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5076-201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34/ 5076-201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4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5114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 5076-201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选择上应选择节能型产品,以适应建筑

5.3.1采用热水作为热媒,不仅对供暖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而且便一

力平衡,提高系统输配效率,保证获得预期的供暖效果,达到节能的目的

是目前比较成熟可靠的节能方式T/CCMA 0079-2019 土方机械 排气烟度 装载机测量方法.pdf,容易实现且节能潜力大,调速水泵的性 为陡降型。一般采用根据供回水管上的压差变化信号,自动控制水泵转逻 制方式。

5.3.6高大空间采用常规散热器对流供暖方式供暖时,室内沿高度方向会形成较大 的温度梯度,人员活动区要达到设计温度,就需要消耗较多的热量。采用辐射供暖, 室内高度方向的温度梯度较小,文由于有温度和辐射的综合作用,既可以创造比较 理想的热舒适环境,又可以比对流供暖节能

1工程实践已充分证明,在季节变化时只是要求相应作供冷/供暖空调工况转 换的空调系统,采用两管制水系统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因此予以推荐。 2变流量一级泵系统包括冷水机组定流量、冷水机组变流量两种形式。冷水 机组定流量、负荷侧变流量的一级泵系统,形式简单,通过末端用户设置的两通阀 自动控制各末端的冷水量需求,同时,系统的运行水量也处于实时变化之中,在一 股情况下均能较好地满足要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系统形式。当系统作 用半径较大或水流阻力较高时,循环水泵的装机容量较大,由于水泵为定流量运行, 使得冷水机组的供回水温差随着负荷的降低而减少,不利于在运行过程中水泵的运 行节能,因此一般适用于最远环路总长度在500m之内的中小型工程。通常大于55kW 的单台水泵应调速变流量,大于30kW的单台水泵宜调速变流量。 3二级泵系统的选择设计 1)机房内冷源侧阻力变化不天,因此多数情况下,系统设计水流阻力较高的原 因是系统的作用半径造成的,因此系统阻力是推荐采用二级泵或多级泵系统的充要 条件。 2)各区域水温一致且阻力接近时完全可以合用一组二级泵,多台水泵根据末端 流量需要进行台数和变速调节,大大增加了流量调解范围和各水泵的互为备用性。 且各区域末端的水路电动阀自动控制水量和通断,即使停止运行或关闭检修也不会 影响其它区域。以往工程中,当各区域水温一致且阻力接近,仅使用时间等特性不 同,也常按区域分别设置二级泵,带来如下问题: 一是水泵设置总台数多于合用系统,有的区域流量过小采用一台水泵还需设置 备用泵,增加投资; 二是各区域水泵不能互为备用,安全性差:

三是各区域最小负荷小于系统总最小负荷,各区域水泵台数不可能过多,每一 区域泵的流量调节范围减少,使某些区域在小负荷时流量过大、温差过小、不利于 节能。 3)当系统各环路阻力相差较大时,如果分区分环路按阻力大小设置和选择二纫 泵,有可能比设置一组二级泵更节能。阻力相差“较大"的界限推荐值可采用0.05MPa 通常这一差值会使得水泵所配电机容量规格变化一档。 4)工程中常有空调冷热水的一些系统与冷热源供水温度的水温或温差要求不 司,又不单独设置冷热源的情况。可以采用再设换热器的间接系统,也可以采用设 置二级混水泵和混水阀旁通调节水温的直接串联系统。后者相对于前者有不增加换 热器的投资和运行阻力,不需再设置一套补水定压膨胀设施的优点。因此增加了当 各环路水温要求不一致时按系统分设二级泵的推荐条件。 4对于冷水机组集中设置且各单体建筑用户分散的区域供冷等大规模空调冷 水系统,当输送距离较远且各用户管路阻力相差非常悬殊的情况下,即使采用二级 泵系统,也可能导致二级泵的扬程很高,运行能耗的节省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下, 在冷源侧设置定流量运行的一级泵、为共用输配干管设置变流量运行的二级泵、各 用户或用户内的各系统分别设置变流量运行的三级泵或四级泵的多级泵系统,可降 氏二级泵的设计扬程,也有利于单体建筑的运行调节。如用户所需水温或温差与冷 原不同,还可通过三级(或四级)泵和混水阀满足要求

强调空调水系统设计时,首先应通过系统布置和选定管径减少压力损失的相对 差额,但实际工程中常常较难通过管径选择计算取得管路平衡,因此只规定达不到 15%的平衡要求时,可通过设置平衡装置达到空调水管路的水力平衡。 空调水系统的平衡措施除调整管路布置和管径外,还包括设置根据工程标准、 系统特性正确选用并在适当位置正确设置可调量数据的平衡阀(包括静态平衡和动 态平衡)、具有流量平衡功能的电动阀等装置;例如末端设置电动两通阀的变流量 的空调水系统中,各支管路不应采用定流量阀。

5.3.10由于冬夏季空调水系统流量及系统阻力相差很大,两管制

用循环水泵,一般按系统的供冷运行工况选择循环泵,供热时系统和水泵工况不吻 合,往往水泵不在高效区运行,且系统为小温差大流量运行,浪费电能;即使冬季 改变系统的压力设定值,水泵变速运行,水泵冬季在设计负荷下也可能长期低速运 行,降低效率,因此不允许合用。 如冬夏季冷热负荷大致相同,冷热水温差也相同(例如采用直燃机、水源热泵 等),流量和阻力基本吻合,或者冬夏不同的运行工况与水泵特性相吻合时,从减少 投资和机房占用面积的角度出发,也可以合用循环泵。 值得注意的是,当空调热水和空调冷水系统的流量和管网阻力特性及水泵工作 特性相吻合而采用冬、夏共用水泵的方案时,应对冬、夏两个工况情况下的水泵轴 功率要求分别进行校核计算,并按照轴功率要求较大者配置水泵电机,以防止水泵 电机过载。 5.3.11空调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反映了空调水系统中循环水泵的耗 电与建筑冷热负荷的关系,对此值进行限制是为了保证水泵的选择在合理的范围,

