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243-2017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工程技术标准.pdf

GBT51243-2017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工程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6497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1243-2017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工程技术标准.pdf

略控制能力利故障自愈能力·应能提供差异化的物联网服务,可通 过网络资源调度.对不回优先级的用户提供不回的服务质量。

全接入,对其进行认证、鉴权,并提供连接配置信息

5.5.7核心网络网元应增强对物联网用户、设备信息的管理能力 和数据存储能力。

JGJT23-201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_混凝土规范5.5.7核心网络网元应增强对物联网用户、设备信息的管理能力

5.6.1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应对物联网用户访问加以控制,确定 用户身份有效性,应保证传输和存储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保证 物联网业务的可用性,并应防止系统遇到偶然的、被动的和主动的 威胁以及蠕虫病毒的扩散。

5.6.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应能够对物联网终端(接入网关)进

通信、用户身份、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位置等信息不泄密,应保 证物联网中各种数据和消息只能让授权用户查看。

5.7.1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合应支持用户或管理员的配置管理,开 应支持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的配置管理及拓扑发现管理。 5.7.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应收集和处理平台和物联网终端(接 人网关)等部分的敌障告警信息,并应支持将告警分类记入系统日 志、通过图形用户界面显示告警信息。

应支持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的配置管理及拓扑发现管理。

5.8.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应对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收集、 解释和处理,为网络资源的应用核算成本提供收费依据,计费功能 的实现宜与物联网应用及服务提供商的业务支撑系统统一考虑。

解释和处理,为网络资源的应用核算成本提供收费依据,计费功能 的实现宜与物联网应用及服务提供商的业务支撑系统统一考虑。

5.1.1设备安装地点应选择在便于维护管理和安装的专用 内,机房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 GB5017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 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YD5003的有关规定。

具有自动和手动旁路装置;当市电发生故障时,可选择柴油发电机 作为备用电源。

地板或地面的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应为2.5×102~1.0×102 并应具有防火、环保、耐污耐磨性能,

6.1.8室外安装的安全防范系统设备应采取防雷电保护措施,电

源线、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电缆,避雷装置和电缆屏蔽层应采取接地 错施,机房防雷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 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的有关规定。

火设计标准》YD5002的有关规定,机房宜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 统,机房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等严禁危险品。 6.1.10抗震措施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信 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的有关规定。

火设计标准》YD5002的有关规定,机房宜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 统,机房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等严禁危险品

6.2.1电缆走道位置、高度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电缆走道安装 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缆走道应平直,无明显起伏、扭曲和歪斜; 2电缆走道与墙壁或机列应保持平行,水平误差不应大于 2mm/m; 3电缆走道的侧旁支撑、终端加固角钢的安装应牢固、端正、 平直; 4沿墙水平电缆走道应与地面平行,沿墙垂直电缆走道应与 地面垂直; 5吊挂安装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垂直、整齐、牢固; 6地面支柱安装应垂直稳固,垂直偏差不应大于1.5%;同 一方向立柱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立柱妨碍设备安装时,可移动 位置。

6.2.3电缆槽道位置、高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槽道安装应平

1设备安装位置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 2设备机架列间距应满足工艺设备维护空间、用户安全隔离 需求,应根据机架装机功率密度,合理选择列间距; 3设备机架安装的抗震加固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 现行行业标准《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的有关规

定,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 4同列机架的设备面板应处于同一平面上,相邻机架的缝隙 不应大于3mm,并应保持机柜门开合顺畅; 5紧固件应拧紧,同类螺栓露出的长度宜一致; 6地线与铁架连接应加弹簧垫片保证接触良好。 6.2.5机房线缆布放宜采用开放式走线架上走线方式,宜设置二 层走线架。 6.2.6走线架应整体规划,整体走线架设施不应影响机房空调气 流组织。走线架及走线槽道安装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信 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YD/T5026和《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 规范》YD5059的有关规定。 6.2.7走线架、线槽和护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线缆最小允许弯 曲半径,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303的有关规定。在活动地板下敷设时,电缆桥架或线 槽底部不宜紧贴地面。 6.2.8走线应避免交叉,布线应整齐;交、直流电源的电力电缆应 分开布放电力电缆与信号线缆应分开布放:间距不应小于 150mm。当必须交支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分开走线,并应保持地 槽或走线架清洁、整齐、干燥。 6.2.9机房内布线绝缘不应小于20M2。 621电源线布放应符合下列规宝

