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CS462-2017 健康住宅评价标准

CECS462-2017 健康住宅评价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4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5920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ECS462-2017 健康住宅评价标准

5.3.52012年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

我国吸烟人群逾3亿,另有约7.4亿不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的危 害,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所致死亡人数超过100万人。目前,各地 的控烟条例主要针对公共建筑提出监管要求,使得住宅的门厅、电 梯、走廊等公共区域出现控烟的盲区。健康的居住空间,有必要对 室内、外的公共活动空间提出控烟要求。

5.3.8住宅装修一次到位,不但有利于提高装修工业化程度,推

5.3.8住宅装修一次到位,不但有利于提高装修工业化程度CECS 546-2018-T 钢管混凝土束结构技术标准,推 进住宝产业现代化.而目便干控制装修污染

在全国大样本调查问卷中发现,女性患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 的概率大于男性,这主要是因为女性长期在厨房炊事的原因。美 国的一个癌症研究中心也指出,中国妇女患肺癌比例高的主要原 因是高温炒菜的油烟危害所致。因此,应对室内防排烟系统进行 合理的设计,才能有效地组织烟气的排放,减少烟气在空内的扩散

5.3.11住宅排水系统足尺实验研究显示,每层通过通气管连接 通风立管与排水立管时,排水立管的排水能力明显大于隔层连接, 且系统中水封保持能力增强

5.3.11住宅排水系统足尺实验研究显示,每层通过通气管连

5.3.12住宅室内卫生间因洗浴、洗衣等生活活动影响造成空气 湿度较大,在天花板、墙壁或地板上会出色变色和霉菌滋生的现 象,从而引起室内的空气污染,进而导致易感群体如儿童、老年人、 过敏患者患有哮喘等疾病,因而在洗浴、洗衣等生活活动后应及时 进行通风和除湿,尽量减少霉菌滋生。

化等,都会导致卫生间出现明显的返臭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排水

管道中的有害气体通过空气流动从地漏等水封设施进入到卫生间 内。经检测,下水管道内产生的有毒气体主要包括CO2、氮气、甲 烷、粪臭素、硫化氢等,这些气体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 应加强排水系统设计,使用合格的水封设施,并采取加大地漏水封 容积、水封系统补水等避免地漏干洞的措施防止臭味溢出。

宅排水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完善和优化,保证排水系统中的气 任何工况(包括室外极端气候条件)下不会破坏排水系统中的 装置,包括地漏、存水弯、坐便器水封等。

5.3.16住户在进入建筑时,会带人有害的化学物、生物污染

及颗粒物等。这些来自室外的污染物进入建筑物后,会随空 播到室内。目前,防尘地垫、旋转门等设计多应用于公共建筑 虑到此类设计可以有效阻隔室外污染物的特点,建议在住宅 处设置防尘地垫、自闭门等措施,增强入口地板系统对鞋上的 物的容纳以及减少从室外到室内空间的空气流动。

5.4.1新风量是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条标准 的新风量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中 规定新风量指标为不低于30m/h·人。新风换气的指标借鉴了 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规定,对于设置新风系统的住宅,所需最小新风量宜按换气 次数法确定,换气次数宜符合表2规定。

表2住宅设计最小换气次数

住宅室内的卫生间、浴室由于洗浴品、潮湿等容易产生异味现 象。因此,应加强卫生间、浴室的通风换气,尽快将污染气体排出 室外,防止串入室内其他功能房间。 厨房和卫生间的通风换气指标借鉴了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通 风效果测试与评价标准》JGJ309。 5.4.2通风换气是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在自然通风不 能满足室内换气或不能开窗通风的情况下,可在居室内设置带过 滤和热回收功能的新风换气装置。设置过滤装置可以有效过滤室 外空气、室内再循环空气,可以有效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改善室 内空气品质,提高舒适度。同时,设置热回收装置除了可以起到节 能作用外,还能提高新风温度,提高舒适度。 5.4.3空调、净化、通风等设备创造了舒适的空气环境,但突出的 卫生问题是在设计安装、运行各环节中,特别是由于通风管道和风 口长期未清洗,沉积下的污垢成了各类污染物的载体和擎生各类 病菌的温床。实测调查发现,大多数住户在夏季使用空调设备前,

