项目采购需求,自动发布需求公告,并获取多家 报价进行优选,供应商可进行在线报名响应。 (3)材料电子商城:采购方可以针对项目大宗材料、设备进行分类查询,并直接下单。供应 商可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获取订单信息,进行供货。 (4)订单送货管理:供应商可根据物资送货要求,进行物流发货,并可以通过移动端记录物 流情况。采购方可通过移动端实时查询到货情况。 (5)供应商管理:提供合格供应商的审核和注册功能,并对企业基本信息、产品信息及价格 信息进行维护。采购方可根据供货行为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形成供应商评价记录。 (6)采购数据中心:提供材料设备基本信息库、市场价格信息库、供应商评价信息库等的查 询服务。通过采购业务数据的积累,对以上各信息库进行实时自动更新。 10.3.2技术指标 (1)通过搭建云基础服务平台,实现系统负载均衡、多机互备、数据同步及资源弹性调度等 机制。 (2)具备符合要求的安全认证、权限管理等功能,同时提供工作流引擎,实现流程的可配置 化及与表单的可集成化。 (3)应提供规范统一的材料设备分类与编码体系、供应商编码体系和供应商评价体系。 (4)可通过统一信用代码校验及手机号码校验,确认企业及用户信息的一致性和真实性。云 平台需通过数字签名系统验证用户登录信息,对用户账户信息及投标价格信息进行加密存储,通 过系统日志自动记录采购行为,以提高系统安全性及法律保障。 (5)应支持移动终端设备实现供应商查询、在线下单、采购订单跟踪查询等应用。 (6)应实现与项目管理系统需求计划、采购合同的对接,以及与企业OA系统的采购审批流 程对接。还应提供与其他相关业务系统的标准数据接口。 10.3.3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采购业务环节。 10.3.4工程案例 上海迪士尼工程项目,陕西西安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项目,四川宜宾向家坝水电站

清核电站3、4号机组工程,北京中铁鲁班商务

10.4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多方协同管理技术

10.4.4 工程案例

天津117项目,湖北武汉绿地中心项目,重庆来福士广场项目,湖北武汉因特宜家项目, 东深圳华润深圳湾国际商业中心项目,太原山西行政学院综合教学楼项目等

10.5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动态管理信息技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项目动态管理信息技术是指综合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视频监控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施工现场的设备调度、计划管理、安全质量监控等环节进行 信息即时采集、记录和共享,满足现场多方协同需要,通过数据的整合分析实现项目动态实时管 理,规避项目过程各类风险。 10.5.1技术内容 (1)设备调度。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对施工现场车辆运行轨迹、频率、卸点位置、物 料类别等信息的采集,完成路径优化,实现智能调度管理。 (2)计划管理。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并监控任务进度完成 情况,实现工作任务合理在线分配及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 (3)安全质量管理。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对质量、安全巡查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进 行影音数据采集和自动上传,整改通知、整改回复自动推送到责任人员,实现闭环管理。 (4)数据管理。通过信息平台准确生成和汇总施工各阶段工程量、物资消耗等数据,实现数 据自动归集、汇总、查询,为成本分析提供及时、准确数据。 10.5.2技术指标 (1)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在移动端对施工现场设备进行安全、高效的统一调配和管理 (2)结合LBS技术通过对移动轨迹采集和定位,实现移动端自动采集现场设备工作轨迹和工 作状态。 (3)建立协同工作平台,实现多专业数据共享,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 (4)具备与其他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集成共享的功能。 (5)系统应符合《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第二级的保护要求。 10.5.3适用范围 适用于施工作业设备多、生产和指挥管理复杂、难度大的建设项目。 10.5.4工程案例 贵州贵阳华润国际社区项目示范区总承包工程、吉林长春吉大医院、辽宁沈阳浦和新苑住宅 楼项目、天津合纵科技(天津)生产基地项目、云南昆明润城第二大道项目、湖南张家界家居生 活广场一期工程、山东淄博五洲国际家具博览城二期等。

10.5.2 技术指标

10.6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总承包项物资全过程监管技术

基于物联网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物资全过程 息化手段律立从 到现场 “仓到仓”全链条一体化物资、物流、物管体系。通过手持终端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实现集装卸、 输、仓储等整个物流供应链信息的一体化管控,实现项目物资、物流、物管的高效、科学、去

JTS 155-2019 码头岸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10.7基于物联网的劳务管理信息技

基于物联网的劳务管理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集成各类智能终端设备对建设项目现 劳务工人实现高效管理的综合信息化系统。系统能够实现实名制管理、考勤管理、安全教育管 视频监控管理、工资监管、后勤管理以及基于业务的各类统计分析等,提高项目现场劳务用 管理能力、辅助提升政府对劳务用工的监管效率,保障劳务工人与企业利益。

场劳务工人实现高效管理的综合信息化系统。系统能够实现实名制管理、考勤管理、安全教育管 理、视频监控管理、工资监管、后勤管理以及基于业务的各类统计分析等,提高项目现场劳务用 工管理能力、辅助提升政府对劳务用工的监管效率,保障劳务工人与企业利益。 10.7.1技术内容 (1)实名制管理。实现劳务工人进场实名登记、基础信息采集、通行授权、黑名单鉴别,人 员年龄管控、人员合同登记、职业证书登记以及人员退场管理。 (2)考勤管理。利用物联网终端门禁等设备,对劳务工人进出指定区域通行信息自动采集: 统计考勤信息,能够对长期未进场人员进行授权自动失效和再次授权管理。 (3)安全教育管理。能够记录劳务工人安全教育记录,在现场通行过程中对未参加安全教育 人员限制通过。可以利用手机设备登记人员安全教育等信息,实现安全教育管理移动应用。 (4)视频监控。能够对通行人员人像信息自动采集并与登记信息进行人工比对,能够及时查 询采集记录;能实时监控各个通道的人员通行行为,并支持远程监控查看及视频监控资料存储。 (5)工资监管。能够记录和存储劳务分包队伍劳务工人工资发放记录,宜能对接银行系统实 现工资发放流水的监控,保障工资支付到位 (6)后勤管理。能够对劳务工人进行住宿分配管理,宜能够实现一卡通在项目的消费应用, (7)统计分析。能基于过程记录的基础数据,提供政府标准报表,实现劳务工人地域、年龄 工种、出勤数据等统计分析,同时能够提供企业需要的各类格式报表定制。利用手机设备可以实 现劳务工人信息查询、数据实时统计分析查询。 10.7.2技术指标 (1)应将劳务实名制信息化管理的各类物联网设备进行现场组网运行,并与互联网相连,

10.8.2 技术指标

10.9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

基于智能化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与施工管理信息技术,是在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和施工过 程中,应用BIM、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实现装配式建筑的 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通过对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深化设计、材料管 理、产品制造环节进行管控,以及对施工过程中的产品进场管理、现场堆场管理、施工预拼装管 理环节进行管控,实现生产过程和施工过程的信息共享,确保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和施工环节的 效率,提高装配式建筑产品生产和施工管理的水平。

DB34/T 3059-2017 信息化项目验收规范10.9.1 技术内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