定,各直列上、下两端垂直倾斜误差不应大于3mm; 4同列机架的设备面板应处于同一平面上,相邻机架的缝隙 不应大于3mm,并应保持机柜门开合顺畅; 5紧固件应打紧,同类螺栓露出的长度宜一致; 6地线与铁架连接应加弹簧垫片保证接触良好。 6.2.5机房线缆布放宜采用开放式走线架上走线方式,宜设置二 层走线架。

6.2.8走线应避免交叉,布线应整齐;交、直流电源的电力电缆应

布放:电力电缆与信号线缆应分开布放:间距不应小 mm。当必须交叉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分开走线,并应保持 走线架清洁、整齐、干燥

6.2.9机房内布线绝缘不应小于20M02。

1各类电源电缆的规格、型号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采用的电力电缆,应是整条电缆料:不得中间接头;且电缆 外皮应完整,芯线及金属护层对地的绝缘电阻应满足出厂要求; 3电力电缆拐弯应圆滑均匀,铠装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或 等于其直径的12倍,塑包电缆及其他软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 缆直径的6倍; 4当采用铜、铝汇流条馈电时,汇流条的截面积应符合设计 要求,表面应光洁平整,无锈蚀、裂纹和气泡;

5设备电源引人线应利用自带的电源线;当设备电源线引人 孔在机顶时,可沿机架顶上顺直成把布放; 6馈电母线为铜、铝汇流条时,设备电源引入线应从汇流条 的背面引下,连接螺栓应从面板方向穿向背面,连接紧固正负引线 和地线应顺直并拢;电缆两端应采用焊接或压接与铜鼻可靠连接, 并应在两端设置明确标志。 6.2.11信号线及控制线布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线缆规格型号、数量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布放线缆应有序、顺直、整齐,并应避免交叉纠缠; 3线缆弯曲应均匀、圆滑一致,弯曲半径应大于60mm; 4 线缆两端应有明确标志。 6.2.12接地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地引接线截面积应符含工程设计要求,宜使用热镀锌扁 钢、多股铜芯电缆或铜条; 2机房内采用联合接地系统,保护地及电源工作地均应由室 内同一接地系统引出; 3机架接地线应采用16mm的多股铜线,机架内设备应就 近由机架汇流排接地; 4接地线布放应短、直,多余导线应截断,所有连接应使用铜 鼻或连接器连接,铜鼻应可靠压接或焊接。 6.2.13光纤布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纤的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规定,技术指标应符舍设计 文件及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2光纤布放的路由走向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3光纤应布放在光纤专用槽道: 4光纤在槽道内应顺直,不应扭绞: 5槽道内光纤拐弯处的布放曲率半径不应小于40mm; 6光纤两端的预留长度应满足维护要求。盘放曲率半径不 应小于40mml,不应扭绞。

5设备电源引人线应利用自带的电源线;当设备电源线引入 孔在机顶时,可沿机架顶上顺直成把布放; 6馈电母线为铜、铝汇流条时,设备电源引入线应从汇流条 的背面引下,连接螺栓应从面板方向穿向背面,连接紧固正负引线 和地线应顺直并拢;电缆两端应采用焊接或压接与铜鼻可靠连接, 并应在两端设置明确标志

6.2.11信号线及控制线布放应符合

2.12接地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2接地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规

.2.13光纤布放应符合下列

1光纤的规格、程式应符合设计规定,技术指标应符舍设计 文件及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2光纤布放的路由走向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3光纤应布放在光纤专用槽道; 4 光纤在槽道内应顺直,不应扭绞: 5槽道内光纤拐弯处的布放曲率半径不应小于40mm; 6光纤两端的预留长度应满足维护要求。盘放曲率半径不 应小于40mm,不应扭绞。

6.3.1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的系统集成应与工程建设同步实施。 6.3.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系统集成实施应遵循环保、节能的 原则。