5.4.2通风换气是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在自然通风不 能满足室内换气或不能开窗通风的情况下,可在居室内设置带过 滤和热回收功能的新风换气装置。设置过滤装置可以有效过滤室 外空气、室内再循环空气,可以有效移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改善室 内空气品质,提高舒适度。同时,设置热回收装置除了可以起到节 能作用外,还能提高新风温度,提高舒适度

5.4.3空调、净化通风等设备创造了舒适的空气环境,但突出的

卫生问题是在设计安装、运行各环节中,特别是由于通风管道和风 口长期未清洗,沉积下的污垢成了各类污染物的载体和擎生各类 病菌的温床。实测调查发现,大多数住户在夏季使用空调设备前, 很少会对空调管道、风口、滤网等进行清洗,这些污染物随着空气 流动传播到室内,引发过敏和呼吸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极易使免 疫功能较差的幼儿和老年人感染,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因此,安 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和预警系统,可以与新风设备进行联动,或提 醒业主及时打开窗户进行自然通风,并能够及时提醒业主对设备 管道和风口进行清理和维护,保证清洁空气进人室内,减少疾病的 发生。

5.4.4自然通风可提高入口大堂、楼梯间、电梯厅、公共

间使用的舒适性,为邻里交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5停车库采用自然通风,可以有效地排除车库内的有害气体 明湿的空气。提高车库内的空气质量。

5.5.2地下车库设置一氧化碳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停车

5.5.2地下车库设置一氧化碳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停车库中 化碳的含量,并且在超标时与排风设备联动,保证地下车库的 质量符合健康要求。

空气质量的优劣,并能及时提醒住户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室内 质量,减少对人体健康的伤害。

6. 2 给水水质卫生

6.2.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人类疾病80%与水有

0.2.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人类疾病80%与水有关,水质 不良可引起多种疾病。我国的饮水卫生现状表明,饮水的生物性 污染和化学性污染是同时存在的,以生物性污染为主,但化学污染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为严重。本条文采用了现行国家标准《生活 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

6.2.2生活热水水质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

生活热水系统在加热过程中,会因余氯的挥发而导致杀菌能 力的降低或消失,进而会滋生军团菌等细菌,致使生活热水达不到 指标要求。所以,在集中生活热水系统中控制热水最低温度、设置 灭菌装置,可以有效地消除有害病菌。 相关研究表明,军团菌在35℃~36℃时最易繁殖,20℃以下 不能繁殖,45℃~50℃以上不繁殖或死亡,70℃则迅速死亡。因 此,当水温低于55℃时,不易杀死滋生在温水中的各种细菌,尤其 是军团菌之类致病菌。当水温高于60℃时,系统热损耗大、耗能 而且将加速设备与管道的结垢与腐蚀,还会使供水安全性降低,易 产生烫伤人的事故。因此,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生活热水的水温控 制在55℃~60℃。为提高热水使用舒适度,终端出水水温不低于 45℃的出水时间不应大于15s

的卫生隐患,采用无负压(叠压)闭水供水系统可有效避免二次污 染,因此,应采用闭式二次供水系统,

6.3.5生活饮用水管道大量采用不锈钢、衬塑钢管等管材,

焊接无法保证管道接口质量。采用管道工业化预制、现场冷 的施工工艺可有效保证接口质量,避免管道锈蚀影响水质还 幅度延长管道使用寿命,减少管道更换造成的污染,提高建筑 健康质量。

水温度,所需温度可以迅速达到并且稳定,保证出水温度恒定且不 受水温、流量、水压变化的影响,解决了洗浴中水温忽冷忽热的问 题。当冷水中断时,恒温龙头可以在几秒中内自动关闭热水,起到 安全保护作用,避免烫伤

