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标准《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DBJ 2019

广东省标准《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DBJ 2019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5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109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广东省标准《广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DBJ 2019

表2能效等级指标(二)

4建筑设备系统的寿命包括物理寿命与经济寿命,如果设备能效高,系统的经济 生较好,即使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设备系统性能有所下降,可推迟设备系统的改造时间。 为了加大节能力度,同时与绿色建筑对接,在冷源设备性能系数限值基础上,增加了性 能系数高要求值,鼓励有条件的建筑采用更高效的节能设备,延长设备使用的经济寿命。 双工况制冷机组制造时需要照顾到两个工况工作条件下的效率,会比单工况机组低 只有不强制执行本条规定。 制冷+热回收机组,其中热回收温度超过40℃时,可不执行本条,但应满足本标准 第5.2.18条的规定。

冷系统,包括采用冷却塔冷却、风冷或蒸发冷却的冷源系统,但不适用于

Ee= E+ Ea +Eg+ Et Et = Qc COP E a.q 0.003096G·H 二 nd.a

DB/T 29-259-2019 天津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规程ZEe Z Qc Ee=E+Ea+Eg+E

ZEe=E+Ea+Eg+Et

1空调器能效等级指标

表2热泵型式转速可控型房间空调器的能效等级

本条文第2款根据《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 2013的规定,在规定工况下,将单冷式转速可控型房间空调器的制冷季节能效消耗效 率(SEER)及热泵式转速可控型房间空调器的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的1级作为本 标准的节能高要求值。 5.2.17回收利用空调冷凝热量加热生活热水的技术,是将空调系统作为废热的热量进 行充分利用,是免费得到的热量。在夏热冬暖地区夏季有热水需求的建筑中,空调冷凝 热回收技术的节能效果是显著的。回收利用了空调冷凝热,可减少建筑向室外排放的热 量,采用水冷式的空调系统,可减少冷却塔的补水量。 对于夏热冬暖地区,夏李空调运行时间超过半年,只要有空调运行,就有冷凝热量 可以利用。同时,南方地区天气湿热,生活热水需求量大,因此生活热水热源的能耗不 容忽视。例如酒店建筑,目前常见的热水热源形式为燃油燃气锅炉和热泵热水机组,其 中热泵热水机组运行费用相对较低。若采用热泵机组,根据估算,不同档次的双人客房 热水所需热源的耗电量每日约3~6kWh,约需人民币3~6元。当客房数量多,入住率高, 热水热源总耗电量不容忽视。若夏季充分利用空调排放的冷凝热,可部分或完全节省了 热水热源的能耗。 1《广东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第二十九条文规定 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有稳定热水需求,建筑面积在一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含改建、扩 建)公共建筑,应当配套设计和建设空调废热回收利用装置,未配套的,不得通过施工 图设计文件审查和竣工验收备案。 有热水需求的建筑主要以酒店、医院类建筑为主。在夏热冬暖地区,建筑排放的冷 疑热量远大于夏季热水需热量。因此应合理设置带热回收装置的制冷设备。对于热水量

5.2.18在冷凝热回收技术实施中,设备系统的选择应尽量保证不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能

效的前提下回收冷凝热。常见的冷凝热回收机组在不降低制冷效率的前提下,利用冷凝 热加热的水温一般能达到40℃~50℃。在热水的加热过程中,可将冷水温度进行初步的 提升,作为热水系统的预热。若按进水温度20℃,冷凝热加热的热水温度达到40℃, 热水终温需达到55℃,回收的冷凝热量已超过需热量的一半。

有一些新型的冷凝热回收机组,可将热水分段或者一次性加热到给排水规范要求的 55~60℃以上,不需要增大机组的功耗,系统的节能效果更好。 具备部分热回收功能的机组为了一次性获得55℃以上的热水,不再进行二次加热 热回收设备需增大功耗,应选取冷热能综合能效较高的制冷热回收设备,否则不经济 由于国标的二级能效是节能评价值,当冷热能综合能效比达到了二级能效,相当于 无论是该机组的热量与制冷都分别达到了二级能效。与制冷、制热分为不同的系统分别 运行相比,采用热回收设备的冷热能综合能效更高。 冷凝热回收技术的实施,应充分利用制冷设备,并尽可能集制冷、制冷+冷凝热回 、冬李空调制热与热水制热,单独热水制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充分发挥设备全年的 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初投资,减少因设置热回收设备而增加的占地。做好设备系 统寿命期的经济技术比较