原则。 5.3.3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应提供完整的开发与设计文件,开发 与设计文件应包括需求分析、总体架构、系统组成、功能要求、设备 技术规格书等内容

与设计文件应包括需求分析、总体架构、系统组成、功能要求、设备 技术规格书等内容。

4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集成系统的结构、硬件及软件配置 下列规定:

应满足物联网业务开展需要; 2 应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参数指标的要求; 3 应满足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的要求; 应满足分期建设及业务不断发展的要求。

7.1.1工程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7.1.2 机房的环境条件应满足施工要求。 7.1.3 设备通电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源系统应工作正常,并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2设备输人电压应符合设备说明书技术规定。 7.1.4设备加电开机检查应按设备说明书技术要求步骤开机,并 应用设备自备监视系统检查,设备应状态正常,各种辅助设备和告 警装置应状态正常。 7.1.5已安装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标志应齐全、正确: 2各种零件、配件安装位置应正确,数量应齐全; 3 各种选择开关应按设备技术说明书置于指定位置; 4 各类保险的规格应符合设备技术说明书的要求; 51 设备接地应良好、可靠; 6电源引人线极性应正确·连接应牢固可靠。 7.1.6初验前应具备系统说明文件、技术手册、软硬件资料、日常 操作维护指导、设备安装调测记录、设备及系统配置文件、施工图 纸等验收资料。

在运行开通前,应进行初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初验应在系统调测合格,安装工艺和软件版本检查合格后

1初验应在系统调测合格,安装工艺和软件版本检查合格后 进行;

2软件修改补丁应经过验收主管部门同意; 3验收的计划和内容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制定,测试结果应 满足设计要求; 4主要系统和相关设备应满足运转要求; 5 主要指标和性能不满足要求时,应重新进行系统调测。 7.2.2 初验项自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设备硬件检测; 2 终端管理功能测试; 3 业务处理功能测试; 4 接口管理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 6 安全及穴余测试。 7.2.3 设备硬件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网络设备主要应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并应 检测下列内容: 1)检测网络设备的系统配置; 2)检测网络设备的端口配置,包括端口类型、数量以及端口 状态; 3)当网络设备内的模块具有完余配置时,测试其余功能。 2服务器设备主要应包括力片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集装 式服务器等设备,并应检测下列内容: 1)检测服务器设备的主机配置,包括CPU类型及数量、内 存、内置存储设备等; 2)当服务器设备有显示器、键盘等外设配置时,检测其 功能。 3存储设备主要应包括磁盘阵列和磁带机等提供存储能力 的设备,并应检测磁盘规格、磁盘数量、磁带容量、端口类型、端口 数量、端口状态等存储设备主机配置和端口。

7.2.4终端管理功能测试应满足功能设计要求,可包括

1 终端注册功能测试; 2 终端注销功能测试; 3 终端状态监测功能测试; 4 终端故障管理功能测试; 5 终端参数配置功能测试: 6 终端远程控制功能测试; 7 终端信息查询功能测试。 7.2.5 业务处理功能测试应满足功能设计要求,可包括下列 项: 1 业务数据转发功能测试: 2 业务路由寻址功能测试; 4 QoS执行功能测试。 7.2.6 接口管理功能测试应满足功能设计要求,可包括下列 项目: 1 终端接入功能测试; 应用接人功能测试; 管理支撑接口功能测试; 4 能力调用接口功能测试。 7.2.7 性能测试应符合设计要求,可包括下列项自: 系统支持终端连接数量性能测试: 2 系统响应时间性能测试; 3 系统路由转发时间性能测试。 7.2.8 安全及元余测试应符合设计要求,可包括下列项目: 1 测试系统防病毒、防攻击的功能和性能; 2对于有元余的设备功能模块测试系统能否实现主备自动 倒换,并正常提供业务; 3对于有几余的系统节点,测试系统能否实现节点间几余保 护机制的自动倒换,并正常提供业务;

4对于网络中的主备链路,测试系统能否实现主备自动 并正常提供业务。

7.3试运转及竣工验收

工程设计文件; 2 安装工程量总表; 3 测试记录; 4 竣工图纸和竣工报告; 5 隐蔽工程随工验收签证和阶段验收报告; 6 工程变更单及洽商记录; 7 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报告表; 8 已安装设备明细表; 9 开工报告; 10 停(复)工报告;

