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341-2013 电力通信系统防雷技术规程

CECS341-2013 电力通信系统防雷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CECS341-2013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06867
下载资源

CECS341-2013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ECS341-2013 电力通信系统防雷技术规程

3当建筑物各部位的高不同时,应沿建筑物周边逐点计算出 最大的扩大宽度,其等效面积A。应按各最大扩大宽度外端的连 线所包围的面积计算。建筑物扩大后的面积如图A.1.3中周边 虚线所包围的面积,

A.1.4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 N,按下式确定:

式中:N2 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 A 入户设施的总截收面积(km²); Acl 电源线缆入户设施的截收面积(H

图 A.1.3 建筑物的等效面积

GB/T 38112-2019 管廊工程用预制混凝土制品试验方法N2 = Ng XAc A"= A" +A"

的规定确定; A°²——信号线缆入户设施的截收面积(km²),按表 A.1.4 的规定确定。

表A.1.4入户设施的截收面积

注:1L是线路从所考虑建筑物至网络的第一个分支点或相邻建筑物的长度,单 位为m,最大值为1000m。当L未知时,L应取为1000m; 2ds表示埋地引人线缆计算截收面积时的等效宽度,单位为m,其数值等于 土壤电阻率的值,ds最大值取500m。

注:1L是线路从所考虑建筑物至网络的第一个分支点或相邻建筑物的长度, 位为m,最大值为1000m。当L未知时,L应取为1000m;

注:1L是线路从所考虑建筑物至网络的第一个分支点或相邻建筑物的长度, 位为m,最大值为1000m。当L未知时,L应取为1000m; 2ds表示埋地引线缆计算截收面积时的等效宽度,单位为m,其数值等 土壤电阻率的值,d.最大值取500m

.5电力通信系统所在建筑物及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 安下式确定:

2.1因直击雷和雷电电磁脉冲引起电力通信系统设备损坏 妾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N。应按下式确定:

物屋顶和主体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材料时,C1取 1.0;当建筑物为砖混结构时,C取1.5;当建筑物为 砖未结构时,C1取2.0;当建筑物为木结构时,C1取 2.5; C2一一电力通信系统重要程度因子,国家级和省级电力通 信枢纽、5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中设置的电 力通信系统C2取3.0;省级以下地区电力通信枢纽、 电压等级大于或等于110kV但小于500kV的变电 站中设置的电力通信系统C2取1.0;其他电力通信 系统C2取0.5; C3一电力通信系统设备耐冲击类型和抗冲击过电压能力 因子。较强,C3取0.5;一般,C3取1.0;较弱,C3取 3.0; C4一电力通信系统设备所在雷电防护区(LPZ)的因子: 设备在LPZ2等后续雷电防护区内时,C4取0.5;设 备在LPZ1区内时,C4取1.O;设备在LPZOB区内 时,C4取1.5~2.0; Cs一一为电力通信系统发生雷击事故的后果因子,系统业 务中断不会产生不良后果时,C5取0.5;系统业务原 则上不充许中断,但在中断后无严重后果时,C5取 1.0;系统业务不充许申断,中断后会产生严重后果 时,C5取1.5~2.0; C6一表示区域雷暴等级因子,少雷区C6取0.8;中雷区 C6 取 1;多雷区 C6 取1. 2;强雷区 C6 取1. 4。

因为全部电荷量Qs的主要部分包括在首次雷击中,故所规定的值考虑合 并了所有短时间雷击的电荷量; 由于单位能量W/R的主要部分包括在首次雷击中,故所规定的值考虑合 并了所有短时间雷击的单位能量。

主:1因为全部电荷量Qs的主要部分包括在首次雷击中,故所规定的值考虑合 并了所有短时间雷击的电荷量; 由于单位能量W/R的主要部分包括在首次雷击中,故所规定的值考虑合 并了所有短时间雷击的单位能量。

注:平均电流I~Q,/T。

附录C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冲击

附录C信号线路电涌保护器冲击 试验波形和参数

我路电涌保护器的冲击试验推荐采用

注:表中数值为SPD测试的最低要求。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CECS 341 : 2013

总 则 (47) 语 (48) 电力通信系统雷电环境评估 (49) 3. 1 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 (49) 3. 2 雷电防护区划分 (49) 3.3 雷击风险评估· (50) 雷电防护分级 (53) 4.1 一般规定 (53) 4.3按防雷装置的防护效率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53) 防雷设计 (55) 5. 1 一般规定 (55) 5. 2 通信供电电源 (58) 5. 5 程控交换系统: (59) 5. 6 电力数据网、数字同步网及网络管理系统 (59) 5. 7 视频监控系统· (59) 5.9 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 (59) 防雷施工 (60) 6.2 接地装置 (60) 6.3接地线 (60) 施工质量验收 (61) 7. 2竣工验收 (61) 维护与管理 (62) 8. 1维护 (62)

