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224-201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JGJ224-201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5861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224-201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6.3.3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6.3.3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表6.3.3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

6. 4.1 应选用非油质类模板隔离剂DB/T 58-2014 地震名称确定规则,并应避免沾污预应力筋。 6. 4.2 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受损伤的预应力筋应予以 更换。 6.4.3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张拉时应保证同 构件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6.4.4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 或滑脱时,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 6.4.5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工程设计规 定检验值的相对允许偏差应为士5%。 6.4.6预应力筋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 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且不 应小于30MPa。

6.4.7预应力筋放张时,宜缓慢放松锚固装置,使各根预应力 筋同时缓慢放松

6.5.1混凝士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5.1的规定

6.5.1混凝士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5.1

表6.5.1材料每盘计量允许偏差值

6.5.2混凝土应振捣密实,预制柱表面应压光;预制梁叠合面 应加工成粗糙面;预制板板面应拉毛,拉毛深度不应低于4mm。 6.5.3生产过程中试块的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5.3生产过程中试块的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 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 不得少于一次; 3每条生产线同一配合比混凝士,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块,同条件养护试 快的留置组数应根据构件生产的实际需要确定。 6.5.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且混凝土养护应 符合下列规定: 1蒸汽养护时,板的升温速度不应超过25℃/h;梁、柱的 升温速度不应超过20℃/h 2恒温养护阶段最高温度不得大于95℃; 3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要求时可停止加热;停止加热后: 应让构件缓慢降温。

5.1混凝士构件厂内起吊、运输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

十要求;当设计无专门要求时,对非预应力构件不应低于混凝! 计强度等级值的50%,对预应力构件,不应低于混凝土设 虽度等级值的75%,且不应小于30MPa

6.6.2构件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6.6.2构件堆放应符合下列规

1堆放构件的场地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堆放构 件时应使构件与地面之间留有一一定空隙; 2构件应根据其刚度及受力情况,选择平放或立放,并应 保持其稳定; 3重叠堆放的构件,吊环应向上,标志应向外;其堆垛高 度应根据构件与垫木的承载能力及堆垛的稳定性确定;各层垫木 的位置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4采用靠放架立放的构件,应对称靠放和吊运,其倾斜角 度应保持大于80°,构件上部宜用木块隔开。

度应保持大于80°,构件上部宜用木块隔升。 6.6.3构件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1构件运输时的混凝土强度,当设计无具体规定时,不应 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 2构件支承的位置和方法,应根据其受力情况确定,但不 得超过构件承载力或引起构件损伤; 3构件装运时应绑扎牢固,防止移动或倾倒;对构件边部 或与链索接触处的混凝土,应采用衬垫加以保护; 4在运输细长构件时,行车应平稳,并可根据需要对构件 采取临时固定措施; 5构件出厂前,应将杂物清理干净

6.3构件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7.1.1预制构件应减少现场堆放。 7.1.2预制构件施工现场堆放除应符合本规程第6.6.2条的规 定,尚宜按吊装顺序和型号分类堆放,堆垛宜布置在吊车工作范 围内且不受其他工序施工作业影响的区域,

7.2柱就位前基础处理

7.2.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采用杯形基础时, 在柱吊装前应进行杯底抄平。 7.2.2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当采用预留孔插 筋法施工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在基础混凝土中设置预留孔,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1预留孔长度、位置及内径应满足设计要求; 2浇筑基础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止混凝土进人孔内的措施: 3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应再次检查预留孔的位置是否准确 其平面允许偏差应为士5mm,孔深允许偏差应为士10mm。

7.2.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采用杯形基码 在柱吊装前应进行杯底抄平

7.3.1柱的吊装、调整和固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柱的吊装、调整和固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采用预留孔插筋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起吊期间,应采用柱靴对从柱底伸出的钢筋进行保 护;起吊阶段,柱扶正过程中,柱靴应始终不离地面; 2)柱就位前,应在孔内注人流动性良好且强度符合本规 程第5.2.1条规定的无收缩灌浆料,并应均匀坐浆, 厚度约10mm;