11 验收证书; 12 其他相关记录、备考表; 13 交接书。 7.3.7 工技术文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内容应齐全; 2 图纸、测试记录、随工质量记录应与实际相符,数据准确; 3 文件应外观整洁,格式、文学应规范、清晰。 7.3.8 工程终验的内容应包括下列内容: 1 确认各阶段测试检查结果; 2 验收组认为必要项目的复验; 3 设备的清点核实; 4 对工程进行评定和签收。 7.3.9 对验收中发现的质量不合格项目,应由验收组查明原因 分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Z.31 工程龄

主:表中只列出了部分物联网应用类型,所有取值均为经验值,仅供参考。建设 应按需测算,并按实际运营数据修正。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米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米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GB50689 《物联网总体框架与技术要求》YD/T2437 《M2M业务总体技术要求》YD/T2398 《M2M应用通信协议技术要求》YD/T2399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5059 《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YD5003 《邮电建筑防火设计标准》YD5002 《电信机房铁架安装设计标准》YD/T5026 《电信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YD5083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工程技术标准》GB/T51243一2017,经 住房城乡建设部2017年11月20日以第1740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写组进行了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工程 建设的调查研究,总结广我国近年来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工程的 设计成果,并参考物联网、泛在网、M2M系统方面的国内外标准,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本标准。 为了便于厂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写组按章、节、条顺序编 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 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 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则 (37 ) 术语和缩略语 (38) 2. 1 术语 (38 ) 物联网系统结构及业务 (39) 3.1 系统结构 (39) 3. 2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功能及接口··. (42) 3. 3 物联网业务 (43) 平台组网架构 (44) 4.1 总体架构 (44) 工程设计 (45) 5. 2 业务参数 (45) 5.3 设备性能配置· (45) 5.5对核心网络的要求 · (47 ) 工程验收 (48)

1 总 则 (37) 2术语和缩略语 (38) 2. 1 术语 (38) 物联网系统结构及业务 (39) 3.1 系统结构 (39) 3. 2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功能及接口··. (42) 3. 3 物联网业务 (43) 平台组网架构 (44) 4.1 总体架构 (44) 5 工程设计 (45)) 5. 2 业务参数 (45) 5. 3 设备性能配置: (45) 5.5对核心网络的要求 (47) 工程验收 (48) 7.3试运转及竣工验收 48)

5.5对核心网络的要求

7.3试运转及峻工验收

1.0.1物联网延伸现有信息通信网络的通信范畴、通信领域,在 各种可能的物体中嵌人智能和通信能力,获取来自物理世界的信 息,并基于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来增强和提升现有信息通信 网络业务的智能性、交互性和自动化程度。物联网应用涵盖了交 通、电力、水利、环保、物流、农业、金融、智能家居等多个方面,自前 乃处在发展阶段,未形成成熟的技术标准,因此本标准暂不对面向 各个行业的物联网应用系统以及感知延伸层网络建设进行规定, 而主要对支撑物联网应用管理的共性平台,即物联网应用支撑平 台的建设进行规定。承载物联网信息交互的核心网络,可基于现 有通信网、互联网及行业专网承载,本标准仅提出配合要求。 1.0.3在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时,应在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的基础上,实现高可靠性、平滑的可扩展性、良好的安全性。平台 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平台设计应与物联网业务发 展规划相适应,可以近期业务需求为主,兼顾远期业务发展。 1.0.5本条编写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有关新 建、扩建、改建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内容。物联网应用支 撑掌平台工程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工程,建设中使用的主要设备 满品抗售设防的要成想意物照 台的批雪语防水平

建、扩建、改建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内容。物联网应用支 撑掌平台工程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工程,建设中使用的主要设备 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提高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的抗震设防水平

2..4物联网接入网天 accessgatewayofitl(in things) 物联网接入网关中继物联网端节点到物联网网络(业务)层之 间的接。对于只具有近距离通信功能的物联网端节点,则需要 通过感知延伸网和物联网接入网关实现到广域网的接入;另外,利 用物联网接入网关可实现网络连接的汇聚和信息的汇聚,简化网 络连接和相应的管理等。根据应用场景,物联网接入网关有多种 类型,如车载网关、企业网关、家庭网关等,