5.3.11空调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反映了空调水系统中循环力 电与建筑冷热负荷的关系,对此值进行限制是为了保证水泵的选择在合理的 降低水泵能耗。

5.3.12对于有较大内区且常年有稳定的大量余热的办公、商业等建筑,采用水环

5.3.12对于有较大内区且常年有稳定的大量余热的办公、商业等建筑,采用水环 热泵空调系统,冬季可以充分利用余热供给需要供热的建筑物外区,从而可减少热 源能耗。

水环热泵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循环水水温宜控制在15~35℃; 2)循环水系统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闭式冷却塔或开式冷却塔。使用开 式冷却塔时,应设置中间换热器; 3)辅助热源的供热量应根据冬季白天高峰和夜间低谷负荷时的建筑物的供暖 负荷、系统可回收的内区余热等,经热平衡计算确定。 5.3.13随着工艺需求和气候等因素的变化,建筑对通风量的要求也随之改变。系 统风量的变化会引起系统阻力更大的变化。对于运行时间较长且运行中风量、风压 有较大变化的系统,为节省系统运行费用,宜考虑采用双速或变速风机。通常对于 要求不高的系统,为节省投资可采用双速风机,但要对双速风机的工况与系统的工

统风量的变化会引起系统阻力更大的变化。对于运行时间较长且运行中风量、风压 有较大变化的系统,为节省系统运行费用,宜考虑采用双速或变速风机。通常对于 要求不高的系统,为节省投资可采用双速风机,但要对双速风机的工况与系统的工

况变化进行校核。对于要求较高的系统,宜采用变速风机。采用变速风机的系统节 能性更加显著。采用变速风机的通风系统应配备合理的控制措施,

5.3.15本条文系参考美国供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标准《Ventilatior

[ndoorAirQuality》ASHRAE62.1中第6章的内容。考虑到一些设计采用新风比最大 的房间的新风比作为整个空调系统的新风比,这将导致系统新风比过大,浪费能源。 采用上述计算公式将使得各房问在满足要求的新风量的前提下,系统的新风比最小, 因此本条规定可以节约空调风系统的能耗。

5.3.16根据CO2浓度控制新风量设计要求

二氧化碳并不是污染物,但可以作为评价室内空气品质的指标,现行国家标准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对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了规定。当房间内人 员密度变化较大时,如果一直按照设计的较大的人员密度供应新风,将浪费较多的 新风处理用冷、热量。我国有的建筑已采用了新风需求控制。要注意的是,如果只 变新风量、不变排风量,有可能造成部分时间室内负压,反而增加能耗,因此排风 量也应适应新风量的变化以保持房间的正压。在技术允许条件下,CO2浓度检测与 VAV变风量系统相结合,同时满足各个区域新风与室内温度要求

5.3.17采用人工冷、热源进行预热或预冷运行时新风系统应能关闭

减少处理新风的冷、热负荷,降低能量消耗;在夏季的夜间或室外温度较低的时段, 直接采用室外温度较低的空气对建筑进行预冷,是一项有效的节能方法,应该推厂 应用。

5.3.18如果新风经过风机盘管后送出,风机盘管的运行与否对新风量的变化有较 大影响,易造成能源浪费或新风不足

5.3.18如果新风经过风机盘管后送出,风机盘管的运行与否对新风量的变化有较

.20粗、中效空气过滤器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空气过滤器》GB/T14

5.3.20粗、中效空气过滤器的

的有关规定: 1粗效过滤器的初阻力小于或等于50Pa(粒径大于或等于2.0um,效率不大于 50%且不小于20%);终阻力小于或等于100Pa; 2中效过滤器的初阻力小于或等于80Pa(粒径大于或等于0.5um,效率小于70% 且不小于20%);终阻力小于或等于160Pa; 由于全空气空调系统要考虑到空调过渡季全新风运行的节能要求,因此其过滤 器应能满足全新风运行的需要。 5.3.21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工程采用了土建风道(指用砖、混凝土、石膏板等材料 构成的风道)。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这种方式带来了相当多的隐患,其中最突出白 可题就是漏风严重,而且由于大部分是隐蔽工程无法检查,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处理过的空气无法送到设计要求的地点,能量浪费严重。因此作出较严格的规定。 在工程设计中,有时会因受条件限制或为了结合建筑的需求,存在一些用砖、 混凝土、石膏板等材料构成的土建风道、回风竖井的情况;此外,在一些下送风方 式(如剧场等)的设计中,为了管道的连接及与室内设计配合,有时也需要采用 些局部的土建式封闭空腔作为送风静压箱。因此本条文对这些情况不作严格限制。 同时由于混凝土等墙体的蓄热量大,没有绝热层的土建风道会吸收大量的送风 能量,会严重影响空调效果,因此当受条件限制不得已利用土建风道时,对这类土 建风道或送风静压箱提出严格的防漏风和绝热要求。

5.3.22做好冷却水系统的水处理,对于保证冷却水系统尤其是冷凝器的传热,提

在目前的一些工程设计中,只片面考虑建筑外立面美观等原因,将冷却塔安装 区域用建筑外装修进行遮挡,忽视了冷却塔通风散热的基本要求,对冷却效果产生 广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了冷却能力下降,冷水机组不能达到设计的制冷能力,只 能靠增加冷水机组的运行台数等非节能方式来满足建筑空调的需求,加大了空调系 统的运行能耗。因此,强调冷却塔的工作环境应在空气流通条件好的场所。 冷却塔的“飘水”问题是目前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过多的“飘水”导致补水量的增 大,增加了补水能耗。在补水总管上设置水流量计量装置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补水