水管不穿越楼层的排水方式。同层排水不仅在维修时不干扰下层 住户,而且卫生器具的布置不受限制,满足卫生洁具个性化的要 求。同时,可以降低排水噪声,减少渗漏水的概率,有效地防止疾 病的传播。

6.5.1 定期对住区内的给水水质进行监测,可以及时掌

质的卫生情况,并对超标水质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防止因用水水 质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7. 2 室外声环境

7.2.2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噪声能够损害人体正常 生理机能,降低抵御精神压力的能力,影响正常免疫系统的效率 它会对人体形成不可避免的压力,成为一些慢性疾病的催化剂,如 偏头痛、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消化性溃疡病和肠道综合征,也会 引起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失调的可能,进而导致心血管的影响。 孕妇在噪声压力下,可能出现子宫血流量降低,从而会在妊娠早期 (受孕后14天土60天)导致出生缺陷的现象,如唇聘裂和脊柱畸 形发生的概率会增大。 德国学者对日常噪声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的研究表 明,两者之间存在确定的关联性,并认为降低噪声影响对公众健康 的作用巨大。 国内研究结果显示,噪声污染会对居民的睡眠、情绪、工作或 学习效率产生较大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居民听力下降、头 痛、耳鸣、心慌、记忆力减退、高血压加剧等。因此,安静的室内环 境是住宅的基本要求。为了保证健康安静的室内声环境,防止建 筑设计、材料选用、设备选型、施工安装等多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声 环境破坏,需要建立声规划专项制度,即在区域规划、建筑设计、建 筑施工、设备安装等环节的控制流程文件中,设立声环境专篇,并 立指派专人进行落实和监督。 影响建筑室内声环境的主要因素包括:室外环境噪声、室内设 备振动,以及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声规划专项中的声环境 专篇,从这些因素着手,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使室内健康声

环境在建成环境中得以实

境在建成环境中得以实现。

7.3.2公共设备产生的噪声对睡眠及心理影响很大,长期受到噪 声干扰,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头痛失眠等多种神经 衰弱症状。空调系统是住宅内常见的噪声源,应对空调系统进行 降噪控制,同时还要注意空调的安装位置不对邻里的生活产生影 响。另外,变压器、水泵、风机、冷却机组、供热机组等设备也是住 区内常见的噪声源,若规划布局不当(与卧室、起居室距离过近), 将会严重影响建筑室内的声环境品质,应远离噪声敏感房间。 7.3.3电梯运行会产生噪声和振动。如果长期受到电梯的低频 噪声袭扰,容易造成神经衰弱、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综合判断 能力下降。国外研究发现,低频噪声可以穿透人体腹壁和子宫壁, 影响胎儿器官发育,甚至造成胎儿畸形。为了防止电梯噪声和振 动干扰居室环境、影响睡眠质量,在住宅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电梯井 道远离主要居住空间,尤其不得紧邻卧室布置。如果不得不紧邻 起居室布置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7.3.2公共设备产生的噪声对睡眠及心理影响很大,长期受到噪

噪声袭扰,容易造成神经衰弱、失眠、头痛、记忆力减退、综合判断 能力下降。国外研究发现,低频噪声可以穿透人体腹壁和子宫壁, 影响胎儿器官发育,甚至造成胎儿畸形。为了防止电梯噪声和振 动干扰居室环境、影响睡眠质量,在住宅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电梯井 道远离主要居住空间,尤其不得紧邻卧室布置。如果不得不紧邻 起居室布置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

7.3.4住宅室内声环境是健康住宅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住宅 的卧室、起居室、书房等空间属于生活、学习、休息的空间,需要保 持安静的环境。本评价指标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 设计规范》GB5011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和美国标 准THEWELLBUILDINGSTANDARD等国内外标准的规 定。 低频噪声令人极度不舒适,甚至威胁健康。因此,除了室内噪 声A声级须达到健康要求外,低频的频带噪声级亦应达到健康要 求。低频噪声限值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GB22337。