5.3.1空调冷、热水系统选型依据。

5.3.1空调冷、热水系统选型依据。 3在夏热冬暖地区,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室外温度较低的天数不多 因此在暖通设计时是否需要划分内外区,应慎重。 5在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采用一级泵系统。若要采用一级泵变频系统,应充分考虑 冷源、末端设备及控制系统等的匹配情况,保证系统能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考虑初增加 投资与节能潜力的经济性。 7与二级泵系统设计的原理不同,二次泵系统设计,主要是为了克服水系统的承 压问题,尽可能采用一次泵,减少因二次换热带来的热交换损失及二次泵的输送损失 因此在二次泵系统设计中,当一二次泵系统管路上均设置了未端设备,应根据承压情况 充分利用一次泵系统,减少二次泵系统的末端设备数量。 8加大供回水温差可以减少水系统输送能耗,但末端设备不应直接采用常规机组 应选用适合大温差的设备。

5.3.4本公式主要适用于二次及多次泵系统,二级及多级泵参照执行

5.4.1通风系统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5.4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

5.4.2本条文第2款中,多联式空调系统的室内机组、水环热泵机组等都适合

空调风系统穿越不同房间,噪声可以通过风管进行传播,在噪声要求不同的 应予重视风系统的设计。

2按岭南建筑的特点,在建筑功能需求允许的前提下,设置部分非空气区域,可 减少空调面积。例如一些人员停留时间短的区域。 3在夏热冬暖地区,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室外温度较低的天数不多, 因此建筑室内出现内区供冷与外区供热的情况极少,因此在暖通设计时是否需要划分内 外区,应慎重。如果建筑平面面积较大,缺少需要同时供冷与供热,空调风系统必须按 冷热需求独立划分系统,否则会存在冷热抵消现象,

5.4.4全空气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

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偏高,由此温度来控制空调机组的供冷量,将使人员区域的温度 过低,降低舒适度并且不节能。 建议回风口设置于接近人员高度范围内(不大于4.5m),或者虽然回风口设置于上部 空间,但将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空调区域,详见第7.5.6条。 5.4.6风机盘管、多联式室内机、水环热泵等小型末端设备加集中新风的空调系统设计 的基本原则: 1夏热冬暖地区室外空气湿度大,室内的散湿量一般较小,因此空调室内湿度控 制的关键点是控制新风的湿度。近年来多联机广泛应用,多联式空调系统常常设置新风 热回收设备作为新风系统,由于回收的能量有限,处理后的新风出风温、湿度不够低 直接送入各空调区,将会增加空调区域的热湿负荷,当多联机室内机温度较低的送风送 出时,极易在送风口发生结露现象,该现象比较普遍。一种解决办法是对新风进行再次 冷却后直接送风,另一种办法是新风与未端设备回风混合后由未端设备再进行制冷除湿 处理。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由新风带入室内的湿负荷。 2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系统,在酒店等建筑类型中存在新风与排风采用不同的 系统设计形式。例如酒店客房的新风系统采用分层水平系统,排风系统采用竖向系统 因此当入住率不高的时候,新、排风系统的开启,都必须保证每间客房不能形成负压 以免吸入未经处理的新风。否则在夏季及春夏之交的回南天,就会将潮湿空气引入室内 造成室内湿度过大,出现风口结露、室内装饰材料潮湿发霉等现象。多联式室内机加新 风系统的系统也参考本条执行。 5.4.7空调系统的设计主要是在空气室外设计工况下进行的设计,一般认为在过渡季制

冷量需求减少,空调系统相应减少制冷量就可以满足系统的需求了。但是在夏热冬暖地 区,还存在春夏之交的热湿天气,在这种天气中,建筑室内环境的温度还比较低,没有 供冷需求。但是室外温度明显高于室内,并且湿度高达90%以上。在这种天气条件下, 在居住建筑中居民的做法是关闭门窗,阻止热湿空气进入室内。但公共建筑若关窗,就 需要空调新风系统引入,若室内灯光、人员散热量较大,新风系统采用制冷方式就可降 温除湿,保证室内的舒适度。若室内散热量极少,降温除湿后的新风送入室内,室内温 度偏低,将带来不舒适感,例如酒店客房、医院病房等。因此新风除湿而不降温,将会