会的腐蚀和由于刮风造成的负风压对于隔汽层的损坏。 所以,空气调节保冷管道绝热层在室外部分是必须设置保护层的。

5.4.2散热器暗装在罩内时,不但散热器的散热量会大幅度减少;而且,由于罩 内空气温度远远高于室内空气温度,从而使罩内墙体的温差传热损失大大增加。为 此,应避免这种错误做法,规定散热器宜明装。 面层热阻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地面的散热量。实测证明,在相同的供暖条件和 地板构造的情况下,在同一个房间里,以热阻为0.02[m2·K/W]左右的花岗岩、大理 石、陶瓷砖等做面层的地面散热量,比以热阻为0.10[m2·K/W」左右的木地板为面层 时要高30%60%;比以热阻为0.15[m2·K/W」左右的地毯为面层时高60%90%。由此可 见,面层材料对地面散热量的巨大影响。为了节省能耗和运行费用,采用地面辐射 供暖供冷方式时,要尽量选用热阻小于0.05[m2·K/W]的材料做面层

4.4发热量大房间的通风设计要求。

1变配电室等发热量较大的机电设备用房如夏季室内计算温度取值过低,甚至 氏于室外通风温度,既没有必要,也无法充分利用室外空气消除室内余热,需要耗 费大量制冷能量。因此规定夏季室内计算温度取值不宜低于室外通风计算温度,但 不包括设备需要较低的环境温度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 2厨房的热加工间夏季仅靠机械通风不能保证人员对环境的温度要求,一般需 要设置空气处理机组对空气进行降温。由于排除厨房油烟所需风量很大,需要采用 大风量的不设热回收装置的直流式送风系统。如计算室温取值过低,供冷能耗大:

所以推荐采用。本条中提到的风机是指空调机组内的系统送风机(也可能包括回风 机)而不是变风量未端装置内设置的风机。对于末端装置所采用的风机来说,若采 用变频方式应采取可靠的防止对电网造成电磁污染的技术措施。变风量空调系统在 运行过程中,随着送风量的变化,送至空调区的新风量也相应改变。为了确保新风

量能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同时为了使初调试能够顺利进行,根据满足最小新风量 的原则,应在设计文件中标明每个变风量末端装置必需的最小送风量。

量能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同时为了使初调试能够顺利进行,根据满足最小新风量 的原则,应在设计文件中标明每个变风量末端装置必需的最小送风量。 5.4.6公共建筑采用辐射为主的供暖供冷方式,一般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分层空调 是一种仅对室内下部人员活动区进行空调、而不对上部空间空调的特殊空调方式, 与全室性空调方式相比,分层空调夏季可节省冷量30%左右,因此,能节省运行能 耗和初投资

是一种仅对室内下部人员活动区进行空调、而不对上部空间空调的特殊空训 与全室性空调方式相比,分层空调夏季可节省冷量30%左右,因此,能节省 耗和初投资

5.4.7空调区域(或房间)排风中所含的能量十分可观,加以回收利用课余取得很 好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

5.4.7空调区域(或房间)排风中所含的能量十分可观,加以回收利用课余取得很

热回收装置的新风通道两端宜设置旁通阀,过渡季不采用热回收时,可打开旁 通,减少风机的动力损失。换热装置的排风通道亦如此

热回收装置的新风通道两端宜设置旁通阀,过渡季不采用热回收时,可打开旁 通,减少风机的动力损失。换热装置的排风通道亦如此。 5.4.9采用双向换气装置,让新风与排风在装置中进行显热或全热交换,可以从排 出空气中回收50%以上的热量和冷量,有较大的节能效果,因此应该提倡。人员长 期停留的房间一般是指连续使用超过3h的房间。 当安装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时,应注意: 1热回收装置的进、排风入口过滤器应便于清洗; 2风机停正使用时,新风进口、排风出口设置的密闭风阀应同时关闭,以保证 管道气密性。

5.5监测、控制与计量

5.5.1为了节省运行中的能耗,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应配置必要的监测与控制。但 实际情况错综复杂,本条提出总的原则和监控基本内容,设计时应结合具体工程情 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具体的配置内容。监控设计的相关规定见《民用 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GB50736第9章。

主时冬季热负荷大小基本与室外温度的高低成反比关系(受室内发热量的影响较小) 根据室外气象条件自动调节热媒温度节能效果显著,因此仅对集中供暖系统热源提 出强制性要求

5.5.3集中空调系统的冷量和热量计量,是

量装置不仅有利于管理与收费,用户也能及时了解和分析用能情况,加强管理,提 高节能意识和节能的积极性,自觉采取节能措施。目前在我国出租型公共建筑中, 集中空调费用多按照用户承租建筑面积的大小,用面积分摊方法收取,这种收费方 法的效果是用与不用一个样、用多用少一个样,使用户产生“不用百不用”的心理, 使室内过热或过冷,造成能源浪费,不利于用户健康,还会引起用户与管理者之间 的矛盾。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冷、热量的计量也可作为收取空调使用费的依据 之一,空调按用户实际用量收费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它不仅能够降低空调运行能耗,

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公共建筑的能源管理水平。 当系统负担有多栋建筑时,应针对每栋建筑设置能量计量装置。同时,为了加 强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要求在能源站房(如冷冻机房、热交换站或锅炉房等)应同 样设置能量计量装置。但如果空调系统只是负担一栋独立的建筑,则能量计量装置 可以只设于能源站房内。 当实际情况要求并且具备相应的条件时,推荐按不同楼层、不同室内区域、不 司用户或房间设置冷、热量计量装置的做法。 5.5.4本条文针对公共建筑项目中自建的锅炉房及换热机房的节能控制提出了明 确的要求。供热量控制装置的主要目的是对供热系统进行总体调节,使供水水温或 流量等参数在保持室内温度的前提下,随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始终保持 锅炉房或换热机房的供热量与建筑物的需热量基本一致,实现按需供热,达到最佳 的运行效率和最稳定的供热质量。 气候补偿器是供暖热源常用的供热量控制装置,设置气候补偿器后,可以通过 在时间控制器上设定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室温节省供热量;合理地匹配供水流量和供 水温度,节省水泵电耗,保证散热器恒温阀等调节设备正常工作;还能够控制一次 水回水温度,防止回水温度过低而减少锅炉寿命。 虽然不同企业生产的气候补偿器的功能和控制方法不完全相同,但气候补偿器 都具有能根据室外空气温度或负荷变化自动改变用户侧供(回)水温度或对热媒流 量进行调节的基本功能。