7.3.5要创造良好的室内声环境,建筑隔声设计至关

7.3.5要创造良好的室内声环境,建筑隔声设计至关重要,并且 应对建筑构件采取隔声、减振措施,以免相互干扰。本评价指标参 照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相关规定 隔声质量与人们的主观感受有关,如表3、表4所示

表3分户墙计权隔声量与主观评价

表4楼板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与主观评价

3.0邱至起居至、节房等空同经吊云 道(包括雨水管)、排风排气道等设施运行时所产生的瞬时噪声影 响。因此,在住宅设计时应仔细优化上述设施的位置,并选用低噪 声产品。本条规定了上述设施对安静要求最高的卧室的噪声控制 要求。由于上述设施产生的噪声为非连续噪声,故规定了瞬时噪 声的限值,便于监督、检测和控制

8.2.2项目中采用的外墙装修材料不应对住宝产生

项目不宜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当自身或周边建筑设置的玻璃幕 墙产生反射光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光污染。玻璃幕墙的反射光 在周边居住建筑窗台面的连续滞留时间限值源自现行国家标准 《玻璃幕墙光热性能》GB/T18091的相关规定。

8.2.3人们适当地暴露在自然光环境中可以强化生理节律,有利 健康,并减少对人工照明造成的电力消耗。健康的建筑采光应保 证至少55%的区域在全年50%以上的视觉使用时间达到3001x 的室内天然光照度。

8.2.4人们在充分利用天然采光时,应避免眩光对视力的影响。

因此可以利用可移动的窗帘、可反射光线的室外遮阳设施、可 直射光的遮阳软片或反射玻璃等避免太阳直射光产生的眩 响

生环境,调节使用者的心情。规定侧面采光质量要求或控制 的有效进深可保障房间的采光均匀度,同时可为大进深房间 明设计与区域照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8.2.6天然采光可提高楼梯间、电梯厅、公共走廊等公共空间使

地下室采用天然采光可以降低人们的恐惧感,提高安全体验 和空间使用频率。一方面,停车库采用天然采光,可在白天提供良

好的自然光线,不但节省地下停车库的运行维护成本,在防灾方面 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车库人户空间成为人们交往的空 间之一,有利于促进人们的交往行为,并可提高车库空间防侵入的 安全性能。

8.3.2大量研究显示,人眼在不同照度下观察物体或阅读书籍

8.3.2天量研究显示,人眼在不同照度下观察物体或阅读书籍 时,能分辨或看清学体的视角变化很天。在高照度下分辨角降低: 就更容易看清细小的字体,人眼不易产生视觉疲劳,对控制近视发 生率较有利。因此,室内光环境要求适宜的照度非常重要。本条 照度的安全标准引自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日本照明学会编制的《照明手册》明确指出,根据 有关视觉信息传递的理论研究以及节能照明技术发展的现状,目 前适合读写的照度宜为5001x~7501x。 如果在作业场所内环境的明暗差异极大,眼晴从一个表面转 移到另一个表面时会发生适应过程。在适应过程中,眼睛的视觉 能力通常是会降低的。眼晴适应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恢复正 常视力,如果经常交替适应,整个视力工作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导 致视觉疲劳的产生。因此良好的室内照明环境对作业面邻近周围 照度有所要求,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表5)

表5作业面邻近周围照度(Ix)

注:作业面邻近周围指作业面外宽度不小于0.5m的区域。

室内安全照度和舒适照度的数据除了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一2013外,还引用了日本《照度推荐性 通用规则》ISZ9110。 传统风水中的“不走下坡路”,在今天的生活中表现为更多的 台阶,包括门厅与过道之间的台阶、天堂与其他空间之间的台阶, 与入户门直对的楼梯梯段。在黑暗的环境中,人们容易踏空产生 恐惧感。因此,除了需要1.2m以上的平台宽度等过渡空间外,电 梯前厅、楼梯间和户内门厅的光环境应符合安全照度标准。