1.0.1随着经济建设和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力通信系统应用日益 产泛,重要性不断增加,电力通信设备的集成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也 在不断提高。由于这些系统和设备耐过电压能力低,雷电高电压 以及雷电电磁脉冲的侵入所产生的电磁效应、热效应会造成设备 干扰或永久性损坏。因电力通信设备被雷击造成停电的经济损失 相当惊人。因此电力通信系统对雷电灾害的防护问题越来越突 出。 由于雷击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雷击强度的随机性,因此对 雷击损害的防范难度很大,要达到阻止和完全避免雷击损害的发 生是不可能的。现行国家标准《雷电防护》GB/T21714等已明确 指出,安装防雷装置后并非万无一失。所以按本规程要求安装防 雷装置和采取防护措施后,只能将雷电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大大 减小被保护的电力通信设备遭受雷击损害的风险。

1.0.2对端相关电力通信接人设备是指由电网通信部门管

1.0.4应根据电力通信系统的特点,预先考虑雷电可能侵 通信系统的通道和途径,采取综合防护措施,才能达到对雷目 效防护。

地理、地质以及土壤、气象、环境、雷电活动、设备的重要性和雷击 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等情况,对现场的电磁环境进行风险评估,这 样,才能以尽可能低的造价建造一个有效的雷电防护系统,达到合 理、科学、经济的设计。

本章术语主要依据现行国家标准《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 1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8802.1一2011、《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以及《雷电防护》GB/T217142008系列标准定 ?

3.1.2关于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国家还没有制定出一个统一的

3.1.2关于地区雷暴日等级划分,国家还没有制定出一个统一的 采用的等级划分标准。

据GB/T21714.2一2008的附录B,变电站雷击风险评估 的雷击损害概率及损失率的计算结果如表2,

表2雷击损害概率及损失率的计算结果

根据GB/T21714.22008的第6章,变电站雷击导致公 务中断的各风险分量的计算结果如表3。

表3各风险分量的计算结果

4.1.2根据《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GB/T21714.2进 行雷击风险评估时,采取评估、增加防雷措施、再评估直至满足可 接受风险要求的循环评估方式,因此不需要再分级

雷装置的防护效率确定雷电防

40;C1级和C2级对应本规程多雷区,平均年雷暴日数超过40但 不超过90;D1级和D2级对应本规程强雷区,平均年雷暴日数超 过90。

5.1.2、5.1.3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应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为防 雷工程设计提供现场依据,而且这些资料和数据也是雷击风险评 估计算所必需的原始材料。被保护设备的性能参数包括设备工作 频率、功率、工作电平、传输速率、特性阻抗、传输介质及接口形式 等;电力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指电力通信系统各设备之间的电气 连接关系等;线路进入建筑物的方式指架空或理地,屏蔽或非屏 蔽;接地装置状况指接地装置位置、接地电阻值等。 5.1.5为了避免电力通信设备之间及设备内部出现危险的电位 差,采用等电位连接降低其电位差是十分有效的防范措施。接地 是分流和泄放直接雷击电流和雷电电磁脉冲能量最有效的手段之 一。因此电力通信系统必须采取等电位连接与接地保护措施 5.1.6、5.1.7电力通信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 (槽)、屏蔽线缆外层、设备防静电接地和安全保护接地及电涌保护 器接地端等均应以最短的距离与局部等电位莲接网络莲接。局部 等电位连接网络可以有两种型式: (1)S型结构L图2(a)」。一般宜用于设备相对较少的机房或 高部的系统中。当采用S型结构局部等电位连接网络时,设备所 有的金属导体,如机柜、机箱和机架应与共用接地系统独立,仅通 过作为接地参考点(EPR)的唯一等电位连接母排与共用接地系统 连接,形成Ss型单点等电位连接的星形结构。采用星形结构时, 单个设备的所有连线应与等电位连接导体平行,避免形成感应回 路。 (2)M型结构图2(b)。机房内设备所有的金属导体,如机

柜、机箱和机架不应与接地系统独立,应通过多个等电位连接点与 接地系统连接,形成Mm型网状等电位连接的网格形结构。当电 力通信系统分布于较大区域,设备之间有许多线路,并且通过多点 进入该系统内时,适合采用网格形结构,网格大小宜为0.6m~ 3m。 (3)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可以结合两种结构(星形和网格形 的优点,构成组合型结构。

