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 15-101-2014 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pdf

DBJ 15-101-2014 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0035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 15-101-2014 广东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p*f

式中:H 从基础底板或柱基顶面至设备塔顶面的总高度 (m) ; D。一一设备塔的外径(m);对变直径塔,可按各段高度 为权,取外径的加权平均值。

图 F. 1. 2 设备塔架的基础型

2)框架基础塔(塔壁厚不大于30mm)的基本自振周期按 下式计算:

DB34/T 3079-2018 河道堤防减压井及测压管管理规程3H T, = 0.56 +0. 40 ×10 Da

3)塔壁厚大于30mm的各类设备塔架的基本自振周期应按 有关理论公式计算。 4)当若十塔由平台莲成一排时,垂直于排列方向的各塔基 本自振周期T可采用主塔(即周期最长的塔)的基本自振周期 直:平行于排列方向的各塔基本自振周期T:可采用主塔基本自 振周期乘以折减系数0.9。

F.2.1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可根据建筑总月

F.2.1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可根据建筑总层

F.2.1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基本自振周期可根据建筑总层 效近似地按下列规定采用:

近似地按下列规定采用:

T, = (0.10 ~0.15)n

式中:n一一建筑总层数。 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按下式计算

T=(0.05~0.10)n

筋混凝土框架、框剪和剪力墙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 采用: 混凝土框架和框剪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按下式计

F.2.2钢筋混凝土框架、框剪和剪力墙结构的基

钢筋混凝土框架、框剪和剪力墙结构的基本自振 如宝平用

1=0.25+0.53×10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按下式计算

式中:H 房屋总高度(m);

T,=0.03+0.03 H B

G.0.1结构振型系数应按实际工程由结构动力学计算得出。在 般情况下,对顺风向响应可仅考虑第1振型的影响,对圆截面 高层建筑及构筑物横风尚的共振响应,应验算第1至第4阶振型 的响应。本附录列出相应的前4个振型系数。 G.0.2迎风面宽度远小于其高度的高管结构,其振型系数可按 表G.0.2 采用

G.0.2高结构的振型系数

G.0.3迎风面宽度较大的高层建筑,当剪力墙和框架均起主要 作用时,其振型系数可按表 G. 0. 3 采用。

G. 0. 3 高层建筑的振型系数

G.0.4对截面沿高度规律变化的高算结构,其第1振型系数可 按表 G. 0. 4 采用

,0.4高结构的第1振型系

注:表中B、B.分别表示结构顶部和底部的宽度。

且..1跨临界强风共振与起在z高处振型了的等效风何载可折 下列规定确定: 1等效风荷载WLk.(kN/m²)可按下式计算:

Ver H, =H×

3计算系数入,可按表H.1.1确定。

表 H. 1. 1 计算系数入

戴面结构横风向风振等效

2.1矩形截面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等效风荷载标准 十算:

'lk =gwouzC'L 1 + Ri

式中:WLk 横风向风振等效风荷载标准值(kN/m),计算横 风向风力时乘以迎风面的面积。 g 峰值因子,可取2.5; CL 横风向风力系数; 横风向共振因子。

Cm 横风向风力角沿修正系数; α 风速部面指数,对A、B、C、D四类地面粗糙度 分别取为0.12、0.15、0.22和0.30。 CR 地面粗糙度系数,对A、B、C、D四类分别取为

2.3 横风向共振因子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 横风向共振因子R,按下列公式计算:

1横风向共振因子R,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Sr 无量纲横风向广义风力功率谱; Csm 横风向风力功率谱的角沿修正系数; 1 结构第1阶振型阻尼比; K 振型修正系数; Sa1 结构横风向第1阶振型气动阻尼比; T 折算周期。 2无量纲横风向广义风力功率谱Se.根据深宽比D/B和折 算频率按图H.2.3确定。折算频率按下式计算:

f =fr, B/vn

1对于横截面为标准方形或矩形的高层建筑,C和Csr 取1.0。 2对于图H.2.4所示的削角或凹角矩形截面,横风向力系 数力系数CL的角沿修正因子C可按下式计算:

图 H. 2. 3 不同地貌的横风向广义风力功率谱

图H.2.3 不同地貌的横风向广义风力功率谱(

图H.2.4截面削角和凹角示意图

3对于图H.2.4所示的削角或凹角矩形截面,横风向广义风力 功率谱的角沿修正系数C按表H.2.4取值

注:1A类地面粗糙度的Cm可按B类取值:

