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7529-2019 城市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

GB/T 37529-2019 城市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37529-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5382
下载资源

GB/T 37529-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7529-2019 城市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

大气环境、能源消耗等资料处理成气象数值模拟

6.1观测资料分析方法

主要有时间序列分析、均值比较、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信度分析、频率计算和分布曲线 合理性分析、年最大值法、年多个样法、统计图形、空间插值等方法。

宜选择使用广泛的中小尺度气象数值模式,模拟性能应得到检验,水平分辨率应不大于1000m, 垂直方向在离地面200m的范围内应不少于9层,第一层高度应不大于10m,模式应能体现地形、土地 利用类型等的影响。

GB 50867-2013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pdf6.2.2模式运算初始资料准备

应包括地形资料、城市用地资料(现状用地分类、规划方案用地分类、调整方案用地分类)和气象 宜选用人为热排放资料

6.2.4模拟运行方案

2.4.1典型天气个例模扣

GB/T375292019

为36小时,统计分析应采用模式输出的后24小时的逐时模拟结果

2.4.2平均气候状况模扣

选取气候要素年平均值与近30年平均值最为接近的年份作为代表论证城市平均气候状态的年份, 进行至少冬季1月和夏季7月各一个月平均气候状况模拟,另外可视规划城市的气候特点决定是否进 行春、秋季的模拟

6.2.5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6.2.5.1应考虑的物理过程参数化

微物理过程参数化、边界层物理过程参数化

物理过程参数化、边界层物理过程参数化

6.2.5.2可选的物理过程参数化

云辐射参数化、陆面过程参数化、浅对流参数化、土壤温度参数化等

6.2.6模拟结果输出

6.2.6.1输出时间

典型关气个例数值模拟结果应逐小时输出;平均气候状况模拟结果应对至少一个月的结果进 平均。

6.2.6.2输出要素

输出要素应至少包含每个格点上的风向、风速、温度、降水量、相对湿度和气压。

主要包括气族舒适度、城市热岛、 混合层高度等指标以及综合指数法的计 算。具体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录A中A.1~ A.

6.4.1通风潜力评估

通过遥感反演规划城市 风潜力等级,进行通风潜力评估。天 空开阔度和粗糙度长度的计 靠级划分见A.10

采用卫星遥感提取的土地利用类型和绿量这两个指标共同确定绿源等级,进行绿源评估。绿量的 计算方法见A.11,绿源等级划分见A.12。

GB/T 375292019

7.1气候现状评估与规划建议

应分析规划城市年平均温度的时间变化规律、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城市热岛、绿源的变情况。结 到的土地利用、人口、能源消耗等资料,找出气温分布的原因。应针对城市形态、绿地系统布局、 、城市通风廊道布局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等方面提供建议

课的时日 目分布特征:绘制客风回上污染系数玫瑰图。风 向分析应针对城市布局、工业区选址、绿带设置等方面提供建议。大风灾害的分析应针对城市建筑密 度、建筑红线、街道走向等方面提供建议

应分析规划城市建设现状下的地表通风潜力空间分布特征,绘制通风潜力等级分布图。其分析结 果应针对城市通风廊道宽度、与主导风向夹角范围、廊道土地利用等方面提供建议

应给出规划城市大气温度垂直方 逆温出现的概率,宜分析规划城市混合层特征 果应针对工业区选址、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建议

应分析规划城市降雨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包括多个历时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 变化,分析短历时降雨的时空变化趋势,包括强度、起始时间、持续时间、极值情况、雨峰位置、强降雨落 区的分布规律等。进行暴雨强度公式的计算,确定长历时和短历时的降雨雨型,并计算设计径流控制 量,以及对不同暴雨重现期暴雨径流峰值削减能力进行评估。城市降雨的分析应针对城市排水工程中 管网设计、地下设施、储水区的规划以及城市防洪等方面提供建议。应分析干旱发生的频率,绘制空间 分布图,其结果应针对城市产业的布局、城市给水系统等方面提供建议