维持室内的舒适感。新风宜利用空调制冷排放的冷凝热再热,不应采用电加热方式再热。

5.4.8空调风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

大减少沉积污垢,维持应有的传热效率,保证制冷机组的运行效率。考虑系统的经济性, 可在较大的制冷量的制冷机组上安装

5.4.14风扇设计的要求:

风扇的运行应保证室内的舒适性; 风扇与空调末端设备的运行可以按需求采用多种模式,切换运行、联合运行等

风扇的运行应保证室内的舒适性; 风扇与空调末端设备的运行可以

5.5检测、控制与计量

5.5.1为了降低运行能耗,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应进行必要的检测与控制。项目的运行 管理以前是独自管理,现在能耗监测平台在国家地方等各级层面开展,从各个地区的层 面了解能耗情况,并开展相关的节能工作。因此能耗监测工作的落实需要各个项目的配 合,使每个项目的节能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根据各地总体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更加合 理的技术措施的引导。

5.5.2加强建筑用能的量化管理工作,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需要。在冷热源处设置能量计

于相对集中,也便于操作。 为了更好的了解设备的能效,本条文涉及的内容应落实到单台设备,即除了计量整 个机房的供冷/热量及耗电量,计量内容还包括单台冷/热源设备的供冷/热量、耗电量,

为了更好的了解设备的能效,本条文涉及的内容应落实到单台设备,即除了计量 机房的供冷/热量及耗电量,计量内容还包括单台冷/热源设备的供冷/热量、耗电量

6.3.9有用热需求的公共建筑类型主要包括医院、酒店、宿舍建筑等类型,除了酒店有 厨房、洗衣房有其他用热设备外,热源一般多用于加热生活热水。广东天气炎热,全年 的生活热水的需求大,热水能耗相应也大。据估算,在本广东地区小型酒店类建筑中, 如果全部采用分散的电热水器,热水全年的能耗可超过空调能耗。因此生活热水能耗计 量应予以重视。对热水能耗的计量,除了对燃油燃气锅炉使用的柴油、天然气的计量 还应对耗电的热源设备的耗电量进行独立计量。通过对热源总供热热量及设备能耗的计 量,可以计算热源的能效。近年来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广泛应用,逐步替代了燃油燃气锅 炉,对空气源热泵机组实际运行情况的能耗计量,有助于判定热水的能效情况以及系统 的经济性。 2对热水的能耗进行计量 6对多种热源的切换进行监控,有利于分析系统的节能性,

5.4.2在每层或每个功能区域的生活给水分支干管处设置水流量监测点有利于节水管 甲

6.4.2在每层或每个功能区域的生活给水分支干管处设置水流量监测点有利于节水管 理,

7.1.1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降低自身的能耗。

7.1.1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降低自身的能耗。

7.3.4光源选择的基本规定

1通常同类光源中单灯功率较大者、光效较高。如T8型36W、T5型28W的灯管 光效比T8型18W、T5型14W的灯管效率高,除特殊装饰要求外,应选用前者,不应 选用后者。 2镇流器谐波限值应符合相关要求。25W以上的灯管配电子镇流器时谐波比较大, 而25W及以下的其3次谐波限值更是高达86%,将使中性线电流大大增加,不利于节 能和节材,故建筑内不宜大量选用25W及以下的灯管配电子镇流器(包括T8型18W、 T5型14W)。

7.3.5灯具选择的基本规定:

1直管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高压钠灯、金卤灯等HID 灯应配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当采用功率较小的HID灯或质量有保证时,也可选用电子 镇流器。 2当灯具功率因数低于0.85时,均应采取灯内单灯补偿方式。 7.3.8第8款中,照度感应优先控制。 7.3.9根据本标准4.2.11制定,自然采光不能满足照明要求的场所,采用导光、反光等 装置将自然光引入室内。自然光导光、反光装置只能用于一般照明的补充,不可用于应 急照明。

7.4.1一般建筑物内单相设备较多,如照明负荷,采用D,yn11型联结的变压器在三相 不平衡负荷下得以充分利用,并有利于抑制三次谐波电流。 7.4.6各种谐波治理设备的适用场合不尽相同,可根据非线性用电设备运行情况分别选 用无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和有源无源组合型滤波器