3)柱就位后应用可调斜撑校正并固定; 4)当上一层梁柱节点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后,方可拆 除可调斜撑。 2采用杯形基础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就位后应及时对柱的位置进行调整,然后应采用钢 楔将柱临时固定,并应采用可调斜撑校正柱垂直度, 采用钢楔将柱固定后方可摘除吊钩; 2)应及时在柱底杯口内填充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混凝士 应分两次浇筑,第一次应浇到钢楔下口并不应少于杯 口深度的2/3,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值的25% 时,再浇筑至杯口顶面;可调斜撑的拆除应符合本规 程第7.3.1条第1款的规定。 3当采用型钢支撑连接法接柱时,型钢的规格、长度应经 没计确定;接头长度不得影响柱主筋的连接和接头区的混凝土浇 筑;接头区混凝土应浇揭密实。 4当采用预留孔插筋法接柱时,应按照本规程第7.3.1条 第1款的规定施工。

7.4 预制梁吊装就位

7.4.1于 预制梁的就位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吊装前应按施工方案搭设支架,并应校正支架的标高; 2 梁应放置在支架上,调整标高并应进行临时固定; 3 每根柱周围的梁就位后,应采取固定措施。 7.4.2 梁端节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梁吊装就位后,应根据设计要求在键槽内安装U形 钢筋,并应采用可靠固定方式确保U形钢筋位置准确,安装结 束后,应封堵节点模板; 2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梁的截面,梁的定位,U形钢筋的 数量、规格,安装质量等进行检查; 3混凝士浇筑前,应将键槽清理干净并浇水充分湿润,不

得有积水; 4键槽节点处的混凝士应符合本规程第3.2.2条的规定 混凝土应浇捣密实,并应浇筑至预制板底标高处

7.5.1梁柱节点处混凝士的强度达到15MPa后,方可吊装预制 板。预制板的两端应搁置在预制梁上,板下应设置临时支撑。 7.5.2梁、板的上部钢筋安装完成后,方可浇筑叠合层混凝土 叠合层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不得对节点处混凝土造成破坏。

7.6.1预制构件吊装时,除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 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I80的有关规定执行,尚应符合下列 规定: 1.预制构件吊装前,应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安 全、技术交底,并应严格执行; 2吊装操作人员应按规定持证上岗。 7.6.2预制构件吊装前应检查吊装设备及吊具是否处于安全操 作状态。 7.6.3预制构件的吊装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起吊时

绳索与构件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60,不应小于45°,否则应 采用吊架或经验算确定,

7.7.1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的质量验收除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节的规定。 7.7.2预制构件应进行结构性能检验。结构性能检验不合格的

7.7.3预制构件尺寸的允许偏差,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 合表7.7.3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生产线或同一工作班生产的同类型构件,抽 查 5%且不应少于 3 件。

7.7.3预制构件尺寸的允许偏差,当设计无具体要习

表7.7.3构件尺寸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7.7.4梁端节点区的连接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

.7.4梁端节点区的连接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7.7.5梁端节点区混凝土强度未达到本规程要求时,不得吊装 后续结构构件。已安装完毕的装配式结构,应在混凝土强度到达 设计要求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7.7.6构件安装的尺寸允许偏差,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 合表7.7.6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表7.7.6构件安装的尺寸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 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

1 总则 36 3 基本规定· 37 37 3. 1 适用高度和抗震等级 3. 2 材料 37 3. 3 构件 38 3. 4 作用效应组合 38 结构设计与施工验算.· 40 4. 1 结构分析 40 4.3施工验算 40 构造要求 41 5. 1 一般规定 41 5.2连接构造 41 构件生产。 43 6. 1 一般规定 43 6.4 预应力筋制作与张拉 44 6. 5 混凝土 44 施工及验收· 45 7. 1 现场堆放 45 7. 2 柱就位前基础处理 *. 45 7. 3 柱吊装就位· 45 45 7. 4 预制梁吊装就位· 7. 5 45 板吊装就位 7. 7 质量验收 45