应分析规划城市易发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包括雾与霾、雷电、沙尘等,分别绘制空间分布图。其 中,风灾风险应分析沿海地区台风和风暴潮对的城市布局、防潮设防标准和退让距离等的影响;雷电灾 售的分析应针对城市电力、城市通信、机场、危险品仓储区选址等方面提供建议;沙尘的分析应针对防护 绿地、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建议;雾与霾的分析应针对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对外交通用地、居任 区、旅游区规划等方面提供建议;城市内涝与雨洪灾害应分析暴雨频率、强度和历史情况,结合城市规划 用地布局和相关规划划定的内涝风险区进行综合判断,对城市布局调整提出相关建议

1.1.7风能与太阳能资源

1.2.1气象数值模拟结果

GB/T375292019

数值模式出安系应全: 和气压,绘制叠加了现状和 各规划用地分类图的气温、风速、流场等 空间分布综合图,并进行对比分析

宜针对规划城市的气候特征进 莫拟得到的气象要素进行计算,得到 的评估指标,依据指标结果可对气候环境进行量化而直观地分级,从而得到不同用地分类(现状、 案和调整方案)下的气候环境效果的综合评价

7.2.2.2指标分类

7.2.2.3指标评估

子适度、城市热岛、小风区面积、逆温强度、混合层

可采用综合指数法对7.2.2.2中除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以外的各因子进行综合评估。年径流总量控 制率不作为综合指数法中的评估因子,而将其和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目标,作为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考虑 降水特征和低影响开发的控制指标单独评估分析

7.2.3规划意图分析与建议

7.2.3.1规划意图说明

7.2.3.2规划适宜性分析与建议

7.2.3.3规划方案比选与优化建议

将各规划方案模拟分析结果和指标评估结果进行汇总,对比各规划方案实施后造成的气候环境影 向,进行优劣分析。城市总体规划者眼于城市的总体布局,最终需要落实到城市用地上,因此进行城市 总体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时,应以气候影响事实为出发点、重点从城市用地空间布局上(某些情况下也 包括对城市建设控制如高层建筑控制区等)对规划方案提出优化建议

GB/T37529—2019

衫式,将建议和意见纳入规划图;如规划方案有多次反复,应保留历次方案的论证结果,作为规划方案演 进和取舍的客观记录,

报告书应列出委托方、承担方、承担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参加人员以及和项目有关的证书复印 牛。应包含数据来源、技术方法、气候背景分析、现状和规划方案模拟结果分析、指标评估、规划建议;宜 包含项目背景介绍、模式介绍和设置、参考文献、附录以及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等

报告书主要内容示例参见附录B。

GB/T375292019

根据GB/个27963一2011计算气候舒适度评价等级。 选取气候舒适度评价等级结果为舒适等级的区域占总模拟区域的面积百分比(P),作为气候舒适 度评估因子来衡量人体舒适程度,其分级标准见表A.1

表A.1气候舒适度评估因子分级标准

表A.2城市热岛强度分级标准

GB/T 375292019

用热岛强度等级为“无”及“弱”(即温差小于或等于1.5C)的区域所占总模拟区域面积的白分比 (Q)来衡量热岛面积,其分级标准见表A.3

表A.3城市热岛评估因子分级标准

用1.5m高度上、评估区域内风速不大于1m/s的区域占总模拟区域的面积百分比(R)来衡量小 风区面积,由于风速越小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因此,该因子反映了城市污染物混合扩散 能力,其分级标准见表A,4

表A.4小风区面积评估因子分级标准

GB/T 375292019

表A.5逆温强度评估因子分级标准

混合层高度(h)表征污染物在铅直方问 可采用常用的计算混合层高度的 扣于绝热曲线法、罗氏法、大气稳定度法)得到,混合层高度评估因子的分级标准见表A.6

表A.6混合层高度评估因子分级标准

1.6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具体计算和评估方法参考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

A.7综合指数法计算方法

A.7.1 评估因子指数计算

根据各项评估因子的指标值,按照各项评估因子分级标准,采用线性内插方式计算各项评估因 数:

I; 第i项评估因子的指数(取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I (j1) 第i项评估因子所达到等级的低一级级别数; C, 第项评估因子的模式计算值:

GB/T37529—2019

Ci.j 第i项评估因子所达到等级的分级上限值; C.(1) 第i项评估因子所达到等级的分级下限值; 2 第讠项评估因子,这里代表气候舒适度、城市热岛、小风区面积、逆温强度、混合层高度 五个不同评估因子; 第i级等级