7.5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7.5.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合理并不能保证实际运行节能。就自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 言,相当多已安装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建筑节能效果远未达到预期效果。设计文件为工 程运行管理方提供一个专业的、符合设计思路的使用管理指引及其要求,既是设计师应 尽的义务,也是保证工程取得最佳节能效果的必要措施之一。节能控制措施及其使用管 理要求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中采取的节能控制措施: 2冷(热)源系统的节能运行策略: 3季节性(包括气候季节以及商业方面的旺季”与“淡季”等)使用要求与管理措 施; 4新(回)风风量调节方法,旁通阀的使用方法、水量调节方法、过滤器的使用

方法等; 5节能运行参数设定方法,如空调系统的最大及最小新(回)风风量表: 6设备的维护管理要求等。 7.5.11在每层或每个功能区域的生活给水分支干管处设置水流量监测点有利于节水管 理。

7.6用电分项计量与能耗监测

7.6.3表7.6.3的建筑用电分项能耗划分是参考了任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写的《国家 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相关内容的基 础上,根据配电系统的合理性并结合我省的具体情况而确定的。用电分项能耗划分为4 个分项,一级能耗子项用于分项总用电能耗统计,二级能耗子项用于能效分析、节能管 理。 1照明及插座用电,指建筑物室内外照明、插座及其配电回路上其他小型用电设 备的总称。 1)公共区域照明插座用电,可包括单台设备额定功率不大于3kW的小型通风机等 设备的用电; 2)功能区照明及插座用电,是指建筑物内功能区域的照明及从插座取电的计算机、 复印件、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用电,也可包括功能区内单台设备额定功率不大于3kW的 小型空调通风等设备; 3)室外景观照明用电,由建筑物外部的庭院照明、道路照明、景观照明、水景水 泵等用电组成; 4)大宗用电设备,指当建筑中安装大量电开水器、电热水器等用电设备且耗电量 占比较大时,宜分为一级能耗子项。 2空调用电,是指为建筑物提供空调、供暖的设备的总称。 1)冷(热)源站,包括空调系统的制备、输配的用电设备,如冷水机组、冷冻泵 (一次冷冻泵、二次冷冻泵、冷冻水加压泵等)、冷却泵、冷却塔、冷却风机、采暖泵 等:对于采用外部冷(热)源、通过板换供冷(热)的建筑,仅包括板换二次泵:对于

采用自备锅炉的,包括一、二次泵; 2)空调未端,包括全空气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区域的排风机组和可以单独设置 电能计量装置的风机盘管、变风量未端及分体式空调等。 3动力用电,是指为建筑物提供各种动力的设备用电的统称。不包括空调系统和 人防的用电设备。 1)电梯,包括建筑物中使用的所有电梯(如客梯、扶梯、货梯、消防梯等)及电 梯机房专用空调通风、照明插座等附属用电设备; 2)水泵,包括处空调采暖系统和消防系统以外的所有水泵,如生活给水泵、热水 泵、中水泵及水处理设备等。 3)通风机,是指除空调采暖系统和消防系统以外的所有风机,如车库通风机,可 以单独设置电能计量装置的厕所排风机等。 4)只在火灾情况下才使用的消防风机、消防水泵等设备用电,可不进行分项计量。 4特殊用电,是指能耗密度高、占总用电能耗比重大的用电区域或设备,如信息 中心/智能化监控中心、洗衣机房、厨房餐厅、游泳池、健身房等高能耗区域,这类区域 中的用电设备、照明插座及附属空调通风等用电集合设为一级能耗子项。对于医疗建筑 中的诊疗设备、剧场建筑中的舞台灯光和音响设备、体育场馆中的LED大屏幕和音响 设备、超市冷藏设备、商业建筑中的大型广告灯箱和大屏幕、会展建筑中的展位电源等, 均属于能耗密度高的特殊用电设备,由于此类设备较多,表7.6.3不能一一列出,将它 门归入特殊用电一级子项中的其它类别, 7.6.4一级能耗子项数据对于建筑物节能管理(各项能耗总量控制)十分重要;二级能 耗子项数据主要用于建筑物自身的能效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节能管理措施。 7.6.5配电系统的设计既要充分考虑表7.6.3分项计量的要求,又不可影响配电系统本 身的合理化,造成系统复杂化、增加配电系统的造价。一个设计合理的配电系统可以用 最少的电能表满足表7.6.3的分项计量要求,关键在于其配电回路划分的合理性 7.6.6低压配电系统应按表7.6.3中的一级能耗子项用电划分配电回路,直接设置计量 装置。二级能耗子项用电可在低压配电系统、设备机房或各功能区的配电系统中设置相 应的分项计量装置