3.1适用高度和抗震等级

3.1.1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有关规定并参照中国 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与连 接设计规程》CECS43,同时根据课题组的试验研究成果,确定 了本规程适用于非抗震设防区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地区的 乙类及乙类以下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房屋。适用高度 的确定原则上比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规定的相应现浇结构低。2008年东南大学所作的三个键槽节点 低周反复试验结果,在满足本规程要求的情况下,节点的位移延 性系数均大于4。2009年东南大学所作的大比例两层两跨两开间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表明,叠合层与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是可靠 的,没有出现撕裂、脱离等现象 3.1.2抗震等级的划分是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

乙类及乙类以下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房屋。适用高度 的确定原则上比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规定的相应现浇结构低。2008年东南大学所作的三个键槽节点 低周反复试验结果,在满足本规程要求的情况下,节点的位移延 生系数均大于4。2009年东南大学所作的大比例两层两跨两开间 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表明,叠合层与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是可靠 的,没有出现撕裂、脱离等现象, 3.1.2抗震等级的划分是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确定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 式框架的受力特点与现浇混凝土框架基本相同,其延性指标能够 满足现浇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要求。2009年完成的节点低周反复 试验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4,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层间位移达到 1/68时结构未垮(由于条件限制,试验结束)。本条为强制性 条文,应严格执行。

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确定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 式框架的受力特点与现浇混凝土框架基本相同,其延性指标能够 满足现浇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要求。2009年完成的节点低周反复 试验位移延性系数均大于4,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层间位移达到 1/68时结构未塌(由于条件限制,试验结束)。本条为强制性 条文,应严格执行。

2.1因为叠合梁板的预制部分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因此规定 凝疑土强度等级C40及以上,如果叠合层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 于预制部分,相关计算取强度低者。

3.2.2节点部分的混凝土分两次浇捣,第一次是将键槽部分的

空隙填平,因为U形钢筋通过此部分的后浇混凝土与预制梁底 的预应力筋实现搭接,因此该部分的混凝土质量十分关键,应采 用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无收缩细石混凝土。如果该部分混凝土搅拌 时量较少,考虑材料强度评测所采用的统计方法的因素,混凝土 强度等级可按不低于C45执行;节点部位键槽之外的混凝土的 第二次浇筑与叠合梁板的叠浇层部分同时进行,该部分混凝土强 度等级与叠浇层相同。 3.2.3根据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选择预应力筋,强度等

3.2.3'根据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选择预应力筋,强度等 级不宜过低, 3.2.4键槽内的U形钢筋应采用带肋钢筋,强度等级宜高以减 小钢欲古径一俩王倪证甘灿结强庄

3.2.4键槽内的U形钢筋应采用带肋钢筋,强度等级宜

.2.4键槽内的U形钢筋应采用带肋钢筋,强度等级宜高以 小钢筋直径,便于保证其粘结强度,

3.3.1采用预制柱时,为便于运输、吊装,柱截面长边尺寸不 宜过大。为加快现场施工进度,预制柱一次成型的高度可以为一 层至四层不等,每层柱的柱高确定时应综合考虑梁柱节点处的刚 度问题、安装时临时固定的便捷性和运输的便捷性。

3.3.2预制梁的任何一边边长均不得小于200mm。

易保证,起吊、堆放、运输时容易开裂。叠合板的后浇部分的厚 度不应小于预制部分的厚度,以保证叠合板形成后的刚度。预制 板的宽度不宜过小,过小则经济性差。预制板的宽度不宜过大, 过大则运输、起吊较为困难。钢丝保护层厚度的规定参照了国内 的相关规范的要求。

.4.1~3.4.3进行施工、使用两个阶段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遵照有关规范。本体系施工时预制梁、板下应有可靠支撑,预 主应有斜撑。施工阶段的风荷载由施工临时措施解决。

3.4.4本条是遵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作出的规定。因为6度、7度地震区的竖向地震力一般 较小,且本规程的适用高度也不高,可以不计算其影响。 3.4.5本条是遵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作出的规定,列出梁、柱、剪力墙等的有关内容。 3.4.6由于本体系是装配整体式框架体系,故建筑平、立面布 置宜规整,对不规则的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了必须对楼梯构件进行抗震承载力验!