A.7.2评估因子权重计算

A.7.3综合评分计算

在评估因子指数计算和权重计算基础上,用式(A.6)计算各规划方案的综合评分,分值越大,表 总体规划布局气候环境综合效果越好:

式中: 表征气候环境的综合评分; 评估因子数目。

式中: 天空开阔度,值为0~1.0,无量纲; :一第i个方位角时的地形高度[平面]角,单位为弧度(rad);

[=≥(I: ×W:)/Zw

? 地形影响半径,单位为米(m),R取值宜不小于20倍栅格分辨率; 天空可视立体角,单位为球面度(sr)。

城市地区粗糙度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GB/T 375292019

D)受地形影响的天空开度空间示意图

D)受地形影响的天空开度空间示意图

图A.1天空开阔度计算示意图

=min[(0.003+0.3X入).,0.3]...... ........(A.10) IT

式中: Zo 粗糙度长度,单位为米(m); Zh 建筑物高度,单位为米(m): Zd 零平面位移高度,单位为米(m); Uh 建筑物高度处的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u. 摩阻速度(或剪切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建筑迎风截面积指数。 建筑迎风截面积指数入,的计算示意图见图A.2.计算公式如下

入F(0) 某个方位的建筑迎风截面积指数; A (0)prej(Sr) 建筑迎风投影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8 风的不同方位的方向角度,单位为度(°); B 计算的地块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A2 计算投影面积高度方向的计算范围; P (o..) 第i个方位的风向年均出现频率,%; n 气象站统计的风向方位数,在这里n取16

A (0)proj(=) B AF(0) P(0.

GB/T 375292019

A.10通风潜力等级划分

图A.2建筑迎风截面积指数的计算示意图

通风潜力等级划分见表A.7。不同类型城市和不同等级通风廊道规划时,通风潜力的分级标准 首调整。

表A.7通风潜力等级划分表

式中: 绿量,单位为平方米(m); Landsat卫星近红外波段反射率; Rd Landsat卫星红光波段反射率

S 绿量T/CBDA 13-2018 轨道交通车站装饰装修施工技术规程,单位为平方米(m); 一植被指数; Rrir Landsat卫星近红外波段反射率; Rred Landsat卫星红光波段反射率。

GB/T37529—2019

表A.8绿源等级划分

GB/T 375292019

(资料性附录) 报告书主要内容示例 引言 1.1背景及意义 1.2技术路线及方法 X×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评估 2.1XX城市发展简述 2.1.1××城市发展沿革 2.1.2XX城市建设发展趋势 2.2XX城市气候环境现状评估 2.2.1气温 2.2.2 降水特征 2.2.3风速 2.2.4 风向 2.2.5 大气边界层特征 2.2.6 雾霾 2.2.7 城市热岛 2.2.8 雷电 2.2.9 沙尘 2.2.10 大气环境质量 2.2.11 风能资源 2.2.12 太阳能资源 2.2.13 地表通风潜力 2.3与其他城市气候环境问题的对比分析 2.4小结 XX城市发展对气候环境的影响评估 3.1方法简介 3.2 气象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2.1××城市发展对地面气温的可能影响 3.2.2XX城市发展对近地层风速的可能影响 3.2.3××城市发展对大气污染扩散能力的影响 3.3小结 XX城市规划方案评估 4.1 规划方案介绍 4.2 模式设置 4.3i 评估指标计算 4.4评估结果分析 4.5小结 XX城市规划策略与建议 5.1存在问题分析

5.2主动适应策略建议

5.2.1适应风场特征的策略建议 5.2.2适应温度场特征的策略建议 5.2.3适应降水特征的策略建议 5.2.4适应大气环境特征的策略建议 5.3有序调整策略建议 5.3.1XX城市总体布局建议 5.3.2 :XX城市绿地布局建议 5.3.3 XX城市通风建议 5.3.4 XX城市海绵城市雨水系统建 5.3.5 XX城市产业发展建议 5.3.6 区域协作环境治理建议

DB11/T 1604-2018 园林绿化用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规程GB/T 37529201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