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公共建筑的能源管理水平。 当系统负担有多栋建筑时,应针对每栋建筑设置能量计量装置。同时,为了加 强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要求在能源站房(如冷冻机房、热交换站或锅炉房等)应同 样设置能量计量装置。但如果空调系统只是负担一栋独立的建筑,则能量计量装置 可以只设于能源站房内。 当实际情况要求并且具备相应的条件时,推荐按不同楼层、不同室内区域、不 司用户或房间设置冷、热量计量装置的做法。

5.5.4本条文针对公共建筑项目中直建的锅炉房及换热机房的节能控

5.5.5供热量控制调节包括质调

置气候补偿器和时间控制器等装置来实现第2款和第3款的要求, 对锅炉台数和燃烧过程的控制调节,可以实现按需供热,提高锅炉运行效率, 节省运行能耗并减少大气污染。锅炉的热水温度、烟气温度、烟道片角度、大火、 中火、小火状态等能效相关的参数应上传至建筑能量管理系统,根据实际需求供热 量调节锅炉的投运台数和投入燃料量。

5.5.6《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使用空调供

共建筑应当实行室内温度控制制度。用户能够根据自身的用热需求,利用空调供暖 系统中的调节阀主动调节和控制室温,是实现按需供热、行为节能的前提条件。 除末端只设手动风量开关的小型工程外,供暖空调系统均应具备室温自动调控 功能。以往传统的室内供暖系统中安装使用的手动调节阀,对室内供暖系统的供热 量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因其缺之感温元件及自力式动作元件,无法对系统 的供热量进行自动调节,从而无法有效利用室内的自由热,降低了节能效果。因此, 对散热器和辐射供暖系统均要求能够根据室温设定值自动调节。对于散热器和地面 福射供暖系统,主要是设置自力式恒温阀、电热阀、电动通断阀等。散热器恒温控 制阀具有感受室内温度变化并根据设定的室内温度对系统流量进行自力式调节的特 生,有效利用室内自由热从而达到节省室内供热量的目的

1目前许多工程采用的是总回水温度来控制,但由于冷水机组的最高效率点通 常位于该机组的某一部分负荷区域,因此采用冷量控制的方式比采用温度控制的方 式更有利于冷水机组在高效率区域运行,是目前最合理和节能的控制方式。但是, 由于计量冷量的元器件和设备价格较高,因此规定在有条件时(如采用了DDC控制 系统时),优先采用此方式。 同时,台数控制的基本原则是: 1)让设备尽可能处于高效运行: 2)让相同型号的设备的运行时间尽量接近以保持其同样的运行寿命(通常优先 启动累计运行小时数最小的设备); 3)满足用户侧低负荷运行的需求。 2设备的连锁启停主要是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性。 3目前绝大多数空调水系统控制是建立在变流量系统的基础上的,冷热源的供 回水温度及压差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是确保采暖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的前提 当供、回水温度过小或压差过大的话,将会造成能源浪费,甚至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必须对它们加以控制与监测。回水温度主要是用于监测(回水温度的高低由用户侧决 定)和高(低)限报警。对于冷冻水而言,其供水温度通常是由冷水机组自身所带的控

制系统进行控制,对于热水系统来说,当采用换热器供热时,供水温度应在自动控 制系统中进行控制;如果采用其他热源装置供热,则要求该装置应自带供水温度控 制系统。在冷却水系统中,冷却水的供水温度对制冷机组的运行效率影响很大,同 时也会影响到机组的正常运行,故必须加以控制。 机组冷却水总供水温度可以采用: 1)控制冷却塔风机的运行台数(对于单塔多风机设备); 2)控制冷却塔风机转速(特别适用于单塔单风机设备); 3)通过在冷却水供、回水总管设置劳通电动阀等方式进行控制。其中方法(1)节 能效果明显,应优先采用。如环境噪声要求较高如夜间)时,可优先采用方法(2),它 在降低运行噪声的同时,同样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但投资稍大。在气候越来越凉, 风机全部关闭后,冷却水温仍然下降时,可采用方法(3)进行旁通控制。在气候逐渐 变热时,则反向进行控制。 4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及故障报警是冷、热源系统监控的一个基本内容。 5当楼字自控系统与冷冻机控制系统可实施集成的条件时,可以根据室外空气 的状态,在一定范围内对冷水机组的出水温度进行再设定优化控制。 5. 5. 8 1风阀、水阀与风机连锁启停控制,是一项基本控制要求。实际工程中发现很 多工程没有实现,主要是由于冬季防冻保护需要停风机、开水阀,这样造成夏季空 周机组风机停时往往水阀还开,冷水系统“大流量,小温差”,造成冷水泵输送能 耗增加、冷机效率下降等后果。需要注意在需要防冻保护地区,应设置本连锁控制 与防冻保护逻辑的优先级。 2绝大多数公共建筑中的空调系统都是间歇运行的,因此保证使用期间的运行 是基本要求。推荐优化启停时间即尽量提前系统运行的停止时间和推迟系统运行的 启动时间,这是节能的重要手段。 3室内温度设定值对空调风系统、水系统和冷热源的运行能耗均有影响。根据 相关文献,夏季室内温度设定值提高1℃,空调系统总体能耗可下降6%左右。因此, 推荐根据室外气象参数优化调节室内温度设定值,这既是一项节能手段,同时也有