2C类地面粗糙度的Cm可按B类和D类插值取用

H.3矩形截面结构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

H. 3. 1 矩形截面高层建筑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式 计算:

WTk =1. 8gWouC'T V1 +R

中:WTk 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标准值(kN/m),扭矩计算 应乘以迎风面面积和宽度; H 结构顶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g 峰值因子,可取2.5; C'T 风致扭矩系数; RT 扭转共振因子。

H.3.3扭转共振因子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C' = {0. 0066 +0. 015 (D/B)79.78

TFT R = K. 491 (B² + D2 0. Z 20r2 H

式中:F 扭矩谱能量因子; 扭转振型修正系数; 结构的回转半径(m)。 人 2扭矩谱能量因子F可根据深宽比D/B和扭转折算频率 f按图H.3.3确定。 扭转折算频率按下式计算:

图 H.3.3 扭矩谱能量因子

J.1.1体型和质量沿高度均匀分布的高层建筑,顺风向风振加 速度可按下式计算:

2gl10WruBB ap,= m

(J. 1. 1D)

顺风向风振加速度的脉动系

J.2横风向风振加速度计算

J.2.11 体型和质量沿高度均匀分布的矩形截面高层建筑,横风 向风振加速度可按下式计算:

2.8gWruB TSFLC aL,z ΦLi (z) 4(31 +5al) m

K.0.1为保证建筑场地地面粗糙度类别判定的合理性,应根

K.0.1为保证建筑场地地面粗糙度类别判定的合理性,应根据 实际情况选择对应方法进行确定。 K.0.2当具备建筑场地周围建筑图像资料时,宜对照图K.0.2

K.0.2当具备建筑场地周围建筑图像资料时,宜对照图K.0.2 中给出的典型建筑场地照片确定

(*)D类场地 图K.0.2场地粗糙度示例图片

K.0.3当建筑场地所处周围地形为平坦地势,并且具备建筑地

K.0.3当建筑场地所处周围地形为平坦地势,开且具备建筑场 也周围建筑规划资料时,宜按照如下方法对地面粗糙度进行 判定: 1以拟建建筑场地为中心、取40H和3km中较小者为半径 的圆形区域为考察对象,对来风方向上游45度扇形区域内所有 建筑物分布进行详细分析。 2不同方位上建筑物分布差异较大时,应区分不同方位角 分别计算,且至少须考虑与建筑物主轴方向一致的四个来风 方向

3计算扇形区域内的平面建筑密度,其中平面建筑密度按 式(K.0.3)进行计算:

式中:AB.i 建筑平面轮廓面积; ZAc 为扇形区总面积。

ZAB.i EAc

图K.0.3与建筑主轴方向一致的四个风向判定区示意

4根据扇形区内的建筑高度和平面建筑密度,按如下原则 确定风部面: 1)开阔的海面、湖面和沿海陆地、海岛等为A类粗糙 度区; 2)有少量稀疏房屋高度到达10m的区域:平面建筑密度p <15%,可归为B类粗糙度区; 3)4~9层建筑较为密集的区域:平面建筑密度p在15%~ 30%之间,或者建筑物平面密度p>30%,但超过10层的高层 建筑平面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值<15%时,可归为C类粗糙 度区:

4)超过10层的高层建筑密集的区域:平面建筑密度p> 30%,且超过10层的高层建筑平面面积占总建筑平面面积的比 重>15%时GB/T 50597-2019 纺织工程常用术语、计量单位及符号标准,可归为D类粗糙度区。 5如果确定建筑场地上游区域为更为平坦的地势,且距离 建筑场地的距离小于3km或40H中较小者,则建筑场地的粗糙 取为上游平坦区域所属的粗糙度类别。

L.0.1宜根据如下原则,根据不同工程设计需要选用适宜的风 洞试验方法:

根据如下原则,根据不同工程设计需要选用适宜的

附录 M 单侧独立悬挑屋盖结构风振系数

2 单侧独立悬挑屋盖示意图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执行规范严格 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常用图形和文字符号,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 “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 2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 3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7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8 《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 9 《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GB50077 10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 11 《烟窗设计规范》CB50051 12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69 13 《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CJI1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