3物联网系统结构及业务

3.1.1根据信息处理的三个关键环节,物联网在逻辑功能上可以

(1)物联网感知延伸层作为物联网和物理世界交互的边界,该 层中的各种信息通信节点具有信息处理和通信能力。信息通信节 点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能力强弱依赖于节点类型,如信息采集、标识 卖取、信息存储、根据网络指示执行特定动作等。信息通信节点所 支持的通信手段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有线、无线、移动通信等方式: 通常基于近距离通信技术。信息通信节点之间可以直接交互,也 可以连接到网络(业务)层,与物联网网络设备、应用服务器、其他 感知延伸层节点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2)网络(业务)层主要提供消息的路由寻址和传送功能,可以 基于现有或未来的各种网络技术,可以是新构建的网络,或者是对 现有网络进行功能扩展和能力增强。网络(业务)层应能够获知物 联网感知延伸层节点的通信状态。如果需要,网络(业务)层可以 提供到物联网感知延伸层节点的管理功能。由于不同物联网应用 对移动性、通信模式、鉴权、处理模式、数据速率、安全性、可靠性、 交互性等业务交互特征和需求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物联网架构应 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满足不同的物联网应用需求,同时应能 够实现网络资源和能力的共用。 (3)应用层包含各种具体物联网应用,既有公众服务,也有行 业服务,行业服务可以是面向公众的行业公众服务,也可以是满足 行业内部特定应用需求的行业专用服务。其中公众服务是面向公 众普遍需求的基础服务,如智能家居、移动支付等。行业专用服务

通常是面向行业自身特有的需要,面向行业内部的服务,如智能电 网、智能交通、智能环境等;其中部分行业服务也可以面向公众提 供,如智能交通,称为行业公众服务。

3.1.4物联网业务特征与现有的人与人通信业务特征有着明显

息的一部分,用卢(或终端)能够签约某些特性,并能够激活或关闭 某个特性;与此对应,运营商可以辨别每个用户签约了哪些特性、 那些特性被激活或关闭,并针对被激活的特性提供相应的网络优 化机制。为实现这些特性,现有的人与人通信网络均需要在用户, 终端签约管理、核心网关等方面加以增强。 (4)人与人通信与物联网通信的区别还在于通信故障或终端 故障的监测发现。物联网应用无法主动了解终端状况,因此需要 网络侧协助其主动检测终端状态及通信状态,物联网应用由此来 实时获知终端使用状态(目前通过DM软件实现的终端监控要求 终端应实时在线:如果不实时在线的终端应使用网络侧来监 控),以便更好地与终端之间进行业务交互。 (5)目前在许多物联网应用中,物联网终端的位置是基本不变 化的,但按照目前人与人通信的移动网络机制,终端与网络会频繁 使用周期性位置更新来确保终端在网络服务区内,从而导致不必 要的信令丹销。 因此,现有人与人的通信网络应基于物联网业务特征进行优 化和功能增强

3.1.6物联网接入网关面向物联网端节点和感知延伸网以及网

(1)面向物联网端节点和感知延伸网提供以下功能: 1)保证物联网端节点能以多种方式灵活地接入网络(业 务)层; 2)向物联网端节点提供认证鉴权等功能; 3)维护物联网端节点的可达性状态、唤醒时间和唤醒间隔等: 4)向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上报该相关信息: 5)获取、保存和维护物联网端节点的能力信息。 (2)面向网络(业务)层提供以下功能: 1)向物联网网络(业务)层相关功能实体进行注册、认证等; 2)支持物联网网络(业务)层相关功能实体对物联网端节点的

参数配置、软件升级、固件升级等操作; 3)可以仅提供连接功能,也可以提供业务能力; 4可以在物联网接入网关上进行群组设置,包括群组的创建、 删除和更新等; 5)提供相应的安全机制,以保证物联网接人网关和物联网网 络(业务)层相关功能实体之间信息交互的安全