7.6.13分类能耗监测内容除电能外,一般还包括水量、燃气量等。 7.6.14远传电表、远传水表、远传燃气表等计量装置的设置应满足各系统的要求。 7.6.16上传至上一级数据中心的能耗数据并不是采集到的所有数据,需要按分类能耗 分项能耗数据编码格式等要求,对能耗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之后进行上传

生应用系统来补充相应部分的百分比。例如:当甲类建筑既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又采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时,若太阳能光伏系统提供的电量比例为1.5%,对于该单项而言,仅 满足75%的利用指标,则剩下的25%利用指标由太阳能热水系统承担,最后折算得太 阳能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应不小于25%×40%=10%。 8.1.10本条提出太阳能光伏系统计量、监控要求,并提出光伏监控系统与建筑能源管 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整合,适应节能管理与评估工作要求。 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对太阳能光伏系 统接入要求:光伏系统应在发电侧和电能计量点分别设置、安装专用电能计量装置,并 接入自动化终端设备。电能计量装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 技术规程》DL/T5137和《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 现行国家标准《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要求:光伏发电站应配置具有通 信功能的电能计量装置和相应的电能量采集装置。同一计量点应安装同型号、同规格 准确度相同的主备电能表各一套。

生应用系统来补充相应部分的百分比。例如:当甲类建筑既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文采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时,若太阳能光伏系统提供的电量比例为1.5%,对于该单项而言,仅 满足75%的利用指标,则剩下的25%利用指标由太阳能热水系统承担,最后折算得太 阳能提供的生活热水比例应不小于25%×40%=10%。

8.1.11本条提出计量装置要求,适应节能管理与评估工作要求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对热水系统的计量要求:当需计 量热水总用水量时,可在水加热设备的冷水供水管上装冷水表,对成组和个别用水点可 在专供支管上装设热水水表。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第8.4.4 条规定:水表应按照使用用途和管网漏损检测要求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住宅建 筑每个居住单元和景观、灌溉等不同用途的供水均应设置水表;2公共建筑对不同用途 和不同付费单位的供水设置水表。 本条中的不同用途主要是厨房、卫生间、公共浴室等;按不同付费或管理单元计量 主要是餐饮、办公、娱乐、商业等

本条提出光伏组件转换效率要求,旨在提高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 据2015年“光伏领跑者计划”:“领跑者”先进技术产品应达到以下指标 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达到16.5%和17%以

2高倍聚光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0%以上; 3硅基、铜钢镓硒(CIGS)、碲化镉(CdTe)及其他薄膜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 率分别达到12%、13%、13%和12%以上。 另根据《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普通光伏项目指标 为: 1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5.5%和16%; 2高倍聚光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不低于28%; 3硅基、CIGS、CdTe及其他薄膜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8%、11%、 11%和10%。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中:现有光伏制造企 业及项目产品应满足以下要求: 1多晶硅满足《太阳能级多晶硅》(GB/T25074)1级品的要求; 2多晶硅片(含准单晶硅片)少子2us,碳、氧含量分别不小于10和16PPMA 单晶硅片少子寿命大于10μs,碳、氧含量分别不小于1和16PPMA; 3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率分别不低于17%和18.5%: 4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5.5%和16%; 5硅基、铜钢镓硒(CIGS)、碲化镉(CdTe)及其他薄膜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 率分别不低于8%、11%、11%、10%; 6含变压器型的光伏逆变器中国加权效率不得低于96%,不含变压器型的光伏逆 变器中国加权效率不得低于98%(微型逆变器相关指标分别不低于94%和95%)。 本条文依据《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中的指标,对光伏组件的光电 转换效率提出具体要求。 8.2.3本条考虑具体项目中若采用非标准化或特殊构造的光伏组件时,对其太阳电池的 光电转换效率提出要求。 本条参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中的要 求: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率分别不低于17%和18.5%。