您。 梯前厅、楼梯间和户内门厅的光环境应符合安全照度标准。 8.3.3光的非视觉效应研究发现,光线通过第三类感光细胞和单 独的神经系统将信号传递至人体的生物钟,生物钟再据此调整人 本大量不同的生理进程中的周期节律,包括每天的昼夜节律和季 节节律。 较高的色温对褪黑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有助于人 保持一定的警觉度。 光可导致眼部肌肉过度疲劳及其他眼组织不适状态、视功 能减退或眼部不适、眼及眼眶周围疼痛、视物模糊、眼睛干涩、流泪 等,甚至会出现头痛、恶心、眩晕等不适症状。长期处于眩光严重 的光环境中,将导致入们近视加深、出现复视、阅读时易串行,注意 力无法集中等,影响人们的学习与工作效率。 颜色质量影响人们对物体原本颜色的判断,进而影响人在光 照环境中的舒适度。显色指数是自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颜色质量评 价指数。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一般 室内照明要求的显色指数达到80,部分显色性要求高的场所或场 景则要求达到90。 频闪和闪烁是视觉环境中影响工作者视觉功效的主要参数之 一。现行国家标准《视觉功效学原则室内工作系统照明》GBT 13379规定“应防止频闪效应和闪烁现象的出现”,并建议“宜采用 提高电源频率的方法”作为措施。有研究表明,降低频闪效应可以 减少眼干燥、发胀、疼痛、流泪和视物模糊等视疲劳综合征状。

同时,人工照明与遮阳装置的联动,在保障室内具有良好的光环境 的同时实现了节能的需要

高。儿童在成长过程需要接受丰富的颜色刺激,儿童房的设计往 住也色彩缤纷。因此,儿童在室内学习阅读、娱乐、游戏的整体区 域的照明显色指标要求更高。

8.3.6生理等效照度是根据辐照度对于人的非视觉系统的作用

而导出的光度量。在缺芝照明的情况下,夜间走动容易导致磕碰 与跌倒,脚灯的设计既可以改善夜间照明环境又可以达到节能。 卧室与卫生间之间的过道是夜间人们必须经过的通道,设置脚灯 照明可以避免因视线不清造成的危险,确保夜间使用卫生间等活 动的安全。同时,为了保证良好的休息环境,在满足视觉照度的同 时,室内生理等效照度不得高于501x。

8.3.7在地下车库可采用导光管采光系统、窗井、天窗等措施,提

.3.8住区室外照明的合理照度能有效提高居民日常生活的

全性,改善居住区环境品质。室外安全照度指标参照了日

全性,改善居住区环境品质。室外安全照度指标参照了日本标准 《照度推荐性通用规则》JISZ9110的相关规定。

成光污染,同时也浪费能源。因此,道路照明需根据道路照明等级 进行设计,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合理控制。本评价标准参照现行 行业校规《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和《机动车道与人行道 的照明》C1E115。同时还需要注意道路照明不对行人和驾驶员造 成眩光影响,在住宅窗户外表面上产生的垂直照度不高于51x。

质和精神上的互助、情感和思想上的交流以及休闲娱乐的条# 足心理健康的需要。 住区交往空间按层级设定服务半径,能保证居民使用的 性和安全性,以及空间设施规模与分布的合理性。

9.2.2住区广场、公共绿地、室外活动场地等场所是

主要场所,因此,应利用户外空间和绿地为住户提供休闲、健身、交 往的场地和休闲、游戏、休憩设施。交往设施的种类应满足适用人 群,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和各年龄组儿童的需要。在老年人交往 设施附近宜布置儿童游乐设施等,以便于活动的相对独立和互相 照顾。 在炎热与多雨地区,住区入口、公共场所与住栋之间设置骑 楼、连廊等连续的遮阳避雨设施,可有效提高室外公共空间使用 率,促进邻里交往的机会,同时还为室外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座椅设置间隔不能太大,便于老年人及行动不便者的室外活 动。