4.1.1~4.1.5根据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具体的施 工步骤,按照施工安装和使用两个阶段进行内力和变形计算。施 工阶段的结构稳定应通过施工临时措施解决。装配整体式框架使 用阶段的内力计算宜考虑弯矩调幅

4.3.1本体系叠合梁板宜按施工阶段有可靠支撑的叠合式受 构件设计。不排除部分位置按施工阶段无支撑或无足够支撑的 合式受弯构件设计。

4.3.1本体系叠合梁板宜按施工阶段有可靠支撑的叠合式受弯

4.3.3在叠合梁、板形成前,预制梁、板底部通常有支撑,在 这种支承条件下预制梁、板应该能够承受自重和新浇混凝土的 重量。

4.3.3在叠合梁、板形成前,预制梁、板底部通常有支撑,在

5.1.2键槽的长度要满足U形钢筋的锚固、U形钢筋施工时正 常放置所需要的工作长度。根据相关规范的规定和梁柱节点试验 分析,对键槽长度作出了规定。在确定键槽长度时,应考虑生 产、施工的方便,一般从400mm起,按450mm、500mm类推。 5.1.3参照相关规范并考虑U形钢筋实际位置距下边缘较远而 确定U形钢筋面积,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梁上部钢筋面积的 0.55倍,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梁上部钢筋面积的0.4倍。 U形钢筋的安装应均匀布置。 5.1.4如果不符合本条要求,应采取特殊措施后方可使用

5.2.1当采用预留孔插筋法时,宜采用镀锌金属波纹管,其长 度应大于柱主筋的搭接长度。预留孔应有可靠的封堵措施防止 漏浆。

5.2.2柱与柱的连接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1是在上段预制

截面中间预埋工字钢,工字钢伸出上段柱下表面的长度应天于 主筋的搭接长度。方法2是采用预留孔插筋,预留孔的长度应 于柱主筋的搭接长度。

5.2.3柱与梁的连接采用键槽节点。如果梁较大、配筋较多

所需U形钢筋直径较粗时,应保证键槽内钢筋的有效锚固满足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生产 施工时应严格保证键槽内钢绞线的锚固长度和U形钢筋的锚固 长度。键槽的预留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生产时预留键槽壁,一般 厚40mm,U形钢筋安装在键槽内;另一种是生产时不预留键槽

壁,现场施工时安装键槽部位箍筋和U形钢筋后和键槽混凝土 同时浇筑。

后截面削弱的影响,另外开口位置两边应有足够的箍筋承担次梁 传来的集中力。次梁采用缺口梁,按缺口梁进行承载力计算。施 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主梁与次梁连接处的稳固、密实。 缺口梁有多种配筋形式,考虑到预制构件生产的方便,建议采用 吊筋形式的桁架计算模型。

5.2.5在两块预制板的板缝处铺钢筋网片,增强两块预制机 间的连接。

6.1.1原材料检测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关规定执行。普通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钢 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和《钢筋混凝 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的规定。钢筋进场时,应检查产 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预应力筋有 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等,其质量应符合相关的现行国家标 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预应力混凝十用钢绞 线》GB/T5224等的规定。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根据进场批次和 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检验批,进行进场复验,进场复验可仅 做主要的力学性能试验。家除了提供产品合格证外,还应提供 反映预应力筋主要性能的出厂检验报告;水泥进场时,应根据产 品合格证检查其品种、级别等,并有序存放,以免造成混料错 批。强度、安定性等是水泥的重要性能指标,进场时应作复验 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 混凝土外加剂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 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的 规定。外加剂的检验项目、方法和批量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 定;混凝土中各种掺合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粉煤灰混凝 土应用技术规范》GBJ146、《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粒化高炉 矿渣粉》GB/T18046等的规定;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砂子、石 子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 法标准》JGJ52的质量要求,其检验项目、检验批量和检验 方法应遵照标准的规定执行。普通混凝士用水应符合现行行