1风阀、水阀与风机连锁启停控制,是一项基本控制要求。实际工程中发现很 多工程没有实现,主要是由于冬季防冻保护需要停风机、开水阀,这样造成夏季空 周机组风机停时往往水阀还开,冷水系统“大流量,小温差”,造成冷水泵输送能 耗增加、冷机效率下降等后果。需要注意在需要防冻保护地区,应设置本连锁控制 与防冻保护逻辑的优先级。 2绝大多数公共建筑中的空调系统都是间歇运行的,因此保证使用期间的运行 是基本要求。推荐优化启停时间即尽量提前系统运行的停止时间和推迟系统运行的 启动时间,这是节能的重要手段。 3室内温度设定值对空调风系统、水系统和冷热源的运行能耗均有影响。根据 相关文献,夏季室内温度设定值提高1℃,空调系统总体能耗可下降6%左右。因此, 推荐根据室外气象参数优化调节室内温度设定值,这既是一项节能手段,同时也有

5. 5. 12 对于间歇运行的空调系统,

前系统运行的停止时间和推迟系统运行的启动时间,这是节能的重要

6.1.1城市管网供水和建筑物的加压供水,无论是水的净化处理还是输送,都需 要耗费电能等能源,因此广义上节水就是节能。国家的相关规定已经对给排水系统 设计和节水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因此本标准仅对涉及节约建筑物自身用于给排水系 统的水泵能耗、生活热水加热能耗等做出相应规定,其余均应按相关标准的规定执 行。 6.1.2计量水表的设置指各类生活供水系统(包括给水、中水、热水、直饮水等 的入户管、各栋单体建筑引入管上设计量水表及其他建筑根据不同使用性质及计费 标准分类分别设置计量水表。 4品

6.1.2计量水表的设置指各类生活供水系统(包括给水、中水、热水、直饮水等) 的入户管、各栋单体建筑引入管上设计量水表及其他建筑根据不同使用性质及计费 标准分类分别设置计量水表,

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

6.2给水排水系统设计

6.2.1为节约能源,减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建筑物底部的楼层应充分利用 城镇或小区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设有城镇中水供水管网的建筑,也应充分利 用城镇供水管网的水压,节能节水。

既要满足卫生器具所需要的最低水压,文要考虑系统和给水配件可承受的最大水压 和使用时的节水节能要求;且不应采用普通截止阀替代减压阀的达到减压节水的目 的。 根据实测:DN15陶瓷阀芯水嘴静压为P=0.37MPa、全开时,流量Q=0.46L/s,为 设计额定流量0.15~0.20L/s的3.07~2.3倍,因此,给水系统分区中,应合理控制 各用水点处的水压,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降低了加压水泵的流量和功率。 在工程设计时,为简化系统,常按最高区水压要求设置一套供水加压泵,然后 再将低区的多余水压采用减压或调压设施加以消除,显然,被消除的多余水压是无 效的能耗。对于高层居住建筑,尤其是供洗浴和饮用的给水系统用量较大,完全有 条件按分区设置加压泵,避免或减少无效能耗。

叠压供水等,从节能节水的角度比较,这四种常用的供水方式中,高位水箱和管网 叠压供水占有优势。但在工程设计中,在考虑节能节水的同时,还需兼顾其他因素, 列如顶层用户的水压要求、市政水压等供水条件、供水的安全性、用水的二次污染 等问题。 给水泵的能耗在给排水系统的能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给水泵的选择应在 管网水力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保证水泵选型正确,工作在高效区。变频调速泵 在额定转速时的工作点,应位于水泵高效区的末端(右侧),以使水泵大部分时间 均在高效区运行。选择具有随流量增大,扬程逐渐下降特性的供水加压泵,能够保 正水泵工作稳定、并使用可靠,有利于节水节能

水泵和吸水池设置在建筑物地下室时,吸水池(箱)宜设在最接近地面上用水点的 也下室上部位置,尽量减少水泵的提升高度;给水泵房位置还必须满足隔声和隔振 等要求。在系统设计中,采用的给水管管径应满足管道的经济流速要求,避免工程 中设计流速大、管径小、水损大等不利于节能的情况

6管材、节水器具、仪表应满足下列

1、2规定工程建设中,不得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给水系统中使用的管材、管 件,必须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要求。管件的允许工作压力,除取决于管材、管 件的承压能力外,还与管道接口能承受的拉力有关。这三个允许工作压力中的最低 者,为管道系统的充许工作压力。管材与管件采用同一材质,以降低不同材质之间 的腐蚀,减少连接处的漏水的几率。管材与管件连接采用同径的管件,以减少管道 的局部水头损失。 3规定选用卫生器具、水嘴、淋浴器等产品时不仅要根据使用对象、设置场所 所和建筑标准等因素确定,还应考虑节水的要求,即无论选用上述产品的档次多高 多低均要满足城镇建设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的要求。 4根据城镇建设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编写。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 和配件是节水的重要措施。

5规定洗手盆感应式水嘴和小便器感应式冲洗阀在离开使用状态后自动断水, 用于公共场所的卫生间时不仅节水,而且卫生。可限定每次给水量和给水时间,具 有较好的节水性能

6.3.3本条对水加热、热交换站至最远建筑或用水点的服务半径做了规定,限制热

水循环管网服务半径,一是减少管路上热量损失和输送动力损失;二是避免管线过 长,管网末端温度降低,管网内容易滋生军团菌。要求水加热、热交换站位置尽可 能靠近热水量较大的建筑或部位,以及设置在小区的中心位置,可以减少热水管线 的敷设长度,以降低热损耗,达到节能目的