9.2.3住区规模较大时,积极采用开放式街区的规划形式

便居民生活,又引入了城市活力。 城市与街区的相容性是极为重要的,应在规划设计中合理 用住区的入口及开放的街区,形成与城市更为有机互动的公共空 间,为人们提供较好的城市空间与家园之间的缓冲区。

单元入口处设置一定的公共交往空间及服务设施,既可满足住户 交往需求,又能优化单元入口空间品质,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在南方,很多住宅首层为架空层,可充分利用架空层作为人们 交往的空间。 住栋入口大堂是距离住宅最近的交往空间,在此处设置小型 公共交往空间和休憩、等候,交谈等设施,可方便老年人和儿童的 近宅活动,促进邻里交往。

9.2.6据我国居住实态调查表明,我国儿童大部分是由老

家看护照顾,儿童身体机能较弱,容易发生危险,为保证交往活动 的开展,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不要布置在风速偏高的区域。为了 及时发现危险情况,老年人、儿童活动场地亦不得布置在偏僻的区 域,且应在场地内设置遮阳、避雨、挡风、休憩等设施,提高活动场 地使用的舒适度。 老年人、儿童行动灵敏度较低,为避免交通意外的发生,老年 人,儿童活动场地应设置在距离车行道、停车场不小于10m的地 方。 老年人、儿童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室外活动场地应符 合老年人、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征。活动场地应铺装环保、弹性较 好的材料,以降低老年人和儿童摔伤的可能性。 老年人与儿童活动场地之间有空间或视线联系能够发挥两者

相互照护的功能,减少危险的发生,并对危险情况做出紧急处理, 降低危害。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理上会产生失落 感和孤独感,照顾小孩、加强老年人和孩子的交流可以有效减轻老 年人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因此,将老年人活动场地与儿童场地相 邻布局,对各个年龄层的人都具有明确的环境功能意义。

相互照护的功能,减少危险的发生,并对危险情况做出紧急处理, 降低危害。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理上会产生失落 感和孤独感,照顾小孩、加强老年人和孩子的交流可以有效减轻老 年人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因此,将老年人活动场地与儿童场地相 邻布局,对各个年龄层的人都具有明确的环境功能意义。 9.2.7绿地率是反映住区园林绿化水平的指标之一。丰富的绿 化环境不仅有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干扰的功能,同时还可以陶治情 操、放松心情。因此,为保障居住者的长期效益,本条文规定绿地 率达到35%以上。 植物选择上应注重合理选择和搭配,尽量选择有益于微气候 环境的适种植物品类,促进居住健康,提高种植的健康效益。

化环境不仅有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干扰的功能,同时还可以陶冶情 操、放松心情。因此,为保障居住者的长期效益,本条文规定绿地 率达到35%以上。 植物选择上应注重合理选择和搭配,尽量选择有益于微气候 环境的适种植物品类,促进居住健康,提高种植的健康效益。

9.3.1健身体系是实现主动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 的住区体育健身场所是引导住户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增进邻 情、促进社区文明的重要举措之一。健身场地既可以是场地 建的场所,也可以共享满足要求的体育场所

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 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 体育需求。同时,规定城市社区居民以正常速度从居住地步行 15min左右(约1000m距离内)就可享受公共健身设施等基本公 共服务,因此,本标准规定了距项目出人口500m范围内有集中健 身场所。

9.3.3住区健身设施配置应具有可达性、便利性、灵活

本育健身设施配置和便捷的可达性可诱发居民的驻足,参与,培 居民的健身愿望。住区的健身设施应该与健身场地相配套,便 身场地得到有效利用。

健身配套设施能反映住区内居民的运动需求和健身状况,不 仅在数量上应该达到标准,而且在种类上也应该满足不同住户的 需求,并体现普及、适用、娱乐的特点,便于发动、引导、组织住户开 展经常性的健身活动。 沿健身路径和慢跑系统布置不同形式的健身器具,有利于增 加健身活动的机会。