图2等电位连接网络示意图 地端子板;2一设备机房内等电位接地端子板;3一防静电地板接地线; 4一金属线槽等电位连接线;5一建筑物金属构件

力通信系统间的电位差。如果相邻建筑物间的线缆敷设在密封金 属管道内,也可利用金属管道互连。使用屏蔽电缆屏蔽层互连时, 屏蔽层截面积应足够大。 5.1.10防雷接地:指系统所在建筑物防直击雷系统接闪装置、引 下线的接地(装置);电力通信系统的电源线路、信号线路(包括天 馈线路)SPD接地。 交流工作接地:指供电系统中电力变压器低压侧三相绕组中 性点的接地。 直流工作接地:指设备信号接地、逻辑接地,又称功能性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指配电线路防电击(PE线)接地、电气和电子 设备金属外壳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 这些接地在电力通信系统所在的同一建筑物中应共用一组接 地装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中通常是采用基础钢筋网(自 然接地极)作为共用接地装置。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对不同情况下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从防雷角度考虑,接地 电阻不宜超过102。 5.1.12机房设备接地引入线与接闪器、铁塔、防雷引下线直接连 接将导致雷电流进入室内设备,造成严重损害。 5.1.14磁场屏蔽能够减小电磁场及内部系统感应电涌的幅值。 磁场屏蔽有空间屏蔽、设备屏蔽和线缆屏蔽。空间屏蔽有建筑物 外部钢结构墙体的初级屏蔽和机房的屏蔽。线缆屏蔽和合理布线 (使感应回路面积为最小)可以减小系统感应电涌的幅值。 电力通信系统设备主机房选择在建筑物低层中心部位,因为 这些地方雷电电磁环境较好。机房内的设备应尽可能远离机房屏 蔽体或结构柱是因为部分雷电流会流经屏蔽层,靠近屏蔽层处的 磁场强度较高。

5.2.2根据《建筑物电气装置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

称导通电压和标称导通电流不同、安装方式及接线长短有差异,在 设计和安装时如果能量配合不当,将会出现某级SPD不动作的盲 点问题。为了保证雷电高电压脉冲沿电源线路侵入时,各级SPD

都能分级启动泄流,避免多级SPD间出现盲点,两级SPD间必须 有一定的线距长度(即一定的感抗或加装退耦元件)来满足避免盲 点的要求。

5.5.1适配是指安装电涌保护器的性能参数,例如工作频率、工 作电平、传输速率、特性阻抗、传输介质、及接口型式等应符合传输 线路的性质和要求。

力数据网、数字同步网及网络管

5.6.2~5.6.7这几条主要是对电力数据网、数字同步网及网络 管理系统可能涉及的信号端口提出防雷要求。电力数据网、数字 同步网涉及的电源和线缆防雷措施则按本规程相关规定执行,不 再重复。

5.7.4监控系统的户外供电线路、视频信号线路、控制信号线路 应有金属屏蔽层并穿钢管敷设。因为户外架空线路难以做到防直 接雷击和防御空间LEMP的侵害,从实际很多工程的案例来看, 凡是采用架空线路,在雷雨季节都难逃系统受到损害。因此,在初 建时应按本条规定采用屏蔽线缆并穿钢管敷设。

5.9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

5.9.2本条主要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电力线载波结合设备》GB/T 7329—2008的规定。

7329—2008的规定

6.2.4第4款中规定:“扁钢和圆钢与钢管、角钢互相焊接时,除 应在接触部位双面施焊外,还应增加圆钢搭接件”,增加圆钢搭接 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搭接头搭接长度的要求,考虑到个别施工现 场制作搭接件的难度,圆钢制作更为方便。当然,采用扁钢也是可 以的。一般搭接件形状为“一”学型或“L”型,“L”型边长以满足要 求为准。

6.2.4第4款中规定:“扁钢和圆钢与钢管、角钢互相焊接时,除

6.2.5考虑到焊接后强度的要求GTCC-057-2018 机车信号车载系统设备-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铜材

6.3.1接地装置应在不同位置至少引出两根连接导体与室内总 等电位接地端子板相连接。引出两根的主要目的是对长期使用该 接地装置的设备有一个允余保障。这单的"在不同位置“并不是指 要隔开很远的距离,而只是不在同一连接点上连接以避免同时出 故障的可能性。

6.3.2本条对接地连接导体截面积的要求为基本要

7.2.3防雷施工是按照防雷设计和规程要求进行的,对雷电防护 作了周密的考虑和计算,哪怕有一个小部位施工质量不合格,都将 会形成隐患,遭受严重损失。因此凡是检验不合格项目,应提交施 工单位进行整改,直到满足验收要求为止。

8.1.2《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程》GB/T21431一2008和 《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GB/T 21714.3一2008中提出了防雷装置的检查周期,并将防雷装置检 查分为外观检查和全面检查两种。规定外观检查每年至少进行 一 次。同时规定,在多雷区和强雷区,外观检查还要更频繁些。如果 客户有维护计划或建筑保险人提出要求时,还可进行全面测试。 本规程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综合各种因素,规定全面检查周期 为一年并宜安排在雷雨季节前实施

置的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使其符合本规程设计要求。 防雷装置的部件,一般完全暴露在空气中或深理在土壤中,由 于不同的自然污染或工业污染,诸如潮湿、温度变化、空气中的二 氧化硫、溶解的盐分等,金属部件将会很快出现腐蚀和锈蚀,金属 部件的截面积不断减小,机械强度不断降低,部件易失去防雷有效 性。 为了保证人员和设备安全,当金属部件损伤、腐蚀的部位超过 原截面积的1/3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QX/T 491-2019 地基电离层闪烁观测规范统一书号:1580242·056 定价:22.00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