6.3.4带有冷水混合器或混合水嘴的卫生器具,从节水节能出发,其冷、热水供水

压力应尽可能相同。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冷水、热水管径不一致,管长不同,无 其是当采用高位水箱通过设在地下室的水加热器再返上供给高区热水时,热水管路 要比冷水管长得多,热水加热设备的阻力也是影响冷水、热水压力平衡的因素。要 做到冷水、热水在同一点压力相同是不可能的。本条提出不宜大于0.02MPa在实际 中是可行的,控制热水供水管路的阻力损失与冷水供水阻力损失平衡,选用阻力损 失小于或等于0.01MPa的水加热设备。在用水点采用带调压功能的混合器、混合阀, 可保证用水点的压力平衡,保证出水水温的稳定。

应达到的标准。根据一些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工程反馈,打开放水水嘴要放数 十秒或更长时间的冷水后才出热水,循环效果差。因此,对循环系统循环的好坏应 有一个标准。本款提出:保证配水点的出水水温不低于45℃的时间不大于10s。 医院、旅馆等公共建筑,一般热水立管靠近卫生间或立管设在卫生间内,配水

支管短,因此,充许放冷水时间为不超过10s,即配水支管长度为7m左右。当其配 水支管长时,亦可采用支管循环。

为了保证冷热水用水点的压力平衡。安全可靠、构造简单、操作维修方便是为了保 正设备正常运行和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设置自动温控装置是为了保证水温恒定, 提高热水供水品质并有利于节能节水。 热泵热水系统的能效比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比较大;安徽南北温差较大,特别是 冬季北方地区温度较低。应充分考虑热泵机组的能效比,在选型和使用中仍能节约 电能。热泵热水机组的性能系数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要求。

热泵热水机组性能系数(COP)(W/W)

6.3.7热水系统的设备和管道若不采取保温措施,会造成能源的极大浪

小 会的厚度应计算确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取决于经验数据或现成绝热材料定型预 制品、硬聚氨酯泡沫塑料、水泥珍珠岩制品。为了增加绝热结构的机械强度,一般 在绝热层外都应另设保护层,

6.3.8热泵热水系统的能效比取决于冷源和热源的温度。冷源温度随气候而变;热

永水尔数校 源温度即热水温度的选取对热泵热水的系统效益影响很大。适当降低供水温度可以 有效地提高系统的能效比。 热水循环泵定时或定温循环有利于节约循环热损耗和机械能耗。储水槽设置内 循环主要是为了平衡槽内温差,扩大储水槽的有效热储存量。 6.3.9控制的基本原则是:让设备尽可能高效运行;让相同型号的设备运行时间尽 量接近,保证其同样的运行寿命;满足用户负荷运行的要求。当装机数量多于三台 时采用机组群控方式,有一定的优化运行效果,可以提高系统的综合能效

量接近,保证其同样的运行寿命;满足用户负荷运行的要求。当装机数量多于三台 时采用机组群控方式,有一定的优化运行效果,可以提高系统的综合能效

7.1.5目前,智能化系统的技术越发成熟,具体采用时,要优先考虑成熟、实用的 技术。同时由于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发展迅速,产品更新换代快,要考虑一定的前瞻 性、扩展性、开放性、兼容性,要便于升级与更新。智能化系统与建筑设备系统如 水、暖等密切相关,故要结合设备需求制定优化运行控制策略。电力用电是集中提 供各种电力服务(包括电梯、非空调区域通风、生活热水、自来水加压、排污等)的 设备(不包括空调采暖系统设备)用电的统称

7.2.2不但配变电所要靠近负荷中心,各级配电都要尽量减少供电线路的距离。 “配变电所位于负荷中心”,一直是一个概念,提倡配变电所位于负荷中心是电气 设计专业的要求,但建筑设计需要整体考虑,配变电所设置位置也是电气设计与建 筑设计协商的结果,考虑配变电所位于负荷中心主要是考虑线缆的电压降不满足规 范要求时,需加大线缆截面,浪费材料资源,同时,供电距离长,线损大,不节 能。《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2009中3.1.3第2款规定“低压 线路的供电半径应根据具体供电条件,干线一般不超过250m,当供电容量超过 500kW(计算容量),供电距离超过250m时,宜考虑增设变电所。”且IEC标准 也在考虑“当建筑面积>20000m²、需求容量>2500kVA时,用多个小容量变电 所供电。”故以变电所到末端用电点的距离不超过250m为宜。在公共建筑中大功 率用电设备,主要指电制冷的冷冻机组。楼层配电箱供电半径宜为3050米,大型会 展、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可适当放宽

7.2.3民用建筑的电力负荷计

负荷密度法主要使用于规划设计,方案设计阶段一般采用单位指标法,并应根据负 荷的平面分布情况,合理确定变压器的容量和数量。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应 采用需要系数法进行详细电力负荷计算。负荷计算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设备容量、计 算容量、计算电流等。在负荷计算时,应尽量保持负荷的三相平衡分配,并应考虑

一致,故采用部分分相补偿无功功率

7.2.6容量较大的用电设备一般指单台AC380V供电的250kW及以上的

率因数较低一般指功率因数低于0.8,离配变电所较远一般指距离在150m左 .7大型用电设备、大型可控硅调光设备一般指250kW及以上的设备,预留派 置的安装空间是指预留滤波箱体或柜体的安装位置。 一般在供配电设计时考虑

7.2.8电力电缆截面的正确选择应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来考虑。但

计时,设计人员一般仅只单纯从技术条件选择。按技术条件选择线芯截面时,只计 算初始投资;而按经济电流选择时,除计算初始投资外,还要考虑经济寿命期内导 体损耗费用,二者之和应最小。当减少线芯截面时,初始投资减少,但线路损耗增 大;反之增大线芯截面时,线路损耗减少,但初始投资增加,某一截面区间内,两 者之和(总费用TOC最少)即为经济截面。因此电缆截面的选择应不仅依据技术条件, 还应按经济选型。经济电流截面的选用方法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

计规范》GB50217附录B。

计规范》GB50217附录B。

7.3.1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对办公建筑、商店建筑、旅馆 建筑、医疗建筑、教育建筑、博览建筑、会展建筑、交通建筑、金融建筑的照明功 率密度值的限值进行了规定,提供了现行值和目标值。照明设计时,照明功率密度 限值应符合该标准规定的现行值