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质量要求。 6.1.2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单位缺乏设计所要求的钢筋品 种、级别或规格时,可进行钢筋代换。为了保证对设计意图 的理解不产生偏差,规定当需要作钢筋代换时应办理设计变 更文件,以确保满足原结构设计的要求,并明确钢筋代换由 设计单位负责。

6.1.5由于本体系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生产线长度较长,

6.4预应力筋制作与张拉

6.4.4由于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影 响极大,故施加预应力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加以避免。先张 法预应力构件中的预应力筋不允许出现断裂或滑脱,若在浇 筑混凝土前出现断裂或滑脱,相应的预应力筋应予以更换。 6.4.5预应力筋张拉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对结构受力性 能影响很大,必须予以保证。施工时可用应力测定仪器真接 测定张拉锚固后预应力筋的应力值,若难以直接测定,也可 用见证张拉代替预应力值测定。

6.4.5预应力筋张拉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对结构受力性

6.5.3构件生产时,应按相关规定以生产线为批次留置标

6.5.3构件生产时,应按相关规定以生产线为批次留置标 准条件养护试块和同条件养护试块

7.1.1为避免预制构件的破损,尽量减少现场堆放和转运。 7.1.27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安装专项方案确定堆放区域和 顺序。

7.1.1为避免预制构件的破损,尽量减少现场堆放和转运。

GB/T 42017-2022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预约汽车服务数据安全要求.pdf7.2柱就位前基础处理

7.2柱就位前基础处理

7.2.1当采用杯形基础施工时,柱就位前的处理事项同一 般的装配式结构施工要求。

7.2.2当采用预留孔插筋法施工时,保证预留孔

7.3.1施工时要确保无收缩灌浆料充实预留孔并按要求留 置试块。

预制梁按一阶段受力设计,施工时梁下应有可靠支撑。 支撑应编制施工方案后执行。

5.1 施工时按规定留置标准条件养护试块和同条件养折 代块。

施工安装质量验收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外JGJ 446-2018 监狱建筑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尚应按照本节 的规定进行验收。 构件的缺陷严重程度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影 响分为一般缺陷和严重缺陷。常见的构件缺陷可按下列方式 处理,主要包括:①梁上部的竖向裂缝,一般长度不超过 100mm,可不处理;②梁端键槽部位斜向裂缝,裂缝宽度不 大于0.1mm的可不处理;③薄板下部与预应力主筋方向平 行的裂缝,不在预应力钢丝位置且宽度不大于0.2mm的可 不处理,当宽度大于0.2mm时,按板拼缝处理,在薄板面 加钢筋网片;④预制梁的局部混凝土缺陷,可用高强砂浆或 细石混凝土修补;③当预制主梁长度超过实际要求长度时, 可将主梁两端键槽对称割短,每边键槽长度均应符合本规程 第5.1.2条的规定;当预制主梁长度小于要求长度时,可将 预制主梁就位后,两端键槽现浇接长,并相应延长键槽U形 钢筋长度;③当键槽开裂较大或缺损时可将破损部位凿除: 安装时与键槽混凝土同时浇筑。其他特殊情况的缺陷的处理 需要另行编制技术方案处理。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结构性能主要取决于预制构件的结构 生能和连接质量。因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 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对预制构件进行结构 性能检验,合格后方能用于工程。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应向构 件采购单位提供构件合格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