2高倍聚光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0%以上; 3硅基、铜铟镓硒(CIGS)、碲化镉(CdTe)及其他薄膜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 率分别达到12%、13%、13%和12%以上。 另根据《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普通光伏项目指标 为: 1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5.5%和16%; 2高倍聚光光伏组件光电转换效率不低于28%; 3硅基、CIGS、CdTe及其他薄膜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8%、11%、 11%和10%。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中:现有光伏制造企 业及项目产品应满足以下要求: 1多晶硅满足《太阳能级多晶硅》(GB/T25074)1级品的要求; 2多晶硅片(含准单晶硅片)少子2us,碳、氧含量分别不小于10和16PPMA 单晶硅片少子寿命大于10μs,碳、氧含量分别不小于1和16PPMA; 3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率分别不低于17%和18.5%: 4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5.5%和16%; 5硅基、铜钢镓硒(CIGS)、碲化镉(CdTe)及其他薄膜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 率分别不低于8%、11%、11%、10%; 6含变压器型的光伏逆变器中国加权效率不得低于96%GB/T 51250-2017 微电网接入配电网系统调试与验收规范,不含变压器型的光伏逆 变器中国加权效率不得低于98%(微型逆变器相关指标分别不低于94%和95%)。 本条文依据《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中的指标,对光伏组件的光电 转换效率提出具体要求。 8.2.3本条考虑具体项目中若采用非标准化或特殊构造的光伏组件时,对其太阳电池的 光电转换效率提出要求。 本条参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中的要 求: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率分别不低于17%和18.5%。

3广东省各城市太阳辐照数据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JGJ

8.4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

4.3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辅助热源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GB50015中的规定,其中,第5.4.2B条规定: 1)空气源热泵热水供应系统设置辅助热源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9.1.2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原则,是在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时,对能源的消耗尽量降低 到最低限度,即遵循“能不用则不用,能少用则少用,非要用则高效用”的原则。核心 是注重与气候的适应性,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 的能源消耗提供安全、舒适的室内环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设计优先”是指优先采用建筑设计的方法减少建筑的能耗,而不是单纯依靠 优化设备系统。合理的建筑设计,可营造更舒适的建筑室内、外热环境,减少夏季室内 得热,减少空调使用面积,减少空调运行时间,减少照明设备使用时间,从而达到节能 的目的。 “设备系统优化”:系统优化主要指对用能的设备系统进行优化,包括空调通风系 统、电气设备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等。系统优化主要体现在用能系统适应用户 需求及需求变化的调节性能。应避免系统过大造成单台设备容量过大、管路过长而在低 负荷时出现大马拉小车不节能现象,同时避免因系统过大使用户使用时间受制于系统管 理者,造成使用不灵活的现象。 “各专业协调”为了减低建筑能耗,各个专业需进行充分的、深入的沟通,做好细 致的专业配合工作,保证相关专业的节能运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用能。例如空调与自 控,需要暖通与电气专业的配合。空调冷凝热回收技术,需要暖通与给排水专业配合: 暖通系统涉及的机房与室外机、冷却塔的摆放位置,需要建筑与暖通专业协调。导光管 的设置,需要建筑、结构和电气专业协作。

9.2.1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第4.2.7条,降低热岛 强度的具体措施为: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乔木、构筑物等遮阴措施的面积不宜小于

场地室外面积的20%;道路路面、建筑屋面及建筑的围护结构采用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 小于0.4的浅色材料的面积不小于其总面积70%。 9.2.2当室外噪声偏大时,对噪声敏感的房间,在利用自然通风设计时应考虑噪声的影 响。可采取将噪声敏感房间设置于噪声偏小的一侧DB15T 353.13-2020 建筑消防设施检验规程 第13部分:消防电梯系统.pdf,或者选用既能通风,又能降噪的窗 户等措施。

9.3.3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设备能系数宜在第5章第5.2.7条~第5.2.14条节能限值 的基础上提高12%。 9.3.4空调温度传感器应能反映空调区内的温湿度,传统的做法是安装于空调回风口处 当回风口高度较低时,回风温度接近空调区域的温度。当回风高度较高时,由于室内温 度梯度的影响,回风口温度高于空调区温度,由于空调末端设备通过传感器控制供冷量, 这将造成机组供冷过多,空调区域温度过低现象。因此可采用在空调区域增设用于评估 室内环境舒适的温湿度传感器,对回风管内的温湿度传感器进行修正。

10建筑年能耗与用电负荷指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