7.3.2夜景照明是建筑景观的一大亮点,也是节能的重点。

7.3.3在满足房间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应以优先利用天然采光为照明设计的首要原

则。自然采光条件一般指邻近外窗、采光井、采光天窗等,自然采光设施一般指导 光管、反光板、反光镜、集光装置、棱镜窗、导光等装置。照明设计时,根据照明 部位的自然环境条件,结合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灯具的布置形式,合理采取分区、 分组控制措施。有条件时,在自然采光的区域配置感光控制设施,当室内光线随着 室外自然采光的强弱变化时,感光器根据设定的人工照明照度标准值,可自动点亮 或关闭具有自然采光条件或自然采光设施区域的灯具,或对其进行调光等控制,以 呆证室内照明的均匀和稳定,并达到节能效果。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第7.3.1条:公共建筑具有自然采光条件或自然采光设施的区域,应采取合 理的人工照明布置。在自然光到达的区域的照明采用同一分支回路配电或分开关控 制,以便根据室外光线合理开关室内相应区域的照明。光导系统的节能指标可按照 相应场所满足最低照度要求的光导系统所涵盖的面积,按对应场所照明功率密度折 算,计算相应的功率及节省的电量。 7.3.4目前国家已对5种光源和3种镇流器制定了能效限定值、节能评价值及能

效等级。相关现行国家标准包括:《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415、 《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3、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 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4、 《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9573、 《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4、 《管型荧光灯镇流

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7896、 《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 值》GB19574、 《金属卤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3。

7.3.5光源的选择原则。

1通常同类光源中单灯功率较大者,光效高,所以应选单灯功率较大的,但前 提是应满足照度均匀度的要求。对于直管荧光灯,根据现今产品资料,长度为1200mm 左右的灯管光效比长度600mm左右(即T8型18W,T5型14W)的灯管效率高, 再加上其镇流器损耗差异,前者的节能效果十分明显。所以除特殊装饰要求者外: 应选用前者(即28W~45W灯管),而不应选用后者(14W18W灯管)。 与其它高强气体放电灯相比,荧光高压汞灯光效较低,寿命也不长,显色指数 也不高,故不宜采用。自镇流荧光高压汞灯光效更低,故不应采用。2按照现行国 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17625.1 照明设备(C类设备)谐波限值的规定,对功率大于25W的放电灯的谐波限值规 定较严,不会增加太大能耗;而对≤25W的放电灯规定的谐波限值很宽(3次谐波 可达86%),将使中性线电流大大增加,超过相线电流达2.5倍以上,不利于节能 和节材。所以≤25W的放电灯选用的镇流器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谐波限值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 GB17625.1规定的功率大于25W照明设备的谐波限值;(2)次谐波电流不大于基 皮电流的33%。7室外景观照明不应采用高强投光灯、大面积霓虹灯、彩灯等高亮 度、高能耗灯具,应优先采用高效、长寿、安全、稳定的光源,如高频无极灯、冷 阴极荧光灯、发光二极管(LED)照明灯等,

7.3.6当灯具功率因数低于0.85时,均应采取灯内单灯补偿方式。

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 16A)》GB17625.1对照明设备(C类设备)谐波限值的规定,对功率大于25W的放电 订的谐波限值规定较严,不会增加太大能耗;而对≤25W的放电灯规定的谐波限值 限宽(3次谐波可达86%),将使中性线电流大大增加,超过相线电流达2.5倍以 上,不利于节能和节材。所以≤25W的放电灯选用的镇流器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 皆波限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

流≤16A)》GB17625.1规定的功率大于25W照明设备的谐波限值;(2)次谐波电流 不大于基波电流的33%。 7.3.7一般照明保障一般均匀性,局部照明保障使用照度,但要两者相差不能太大。 通道和其它非作业区域的一般照明的照度值不宜低于作业区域一般照明照度值的 1/3。

民用建筑中存在很多单相设备,如照明、办公设备等,选择D,yn11结线组

别的配电变压器可缓解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0052的节 能评价值的要求,在项目资金充许的条件下,可采用非晶合金铁心型低损耗变压器, 以减少更多的变压器空载损耗

主20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宜采用高压电动机。本条取200kW指标,但不是强习 条件时对于水冷式冷水机组和风冷式热泵机组,根据产品提供的技术要求,可 压供电,而对于消防喷淋泵最大也有200kW,此时就没必要采用高压电机,因 方时需切除非消防负荷,变压器带动此泵完全没有问题

7.4.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1

方式可以改善启动特性,降低启动电流,减少对电气系统的影响,减少变压器装机 容量。

7.5能耗监测与智能化

管理提供基础条件。对建筑实际能耗的有效管理是绿色建筑性能评价的落脚点。 些成功案例表明,能耗监测系统对于提升建筑能效,减少能耗,包括行为节能的管 理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以上技术标准和管理文件要求,提出本条。

表7.5.1分类能耗数据表

7.5.3本条根据节能设计规范的分项用电计量要求对系统的配电设计提出相关要 求,针对目前有些设计仅仅装设计量表具而配电回路混淆不清,计量采集的数据不 能达到分项采集以便按不用负荷用能分析数据的要求。在进线处总的分项计量方便 对建筑物总用电的分项计量数据采集(上传城市数据中心)。分项计量一般按照按空 调、照明插座、电力及特殊用电考虑,楼层数据的采集视工程情况及相关规范要求