3.2.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各模块主要具有

3.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功能及接口

(1)应用接入模块作为各种物联网应用接入物联网应用支撑 平台的入口点,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开放的接口,屏蔽底层具体网络 实现,可以简化和降低上层物联网应用开发和部署的复杂度。 (2)应用管理模块实现对物联网应用系统基本信息维护、物联 网应用系统权限配置管理和故障管理等功能。 (3)平台门户包括管理员门户、企业/个人用户自服务门户 SI/SP自服务门户、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厂商自服务门户,便于 各类用户进行物联网业务、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物联网应用支 撑平台的管理和维护。 (4)终端管理模块实现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的注册、注销 伏态监测、故障管理、参数配置、远程控制、信息香询等功能。 (5)业务处理模块实现物联网业务数据转发、业务路由寻址 办议适配、QoS执行等功能。 (6)运营管理模块实现物联网业务运营所需的用户管理、订购 关系管理、QoS策略管理、计费等功能。 (7)安全管理模块实现对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物联网应用 等接入的认证、鉴权,物联网信息查看的授权和隐私保护,密钥的 安全管理等功能。 (8)业务统计模块实现各种统计分析功能,包括业务使用统计 分析。物联网终端(接入网关)状态、异常及关开户的统计分析等。

(9)系统管理模块实现对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的系统参数配 置、权限管理、角色營理、用户管理、日志營理等功能。 (10)终端接入模块可支持包括2G、3G、4G、5G、WLAN、 PON、DSL、LAN等网络接人功能,对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屏蔽 各种接人方式的差异。 (11)接口管理模块实现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与外围系统及核 心网络的对接功能,包括与管理支撑系统的对接,从而共同完成对 物联网业务的支撑;与GIS、IBS等能力系统对接,向物联网应用 提供相应能力。

3.3.1物联网业务种类可通过多个维度划分如下: (1)按应用场景,可划分为监控报警类、数据收集类、信息推送 类、视频监控类、远程控制执行器类等业务; (2)按数据流量,可划分为大流量和小流量业务; (3)按数据发送频度,可划分为低频次和高频次业务; (4)按数据发送的实时性,可划分为实时和非实时业务。

可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相关业务规范。

4.1.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可按照行政区划或者物联网应用部

4.1.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可按照行政区划或者物联网应用部 婴的实际我批得分级和书占设

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可按照行政区划或者物联网应用部 际要求进行分级和节点设置。

5.2.2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业务参数需要结合各个行业的特点 和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业务参数中的单次信息交互数据量量纲可 以是Byte或者KByte;单次信息交互性能需求可采用tpmC或者 其他可以衡量系统性能的量纲

率、行业占有率等主要参数说明如下: (1)终端管理率:指纳人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管理的物联网终 瑞(接人网关)数量占总的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数量的比例。 (2)数据传送频率:指单位时间内的信息传送次数。 (3)行业占有率:指纳人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管理的任一行业 物联网终端(接入网关)数量占平台管理的全部物联网终端(接人 网关数量的比例。 (4)单次信息交互数据量:指纳人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管理的 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与平台进行单次信息交互所产生的数 据量。 (5)单次信息交互性能需求:指纳人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管理 的物联网终端(接人网关)与平台进行单次信息交互所需的平台处 理性能。 (6)忆:时集中率:指纳入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管理的物联网终 端(接入网关)在忙时的收发消息量占全天收发消息量的比例。 以电力、金融、交通三类物联网行业应用为例,按照式(5.3.2

CECS 548-2018-T 美缝剂应用技术规程数据库服务器性能需求=业务实现性能需求十管理实现性能 需求干数据库服务器基本开销 4266.5+21.4+2000 =6287. 9(tpmC)

5.5对核心网络的要求

5.5.3在1Pv4地址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使用私有地址时,需要考 虑NAT带来的时延因素对物联网业务实现的影响。当IPv4和 IPv6共存时,还应考隧道打包、业务转换等带来的时延因素对 物联网业务实现的影响。

7.3试运转及竣工验收

7.3.5对本条所列出验收时需审核的资料,可根据建设单位和施 工单位商定增项或减项

7.3.5对本条所列出验收时需审核的资料,可根据建设单位和施

对本条所列出验收时需审核的资料GB/T 51358-2019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可根据建设单位和施 立商定增项或减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