9.3.5长期坚持慢跑运动,可以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糖尿病等 慢性疾病,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跑道应设置专用的标识系统,铺 装材质采用弹性减振材料,以减少对人体关节的冲击和损伤。各 器械区也应铺装软质地面,防止意外跌倒损伤。 慢跑道系统与住宅卧室和起居室的垂直间距过小会影响其他 人的休息和隐私。 本条中的慢跑道长度,参考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的相关规定。 9.3.6健身体系、组织管理系统与社区卫生保健体系对接,通过 互联网技术和APP设备的应用,建立运动的个性化指导与客户管 理服务等系统,有助于实现健身的科学性、生活方式的健康性,实 现健身与交往的结合,健身与心理调整的互补,达到引导和吸引住 户参与健身运动的目标。

9.3.8具有便捷和舒适的楼梯,可以吸引居民步行上下

9.4.3家庭医生对居民健康管理方面具有积极有效的

计委《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对家庭医生签药 服务覆盖率也予以了明确的规定,本标准借鉴了该指导意见的相

9.4.4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开展疾病预防、医疗

.5.2在住区中建立公共食堂,可以解决居民,尤其是老年人 儿童健康和按时就餐问题,同时也为居民提供相互交流的场所 几会。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还应提供送餐上门等服务,引导 康的营养膳食,并可实现食品的安全与健康溯源,

9.5.3家政服务是指将部分家庭事务社会化、职业化、市场化,属 于民生范畴。由社会专业机构、社区机构、非营利组织、家政服务 公司和专业家政服务人员来承担,帮助家庭与社会互动,构建家庭 服务规范,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以此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 为家政服务人员提供居住用房可以更好地为住区居民提供服务 并可提高居民的生活隐私水平。

9.5.4《健康住宅使用手册》的内容可包括健康住宅的

9.5.4《健康住毛使用手册的内容可包括健康住毛的性能、指 标、使用与维护,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防范、装修管理、物业服务等知 识,同时应包含住区和住宅内部的应急通道位置。通过手册的制 定可培养和引导健康的生活意识和生活方式,提高健康住区生活 品质。 定期组织住区居民参加建筑性能、设施使用和健康生活方式 等方面的培训和医疗保健,环境卫生、文化体育、食品安全、营养指 导等讲座活动,可以让居住者更好地了解到健康住宅的使用与维 护,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防范、物业服务,培养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

9. 5. 5 健康保险可提升住户

司积极主动地对投保人和投保项目进行干预以降低医疗风险,既 提高了项目健康运行的抗风险能力,又进一步拓宽了保险服务领 域,实现住房服务业的创新。

9.5.6开展居住健康实态调查,了解居民对健康住宅的使用情 况,以便更好地改进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能T/CECS 807-2021 建筑木结构用防火涂料及阻燃处理剂应用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提高居住者的健康水 平。

9.5.6开展居住健康实态调查,了解居民对健康住宅的使

康相关知识天气信息,活动消息等,可以让居住者及时了解居住 环境的健康性能,在不利环境下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障人们健 康安全。

9.6.1随看技术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影响因素的认识会 更加深入Q/SY 06520.4-2016 炼油化工工程消防安全及职业卫生设计规范 第4部分:泡沫灭火系统.pdf,健康促进技术也会不断地通过相关新技术、新工艺和新 材料的应用获得进展。本条设置的自的是鼓励人们为健康而创 新,不断地提高居住环境健康效益。

关键健康影响因素作用显著的技术和产品,引导健康住宅向着提

升可持续健康效益发展。随着健康住宅试点工程建设的推进,以 及健康住宅评价工作的开展,健康技术推荐目录中的技术和产品 会越来越丰富。同时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会 联合相关机构通过向社会发布居住健康需求,征集健康技术相关 技术和产品,引导健康住宅向更高层次发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