进行,如LEED绿色认证要求插座用电与照明用电分开,这时势必在楼层或终端另设 插座照明的的分项计量表具,

次级用能单位为:用能单位下属的能源核算单位

电电 置符合供电部门要求的计量装置,需要强调的是应通过设计合理的配电系统 同电价负荷计量提供基础。

7.5.6照明插座用电是指建筑物照明、插座等设备用电的总称。包括建筑

和从插座取电的室内设备,如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厕所排气扇等

具和从插座取电的室内设备,如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厕所排气扇等。

办公类建筑建议照明与插座分项监测,其目的是监测照明与插座的用电情况, 检查照明灯具及办公设备的用电指标。当未分项计量时,不利于建筑各类系统设备 的能耗分布统计,难以发现能耗不合理之处。对于商业开发类等办公建筑,因其 股为整体出售,不具备分项监测与计量条件的,可不分开设置设。 空调用电是为建筑物提供空调、采暖服务的设备用电的统称。常见的系统主要 包括冷水机组、冷冻泵(一次冷冻泵、二次冷冻泵、冷冻水加压泵等、冷却泵、冷 却塔风机、风冷热泵等和冬季采暖循环泵(采暖系统中输配热量的水泵;对于采用 外部热源、通过板换供热的建筑,仅包括板换二次泵;对于采用自备锅炉的,包括 一、二次泵)、全空气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区域的排风机、变冷媒流量多联机组, 若空调系统末端用电不可单独计量,空调系统末端用电应计算在照明和插座子项中, 包括220V排风扇、室内空调末端(风机盘管、VAV、VRV末端)和分体式空调等。 电力用电是集中提供各种电力服务(包括电梯、非空调区域通风、生活热水、 自来水加压、排污等)的设备(不包括空调采暖系统设备)用电的统称。电梯是指 建筑物中所有电梯(包括货梯、客梯、消防梯、扶梯等)及其附属的机房专用空调 等设备。水泵是指除空调采暖系统和消防系统以外的所有水泵,包括自来水加压泵、 生活热水泵、排污泵、中水泵等。通风机是指除空调采暖系统和消防系统以外的所 有风机,如车库通风机,厕所屋排风机等。 特殊用电是指不属于建筑物常规功能的用电设备的耗电量,特殊用电的特点是

能耗密度高、占总电耗比重大的用电区域及设备。特殊用电包括信息中心、洗衣房、 厨房餐厅、游泳池、健身房等其它特殊用电

表7.5.6电类分项能耗数据表

该系统一般由电气专业完成,但对跨专业的水、暖通、气、油等计量往往漏项,本 标准对此予以强调。

该系统一般由电气专业完成,但对跨专业的水、暖通、气、油等计量往往漏项,本 标准对此予以强调。 7.5.10公共建筑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应以增加建筑物的科技功能、提升建筑物的 应用价值和有效降低建筑物的使用能耗为目标,综合应用各项建筑智能化技术。在 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基本配置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 设备运行实施能效管理和监控,可明确建筑节能控制的范围和精度。智能化集成系 统是指把若干个相互独立,但又潜在关联的系统集成到统一的协调运行平台中,实现 建筑管理系统,即BMS。BMS可进一步与网络通信系统相连,升级为更高层次的信息 化管理系统,即IBMS。这种“分工协作、一览无余”的运行模式,可以实现建筑物 设备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和共享;在实际使用中,智 能化集成系统可以增强建筑防灾和抗灾能力,以更好的保护业主及用户安全;提高 大厦智能化水平,物业管理自动化、数字化,某一设备出现问题自动反馈信号至监 控平台,减少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工作量;采用准确的方法采集并储存能耗计量数 据,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分析建筑能源消耗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大化的挖掘建筑节 能潜力;统一优化联动中央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和变配电系统,使其满足实际用户 使用需要并保持高度一致,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能源;系统可分可合,且具有 可扩展性、可变化性,最终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环保的工作生活环境。 7.5.11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是指基于通信网络的建筑设备监控与管理系统,由传感 监控、控制器、上位管理机三个层次所构成,通过通信网络连接为整体,在工程中 已应用多年,是建筑设备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建筑面积超过20000m,且设置集 中空调系统的公共建筑为大型公共建筑,应通过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于其它类型建筑,可以采用以设备或局部设备系统为对象的独立控制系统来进行 运行管理。

8.2.1安徽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已逐渐得到普及。本条是根 据安徽省人民政府令第243号《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的要求编写的

8.2.1安徽省太阳能资源丰富T/CBDA 13-2018 轨道交通车站装饰装修施工技术规程,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已逐渐得到普及。

8.3.1全年冷、热负荷不平衡,将导致地理管区域岩土体温度持续升高或降低,从 而影响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降低运行效率。因此,地理管换热系统设计应考 患全年冷热负荷的影响。当两者相差较大时,宜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辅助散热 (增加冷却塔)或辅助供热的方式来解决,一方面经济性较好,另一方面也可避免 因吸热与释热不平衡导致的系统运行效率降低。 带辅助冷热源的混合式系统,由于它可有效减少理管数量,同时也是保障地理 管系统吸释热量平衡的主要手段,已成为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的主要形式。 8.3.2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除与水源热泵机组能效密切相关外,受地源侧及用户侧 循环水泵的输送能耗影响很大,设计时应优化地源侧环路设计,宜采用根据负荷变 化调节流量等技术措施。 对于地埋管系统,配合变流量措施,可采用分区轮换间歇运行的方式,使岩土 体温度得到有效恢复,提高系统换热效率,降低水泵系统的输送能耗。 8.3.3末端设备应采用适合水源热泵机组供、回水温度的特点的低温辐射末端,保

8.3.3末端设备应采用适合水源热泵机组供、回水温度的特点的低温辐射末端,

.4制冷机在制冷的同时需要排除大量的冷凝热DB21/T 3165-2019 钢筋钢纤维混凝土预制管片技术规程,宾馆、医院、洗浴中心等有

8.3.4制冷机在制冷的同时需要排除大量的冷凝热,宾馆、医院、洗

量的热水需求,在空调供冷季节也有较大或稳定的热水需求,采用具有冷凝热回收 (部分或全部)功能的机组,将部分冷凝热或全部冷凝热进行回收予以有效利用具 有显著的节能意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